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設計之PCB設計._第1頁
硬件設計之PCB設計._第2頁
硬件設計之PCB設計._第3頁
硬件設計之PCB設計._第4頁
硬件設計之PCB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硬件設計技術基礎PCB設計2內容q基本任務、一般過程和概念。q工具。q元件庫和元件制作、管理。q布局、布線和關鍵技術。qDRC, ECOq生產文件和制造工藝、焊接工藝。q高速PCB設計技術介紹。信號完整性分析。3基本概念qPCB: 概念和由來q種類: 單面、雙面、多層,剛性、柔性q功能: 機械安裝和支撐電氣連接絕緣元件識別4設計基本任務q根據明確的電路設計,完成PCB的元器件封裝制作、布局、布線工作,產生符合設計和工藝要求的PCB設計文件及其生產文件。qPCB的設計過程中,允許電路設計發生變化。qPCB設計應該考慮制造、焊接安裝、調試、測試和大量生產的要求。5PCB設計任務的輸入q電原理圖,

2、一般以網表的形式給出。網表的各種格式。qPCB設計要求。PCB的尺寸、特殊部件(如接插件)的位置;特殊元件和信號的布局、布線要求,如時鐘信號、差分信號、需要特殊屏蔽的電路等;其他要求,如層數、線寬、電源層、厚度等;q相關資料。元器件封裝,關鍵元器件布線指導;6對輸入的要求q輸入應該是明確的、完整的。q輸入是可以變化的。PCB設計人員必須掌握快捷、可靠地引入變化的方法。7PCB設計流程q接收輸入文件。q元器件封裝檢查。q庫元件制作和修改。q板生成和布局。q布線和仿真分析。qDRC。q設計確認和生產文件輸出。8一些概念和術語q印制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q元

3、件(part, component)和封裝(package)。q網絡(net) 、連線(track/trace) 。q引腳(pin)、焊盤(pad)。q過孔(via)。q多邊形(polygon)、鋪銅(pour)。q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BA。9多層板q層(layer)和面(side)q元件面(component side)、焊接面(soldering side)。q層: 頂層(top)、底層(bottom)、中間層(internal/middle layer)、絲印層(silk screen)、阻焊層(solder mask)頂/底面絲印/阻焊,視

4、圖q板層(board layer)。q電源/地層(power/ground planes)。q通孔(through hole)、表面貼(surface mount, SMD/SMT)、埋孔/盲孔(buried/blind via)。10多層板示意圖11柵格(grid)q重要性q布局柵格、布線柵格、過孔柵格、顯示柵格。12工具軟件qprotel/power pcb。qcadence/mentor。13封裝(package)qPCB上的元件表現為封裝。注意區別,很多不同的元件使用完全相同的封裝。q封裝由PCB的輸入指定,一般是原理圖指定。q經常混用: package、footprint、part/

5、decal。14常見封裝qSIP, DIP, SOIC, SOP, SOJqLCC/PLCC, QFP/PQFP/CQFPqPGA, BGA/FBGAq分立元件的直插封裝q分立元件的表貼封裝: 0603/0805/1210, SOT, DPAKq接插件/連接器15封裝的問題q封裝的種類很多,各廠家的命名很可能是不規范的。命名可能是些廠家的代號。q同一功能的元件可能有幾種封裝。q接插件的引腳順序qPCB設計軟件會提供一部分封裝,但不一定合適。對每一種封裝,必須對照生產廠商的資料進行檢查。元件的外形、尺寸,引腳的形狀、大小、間距。對0805等,一般可以直接使用。16元件庫q對于PCB庫中沒有的封裝

6、,需要制作。q封裝一般以庫元件的形式保存在PCB的元件庫中。q元件庫軟件的標準庫;以往的自己制造的庫,包括公司/項目的共享庫;新建的庫;q建立和管理元器件庫。注意文件的組成。17元件的制作q元件制作的根據是元器件的數據手冊。q元件一般由標號、形狀和引腳組成。q標號是文字,注意大小和線的寬度。q形狀,一般由線條(line)描繪,一般不使用polygon。形狀可能要求繪制在特定的層上,也可能不,視使用的軟件而定,但最后生成PCB的生產文件時,均在絲網面上。繪制時注意線的寬度。18引腳和焊盤q引腳一般由號碼區分,是一個個焊盤。q形狀q大小q通孔和表面貼焊盤q層: 頂層、底層、中間層、阻焊層散熱焊盤(

7、花盤)q可以使用軟件中已有的焊盤,也可以自行設計。復制和修改。q特殊引腳: 第一引腳和固定孔19焊盤的設計和確定q焊盤的設計根據元器件數據手冊的引腳數據進行。q通孔焊盤孔徑,比引腳粗些。沉銅。外徑阻焊和花盤q表貼焊盤的形狀和尺寸q有些好的元器件數據手冊有推薦的形狀(recommended footprint),應該遵守。q焊盤的尺寸有一定的調整范圍,有工業界的規范。20通孔焊盤21SMT PAD22元件的制作q元件的制作基本上不能進行自動檢查,必須認真。q焊盤位置、間距、順序和起始。q元件標號的位置和大小。q方向/第一引腳標志,注意可見性。q特殊焊盤。q元件的安裝基準。23板的生成q全部封裝齊

8、備后,可以生成PCB了。q讀入網表,檢查是否有缺失的元件。注意產生的錯誤和警告。q在board層用line畫出板的外形。特殊外形或異形孔。q畫出限制區(keepout)。q英制和公制,密爾(mil)和毫米。24布局(placement)q將元器件放置在要求的或合適的位置。q原則: 信號流向,互不影響,疏密有度,方便焊接和調試,美觀。q密度,以引腳數為基礎,不以元件數量或尺寸為基礎。q時刻把握實際尺寸。q可以雙面放置元件。25布局的一般順序和參數q順序接插件、安裝/定位孔等有特定位置要求的元件。大元件(BGA/QFP和MODULE)。其他元件。檢查、調整和確認。q參數布局柵格焊盤間距q飛線26飛

9、線27飛線的局部28布局注意事項q元件的空間沖突。特別是外部連接。q焊接、更換和調節的方便。q散熱器和管座。q熱量。q邊緣,3mm。q基準標志(fiducial)。q元件方向。q雙面和焊盤重疊。29布局的特殊要求q模擬部分和數字部分q接口q鎖相和振蕩q電源和不同電源的區域q退耦電容q匹配元件30布局和評估q自動和手動q布局的評估密度溫度31布線(route)q將原理圖的連接實現為各層上的物理連接,并符合預定的要求,如長度、阻抗、電流通過能力等。q布線的基本方法,橫豎連接。層的方向和交錯。q基本間隔和柵格(grid)。q手動和自動布線。32布線流程q參數設置q禁止布線區,注意邊緣q手工的關鍵線q

10、電源和鋪銅q自動布線多次q手工補充和調整qDRC和設計確認33布線的基本參數q層數和各層方向,電源/地線層,疊層順序q過孔q線寬q各種間距q柵格,布線柵格和過孔柵格q其他特殊規則34關鍵線q時鐘的拓撲結構和匹配各種時鐘線q差分信號q鎖相和振蕩電路q需要保護的信號q鎖定35電源層q電源/地層及其顯示q分割q供電器件到電源層的連接花盤鋪銅q板的邊緣和與系統的連接36地線/電源面37花盤38地線/電源面分割39自動布線q自動布線器的獨立性q次序,breakout/fanout,pattern/bus,automatic,cleanupq柵格和無柵格布線器q過孔柵格q注意自動布線報告和結果觀察q重復多

11、次40鋪銅、手工補充和調整414243ECO和DRCq變化、重復和工具避免對網表、PCB的手工改動qDRC主要是連接性和間距q設計確認44生產文件q制造廠一般只接受標準文件,即光繪文件(gerber)和鉆孔文件(drill)。qgerber文件的生成各層應加邊框過孔是否阻焊全部各層各電氣層(包括電源/地層)、頂/底面絲網、頂/底面阻焊各層具體設置qdrillq漏板(paste mask)文件45檢查qgerber文件檢查q注意鋪銅、挖空等區域q注意禁止布局/布線區域q注意電源/地層的花盤和空洞q檢查軟件46生產文件格式q光圈表(aperture file)和gerber文件本身q鉆孔工具表(d

12、rill tools)和鉆孔文件47PCB加工要求q應向PCB廠家提供書面的加工要求文件q內容技術參數,板子的最小線寬、最小間距、最小鉆孔、層數、疊層順序各層文件清單非金屬化孔其他特殊要求,異形孔,拼版,加工邊等48PCB生產過程q光繪、腐蝕、層壓、鉆孔q鍍錫整平、阻焊q電測49PCB焊接安裝過程q焊膏絲網和回流焊q人工插裝和波峰焊q壓接等后期安裝50REFLOW51SOLDER WAVE52SOLDER WAVE53傳輸線與PCB設計高速PCB設計54傳輸線與輸線效應天線 電磁輻射與串擾55信號完整性qPCB設計面臨的挑戰q邏輯設計工程師為何常常不能自覺考慮EMC問題56傳統觀念的誤導q直流

13、或低頻電路的引申-“信號電流”在導線中流動。q“一個信號一條連線”,邏輯電路設計教科書只講信號流向,不講信號傳遞過程。q原理圖中也是僅表現元器件與信號線網絡,也是一個信號一條連線,與地網絡電源網絡沒有直接的關聯。q中國人思想認識上的錯位,對PCB設計、結構工藝設計等方面的認知存在較大差距,設計水平相對落后,近年來已大有轉變。57電路板設計與調測中的混沌世界q數字工程師常常是制造“寄生天線”的能手,缺少EMC觀念。q在同一電路板內或經過背板傳輸后,接收端得到的信號波形與期望值相差甚遠,有時甚至面目全非,無法工作。q常常采用試湊法,在發端或收端加一些阻容元件,以改善波形。費時又費事。q已調測通過定

14、型的電路板,當再次重復生產一批時,原來拼湊的元件值可能又不靈了。要重新調測和試湊。58傳輸線q傳輸線原理:只講基本物理概念,不講理論推導。有興趣者可參閱有關書籍。q傳輸線的一次參數:R、L、G、C。q傳輸線的二次參數:特性阻抗和傳播常數。q傳輸線的參數僅取決于物理結構。59傳輸線q真空介電常數和導磁率為0 0 ,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和相對導磁率rr (一般非磁性介質r 1)L和C為傳輸線單位長度的電感和電容,對于無損耗傳輸線:q傳播速度 為光速q特性阻抗LCVr1C001CCLZc 60典型傳輸線特性阻抗 Zcq平行線:100300(雙絞線、屏蔽平行線、屏蔽雙絞線)架空平行線幾百歐姆,如600

15、q同軸線:75 (長距離通信用)50 (雷達、局域網等一般用途)q微帶線(設計制造確定,一般小于100)q帶狀線(設計制造確定,一般小于100 )61信號傳遞過程是能量傳輸(1)q微電子系統屬于弱電范疇,但弱電信號的傳輸也是能量傳輸。q能量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能量守恒) ,不同形態的能量可相互轉換。純電阻上的電能消耗為:電壓x電流x時間,轉變為熱能耗散于周圍空間。q在傳輸線上,某一時刻t發送的信號,在傳送到終端時,部分在傳輸過程中被損耗或輻射,其余部分或全部再被反射或吸收。62信號傳遞過程是能量傳輸2q匹配:終接電阻R=Zcq當傳輸線兩端都不“匹配”時,信號能量會在兩個端點間多次來回反射,各點

16、波形都是當前注入信號與以前多次反射疊加的結果。q當傳輸線兩端都不匹配時,傳輸線上將產生能量累積,在一定的時間內,注入能量和損耗及吸收能量達到平衡。q當傳輸線兩端都極不匹配時,能量存儲累積將會非常明顯,電壓可增加幾倍甚至幾十倍。危險!63能量傳輸q傳輸線是支撐電能量傳輸的管道,導線的作用是約束、支撐并導引電磁波能量。q能量在哪里?不在導線里,而是存在于導線周圍的空間。實際上一小部分進到導線里的電能量是轉變為熱能耗散掉了,這是由導線電阻所造成的損失。q能量的傳輸可由玻印亭矢量表示:ExHq設計高速信號線要徹底轉變思維方式,放棄“電路”“電流”概念,要以電磁場能量傳輸觀念去審視每一條連線。64場結構

17、65場結構非對稱帶狀線非對稱帶狀線內導體內導體外導體外導體66平行線)(2ln120)/(102ln6 . 3)/(102ln4107daCLZcmFdaCmHdaLrrr非磁性介質r=167同軸線qD外導體內徑,d內導體外徑 r1)(ln60)/(10ln8 . 1)/(10ln2107rrrdDCLZcmFdDCmHdDL68傳輸線效應長線效應q何謂高速信號?高頻率 陡峭沿 (演示結果)發射帶寬0.35/tr 波形上升或下降時間tr ; tfq如何考慮長線效應定界?q設tr 為信號上升時間, tpd 為信號線傳播延時。如果tr4tpd 可不考慮長線效應;如果2tpdtr4tpd 臨界,一般應適當考慮;如果tr2tpd,必須考慮長線效應。應該嚴格遵從高速信號布線規則布線。 69電磁輻射 天線q傳輸線的輻射一般很小,當與傳輸線的距離逐漸增大時,場強迅速減小。q天線可以看作是傳輸線向空間的過度與延伸。q幾種典型天線: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