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初中文言文分類復習_第1頁
(精心整理)初中文言文分類復習_第2頁
(精心整理)初中文言文分類復習_第3頁
(精心整理)初中文言文分類復習_第4頁
(精心整理)初中文言文分類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文言文分類復習初中三年我們共學文言文43篇,按主題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1、言志篇: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五柳先生傳魚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記寄托了陶淵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銘展示了作者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意趣。愛蓮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視。五柳先生傳安貧樂道的精神,實際上這正是作者的追求。惠子相梁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魚我所欲也表現了孟子的態度,認為人應該保持本心,舍生取義。但他們的體裁又有所不同:有議論文、有記敘文。從古代文體來看,有“記”(桃

2、花源記);有“說” (愛蓮說);有“銘”(陋室銘);有“表”(出師表);有“傳記” (五柳先生傳)。 “記” “說” “銘”都是古代文體中的一種。但無論是在表現思想內容的深度、廣度上,還是在體現寫作方法及寫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陋室銘愛蓮說都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桃花源記惠子相梁故事性強,想像豐富。魚我所欲也雖是議論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氣勢。2、戰爭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劌論戰上述幾篇九年級的文章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唐雎不辱使命講的是秦國與安陵國之間一觸即發的戰爭,公輸講的是楚國將要對宋國發動的戰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戰爭為例進行議論,曹劌論戰講

3、的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長勺之戰。雖然都與戰爭有關,但側重點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側重表現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公輸通過記敘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表現墨子機智勇敢的特點,反對非正義戰爭的主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則是以戰爭為例論證“人和”的重要性。曹劌論戰主要記敘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說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確地把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文體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輸曹劌論戰是記敘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議論文。三篇記敘文主要是以記言為主,通過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及主張。但寫作特色還是各不一樣: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這兩個人物放在一場尖銳的

4、矛盾沖突當中,除了通過對話,鮮明地表現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外,還用多種形式的對比和襯托來刻畫人物。公輸則是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圍繞矛盾沖突來闡明道理,突現人物的。作者還善于運用比喻,進行層層推理。曹劌論戰雖是記敘了長勺之戰的史實,但由于題目是“論戰”,故而文章著重在“論”上下筆墨,對戰爭的經過敘述相當簡單,材料安排詳略得當,巧妙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鮮明。以議論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則善于運用排比,語句整齊流暢,一氣貫注,具有說服力,而且手法多樣,論證嚴密。3、學習篇:論語十則傷仲永孫權勸學送東陽馬生序   上述文章幾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樣。論語十

5、則以記言的形式直接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傷仲永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實例,完整地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過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體現了學習對人的重要性。送東陽馬生序,這是一篇序,作者通過夾敘夾議的寫法,介紹了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語重心長地勉勵馬生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孫權勸學與傷仲永這兩篇文章,學習時很值得進行比較閱讀,前者寫呂蒙“當涂掌事”之后,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

6、長進;后者寫出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有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兩文的寫法也不同:前者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后者敘議結合,借事說理。4、山水篇:山市三峽答謝鐘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觀潮湖心亭看雪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記或名勝記,通過描寫奇山異水,自然景觀,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記承天寺夜游是“記”。答謝鐘書書與朱元思書是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秀麗的山水景物。盡管文體有所不同,但都是敘事、寫景、狀物的成

7、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操和抱負。其中三峽答謝鐘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之作,藝術性較高而思想性不強。它們都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及修辭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點。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雖所記景色不同,寫作心境不同,卻都是感情抒懷,借景言情的名篇。岳醉兩篇作品則更是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不僅思想性強,而且藝術性高。且兩位作者范仲淹(文學家,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歐陽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創作風格獨特),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上,均個性鮮明,風格獨特。如:(1)岳是于寫景抒情中穿插議論,語言凝練,富有哲理性。醉是于

8、寫景抒情中結合敘事,語言優美,富有詩意。(2)岳主要表現作者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及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情調激昂。而醉主要表現作者仕途失意、壯志難酬,只能強顏歡笑,與民同樂,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無限感慨,情調較為低沉。(3 )都有古今傳誦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5、治國篇:大道之行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治國篇的幾篇文章,都表達了治國的思

9、想。大道之行也通過介紹大同社會的特點,來體現儒家的政治理想,理想的社會應是: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論證了“人和”思想在治國中的重要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論證了憂患意識對治國的重要性。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說明了廣開言路對治國的重要性。鄒忌諷齊王納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運用類比的手法:鄒以自身切身感受設喻,把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相類似處進行類比,巧妙地諷喻齊王,收到很好的說服效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戰爭為例,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則是從有代表性的

10、具體人物事例說起,最后歸結到統治者治國上。類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說服力。6、人物傳記篇: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五柳先生傳以上作品都是人物傳記,有史學家寫的人物傳記(如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也有自傳(五柳先生傳)。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都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環境中表現人物的性格。陳涉世家著眼于表現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政斗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顯示他洞察時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干。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表現在他臨危受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尖銳的矛盾沖突當中。諸葛亮洞悉時事,高瞻遠矚表現在他與劉備論天下形勢時。這幾篇文章又都善于運用語言描寫、動作神態描寫等多

11、種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如對諸葛亮言行的描寫,既有正面的,又有側面的,使人物形象豐滿。陳涉世家通過對典型歷史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生動地再現了這位農民運動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形象。唐雎不辱使命通過人物對話的描寫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動的環境。全文主要描寫了人物的三處對白,傳神而生動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對話描寫也巧妙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五柳先生傳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給自己寫的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安貧樂道的隱士形象。7、勸諭篇:出師表鄒忌諷齊王納諫公輸馬說這四篇文章都體現了對在位統治者的勸諫:出師表中諸葛亮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劉備的遺志,親近

12、賢人,遠離小人,還陳述了自己對蜀漢的忠誠和北取中原的堅定意志。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廣開言路的重要。公輸課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馬說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以及摧殘、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作者借本文表現了對統治者強烈的不滿。間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    它們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出師表和馬說都是以議論為主。出師表言辭懇切,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馬說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

13、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公輸故事性強,都運用了比喻類比的手法,體現了古代的勸說藝術。出師表中的諸葛亮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不約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議。不同的是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議,而鄒忌是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的。8、民間藝術篇:口技核舟記兩篇文言文皆選自清代張潮所編的虞初新志一書。雖然兩文的作者林嗣環和魏學洢并不生活在同一朝代,但我們稍加比較就會發現有兩文許多相同之處。首先這兩篇文章都是說明文,都反映了古代民間藝人高超的技藝。都寫得較有特色。下面從結構、內容、語言三方面對口技和核舟記比較賞析。結構上:一 、首尾呼應 。

14、口技開頭的一“施與結尾處的”一“撤”呼應,顯示出結構嚴密,無懈可擊;首段中用“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列舉道具,暗示簡單,襯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術,側面點“善”。末段則再次用“一人”,“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從側面突出中心。核舟記在結尾以“曾不盈寸”與開頭處的“徑寸之木”相呼應,用木之小突出技之高;在末段又以“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與首段中的“罔不因勢象形”相呼應;開頭與結尾一處贊人“奇巧”,一處嘆舟“靈怪”,也形成呼應。二、中間主體部分層次分明,條理井然。口技按兩個場景進行描寫,但并不雷同。第一個場景表演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按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及大,又由大及小

15、,微聞余響的次序來寫;第二個場景表演一次從失火到救火的情況,按由微弱而喧鬧,由簡單而紛繁,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的次序介紹,兩個情節既各自獨立,又有情節發展上的內在聯系。核舟記按核舟的部位來介紹,其次序是先寫舟的背面,依次寫了船艙、船頭、船尾,后寫船背。前者側重寫“人”,后者側重寫“字”。內容上:一、第一句均概括介紹民間藝人的奇妙。口技一文開篇句“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為全文的核心;核舟記中開篇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的“奇巧”正是下文所寫內容表現的重點。二、兩文主體部分有兩點相同。第一點是多用數字。數字的運用既將所寫對象寫得明白無誤,又有力地表現了中心。第二點是通過傳神細致的描摹形象卻不失

16、實地表現所寫對象。如口技第一個場景中的五聲“齊發”“眾妙畢備”和第二個場景中的“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把口技人口技之“善”寫得酣暢淋漓。核舟記中寫蘇東坡與魯直相比之“兩膝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的“珠可歷歷數也”等內容,既顯示了微雕大師的精湛技藝和深厚功力,也體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三、兩文的結尾都是為表現中心服務。口技一文結尾段的內容突出“少”,突出了舞臺道具的簡單,反襯表演者的高超的技藝,有力的突出了“善”這一中心。,核舟記一文的末段突出“多”,用數字合計全舟的人、物、文字,再用“曾不盈寸”相襯,說明雕刻核舟的技藝巧奪天工,表現了雕刻者的“奇巧”這一核心。   語言上

17、:一是簡潔。口技所記之事很新奇,也相當繁雜,可是僅用了300多字。核舟記一文的第二段只用了80多字,就寫了核舟的船體大小、艙、窗、雕欄,刻字等五項內容。真正體現了文字少,傳播信息量大也就是簡練這一原則。     二是生動。口技中賓客的“伸頸,側目”,“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婦人的“驚覺欠伸”,老鼠的“作作索索”,等等,都能給予讀者鮮明的印象。核舟記中“中峨冠而多髯者”, “右手攀右趾,若呼嘯狀”等描寫都生動寫出人物的姿態特征。     兩文中的相同之處當然絕非這些,不同之處更比比皆是,口技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寫

18、法。核舟記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說明和描繪相結合。這是它們各自的特點。9、生活情趣篇:陳太丘與友期童趣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詠雪這四篇文章都是通過記錄生活中的事情來反映生活的情趣或生活中隱含的哲理。但每篇文章所選取的題材有所不同:童趣是追記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圍繞“記趣”這一中心,選取、描述了兒童時代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幾件趣事,表現童年生活的樂趣。詠雪則是客觀地描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營造了一種歡快、融洽、和諧的家庭氣氛。陳太丘與友期通過記錄陳紀與來客的一段對話,表現陳紀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寫了惠子和莊子在濠梁

19、上游玩,并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生辯論。在朋友之間的辯論中我們看到莊子的幽默與詼諧。四篇文章雖然都是記敘文,但寫作特色并不一樣,童趣全文采用先總后分、點面結合的形式,先總說“物外之趣”,后以具體典型的三個事例分述,三件趣事四幅圖畫,突出了“趣”。詠雪只做客觀描述,未加任何評論。只通過“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來營造一種歡快、融洽的家庭氣氛。陳太丘與友期主要是通過對話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則用充滿機智、輕松、閑適的文字描寫,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受到感染。10、寓言神話篇: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狼愚公移山寓言神話篇的文章都故事短小,但

20、寓意深刻。這些文章雖然距離我們的時代比較久遠,但對我們的思想很有啟發作用。如塞翁失馬通過簡單的故事告訴人們不要為暫時的損失或一個時期的不得意而煩惱苦悶,要心胸開朗。狼通過屠夫和狼的故事說明了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告訴人們面對像狼一樣的人時也無須害怕,只要敢于斗爭、堅持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兩小兒辯日通過兩小兒與孔子的對話,啟發我們觀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實質,不要被表象所疑惑,也不要只強調一點,以偏概全。同時又告訴我們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一定要有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愚公移山更是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訴人們要克

21、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同時這些文章都具有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如夸父逐日中夸父這一形象的塑造就具有超現實的想象,它那夸張的浪漫主義的魅力,對后世影響非常大。狼一文故事本身生動曲折的情節、屠夫與狼兩個鮮明的藝術形象就體現了這一特點。愚公移山愚公與智叟的名字、神話結尾無不體現想象力豐富這一特點。四、經典試題選講例一:廣州市2005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1214題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 “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

22、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選自曹劌論戰)乙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日:“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日:“善哉。吾請無攻宋矣。”(節選自公輸)12詞語理解。(6分)(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含義。遂逐齊師  

23、60;   公問其故望其旗靡      公輸盤詘(2)請選出加點詞與例句加點詞意思相同的成語。例句:既克,公問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敵制勝例句:以牒為械A 為民請命 B 下不為例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1)夫大國,難測也。(2)雖殺臣,不能絕也。14以上兩個文段都涉及到戰爭,從文段的兩個事件結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請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看法。(4分)解析:這三道題比較全面地考查了文言文閱讀能力,全部為主觀題,還設計了開放性題。第1題 第小題考查課文注釋的重點實詞,第 小題也是考查詞語的含義,但是從

24、另一角度靈活考查學生,將課內外聯系起來,既考了課內,又考了學生對常用成語的掌握。第2題翻譯兩個不同句式的句子,第3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又考查學生對同一主題文章的分析比較能力,注意拓展延伸,讓讀者就文章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是課內外結合的好題,具有開放性。答案如下:126   (1)于是 原故(原因)    倒下 “詘”通“屈”(2)B“克敵制勝”的“克”與例句“克”相同。    “下不為例”的“為”與例句“為”相同。135   (1)大國,是難以測度的。    (2)

25、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宋國的人)。144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觀點正確,敘述恰當,即可得分。基本要求:觀點必須從文段事件的結局中得來,2分;敘述恰當,2分。舉例:從公輸的結局看,面對人國的不義之戰,不但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還要從實力上作好準備,這樣才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無借鑒意義。例二:洛陽市2005年中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第17第21題。(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

26、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己,君謂計將安出?”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時先主屯新野 ( ) 

27、0; (2)將軍宜枉駕顧之( )   (3)躬耕于南陽 ( )   18下列句中加點詞指代的對象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臣本布衣(諸葛亮自稱) B.遂許先帝以驅馳(劉備)   C孤不度德量力(劉備自稱) D.君謂計將安出(徐庶)   19翻譯下列句子:(2分)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譯文:   20甲乙兩段文字敘述了同一件事,從中可提煉的成語是 ,但兩文段內容各有側重,請用一句話概括乙文大意。(2分

28、)解析:這道文言閱讀題也是比較閱讀題,考查學生閱讀文言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第一題考查課文注釋的重點實詞。第二題檢查文言文中代詞的所指。第三題翻譯重點句子。第四題考查學生成語積累,比較分析異同能力,還有概括表達能力。答案如下:17.(1)駐扎(2)應當,應該(3)親自   18.D   19.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   20.三顧茅廬;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   21.(1)D (2)抒發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言之成理即可)  例三:湖南長沙市2005年初中畢業

29、會考語文試卷   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回答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30、“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9結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   A肉食者鄙(卑鄙) B犧牲玉帛(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C小大之獄(案件) D

31、齊師敗績(大敗)   10翻譯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1請用“/”劃出下面句子的節奏。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簡要回答問題。   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有人說,“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13對甲乙兩文的分析

32、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乙兩文的思想觀點、寫作方法以及寫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兩文的思想觀點有相同之處、都著眼于“民”。   C甲文認為取信于民是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乙文認為“人和”是取勝的重要條件。   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對比突出曹劌的謀略,乙文用對比證明“得道”的重要。    解析:題目比較全面的考查了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考查形式有客觀題,由主觀題。第一題考查課文的實詞,著重考查學生對古今異義詞語的積累。第二題檢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第三題考查學生對

33、句讀的處理。第四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歸納能力,第二問是開放性的題目,學生考慮的空間較大一些。第四題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答案:9A 10(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靈充分)信任,神靈不會保佑你的。福:解釋為賜福也可。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本題是開放題,可從“有功”“無能”或“兼而有之”三個角度來答題,能自圓其說即可。從“有功”方面答:魯莊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作為決策者,有一定的功勞。也可從“無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作為統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功”“無能”結合起來答。 13A例四、廣州市2004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1416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