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2016版高考語文(浙江專用版)二輪課件第五章學案14回歸語境,翻譯當先理解_第1頁
【BBG】2016版高考語文(浙江專用版)二輪課件第五章學案14回歸語境,翻譯當先理解_第2頁
【BBG】2016版高考語文(浙江專用版)二輪課件第五章學案14回歸語境,翻譯當先理解_第3頁
【BBG】2016版高考語文(浙江專用版)二輪課件第五章學案14回歸語境,翻譯當先理解_第4頁
【BBG】2016版高考語文(浙江專用版)二輪課件第五章學案14回歸語境,翻譯當先理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案14回歸語境,翻譯當先理解第五章 文言文閱讀:三大“分點”譯到位,文言翻譯拿高分 文言文翻譯仍是二輪復習的重點,也是令考生最為頭疼的部分。因為經過一輪復習,很多考生對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都能準確把握,字字落實,但翻譯出來的句子往往還是支離破碎,詞不達意,得分并不高。其中癥結在于太在意“翻譯”而忽略了“理解”。考試說明對翻譯的要求是: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譯。即“理解”在前,“翻譯”在后。什么是“理解”?就是讓詞語回到句子,讓句子回歸段中乃至全篇,總之,就是回歸語境。這也許是走出翻譯困境的唯一途徑。考生不僅要強化語境意識,而且要把這種語境意識用于翻譯實際,進而養成良好的翻譯習慣,不斷

2、提高翻譯能力。 學案略語自我診斷,找出答題能力短板比對答案,領悟答案升格之道借題發揮,突破答題核心問題 欄目索引1.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鄧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人。顯宗即位,初以為郎中。訓樂施下士,士大夫多歸之。章和二年,護羌校尉張紆誘誅燒當種羌迷吾等,由是諸羌大怒,謀欲報怨,朝廷憂之。公卿舉訓代紆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內,勝兵者二三千騎,皆勇健富強,每與羌戰,常以少制多。時迷吾子迷唐,來至自我診斷,找出答題能力短板塞下,未敢攻訓,先欲脅月氏胡。訓擁衛稽故,令不得戰。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訓曰:“不然。今張紆失信,眾羌大動。原諸胡所以難得意者,皆恩信

3、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遂令開城及所居園門,悉驅群胡妻子內之,嚴兵守衛。羌掠無所得,又不敢逼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斗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訓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將兵鎮武威,憲以訓曉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訓初厚于馬氏,不為諸竇所親,及憲誅,故不離其禍。(選自后漢書鄧訓傳)注燒當種羌迷吾:燒當種羌,當時的羌族部落名稱;迷吾,部族首領。縣官:此處指漢家朝廷。(1)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譯文: 現在趁他們處境危急,用恩德來安撫他們,可能(或“希望”)會有用處。(要

4、點:“因”“懷”“庶”,句意通順。)(2)漢家常欲斗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譯文: 漢朝常想讓我們相互爭斗,現在鄧使君用恩德信譽來對待我們,開門收容我們的妻子兒女。(要點:“斗”,使動用法;“內”,通“納”;“妻子”,古今異義詞。)(3)訓初厚于馬氏,不為諸竇所親,及憲誅,故訓初厚于馬氏,不為諸竇所親,及憲誅,故不離其不離其禍。禍。(4分分)考情解讀 積累小貼士人稱代詞的復數表示法文言文中,表示“我們”“你們”等人稱代詞的復數,除用“吾”“爾”等既表單數又表復數外,還有“吾(爾)屬(曹、輩)”這種形式。如:我曹、爾輩、吾屬、吾黨、爾曹、爾等、若屬等。2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

5、線的句子。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進士出身。為人樸且率,自信,無少矯厲。挺之初為衛州獲嘉縣主簿,權共城令。挺之器大,難乎識者,棲遲久不調。或惜之,則曰:“宜少貶以榮進。”友人石曼卿獨曰:“時不足以容君,君盍不棄之隱去?”再調孟州司法參軍。時范忠獻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獻初建節鉞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獨別近郊。或病之,謝曰:“故事也。”居頃之,忠獻責安陸,獨挺之見之洛陽。前日遠境之客,無一人來者。忠獻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選自趙與時賓退錄,有刪改)(1)挺之器大,難乎識者,棲遲久不調。譯文:(2)或病之,謝曰:或病之,謝曰:“故事也。故事也。”(3分分) 李挺之的器量很大

6、,世上很難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職。(要點:“器”“棲遲”,語句通順。)3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余讀先生之文,見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變化無跡;又如飛仙御風,莫窺行止。私嘗擬之古人,以為莊周之文,李白之詩,庶幾相似。而其氣之逸韻之遠,則直入司馬子長之室而得其神。云鶚氏嘗謂子長文章之逸氣,歐陽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虛語也。余又觀先生文中自敘,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長自命,其胸中藏有數百卷書,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陳壽諸人者,豈僅區區文字足見其得子長之神哉?惜乎有子長之才,不能有子長之志,僅此區區,而猶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7、。(選自清戴鈞衡南山集目錄序)注 先生:戴名世,號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學家,因“文字獄”被殺。司馬子長:司馬遷,字子長。望溪先生:清文學家方苞,晚號望溪。(1)私嘗擬之古人,以為莊周之文,李白之詩,庶幾相似。譯文: 我私下里曾經將他的文章與古人的詩文相比,認為它與莊周的文、李白的詩差不多相類似。(要點:“擬”“庶幾”,語句通順。)(2)僅此區區,而猶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僅此區區,而猶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分)考情解讀 積累小貼士“區區”的義項“區區”在文言文中是個多義詞。其義項主要有:小,少,今天仍在使用,如本題譯句中的“僅此區區”;感情真摯、懇切,如“感君區區

8、懷”(孔雀東南飛)、“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陳情表);愚拙,如“何乃太區區”(孔雀東南飛)。問題反思1你在平時翻譯中是否強調聯系語境理解要翻譯句子的意識?你是否真正意識到語境在翻譯中所起的具體作用?2聯系語境翻譯句子看起來很虛,實則具體可抓。你在翻譯句子時是如何聯系語境的? 1. 題目 訓初厚于馬氏,不為諸竇所親,及憲誅,故不離其禍。(4分)原文見“自我診斷”第1題比對答案,領悟答案升格之道失分剖析該答案對二、三分句譯得較好,而失分主要在一、四分句上,尤其是第四分句中“離”的翻譯,該考生可能不知“離”通“罹”,所以這樣翻譯明顯不符合句間因果關系,即未結合句子內部語境翻譯。得分 2分現場失分答案(

9、1) 失分剖析該答案失分在于第一個分句中“厚”字的翻譯不準。其實,根據“厚”字所處的位置,應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譯為“交情深厚”。該考生如果能根據句子內部的位置特點推斷,或許就不會失掉這1分了。得分 3分現場失分答案(2) 滿分賞析該答案得分點譯得好,源于該考生的平時積累和對語境的準確判斷,尤其是根據句內語境,對“厚”“離”的理解、翻譯相當到位,保證了語意通順。得分 4分現場滿分答案參考答案鄧訓當初和馬氏交情很深,不被竇氏族人親近,到竇憲被殺時,他因此沒有遭受禍患。評分建議每個分句1分。參考譯文 鄧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人。漢顯宗即位,最初任命他為郎中。鄧訓喜歡施恩于人,禮賢下士,士大夫大多歸依

10、他的門下。章和二年,護羌校尉張紆誘殺燒當種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憤怒,謀劃想報仇,朝廷很擔心這件事。大臣們推薦鄧訓替代張紆為護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內,能作戰的兩三千騎兵,都驍勇健壯,每次和羌人交戰,常常能夠以少勝多。當時迷吾的兒子迷唐,來到塞下,不敢攻打鄧訓,先想脅迫月氏胡人。鄧訓加以保護阻礙,使雙方不能交戰。謀士們都認為羌人、胡人互相攻擊,對漢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應該阻止他們交戰。鄧訓說:“不對。現在張紆不講信譽,羌人各部落大舉行動。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滿意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愛護和信譽不夠。現在趁他們處境危急,用恩德來安撫他們,可能(或“希望”)會有用處。”

11、于是下令打開城門以及他自己住處的園門,驅使所有的胡人的妻子兒女進來,派重兵守衛。羌人搶劫沒有收獲,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離去。從此湟中的胡人都說:漢朝常想讓我們相互爭斗,現在鄧使君用恩德信譽來對待我們,開門收容我們的妻子兒女,我們這才得以與父母團聚。大家都高興地叩著頭說:“我們只聽鄧使君的命令。”于是鄧訓從他們中收養了幾百個勇敢的年輕人,把他們作為隨從。 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率兵鎮守武威,竇憲認為鄧訓通曉對付羌胡人的方針策略,上朝請求派鄧訓與他同行。鄧訓當初和馬氏交情很深,不被竇氏族人親近,到竇憲被殺時,他因此沒有遭受禍患。2. 題目 或病之,謝曰:“故事也。”(3分)原文見“自我診

12、斷”第2題現場失分答案(1) 該答案根本未聯系語境,連“曰”的主語都弄錯了,更不用提譯準得分點了。失分剖析得分 0分失分剖析該答案譯準了“病”字,但“謝”“故事”均未能結合語境確定其最確切的義項。得分 1分現場失分答案(2) 失分剖析得分 2分現場失分答案(3) 該答案譯對了“病”“故事”兩個得分點,但對“謝”的翻譯明顯不通,哪有“推辭”詬病的?顯然,該考生未聯系外部語境從情理上來確定其義項。滿分賞析所給譯句雖短,但包含兩個重要的實詞得分點,即“病” “謝”兩個多義詞語境義的確定;“故事”是古今異義詞。“病”字在語境中好確定,“謝”字很難,作“道歉”“推辭”義講難以合乎上下文的情理,這里作“告

13、訴”講最好。“故事”有兩個相近的義項:舊事、舊例。聯系“送別”的“故事”,作“舊例”講最貼切。得分 3分現場滿分答案參考答案有人詬病他,(他)告訴他們說:“這是舊例。” 得分點“病”,詬病;“謝”,告訴;“故事”,舊例。參考譯文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進士出身。為人質樸而且坦率,很自信,沒有一點造作勉強的樣子。李挺之最初擔任衛州獲嘉縣主簿,暫時代理共城令(官職)。李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難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職。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說:“應當把小的貶職當作榮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說:“世俗不能夠容納你,你為何不遠離世俗而隱逸山林呢?”又調任孟州司法參軍。當時范忠

14、獻公守孟州,也不能夠了解他。起初范忠獻公持節鉞鎮守延安,送別的人不采用舊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別。有人詬病他,(他)告訴他們說:“這是舊例。”沒有多久,范忠獻責守安陸,只有李挺之到洛陽拜見他。以前送他到遠郊的人,沒有一個前來。這時范忠獻悔恨了解李挺之晚了。3. 題目 僅此區區,而猶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原文見“自我診斷”第3題失分剖析該答案失分的原因似乎是未把“區區”“厄抑”得分點譯準確,但其根本原因是未聯系語境,或者說未結合上文語境鎖定“區區”的是文字(代指先生文稿),而非“子長之志”,導致“厄抑”誰、誰“不得彰行于世”理解連串有誤。得分 1分現場失分答案(1)

15、 失分剖析該答案幾個關鍵點譯得好,失分還是在于未結合語境把握住“彰行于世”的不是其“品行”,而是其“文字” (文集),丟掉了文意通順分。得分 3分現場失分答案(2) 滿分賞析該答案首先根據上文“僅區區文字”確定了“區區”是“少”意,“區區”的是“文字”;然后知道了“厄抑”的是“文字”,“不得彰行于世”的還是“文字”,順利地落實了“厄抑”“良”等得分點,保證了文意通順。得分 4分現場滿分答案參考答案僅這些(殘存的)很少的文字,卻還遭受壓制使它不能在世間公開流傳,確實可悲啊。評分建議“區區”、“厄抑”、“良”、語句通順各1分。參考譯文 我讀(戴名世)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變化無痕;

16、又像飄飛的仙人,沒有誰可以窺視它的行蹤。我私下里曾經將他的文章與古人的詩文相比,認為它與莊周的文、李白的詩差不多相類似。但他文章氣勢逸致神韻的高遠,就一直進入司馬遷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韻了。我的學生尤云鶚曾經說司馬遷文章的飄逸之氣,歐陽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得到了,這并非虛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敘,以及方苞先生所寫的序,知道先生歷來常常以司馬遷自比,他的心中藏有幾百卷詩書,像江水一樣滔滔欲出。先前讓他寫出(那些文章),一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陳壽這些人的地方。難道僅這一點點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馬遷文章的神韻嗎?可惜啊,先生有司馬遷的才能,卻沒能夠有司馬遷的大志,僅這些(殘存的)很少的文

17、字,卻還遭受壓制使它不能在世間公開流傳,確實可悲啊。一、高度認識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堅決改掉脫離語境翻一、高度認識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堅決改掉脫離語境翻譯的壞習慣譯的壞習慣語境即言語環境,分為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社會背景、知識積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說的語境主要是內部語境,主要是文段語境和句子語境,很少涉及如現代文閱讀中的全篇語境。文言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不僅僅是激活、鎖定學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識積累,更在于:借題發揮,突破答題核心問題1確定重要實詞、虛詞的含義,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無判斷標志的判斷句和意念被動句),推測疑難詞語含義。2結合語境推斷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詞具體指代的對

18、象。3保證文意通順,避免了“見字生義”“刻意硬譯”等常見問題。語境對于翻譯來說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時學習乃至考試中,學生的語境意識非常淡薄乃至沒有。這其中有個客觀因素,就是被翻譯的語句放在答案卷中(高考全是這樣),與原文相對分開了,于是乎考生只盯著這個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譯不通也還是硬譯,就是不知道把這個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讀、去思考。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壞習慣吧!因此,必須改掉這個壞習慣,真正做到讓“字回到詞中、詞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二、聯系語境翻譯的著力點二、聯系語境翻譯的著力點(一)關注文段內容1記敘性文段(1)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間關系例1閱讀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

19、翻譯成現代漢語。 (孫)堪字子稺,河南緱氏人也。明經學,有志操,清白貞正,愛士大夫,然一毫未嘗取于人,以節介氣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營保間,堪嘗力戰陷敵,無所回避,數被創刃,宗族賴之,(4分)郡中咸服其義勇。 (選自后漢書儒林列傳下)解析本題4分,“陷敵”1分,“無所”1分,大意2分。得分點“陷敵”“無所”亦是翻譯的難點所在,學生很容易將“陷敵”誤譯為“陷入敵人的包圍中”,而將“無所回避”誤譯為“沒有地方躲避”,這些錯誤的出現緣于學生對孫堪身份及性格特點的忽視。文段一開始介紹了孫堪有學問、有志操、有勇氣的儒者形象,尤其從“以節介氣勇自行”及后文“郡中咸服其義勇”的效果看,這是一個

20、英勇無畏而得以為人所認可的勇者形象。因此,“陷敵”應譯為“攻入敵陣”,而“無所回避”應譯為“沒有什么逃避的(或:全然不逃避)”。這里的“陷”與“沖鋒陷陣”的“陷”同義,表示主動攻入,而不是被動淪陷;“無所”本是課內積累的復音虛詞,如鴻門宴中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學生如果能充分關注語境,便能將腦海中這休眠的文言知識喚醒,做到學以致用。全句應翻譯為:孫堪曾經全力迎戰而攻入敵陣,他全然不逃避,多次受傷,宗族的人都依靠他(脫險)。例2閱讀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14年高考廣東卷節選) 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

21、平反,而傅致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親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3分)相傳以為神明。 (選自宋史劉敞傳)解析本題3分,補出“知”后的省略成分“劉敞”1分,大意2分。要補準“劉敞”這一省略成分,學生必須關注人物關系。文段內容中“敞見而察其冤”“敞曰:冤也。親按問之”兩處可見劉敞一開始便察覺到王甲的冤情,并一直堅持自己的判斷,后來還親自審問來為他洗清冤情。當事人王甲也明白“能為己直”的人只有劉敞,才敢以實情相告。全句應翻譯為:王甲知道劉敞能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來殺人的,是姓陳的富人。邊練邊悟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韋敻,字敬遠,京兆杜陵人。(

22、魏)太祖經綸王業,側席求賢,聞夐養高不仕,虛心致悅,遺使辟之,雖情逾甚至,而竟不能屈。彌以重之,亦弗之奪也。(選自周書卷三十一)譯文: (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盡管情感表達感人至深,但最終不能使韋夐屈服(屈身、屈就)。(魏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能強迫改變他的志向。(要點:“辟”“屈”“重”,“弗之奪也”句式,省略的主語。)2(2014山東)詹鼎,字國器,臺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大家惟吳氏最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游學館,聽人讀書,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

23、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 (選自遜志齋集,有刪改)(1)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譯文: 他家一向貧賤,父親在集市以賣餅為業,寄居在縣里的富豪家里。(2)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譯文: 我們本是商人之家,生養兒子能夠繼承我的手藝,我的手藝不廢棄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讀書人交往呢?參考譯文 詹鼎,字國器,是臺州寧海人。他家一向貧賤,父親在集市以賣餅為業,寄居在縣里的富豪家里。富家只有吳家最為富貴,詹父就寄居在他家里,生下詹鼎。詹鼎六七歲時,不喜歡與街市上的兒童嬉游,只喜歡到學館,聽人讀書,回到家

24、就能說出諸生誦讀的內容。吳家很喜歡他,對他的父親說讓他讀書。詹鼎欣然同意,只是他的父親不愿意,罵他說:“我們本是商人之家,生養兒子能夠繼承我的手藝,我的手藝不廢棄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讀書人交往呢?”然而詹鼎經常自己溫習功課,夜里坐在餅灶下面干活,也誦讀不停止。他的父親見他的志向不能改變,就讓他去讀書。(2)事件經過例例3閱讀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14年高考廣東卷節選) 劉敞字原父。舉慶歷進士,廷試第一。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險遠。敞質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4分)”譯相顧駭愧

25、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選自宋史劉敞傳)解析本題4分,“徑”1分,“故”1分,大意2分。得分點“徑”“故”亦是翻譯的難點,同時,如果大意分中的1分落在“易”上,“易”也成為一個難點。要突破這些難點,便要梳理文段中的事件經過。“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險遠”交代了劉敞出使契丹行走的路線,以及契丹人選擇這條路線的意圖。而“敞質譯人曰”的“質”表明劉敞對既定路線的不滿,“何為故道此”的“故”譯為“故意”,與質問的語氣相符,內容上與契丹人“欲夸示險遠”的意圖相應,而下文“譯相顧駭愧”也正顯示出契丹人意圖被識破后的尷尬。劉敞認為到達

26、目的地的最佳路線是“自松亭趨柳河”,這條路“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徑”與原路線“回屈”的情況相反,當譯為“直”;“易”與“險”相反,當譯為“平坦”;而“不數日可抵中京”則與“殆千里”“遠”的情況相反。可見,劉敞的確熟悉兩地的山川道路,他的質疑是有充分的事實依據的。全句應翻譯為:(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幾天就可以抵達中京,為什么故意走這條道路呢?邊練邊悟3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臨川靖惠王宏,字宣達,文帝第六子,武帝之介弟也。宏妾弟吳法壽性粗狡,恃宏無所畏忌,輒殺人。死家訴,有敕嚴討。法壽在宏府內,無如之何。武帝制宏出之,即日償辜。南司奏免宏司徒、驃騎、揚州刺史。

27、武帝注曰:“愛宏者兄弟私親,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十七年,帝將幸光宅寺,有士伏于騾騎航待帝夜出。帝將行,心動,乃于朱雀航過。事發,稱為宏所使。帝泣謂宏曰:“我人才勝汝百倍,當此猶恐顛墜,汝何為者。我非不能為周公、漢文,念汝愚故。”宏頓首曰:“無是,無是。”于是以罪免。(選自南史卷五十一,有刪改)(1)死家訴,有敕嚴討。法壽在宏府內,無如之何。譯文: 死者家屬告狀,梁武帝下詔嚴加追討。吳法壽躲入蕭宏的府第,有關部門無計可施。(2)我人才勝汝百倍,當此猶恐顛墜,汝何為者。我非不能為周公、漢文,念汝愚故。譯文: 我的才能勝過你一百倍,做天子還恐怕會被推翻,你如何能行呢?我不是不能像周公、漢文帝那

28、樣(誅殺兄弟),只是考慮你愚笨的緣故。參考譯文 臨川靖惠王蕭宏,字宣達,是文帝的第六個兒子,武帝的弟弟。蕭宏的妾弟吳法壽性情粗橫狡猾,倚仗蕭宏的勢力無所畏忌,隨意殺人。死者家屬告狀,梁武帝下詔嚴加追討。吳法壽躲入蕭宏的府第,有關部門無計可施。梁武帝親自下旨命令蕭宏將人交出,當天就為死者償命。南司上奏請求免除蕭宏的司徒、驃騎、揚州刺史職務。武帝批注道:“愛惜蕭宏是兄弟私親,免除蕭宏職務是王者正法,所奏準可。”天監十七年,梁武帝將駕臨光宅寺,有一個武士潛伏在騾騎航等待梁武帝夜晚出行。梁武帝將要走時,心有所動,就從朱雀航經過。事情暴露后,武士供稱是受到蕭宏的指使。梁武帝流著淚對蕭宏說:“我的才能勝過

29、你一百倍,做天子還恐怕會被推翻,你如何能行呢?我不是不能像周公、漢文帝那樣(誅殺兄弟),只是考慮你愚笨的緣故。”蕭宏叩頭說:“絕無此事,絕無此事。”于是因罪被免官。2議論性文段議論性文段語境的把握,首先要把文段中觀點與材料兩部分區分開,理清段內層次關系;其次是注意前后句子間的并列、因果、轉折、假設關系;最后要把握住句子內部的事理邏輯。例閱讀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14年高考湖南卷節選)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處于穴。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3分)圣人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嘗有后世華侈之飾也。孟祥讀書學古,結茅為屋,不事華侈,其古者與? (選自明代杜瓊雪屋記

30、)解析本題3分,“木”“土”的活用1分,“顛”1分,大意1分。得分點“顛”是難點所在,學生可能會誤譯為“癲狂”“顛簸”,而正解當為“跌落”。依據前文“巢于木”的提示,這“木處”便是在樹上住,既是在高處,就有跌落下來的危險。學生譯為“癲狂”可能是由“病”推測出來的,但這不符合事理邏輯,“住在高處”與“人精神瘋癲”無法建立因果聯系。學生譯為“顛簸”或是“搖晃”,與“在樹上住”有一點點聯系,但依然不合理,因為“圣人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這句中的“患”是“災禍”的意思,“顛簸”不足以成為“災禍”,“跌落”才是讓人們害怕的事。全句應翻譯為:在樹上居住會跌落,在洞穴里居住會生病。邊練邊悟4閱讀

31、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臣亦聞古之善觀人國者,如良醫之切脈,知其受病之處而逆其必殞之期,初不為肥瘦而易其智。官渡之師,袁紹未遂弱也,曹操見之以為終且自斃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陽之都,會稽之游,秦尚自強也,高祖見之以為當如是矣,項籍見之以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蓋國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虜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與勢異”。惟陛下實深察之。 (選自美芹十論)譯文: 國家滅亡時,一般沒有像百姓心懷不滿、沒有確定嫡子還是庶子接班這樣殘酷的,但是敵人現在這兩種情況都有,想不滅亡還等待什么時候!參考譯文我又聽說古時候善于觀察別人國家的人,就像優秀的醫生切脈一樣,知道

32、病人生病之處并且能預料到他死亡的日期,一點也不因為這病人的胖或瘦就改變了自己的診斷。官渡之戰時,袁紹的軍隊并沒有立即減弱,曹操見了袁紹,認為袁紹最終一定會自取滅亡,是從袁紹還未確定嫡子還是庶子接班的問題上看出來的。秦始皇在咸陽建都,到會稽游玩,那時秦王朝還很強大,可是劉邦見了就認為今后自己也應當像這樣,項籍見了就認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這是從當時百姓心懷不滿已深的現象中看出來的。國家滅亡時,一般沒有像百姓心懷不滿、沒有確定嫡子還是庶子接班這樣殘酷的,但是敵人現在這兩種情況都有,想不滅亡還等待什么時候!所以我說“形與勢不同”。希望陛下實實在在地仔細考慮這件事。(二)關注句子結構關注句子結構即要關注

33、句子內部詞語的搭配,以辨明詞性或活用的情況。如果上下文語境中有對稱結構,也需要重視和關注,它能幫助我們辨明詞性或推斷詞義。1句內搭配例例閱讀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14年高考遼寧卷節選) 承、楚間有樊梁、新開、白馬三湖,賊張敵萬注窟穴其間,立絕不與通,故楚糧道愈梗。(5分) (選自宋史趙立傳)注張敵萬:盜賊首領。解析本題5分,“窟穴”1分,“通”1分,“梗”1分,大意2分。要落實得分點“窟穴”,需關注句內詞語搭配。“賊張敵萬窟穴其間”一句中沒有動詞,該句句式上既然不是判斷句,就必然要有一個詞活用為謂語動詞。“賊張敵萬”適合作主語;“其間”是方位詞,常作狀語;名詞“窟穴

34、”便承擔起動詞的職責,譯為“建造巢穴”;“其間”前需相應地補充介詞“于”,介賓結構作后置狀語修飾“窟穴”。全句應翻譯為:盜賊張敵萬在這中間建造巢穴,趙立堅決不跟他往來,所以楚州運糧的道路更加阻塞。2句間對稱例閱讀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世之稱者,曰謹厚、曰廉靜、曰退讓。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鄉曲之行,非所謂大人者也。大人之職,在于經國家,安社稷,有剛毅大節,為人主畏憚;有深謀遠識,為天下長計;合則留,不合以義去。身之便安,不暇計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3分) (選自名實說)解析本題3分,“身”1分,“指摘”1分,大意1分。“指摘”這一動詞沿用至今,比較容易翻譯;“世

35、”也相應地譯為能實施批評行為的“世人”。而得分點“身”容易被誤譯為“身體”,這是對句間對稱關注不夠。“身之便安”和“世之指摘”對稱,“身”和“世”都應指人,與“世人”相對的便是“自身”。全句應翻譯為:自己的安適,無暇考慮;世人的批評,不敢逃避。邊練邊悟5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馀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譯文: 儉省,說的是為了禮儀而節省;吝嗇,說的是對那些處于困難危急情境的人也不體恤。(要點:

36、“之謂”為賓語前置句。)參考譯文孔子說:“奢侈了就會變得不恭順,節儉了就會顯得鄙陋。與其不恭順,還不如鄙陋一些。”又說:“如果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美德,如果他既驕傲又吝嗇,那么他其他各方面(的優點)也就不值得一提了。”這樣說來是可以儉省而不可以吝嗇了。儉省,說的是為了禮儀而節省;吝嗇,說的是對那些處于困難危急情境的人也不體恤。現在往往是講施舍就顯得奢侈,講節儉就會顯得吝嗇。如果能夠做到施舍而不奢侈,儉省而不吝嗇,那就可以了。6(2015重慶)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吾里有徐先生若虛者,郡大姓也。年十五舉進士,即謝歸業醫。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幣不遠數百里而師之,以必得乃止。歷數

37、十年,其學大成,著易簡歸一數十卷。 (選自元代揭傒斯贈醫者湯伯高序)譯文: (只要)別人有一個好的藥方,有一句有價值的(醫學)見解,必定攜重金不遠數百里去拜他為師,一定要得到才罷休。(要點:“一方之良”“一言之善”為定語后置句;“重幣”“師”,根據句中語法搭配關系,活用為動詞,譯為“攜重金”“拜為師”。)(三)特別關注從人物對話中截取片段要求翻譯的語句的語境從人物對話中截取語句翻譯,是命題者較通行的做法,考生對這樣的語句的語境關注遠遠不夠,以致出現譯不準、改變原意的情況。如何關注這類語句的語境呢?1了解說話人對話前后語境,如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說這番話的,是對誰說的,對話之后的結果如何,等等。2

38、關注該語句所在“說話”中的語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內容,后面是什么內容,說話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句中人稱代詞和省略內容,避免把說話者的人稱搞錯,如句中代詞“之”本該譯為“我”卻譯成了“他”等。邊練邊悟7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殷嶠,字開山,雍州鄠縣人。神龍初,再遷給事中。時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武三思不臣之跡,反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殺之。時方盛夏,上表曰:“月將誣構良善,故違制命,準其情狀,誠合嚴誅。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長,即從明戮,有乖時令。謹按月令:夏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誕膺靈命,中興圣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公其思之,伏愿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恤刑之規,冠于千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納嶠所奏,遂令決杖,配流嶺表。譯文:怎可以違背時令而進行殺戮,以至于傷害和氣?君主的舉動必須記載于史書,陛下還是考慮一下,希望詳細依照國家法典。要點:“行戮”(“進行殺戮”“施行死刑”)、“其”(“還是”等)、“伏愿”(“私下希望”“我跪地希望”等),保持文意通順。參考譯文殷嶠,字開山,雍州鄠縣人。神龍初年,殷嶠兩次升任給事中。當時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發武三思的不軌行為,反而被武三思誣陷,中宗立即命令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