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 行星地球行星地球第一節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了解八顆行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了解八顆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 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天體系統的概念和層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天體系統的概念和層次次 會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會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第二章第二章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及其能量的來源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及其能量的來源 認識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認識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理解太陽大氣的結構及其存在的太陽活動理解太陽大氣的結構及其存在的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對地球的影響第三節第三節 地球
2、的運動地球的運動 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點,自轉方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點,自轉方向、周期、速度,公轉軌道、方向、周期和速度向、周期、速度,公轉軌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并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理解并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掌握地方時、區時、日界線與晨昏線等的計算和掌握地方時、區時、日界線與晨昏線等的計算和判斷方法判斷方法 掌握地轉偏向力對水平運動物體運動方向的影響,掌握地轉偏向力對水平運動物體運動方向的影響,學會利用地轉偏向力來判斷自然現象學會利用地轉偏向力來判斷自然現象 理解并掌握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理解并掌握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能進行
3、晝夜長短的計算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能進行晝夜長短的計算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掌握四季的更替和五帶的劃分,并理解其含義。掌握四季的更替和五帶的劃分,并理解其含義。第四節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圈層結構 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類型及傳播特點,地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類型及傳播特點,地震波在通過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時傳播震波在通過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時傳播速度的變化特點速度的變化特點 理解并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各理解并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各圈層的特點圈層的特點 明確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各圈層的主要明確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及各圈層間的相互聯系特點及各圈層間的相互聯系第二節第
4、二節 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一、大氣的受熱過程一、大氣的受熱過程能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并理解大氣對太陽能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并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溫作用輻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溫作用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節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體概念:天體概念: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2.天體天體 自然天體自然天體 恒星恒星 星云星云 行星行星 衛星衛星 彗星彗星 流星等流星等 人造天體人造天體 太空垃圾太空垃圾 運行中的人造衛星等運行中的人造衛星等3.天體系統形成條件:天體
5、系統形成條件: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4.天體系統層次:天體系統層次: 總星系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它恒星系統其它恒星系統地月系地月系其它行星系統其它行星系統地球月球二、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二、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1、太陽系的組成、太陽系的組成成員: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太成員: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小行星、流星、彗星)及星際陽系小天體(小行星、流星、彗星)及星際物質。物質。2、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距離太陽由近及遠)海。(距離太陽由近及遠)(1)八大行星運動特征)八大行星
6、運動特征 同向性同向性 共面性共面性 近圓性近圓性(2)八大行星結構特征)八大行星結構特征 類地行星:質量體積小,密度大,衛星少類地行星:質量體積小,密度大,衛星少 巨行星:質量體積大,密度小,衛星多,有光環巨行星:質量體積大,密度小,衛星多,有光環 遠日行星:質量體積中,密度中,衛星較多遠日行星:質量體積中,密度中,衛星較多總結:總結:運動特征和其他行星沒有多大區別;質量、體運動特征和其他行星沒有多大區別;質量、體積等結構特征與類地行星沒有多大區別。積等結構特征與類地行星沒有多大區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外部條件:、外部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安全的宇宙環境 2、自身條件、
7、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液體水液體水第二節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為地球提供能量一、為地球提供能量1、太陽的概況、太陽的概況太陽是一個巨大的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氣球體氣球體。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和氦,其表,其表面溫度約為面溫度約為6 000K。2、太陽輻射:太陽源源不斷的以、太陽輻射:太陽源源不斷的以電磁波電磁波的形式向外放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射能量。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1)影響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影響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 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 水循環、大氣運動的動力水循環、大氣運動的
8、動力(2)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影響人類生產生活 工業燃料的源泉工業燃料的源泉 生產、生活用能的源泉生產、生活用能的源泉4太陽能量的來源:太陽內部的太陽能量的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核聚變反應反應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1、太陽大氣層的結構及太陽活動、太陽大氣層的結構及太陽活動結構由里及外結構由里及外 :光球層光球層 色球層色球層 日冕層日冕層太陽活動太陽活動 : 黑子黑子 耀斑耀斑 太陽風太陽風 黑子黑子 反映太陽活動的強弱反映太陽活動的強弱耀斑耀斑 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2、太陽活動的規律、太陽活動的規律周期性(大約為周期性(大約為11年年)、同步性、整體性)
9、、同步性、整體性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擾亂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擾亂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2)干擾磁場,產生)干擾磁場,產生“磁暴磁暴”現象現象(3)兩極地區夜空出現極光)兩極地區夜空出現極光(4)與許多自然災害有關)與許多自然災害有關第三節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地球的運動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自轉方向、周期、速度自轉方向、周期、速度公轉方向、周期、速度、軌道公轉方向、周期、速度、軌道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三、地球自轉的意義三、地球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交替和時差沿地表水平運
10、動物體的偏移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四、地球公轉的意義四、地球公轉的意義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更替和五帶四季更替和五帶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方向:方向:周期:周期:速度:速度:自轉中心:自轉中心:它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它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地軸地軸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北逆南順北逆南順一個恒星日,一個恒星日,23時時56分分4秒秒一個太陽日,一個太陽日,24時時自轉的真正自轉的真正周期周期 360角速度:角速度:線速度:線速度:處處相同處處相同 150/h, 10/4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南北緯600是赤道的一半是赤
11、道的一半南、北極點既無線速度也無角速度南、北極點既無線速度也無角速度1、自轉的一般特點、自轉的一般特點2 2、地球的公轉的一般特點、地球的公轉的一般特點(1 1)公轉中心:太陽)公轉中心:太陽(2 2)方向:)方向:從北極上空看:從北極上空看:從南極上空看:從南極上空看:(3 3)軌道:)軌道:形狀:形狀:特點:特點:自西向東自西向東逆時針逆時針順時針順時針近似正圓的橢圓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太陽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 ,公轉的軌道公轉的軌道面叫黃道面面叫黃道面 (4)速度:近日點速度:近日點 1月初月初 (較快(較快30.3km/s) 遠日點遠日點 7月初月初 (較慢(較慢2
12、9.3km/s) “近快遠慢近快遠慢”(5)周期周期恒星年:恒星年:公轉一周公轉一周360 365日日6時時9分分10秒秒回歸年:回歸年:365日日5時時48分分46秒秒赤道平面赤道平面: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自轉平面自轉平面)。 黃道平面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黃赤交角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1.1.黃赤交角的黃赤交角的概念概念 北極星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平面)赤道平面23266634地軸北極南極黃赤交角黃赤交角北半球為例:北半球為例:位置位置節氣節氣日期日期
13、直射點位置直射點位置A AB BC CD D近日點近日點遠日點遠日點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南回歸線赤道赤道赤道赤道夏半年冬半年2326N2326S0春分冬至秋分夏至春分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往返運動,叫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三、地球自轉的意義三、地球自轉的意義 (一)晝夜交替和時差(一)晝夜交替和時差1、晝夜交替和晨昏線、晝夜交替和晨昏線(1)晝夜現象的產生: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晝夜現象的產生: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 晝夜
14、交替的產生: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晝夜交替的產生: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 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地球在不停的自轉 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的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的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2)晨昏線晨昏線 晨昏線:晨昏線:也叫晨昏圈,是晝半球與夜半球的也叫晨昏圈,是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兩條半圓線組成,即晨線和分界線,它由兩條半圓線組成,即晨線和昏線。昏線。 晨線:晨線:順地球自轉的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順地球自轉的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晝半球的那條界線是晝半球的那條界線是晨線晨線; 昏線:昏線: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由晝半球更替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由晝半球更替到夜半球的
15、那條界線就是到夜半球的那條界線就是昏線昏線。晨昏線的判斷方法晨昏線的判斷方法(1)在需要判斷的晨昏線中按地球的自轉方向作出箭頭)在需要判斷的晨昏線中按地球的自轉方向作出箭頭(2)在箭頭的末端作一點)在箭頭的末端作一點A(3)點)點A順著箭頭移動,若點順著箭頭移動,若點A由黑夜進入白天為晨線,由黑夜進入白天為晨線,若點若點A由白天進入黑夜為昏線由白天進入黑夜為昏線晨晨線線昏昏線線OBA晨昏線的特點晨昏線的特點晨昏線晨昏線平分地球平分地球,是過地心的大圓。,是過地心的大圓。晨昏線平面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垂直與太陽光垂直。晨昏線永遠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平分赤道。赤道上總是。赤道上總是6點點日出,日出,1
16、8點點日落日落推論:赤道與晨線的交點為推論:赤道與晨線的交點為6時,這個點所在的經時,這個點所在的經線線 也是也是6時時 赤道與昏線的交點為赤道與昏線的交點為18時,這個點所在的經時,這個點所在的經線也是線也是18時時晨昏線只有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跟經線圈重合在春、秋分時才跟經線圈重合。晨昏線在晨昏線在二至時跟極圈相切二至時跟極圈相切。 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15/時時),跟地球自轉方向,跟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相反。2、時差、時差(1)地方時)地方時概念概念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 。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17、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 偏東地點的時刻要早一些偏東地點的時刻要早一些 。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一條經線只有一個時間)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一條經線只有一個時間)計算:計算:經度每隔經度每隔15 ,地方時相差,地方時相差1小時小時。經度每隔經度每隔1 ,地方時相差,地方時相差4分鐘分鐘。00900E900W450E10時時450W地方時的計算地方時的計算13時4時1時450已知:45E的地方時是10點,問90E、45W、90W的地方時各是多少?90135地方時計算公式
18、地方時計算公式所求地方時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已知地方時 4分鐘兩地經度分鐘兩地經度差差:東加西減:東加西減、兩地、兩地同同在在東東經度,值越大越向東,經度差為兩地經度經度,值越大越向東,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差之差、兩地、兩地同同在在西西經度,值越大越向西,經度差為兩地經度經度,值越大越向西,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差之差、兩地、兩地一個一個在在東東經度,經度,一個一個在在西西經度,東經度在東經度,東經度在東, ,西經度在西西經度在西. . 經度差為兩地經度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和之和經度差的取值方法:經度差的取值方法:同減異加(同經相減,異經相加)同減異加(同經相減,異經相加)0180180東經東經經西經
19、西中央中央(零零)時區時區15E東一區東一區西一區西一區15W7.5E7.5W22.5E22.5W120E東八區東八區172.5E172.5W東十二區東十二區西十二區西十二區172.5W西十二區西十二區北京(北京( 40 N, 116E)北京時間北京時間國際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國際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區域,每個區域,每個區域都相對應一個時刻。個區域都相對應一個時刻。(3)區時)區時含義:含義: 各時區按各時區按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時區內統作為本時區內統一使用的時間,一使用的時間,叫區時叫區時時區的劃分時區的劃分: 每隔經度每隔經度15劃分為一個時區。劃分為一個時區。以以0經
20、線為中央經線,向東、西方向各取經線為中央經線,向東、西方向各取7.5,合計為合計為15,該時區稱為中時區(或零時區)。,該時區稱為中時區(或零時區)。以中時區為起點,向東、西方向各劃分以中時區為起點,向東、西方向各劃分12個時區。個時區。180經線是東、西十二時區共同的中央經線。經線是東、西十二時區共同的中央經線。東東12區是地球上新的一天到來最早的時區,是最區是地球上新的一天到來最早的時區,是最東的時區,西東的時區,西12區是最西的時區。區是最西的時區。本初子午線本初子午線國際日界線國際日界線 時間的有關計算時間的有關計算(1 1)中央經線:)中央經線:中央經線度數中央經線度數= =時區數時
21、區數1515(東時區為東經度,西時區為西經度)(東時區為東經度,西時區為西經度)如求:西五區的中央經線如求:西五區的中央經線=5=51515=75=75(W W) 即西五區的中央經線為即西五區的中央經線為7575W W(2 2)時區)時區所求時區所求時區= =已知經度已知經度1515, 如:推算如:推算116116E E所在時區?所在時區?解:解:1161161515=7=7余數為余數為1111,故,故116116E E所在時區是所在時區是7+17+1,即為東八,即為東八區。區。(3 3)區時)區時區時區時= =已知區時兩地時差(已知區時兩地時差( :東加西減):東加西減)由西邊的時區求東邊的
22、時區就加,由東邊時區求西邊就減。由西邊的時區求東邊的時區就加,由東邊時區求西邊就減。如:當上海是如:當上海是2 2月月1 1日日1111點點3535分時,紐約是什么時間?分時,紐約是什么時間?紐約:紐約:2 2月月1 1日日1111點點3535分分(8+5)(8+5)點點=1=1月月3131日日2222點點3535分分若東經若東經140的地方時為的地方時為9時,那么它所在的時,那么它所在的時區數和區時分別是多少?時區數和區時分別是多少? 思考:地方時與區時的轉換思考:地方時與區時的轉換 A A 東六區、東六區、6 6時時2020分分 B B 東九區、東九區、8 8時時4040分分 C C 東九
23、區、東九區、8 8時時2020分分 D D 東東1111區、區、1111時時4040分分B140E所在的時區所在的時區=14015=9,余數是,余數是5。所以是東九區所以是東九區中央經線中央經線=159=135E東九區的區時就是東九區的區時就是135E的地方時,所以,的地方時,所以,東九區區時東九區區時=9(140135)4=8:40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所求地地方時所求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已知地方時 4分鐘分鐘兩地經度差兩地經度差2、已知某一地的經度,求另一地的經度、已知某一地的經度,求另一地的經度所求地經度所求地經度=已知經度已知經度
24、兩地地方時差數兩地地方時差數(分鐘分鐘)4分鐘分鐘3、已知某地經度,推算時區的方法、已知某地經度,推算時區的方法該地時區數該地時區數=某地經度某地經度15 余余7.5商商+1 余余7.5 4、已知某地時區序數,推算時區中央經線的方法、已知某地時區序數,推算時區中央經線的方法中央經線度數中央經線度數=某地時區序數某地時區序數 155、已知某一時區的區時,求另一區時、已知某一時區的區時,求另一區時所求地的區時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的時區差兩地的時區差(4)日界線)日界線含義:地球上分隔兩個相鄰日期的分界線含義:地球上分隔兩個相鄰日期的分界線。1、人為日界線:、人為日界線: 國際
25、規定原則上以國際規定原則上以180度經線度經線作為地球上作為地球上“今今天天”和和“昨天昨天”的分界線,叫作的分界線,叫作“國際日期國際日期變更變更線線”,簡稱,簡稱“日界線日界線”。2、自然日界線:、自然日界線:地方時為地方時為0時(時(24時)的經時)的經線線。該經線是變化的,不同的時刻該經線。該經線是變化的,不同的時刻該經線的度數是不同的的度數是不同的 172.5E 180 172.5W世界上沒有最東和最西的地方,但世界上沒有最東和最西的地方,但時間上時間上有有最東(即最早)最東(即最早)和和最西(即最西(即最晚)最晚)的地方的地方-日界線西側的東日界線西側的東1212區為世界時刻最早的
26、地方,日界線東區為世界時刻最早的地方,日界線東側的西側的西1212區為世界時刻最晚的地方。區為世界時刻最晚的地方。東、西十二兩時區相鄰并共同擁有東、西十二兩時區相鄰并共同擁有一條中央經線(即一條中央經線(即180180經線)。經線)。故故兩時區鐘點(包括分、秒)相同,但兩時區鐘點(包括分、秒)相同,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即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即2424小時)小時)注意越過注意越過180180經線與越過日界線的經線與越過日界線的差別。但差別。但無特殊說明,我們仍將無特殊說明,我們仍將180180經線視為經線視為“日界線日界線”。東東12區區西西12區區最早最早最晚最晚人為日界線人為日界線 1800經
27、線:西側比東側多一天經線:西側比東側多一天自然日界線自然日界線 0點經線:東側比西側多一天點經線:東側比西側多一天1800001200600東側東側7號號西側西側0:006號號東十二區東十二區西十二區西十二區西側西側東側東側6號號7號號23:0012:00 日界線判斷竅門: 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過日界線,如果日期少一天,那么就是180,否則為0:00經線!7月6號7月7號1800:00 180東東 十十 二二 區區西西 十十 二二 區區6號號7號號減一天減一天讀中心點為地球北極的示意圖,完成題:讀中心點為地球北極的示意圖,完成題:若陰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的時間為:若陰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的時間為
28、:A A 8 8時時 B B 9 9時時 C C1515時時 D D1616時時若陰影部分為若陰影部分為7 7月月6 6日,非陰影部分為日,非陰影部分為7 7月月7 7日日北京時間為:北京時間為:A A6 6日日8 8時時 B B6 6日日2020時時 C C7 7日日8 8時時 D D7 7日日2020時時BC1、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使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使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轉的力轉的力緯度越高,偏向越明顯緯度越高,偏向越明顯2.偏轉規律偏轉規律面向物體運動方向面向物體運動方向: 赤道上不偏轉赤道上不偏轉在赤道上運動的物體,以及靜止的物體,則不偏向在赤道上運動的物體,以及靜止的物
29、體,則不偏向(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方向: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四、地球公轉的意義四、地球公轉的意義(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晝夜長短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1)晝弧和夜弧)晝弧和夜弧 晨昏線將地球上的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圈緯線圈分為兩部分分為兩部分位于晝半球的叫位于晝半球的叫晝弧晝弧位于夜半球的叫位于夜半球的叫夜弧夜弧。晝弧晝弧夜弧夜弧(2)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1 、晝夜長短的靜態變化判定:、晝夜長短的靜態變化判定: 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則為該半球的夏半
30、年,該半球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則為該半球的夏半年,該半球晝長于夜晝長于夜,該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反之。,該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反之。 2、晝長變化動態變化的判定、晝長變化動態變化的判定 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長則變長,南半球反之。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長則變長,南半球反之。 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長則變長,北半球反之。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長則變長,北半球反之。讀右圖,寫晝長、夜長讀右圖,寫晝長、夜長的計算公式的計算公式晝長晝長=晝弧的經度差晝弧的經度差/15 =日落時間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日出時間 =24夜長夜長 =(日落時間(日落時間12)2 =(12日出時間)日出
31、時間) 2 夜長夜長 =夜弧的經度差夜弧的經度差/15 =24晝長晝長 =(24日落時間)日落時間) 2 =日出時間日出時間2說明:說明:1、同緯線地區晝長、夜長時間相同,日出、日落時間、同緯線地區晝長、夜長時間相同,日出、日落時間相同。相同。2、同度數、不同半球的兩條緯線的晝長與夜長正好相反、同度數、不同半球的兩條緯線的晝長與夜長正好相反(3)晝長的計算)晝長的計算日照俯視示意圖日照俯視示意圖 A例:讀右圖,回例:讀右圖,回答:答:1A地夜長為地夜長為 小時。小時。 B地晝長為地晝長為 小時小時2A地日落時地日落時間為間為 。621時時12B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
32、正午太陽高度角)正午太陽高度角地面地面太陽光線太陽光線太陽高度角太陽高度角太陽高度角: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面所成的夾角。太陽光線與地面所成的夾角。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一天中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最大的太陽高度角角。0 0 2323 2626 N N2323 2626 S S6666 3434 N N6666 3434 S S9090 N N9090 S S夏至日夏至日 二分日二分日 冬至日冬至日(2)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規律)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規律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向南北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向南北兩側兩側遞減遞減90450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規律: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規律
33、: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向南北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向南北兩側兩側遞減遞減夏至日: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半球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二分日: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3)正午太陽高度角隨)正午太陽高度角隨季節季節變化規律變化規律北
34、回歸線及以北地區:夏至日達最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夏至日達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歸線及南地區:冬至日達最大南回歸線及南地區:冬至日達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夏至日最小;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回歸線上直射只有一次。回歸線上直射只有一次。(4)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H = 90與直射點的緯度差與直射點的緯度差 即即 = 90|該地的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該地的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度| 當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在當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個半球同一個半球時,緯差為時,緯差為兩地緯度之兩地緯度之差差; 當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當所求
35、點與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個半球不在同一個半球時,則緯時,則緯差為兩地緯度差為兩地緯度之之和和。 :同緯相減,異緯相加同緯相減,異緯相加(二)季節更替和五帶(二)季節更替和五帶(1)、成因:)、成因:晝夜長短季節變化晝夜長短季節變化獲得太陽輻獲得太陽輻射熱量的季射熱量的季節變化節變化形成形成四季四季(2)、天文四季)、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冬夏的過渡季節春秋:冬夏的過渡季節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季節更替、季節更替指從天文看四季,主要是指
36、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指從天文看四季,主要是指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季節變化歐美各國:把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點歐美各國:把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點我國:以四立作為四季的起點我國:以四立作為四季的起點我國夏季我國夏季我國冬季我國冬季我我國國夏夏季季我我國國秋秋季季夏至夏至秋分秋分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夏至夏至小暑小暑大暑大暑立秋立秋處暑處暑白露白露秋分秋分寒露寒露霜降霜降立冬立冬小雪小雪大雪大雪冬至冬至小寒小寒大寒大寒立春立春雨水雨水驚蟄驚蟄春分春分清明清明谷雨谷雨立夏立夏小滿小滿芒種芒種(北半球)3、4、5月為春季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月為秋季12、1、2
37、月為冬季月為冬季北溫帶各國的四季北溫帶各國的四季(3)氣候四季)氣候四季(季節與氣候相結合季節與氣候相結合)夏季:一年內地表獲得太陽輻射最多、氣溫最高的季節夏季:一年內地表獲得太陽輻射最多、氣溫最高的季節冬季:一年內地表獲得太陽輻射最少、氣溫最低的季節冬季:一年內地表獲得太陽輻射最少、氣溫最低的季節主要指熱量和氣溫的季節差異主要指熱量和氣溫的季節差異晝夜長短緯度變化晝夜長短緯度變化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隨緯度變化(1)、成因:)、成因:太陽輻射量隨太陽輻射量隨緯度分異緯度分異形成形成五帶五帶、五帶劃分、五帶劃分赤道赤道北北 回回 歸歸 線線南南 回回 歸歸 線線北極圈北極圈南極圈南
38、極圈0o23o2666o3423o2666o3490o90o 有太陽有太陽直射現象直射現象終年炎熱終年炎熱即無太陽直射又即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象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四季分明即無太陽直射又即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象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四季分明有極晝極夜現象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嚴寒終年嚴寒有極晝極夜現象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嚴寒終年嚴寒()劃分及特征()劃分及特征地球的自轉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地球的公轉黃赤交角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晝夜長短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時間變化時間變化空間變化空間變化四季形成四季形成五帶劃分五帶劃分熱量時空分
39、布不均熱量時空分布不均探討:探討:假如黃赤交角變化(變大、變小),假如黃赤交角變化(變大、變小),地球上的熱帶地球上的熱帶 溫帶溫帶 寒帶的范圍將會如何變化?寒帶的范圍將會如何變化?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范圍變小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范圍變小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寒帶范圍變小,溫帶范圍變大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寒帶范圍變小,溫帶范圍變大第四節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圈層結構一、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一、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地震波地震波縱波(縱波(P波)波)primary速度快,速度快, 固、液、氣介質固、液、氣介質橫波(橫波(S波)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體介質速
40、度慢,固體介質1、劃分依據、劃分依據 劃分依據劃分依據地震波地震波 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速度發生突然變化,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速度發生突然變化,這個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這個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不連續面。 地球內部就通過這個地球內部就通過這個不連續面不連續面來來劃分圈層劃分圈層。(2)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圈層結構地殼地殼地幔地幔地核地核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外核外核內核內核下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上地幔332900地幔地幔莫霍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古登堡面軟流層軟流層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巖石圈巖石圈 巖石圈巖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地殼和上地幔頂
41、部(軟(軟流層以上),由堅硬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圈層部的巖石組成的圈層部分。分。試比較巖石圈和地殼的試比較巖石圈和地殼的范圍范圍說出軟流層的位置說出軟流層的位置軟流層軟流層: :上地幔上部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地之一特別提醒:巖石圈特別提醒:巖石圈 地殼地殼 巖石圈巖石圈地殼地殼+上地幔頂部上地幔頂部圈層名稱圈層名稱不連續面不連續面深度深度(km)km)特征特征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17地殼地殼地幔地幔地核地核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外核外核內核內核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這里可能為軟流層,這里可能為巖漿的
42、主要源地巖漿的主要源地溫度、壓力和密度溫度、壓力和密度很大很大1.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6,大陸部分厚,大陸部分厚33圈層的圈層的劃分劃分:Copyright KB外部圈層外部圈層 大氣圈大氣圈 水圈水圈 生物圈生物圈Copyright KB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但不規則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水圈處于不間斷的循環不間斷的循環運動之中。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地球外部圈層結構地球外部圈層結構 大氣圈:大氣圈:由氣體和懸浮物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的系統
43、,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氧和氮。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大氣的受熱過程一、大氣的受熱過程反射,散射反射,散射主要主要成分成分次要次要成分成分水水 汽汽固體雜質固體雜質生物體的基本成分生物體的基本成分維持生物活動的必要物質維持生物活動的必要物質光合作用,吸收紅外線光合作用,吸收紅外線 ,保溫作用,保溫作用 吸收紫外線,吸收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吸收紅外線吸收紅外線 保溫作用保溫作用大氣組成大氣組成主主 要要 作作 用用干干潔潔空空氣氣O3N2O2CO2低層大氣各成分的作用成云致雨的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78%21%一、大氣的
44、受熱過程一、大氣的受熱過程大部分太陽輻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射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氣射到地面,使使地面增溫地面增溫地面被加熱地面被加熱,并并以長波輻射的形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氣式向近地面大氣傳遞熱量傳遞熱量近地面空氣吸收了近地面空氣吸收了地面輻射以后地面輻射以后,又以又以對流、傳導等方式對流、傳導等方式,層層向上傳遞熱量層層向上傳遞熱量物體輻射定律:物體輻射定律: 物體的溫度愈高,它的輻射中最物體的溫度愈高,它的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愈短強部分的波長愈短( (我們稱之為我們稱之為短波輻短波輻射射) );物體的溫度愈低,輻射中最強部;物體的溫度愈低,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愈長分的波長愈長( (我們稱之為我們稱之為長波輻射長波輻射) )。附附地面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輻射-太陽輻射太陽輻射- 短波輻射短波輻射長波輻射長波輻射長波輻射長波輻射大氣吸收大氣吸收19%大氣和地面反大氣和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淘寶拍賣委托協議書
- 治理早婚早育協議書
- 直播行業合伙協議書
- 委托律師付款協議書
- 學位租憑協議書范本
- 物流賠償協議書范本
- 貨物欠款清賬協議書
- 水庫出租轉讓協議書
- 空調線路改造協議書
- 銷售人員保密協議書
- 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第四課書面作業設計樣例(第3-4周)
- 2019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審核及2020年稅務咨詢等服務招標文件【模板】
- DB43∕T 571-2010 安化黑茶 湘尖茶
- 《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培訓結業考核試題附答案
- 基于SolidWorks球閥參數化設計
-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
- 基于STC89C52單片機-紅外智能循跡小車
- 重慶森林工程林業項目營造林檢查驗收辦法(試行)
- 市政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表
- 懸臂模板多卡模板施工手冊
- 談文旅融合發展的深層意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