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分享_第1頁
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分享_第2頁
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分享_第3頁
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分享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詩詞鑒賞的方法分享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中記載了孟子這樣的言論:“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后人將此概括為“知人論 世”,所謂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個方面的情況和他的創作意圖, 所謂論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作該作品時 所處的社會狀況。在既知人又論世的基礎上,再結合運用其他方 法,才能對作品作出較為準確的評價。知人論世與西方的社會歷史批評方法有共通之處。韋勒克、 沃倫在文學理論中說:“一部文學作品最明顯的起因,就是它 的創造者,即作者。因此,從作者的個性和生平方面解釋作品, 是一種最古老和最有基礎的文學研究方法。”丹納也在藝術哲學 中認為“種族、環境、時代”是

2、影響文學的三要素。可見“知人 論世”這種批評方法能夠從外在的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的角度出發, 聯系詩歌產生的背景和根源,結合詩人生平,對作品進行深入解 讀。以“知人論世”原則鑒賞詩歌,可以有效地對表面文字相近 詩歌的不同含意加以仔細區分。如曹操短歌行中有“對酒當 歌,人生幾何”這樣的句子,晚唐詩人羅隱也寫過一首題為自遣的詩,詩中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二者看起來所說的意思差不多,但聯系作者身世,就可知前者是一位政治家的感慨,其意為感慨時光流逝,統一大業卻未能完成,渴望得到賢才的幫助而建功立業;后者則是在黑暗的社會政治面前,晚唐文士無可奈何的曼聲長嘆與暫時逃避。再如同樣是寫黃昏登高,

3、李商隱的樂游原說: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 , 只是近黃昏。 ”而王之渙登鸛雀樓則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者低沉傷感而后者豪邁激越,因為李商隱處于國家命運江河日下的晚唐,而王之渙則處于國力強盛的盛唐時期,所以面對相同景色時卻在詩中表現出了迥然相反的情感。玩賞字句詩是語言藝術中最為精粹的一種,詩歌的美要通過語言自身之美來顯現,對于篇幅相對短小的古典詩詞來說尤其是如此。古典詩詞的創作都是“積字成句,積句成篇” ,鑒賞古典詩詞要格外著眼于詩中的字法、句法與章法。詩人對于詩歌語言予以反復的加工和錘煉,力求以最恰當的字句來表達情感和思想。中國古代詩人

4、在這一方面留下了許多故事。杜甫說“新詩改罷自長吟” , “語不驚人死不休” ,賈島說“兩句三年成, 一吟雙淚流” ,“推敲” 一事則成為了佳話。 到了宋代, 詩人們更是重視對于字眼或者說句中眼的錘煉,如黃庭堅的“高 蟬正用一枝鳴” 一句中,“用”字就先后嘗試過以“抱”、“帶”、“過” 等字來替換,但最終還是決定采用“用”字。因為這樣有比喻的 意思在其中,仿佛是說蟬的鳴叫是借樹枝來演奏,全詩的意味因 此深遠了許多。可見字詞的改易往往會給詩歌的韻味帶來重要影 響,詩歌的用字是鑒賞時應特別在意的地方之一詩歌當中采用的語言,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一方面從總體范 圍來說來遵循語法規則,另一方面卻又從不同角度

5、對句法進行有 意識的改造和超越,并力圖有所創新。在漢語中,詞語的組合的 主要手段是語序和虛詞,而古典詩歌對于這兩種語法手段都有很 大的超越。其一為倒裝,如杜甫詩中為了強調色彩給人的感覺, 將“風折綠筍垂,雨肥紅梅綻”說成是“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 梅”。其二為省略,如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省 略了句中的動詞而純用名詞。其三為詞類活用,如王安石“春風 又綠江南岸” 一句當中,“綠”字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王昌齡“黃 昏獨坐海風秋” 一句中,“秋”字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短語,指湖面 上的風吹來陣陣寒意。鑒賞詩歌時應掌握詩中的特殊句法。章法說的是詩詞的結構。在詩詞中,展現的不外乎是主觀之 情、

6、客觀之景以及發生的事,而如何將情景事加以組合,使之成 篇,就有賴于詩人的藝術構思,也就是謀篇布局的章法。解讀詩 詞時應注意其藝術結構。如沈侄期獨不見寫一位長安城內的 少婦的秋夜相思,全詩如下:“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詩中所寫的場景由 室內到室外再到遼陽,又由白狼河北回到了長安城南,結尾再次 轉入室內。全詩結構既嚴謹整密又順暢自然,而如果能掌握此詩 章法轉折變化,對全詩的詩意也就有了深入了解。體悟意境在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及字句含意有了充分理解之后,就可以 進入詩歌鑒賞的最后階段:體悟意境。這

7、也是詩詞鑒賞是否能夠 成功的最為重要的一步。“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論中的核心概念。意偏于主觀方面, 包括情與理,指主觀情感和對于生活的認識;境偏于客觀,可分 為形和神,指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和內在意蘊。意境是指詩歌所 呈現出的主觀情思和審美對象相互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境界, 它超越了詩歌中情、景、意這些個別元素,所展現的是詩人對于 宇宙、人生某種形而上的生命體驗。意境的營造,要求詩人作到 意與境偕,心與物共,情思與景物渾然一體,能夠調動讀者的情 感,使其進入種審美的狀態,引起他們的想像與聯想等精神活動, 感受到生命的情調和意味。意境是從中國抒情文學傳統中提煉出的審美范疇。這一理論在我國文論中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直到晚清王國維的 人間詞話中才得到了比較精楚的認識。 王國維說:“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據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 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 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可見抒情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本質,而意境則是詩詞藝術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體味意境的關鍵在于讀者的藝術共鳴。讀者必須在心中對詩人在詩歌中的呼喚有所回應,詩人在詩歌中所要說的、所表達的, 應該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認同和共鳴,這樣,他才能體會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