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1頁
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2頁
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3頁
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4頁
高一歷史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歷史月考試卷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1、 選擇題(共40小題,每題1.5分,共60分)1.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這反映了我國古代經濟的主要特征是A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B大規模簡單協作的生產方式C商品經濟極端落后                   

2、60;  D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2.耒耜經記載:“轅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為級,前高而后庳,所以進退為評。”該工具是3. 唐武德七年(624年)頒布了均田法令,規定“諸庶人有身死家貧無以供葬者,聽賣永業田,即流移者亦如之。樂遷就寬鄉者,并聽賣口分(田)。”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趨向瓦解 B土地買賣的限制放松 C小農戶自給自足 D農民生活日趨貧困4.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宋仁宗親下詔書,規定:每年農田收獲完畢,凡佃戶不愿再租種地主土地者,可以自由離去,地主不準以任何理由強行留其佃耕。此規定的重要意義是(   )A.推動了租佃制度的發展

3、0;     B.導致封建性租佃關系的瓦解C.解放了農村自由勞動力      D.廢除了農民對地主依附關系5. 下圖是元代王禎所著農書中的水力鼓風工具,該工具最早發明于( ) A. 戰國  B. 西漢  C. 東漢 D. 唐朝6. “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這是自元代流傳下的一首民謠,表達人們對黃道婆的感念之情。黃道婆杰出貢獻在于A.棉紡織業   B.絲紡織業   C.

4、麻紡織業   D.毛紡織業7.下圖是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的花樓機,結構復雜而精密,專門織造精細的絲織品。但當時的手工業并沒有向機器生產轉變的跡象。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術積累       B.官府對手工業生產嚴格限制 C.手工業生產產品精良        D.生產革新缺乏市場需求的推動8.明朝中葉以后,私營手工業在很多行業后來居上,超過了官營手工業;在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還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其主要原因是A.私營手工業與

5、市場的聯系更為密切  B.私營手工業的技術精良、經營靈活 C.私營手工業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區  D.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腐朽9.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在古代兩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絲綢、瓷器和茶葉在西方廣受歡迎。這主要表明古代中國A.手工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      B.自然經濟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東西方的交流渠道不暢通      D.對外貿易一直居出超地位10.明朝政府禁止民間織造龍鳳、蟒、飛魚、

6、斗牛等圖案,違者“工匠處斬,家口發充邊軍”:同時也禁止民謠“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違者首犯凌遲,籍其家產。以上規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民間手工生產        B.維護專權統治權威 C.確保外貿商品質量        D.保證政府利益壟斷11. 下表數據反映了北宋政府的商稅情況,對該表所反映的史實理解正確的是年代年商稅額增長指數995998年400萬貫10010041008年450萬貫1131058年700萬貫17510641

7、068年846萬貫2121077年879萬貫220A. 北宋的稅收主要來自商業貿易 B. 北宋商品經濟有較大程度的發展C. 商稅的提高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D. 北宋城市的商業功能在不斷增強12. 唐朝后期,都城長安的崇仁坊“一街輻輳(集聚),遂傾(超過)兩市,晝夜喧嘩,燈火不絕”。這一記載說明 ()。A商業活動突破了時空限制B長安是全國最繁華的城市C繁榮的商業中心開始出現D崇仁坊屬于常設的商業區13. 乾隆吳江縣志載明末周燦詩:“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尚利民風薄,多金商賈尊。人家勤織作,機杼徹黃昏。”詩中“人家”“機杼徹黃昏”是因為A. 水上集

8、市不受時空限制  B. 尊富崇利意識蔚然成為風尚 C. 重農抑商政策發生變化  D.  家庭紡織工勤奮“走中原”14. 民謠“山西人,大褥套,發財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經商的普遍追求。從中也可解釋近代晉商衰落的原因是A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的徹底瓦解      B以農為本傳統觀念的逐步松弛C財富流向無益于資本原始積累        D投資周期過長致使資金大量積壓 15.商鞅在秦國變法

9、時規定:制止棄農經商,未經允許從商者罰做奴隸。此規定體現的經濟政策是( )A 海禁 B閉關鎖國 C重農抑商 D土地國有16. 斯塔夫里阿諾斯說:“明朝的中國人將自己與外世隔絕中國人將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轉向內部,慎重地放棄了在歐亞大陸、最終在世界事務中的領先地位。”導致“中國人轉向內部”的主要原因是 ( )A. 明朝統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 統治者為了維護封建統治C. 明朝以后中國落后于世界D. 新航路開辟帶來殖民擴張17. 康熙年間“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慣熟船務之舵工。水手不能勝任擔負重物,以謀得一朝之食。或走險海中,為賊駕船,圖目前糊口之計

10、;或游手無賴,更無所事事。”材料主要說明海禁政策A.造成了農業生產衰退   B.阻礙了科學技術發展C.斷絕了中外貿易交流   D.減少了居民就業機會18. 以下是有人對清前期對外政策情況的統計,對此分析正確的是()時間概況康熙二十四年(1685)設粵(廣州)、閩(泉州)、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康熙三十七年(1698)舟山置浙海關征榷機構,并設商館,當地稱為“紅毛館”。乾隆朝為防止寧波淪為第二個澳門,加重浙海關的關稅,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年(1757)規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廣州通商,閩、浙、江三海關只對朝鮮、日本、琉球等國開放17

11、93年、1816年英國馬戛爾尼、阿美士德使團請求增開互市口岸,清廷拒絕。A.康熙皇帝年間并未實行朝貢貿易體制B.清前期對外開放受到了嚴格的限制C.乾隆朝舉措阻斷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D.19世紀初清政府的行為引發了戰爭19光緒年間的一本書描繪當時的上海“百貨闐(充滿)集”,“西人所購者,以絲茶為大宗”,“其售于華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細(銷售量也不少)”。這反映出(    )A民族工業集中于上海               

12、              B上海成為國際大都會 C 中國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中國“閉關鎖國”局面開始被打破 20. 1881年投產的開平煤礦是中

13、國第一個使用機械開采的煤礦,其章程規定:“進出煤鐵銀錢數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總結,(股東)可以隨時查核。”說明開平煤礦( )A.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       B.產品主要遠銷國外,達到分洋利的目的C.引進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資經營D.具有近代企業制度的某些雛形      21. 閱讀中國土特產品出口統計表,指出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年份茶(萬磅)絲(包)鴉片戰爭前年平均5 0005 0001845年8 01913 2201851年9 919

14、23 0401853年10 12262 896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B.中國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茶葉和生絲日益商品化D.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出口量持續增加22. 19世紀30年代,英國東印度公司運到中國的印花布往往要虧本60以上才能賣出,同時每年從廣州運出的茶葉卻超過26萬擔。在東印度公司開往中國的船只上,白銀經常占貨倉總量的23以上。這說明( )A.中國的自然經濟對工業產品缺乏需求  B.中國已經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英國對華從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  D.英國通過鴉片貿易掠奪中國大量白銀23.下表為晚清中央政府歲入占比估計,此表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

15、#160; 1851年前 19世紀90年代初 20世紀初 土地稅和貢糧   40   32 30 鹽稅 20 13 13 舊關稅 10 8 4 新關稅 0 22 35 厘金 20 15 14 其它收入 10 10 4 總計 100 100 100 A.中國開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近代中國關稅主權已完全喪失 C.外國商品對中國市場沖擊日益加深  D.商品經濟已經取代了自然經濟24.下表為近代中國某省(區)民族工業發展狀況統計表,根據所學知識推斷,空缺部分的數字最可能是時期 18751895 18961911 19121913 19141918 年

16、平均注冊數(個) 0.55 2.5   5.6 A.0.3      B.4       C.6.5      D.1225.對下表蘊含信息解讀正確的是某時段中國鋼遷會產量統計表(部分)時間(民國 年) 生鐵(噸) 鋼錠(噸) 鑄品(噸) 30 4444.611 113.000 31 12994.433 10000.00 877.271 32 13392.924 4088.943 1137.474 33 2254.9

17、89 6559.274 1632.964 34 12987.823 7825.835 1512.653 A.民族工業以重工業為主導     B.民族企業為抗戰提供戰略物資 C.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服務     D.“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成效顯著26. 19221926年,江蘇省有5家新面粉廠成立,而倒閉者則達7家;天津的10家困粉廠有4家倒閉,其 余6家屢經改組仍難以維持;東北的面粉廠則由原先的近30家減至十幾家。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國資本主義卷土重來  

18、60;   B.北伐故爭興起,局勢動蕩不安 C.官僚資本主義的擠壓       D.民族資本主義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7.下表是1927、1936年全國華商紗廠相關統計數據,導致數據變化的原因是年 份項 目1927年1936年華商紗廠擁有紗錠數20990萬枚27460萬枚華商紗廠布機數135萬臺255萬臺A.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      B.歐洲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C.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D.美國資本和商品大量輸入中國

19、市場28. 1935年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國民經濟建設計劃”,“關于國民經濟建設的實現,我們覺得這個建設應當是有計劃的有統制的建設,而尤貴有一強有力的經濟參謀本部,通盤籌劃,在整個計劃之下,全國一致動員,這個經濟建設運動,才有成功的希望。”對此認識評價不正確的是A.有利于構建戰時體制        B.有利于外國資本的發展 C.埋下了官僚資本猖獗的隱因     D.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9.張謇曾指出“無工商則農困塞本對末而言,猶言原委,義有先后而無輕重。”“鄙人但望發展中

20、國地利物產,供實業之用耳。”這一認識A.認為工商先行才能活躍經濟     B.體現了其傳統重農抑商思想 C.從新視角肯定了農業的作用     D.主張犧牲農業以發展工商業30. 19世紀90年代初,李福明辦有一家面粉廠,使用進口蒸汽磨,因不滿官府衙門的勒索而到官府講理,結果被以“私設磨坊”“哄鬧官府”等罪名“交刑部按律治罪”,他的面粉廠也被迫停業。這件事表明()A. 清政府是沒有法律的政府 B. 頑固派仇視一切外洋的事物 C. 封建勢力阻礙民族工業發展  D.

21、60;外國資本阻礙民族工業發展31. 下圖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美國、英國主要工業指標年均增長速度的比較。據此可以推知A 冷戰制約美英工業發展B中國原有工業基礎很薄弱C中國重工業發展急躁冒進D美英傳統工業產業衰落32. 1961年,我國的鋼產量指標從1960年的2000萬噸降到1000萬噸,1962年再降到600萬噸。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緩解經濟困難                    

22、60;                           B鞏固大躍進成果C加強環境保護                       &#

23、160;                         D推動國有企業改革 33. “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這些“大躍進”時期的宣傳()A.反映了“大躍進”時期的農業生產成就B.表明那時候的農業科技取得了巨大進步C.說明“大躍進”時期農民生活非常富裕D.違背客觀規律,是不切實際的浮夸表現34. 表為新中

24、國糧食收購量及其占產量的比重(單位:萬噸),這一表格可以說明()年份產量收購收購量占產量(%)1958200005876.029.41959170006740.539.71960143505105.035A.國家收購比重與農業增長相協調 B.中國農民為國家的工業化做出了犧牲C.社會主義建設調動了農民積極性 D.自然災害是農業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35.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05億噸增長到1984年的407億噸。農業生產實現高速增長的原因是A.農業生產合作化的推進 B.農村人民公社的發展C.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D.鄉鎮自辦企業的興起36. 1983年4月國務院在關于城鎮勞動者

25、合作經營的若干規定等文件中規定:允許個體工商戶購買機動車船從事客貨運輸,允許長途販運和批量銷售;個體戶可以起字號、刻圖章,在銀行開立賬戶等這一措施()A. 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B. 實現了城鄉之間的人員交流C. 活躍了城鄉商品市場 D. 建立起市場經濟新格局37.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由農村向城市、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歷程。從1985年到1987年,我國指令性計劃的工業產品由120種減少到60種,計劃管理的商品由188種減少到23種,計劃供應出口商品由70種減少到36種。這說明了()A. 企業自主權不斷得到擴大 B. 我國放棄

26、了計劃經濟體制C.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D. 私營工商業逐漸恢復和發展38.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允許股票進入社會主義經濟領域并在上海、深圳進行股票上市試點,試行外匯期貨交易,開放邊境城市及長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國( )A.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B.全方位對外

27、開放格局形成C.市場經濟改革明確成為目標                     D.計劃經濟開始轉向市場經濟39. 下圖中數據的變化從實質上表明()A.產業結構調整趨向合理化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建立C.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

28、#160;     D.公有制經濟不再占主導地位4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歷屆三中全會都會承擔著經濟發展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決策,多是在三中全會上作出的。下列重大經濟決策是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是()A. 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B. 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 把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D. 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41. (14分)明清時期商幫的

29、崛起,為中國的歷史畫卷平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代徽州地處皖南崇山峻嶺之中,沒有成片的耕地,糧食產量普遍較低,糧食供應的矛盾長期存在,人們尋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雖“糧不足”,可物產豐富。萬山叢中盛產竹木、茶葉、陶土。手工業更具特色,紙、筆、墨、硯、漆器聞名全國。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販運土特產品起步發家的。大山擋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這里的水路可稱便捷:“上接閩廣,下接蘇杭”。便捷的水陸,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經商的積極性。 摘自徽商網·徽商歷史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賈的特色而區別于其他商幫,對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是其

30、寫照。徽商講究商業道德,提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義利兼顧。徽商以勤奮和吃苦耐勞而著稱,在外經營,三年一歸,新婚離別,習以故常。徽商賈而好儒,與封建官僚混為一體,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獨特的生存理念在眾多商幫中異軍突起。 摘自電視片徽州解說詞(1)根據材料一概括徽商誕生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從徽商的興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經驗?(6分)41. (1)原因:耕地少,糧食產量低;自然資源豐富;傳統手工業比較發達;水路交通便利。 (8分)(2)經驗:有重視文化學習;堅守誠信的商業道德;吃苦耐勞;注意與封建政府的關系。(答出三點即可)(6分) 42. (10分)政府的決策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

31、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自保)也,則眾力不足也。事商賈,為技藝,皆以避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歸心于農則民樸而可正(治理)也,紛紛則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戰也。                                                      

32、60;                                                                                   商君書·

33、農戰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廣袤不過百里而遙,農畝 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萬之賦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蘇州府 “郡城之東,皆習機業。計日受值”;盛澤鎮“俱以蠶桑為業”。湖州府 “俗皆織絹”;“惟湖以蠶官賦私負咸取足焉”;南潯鎮“煙火萬家”。                                                &

34、#160;                                                                                    

35、    摘編自明清史志資料材料三  清代中期農業稅與工商雜稅變化趨勢圖材料四  清代統治者堅持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為農者相率而趨于工矣”。為此,對工商業實行重稅政策,全國各地稅關稅卡林立,“關津有過路之稅,鎮集有落地之稅。”                                         

36、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歸納商鞅的經濟政策并說明其理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