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耳乳突pbl病例討論學生版_第1頁
鼻耳乳突pbl病例討論學生版_第2頁
鼻耳乳突pbl病例討論學生版_第3頁
鼻耳乳突pbl病例討論學生版_第4頁
鼻耳乳突pbl病例討論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鼻耳和乳突病例討論尋找的過程就像三清山的棧道,很刺激,有驚險,但很過癮1、副鼻竇病變可能的診斷上頜竇炎上頜竇炎霉菌性上頜竇炎霉菌性上頜竇炎鼻和副鼻竇息肉鼻和副鼻竇息肉副鼻竇囊腫副鼻竇囊腫上頜竇癌上頜竇癌2、鼻病變可能的診斷鼻咽癌鼻淋巴瘤鼻腔鱗癌鼻腔嗅神經母細胞瘤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腺樣體肥大鼻咽纖維血管瘤3、耳乳突病變可能的診斷慢性中耳乳突炎慢性中耳乳突炎外耳、中耳癌外耳、中耳癌中耳乳突膽脂瘤中耳乳突膽脂瘤示例示例1 ?n討論:nCT平掃:n診斷:鑒別診斷:n臨床表現nCT診斷要點:n與霉菌性上頜竇炎的鑒別:8朵粉玫瑰花語: 感謝支持及鼓勵示例示例2 ?n女性,46歲,查體發現。 nMRI掃描:

2、診斷:n鑒別診斷:n討論:臨床表現:nMRI診斷要點:3朵粉玫瑰花語: 老師愛你們示例示例3 ?n女性,65歲,左側眼突,視物不清6月、加重伴紅腫疼痛、左側鼻塞1月余。 n影像所見: 病理診斷: 鑒別診斷 :n討論:n上頜竇癌的臨床表現與原發部位有關:n討論:CT診斷要點: 與霉菌性感染的鑒別: 與上頜竇內翻狀乳頭狀瘤的鑒別: 6朵粉玫瑰花語:互敬,互愛,互諒 示例示例4 ?n男性,72歲,上切牙牙根流膿、伴左面部不適2年余。 nCT平掃: 病理診斷: 鑒別診斷: 臨床癥狀主要 : n討論:nCT表現:n 與普通細菌性上頜竇炎的鑒別: n與上頜竇癌的鑒別: 黃玫瑰花語:純潔的友誼和美好的祝福示

3、例示例5 ?n男,23歲,雙側交替性鼻塞、流膿鼻涕伴頭痛十年,加重1年。 n影像所見:病理診斷:鑒別診斷:n臨床表現: n討論:CT薄層掃描: 與上頜竇癌的鑒別: 與纖維瘤血管鑒別: 21朵粉玫瑰花語:真誠的愛示例6 ?n女性,25歲,反復鼻塞1年余。 nCT所見: 病理診斷: 鑒別診斷:nCT表現: 與鼻息肉的鑒別: 與鼻竇癌的鑒別: n 2朵粉玫瑰花語:世界上只有你和我 (你濃我濃) 1朵白玫瑰花語:純純的愛 示例7 ? n女性患者,鼻塞1年余,左側進行性鼻、面部腫脹2月,反復發熱10日。CT:動脈期/靜脈期/延遲n影像所見: 病理診斷: 鑒別診斷:n臨床表現: n討論:nCT診斷要點:

4、n與鼻息肉的鑒別: n與內翻狀乳頭狀瘤的鑒別: 5朵紅玫瑰+百合:無怨無悔5朵粉玫瑰花語: 由衷欣賞 示例8 ?n男性,53歲,發現右頸部腫物半年。 n影像所見: 診斷: 鑒別診斷:n臨床主要表現: n討論: CT及MRI主要表現: 與淋巴瘤的鑒別: 與纖維血管瘤的鑒別: 1朵粉玫瑰花語:你是唯一的牽掛示例9 ?n男性,15歲,左眼凸出、溢淚,伴同側鼻塞鼻出血月余。 n影像所見: 病理診斷: 鑒別診斷:n腫瘤的分期MRI主要特點: n n討論:與篩竇癌的鑒別: 與內翻狀乳頭狀瘤的鑒別: 與鼻咽纖維血管瘤的鑒別: 花語:情誼多多示例10 ?n男,14歲,鼻塞,夜間打鼾、張口呼吸10年。CT平掃:

5、 CT增強: n影像所見: 病理診斷: 鑒別診斷 :n臨床表現:n討論:CT主要表現: 與鼻咽癌的鑒別: 與鼻咽淋巴瘤的鑒別: 3朵粉玫瑰花語:I LOVEYOU 打開心鎖示例12 ?n女性,55歲,右側反復鼻出血2年、加重伴鼻塞1月。 n影像所見:n病理診斷:n鑒別診斷:n與鼻腔內翻狀乳頭狀瘤的鑒別:n與鼻腔淋巴瘤的鑒別:示例13 ?n男性,32歲,右耳間斷流膿20年。n影像所見: 診斷:n鑒別診斷病種:n影像學診斷要點:n鑒別診斷:示例14 ?n男性,20歲,持續雙耳流膿伴聽力下降17年。純音測聽:右耳中重度傳導性耳聾。 nCT表現: 診斷:n鑒別診斷:n影像學診斷要點:9朵粉玫瑰花語:長

6、長久久,友誼天長地久示例15 ?n男性,56歲,右耳反復流膿2年余,加重伴聽力下降、疼痛2月,突發右側周圍性面癱3周。 n影像學表現: n診斷: 鑒別診斷: 影像診斷要點及鑒別診斷:溫馨小語:綻放自己的精彩!溫馨小語:綻放自己的精彩!?解答示例示例1上頜竇炎上頜竇炎 解答n解答:nCT平掃:雙側上頜竇內粘膜增厚,右側上頜竇竇腔內分泌物增多,呈液體密度影,并有氣液平,骨窗示骨質未見明顯破壞。診斷:雙側上頜竇炎。 鑒別診斷:霉菌性上頜竇炎 。n討論:鼻竇炎與鼻部的解剖基礎、生理基礎有很重要的關系。多數疾病的發生是基于結構的變異。正常情況下上頜竇、前組篩竇、額竇開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其鼻腔的分泌物引

7、流至此,這一解剖部位是額竇、前組篩竇和上頜竇通氣、引流的通道。該部位又稱為竇口鼻道復合體。如果中鼻道發生阻塞,引流障礙則導致疾病的發生。臨床表現為反復鼻塞、流涕或頭痛,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涕中帶血。CT診斷要點:鼻竇炎CT診斷不難,主要表現為粘膜增厚,竇腔內有液體密度影,并可出現氣-液平。與霉菌性上頜竇炎的鑒別:常為單側,多為肉芽腫性病變,竇腔內密度增高伴有密度不均勻的鈣化影。 解答示例示例2副鼻竇囊腫(粘膜下囊腫及粘液囊腫)副鼻竇囊腫(粘膜下囊腫及粘液囊腫) n女性,46歲,查體發現。 解答解答nMRI掃描:示右側上頜竇頂部可見囊性信號影,病變邊界清楚,形態規則,T1WI呈高信號,T2WI呈更高

8、信號。診斷:右側上頜竇粘膜下囊腫。圖像2為另外一例病人,診斷“粘液囊腫”。 鑒別診斷:鼻竇粘液囊腫解答解答n討論:MRI診斷要點:粘膜下囊腫呈球狀,多位于竇壁底部,大者可占據大半個竇腔,但其余粘膜多無增厚改變,T1WI呈中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粘蛋白含量高時。T1WI和T2WI均可顯示高信號,其內容物十分粘稠時,均呈現為低信號。 粘液囊腫竇腔內完全充滿分泌物,T1WI呈中等信號或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分泌物蛋白成分高或出現出血,T1WI和T2WI均可呈高信號。竇腔呈類圓形膨脹擴大,增強掃描粘液不強化,粘膜強化。解答解答示例示例3上頜竇癌上頜竇癌 n女性,65歲,左側眼突,視物不清6

9、月、加重伴紅腫疼痛、左側鼻塞1月余。 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左側上頜竇區可見異常軟組織密度影,平掃呈稍高密度,增強掃描呈中度強化,病變突破骨質向后突入左側翼腭窩,向前累及顏面部皮膚及皮下軟組織,向內侵犯左側鼻腔。骨窗示竇壁骨質可見碎骨性破壞。病理診斷:(左上頜竇)高分化鱗狀細胞癌浸潤。鑒別診斷: 1上頜竇內翻狀乳頭狀瘤 2上頜竇霉菌性感染 解答解答n討論:鼻竇癌的癥狀(鼻塞、鼻竇漲痛及鼻音重)無特異性,常與慢性鼻竇炎或鼻息肉相似,所以病變常在晚期被檢出,而且在腫瘤的基礎上發生的炎癥和感染常掩蓋病情,延誤診斷,成人單側鼻塞和鼻出血提示鼻竇癌的可能。上頜竇癌的臨床表現與原發部位有關:上頜竇前下內區腫

10、瘤早期即出現牙痛、牙松動、脫落感、牙槽突、硬腭腫塊;下外區腫瘤少見,早期無癥狀或上磨牙區放射性痛,易誤診為三叉神經痛;后上外區惡性腫瘤,早期無明顯癥狀,壓迫眶下神經后有患側上頜區疼痛;后上內區惡性腫瘤,極易早期侵入患側篩竇、鼻腔及眼眶等,出現鼻塞、血涕等臨床表現。解答解答示例示例4霉菌性上頜竇炎 n男性,72歲,上切牙牙根流膿、伴左面部不適2年余。 解答解答nCT平掃:左側上頜竇內可見異常密度影,其內可見片狀高密度影,邊界清楚,形態不規則。骨質未見明顯破壞。病理診斷:(左上頜竇)送檢組織為大量壞死組織、分泌物及霉菌團。 鑒別診斷: 1細菌性上頜竇炎。 2上頜竇癌。解答解答n討論:霉菌是條件致病

11、菌,多在機體免疫能力低下或鼻竇局部抵抗力下降時誘發致病,慢性鼻竇炎、糖尿病、腫瘤及免疫缺陷等均為誘發因素。近年來抗生素和激素的廣泛使用,是導致該病逐漸增多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將霉菌性鼻竇炎分為非侵襲型和侵襲型,前者又包括變應型和霉菌球,后者包括慢性無痛型和急性爆發型。 臨床癥狀主要有膿涕、鼻阻伴頭痛或涕中帶血或患側鼻竇區壓痛、面部腫脹,臨床表現與慢性鼻竇炎相似。各鼻竇中以上頜竇發病率最高。解答解答n討論:CT表現:1單側為主,鼻竇內可見片狀破棉絮樣或充滿型或腫塊狀軟組織陰影;2竇內軟組織陰影中有斑片狀高密度影;3骨質不易破壞。4常伴有鼻腔鼻竇結構畸形。與普通細菌性上頜竇炎的鑒別:常見多竇腔的粘膜

12、增厚及液平存在,鈣化很少見,鈣化常位于病變的周圍。并以小點狀鈣化多見。與上頜竇癌的鑒別:后者侵襲力很強,骨質破壞較范圍更廣泛,增強掃描腫瘤強化明顯,但最終診斷依靠病理。解答解答示例示例5鼻和副鼻竇息肉鼻和副鼻竇息肉n男,23歲,雙側交替性鼻塞、流膿鼻涕伴頭痛十年,加重1年。 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雙側鼻腔及雙側上頜竇內可見異常密度影,平掃呈低密度,內可見多發斑片狀稍高密度影。病變邊界清楚,形態不規則。病理診斷:(雙側中鼻道及副鼻竇)息肉鑒別診斷:1纖維血管瘤。 2上頜竇癌。解答解答n討論:CT薄層掃描:能夠清晰顯示解剖結構,判定病變大小,范圍,從而為手術提供可靠的依據,對疑有后鼻孔息肉者,CT應

13、尋找根蒂。CT表現為軟組織密度影,病變范圍較大時,可呈膨脹性生長,并伴有周圍骨質的吸收。與上頜竇癌的鑒別:上頜竇內軟組織腫塊,病程短,發展快,CT表現為上頜竇內軟組織腫塊、骨質破壞呈侵蝕性、竇腔擴大不明顯。與纖維瘤血管鑒別:血管纖維瘤常位于后鼻孔區,發生鼻腔內及鼻竇少見,增強掃描鼻息肉無明顯強化或僅有輕度強化,而纖維血管瘤則呈明顯均一的強化。解答解答示例6 鼻腔內翻狀乳頭狀瘤 n女性,25歲,反復鼻塞1年余。 解答解答nCT所見:橫斷掃描示左側上頜竇及左側鼻腔內可見軟組織密度影,病變占據整個左側鼻腔及左側上頜竇,平掃呈等密度,增強呈輕度強化,病變呈膨脹性生長,骨窗示骨質呈膨脹性破壞。病理診斷:

14、(左側鼻腔)鱗狀上皮內翻性乳頭狀瘤。 鑒別診斷:1鼻息肉 2鼻腔癌 解答解答nCT表現:1病變充滿鼻竇及鼻腔;2病變為較高密度腫塊;3伴有鼻甲骨及上頜竇內壁破壞,增強掃描有中等強度的強化。與鼻息肉的鑒別:常為雙側發病,息肉為低密度,無骨質破壞,平掃呈低密度,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與鼻竇癌的鑒別:乳頭狀瘤引起骨質破壞、病變出血、壞死及鈣化與惡性腫瘤很難鑒別,常需病理活檢鑒別。解答解答示例7 鼻淋巴瘤 n女性患者,鼻塞1年余,左側進行性鼻、面部腫脹2月,反復發熱10日。CT:動脈期/靜脈期/延遲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CT橫斷掃描示左側鼻腔內可見軟組織密度影,增強掃描呈中度強化,病變累及雙側鼻翼、左側鼻

15、腔及左側眼眶。雙側鼻翼可見明顯腫脹,左側眼球可見明顯受壓變扁。骨質明顯破壞不明顯。病理診斷:(右側鼻腔)淋巴結外NK/T細胞性淋巴瘤,鼻型。 鑒別診斷:1鼻腔內翻狀乳頭狀瘤; 2鼻腔癌; 3鼻息肉 解答解答n討論:鼻腔鼻竇淋巴瘤在亞洲發病率高,占全部淋巴瘤的2.6%6.7%,約占結外淋巴瘤的44,鼻腔鼻竇淋巴瘤大多數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據免疫組織化學分為B、T和T/NK細胞3種類型。B型淋巴瘤最少見,T/NK型最常見,多發生于鼻腔。T細胞型淋巴瘤也常發生于鼻腔,單獨發生在鼻竇罕見,預后較T/NK細胞型好。臨床表現:包括鼻塞、面頰或鼻區腫脹,還可有流涕、涕血、發熱、復視、視物模糊、頭痛、眼球突出

16、、顱神經麻痹等。鼻內鏡檢查顯示鼻黏膜壞死、潰瘍出血、表面常有惡臭的干痂或膿痂。晚期T/NK細胞型患者常發生鼻骨、鼻甲、鼻中隔或硬腭廣泛骨質破壞。甚至面部嚴重變形。解答解答示例8 鼻咽癌 n男性,53歲,發現右頸部腫物半年。 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MRI掃描示右側咽頂壁、側壁及咽后壁可見軟組織影,病灶突入至咽腔、咽腔可見局限性狹窄,病灶T1WI呈等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增強掃描呈中度強化,右側咽隱窩消失,并累及左側咽隱窩。診斷:(鼻咽部)低分化鱗狀細胞癌。(病理確診) 鑒別診斷:1、淋巴瘤。 2、纖維血管瘤。 解答解答n討論:鼻咽癌為起源于鼻咽黏膜、具有粘膜下侵犯特點的惡性腫瘤。腫瘤侵犯粘膜下

17、層可由咽周淺層組織向咽旁深層組織侵犯,引起局部腫脹、腫物形成,腫塊尚可向含氣鼻咽腔突出,造成正常解剖變形,因而鼻咽腔狹窄、移位,甚至消失。病理上以鱗癌多見。鼻咽旁軟組織腫脹、增厚是癌腫侵犯的主要征象,侵犯方式為粘膜下浸潤,同時可向外蔓延至咽旁間隙。腫瘤很大時可直接向上侵犯顱底,引起骨質破壞,向下可侵及口咽部。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鼻塞、涕血、耳鳴、聽力下降、聲嘶、突眼等耳鼻咽喉癥狀,其次是頸部包塊,顱神經損害及遠處轉移癥狀體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張口困難,海綿竇綜合癥(復視、動眼及外展神經麻痹)、頸靜脈窩綜合癥等。解答解答示例9鼻腔嗅神經母細胞瘤n男性,15歲,左眼凸出、溢淚,伴同側鼻塞鼻出血月余

18、。 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雙側鼻腔及篩竇可見軟組織信號影,T1WI呈等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腫塊突破顱底骨質而累及腦實質,瘤周腦組織水腫、并伴有囊性變。增強掃描腫瘤實質部分明顯強化,瘤周囊性部分呈環狀強化,水腫部分不強化。雙側眼眶內直肌可見明顯受壓。病理診斷:(左側)鼻腔嗅神經母細胞瘤并大片出血壞死 。鑒別診斷:1篩竇癌 2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 3鼻咽纖維血管瘤解答解答n討論:嗅神經母細胞瘤是起源于嗅神經上皮、連接鼻腔頂部及篩板的一種惡性腫瘤,該腫瘤占鼻腔內腫瘤的15%。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該病有2個發病高峰,分別是1120歲和5160歲。嗅神經母細胞瘤累及的部位不同,其臨床癥狀亦不一致,大多數

19、患者起病初時均表現為無痛性鼻腔堵塞甚至鼻衄。患者多以鼻炎或鼻竇炎而就診,病變較大時,隨著累及的部位不同而表現為不同的癥狀,病變累及篩板往往會伴有嗅覺的喪失;眼球受累往往會伴有眼眶區疼痛,眼球前突及過度流淚;病變堵塞咽鼓管往往會伴有耳痛及中耳炎;額部額竇受累則出現額前區疼痛;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往往是病變進入進展期,腫塊一般很大,并且累及周圍組織。解答解答示例10腺樣體肥大 n男,14歲,鼻塞,夜間打鼾、張口呼吸10年。CT平掃: CT增強: 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CT平掃鼻咽頂后壁可見軟組織密度影,腫塊幾乎占滿整個咽腔、并部分向雙側鼻腔蔓延,平掃呈等密度,增強掃描病變呈輕度強化。骨質未見明顯破壞。病

20、理診斷:(鼻咽部)腺樣體淋巴組織增生伴粘膜慢性炎。 鑒別診斷: 1鼻咽癌; 2淋巴瘤 解答解答n討論:咽黏膜下有豐富的淋巴組織,部分為彌漫性,部分形成淋巴小結,特別發育處形成扁桃體,位于咽頂部扁桃體,稱為咽扁桃體、也稱腺樣體。出生時即存在,在嬰幼兒較發達, 6歲時達最大程度,10后逐漸退化。如果持續增大則為腺樣體肥大。有文獻認為腺樣體肥大與炎癥密切相關。臨床表現:腺樣體肥大臨床及病理呈慢性發展過程,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或僅有輕度癥狀而不被家長重視,一旦癥狀較重明顯而就診時病情多較嚴重。主要癥狀表現為鼻咽腔阻塞所致,臨床表現為鼻通氣不暢,呼吸困難,張口呼吸,睡眠中打鼾,睡眠呼吸暫停,其次為聽力

21、減退、耳鳴、流涕等。解答解答示例示例12鼻腔鱗癌鼻腔鱗癌n女性,55歲,右側反復鼻出血2年、加重伴鼻塞1月。 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CT掃描示右側鼻腔軟組織密度影,病灶大部呈等密度、內可見片狀稍低密度影,增強掃描病變呈明顯強化。病變邊界清楚,形態不規則,病變周圍骨質可見明顯破壞,累及同側眶內側壁、鼻中隔及蝶竇前壁,右側眶內內直肌可見明顯受壓。病理診斷:(鼻腔)低分化鱗狀細胞癌。鑒別診斷:1鼻腔內翻狀乳頭狀瘤。 2鼻腔內淋巴瘤。 解答解答n討論:鼻腔惡性腫瘤是頭頸部少見的腫瘤,大部分為上皮起源的鼻腔癌,由多到少依次為腺癌、淋巴瘤、肉瘤、惡性黑色素瘤。鼻腔鱗狀細胞癌預后差,大多數患者屬晚期,并且伴有眼眶和顱內浸潤,癥狀與體征常與炎癥、感染相混淆,誤診為慢性鼻竇炎者并不少見。對一側鼻腔不通氣、鼻出血的成年患者需行耳、鼻、喉全面檢查和影像檢查。CT或MRI能夠提供腫瘤的部位和范圍,以幫助臨床決定治療的方法和術式的選擇。CT雖然對顯示骨質的侵蝕范圍比較好,但MRI對顯示軟組織的受侵情況明顯優越于CT,能夠區分腫瘤和阻塞后改變。眶內和顱內侵犯需增強掃描。解答解答示例13中耳乳突膽脂瘤 n男性,32歲,右耳間斷流膿20年。解答解答n影像所見:顳骨高分辨率CT橫斷面(上圖)示右側乳突呈板障型,鼓膜增厚,鼓室鼓竇融合、擴大,周圍可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