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 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 )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指出,要“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對這一理念 闡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系統,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B.聯系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溝通古今中外,面向未來世界。C.按照具體條件和學生需求,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D.從學習需求的共性出發,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增強課程的統一性。2. 某教材必修( 2 )第一單元的選文為荷塘月色 、 故都的秋和囚綠記 ,對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的是()A.體會作品描述的
2、美景,進入審美境界B .反復朗讀優美段落,提高鑒賞能力。C.把握作品獨特的藝術構思,品味雋永的語言。D.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3. 某教師選擇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開設校選修課程,這一課程屬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選修系列中的()A.詩歌與散文B.小說與戲劇C.新聞與傳記D.文化論著研讀4. 學習為了忘卻的紀念,教師組織學生拓展閱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和小狗包弟 ,對這一做法分析正確的是()A.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深入挖掘課文思想意義。B.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和寫作的聯系,擴大學習領域。C.三篇文章主題的對比點模糊,拓展閱讀的價值不高。D.相同歷史背景的比較,有助于學生了解
3、作者的寫作目的。5. 某教師在高一第一學段設計了采訪與采風、 訪談與座談等口語交際活動, 對這一做法分析 正確的是()A. 體現口語交際內容的重復與能力水平的提升。B. 凸顯口語交際教學和日常生活表達與交流的結合。C.活動的設計符合高中生口語交際能力發展的要求。D.四項口語交際活動缺乏內在聯系,內容設計隨意。6. 學習 廉頗藺相如列傳 , 教師要求學生注意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一句中 “先” “后” 用法,下列語句中用法與之相同的是()A.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B.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C.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7. 某教師將 故都的秋
4、 的教學目標表達為知識與技能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目標,對上述教學目標分析正確的是()A. 三維目標即三個目標,每篇課文都需要三個教學目標。B. 三維目標是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的教學目標須融合三個維度。C. 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最為重要,教師應予以關注。D.三維目標分別表述,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的要求。8. 對語文教學參考用書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A. 解讀教學文本,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提供依據。B.提供相關素材,幫助教師豐富課堂教學資源。C. 闡釋編者意圖,幫助教師把握文本的教學價值。D.提供學情調研方案,幫助教師確定教學難點。9. 某教材設置
5、了 “滿懷豪情,放聲高歌走進宋詞豪放派” 專題,下列作品適合選入該專題的是()A.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B. 賀鑄 青玉案?橫塘路李清照 聲聲慢 (尋尋覓覓) 張先 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 。C.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 。D.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范仲淹漁家傲?秋思。10. 某教師上作文課時,搬來一把椅子坐在學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煙,慢騰騰地抽起來,學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語,三分鐘后,教師熄滅煙頭說: “請同學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當教師犯錯時 ” 。對這一情
6、境創設的方式判斷正確的是()A.形象的語文。B.新奇的游戲。C.模擬的行為。D.真實的事物。11. 閱讀下面的寫作教學課堂實錄(片段) ,按要求答題。師: 巧克力的甜和其他糖果的甜有何不同?巧克力的味道會讓你聯想起什么?假如讓 “巧克力”成為一個意象,你覺得可以在什么樣的場景中運用?生 1 : 巧克力的甜帶有一種苦澀, 但苦過了之后, 就有一種回味, 一種綿長的回味。 師: 哦,開始品味出感覺來了。生 2 :小時候,阿姨從城里來看我,帶來一盒巧克力,看著它精致的包裝,我一時都舍不得吃,這樣的回憶總讓人感到溫暖。師:小小的一盒巧克力,都沉淀著美好的回憶。生 3 : 我總覺得巧克力象征著一種高貴,
7、 倒不是因為它的價格有點高, 而是它的氣質不一樣,像貴族。師:這種感想充滿了思辨色彩。生 4 : 巧克力可以在表現愛情的文字里作為一種意象使用, 比如男主人公送女主人公一盒巧克力,可以暗示一點情感什么的(學生笑) 。師:呵呵,愛情的滋味多么甜蜜。生 5 : 巧克力剛入嘴時, 它的融化像春天里的最后那場雪,讓人眷戀。 那種甜蜜里帶著一種惆悵,叫人難以忘懷。我以前吃巧克力的時候,總喜歡讓它化的慢一點,再慢一點,那種舌尖上的回味, 總好像帶有一種無限留戀的感覺。 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似乎讓你重新發現一個世界。 (學生鼓掌)師: 多么精彩的發言! 這樣的發言也讓我們發現一個世界。 對上述課堂實錄分析
8、不正確的是()A.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感受、聯想,表達了真實情境下的真實感悟。B.教師沒有在學生的發言之間建立聯系,不利于學生觀點的交融。C.學生發言未按照教師提供的思路,教師評價沒有發揮糾偏作用。D.高中作文教學要著力于培養思辨能力,感悟能力不是教學重點。12. 閱讀下面的教學反思(節選) ,按要求答題。講 吶喊自序時,我自感底氣不足,于是在課文以外研讀了魯迅相關作品,其后, 我把 吶喊自序逐字逐句地誦讀了 20 遍,終于找到了理解整篇文章的關鍵點,即文中的四個關鍵詞夢想、寂寞、希望、吶喊,也明確了這節課的目的:不是我要向學生講授什么,而是師生一起“悟寂寞的學者,做清醒的斗士” 。教師有準備還遠
9、遠不夠,學生沒有積累,無法和魯迅對話,也無法和我產生共鳴,于是,在正式上 吶喊自序之前,我指導學生閱讀了魯迅的多篇作品, 包括 藥 、 紀念劉和珍君 、 聰明人、 傻子和奴才 等,有了這些積累后,我布置學生預習,建議他們用朗誦的方式學習 吶喊自序 ,并作初步的鑒賞。對上述教學反思分析不正確的是()A.教師不僅深度研讀了魯迅作品,還做了學情分析。B.備課過程體現了教師、學生、作者、作品對話的理念。C.課前閱讀的篇目雖與課文內容無關,但能幫助學生了解魯迅。D.教師以廣泛而深入的閱讀為基礎,確定了理解課文的關鍵詞。13. 閱讀下面的課例評析(節選) ,按要求答題。關于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的教學,我
10、還想補充幾則資料供參考,一是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二是梁啟超飲冰室文集 ,深刻體會梁先生“印象最深”、 “至今不能忘記”等語句。這幾則資料對理解文本或有所幫助。對上述課例評析中提及的資料分析正確的是()A.幫助教師更為全面地了解梁啟超其人其文。B.三份資料指向不一,不利于師生解讀文本。C.均為回憶性散文,對了解人物性格有所幫助。D.可供教師備課參考,不宜作為課堂教學資源。14. 閱讀下面的教學論文(節選) ,按要求答題。詩歌鑒賞方法指導,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九個字:第一層次是“懂事兒” ,就對文本“寫什么” 的歸納概括, 通常的語文課堂把這一層次發達到幾乎占領課堂的大部分時間, 而如果限定在較短時
11、間,而且主要是通過誦讀來實現;第二個層次是“知趣兒” ,就是對文本“怎么寫” 的剖析, 通常的語文課堂總喜歡用比較專門化的術語解讀, 學生必須艱難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概念, 然后在驗證這些概念, 但是如果通過引導學生從生活常識中感悟文本的真髓,就會使學生沒有爬坡的感覺;第三個層次是“品味兒” ,就是對文本“為什么這樣寫” 的剖析,通過適當擴充閱讀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而歸納其寫作風格。對上述教學論文分析不正確的是()A.誦讀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古代詩歌內容的基本途徑和方法。B.比較閱讀是分析“為什么這樣寫”、感受作品風格的有效策略。C.用“專門化”的術語解讀詩歌,能有效提高詩歌教學
12、效率。D.文中概括的三個層次是教學的層次,也是閱讀古代詩歌的層次。15. 閱讀下面的教學反思(節選) ,按要求答題。對故都的秋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讓學生讀課文,再讓他們看相關的風景圖片, 品味語言的感染力;第二步是再讀課文,直接進入描寫“故都的秋”文字部分,體會作者傷感悲涼,憂郁孤獨的感情;第三步是賞讀課文,引領學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底蘊。對上述教學反思分析不正確的是()A.第一次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學生沒有閱讀的主動權。B.教師的反思關注對理論的解讀,缺乏對教學行為的分析。C “教得味同嚼蠟”是因為教師講解文本的深度和廣度不夠。D.教師的反思純粹羅列現象,沒有提出教學改進的具體方法。二、
13、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 小題,第 16 題 20 分,第 17 題 5 分,第 18 題 15 分,共 40 分)閱讀采薇教學實錄(片段) ,完成第 16 題。師:同學們覺得采薇這首詩中的比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生 1 : 采薇的兩處比興,很有深意。一處是“采薇采薇”重疊復唱了三次,一處是“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薇,是野豌豆苗。維常之華是棠棣花。師:棠棣花有什么喻意嗎?生 2 :棠棣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誼,詞典上說“棠棣花兩三朵為一綴,莖長而花下垂” , 詩人以棠棣比兄弟,這里有“與子同袍”的戰斗決心。師: 詩經?小雅里有一首棠棣,郭沫若也有一部歷史劇名為棠棣之花 ,同學們可以課外閱讀,加
14、深理解。生 3 :用采薇起興,表現戍卒生活的艱苦;用棠棣起興,表現將士精誠共御外侮。生 4 :老師,在鑒賞氓時,您說氓的比興手法色彩鮮明,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碧綠金黃構成對比, 采薇的兩處比興,也作了色彩的處理, “采薇采薇” ,漫山遍野都是綠色,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都是無盡的絢爛。這樣在表達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師:用已知推導未知是智慧,這個發現好!這個小組的同學誰接著發言?生 5 : 兩處比興之間構成對比映襯, 一實一虛, 一動一靜, 一近一遠, 一草一花, 一低一高,參差多態才是美。生 6 : “采薇采薇”三次比興,還有一種時光流逝的感覺,由“薇亦作止” ,薇菜剛剛冒出嫩芽;到
15、“薇亦柔止” ,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這是一個復雜的比興,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就是一個簡單的比興。師:兩處比興一繁一簡。我想問一下,在采薇的比興里為什么要暗示時光的流逝? 生 7 :時光的流逝是為了表現抒情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加深。師:簡單的抒情可能感染力不強,將人物得情感刻畫的復雜微妙、 痛苦焦灼,就會有一種深沉的沖擊人心的力量。我們接著討論比興。生 8 :用“薇”的成長過程表現時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電影鏡頭,體現了四季輪回,如果我是導演, 我要在鏡頭的疊加中表現主人公少年的無邪、 青年的血氣方剛和壯年的滄桑,就不再表現他的暮年了, 這太殘忍了。 老師不是說
16、 “國風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 嗎?師:你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車行里說“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一個士兵整個一生都在征戰,太悲苦了,你對采薇的感情基調把握的很好。16. 分析教師引導學生鑒賞“比興”手法的特點。 ( 20 分)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完成第 17 、 18 題。曾經的燭影搖紅那天,朋友從我這里借去一本雜志,不到一個小時就還了回來,我疑惑地問:“怎么不看了?” “看完了。 ”朋友簡單地回答。真的很佩服朋友的閱讀速度, 這本雜志我可是花了好幾天時間才讀完的呢。 佩服過后, 不覺有些傷感, 嘆了口氣, 望向窗外。 感覺傍晚時, 捧一本書看到深夜的場景離現在好遠好遠,遠
17、到像隔了時空, 永遠也無法企及。 真的好懷念那逝去的蹲在某個角落里細品文章的樂 趣, 就像是一江春水綿綿不絕。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 疾馳的車輛讓我心煩意亂, 找到一個圖書館, 進去安靜地讀一本書,卻發現里面空無一人,寂靜得讓人凄冷難耐。 隨便找一個座位坐下,找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來讀, 卻發現煩燥的心再也不能平靜地讀下去, 書中生動的情節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奕奕生輝, 一切都褪了朱顏, 改了鬢色, 消失在灰暗的夜空, 真的好想回到那廢寢忘食不知今夕何夕的深閱讀時代。站在蒿草叢生的年代里, 淺閱讀開出紙一樣的花朵, 雖然時代的發展導致淺閱讀成為時代的必然,但這種沒有營養的快餐式閱讀只能開出蒼白的紙花
18、, 沒有色彩,沒有芳香,更不能奢求從中獲取營養。淺閱讀追求簡單、輕松、實用、有趣,迎合了快節奏的時代,加速了閱讀個性化、多樣化,卻拒絕了深層思考,成為一種功利性的閱讀。真想回到那個桃花盛開的時代, 去飽嘗一次營養大餐。 于是折一身瘦骨, 任思緒飛到那久遠的時空。斜倚在書店的一角,默默地讀書,天黑了都不知道。是呀,如果沒有那樣的細細品味, 又怎能體會到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的凄涼和慘痛?如果沒有那樣的細細品味,又怎能品讀出李密“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所蘊涵的濃濃親情?但現在一切都已煙消云散,沒有古典,卻多了些時尚。沒有深閱讀的年代, 蘭舟催發的槳聲, 已在千里煙波
19、的楚江里, 一篙獨去。 每當月照軒窗,我唯有在秦悲柳戚、 傷花惜春的纏綿悱惻里, 化身成崖草邊的一朵紅菡萏, 讓長長的雨,把整顆心沁得透濕。我唯有懷想、思念那逝去的燭影搖紅,在它的消逝中幽幽感嘆。17. 請找出第段中兩個錯別字和第段中一處病句,并分別修改。 (5分)18. 請指出該作文存在的一個問題(錯別字與病句除外) ,并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 15 分)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 小題,第 19 題 20 分,第 20 題 20 分,第 21 題 25 分,共 65 分)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 19-21 題。福爾格姆信條原文:公平游戲。不打人。交還你撿到的東西。收拾好你的一攤子。
20、不要拿不屬于你的東西。 惹了別人你就說聲對不起。吃東西之前要洗手。便后沖洗。熱甜餅和冷牛奶對你有好處。過一種平衡的生活 學一些東西,想一些東西,逗逗樂,畫畫畫兒,唱唱個歌兒,跳跳舞,玩玩游戲,外加每天干點活。每天睡個午覺。當你們出門,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來往車輛,手拉手,緊挨一起。要承認奇跡。別忘了聚苯乙烯培養皿里的那粒小不點的種子:它的根往下生,莖葉往上長,沒有人真正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或者為什么,而我們大家也都 差不多是這么回事。在那杯皿里的金魚,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種子,他們都會死去。我們也會。再就是記住迪克們和瓊們的識字課本,以及你從那上面學到的頭一個字 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字一個大大的“看
21、” 。你需要知道的任何東西都在上邊那些條條里。金規矩(語出自圣經 。其內容是要求人們像希望別人對待自己那樣去對待他人。 )愛,和起碼的衛生。生態學,政治學,平等觀念以及健康的人生狀態。拿上邊的任何一條,推衍到老練,通達的成年期中,實踐于你的家庭生活,或者你的工作,或者你的社區,或者你的生活圈子,都行。它貼近真實,清晰明了并且堅實可靠。想想這樣一個世界, 它將許愿給我們大家整個的世界每天下午三點鐘都有小甜餅和牛奶, 然后蓋上我們的毯子睡一覺; 或者,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這么個基本政策,交還它們撿到的東西和收拾好它們自己的一攤子。這仍然是個忠告, 不論你們年紀多大。 當你們出門, 到世界上去走走,
22、 最好還是手拉手,緊挨一起。課文介紹:該課文選自某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 4 )第三單元第四課短文三篇 ,同課另外兩篇短文為熱愛生命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同單元的選文還有拿來主義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 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 。單元說明: 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讀來總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 感到增添了某種向上的力量。閱讀這個單元的隨筆、 雜文等, 就能感受到這種思想沖擊的力量。 閱讀時不妨從文章結構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 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觀點與 材料緊密結合起來, 對這些文章如果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質疑或闡發, 那我們也就接近或進入了更高的境界。學生情
23、況: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班額50 人。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演示ppt ,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19. 根據上述材料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的相關要求, 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 ( 20 分)20. 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 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 20分)21. 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研討與練習” ( 25 分)聯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并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以闡釋。1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樣生活,怎樣做事和怎樣為人,我在幼兒園就學過2 . 這仍然是個忠告, 不論你們年紀多大。 當你們出門,到世界上
24、去走走,最好還是手拉手,緊挨一起。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選D。【解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指出: “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 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 變革學習方式, 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同時, 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 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 展。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 并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 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創造性地
25、設計和實施課程,幫助教師提高水平、發展特長,開發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 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絡, 建設開放、 多樣、 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由此判斷選 D2選D。【解析】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和囚綠記均為寫景文章,而非對社會現實的批判。3選B【解析】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4選C。【解析】三篇文章的歷史背景并不相同,對比點模糊,參考價值不大。5選B。6選C。【解析】 “先” “后”是意動用法, C 項的“羞”也是意動用法。7選D。【解析】 A 項三維目標不能說成三個目標; B 項總目標是提高語文素養; C 項三維目標不分主次,都很重要。8選
26、D。【解析】語文教學參考用書不提供學情分析,學情是由教師把握的。9選A。【解析】李清照、秦觀、柳永不是豪放派詩人。10選C 。【解析】該教師的行為屬于模擬情境的行為。11選A 。【解析】學生的觀點并非是在真實情境下引發的,而是對自身經驗的感悟。12選C 。【解析】 藥、 紀念劉和珍君 、 聰明人、傻子和奴才都和所要學習的課文吶喊自序有關,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魯迅及其作品。13. 選 D 。【解析】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篇幅比較長,只可供教師備課參考,不宜作為課堂教學資源。14. 選 C 。【解析】 “懂事兒” 、 “知趣兒” 、 “品味兒”是用東北話的語言總結的鑒賞詩歌的方法,而非專門化的術語。15.
27、選 C 。【解析】 “教得味同嚼蠟”趣味性的體現,與文本的深度和廣度沒有多大關聯。二、案例分析題16. 【解析】善于引導。在講授采薇中的“比興”手法時,并沒有直接給你文中運用“比興” 手法的句子, 也沒有直接闡述 “比興” 的特點, 而是用環環相扣, 層層遞進的問 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探究, 發表個人見解, 這有利于學生發揮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激發他 們的潛能。重于感悟。在講授“比興”手法時,沒有用抽象的概念化的語言來簡單的說明,而是讓學生聯系詩歌語文,發揮豐富的想象, 用具體的場景畫面的描述來體會“比興” 手法的妙處。 這樣化抽象為具體的方式能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的知識。 恰當評價。 教師
28、在教學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但并沒有放手不管。 在學生在發表看法之后, 教師及時的給予評價。 評價中有對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鼓勵, 有對學生精彩回到的贊賞, 更有學習方法的引導。評價豐富而具體,能明確有效的指導學生。 ( 20 分)17. 【解析】第段中“煩燥”和“奕奕生輝”分別改為“煩躁” “熠熠生輝”。(2分)第段中一處病句“真的好懷念那逝去的蹲在某個角落里細品文章的樂趣,就像是一江春水綿綿不絕。 ”結構混亂,偷換主語,應該為“真的好懷念那逝去的蹲在某個角落里細品文章的樂趣,那種感覺就是一江春水綿綿不絕。 ” ( 3 分)18. 【解析】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表達對人們崇尚淺閱讀的經濟快捷
29、,卻不對文章進行深閱讀從而豐富自己的惋嘆。語言優美流暢,情感真是質樸。但是本文的選材不豐富典型,內容不充實飽滿, 不足以支撐文章的觀點。 文章的第一段到第三段, 用朋友借閱雜志的故事和自己無法靜心的經歷, 表明淺閱讀對閱讀方式帶來的沖擊。 第四段總結淺閱讀的弊端和不足。這為后文提倡和呼喚深閱讀做了很好的鋪墊。但文章后兩段只有空洞和直白的抒情, 除了閱讀能深入體驗情感外, 沒有其他具體的觀點來支撐論證文章的觀點。 整個文章顯得內容不足,詳略不當,重點不明,頭重腳輕,難以立足。 ( 15 分)三、教學設計題19. 【解析】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并依據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將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理解文中所列舉信條的廣泛、深刻的內涵, 探索其現實意義。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清作者思路, 分析文章闡述的哲理; 品味文章樸實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文章豐富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0 分)20. 【解析】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將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環節 1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通過提問學生幼兒的行為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如果放任兒童的天性, 不教給孩子一些信條, 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 將會產生怎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軟考網絡管理員研究試題及答案
-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2025屆數學七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會計個人工作計劃成功案例分享
- 秋季學期學生社交能力培養計劃
- 開展班級閱讀活動的方案計劃
- 網絡架構審計的必要性及試題及答案
- 供應鏈管理優化計劃
- 前臺文員專業知識更新計劃
- 理解網絡協議與試題及答案指導
- 2024年上海建橋學院輔導員考試真題
- 2023年山東省濟寧市中考歷史真題(原卷版)
- 電機控制與調速技術課件 項目四 步進電動機控制與調速技術
- 2024版保險合同法律適用與條款解釋3篇
- 【MOOC】人格與精神障礙-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外科經典換藥術
- 2024年支氣管哮喘臨床診療指南:課件精講
- 《滑翔傘模擬器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 公務員考試題庫及答案4000題
- 專題04 物質結構與性質-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化學分類匯編(解析版)
- 林權投資合作協議范本
- 中醫康復治療技術習題+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