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油滴實驗報告_第1頁
密立根油滴實驗報告_第2頁
密立根油滴實驗報告_第3頁
密立根油滴實驗報告_第4頁
密立根油滴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密立根油滴實驗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密立根油滴實驗中,測量帶電油滴的電荷數從而驗證電荷的不連續性,并測定電荷的電荷值e的方法。本文使用靜態測量法和動態測量法兩種方法,利用密立根油滴儀測量帶電油滴下落時間,列出統計表格,由此計算出電荷的電荷值e,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誤差分析。關鍵詞:帶電油滴 靜態測量法 動態測量法一、 引言自電子的荷質比的確定初步判定電子的存在以來,科學界便開始對電子電荷進行測定1。其中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R.A.Millikan)設計完成的密立根油滴實驗,在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實驗,它不但有深刻的哲學意義2,還證明了任何帶電體所帶的電荷都是某一最小電荷基本電荷的整

2、數倍;明確了電荷的不連續性;并精確地測定了基本電荷的數值,為從實驗上測定其它一些基本物理量提供了可能性。密立根油滴實驗設計巧妙,原理清楚,設備簡單,結果準確,所以它歷來是一個著名而有啟發性的物理實驗。通過學習密立根油滴實驗的設計思想和實驗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素質。二、 實驗方案本實驗使用OM99 CCD微機密立根油滴儀,其為用于驗證電荷的不連續性及測量基本電荷電量的物理實驗儀器,也是學習了解CCD圖像傳感器的原理與應用、學習電視顯微測量方法的實驗儀器。儀器主要由油滴盒、CCD電視顯微鏡、電路箱、監視器等組成。油滴盒是重要部件,加工要求很高,其結構見圖1:8上蓋板9噴霧口10油霧孔11

3、上電極壓簧12油滴盒基座1油霧杯2油霧孔開關3防風罩4上電極5油滴盒6下電極7座架圖1試驗儀面板結構如圖2所示:1電源線 2指示燈 3調平水泡 4電源開關 5視頻電纜 6顯微鏡- 0 V 計時/停 平衡電壓+ 提升平衡7上電極壓簧 8K1 9K2 10聯動 11K3 12W圖2聯動具體實驗步驟如下:練習測量選擇一顆合適的油滴,大而亮的油滴必然質量大,所帶電荷也多,而勻速下降時間則很短,增大了測量誤差和給數據處理帶來困難3。通常選擇平衡電壓為(200 300) V,勻速下落1. 50 mm(6格)的時間在(8 20) s左右的油滴較適宜。噴油后,K2置“平衡”檔,調“平衡電壓”電位器W使極板電壓

4、為(200 300) V,注意幾顆緩慢運動、較為清晰明亮的油滴。試將K2置“0 V”檔,觀察各顆油滴下落大概的速度,從中選一顆作為測量對象過小的油滴觀察困難,布朗運動明顯,會引入較大的測量誤差。判斷油滴是否平衡要有足夠的耐性。用K2將油滴移至某條刻度線上,仔細調節平衡電壓,這樣反復操作幾次,經一段時間觀察,油滴確實不再移動才認為是平衡了。測準油滴上升或下降某段距離所需的時間,一是要統一油滴到達刻度線什么位置才認為油滴已踏線,二是眼睛要平視刻度線,不要有夾角。反復練習幾次,使測出的各次時間的離散性較小,并且對油滴的控制比較熟練。正式測量:1.平衡法(靜態法)測量(1) 連接好儀器,將儀器表面調水

5、平,打開監視器和油滴儀的電源;(2) 向噴霧口噴油后,關上油霧孔開關;(3) 將K1置向一極,K2置“平衡”檔,按下聯動開關;(4) 選擇一顆合適的油滴,調節“平衡電壓”電位器W,使之達到平衡;(5) 將已調平衡的油滴用K2控制移到“起跑”線上(一般取第2格上線),按K3(計時/停),讓計時器停止計時(值未必為0);(6) 將K2撥向“0 V”,油滴開始勻速下降的同時,計時器開始計時。到“終點”(一般取第7格下線)時迅速將K2撥向“平衡”,油滴立即靜止,計時也停止,此時電壓值和下落時間值顯示在屏幕上,記錄下相應的數據,同一油滴測量7次;(7) 重新選取油滴進行試驗,共5次;(8) 數據處理,求

6、出e值,計算誤差,結果分析及總結等。2. 動態法測量(1) 選定測量的一段距離(取第2格上線至第7格下線),然后把開關撥向“下降”,使油滴自由下落;(2) 測量油滴勻速下降經過選定測量距離所需要的時間tg,為了在按動計時器時有思想準備,應先讓它下降一段距離后再測量;(3) 測完tg把K2撥向“平衡”,做好記錄后,再施加400V的上升電壓,將K2撥向“提升”,使油滴勻速上升經過原選定的測量距離,測出所需時間te, 在整個測量時最好將K2與K3的聯動斷開。同一油滴測量8次;(4) 重新選取油滴進行試驗,共3次;(5) 數據處理,求出e值,計算誤差,結果分析及總結等。三、 結果與討論表1 平衡法測量

7、 油滴編號測量序次12平衡電壓tg/sq/C平衡電壓tg/sq/C1241V21.801.1710-18219V8.435.6510-182241V22.151.1410-18219V8.435.6510-183241V23.071.0710-18219V8.435.6510-184240V22.841.0910-18220V8.305.7610-185240V23.461.0510-18220V8.505.5510-186240V22.011.1610-18220V8.315.7510-187240V22.821.0910-18220V8.355.7110-18平均值q1.1110-185.

8、6710-18 油滴編號測量序次34平衡電壓tg/sq/C平衡電壓tg/sq/C1250V8.300、5.0710-18231V9.484.4710-182250V8.414.9710-18231V9.384.5410-183250V8.315.0610-18230V9.494.4810-184250V8.275.1010-18230V9.484.4910-185249V8.205.1910-18230V9.574.4210-186249V8.335.0610-18230V9.354.5810-187249V8.365.0310-18230V9.594.4110-18平均值q5.0710-18

9、4.4810-18 油滴編號測量序次5平衡電壓tg/sq/C1201V11.243.9410-182201V11.243.9410-183201V11.443.8310-184201V11.143.9910-185201V11.114.0110-186201V11.463.8210-187201V11.143.9910-18平均值q3.9410-18根據平衡法公式:q=182pgltg1+bpa32dV 式中a=9l2gtg其中油的密度 =981kg/m3重力加速度 g=9.80m/s2勻速下降距離 l=1.50mm空氣粘滯系數 =1.8310-5kg/(ms3)修正系數 b=6.1710-6

10、mcm(Hg)大氣壓強 p=76cm(Hg)平行板間距離 d=5.00mm將各數值帶入公式,便可求出每次測量的油滴的電荷量q。表2 非平衡法測量 油滴編號測量序次1tg/ste/sk/kgm2s1/2q/C111.1011.482.9910-143.9710-18211.3311.432.9810-143.9010-18311.2911.772.9810-143.8510-18411.1711.452.9910-143.9510-18511.1811.412.9910-143.9510-18611.0911.602.9910-143.9610-18711.1711.482.9910-143.9

11、510-18811.1911.512.9910-143.9310-18q的平均值q3.9310-18 油滴編號測量序次2tg/ste/sk/kgm2s1/2q/C122.5114.612.8610-141.7010-18222.5514.192.8610-141.7310-18322.9214.252.8610-141.7010-18422.8613.842.8610-141.7310-18523.0914.332.8510-141.6810-18623.1014.502.8510-141.6710-18723.4814.622.8510-141.6310-18823.4014.402.851

12、0-141.6510-18q的平均值q1.6910-18 油滴編號測量序次3tg/ste/sk/kgm2s1/2q/C113.5611.622.9510-143.2110-18213.2612.042.9610-143.2210-18313.0611.712.9610-143.3210-18413.2511.742.9610-143.2610-18513.2312.182.9610-143.2110-18613.3311.862.9610-143.2310-18713.1611.952.9610-143.2610-18813.3312.002.9610-143.2110-18q的平均值q3.2

13、410-18將數據帶入由以下公式求得油滴的電荷量q如表2所示:q=k1te+1tg1tg121V 式中k=182pgl1+bpa32d驗證基本電荷數:1.“倒過來驗證”法4對油滴的電荷量q進行處理,即用公認的電子電荷值e0=1.60210-19 C去除實驗測得的電荷量q,得到一個接近于某一整數的數值,即該油滴所帶的基本電荷數目n,再用n去除實驗測得的電量,即得電子的電荷值e,表3和表4分別為平衡法和非平衡法所測得的e值。表3油滴編號123電荷數73632e/C1.5810-191.5810-191.5810-19油滴45電荷數2825e/C1.6010-191.5710-19表4油滴編號123

14、電荷數251120e/C1.5710-191.5910-191.6210-19由表3和表4可求得平衡法中平均值e1=1.58410-19 C,非平衡法中平均值e2=1.57510-19 C。計算得:平衡法下測量誤差 e1=1ni=1n(ei-e0)2=1.8910-21 C,相對誤差1=e-e0e0100%=1.02%;同理非平衡法下測量誤差e2=4.3310-21 C,相對誤差2=1.57%2.作圖法驗證以油滴電量q與所帶電子數n為坐標軸,建立坐標得: 對數據進行直線擬合,可得直線斜率為k=1.58810-19,即基本電荷數為1.58810-19C實驗結果誤差分析本實驗中油滴密度、空氣粘滯系

15、數隨溫度變化,重力加速度g和大氣壓強p又隨實驗地點變化,從而導致計算有一定誤差。本實驗使用的“倒過來驗證”法只能作為一種實驗驗證,僅在油滴帶電量較少時可以使用。當n值較大時,勻速下降的時間很短,帶來誤差的0.5個電子的電荷在分配給電子時,誤差必然很小,測得e值接近1.6010-19 C,這也是實驗中不宜使用帶電較多油滴的原因。在實驗前要對儀器進行水平調平,否則會導致測量時油滴無法在垂直方向做直線運動。再加上布朗運動,測量時判斷油滴運動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誤差,都會影響最終的計算結果。在實驗中油滴雖然是先經一段變速運動然后進入勻速運動的,但這變速運動時間非常短,遠小于0. 01 s,與計時器精度相當

16、。因此可以看作,當油滴自靜止開始運動時,油滴是立即作勻速運動的;運動的油滴突然加上原平衡電壓時,將立即靜止下來5。四、 結論本實驗使用靜態測量法和動態測量法兩種方法,利用密立根油滴儀測量帶電油滴下落時間,列出統計表格,由此計算出電荷的電荷值e。由平衡法測得電子電荷值為e1=1.58410-19 C,相對誤差為1=1.02%;由非平衡法測得電子電荷值為e2=1.57510-19 C,相對誤差為2=1.57%,以上二者為“倒過來驗證”法測得。對所有數據進行作圖法處理,求得電荷值為圖像斜率,即e3=1.58810-19C。參考文獻:1 Thomson J J. XL. Cathode RaysJ. The London, Edinburgh, an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