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質學基礎復習資料緒 論一、名詞解釋 1、地質學:以地球為研究對象的一門自然科學。當前,地質學主要是研究固體地球的表層巖石圈,研究其物質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規律;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地表形態及其發展演化的規律性。2、將今論古:通過各種地質事件遺留下來的地質現象與結果,利用現今地質作用的規律,反推古代地質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及其特點。第一章 地球概述一、名詞解釋1、大地水準面:平均海平面通過大陸延伸所形成的封閉曲面。2、島弧與海溝:島弧是呈弧狀分布的火山列島,它延伸距離長達數百到數千公里,常發育于大陸架的邊緣;島孤靠大洋一側常發育有深度超過6km的長條形陸地,叫海溝。3、地溫梯度:深度每增加1
2、00米升高的溫度。4、巖石圈:軟流圈其上的由固體巖石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殼合稱為巖石圈。它是地球的一個剛性外殼,“浮”在具塑性狀態的軟流圈之上。5、礦物:礦物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單質或化合物。二、選擇1、地球的形狀為(D)A、球形;B、理想的旋轉橢球體;C、蘋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轉橢球體。2、下列單元不屬于大陸地表形態的是(A)A、島弧;B、丘陵;C、裂谷;D、盆地。3、下列單元不屬于海底地表形態的是(B)A、大陸邊緣;B、裂谷;C、島弧;D、洋中脊。4、下列地點,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極;C、北回歸線;D、北京。5、根據磁異常的范圍大小,下面不屬于地磁異常分類的是(C)
3、A、大陸磁異常;B、區域磁異常;C、全球磁異常;D、局部磁異常。6、下列地區中熱流值最高的地區是(B)A、大陸區;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7、大氣圈中與人類活動和地質作用密切相關的是(A)A、對流層;B、平流層;C、中間層;D、暖層。8、下列地區中,發生地震機率最小的地區是(D)A、日本;B、臺灣;C、阿拉斯加;D、廣州。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傾角;C、磁異常;D、磁場強度。10、根據大陸地表以下溫度的分布狀況和地熱來源,可將地球內部分為以下幾個溫度層(BCD)A、高熱層;B、外熱層;C、常溫層;D、內熱層。11、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密度狀況,可將大氣圈進一步分為
4、(ABCDE)A、對流層;B、平流層;C、中間層;D、暖層;E、散逸層。12、大陸地殼由(AB)組成A、硅鋁層;B硅鎂層;C、鎂鐵層;D、硅鐵層。三、填空1、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協會1975年公布的地球參數表面地球的形狀是_;(近似梨形的旋轉橢球體)2、地磁要素包括_、_和_;(磁偏角、磁傾角和磁場強度)3、根據大陸地表以下溫度的分布狀況和地熱來源,可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溫度層,分別是_、_和_;(外熱層,常溫層,內熱層)4、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密度狀況,可將大氣圈進一步分為_、_、_、_和_。(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5、地球的內部有兩個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變化界面,是_和_,據此可
5、將地球內部劃分為_、_和_。(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殼,地幔,地核)四、判斷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準面的形態和大小。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勢較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如我國的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等。×3、每個大洋底都有一個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為洋脊。4、平頂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頂部被風化剝蝕和海水沖蝕夷平后,由于區域性下沉淹沒于水中而形成的。5、古登堡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6、地殼由硅鋁層和硅鎂層兩層組成。×7、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的分界線在海岸線處。×8、地表的重力隨著緯度的增高而減小。
6、×9、地磁極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10、地球內部的電性主要與地內物質地磁導率和電導率有關。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體地球表層,而且主要集中在變質巖中。×12、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介質傳播。13、橫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介質傳播。×第二章 地質作用一、名詞解釋 1、地質作用:引起地殼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和表面形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各種自然作用稱為地質作用。2、內動力地質作用:由地球的內能引起的、作用在整個地殼甚至巖石圈的地質作用。3、地殼運動:指由內動力地質作用所引起的地殼(或巖石圈)巖石發生變形、變位的一種機械運動。4、新構造運動:第
7、三紀以后發生的地殼運動。5、地震:地震是地應力突然釋放產生的地殼快速顫動。6、雙變質帶:大洋板塊沿貝尼奧夫帶在島弧與大陸邊緣下插引起的成雙變質帶,一個是分布于靠大洋一側的高壓低溫變質帶,另一個是與之平行的高溫低壓變質帶。7、風化殼:指殘積物和經生物風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層等在陸地上形成的不連續薄殼(層)。8、河流:大陸表面常年有定向流動水體的槽形谷地。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積物和巖石空隙中的水。10、巖石孔隙度:指巖石內孔隙總體積與巖石體積之比。11、洋流:指海洋中在較大范圍內沿一定方向流動的海水。12、冰川:大陸上緩慢流動的巨大冰體。 13、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是指地
8、表巖石在各種地質營力作用下遭受破壞的作用。14、剝蝕作用:各種外界地質營力對地面巖石及風化產物的破壞作用稱剝蝕作用。15、搬運作用:風化作用和剝蝕作用的產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風、重力等轉移離開原來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運作用。16、沉積作用:母巖風化和剝蝕產物在外力的搬運過程中,由于流速或風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便會導致搬運物質的逐漸沉積,這種作用稱沉積作用。17、喀斯特:地下水溶蝕作用為主,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特殊地形及這一過程稱喀斯特。18、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在沉積的過程中,使原來粗、細、輕、重混雜在一起的物質,按一定順序依次沉積下來,這種作用稱機械沉
9、積分異作用。19、成巖作用:成巖作用是指沉積物沉積以后,由疏松的沉積物變成固結巖石的作用。二、選擇1、地表出露的褐鐵礦,稱為“鐵帽”,常常是尋找地下多金屬礦床的標志。它是由(A)形成的。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2、下列硅酸鹽礦物中最易風化的是(C)A、石英;B、黑云母;C、橄欖石;D、角閃石。3、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點是(C)A、震源淺而震級大;B、震源深而震級大;C、震源淺而震級小;D、震源深而震級小。4、外力地質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陽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奧利力。5、下列地區中幾乎沒有沉積物發現的是(D)A、海溝;B深海平原;C、陸
10、隆;D洋中脊裂谷。6、下列巖石中最易風化的是(A)A、橄欖巖;B花崗巖;C、石英砂巖;D、長石砂巖。7、長江下荊江段的“九曲回腸”是因為(C)造成的。A、河流向源侵蝕;B、河流下蝕作用;C、河流截彎取直;D、河流分叉。8、下列不屬于地下水沉積作用的現象是(D)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華;D、示底構造。9、海蝕地貌不包括(B)A、海蝕柱;B、天生橋;C、波切臺;D、海蝕崖。10、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中,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包括(BCDF)A、太陽輻射能;B、旋轉能;C、重力能;D、結晶能和化學能;E、日月引力能;F、放射能。11、下列作用中屬于巖石機械風化作用的有(ABCD)A、溫度變化;B
11、、冰劈;C、巖石的釋重;D、根劈;E、構造運動。12、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BCD)A、地質營力的大小;B、巖石的結構和構造;C、巖石的礦物成分;D、自然地理條件13、河水流動時能量的大小與(BC)有關A、河床寬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14、河流容易發生機械沉積的主要場所是(ACD)A、河流進入湖泊處;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區河流進入平原處。15、海水的運動方式主要表現為(ABCD)A、海浪;B、潮汐;C、洋流;D、濁流。16、冰川搬運冰運物的方式有(CD)A、懸運;B、躍運;C、推運;D、載運。17、成巖作用主要包括(ABC)A、壓實作用;B、膠
12、結作用;C、重結晶作用;D、膠體沉積作用三、填空1、根據引起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和特點,可將其分為內能和外能兩大類,它們包括_、_、_、_、_和_。(重力能,放射能,旋轉能,結晶能和化學能,太陽輻射能,日月引力能)2、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環境、物理化學因素,可將變質作用分為_、_、_和_。(動力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3、雙變質帶分別是靠大洋一側的_和與之平行的_。(高壓低溫變質帶,高溫低壓變質帶)4、化學風化作用包括幾種重要的化學反應,它們是_、_、_、_和_。(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學風化作用)5、影響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和_。(自然地理條
13、件,巖性)6、河流的下蝕極限是_。(侵蝕基準面)7、海水的運動方式主要有_、_、_和_。(海浪,潮汐,洋流,濁流)8、按冰川在大陸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點將冰川分為_和_。(大陸冰川,山岳冰川)9、地表松散堆積物由風通過_、_和_搬運到別處。(懸移,躍移,推移)10、風積物包括_和_。(風成砂,風成黃土)四、判斷1、地殼運動按運動的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2、第四紀以后發生的地殼運動一般被稱為新構造運動。×3、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塊運動。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塊邊緣。×5、地幔柱位置固定,板塊運動通過地幔柱的時候可能形成火山鏈。6、整個地球內部都是熔融的,到處都存
14、在巖漿。×7、變質作用中,靜壓力的主要作用是使變質反應的溫度升高。8、糜棱巖是動力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9、水化作用不屬于化學風化作用。×10、相同氣候條件下,非晶質、細粒、等粒結構或孔隙度大的巖石比成分相同的結晶質、非等粒和粗粒的巖石更不易于化學風化。×11、在風化作用中,巖石最不易風化的礦物組分是石英。12、碎屑物質在流水中搬運時,粘土級顆粒一旦沉積后被再一次侵蝕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13、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蝕作用造成的。14、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的。×15、泉華是地下水沉積作用的產物。16、南極洲屬于大陸冰川。17、千湖之國芬蘭,其眾多的
15、湖泊是河流成因。×18、蜂窩石是風蝕作用的產物。19、風積物包括風成砂和風成黃土。第三章 礦物 巖漿巖與變質巖一、名詞解釋1、晶體:內部質點在三維空間呈規則排列的固體稱為晶體。2、克拉克值:國際上把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稱為克拉克值。3、類質同象:指在礦物晶體結構中,由性質相似的其它離子或原子占據了原來離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學鍵性和晶體結構類型發生質變的現象。但可引起化學成分及其它有關性質的改變。4、晶體習性:生長條件一定時,同種晶體總能發育成一定的形狀,這種性質稱為晶體的結晶習性。5、巖石:巖石是天然產出的是有一定結構、構造和穩定外形的礦物集合體,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16、6、巖漿巖:又稱為“火成巖”,它是由地殼深處的巖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結晶而成。7、沉積巖:又稱為“水成巖”,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條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巖石(母巖)經風化、剝蝕等一系列外力地質作用形成的風化產物,再經搬運、沉積和固結而形成的一類巖石。8、變質巖:它是地殼中早先形成的巖漿巖、沉積巖在諸如巖漿活動、構造運動等一系列內力地質作用的影響下,經受較高的溫度和壓力變質而成。9、巖漿:巖漿是在地下深處形成的熾熱、粘稠、富含揮發組分的以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熔融體。10、巖漿巖的結構:指巖石中礦物的結晶程度、顆粒大小、形狀及礦物顆粒間的相互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巖石特征。11、巖漿巖的構造:指巖石組成部分
17、(礦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現出的巖石特征。12、巖漿巖的產狀:指巖漿巖體在空間上的形態、規模,與圍巖的關系以及形成時所處的深度及地質構造環境等。13、原生巖漿:是指由上地幔物質經局部熔融或殼層物質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巖漿。14、巖漿分異作用:指原來均勻的巖漿在沒有外來物質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終產生不同成分的巖漿的全部作用。15、巖漿同化混染作用:巖漿熔化了圍巖或捕虜體,使巖漿成分發生了變化,稱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稱為混染作用。16、變質作用:由內力地質作用致使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發生變化的作用稱變質作用。二、選擇1、下列不是礦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
18、D、自然金。2、不參加晶體組成,且與礦物晶體無關的水是(D)A、沸石水;B、化合水;C、層間水;D、吸附水。3、下列礦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A、黃玉;B、螢石;C、正長石;D、方解石。4、白云母和黑云母屬于(C)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極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5、橄欖石屬于(B)礦物A、環狀結構硅酸鹽;B、島狀結構硅酸鹽;C、架狀結構硅酸鹽;D、鏈狀結構硅酸鹽。6、花崗巖屬于(A)A、酸性深成侵入巖;B、中性淺成侵入巖;C、基性深成侵入巖;D、基性淺成侵入巖。三、填空1、根據水在礦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礦物晶體結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為_、_、_、_和_。(吸附水,結晶水,結
19、構水,沸石水,層間水)2、根據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將巖漿巖分為_、_、_和_。(標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則判錯)(超基性巖SiO2 <45%,基性巖SiO2 45-52%,中性巖SiO2 52-65%,酸性巖SiO2>65%)四、判斷1、結構水不參加晶體組成,且與礦物晶體無關。×2、火山巖中的杏仁體屬于顯晶集合體形態。×3、礦物的顏色可以用類比法進行描述,比如說赤鐵礦的豬肝色。4、礦物的光澤其實是指礦物表面的發光性。×5、金剛石的摩氏硬度為10。6、白云母的解理為不完全解理。×7、普通輝石和普通角閃石都是鏈狀結構硅酸鹽礦物。8、高嶺石和云母是屬于
20、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9、沉積巖與變質巖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10、巖漿巖中石英和角閃石具有特殊意義,能夠反映巖漿巖中SiO2飽和度,因此可以稱為酸度指示礦物。×11、鮑溫反應系列解釋了巖漿巖中礦物共生組合的一般規律。12、花崗巖是酸性深成侵入巖。13、安山巖是中性噴出巖。14、由沉積巖經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被稱為正變質巖。×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殼深處,礦物在最大應力方向沉淀,最小應力方向溶解。×16、片麻巖是一種區域變質巖。第四章 沉積巖一、名詞解釋1、層理構造:層理是沿原始沉積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礦物成分、顏色、結構等特征發生變化所構成的一種層狀構造。2、波痕:
21、波痕是在流水(或風)作用下,砂質沉積物移動時所形成的沙紋或沙波。3、圓度:系指顆粒的棱和角被磨蝕、圓化的程度。4、球度:是指顆粒接近于球體的程度。5、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組分在風化、搬運、沉積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穩定的終極產物的程度。6、結構成熟度:碎屑顆粒的分選性、磨圓度即顆粒含量接近極限的程度。7、火山碎屑巖: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種碎屑物質堆積而成的巖石。8、內碎屑:是水盆地內已沉積的弱固結碳酸鹽沉積物經流水或波浪沖刷、攪動成碎泥塊原地堆積或近距離搬運、沉積而成。9、疊層構造:是藍綠藻類分泌的粘液,將細屑碳酸鹽物質逐層粘結后硬化而成,因季節的變化,藻類分泌物的多少也有變化,因而出現紋層構造。二、
22、選擇1、Fe3:Fe2如果大于3,則沉積巖底顏色多為(D)A、棕色;B、黑色;C、淺綠灰色;D、紅色或棕紅色。2、某碎屑巖含中礫石8,細礫石10,粗砂17,中砂16,細砂18,粗粉砂14,細粉砂17,則應命名為(A)A、含礫的粉砂質砂巖;B、含粉砂的礫質砂巖;C、礫質粉砂巖;D、粉砂質礫巖。3、竹葉狀灰巖是(B)A、生物骨架結構;B、粒屑結構;C、晶粒結構;D、泥狀結構。4、碳酸鹽巖結構中常見的粒屑有(ABCD)A、內碎屑;B、生物碎屑;C、鮞粒;D、團粒。三、填空1、沉積物的成巖作用主要包括_、_和_。(壓實作用,膠結作用,重結晶作用)2、沉積巖的顏色按照成因可分為_、_和_。(繼承色,原生
23、色,次生色)3、碳酸鹽巖的結構類型主要有_、_和_。(粒屑結構,生物骨架結構,晶粒結構)4、碳酸鹽巖中常見的粒屑有_、_、_和_等。(內碎屑,生物碎屑,鮞粒,團粒)四、判斷1、機械沉積分異作用的結果使沉積物按照礫石-砂-粉砂-粘土的順序,沿搬運的方向,形成有規律的帶狀分布。2、純石英砂巖為白色是繼承了石英的顏色,是一種繼承色。3、厚度0.50.lm的巖層我們稱為薄層。×4、按照石油行業碎屑顆粒粒度分級標準,0.250.5mm的碎屑顆粒為中砂。5、某碎屑巖含中礫石8,細礫石10,粗砂17,中砂16,細砂18,粗粉砂14,細粉砂17,則應命名為“含礫的粉砂質砂巖”。6、圓度好的碎屑顆粒一
24、般來說球度也比較高。×7、基底膠結代表碎屑與膠結物同時沉積,是快速堆積的產物。8、在砂巖和雜砂巖中,按照三個端元組分石英(Q)、長石(F)、及巖屑(R)的相對含量劃分類型。9、粘土巖主要是指粒度0.05mm的細顆粒組成,并含大量粘土礦物(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結的巖石。×10、我國華北地區廣泛分布的竹葉狀灰巖中的“竹葉”體是一種典型的內碎屑。第五章 沉積相一、名詞解釋1、沉積環境:指發生沉積作用的地區的自然地理景觀。2、沉積相:指沉積環境及在該環境中形成的沉積物(巖)特征的總和(包括巖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3、沃爾索相律:只有那些沒有間斷的,現在能看到的
25、相互鄰接的相和相區才能重疊在一起。4、相模式:對特定沉積環境和某種沉積作用特征的全面概括。5、河流沉積的二元結構:指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河床亞相較粗的礫巖、砂巖沉積物與上部堤岸亞相和河漫亞相較細的粉砂巖、粘土巖沉積物所組成的正旋回結構。6、三角洲:帶有泥砂的河流進入蓄水盆地,因流速減小,沉積物在河口地區大量堆積,并導致岸線向盆地方向不規則進積而進行的沉積體。7、重力流: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峽谷流動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懸浮搬運的高密度流體,是一種非牛頓流體。 8、濁流:指沉積物顆粒靠渦流(湍流)支撐,呈懸浮狀態在流體中搬運的重力流。9、碳酸鹽巖的清水沉積作用:就是指在沒有或很少有陸源物質
26、流入的陸表海環境中的碳酸鹽沉積作用。二、選擇1、按照湖水鹽度,含鹽度13.5的湖泊為(C)A、微咸水湖;B、淡水湖;C、咸水湖;D、鹽湖。2、無障壁海岸帶的波浪帶中能量最高的是(B)A、升浪帶;B、破浪帶;C、碎浪帶;D、沖浪帶。3、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中代表潮上帶的是(B)A、海岸沙丘;B、后濱;C、前濱;D、近濱。4、障壁海岸潮坪亞相中砂坪屬于(C)A、高潮坪;B、中潮坪;C、低潮坪;D、潮上坪。5、下列環境中不可能有濁積巖出現的是(D)A、深海;B、淺海;C、湖泊;D、河流。6、標準相模式應該能起到以下作用(ABCD)A、可以作為對比的標準;B、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提綱和指南;C、可以對新
27、區進行預測;D、可以作為環境或體系水動力條件解釋的基礎。7、河流相根據環境和沉積物特征可進一步劃分為(ABCE)亞相A、河床亞相;B、堤岸亞相;C、天然堤亞相;D、河漫亞相;E、牛軛湖亞相。8、進積式三角洲沉積的層序由底向上依次為(BAC)A三角洲前緣粉砂和泥;B、前三角洲泥;C、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灘沼澤沉積;D、遠砂壩沉積。9、一個典型的現代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可分為(BCDE)A、瀉湖;B、海岸沙丘;C、后濱;D、前濱;E、近濱。10、根據沉積物顆粒在塊體流中的支撐機理,把重力流劃分為(ABCD)類型A、濁流;B、顆粒流;C、液化沉積物流;D、碎屑流。11、重力流的形成條件包括(BCD
28、)A、一定的深度;B、物源條件;C、觸發機制;D、滯水環境。三、填空1、沖積扇的沉積類型包括_、_、_和_。(泥石流沉積,辮狀河道沉積,漫流沉積,篩余沉積)2、按照河道的平面幾何形態,可將河流分為_、_、_和_四種類型。(平直河,曲流河,辮狀河,網狀河)3、河流相根據環境河沉積物特征可進一步劃分為_、_、_河_四個亞相。(河床,堤岸,河漫,牛軛湖)4、按湖水深度和所處的地理位置,可將碎屑型湖泊相劃分為_、_、_、_和_等幾個亞相。(湖泊三角洲,濱湖,淺湖,半深湖,深湖)5、蓋洛韋關于三角洲的成因類型包括_、_和_。(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6、根據三角洲的沉積環境和沉積特征,可將三
29、角洲進一步劃分為_、_和_三個亞相類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7、一個典型的現代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可分為_、_、_和_等幾個次級環境。(海岸沙丘,后濱,前濱,近濱)8、障壁海岸相的亞相類型有_、_和_。(瀉湖亞相,潮坪亞相,障壁島亞相)9、根據沉積物顆粒在塊體流中的支撐機理,重力流可分為_、_、_和_。(濁流,顆粒流,液化沉積物流,碎屑流)10、重力流的形成條件為_、_和_。(物源條件,觸發機制,滯水環境)11、按海洋潮汐作用將碳酸鹽巖沉積相帶劃分為_、_和_。(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四、判斷1、沖積扇相沉積物一般分選磨圓都很差。2、網狀河一般都是幼年河。×3、河流相
30、中,心灘沉積相對于邊灘沉積而言,成分更為復雜,成熟度更低,粒度變化范圍大的多,粒級也更粗一些。4、河流沉積的多階性是由區域性地殼振蕩運動造成的。×5、在干旱、半干旱氣候帶的閉塞湖泊中,湖水化學沉積物的成分和海水化學沉積物的成分十分接近。×6、咸湖是指鹽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泊。7、碎屑湖泊的沉積物一般是圍繞湖盆呈環帶狀分布,由邊緣到中心,依次為砂礫巖、砂巖、粉砂巖、泥巖。×8、珠江三角洲屬于以潮汐作用為主的破壞性三角洲。9、黃河三角洲在平面上呈扇形或半圓形,稱朵形三角洲,屬于破壞性三角洲。×10、三角洲相中最有利的儲集體可能是三角洲前緣亞相的各種類型砂體
31、。11、三角洲沉積在垂向上由底向上粒度由粗變細,呈反旋回性質。×12、根據PH值,海水屬弱堿性介質。13、根據波浪的變形程度,可以把海岸帶的波浪劃分為升浪帶、破浪帶、碎浪帶、沖浪帶等4個部分,其中能量最高的是破浪帶。14、無障壁海岸沉積環境中,后濱亞相位于高潮線以上,也叫做潮上帶。15、海岸帶沉積的特征是砂質的成分純、成熟度高,含有生物介殼,狀態為凸面朝上,發育各類交錯層理,波痕等。16、障壁海岸潮坪亞相中,高潮坪也叫做砂坪。×17、深度是濁流形成的決定因素。×18、重力流中的水起到了搬運介質的作用。×19、濁積巖的物質成分和層理構造在垂向上的變化遵循鮑
32、瑪序列,自然界中的濁積巖剖面都應當呈現出完整的鮑瑪序列。×20、濁流方向從近物源到遠物源,粒度是由粗到細的。21、海洋中碳酸鈣的補償深度一般為500米左右。×22、湖泊碳酸鈣一般規模較小,是局部性的。×23、威爾遜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劃分碳酸鹽沉積相帶,其中臺地沉積區應該屬于歐文按海水能量劃分的Z帶,也就是近岸低能帶。第六章 地層一、名詞解釋1、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2、地層:通常人們把某一地質時代形成的巖層或巖石組合稱為地層,或者說,地層就是一切成層巖石的總稱。3、巖石地層單位:以地層的巖性特征和演巖石類別作為劃分依據的地層單位,包括群、組、段、
33、層四個級別。4、年代地層單位:特定的地質時間間隔內形成的巖層體,其頂底界均為等時面。5、地質時代:就是指地層形成的時間。6、絕對地質時代:指各時代巖層距今的時間及整個地質時代的年齡。7、相對地質時代:指巖石或地層形成的新老關系或先后順序。8、地層層序律:對于層狀巖層而言,老地層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層依次層層疊覆,越往上,地層越新。9、同位素定年:根據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速度在地史期間不變這一基本原理來計算某種礦物和巖石形成至今的年齡值。10、標準化石:在一個地層單位中,選擇少數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時間短、地理分布廣、數量很多、保存完好河容易鑒定的特點,稱為標準化石。二、選擇1、下面不屬于年
34、代地層單位的是(C)A、宇;B、統;C、宙;D、階。2、二疊紀屬于(A)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代。3、燕山構造階段屬于(B)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4、寒武紀最重要的標準化石是(D)A、筆石;B、珊瑚;C、半淡水魚;D、三葉蟲。5、中生代包括(BCD)A、二疊紀;B、三疊紀;C、侏羅紀;D、白堊紀。6、在下列地層中發現煤最多(ABC)A、石炭紀;B、侏羅紀;C、二疊紀;D、三疊紀。三、填空1、地層劃分的方法由于劃分依據多種多樣也種類繁多,具體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巖性法,標志層法,沉積旋回法,標準化石法,生物組合法,同位素測
35、年,古地磁測年,地球物理法)2、巖層的產狀要素是_、_和_。(走向,傾向,傾角)3、地層接觸關系主要有_、_和_三種類型。(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四、判斷1、三疊紀屬于古生代。×2、煤在石炭紀、二疊紀和侏羅紀地層中發現最多。3、白堊紀的代號為T。×4、新生代構造階段主要是喜馬拉雅構造階段。5、地槽是地殼上相對穩定的地區。×6、三葉蟲高度繁盛并迅速演化的時期是寒武紀。7、早古生代是一個廣泛海侵的時期,因此下古生界主要是海相地層。8、泥盆紀是生物大變革的時期,生物界大舉登陸,形成陸生植物、陸生脊椎動物和海生無脊椎動物興衰交替的局面。9、所謂“恐龍時代”指的是中
36、生代。10、所謂“裸子植物時代”指的是古生代。11、被子植物到新生代開始占統治地位。五、簡答與論述1、默寫地質年代表宙代紀顯生宙新生代(Kz)第四紀(Q)晚第三紀(N)早第三紀(E)中生代(Mz)白堊紀(K)侏羅紀(J)三疊紀(T)古生代(Pz)二疊紀(P)石炭紀(C)泥盆紀(D)志留紀(S)奧陶紀(O)寒武紀()隱生宙元古代(Pt)震旦紀(Z)第七章 地質構造一、名詞解釋1、地質構造:指由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形成的巖石的變形產物,具體表現為巖石的彎曲變形(塑性變形產物)和斷裂變形(脆性變形產物)等。2、巖層的產狀:是指巖層的空間方位和產出狀態。3、整合接觸:指連續沉積的一套不同時代地層的接觸
37、關系。4、不整合接觸:指上、下地層間出現沉積間斷的地層接觸關系。5、平行不整合接觸:指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產狀基本相同的不整合接觸。6、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指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觸關系。7、褶皺:指層狀巖石受力后所產生的彎曲變形現象,是巖石塑性變形的具體表現。8、穹隆構造:指長寬比<31的背斜構造。9、構造盆地:指長寬比<31的向斜構造。10、同沉積褶皺:指在巖層形成過程中即產生沉積的同時逐漸變形而形成的褶皺。11、斷裂構造:指巖石所承受的應力達到或超過其破裂強度時發生破裂變形而形成的構造。12、節理:破裂面兩側巖塊沿破裂面無明顯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13、斷層:斷裂面兩側巖塊沿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14、正斷層:指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15、逆斷層:指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16、推覆構造:斷層面平緩而推移斷離在數公里以上的大逆掩斷層。17、牽引構造:斷層兩盤緊靠斷層面附近的巖層,因兩盤錯動對巖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版權工作述職報告
- 施工現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與實施方案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汽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與戰略意義研究試題及答案
- 節奏與旋律的關系分析試題及答案
- 護送學員考試題及答案
- 電商直播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特定條件下的化學反應試題及答案
- 物理實驗中的控制變量法試題及答案
-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與反思的自我評估試題及答案
- 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策略實施效果與2025年合規風險控制報告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二)高三試卷(佛山二模)
- 檔案法律法規知識試題及答案
- 第四單元《比例尺》(單元設計教案)-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青島版
- 2025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學業質量檢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試題真題及答案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學情分析
- 清洗清潔功能無人機
- 富士數碼相機finepix-S205EXR使用說明書簡體中文版
- 【MOOC】《學術交流英語》(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環保公司簡介范文6篇范文
- 健康行業健康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