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亭送別(教師中心稿)教案教學設計劉星河一、教學目標知識教學點1 、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2 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能力訓練點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德育滲透點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二、教學重點: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三、教學難點:體會鶯鶯別離時的心情,理解其反封建的叛逆精神。四、教學設想:1、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進行文學
2、鑒賞的訓練。2、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介紹有關知識,朗讀課文,要求學生疏理劇情。第二課時重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第3課時重點體會曲詞中反映的鶯鶯心理活動,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反封建的社會意義。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介紹有關知識,朗誦課文,疏通情節。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關漢卿的竇娥冤,了解了元雜劇中的一個個性鮮明、敢于反抗的婦女竇娥的光輝形象,今天我們將學習了解元雜劇中另一個勇于反抗現實的婦女崔鶯鶯的形象。二、介紹王實甫和他的作品: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字實甫,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十四種,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
3、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及韓彩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各一折。劇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婦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強,曲詞優美,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西廂記來源于唐代元稹的鶯鶯傳、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共五本21折:張君瑞鬧道場、崔鶯鶯夜聽琴、張君瑞害相思、超橋店夢鶯鶯、張君瑞慶團圓。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首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
4、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崔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占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崔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崔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后,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崔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并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
5、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三、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四、理清劇情結構,明確:1 、長亭送別表現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2 、情節并不復雜。整折戲崔鶯鶯主唱,由四個場面構成:長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時和分別之后。3 、作者刻意安排了四幅風景畫面,讓一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五、指出有關化用的詩詞典故。端正好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
6、淚。”幺篇“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滿庭芳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范仲淹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朝天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度。一煞寫“別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陽”、“煙霞”四種意象。試從唐詩宋詞中查找運用這些意象寫“愁”的名句青山: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林逋長相思吳山青)古道:勸君
7、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千里斷腸,關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趙企感皇恩別情)夕陽: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王賈誼宅)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煙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 、學習課文第一、四部分的幾支曲子。2 、欣賞戲劇“淡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詩”的藝術境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世間最令人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古往今來,留下了多少送別的詩詞歌賦。而長亭歷來就是離愁別恨的一個載體。柳永的詞雨霖鈴有“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8、李叔同的送別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我們今天要學的長亭送別第一、四部分也稱得上一曲抒寫離愁別恨的絕唱。我稱它是:板書:淺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詩二、回顧長亭送別四境1、途中之境長亭送別2、宴中之境3 、話別之境4 、目送之境三、聽京劇哭宴(崔唱反二黃散板)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原板)北雁南翔。問曉來誰染得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千行。成就遲,分別早,叫人惆悵,系不住駿馬兒空有這柳絲長。七星車快與我把馬兒趕】于磯空有這柳絲長。七星車快與我把馬兒趕上,那疏林也與我掛住了斜陽,好讓我與張郎把知心話講,遠望那十里亭痛斷人?四、賞讀“途中之境”、“目送之境”(一)、賞讀“途中之境”1、賞讀曲詞端
9、正好。(學生先背誦,后作賞析。)提問: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有哪些意象組成?明確: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暮秋霜林圖圖:藍天白云,黃花滿地,西風凄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還有一個哀怨的淚人兒。化用了范仲淹蘇幕遮詞句:“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提問:這幅圖畫有無人的主觀感情?體現了主人公什么感情?明確:有,從“離人淚”可以看出體現了主人公離別前傷感悲涼的心境。提問:哪倆個字實現了情與景的交融?明確:“染”、“醉”二字,下得極有分量。“是什么染的?又是誰染的?”前者不
10、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昨夜傷心到天明,血淚竟染紅了整座山林!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非霜林醉,乃人不能自禁也。至此,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情由景生,境由情出,世傳王實甫寫到這里“思竭,撲地而死”。(二)、賞讀“目送之境”(學生齊讀課文)提問:一煞收尾寫了那些景?明確:【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古道煙靄圖。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提問:在這樣的景是怎樣體現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的?明確:
11、1、極目而不見:“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2、欲語又無人:“夕陽古道無人語”,“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而且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切切私語,現在卻歸于一片寂靜。3 、聞聲人無跡:“禾黍秋風聽馬嘶”,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4 、見馬不見人:“一鞭殘照里”進一層表現她的惆悵和眷戀。這支曲
12、子句句寫景,句句含情,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討論:課堂練習第一題比較分析以下句子,你認為哪一句更好?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王實甫長亭送別最后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明確: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江水,秦觀又將愁說成比江水更多,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車上,李清照又進一步將愁搬上了船。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但也有不同,語氣的變化:設
13、問-假設-反問-肯定;修辭:明喻-暗喻-無比喻詞。課堂練習二以“悵望”為題,將一煞收尾兩支曲子改寫成現代詩歌,盡量用上曲中意象,從鶯鶯的視角表現離別之情。示例:清山啊,你不要擋住我的視線/樹林啊,你不要遮住我的眼睛/淡煙暮靄啊,也請你快快散開/讓我再送一送我的張郎/夕陽古道啊,你見過多少離人淚/可如今,只剩我無數話兒無人說/秋風禾黍啊,是你送來我張郎的駿馬鳴嘶嘶/聲聲馬鳴,撕著我的心兒痛/說什么門當戶對媒約之言,我只道今生今世與張郎心相連/說什么功名和仕途,我只問何年何月何日是歸期/山重水復情難斷,水斷山崩思綿綿/我的離愁啊,山一樣重水一樣長/象這般大的車兒如何載得起,向前行(三)、小結【一煞
14、】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傷感悲涼、惆悵眷戀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四、課堂練習閱讀正宮端正好一煞收尾完成下列各題。1、.對正宮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通過鶯鶯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了情人分別的痛苦壓抑的心情。B藍天的白云,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構成一種“無我之境
15、”oD“染”、“醉”二字,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答案:Co“曉來”兩句應為“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云“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該句有主觀色彩當為“有我之境”。)2、下列對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夕陽”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想。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
16、了環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D“來時”一句,直抒胸臆,表現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答案:a留戀美景顯然不當。)4 、“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多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
17、浪淘沙令(答案:0該句寫的是亡國之痛,不是離別之愁。)五、總結、擴展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支曲子,對課文華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主要特點為:1、意象的選用;2、情與景的交融;3、特定情態的描寫;4、容古誓詞典故入戲;5、修辭手法的廣泛運用六、課后作業1 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改寫成現代散文;將一煞收尾改寫成現代詩。2 誦讀其余曲子,重點賞讀幺篇、朝天子、耍孩兒、五煞、二煞,體會鶯鶯的心理活動與其反封建的性格。板書設計淡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景-
18、情(碧云、黃花、西風、北雁、離人)途中之境:暮秋霜林圖傷感悲涼f情由景生長亭送別宴中之境境由情現話別之境目送之境:古道煙靄圖惆悵眷戀f景隨人遠(疏林、暮靄、古道、秋風、斷腸人)情隨境長第三課時教學要點:賞讀“宴中之境”與“話別之境”,體會鶯鶯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教學過程:一、學生朗讀課文二、重點賞讀“幺篇”“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兒”“五煞”“二煞”幾支曲子。三、檢查作業: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示例:暮秋時節一天,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
19、墜落于地。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里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輕車的前側,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鶯鶯順眼望去,恰見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凄慘雙目噙淚。長亭孤零零坐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么?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心有萬語千言,卻又無從說起。只見南飛的大雁,劃過眼前。它是否在為離別的人兒傳來平安的消息呢?四、自讀“宴中之境”1. 從夫人的說話來看,她是怎樣一個人?提示:“三輩子不招白衣女婿”,
20、貪圖富貴權勢的勢利的貴族。2. “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與哪一詩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提示:夸張手法,意思是說因為離愁別恨而消瘦了;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4. “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表現了崔鶯鶯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珍惜愛情,輕視功名利祿5. 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6.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提示:范仲淹蘇幕遮。7.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出于何處?用此典故
21、表明了怎樣的意思?提示: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度。五、賞讀“話別之境”1.夫妻贈詩表現了二人怎樣的心情?提示:崔鶯鶯告誡張生切勿忘記她;張生則發誓永無別戀。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誼。2.怎樣理解耍孩兒中的典故?提示:“紅淚”借王嘉拾遺記的典故,司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現主人公因離別而生的傷心之情。“伯勞飛去燕西歸”則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表現兩人纏綿難舍的心情。3.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提示:對張生的生活的關心,千叮萬囑,真情自現。4. 二煞中所用是幾個典故?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三個典故,見課本。其作用是表明崔鶯鶯對張生的擔心。5、運用想象,以“話
22、別”為題,將此境改寫成話劇片斷。示例:(西風黃葉,寒煙衰草。長亭酒席上崔張淚眼相對。)鶯鶯(舉杯,神情慘惻):今日一別,未知何日相見(淚落杯中)??張生(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爭得功名,早日回歸!(飲酒)紅娘見張生有自負之色,輕笑紅娘:金榜題名,倒要小心呀。張生:(語塞)這紅娘是了解我的心跡的。鶯鶯: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張生(摔杯):還有誰比的過你啊,我怎會生此念?有違情義,如同此杯!鶯鶯:夫婦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蓮花,勝過狀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虛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來就是。張生:(感動,流淚)小姐知我。(傳來馬嘶聲)時辰不早,我得準備上路了。鶯鶯:
23、(淚流滿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點睡,野店風霜要晚點行。張生: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鶯鶯:且慢。君行別無所贈,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輕吟)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張生:(恭聽,接帕端詳)小姐不必多慮!謹占一絕,以剖寸心。(吟詩)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紅娘:(輕嘆)勞燕分飛,一對苦命的人兒。2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反封建意識具體表現在哪些曲詞中?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幸福愛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 對拆散鴛鴦的不滿。鶯鶯“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 對功名富貴的蔑視。鶯鶯勸張生休憂“文齊福不齊”,休提“金榜無名誓不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下模擬試卷及答案
- 五年級防近視試卷及答案
- 2022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英語專業面試》真題及答案解析
- 苗木供求協議樣本
- 新媒體外包合同模板
- 自駕旅行中的汽車故障處理
- 《租賃合同管理與履行》課件
- 五指舞曲手部舒緩按摩
- 土木工程安全管理的自查自糾機制
- 區塊鏈技術重塑企業辦公新生態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數學試卷及答案(武漢四調)
- 普通高等學校軍事理論教程
- GB/T 3408.1-2008大壩監測儀器應變計第1部分:差動電阻式應變計
- GB/T 10460-2008豌豆
- 區級領導干部醫療保健工作方案
- 焊縫超聲波探傷檢測報告
- 全國高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雷雨》 課件
- 鍋爐專項吊裝施工方案
- 碳排放核算方法課件
-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錄
- 發育生物學 第一章 緒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