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修改)海南地理復習資料_第1頁
(17年修改)海南地理復習資料_第2頁
(17年修改)海南地理復習資料_第3頁
(17年修改)海南地理復習資料_第4頁
(17年修改)海南地理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海南地理復習參考資料第一章 中國最南端的省份一、位置、疆域和海島1、位置:經緯度位置:海南省地處3°3020°17N,108°15120°15E,是我國最南的、緯度最低、熱帶面積最大的省。曾母暗沙是最南端。海陸位置:北靠祖國大陸,以18海里寬的瓊洲海峽與廣東雷州半島分開;隔北部灣,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相望,西面與越南為鄰;穿越南海,東北與臺灣省和港、澳特別行政區相望,東面有菲律賓,南面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優越的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亞洲-太平洋的交接帶上,居日本至新加坡的中段,鄰近東南亞諸國。她把守著祖國沿海出入的南大門,扼兩廣之咽喉,又是連結兩

2、洲(亞洲、大洋洲)兩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疆域:海南省簡稱“瓊”,1988年4月13日建省,并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是我國最年輕的省,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島的“四至”點和面積:海南省陸地的主體是海南島,西起108°37E的東方市魚鱗角,東至111°03E的文昌市銅鼓角,北至20°10N的文昌市海南角(木欄角),南到18°10N三亞市錦母角。總面積3.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陸地面積(約3.54萬平方千米)的97。海南省的范圍:海南省是個海洋大省,又是個島省。管轄海南島以及周邊島嶼和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3、。海域面積200萬平方千米,占全國海洋面積的2/3。是我國陸地面積較小但海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份,全國管轄范圍最廣的省。二、人口、民族與華僑1、海南省有901.93萬人口(摘自2013年海南年鑒),平均人口密度為254.8人/平方千米,高于全國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北部、東北部和沿海地區較大,中部山區較小。2、海南省內有漢、黎、苗、回等30多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82,少數民族占18。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省世居的少數民族,他們多集居于海南島的中南和西南地區。3、海南省是我國著名的僑鄉之一,旅居和定居海外的瓊籍華僑、華人、及港、澳、臺同胞有300多萬人,分布在東南亞分布最多.省內的歸僑、僑眷主要分布在

4、海口、文昌、瓊海、萬寧等四個市。三、行政區劃海南省現行行政區劃,實行由省直接管轄市、縣的行政建制.全省直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民族自治縣、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洋浦開發區)。 (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中國海,是我國地理緯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總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位于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同時也是整個南海諸島中最大的島嶼。)(詳見海南省政區圖).市、縣名稱行政中心市縣名稱行政中心海口市(地級)三亞市(地級)三沙市(地級)儋州市(地級)海口三亞永興島那大鎮洋浦開發區五指山市(縣級)瓊海市

5、(縣級)文昌市(縣級)萬寧市(縣級)東方市(縣級)通什鎮嘉積鎮文城鎮萬城鎮八所鎮白沙縣陵水縣昌江縣樂東縣(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椰林鎮石碌鎮抱由鎮保亭縣瓊中縣(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營根鎮屯昌縣定安縣澄邁縣臨高縣屯城鎮定城鎮金江鎮臨城鎮第二章中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第二章 中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一、廣闊的海域、眾多的海島1、遼闊的海域:海南省擁有2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2、眾多的海島:海南省是個島省,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有280個,這些島嶼分為大陸島、沖積島和海洋島(火山島和珊瑚島)。海南島為大陸島。(1)西沙群島,其中最大的島嶼是永興島,是三沙市政府駐地。(2)中沙群島,主體部分是個未露出水面

6、的大環礁.(3)南沙群島,是南海諸島中最南的、島礁最多、范圍最廣的一組群島.其中,太平島面積最大;曾母暗沙是一個水下珊瑚礁,是我國疆域的最南端。二、豐富的海洋資源1、潛力巨大海洋生物資源(1)魚類上千種,著名的魚類:有馬鮫魚、鯧魚、紅鰭(qí)笛鯛(dio)、石斑魚、帶魚、鯊魚等等。還有蝦、蟹、貝、魷魚、墨魚、藻、海參、海龜、玳瑁等.(2)主要漁場:有昌化、清瀾、三亞、西沙、中沙、南沙等.2、前景誘人的礦產資源南海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海底含油氣區。海南島東部海岸帶上為鈦鐵礦、鋯(gào)英石、金紅石、獨居石、玻璃砂的成礦帶,探明儲量均居全國前列。南海中部海床上的錳結核,含有鐵

7、、錳、銅、鎳(niè)等50多種金屬元素,還有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這些礦產儲量巨大。3、豐富的海洋化學資源曬鹽條件優越:海南島沿岸氣溫高,陽光足,蒸發量大,海水鹽度高,港灣灘涂多,地勢平坦。海鹽中含有多種化學元素,除食用外,還可作為化學原料。海南島主要鹽場有鶯歌海鹽場、東方鹽場等。4、旖旎(yn)迷人的濱海風光這為海南省旅游業提供了優越條件.如亞龍灣、大東海、小東海、三亞灣、崖州灣、石梅灣、高隆灣等濱海旅游勝地。此外,還有豐富的海洋能和風能資源等可開發資源.三、開發海洋產業,加強海洋管理1、海洋的開發規劃:(1)海洋開發規劃的總體思路:實施“以海帶陸、依海興瓊、建設海洋經濟強省”,

8、充分發揮海洋資源與生態環境結合優勢,擴大海洋經濟規模,形成以海洋油氣綜合開發業為主導,以旅游業、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為骨干,同其他海洋產業協調發展的,既有較高的近期效益又有可持續發展的遠期效益的南海資源綜合開發基地和海洋經濟體系,促進海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規劃的總體目標:2020年實現海洋產值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繼續保持優良的海洋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建設特色突出、結構相對完整的海洋經濟區域和開發區域。形成“一環四帶三區、階梯式開發”格局,最終將海南由海洋資源大省建設成為海洋科技先進、海洋經濟發達、海島環境優美、海防堅固的“海洋經濟強省”。2、海洋管理的任

9、務與要求:(1)當前,海洋資源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海洋功能區劃,制定海洋開發利用規劃,鼓勵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不斷提高海洋產業的科技含金量和可持續發展潛能。(2)海洋權益管理: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首先是維護省管轄海域的自然資源勘探開發的主權權利,其次是保護出海通道,再次是實施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管理。同時做好國防安全工作。(3)海洋環境保護管理:應該加強對海洋污染的監測、防治和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目前,海洋污染防治的重點是保護港灣近岸水域的水質,特別是抓好海口灣、三亞灣、洋浦灣、清瀾港等港灣的污染綜合治理,同時還要預防和控制海洋石油開發和海上石油運輸溢油污染,加強對海洋開發建設

10、項目的環境管理。此外,海洋風暴潮、地震海嘯、赤潮等自然災害的防御與管理也是海洋管理的重要內容。第三章 海南省的地形一、地形的形成1、海南島地處地震帶邊緣:海南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的交界處北側。2、海南島與大陸上的分離:海南島是個大陸島,原為大陸的一部分,與雷州半島相連。3、瓊雷大地震與“71海底村莊”:1605年7月13日海南島北部至雷州半島之間曾發生強烈地震,不僅使古府城鎮遭到毀滅,還致位于今東寨港位置的72個村莊沉入海底,東寨港遂成為現今瓊北地區的最大港灣。有人在港灣海底發現不少村落遺跡,諸如牌坊、斷墻、井口、瓦礫等,故有“72海底村莊”之說。二、中高周低的

11、地形地形以臺地、階地和平原為主,這有利于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地勢中高周低.五指山和鶯歌嶺雄居中部,構成從里向外由山地、丘陵到臺地、階地再到平原逐級下降的環形層狀結構.(1) 山地和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島中偏南,大體有三列,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平行分布。東列為五指山山脈,主要山峰有五指山馬咀嶺和大吊羅等.五指山海拔1867.1米,為海南最高峰。中列為黎母嶺山脈,主峰鸚哥嶺,海拔1811米,是海南島第二高峰。西列為雅加大嶺山脈。丘陵:主要散布在山地四周.(2) 臺地和階地:臺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地的外圍,地表平坦開闊。階地:多分布于河流兩側。(3)平原:主要分布在海南島周邊海拔較低的地區,一般多在

12、30米以下。平原地區是海南省主要水稻和熱帶反季節瓜菜種植區。(4)海岸帶: 海南島海岸線曲折漫長,環島海岸長達1823千米。海岸主要類型:有岬角基石海岸、沙灘平原海岸、紅樹林海岸、珊瑚礁海岸等類型。其中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是我國最典型的生物海岸,目前已開辟為國家的重點自然保護區。五指山母黎嶺雅加大嶺海南省地形三、奇特的地貌景觀(1)五指山:至今仍保存著大面積的熱帶原始森林,是國家級熱帶原始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2)馬鞍嶺:是我國現今保留最完好的火山口之一。(3)百花嶺大瀑布:是海南省最大的瀑布,已開辟為旅游景區,分為三段,有人自上而下分別起名:“雙龍戲珠”、“仙丹妙藥”、“仙女下

13、凡”。(4)石花水洞:為“巖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5)天涯海角:是比較獨特的海蝕地形區,已被開發為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6)螞蟥嶺沖溝:是現代水土流失形成的特殊流水地貌。20世紀80年代,人們鏟掉山坡上的灌木和草本,種上清一色的小葉桉。由于桉樹沒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加上林中落葉全被居民耙去當燃料,故流水侵蝕不斷加強,以致變成了今天的摸樣。四、深邃(suì )的南海海盆海盆從周邊到中心,依次分布著環狀排列的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1)大陸架:許多海洋植物、漁場、油氣礦產資源都分布在大陸架上。(2)大陸坡:這里是火山、地震活動較多的地殼活動帶,這里形成有星羅棋布的珊瑚

14、礁。(3)中央海盆:盆底有一層約500多米厚的沉積物,其中含有豐富的猛結核,是非常有用的金屬礦產資源。第四章 海南島的氣候與河流一、高溫多雨的熱帶海島季風氣候1、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南島冬季溫暖,最冷月(一月)氣溫在16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更暖熱.(分析海南島冬季氣溫狀況:最低氣溫在 以上,說明海南島冬季 .最低氣溫處在 和 地區.三亞市成為全國避寒勝地的主要條件 .)夏季全島普遍增溫,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529之間,中部山區較涼爽.由于來自海洋的偏南夏季風的影響,海風的調節,大部分地區“夏無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氣陰涼,也有“一雨成秋”之說.(分析海南島夏季氣溫狀況:大部分地

15、區氣溫在 至 之間,說明全島夏季 .最低氣溫在 區,該區有一著名的避暑山城,名叫 .)2、降水豐沛,時空差異大海南島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除東方市為半濕潤區外,其他為濕潤區。(1)時間分布:海南島降水有明顯的旱、雨季之分和豐、歉年之別。降水集中于夏、秋季節,410月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類型以對流雨和臺風雨為主。冬、春降水較少, 北風南侵時,北部有鋒面雨出現.年際之間降水量差異甚大,豐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二至三倍,西南部超過五倍.(2)空間分布:海南島降水分布不均,東多西少。3、風災頻繁,弊利參半海南島每年5-11月都有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登陸或受其影響,尤以8、9月為甚.熱帶

16、風暴(風力89級)、強熱帶風暴(風力1011級)和臺風(風力12級或12級以上)一般形成于菲律賓東部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上,向西北方向運動。我省主要重風害區:島東的文昌、瓊海、萬寧三市.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是海南島頭號災害性天氣。4、氣候評價熱量充足是海南島氣候的突出優點。年均溫與10積溫(8150)都高于全國,全年都是喜溫作物的活躍生長期,農作物可一年三熟,特別是冬季溫暖的條件最為難得.充足的光熱資源使海南成為全國最大的熱帶作物基地、南繁育種基地、冬季果菜基地和全國著名的冬泳、避寒度假旅游區.但是,海南島是個風災、洪災、旱災頻發區,此外偶有寒害。5、三沙市氣候狀況-全年皆夏,但無酷暑;

17、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夏秋常受臺風影響二、放射奔流的河流1、放射奔流的河流:較大河流都源于中部山區,較小河流都源于山前丘陵臺地,呈放射狀奔流入海。2、海南島河流主要特點:(1)河流眾多,水量較豐富;(2)河流短小,呈放射狀;(3)河流徑流不穩定;(4)河流含沙量小;(5)河流無結冰期。(請分析原因)3、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在下圖找出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發源地白沙縣南峰山五指山五指山出海口海口市三聯村昌江縣昌化港瓊海市博鰲港干流流經市縣白沙 儋州 瓊中 屯昌 澄邁 定安 海口瓊中 五指山 樂東 東方 昌江瓊中 萬寧 屯昌瓊海流域面積7033平方千米5150平方千米3

18、639平方千米干流長度334千米232千米157千米平均流量189立方米/秒122立方米/秒164立方米/秒4、水資源、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海南島地處我國豐水帶,但地區分布不均,東部沿海地區徑流量是西部地區的3倍多,中部多雨區可達6倍多。河流徑流不穩定,河水暴漲暴落。夏秋洪水期,冬春旱季,全島普遍缺水。興修水利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主要途徑。目前,省內已修好了南渡江上的松濤水庫、萬泉河上的牛路嶺水庫和昌化江上的大廣壩水庫、石碌水庫等蓄水工程。海南省水力資源并不富裕,人均蘊藏量僅占全國人均量的1/4。全島已建成南豐、牛路嶺、大廣壩等幾十座中小型水電站。大廣壩是全省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第五章 海南省的自

19、然資源一、土地資源海南省擁有全國最多的熱帶土地資源,全省353.54萬公頃土地處于熱帶,占全國熱帶陸地面積的42.5%。土地利用類型:多種多樣,(主要有)耕地、林地、園地、水域和牧場都各占相當的比重.這為我省建立完整的、富有熱帶特色的大農業基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臺地和階地上,。林地:是全省面積最主要的土地類型,分為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帶,以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黎母嶺和五指山較為集中。人工林以木麻黃、桉樹和松樹為主,木麻黃主要分布在環島海岸地帶,后兩者主要分布在丘陵、臺地.園地:以橡膠園用地分布最廣,以儋州、瓊海、萬寧橡膠園面積最大

20、。椰子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以文昌、陵水和三亞等居多。芒果、劍麻、腰果和油棕等熱帶作物多分布在西、南部的昌江、東方、樂東、三亞和陵水一帶。水域:以灘涂地面積最大,其次是水庫、河流,還有坑塘、溝渠和湖泊等。都是發展水產人工養殖的良好場所.牧草地和荒草地:主要由森林砍伐后演變而成的草坡和草地。二、生物資源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動植物“博物館”和天然動植物園,也是我國最大的熱帶物種基因庫。1、珍稀林木:海南的天然林屬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是我國僅存的兩個熱帶林區之一(另一個是云南西雙版納林區)。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特有和珍稀林木有20余種,如海南五大特類木材:坡壘、花梨、野荔枝、母生、子京等,還有紅椆

21、、苦梓、油楠、海南粗榧(fi)和見血封喉也很有名.另有一種特殊林木叫紅樹林,因對海岸有保護作用而被稱為“海岸衛士”.以海口市的東寨港和文昌市的清瀾港最為著名,三亞市有少量分布。2、熱作、南藥與水果:熱帶作物主要有:橡膠、胡椒、咖啡、可可、腰果、劍麻、椰子、香茅等,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南藥:海南是我國三大南藥產地之一,著名四大南藥:有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四種。水果:海南素有“百果園”之譽。主要品種:有著名的菠蘿、荔枝、龍眼、柑橘、番石榴、香蕉、楊桃、番木瓜、黃皮。熱帶特有水果:芒果、菠蘿蜜、榴蓮、紅毛丹、火龍果等。3、珍禽異獸:(1)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稱“稀世之寶”)、黑冠長臂猿

22、(世界最瀕危的四大類人猿之一),以及云豹、海南孔雀雉(zhì)、海南山鷓鴣(zhèg)巨蜥、蟒蛇等珍惜動物。(2)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獼猴、黑熊、穿山甲、水獺(t)等。三、礦產資源海南省礦產主要分布在兩大礦帶。一是西部原生礦帶:以石碌鐵礦最著名.石碌鐵礦規模大、品位高,平均品位5115%,最高可達68%,露天開采,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富鐵礦。另一條東南海岸砂礦帶:主要礦產有鈦鐵礦、鋯(gào)英石、金紅石、獨居石等,其儲量均居全國前列。屯昌縣羊角嶺的水晶礦規模之大和質量之優實屬罕見。石油和天然氣在南海大陸架有豐富儲量,鶯歌海盆地的崖131號氣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海上

23、天然氣田。海南缺煤。四、地下水資源海南島地下水儲量豐富,主要分布在島北和沿海地帶。海南熱礦水和礦泉水資源豐富。主要為溫泉:著名的有興隆溫泉、七仙嶺溫泉、藍洋溫泉、官塘溫泉、九曲江溫泉、南田溫泉等,均已被開辟為旅游勝地。符合天然飲用礦泉水標準的、有益人體健康礦泉水中椰樹牌礦泉水被命名為“中國國宴飲料”。五、海島資源三沙市的西中南沙群島上有不少特殊資源。海鳥資源: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鳥糞儲量十分豐富,是很好的天然肥料。植物資源:海島上生長有200多種高等植物。幾個主要島嶼上有茂密的樹林。第六章 從經濟特區到國際旅游島一、海南建省及經濟特區的建立1988年4月13日,

24、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正式宣告成立。二、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標志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戰略定位為:(1)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2)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3)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5)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6)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三、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1、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建省辦經濟特區以后,大大加強了全省基礎設施建設,使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主要基礎設施明顯改觀,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2、經濟結構調

25、整卓有成效通過調整,熱帶現代農業、海島旅游業、新型工業迅速崛起,特別是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3、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4、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環境保護取得新的成績,文明生態村和文明生態社區的建設如火如荼。四、經濟開發的空間布局海南省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戰略定位,按照“整體設計、系統推進、滾動開發”的空間發展模式,確定功能組團。1、北部組團:以海口市為中心,包括澄邁、文昌、定安三市縣,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會議展覽、商業餐飲、高爾夫休閑、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和汽車制造、生物制藥、食品加工、高新

26、技術等產業。海口市應發揮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功能和旅游集散地的作用,應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帶動周邊發展。文昌應逐步建設成為集衛星發射、航天科普、度假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航天城。2、南部組團:以三亞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重點發展酒店住宿業,文體娛樂、療養休閑、商業餐飲等產業,適度布局建設特色旅游項目,發展一批文化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建設好三亞熱帶風景名勝區,將三亞打造成為世界級熱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3、中部組團:包括五指山、瓊中、屯昌、白沙四市縣。要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在加強保護熱帶雨林和水源地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熱帶特色農業、林業經濟、生態旅游、民族風情旅游、民族工藝

27、品制造等,重點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和黎族、苗族文化旅游項目。4、東部組團:包括瓊海、萬寧兩市。大力發展濱海旅游業、熱帶特色農業、海洋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將博鰲建設成為世界級國際會議中心。5、西部組團:包括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依托洋浦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集中布局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儋州建設為西部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東坡文化園,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探奇旅游、工業旅游、濱海旅游等。第七章 熱帶現代農業一、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1、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全省地處熱帶,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日照強烈;平地廣闊,土地肥沃,宜耕地廣,類型多樣;海域廣闊,生物繁多,為發展熱帶現代農業提供

28、了良好的環境。2、社會經濟狀況良好建省辦特區后,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水利、電力、交通運輸、通信等行業建設成果被廣泛用于農業,加上暢通的流通渠道、優惠的特區政策、靈活的經濟體系,為發展現代化農業創造了優越的條件。3、市場需求強勁熱帶農業資源正是全國稀缺資源,這為海南熱帶農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隨旅游業的發展,也是促進熱帶高效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二、農業經濟的迅猛發展1、農業經濟快速增長2、農業發展前景可觀海南農業戰線擁有三支主力軍:即原有的農村農業生產系統、農墾系統、以公司牽頭的農業開發區系統。三、主要農業部門1、種植業:主要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熱帶水果、反季節瓜菜的種植和南繁育制種。(1)糧

29、食是最大宗的農產品,以水稻為主,番薯為輔。水稻主要分布在環島平原豐水地帶和河流兩岸。瓊海是我省最大的商品糧基地。(2)糖蔗是我省最大宗的傳統經濟作物,除中部山區外,全省都可大面積種植。其中,以西北部和北部的儋州、海口、臨高和西部的白沙、昌江等市縣種植面積最大.(3)熱帶水果品種繁多,遍布全島,主要有菠蘿、芒果、香蕉、荔枝、龍眼、楊桃、紅毛丹、柑橘、橙子、菠蘿蜜、黃皮、木瓜等。芒果是我省水果之王。東方、昌江、樂東、三亞、儋州、陵水等是全國較大的芒果基地.(4)冬季瓜菜是海南冬季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主要品種有椒類、瓜類、茄類、豆類等,產品主要銷往我國北方省份和香港。(5)熱帶作物以橡膠為主, 其次

30、是椰子、油棕、胡椒、劍麻、檳樃、香茅、咖啡、腰果和可可等。(6)南繁育制種主要是為全國各省培育高梁、玉米和水稻等良種.主要基地在三亞、陵水、樂東境內。(7)名貴花卉的栽培也成了新興的種植業項目。2、林業 :海南島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尖峰嶺、壩王嶺、吊羅山、黎母嶺、五指山等五大林區。主要珍稀樹種有花梨木、坡壘、子京、母生、陸均松、青梅等。目前,森林覆蓋率達60.2,居全國前列。3、畜牧業:海南水草豐盛,草場廣闊,飼料充足,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以飼養豬、牛、羊和雞、鴨、鵝為主。早已遠近聞名的畜禽品種有文昌雞、加積鴨、白蓮鵝、臨高豬、五指山小黃牛、東山羊等。4、水產業

31、:(1)海南漁訊和海產品:有25月的昌化漁訊,59月的清瀾漁訊,10次年1月的三亞漁訊。主要海產品有各種魚類、蝦、蟹、海參等。(3)水產養殖業:淡水養殖主要有羅非魚、白鯧魚、甲魚、青蛙、羅氏沼蝦等。海水養殖主要有石斑魚、海鯉、海鰻、白鱔、對蝦、龍蝦、螃蟹、珍珠、貝類、海參、麒麟菜、藻類等。養殖基地遍布全島沿海,其中以三亞鹿回頭、陵水新村港、瓊海沙荖(lo)港最為著名。第八章 新型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一、工業發展條件分析海南省發展工業具有許多有利的因素。1、地理位置優越,四面環海,良港眾多,十分有利于發展港口加工工業。2、這里有亞洲最大的富鐵礦,儲量可觀;還有石英砂、鈦礦等,為發展鋼鐵工業和冶金工

32、業提供了重要條件。3、豐富的橡膠、甘蔗、熱帶水果、熱帶木林等農產品,是汽車制造、食品、制糖、建材和造紙等工業的重要原料。4、特別是省內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對石油化工乃至整個工業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5、齊全的基礎設施為海南工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6、政策的優勢,又能為海南的工業發展保駕護航。7、比較薄弱的方面是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二、新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按照點狀園區化集中布局,優化園區產業定位。洋浦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乙烯、漿紙等產業,進一步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東方工業區重點發展天然氣化工和能源產業,建立臨港精細化工基地;海口高新區重點發展汽車、制藥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積極發展太

33、陽能光伏應用;老城開發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加快海口保稅區西移,實現老城和海口工業的一體化發展。昌江國家循環經濟區發展鐵礦資源利用、新型建材、核電等產業,發揮循環經濟區的示范作用;臨高金牌港經濟開發區發展電子、水產品深加工等產業。三、海南的主要工業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是我國第四個保稅港區,也是我國在華南地區設立的首個保稅港區。如今已成為海南工業發展的龍頭,初步形成了全省石油化工和漿紙一體化產業集群。海口保稅區建立于1992年10月,現有100多家中外工業企業。形成了以生物制藥、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機電、加工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成為海南高新技術產業

34、發展基地和示范區。老城經濟開發區創建于1988年5月,現已引進300多家企業500多個項目,是以電力、精細化工、建材、制藥、食品、紡織、飼料為重點的多門類新興工業區。東方工業區分為重化工區、精細化工區、能源工業區和輔助工業區等四個區域。區內入駐中海化學和華能海南東方電廠兩大企業。海口“藥谷”創建于2004年3月。第一期入駐9家藥廠,第二期預計入駐60家醫藥生產企業。昌江循環經濟工業區創建于2007年12月。是國家第二批海南省首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現已入駐礦業、鋼鐵、水泥、糖業等生產企業11家。四、主要工業部門及工業企業1、主要工業部門:冶金采礦工業、石油化工、醫藥工業、制糖業、食品飲料加工業、

35、造紙業、橡膠制品業、建材工業、機械工業、汽車制造業、電力工業。2、主要工業企業: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海南電網海口供電公司、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盛之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海口電廠、椰樹集團有限公司、海南海宇錫板工業有限公司等。五、海南工業布局1、工業布局的原則:一是因地制宜,集中分布的原則;二是科學規劃,集群化發展的原則;三是循環經濟原則,盡可能地按照“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來規劃,以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排放物、環境污染減量化。2、工業分區布局的構架東輕西重北綜合(1)東部的文昌、瓊海、萬寧和陵水等沿

36、海市縣:以各具特色的資源和旅游市場為依托,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旅游工藝品、水產品加工、木材加工和家具業等輕工業。(2)西部:依托港口、鐵路、粵海通道、工業園區,建設從老城、洋浦、昌江到東方的西部工業走廊,形成油氣加工、漿紙、能源、冶金、建材等原材料重化工業為主的海南重化工業產業帶或產業基地。(3)北部的海口:依托現有基礎,重點發展汽車、制藥、食品飲料等產業,其他相鄰市縣發展與之相配套的工業,將海口及周邊地區建設成為海南省的綜合工業基地。(4)中部地區各市縣:屬海南省生態護育區,不宜建設工業園區,可與西部、北部工業園區協商合作,適度發展。第九章 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海南省第三產業發展十分迅速

37、,旅游、交通、郵電、金融、貿易、社會事業等都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欣欣向榮的旅游業1、旅游資源得天獨厚(1)宜人的熱帶氣候:海南地處熱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長青,鳥語花香,是避寒、冬泳、觀光、度假的好去處。(2)旖旎的濱海風光: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千里銀沙、藍天白云、椰風海韻,令人陶醉。此類特色景點有:亞龍灣、大東海、小洞天、海口西海岸帶狀公園、銅鼓角、東郊椰林、桂林洋、臨高角、棋子灣等.(3)秀麗的山水風光:海南島地形多樣,植被繁茂,有青山綠水、奇石怪洞、溫泉彩蝶、疊溪飛瀑,景色別致。如五指山、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落筆洞、萬泉河、七仙嶺、太平山、百花嶺、仙安石林、興隆

38、溫泉、東山石景、南山游覽區、毛公山等景點.(4)珍稀動植物種:海南是個物種基因庫,保留了許多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和珍稀林木。如霸王嶺的黑冠長臂猿、大田和邦溪的海南坡鹿、南灣半島的獼猴、大洲島的金絲燕、東寨港和清瀾港的紅樹林等,都成為了我國重點保護對象.(5)諸多的古跡名勝:海南有歷代名人紀念地以及古塔、古廟、古牌坊,還有革命先驅紀念碑等,可供人們參觀憑吊.如東坡書院、五公祠、瓊臺書院、海瑞墓、民族博物館、李碩勛紀念園、梅山烈士陵園、母瑞山革命紀念地、白沙起義紀念碑等.(6)純樸的民族風情:我省是多民族雜居地,黎苗回漢習俗迥(jing)異,生活各具特色。如五指山山莊的竹筒飯、番茅黎寨的歌舞、毛岸苗

39、村的民居和服飾,還有黎、苗族的“三月三”盛會和回族的“古爾邦” 節以及三亞的賽龍舟、海口府城的元宵節的換花、儋州的調聲、海口和定安的鬧軍坡等,皆有較濃厚的民族特色.(7)精湛的民間工藝:黎錦是黎族獨特的“史書”,濃縮了黎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被稱作“三千年的活化石”,已被列入首批國家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南貢品”的椰雕歷代聞名。貝雕、角雕、盆景、龍蝦造型、海龜造型、珠貝首飾及各類藤編、竹編和手工紡織、刺繡等工藝品,歷來備受青睞(lài)。(8)豐富的美味佳肴:如文昌椰子、昌江芒果、永興荔枝、定安龍眼、崖城香蕉、梅山西瓜等,稱得上果中精品;五指山和白沙的茶葉、興隆的可和咖啡為海南

40、三大名飲;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和樂蟹、曲口海鮮等都名揚四海。2、主要旅游區(1)海府游覽區:以海口市為中心,這里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瓊臺書院、李碩勛紀念園、海口公園、萬綠園、秀英炮臺、東山野生動物園、中國瓊雷世界地質公園海口火山群園區、西海岸帶狀公園以及眾多的高級賓館、酒店、購物中心等,堪稱度假休閑、品嘗佳肴和購物的“天堂”。(2)亞龍灣國家度假區:是我國最南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區。國外游客贊嘆這里“不是夏威夷,勝似夏威夷”。(3)天涯海角游覽區:該區集蒼山、銀灘、巨石、椰林、波濤、漁帆、海島為一體。(4)五指山游覽區:這里有巍巍的五指山、鸚哥嶺,翡翠山城五指山市、百花嶺瀑布。(5)興隆

41、溫泉游覽區:以興隆溫泉為中心,包括森林公園、萬寧水庫、南藥研究所、神州半島、石梅灣、仙女潭瀑布、小管苗寨風情,是個溫泉、風景、物種、民情、野趣等大融合的綜合性游覽區。(6)萬泉河游覽區:以萬泉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開發重點。主要景點有白石嶺、官塘溫泉度假區、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沙洲島、博鰲海濱玉帶灘、“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等,其中萬泉河峽谷漂流最受游客歡迎。萬泉河入海口的風光被認為是世界上河流入海口自然景觀保存最完美的處女地。二、交通運輸業“十五”之后,海南實現了“公路四通八達、火車跨海通行、海輪神游世界、飛機縱橫晴空”的現代立體運輸體系。如今,由航空、鐵路、水運、公路、管道五種運輸方式

42、組成的海南島立體交通網已初具規模。1、公路運輸:公路運輸一直是海南的主要交通方式。海南公路布局是以環島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和“三縱四橫”的國、省道為框架。2、海上運輸:我省地處東亞東南亞海上交通必經之地,航線四通八達。目前,已形成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亞港,西有八所港、洋浦港,東有龍灣港的“四方五港”的格局。目前,海南省船隊國內航線可達沿海及長江中下游各港口;70多條對外貿易航線可達俄羅斯、日本、朝鮮、東南亞、非洲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3、航空運輸:海南已形成“南有鳳凰,北有美蘭”的空港新格局。4、鐵路交通:到20世紀90年代,全島有三亞八所石碌的西南半環鐵路。現已建起了“粵海鐵路通道”,與全國鐵

43、路網連接。2010年12月海南東環快鐵建成并投入營業。2015年12月30日西環快鐵建成通車。5、管道運輸:此外,海南省近年來快速發展管道運輸。南山至八所的天然氣管道已鋪通使用,海口市生活管道煤氣也越來越普及。第十章 快速的城市建設建省辦特區后,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建省初的不到20上升到20世紀末的34,至今城市人口比重占48(2004年)。一、主要城市 1、海口市:別稱“椰城”,是海南省省會,是海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海南省的通信和海陸空交通樞紐,是海南省最大的城市,工業發展迅速。近年來,陸續被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全國環境模范城市”“全國園林綠

44、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旅游優秀城市”。2004年12月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獎”。目前,海口市按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進行總體規劃,力爭建設成集“林城、花城、水城”于一體的宜居城市。2、三亞市:別稱“鹿城”,位于海南島最南端。工業結構以輕工業為主,海陸空交通發達,自然風光優美,海域水質良好,海產品多樣,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熱帶生態農業、冬季瓜果菜和南繁育制種基地。2004年被評為“中國最佳魅力城市”。3、三沙市:位于中國南海,是我國緯度位置最南的城市。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人民政府成立,為我省第三個地級市。下轄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我國陸

45、地面積最小、總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永興島。永興島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3、儋州市: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是海南省西部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市政府駐那大鎮。4、瓊海市:是著名的僑鄉、魚米之鄉、紅色娘子軍的故鄉和舉世聞名的博鰲亞洲論壇會址所在地。是海南省主要糧食、熱帶經濟作物、瓜果菜生產基地。市政府駐嘉積鎮。5、文昌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椰子之鄉”“文化之鄉”“排球之鄉”。文昌市旅游景觀有東郊椰林、宋氏祖居、銅鼓嶺旅游區、高龍灣旅游區等。“文昌雞”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東郊椰林被世人譽為“椰子王國”“黃金海岸”“海上森林公園”,為海南一絕。國家衛星發射基地和大型航天主題公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