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公路路基設計_第1頁
2004公路路基設計_第2頁
2004公路路基設計_第3頁
2004公路路基設計_第4頁
2004公路路基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JTG中民行業標準JTG 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pecificationsforDesignofHighwaySubgrades20040904 發布20050101 實施中民交通部發布中民交通部行業標準公 路 路 基 設 計 規 范SpecificationsforDesignofHighwaySubgradesJTG D302004主編:批準第二公路勘察:中民交通部施行日期:2005 年 01 月 01 日交 通2004.北京2前 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公路建設進入到快速發展時期,為滿足新時期公路建設的需要,1996 年交通部頒布了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J01395。該規范施

2、行以來,對統一公路工程路基設計技術要求,提高公路路基設計水平、保證公路路基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近十年來,在公路路基設計中出現了一些新,交通部和、市、交通主管部門對有關進行了專題研究;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積累了較多的山區公路設計施工經驗,這些規范的修訂提供了強的技術支撐。公路路基設計規范的修訂是根據交通部交公路發2000722 號“關于下達2000年度公路工程標準規范定額等編制和修訂工作計劃”和交公路發2002288 號“發布公路工程標準規范體系”精神進行的。新修訂的公路路基設計規范涵蓋了公路粉煤灰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JTJ016

3、-93)、公路軟土地基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JTJ017-96)、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018-96)、公路土工材料應用技術規范(JTJ019-98)等規范的相關內容,并在原規范基礎上,目前公路路基設計中反映比較突出的,如深挖的界限與設計原則、邊坡防護、路基壓實標準、特殊路基設計等作了重點修訂,修訂中突出了公路路基設計的系統化理念,以及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景觀協調的設計原則,注重地質、水文條件,強調地基處理、填料選擇、路基強度與性、邊坡防護、排、關鍵部位施工技術等方面的綜合設計。主要修訂內容如下:1. 補充完善了路基壓實度和 CBR 強度要求,在第 3 章“一般路基”中增加了路堤與橋涵構造物連

4、接處理、路基填挖交界處理、與陡坡、挖方、填石和粉煤灰路基等設計技術規定;2. 對、地基處理、路基病害整治等項目的設計,提出了有關施工監測與動態設計的內容和要求;3. 完善了路基排設計要求,補充了油水分離池、排水泵站、仰斜式排水孔、支撐滲溝等排水設施,強化路基排水與邊坡防護的綜合設計。取消了有關路面排水設計的內容;4. 將第 5 章“路基防護”改為“路基防護與支擋”,新增加了擋土墻、邊坡錨固、土釘支護和抗滑樁等支擋結構設計技術要求;5. 新增加第 6 章“路基拓寬改建”,增加了原有路基狀況評價與標準、高速公路路基拓寬改建、及以下公路路基拓寬改建的設計技術要求;6. 將原規范第 6 章“特殊路基”

5、改為第 7 章,在該章中新增加了軟土地區路基、紅粘土與高液地區路基、采空區路基、濱海路基、水庫路基等特殊路基設計技術要求;完善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多年凍土、黃土、膨脹土、鹽漬土、風沙、雪害、涎等特殊路基的處理技術要求。及其條文說明是根據近年來的科研成果、國內外的有及工程實踐經或修改意見即時驗完成修訂編制的。請各有關將使用(地址:過所發現的函告第二公路勘察市漢陽區鸚鵡大道498 號,:430052),以便下次修訂時參考。主 編參 編:第二公路勘察第一公路勘察長安大學公路學院 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交通科學江蘇省交通設計院主要起草人:鄧臺電倉廖朝華唐樹名張留俊倉翔磊光萍胡李煒浩李祝海燕鄭治馬劉

6、健4胡長順目次1總則12術語33一般路基53.1 一般規定53.2 路床53.3 填方路基53.4 挖方路基83.5 路基填挖交界處理93.63.7 挖方3.8 填石3.9 粉煤灰與陡坡.101316181919.3.10 路基取土3.11 路基棄土.4 路基排水 .204.14.24.3一般規定地表排水排水.2020225路基防護與支擋.245.1 一般規定 .5.2 坡面防護 .5.3 沿河路基防護 .5.4 擋土墻 .5.5 邊坡錨固 .5.6 土釘支護 .5.7 抗滑樁 .242427294753546路基拓寬改建.576.16.26.3一般規定 .57575859原有路基狀況評價 .

7、及以下公路路基拓寬改建 .6.4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原有路基的拓寬改建 .7 特殊路基.617.1 一般規定 .7.2 滑坡地段路基 .61616566676974757881848688919294957.3 崩塌與地段路基 .7.4 泥石流地區路基 .7.5 巖溶地區路基7.6 軟土地區路基7.7 紅粘土與高液.地區路基 .7.8 膨脹土地區路基 .7.9 黃土地區路基 .7.10 鹽漬土地區路基 .7.11 多年凍土地區路基 .7.12 風沙地區路基 .7.13 雪害地段路基 .7.14 涎地段路基 .7.15 采空區路基 .7.16 濱海路基 .7.17 水庫地區路基 .附錄A邊坡的巖

8、體分類.97附錄B監測內容與項目.98附錄C多年凍土公路工程分類.99附錄D黃土分區圖100附錄E 用詞說明101附件:公路路基設計規范條文說明1031 總則1053 一般路基1064 路基排水1195 路基防護與支擋1236 路基拓寬改建1377 特殊路基1396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1 總則1.0.1公路工程路基設計技術標準,使公路路基工程設計符合安全適用、技術合理的要求,制訂。1.0.2適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級公路的路基設計。1.0.3路基工程應具有足夠的強度、性和耐久性。1.0.4路基設計應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避免地質災害,減少對環境的影響。1.0.5路基

9、設計應做好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查明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條件,獲取設計所需要的巖土物理力學參數。1.0.6路基設計應從地基處理、路基填料選擇、路基強度與性、防護工程、排水系統以及關鍵部位路基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1.0.7 路基設計宜避免與深路塹。當路基中心填方超過 20m、中心挖方深度超過 30m 時,宜結合路線方案與橋梁、隧道等構造物或分離式路基作方案比選。1.0.8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邊緣標高,應不低于路基設計洪水頻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襲高,以及 0.5m 的安全。各級公路路基設計洪水頻率應符合表 1.0.8 規定。表 1.0.8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0.9 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段的

10、路基設計最小填土不應小于路床處于中濕狀態的臨界;當路基設計標高受限制對潮濕、過濕狀態的路基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回彈模量不應小于路面設計規范規定的要求。1.0.10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陡坡、挖方、滑坡、軟土地區路基設計應采用動態設計法。動態設計必須以完整的施工設計圖為基礎,適用于路基施工階提出對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監測要求,應掌握施工現場的地質狀況、施工情況和變形、應力監測的反饋信息,必要原設計作校核、修改和補充。1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1001/1001/501/25按具體情況確定1.0.11 路基工程設計提倡采用成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和新工藝。1.

11、0.12 路基設計除應符合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2.術語2.0.1 路基subgrade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狀構造物,是路面的基礎,承受由路面傳來的行車荷載。2.0.2 路床roadbed指路面底面以下 0.80m 范圍內的路基部分。在結構上分為上路床(00.30m)及下路床(0.30m0.80m)兩層。2.0.3embankment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在結構上分為上和下,上是指路面底面以下 0.80m1.50m 范圍內的填方部分;下是指上以下的填方部分。2.0.4 路塹cutting低于原地面的挖

12、方路基。2.0.5 填石rockfillembankment用粒徑大于 40 、含量超過 70%的石料填筑的。2.0.6 CBR(加州承載比)Californiabearingratio表征路基料、土強度的一種指標。即標準試件在貫入量為 2.5mm 時所施加的試驗荷載與標準碎石材料在相同貫入量時所施加的荷載之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0.7 壓實度degreeofcompaction筑路材料壓實后的干密度與標準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2.0.8 路基設計標高height for design of subgrade新建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為路基邊緣標高,在設置超高、加寬地段,則為設置超高、加

13、寬前的路基邊緣標高;改建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可與新建公路相同,也可采用路中線標高。設有緣標高。分隔帶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其路基設計標高為分隔帶的外側邊2.0.9 特殊路基specialsubgrade位于特殊2.0.10 濕陷性黃土在自重或一定)地段、不良地質地段或受水、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強烈的路基。collapsibilityloess下受水浸濕后,土體結構迅速破壞,并產生顯著下沉現象的黃土。2.0.11 紅粘土laterite碳酸鹽類巖石在溫濕氣候條件下經風化后形成的褐紅色粉土或粘性土。2.0.12 高液high liquid limit soil液限(100g 錐試驗)超過 50%的細粒

14、土。2.0.13 膨脹土expansive soil3含親水性礦物并具有明顯的吸水膨脹與失水收縮特性的2.0.14 鹽漬土saline soil易溶鹽含量大于規定值的土。2.0.15 多年凍土perennially frozen soil凍結狀態連續多年的溫度低于 0且含冰的土。2.0.16 滑坡landslide性粘土。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沿帶或面滑動的現象。2.0.17 崩塌rock fall高陡斜坡上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倒塌、傾倒或墜落的現象。2.0.18 泥石流debris flow挾帶大量泥沙、石塊的間歇性洪流。2.0.19 巖溶karst可溶性巖層被水長期溶

15、蝕而形成的各種地質現象和形態。2.0.20 擋土墻retainingwall承受土體側的墻式構造物。2.0.21 抗滑樁slide-resistantpile抵抗土或滑坡下滑力的橫向受力樁。2.0.22 土釘soil nailing在土質或破碎軟弱邊坡中設置鋼筋釘以維持邊坡的支護結構。2.0.23 預應力錨桿(索)prestressedanchor由錨頭、預應力筋、錨固體組成,通過對預應力筋施加張拉力以加固巖土體使其達到狀態的支護結構。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3一般路基3.1 一般規定3.1.1 路基設計之前,應做好全面研究,充分收集沿線地質、水文、地形、地貌

16、、氣象、等設計資料。改建公路設計時,還應收集路況資料及當地路基的翻漿、崩塌、水毀、沉降變形等病害的防治經驗。3.1.2 路基設計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選擇適當的路基橫斷面形式和邊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視具體情況設置其它的結構物和防護工程。3.1.3 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據地形、地質條件,采用護肩、砌石或擋土墻;當山坡高陡或性差,不宜多挖時,可采用橋梁、懸出路臺等構造物;三、四級公路的懸崖陡壁地段,當山體巖石整體性好時,可采用半山洞。足 1.0.8 條的規定,并根據沖刷情況,設置必要的防護設3.1.4 沿河路基邊緣標高施。沿河路基廢妥善處理,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沖

17、毀沿線構造物、農田、房屋等不良后果。3.2 路床3.2.1路床填料應均勻、密實,并符合表 3.2.1 規定。表 3.2.1路床土最小強度和壓實度要求注:1)表列壓實度系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 051)中重型擊實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2)當三、四級公路鋪筑瀝青混和水泥混路面時,其壓實度應采用公路的規定值。3.2.2路床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 100 ,路床頂面橫坡應與坡一致。3.2.3路床加固據土質、降水量、水類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來源等,選采用就地碾壓、換土或土質改良、加強排水、設置土工材料等加固措施。3.3 填方路基5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壓實

18、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公路三、四級公路填方路基00.38659695940.30.8543969594零填及挖方路基00.38659695940.30.85439695/3.3.1 填料選擇1 填方路基應優先選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粒土作為填料,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 150 。2 泥炭、淤泥、凍土、強膨脹土、有機及易溶鹽超過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冰凍地區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不應直接采用粉填筑。3 當采用細粒土填筑時,表 3.3.1填料最小強度應符合表 3.3.1 的規定。填料最小強度要求注:1)當路基填料CBR 值達不到表列要求時,可摻石

19、灰或其它材料處理;2)當三、四級公路鋪筑瀝青混和水泥混路面采用公路的規定。4 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數大于 26 的細粒土,不得直接作為填料。5 浸水振動液化的影響。用滲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當采用細砂、粉砂作填料考慮6 橋涵臺背和擋土墻墻背應優先選用滲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滲水材料缺乏的地區,采用細粒土填筑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無機結合料進行處治。3.3.2 壓實度應分層鋪筑,均勻壓實,壓實度應符合表 3.3.2 的規定。表 3.3.2路邸壓實度注:1)表列壓實度系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 051)中重型擊實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2)當三、四級公路鋪筑瀝青混和水泥混路面采用公路的規

20、定值;3)采用特殊填料或處于特殊氣候地區時,壓實度根據試驗路的狀況在保證路基強度要求的前提下適當降低。3.3.3 細粒土填筑時,土的含水量應接近最佳含水量,當含水量過,應采取晾曬或摻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進行處治。3.3.4定。邊坡形式和坡率據填料的物理力學性質、邊坡和工程地質條件確1 當地質條件良好,邊坡不大于 20m 時,其邊坡坡率不宜陡3.3.4 規定。6填挖類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壓實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公 路三、四級公路上0.801.50949493下1.50 以下939290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 路三、四級公

21、路上0.81.5433下1.5 以下32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表 3.3.4邊坡坡率2 對邊坡節的規定由3 浸水超過 20m 的,邊坡形式階梯型,邊坡坡率應按第 3.6性分析計算確定,并個別設計。在設計水位以下的邊坡坡率不宜陡于 11.75。3.3.5 地基表層處理1斜坡上地基表層的處理,應符合下列要求:1) 地面橫坡緩于 1:5 時,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2) 地面橫坡為 1:51:25 時,原地面應挖臺階,臺階寬度不應小于 2m。當基巖面上的覆蓋層較,清除覆蓋層再挖臺階;當覆蓋層較厚且時,可予保留。2 地面橫坡陡于 1:25

22、地段的陡坡,必須檢算整體沿基底及基底下軟弱層滑動的性,抗滑系數不得小于表 3.6.8 的規定值。否則應采取基底條件或設置支擋結構物等防滑措施。3 當水影響采取引排在底部填筑滲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4地基表層碾壓密實。在一般土質地段,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不應小于 90%;三、四公路不應小于 85%。路基填土小于路面和路床總將地基表層土進行超挖并分層回填壓實,其處理深度不應小于重型汽車荷載作用的工作區深度。5 在稻田、湖塘等地視具體情況采取排水、清淤、晾曬、換填、加筋、外摻無機結合料等處理措施。當為軟土地基時,其處理措施應符合第 7.6 節的規定。3.3.6 高速公路、一級公

23、路、公路與橋臺、橫向構造物(涵洞、通道)連接處應設置過渡段,路基壓實度不應小于 96%,并注意填料強度、地基處理、臺背防排水系統等綜合設計。過渡段長度宜按 23 倍路基填土確定。3.3.7 護肩路基護肩不宜超過 2m,頂面寬度不應侵占硬路肩或行車道及路緣帶的路面范圍。3.3.8 砌石路基1 砌石用當地不易風化的片、塊石砌筑,內側填石;巖石風化嚴重或軟質巖石路段不用砌石路基。7填料類別邊坡坡率上部(H8m)下部(H12m)細粒土11. 511.75粗粒土1:1.511.75巨粒土11.311. 52 砌石頂寬不小于 0.8m,基底面向內傾斜,砌石不宜超過 15m。砌石內、外坡率不宜大3.3.8

24、的規定值。表 3.3.8砌石邊坡坡率3.3.9 護腳路基當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性不足時,可采用護腳路基。護腳不宜超過 5m,受水浸淹的護腳,應予防護或加固。3.4 挖方路基3.4.1 土質路塹1 土質路塹邊坡形式及坡率據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邊坡、排水措施、施工邊坡,并結合自然山坡和人工邊坡的及力學分析綜合確定。不大于 20m 時,邊坡坡率不宜大3.4.1 的規定值。表 3.4.1土質路塹邊坡坡率注:黃土、紅粘土、高液、膨脹土等特殊土質挖方邊坡形式及坡度應按第 7 章的有關規定確定。第 3.7 節的規定確定。2 路塹邊坡大于 20m 時,其邊坡形式及坡度應按3.4.21路塹路塹邊坡形

25、式及坡率據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邊坡、施工方法,結合自然算。邊坡邊坡和人工邊坡的綜合確定。必要時可采用分析予以檢不大于 30m 時,無外傾軟弱結構面的邊坡按附錄 A 確定巖體類型,邊坡坡率可按表 3.4.2 確定。表 3.4.2路塹邊坡坡率8邊坡巖體類型風化程度邊坡坡率H15m15mH30m類未風化、微風化10.110.310.110.3土的類別邊坡坡率粘土、粉質粘土、塑性指數大于 3 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11.5卵、碎、圓礫土、角礫土膠結和密實10.75中密11序號砌石(m)內坡坡率外坡坡率1510.310.521010.510.6731510.610.75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

26、TG D302004)正式.doc)注:1)有可靠的資料和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2)類強風化2 對于有外傾軟弱結構面的各類風化程度的極軟巖。邊坡、坡頂邊緣附近有較大荷載的邊坡、邊坡高度超過表 3.4.2 規定范圍的邊坡等,邊坡坡率應按分析計算確定。第 3.7 節有關規定通過性3 硬質巖石挖方路基用光面、預裂技術。4 邊坡加固技術。大于 20m的軟弱松散路塹,用分層開挖、分層防護和坡腳預3.4.3 當挖方邊坡較,可根據不同的土質、巖石性質和要求開挖成折線式或臺階式邊坡,邊溝外側應設置碎落臺,其寬度不宜小于 1.0m;臺階式邊坡中部應設置邊坡平臺,邊坡平臺的寬度不宜小于 2m。3.4.4 邊坡坡

27、頂、坡面、坡腳和邊坡中部平臺應設表排,各種地表排水設施的構造按第 4.2 節的規定確定。3.4.5 當邊坡有積水濕地、水滲出或水露頭根據實際情況設下滲溝、邊坡滲溝或仰斜式排水孔,或在上游沿垂直等排導設施。水流向設置水的排水隧洞3.4.6 根據邊坡程防護與植物防護情周圍環境狀況確定邊坡坡面防護形式,邊坡防護應采取工合,性差的邊坡應設置綜合支擋工程。條件時,宜優先采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防護措施。3.4.7 當土質挖方邊坡超過 20m、巖石挖方邊坡超過 30m 和不良地質地段路塹個別處理設計。邊坡,應按第 3.7 節的有關規定,進行路基3.5 路基填挖交界處理3.5.1 半填半挖路基中填方區應符合第

28、3.3 節、第 3.6 節的有關規定。必要時,可采用沖擊碾壓或強夯等進行增強補壓,以消減路基填挖間的差異變形。3.5.2 半填半挖路基中挖方區應符合第 3.4 節、第 3.7 節的有關規定。9弱風化10.110.310.310.5類未風化、微風化10.110.310.310.5弱風化10.310.510.510.75類未風化、微風化10.310.5弱風化10.510.75類弱風化10.511強風化10.75113.5.3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料應綜合設計,當挖方區為土質優先采用滲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挖方區路床 0.80m 范圍內土體進行超挖回填碾壓,并在填挖交界處路床范圍內鋪設土工格柵;當挖方區為

29、堅硬巖石時,用填石路基。3.5.4 當地表斜坡陡于 1:2.5進行填挖間路基性分析,其最小系數不得小于表 3.6.8 的規定值。當路基性不夠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在邊坡下方設置支擋工程。3.5.5 根據縱向滲溝外,還水出露情巖土性質,設置完善的排,除在邊溝下設置挖之間設置橫向或縱向滲溝。3.5.6 縱向填挖交界處應設置過渡段,土質地段過渡采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碎石填筑,巖石地段過渡段可采用填石。3.6與陡坡3.6.1與陡坡設計應貫徹綜合設計和動態設計的原則。充分掌握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填料來源及其性質的基礎上,綜合進行斷面、排水設施、邊坡防護、地基及堤身處治等的設計。當實際情況有變化及時調整

30、設計,保證。3.6.2 對邊坡特殊地段的超過 20m 的或地面斜坡坡率陡于 1:2.5 的,以及不良地質、。,個別勘察設計,對重要的性3.6.3與陡斜坡的地基勘察,應查明地基土的土質類別、層位、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學性質,確定水埋深和分布特征,確定地基土的承載能力,獲取設計所需的物理力學指標。其工程地質勘察的要求。足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 064)3.6.4 路基填料足第 3.2.1、第 3.3.1 條的規定,壓實度足本規范第 3.2.1、第 3.3.2 條的要求。必要時,可采用沖擊碾壓或強夯等進行增強補壓,以消減的差異變形。3.6.5邊坡形式和坡率據填料的物理力學性質、邊坡、車輛荷載和工程

31、地質條件等經計算,并結合工程經驗分析確定。斷面形式用臺階式,降水量較大的地區,平臺上應加設截水溝。3.6.6性分析的強度參數據填料場地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室內試驗,并結合現場情況確定。填土的強度參數 c 、 值,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軸不排水剪試驗獲得。試樣的1要求及分析各階段采用的試驗詳見表 3.6.6。當填料為粗粒土或填石料采用大型三軸試驗儀進行試驗。的性時,地基的強度參數 c 、 值,2 分析用直剪固結快剪或三軸10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固結不排水剪試驗獲得。3 分析沿斜坡地基或軟弱層帶滑動的性合場地條件,選擇性層面的土層試驗獲得強度參數 c 、 值。可采

32、用直剪快剪或三軸不固結不排水剪試驗。當可能水采用飽水試件進行試驗。表 3.6.6填土采用的強度指標3.6.7性分析堤身的性等內容。性、和地基的整體性、沿斜坡地基或軟弱層帶滑動的1的堤身性、和地基的整體性用簡化 Bishop 法進行分析計算,安全系數 Fs 按式(3.6.7-1)計算,計算圖示見圖 3.6.7-1。å Ki(3.6.7-1)F =(+ Q )sinaså Wiii圖 3.6.7-1 簡化 Bishop 法計算圖示11qRi Li UiEi Ni W Q ii s TiE+iEo的時期強度計算土類試驗采用的強度指標試樣起始狀態備 注施工期總應力法滲透系數小于10

33、-7cm/s直剪快剪c u 、ju填筑含水量和填筑密度。當難以獲得填筑含水量和填筑密度時,或進行初步 分析時,密度采用要求達到的密度,含水量按擊實曲線上要求密度對應的較大含水量。任何滲透系數三軸不排水剪運營期總應力法滲透系數小于10-7cm/s直剪固結快剪ccu 、jcu同上用于新建 的穩定性分析。任何滲透系數三軸固結不排水剪滲透系數小于10-7cm/s直剪快剪c u 、ju同上,但要預先飽和。用于新建 邊坡的淺層穩定性分析。任何滲透系數三軸不排水剪滲透系數小于10-7cm/s直剪快剪c u 、ju取原狀土用于已建 的穩定性分析。任何滲透系數三軸不排水剪式中: W i 第i 土條重力;a i

34、第i 土條底滑面的傾角;Qi 第i 土條垂直方向外力;Ki 系數,由土條滑弧所在位置分別按(3.6.7-2)和(3.6.7-3)計算。當土條i 滑弧位于地基中時+ Wdi tan jdi + U (Wti + Qi ) tan jd i= Cdi biK(3.6.7-2)imai式中: Wdi 第i 土條地基部分的重力;Wti 第i 土條bi 第i 土條寬度;部分的重力;U 地基平均固結度;cdi 、jdi 第i 土條滑弧所在地基土層的粘結力和內摩擦角;mai- 系數,由式(3.6.7-4)計算。當土條i 滑弧位于中時+ (Wti + Qi ) tan jti= CtibiK(3.6.7-3)

35、imai式中: cti 、jti 第i 土條滑弧所在其余符號意義同前。土的粘結力和內摩擦角。= cosa i + sin a i tan jim(3.6.7-4)aiFs式中: ji 第土條i 滑弧所在土層的內摩擦角,滑弧位于地基中地基土的內摩擦角,位于中土的內摩擦角。其余符號意義同前。2沿斜坡地基或軟弱層帶滑動的性可采用不平衡推力法進行分析計算,穩定安全系數 Fs 利用式(3.6.7-6)計算得到,計算圖示見圖 3.6.7-2。1 1234 2T 2E 1 1 2E 2W 2N 2 1圖 3.6.7-2不平衡推力法計算圖示1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1E =

36、Wsin a -c l + Wcosa tan j + E y(3.6.7-5)i-1 i-1iQ iii iQ iiiFstanjy= cos(a- a ) -a- a )isin((3.6.7-6)i -1i -1ii -1iFs式中:WQi 第i 土條的重力與外加豎向荷載之和;ai 、ai-1 第i 、第i - 1土條底滑面的傾角; ci 、ji 第i 土條底的粘結力和內摩擦角; li 第i 土條底滑面的長度;Ei-1 第i - 1土條傳遞給第i 個土條的下滑力。用式(3.6.7-5)和式(3.6.7-6)逐條計算,直到第 n 條的剩余推力為零,由此確定安全系數 Fs 。3.6.8性計算

37、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數不得小3.6.8 所列值。表 3.6.8 推薦的安全系數3.6.9基底處理應符合第 3.3.5 條的規定,當地基中分布有軟弱土層時,應按第 7.6 節的規定,做好地基加固設計。當安全系數小3.6.8 中相應的安全系數采取基底條件或設置支擋結構物等措施。3.6.101性監測設計施工應注意觀測填筑過或以后的地基變形動態,對施工實行動態,觀測的項目參照附表 B2 選定。2 設計應明確觀測的段落、觀測項目、觀測點的數量及位置等,確定性觀測標準,說明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3.7 挖方3.7.1 土質挖方邊坡超過 20m、挖方邊坡超過 30m 以及不良地質、特殊13分析內容計算地基情況計算

38、采用的地基平均固結度及強度指標安全系數的堤身性簡化Bishop 法(式 3.6.7-1)按表 3.6.6 確定1.35和地基的整體 性簡化Bishop 法(式 3.6.7-1)地基土滲透性較差、排水條件不好取U=0,地基土采用直剪固結快剪或三軸固結不排水剪指標 填土按表 3.6.6 確定。1.20按實際固結度,采用直剪固結快剪或三軸固結不排水剪指標, 填土按表 3.6.6 確定。1.40地基土滲透性較好、排水條件良好取U=1,采用直剪固結快剪或三軸固結不排水剪指標,填土按表3.6.6 確定。1.45取U=1,地基土采用快剪指標, 填土按表 3.6.6 確定。1.35沿斜坡地基或軟弱層滑動的穩定

39、性不平衡推力法(式 3.6.7-5)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軸不排水剪指標, 填土按表 3.6.6 確定。1.30巖土地段的挖方邊坡,個別勘察設計。3.7.2 邊坡工程勘探用鉆探、坑(井、槽)探與物探合的綜合,必要時可輔以硐探。邊坡工程地質勘察應查明下列內容:足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 064)的要求,并123地形地貌特征;巖土體類型、成因、性狀、風化程度、完整程度、分層;巖土體天然和飽水狀態下物理力學性能(如重度 、強度參數 c 、 等);4 主面(特別是軟弱結構面)特征、組合、力學屬性及其與臨空面的;567氣象、水文和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質現象的范圍、性質和分布規律;坡頂鄰近物的荷載、結構、基

40、礎形式、埋深及狀態。3.7.3 邊坡巖土體力學參數1 巖體抗剪強度指標宜根據現場原位試驗確定。試驗應符合現行標準工程巖體試驗標準(GB/T50266)的規定。當無條件進行試驗時,可采用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及表 3.7.3-1 和反算分析等綜合確定。表 3.7.3 -1 結構面抗剪強度指標標準值注:1)表中數值已考慮結構面的時間效應。2) 極軟巖、軟巖取表中低值;3) 巖體結構面連通性差,取表中的;4) 巖體結構面浸水表中的低值;2 巖體結構面的結合程度可按表 3.7.3-2 確定。表 3.7.3-2 結構面的結合程度3 邊坡巖體性能指標標準值可按地區經驗確定。對于重要邊坡應通過試

41、驗確定。14結合程度結構面特征結合好小于 1mm,膠結良好,無充填;13mm,硅質或鐵質膠結結合一般13mm,鈣質膠結;大于 3mm,表面粗糙,鈣質膠結結合差13mm,表面平直,無膠結;大于 3mm,巖屑充填或巖屑夾泥質充填結合很差、結合極差(泥化層)表面平直光滑,無膠結;泥質充填或泥夾巖屑充填,充填物大于起伏差; 分布連續的泥化夾層;未膠結的或強風化的小型斷層破碎帶結構面類型結構面結合程度內摩擦角()粘聚力c (MPa)硬性結構面1結合好>35>0.132結合一般35270.130.093結合差27180.090.05軟弱結構面4結合很差18120.050.025結合極差(泥化層)根據地區經驗確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正式.doc)4 巖體內摩擦角可由巖塊內摩擦角標準值按巖體裂隙發育程度乘以表 3.7.3-3 所列的折減系數確定。表 3.7.3-3 邊坡巖體內摩擦角折減系數5 土體力學參數綜合確定。用原位剪切試驗、原狀室內剪切試驗及反算分析等6 土質邊坡按水土合算原則計算時,水位以下的土用三軸試驗土的自重固結不排水抗剪強度指標;按水土分算原則計算時,抗剪強度指標。水位以下的土用土的有效3.7.4 邊坡1 邊坡分析法進行。2 邊坡性評價性評價宜綜合采用工程地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