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 第一節44_第1頁
第二章 二 第一節44_第2頁
第二章 二 第一節44_第3頁
第二章 二 第一節44_第4頁
第二章 二 第一節4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第二章第二章 二、二、 古代詩歌鑒賞古代詩歌鑒賞 第一節第一節 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考綱解讀考綱解讀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考綱點擊考綱點擊 考試大綱要求: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D級。“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要求在對詩文全面理解、深入體會、仔細品味的基礎上對作品作出鑒賞評價性的評判,它不單考查對古代詩文的理解能力,還涉及到鑒賞評價者的閱歷、見識、思想、情感等,是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檢測。這一考點主要有以下一些具體內容:(1)鑒賞評價古代詩文的形象

2、,鑒賞評價對象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詩文中所創設的各種情景、意境;(2)鑒賞評價詩歌的語言,包括遣詞造句的特點和語言的表現力以及語言風格等;(3)鑒賞評價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象征、渲染、對比、映襯烘托、虛實相間、小中見大等各種表達方式和比喻、擬人、夸張、借代等各種修辭手法。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命題趨勢命題趨勢 2009年18套詩歌鑒賞題所選詩詞曲,17套選一首,湖南卷選兩首,選材涉及詩詞曲。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卷設3題,其中北京上海卷為客觀題1題主觀題2題,天津江蘇卷為3道主觀題。其余省市卷均設2題,并皆為主觀題。分值在611分,其中北京江蘇卷分值為10分,遼寧和海南寧夏卷達到了11分,表

3、明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 結合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實際來分析,對詩歌的考查將會繼續以主觀表述題的形式出現。這一題型綜合性強,對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要求高,出題方式靈活多變。這就要我們必須打好古典詩文的基礎。掌握必要的鑒賞評價知識,并進行適當的集中訓練,以適應新高考的新要求。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考點整合考點整合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知識鏈接知識鏈接 一、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有客體與主體之分。客體形象是指作者在詩中刻意描繪的物象等,主體形象是指蘊藏在客體形象中帶有作者濃郁感情的自我形象。鑒賞古典詩歌形象,需要借助想象聯想,涵詠意會。在把握詩歌客體形象,獲得真切感受的基礎上,

4、深入體味主體形象,才能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形象”不外乎三種:人物(包括歷史英雄、名流精英、親朋故舊)、自然風物(山川草木、花草蟲魚、風云雷電、飛禽走獸、名勝古跡)、自我形象(詩歌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形象”有“意象”與“意境”之別。意象,即詩歌中依托的形象物,它可以是人象、物象、景象、事象等。如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蘊涵著詩人感情的意象,就是古典詩歌里面失意“秋士”與“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漂泊的客子”形象的代稱。“夜半鐘聲”則從一種單純意象上升為一種靜謐幽美的表現孤獨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形象。“意境”源自佛經,是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動的客觀

5、事物(境)相契合而成的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古典詩歌形象是意蘊和情感的載體,它與作者思想感情、審美傾向之間有著相對固定的意義對應關系。如詩歌中“舟”的形象:或寄托游子漂泊之感,或傾訴思慕幸福追求自由之情。如“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中“行舟”,抒發了羈旅行役、滄桑漂泊之感。而在“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韋莊西塞山下作)中,則表達了一種放行天下、天馬行空的自由感。 “形象”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曾把“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稱為“有境界”,看作“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者”的有“我”之境。即詩句本身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如“日暮鄉高考

6、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灝黃鶴樓)中“日暮”“鄉關”“煙波江上”等意象所表現的不知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游子形象,就是有“我”之境;而“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中“春山”形象則是主人公純凈恬淡、閑適明亮的愉悅心境的外化,是“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無“我”之境即詩句中看不出作者明顯的感情傾向,“物”“我”合一。但無論是有“我”之境還是無“我”之境,都有“寄托”。 二、詩歌的語言。 詩的語言要求精煉、含蓄,同時又具有跳躍性。精煉。即要求用盡量少的語言去表達豐富的內容,用語要準確、生動、形象。如雨霖鈴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7、”,“執手”一語準確而形象地刻畫出一對戀人分別時那種依依不舍的心情,他們該有多少離別話要傾訴,但只能“淚眼”相對,因為那種依戀、愁苦的心情是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難以用語言來盡情表達的,因而只能是四手相執,淚眼相對,情滿心中,卻語哽咽喉,一個“竟”字準確、深刻地反映了這種心情。含蓄。詩的語言不能像散文一樣直露,它要求感情不露,意在言外。但絕不是像朦朧詩一樣,使人不知所云,頗費猜測,而是事清、景明、情真,只不過不是赤裸裸的表白而已。如揚州慢中“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看字面,只是對橋邊芍藥發問:你年復一年為誰生長?為誰開放?但實際上是寫金兵入侵的戰火過后揚州的蕭條冷落景象。古揚州人煙稠

8、密,市面繁榮,是經濟、文化的中心,且環境優美,河流縱橫。杜牧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就寫出了古揚州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今朝“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橋邊芍藥也無人欣賞,自生自滅。而這一切都是外族入侵造成的。這里不僅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憎惡,而且也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三、詩歌的表達技巧。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現手法。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如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發了糧食來之不易,應珍惜的思想感情。再如觀刈麥:“曾不事農桑。史祿三百石,歲宴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直接抒

9、發了作者白居易對不勞而食者(包括自己)的責撻和愧疚心情。抒情手法還有間接抒情。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叫托物言志,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寫景,描繪了山河的壯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有的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字字溢情。還有的是寓情于事,如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全詩貌似敘事,實則抒發了作者急于回家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表現手法。欣賞詩歌,還要看作者是具體運用何種手法來表達的,此類手法常有以動寫靜、以小見大、虛實結合及修辭,如比喻、比擬、

10、對比、夸張、借代、象征、襯托等。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鑒賞詩歌的形象鑒賞詩歌的形象金題透析金題透析 (2009年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次石湖書扇韻姜夔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解析:本題

11、考查對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D。考查對詩歌的形象的分析,解答時,除把握全詩內容外,還要結合注釋內容。 全詩二十八字,惜墨如金,不僅描繪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圖卷,而且傳達出畫筆難于表現的情韻。“橋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鄉特有的景色,同時也自遠漸近,顯現出范氏別墅的方位。湖上煙波浩渺,湖岸林蔭繁茂,憑什么來認得“水通村”呢?“岸閣浮萍綠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邊滯留著綠色的痕跡,便是村中平靜的池塘不時而漂流出的浮萍。這正像武陵漁人發現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尋到桃花源一樣。“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個多么深邃的所在。 “家住石湖人不到”。這是說范成大別墅的遠絕煩囂,也是對范品格的稱頌。范成大

12、以廊廟之才,歸隱江湖之上。他在朝時,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希望能為恢復中原而竭智盡忠,但不得信任,于是他去職退隱江湖。他視富貴如浮云,惟恐緇塵再染素衣,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這“人”應該是指那些趨炎附勢,抗塵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見操守清介。因而他能在退隱中怡然自樂,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處別開門”,專開門戶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兩句,寫景實即寫人,寫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清幽恬靜的畫面。寫了小橋、流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考點訓練考點訓練 1.閱讀詩歌,完成后面題目。宿五松山

13、下荀媼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注: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銅陵縣南。雕胡,就是“菰”,俗稱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結實,叫菰米,可以做飯,古人當做美餐。 請結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談一談詩人在此詩中的形象。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2.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闕 題劉眘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首詩的后兩聯是對山居的描繪,寫出了山居怎樣的環境?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鑒賞詩歌的語言鑒賞詩歌的語言金題透析金題透析

14、 (2009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寄遠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 答: _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D。本題是對鑒賞詩歌的語言的考查,“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應從兩個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寫出了什么內容,二是對抒情起什么作用。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詩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漫悠悠”,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寂。“水面漫悠悠”,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過了一會,風變緊了,云彩因為風的吹送變

15、得稀薄而輕盈,天空顯得高遠,空氣中也散發著秋天的涼意。“欲變秋”的“欲”字,表現出天氣變化的動態。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回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遙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在客心孤回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精神為之一爽,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這幅圖景中的憑樓而望的紅袖女子,對旅人會有所觸動而引起各種不同的聯想 。 答案:一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寫情,烘托出客子思歸的孤寂之情。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考

16、點訓練考點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閑 游韓愈 雨后來更好,繞池遍青青。 柳花閑度竹,菱葉故穿萍。 獨坐殊未厭,孤斟詎能醒。持竿至日暮,幽詠欲誰聽。 注: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時韓愈自中書舍人降官為右庶子。詎(j),表反問,相當于“怎么”。 結合全詩簡析“閑”字的表達效果。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2.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17、。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金題透析金題透析 (2009年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題。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D。考查對詩歌的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構

18、思的分析與評價。回答寫作手法時應注意三個要點: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這首詞通過寫景和抒情,表達了作者在罷官鄉居期間對農村生活的欣賞流連和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并由此把詞的思想意義向縱深方向拓展。薺菜花的花瓣雖小,顏色也不鮮艷,只有濃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卻偏偏熱情地贊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還有桑芽、幼蠶、細草、黃犢等等,多半是新鮮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這些,連同那出現在畫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體現了一種健康的審美觀。詞中關于“城中桃李”和“溪頭薺菜花”的對比,還含有對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

19、薺菜花不怕風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體現了一種人格精神。聯系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賦”,當時很可能是朋輩中有人為作者罷官后的生活擔憂,因而詞人便風趣地以代友人填詞的方式回答對方,一方面借薺菜花的形象自我寫照,一方面又隱隱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風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堅強的薺菜花,以此與友人共勉。這首詞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與新鮮生動的藝術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給人多方面的啟迪。 答案: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

20、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考點訓練考點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途中見杏花吳 融注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注:吳融,晚唐詩人。昭宗龍紀元年(889年)登進士第。曾隨宰相韋昭度出討西川,任掌書記,累遷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荊南。 詩的首聯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有什么作用?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湖口送友人李頻 中流欲暮見湘煙,岸葦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沖云夢注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

21、霄向水懸。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注:“云夢”是有名的大澤,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內。從全詩看,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表情達意?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 答:_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技巧點撥技巧點撥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復習方法復習方法 古代詩歌,素以含蓄蘊藉見長,詩歌鑒賞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動態詞語。動態詞語,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又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要高度關注。如“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李白贈孟浩然)中的“臥”字,就真切體現了作者對人物氣韻神清、寄情山水的贊許,令我們“心有戚戚焉”;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中的“抱”字和“

22、幽”字,也準確傳達出了作者顛沛流離之后暫時甚至是“片刻的歡愉”的放松和暢快。 2.體察細節。細節,是人、事、景、物的局部特征或細微特點。朱自清先生曾經指出“細節”是“一沙一石之細,一言一動之微”,抓住細節便可事半功倍。如宋代悟道詩中“歸來自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一個“嗅“字,既勾畫出了梅的精魂,也寫出了作者為清香所醉而流露出會心喜悅、玩味不倦的神態;同時,還凸顯了“道不遠人”的哲理,極大地拓展了讀者的想象空間。“細節”之妙,可見一斑。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3.品味平常語。品平常語,即“煉字”“響字”,因“平常之語”,易收“含不盡之意于言外”之效,大多是富有賞鑒價值的“詩眼”所在。

23、如“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的“落花時節”一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國運衰微、個人漂泊與社會動蕩,“正是”“又”兩個虛詞一轉一跌,多少亂世離愁的滄桑之感俱蘊涵其中。 4.體味意境。詩歌的主題通常是借助意境來表達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體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5.明辨手法。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例如“比”“興”“擬人”“夸張”“對偶”“排比”“襯托”“反復”等。理解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應試技巧應試技

24、巧 一、形象、意境類 (一)形象類 命題形式:(1)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 (2)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3)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 解答分析:詩中形象凝聚著詩人的思想,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所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 答題步驟:步驟一: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步驟二:概括形象的特點。步驟三:揭示作者的情感。 (二)意境類 命題形式:(1)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2)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等等。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

25、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步驟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步驟二: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步驟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二、語言類 (一)語言特色類 命題形式:(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這首詩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 (3)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等

26、等。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回答語言特色類試題可以用下列詞語: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等。此外,還應熟悉一些著名詩人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平淡、李商隱的絢麗、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絕句的含蓄、賈島的簡潔等。 答題步驟:步驟一: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步驟二: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步驟三: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二)煉字類 命題形式:(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

27、里?等等。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步驟一: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步驟二: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驟三: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三)一詞領全詩類 命題形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等等。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步驟一: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步驟二: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

28、起的作用考慮。 三、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1)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藝術手法、技巧)? (2)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等等。 解答分析: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 答題步驟:步驟一:指出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步驟二:分析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步驟三:點明運用該手法的好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等)。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寫作導航(十五)寫作導航(十五)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結尾技巧結尾技巧 技巧例說技巧例說 技巧一:首尾呼應,凸顯主旨。 (首) 都說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

29、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尾)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把夢想帶給花季) 技巧點撥:首尾呼應是考場作文中最實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是作者先在開頭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結尾時再次強調,照應開頭,從而使文章的中心鮮明突出。在上例中,小作者運用首尾呼應的方式,以優美的詩一般的語言凸顯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首) 有一種光華,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克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 我

30、們不能因為屢受傷害就失去與丑惡斗爭的信心,因為我們需要守衛我們的精神火種友善! (守衛精神的火種) 技巧點撥:這是一篇考場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與上例相比,此例為簡潔明快,開頭提出論點,迅速入題,結尾再次反復,呼應開頭,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技巧二:言為心聲,呼喚號召。 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把愛心帶給他人,帶給那些失學兒童,帶給那些孤寡老人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把愛心獻給他人時,你也獲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把愛心帶給他人)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二十一世紀,我們是祖國的春天,我們不是我們的父母,熱情奔放是我們的性格,我們不需要守那些規矩,打

31、破陳規,讓我們腦中的那團熱情火燃燒得更猛烈,把我們的笑聲、愛心串在一起,讓全世界籠罩在愛之中。要笑就笑個痛痛快快,要哭就哭個歇斯底里,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讓那陳舊的觀念束縛著,不要隨便改變自己,請記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給我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給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 技巧點撥: 考場作文講究情感真摯,要寫出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這種情感不僅局限于自己,還可以在文章結尾發出真摯的呼喚,號召大家一起去追尋真善美,一起去鞭撻假丑惡。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喚,言為心聲,表現了自己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詞急切,個性十足,表情達意毫無遮掩,向所有的同齡人發出了真情的呼喚,有力的突出

32、了主題,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撼。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技巧三:巧妙發問,引人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它與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緊。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嗎? 技巧點撥: 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要具有哲理啟發性。如同欣賞一支優美的樂曲,曲雖終但余音繚繞,給人留下無窮的韻味。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結尾巧妙發問,引發讀者思考,將文章的意蘊加以深化。體現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哈哈鏡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樣子,

33、不同的評價造就孩子不同的命運。何必要讓自己狹小的視角不公地評價一個人、傷害一個人,何必要熄滅風中的燭光,何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無個性的模型?(哈哈鏡中的我)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技巧點撥: 這段結尾針對老師的評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說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不必磨滅學生個性,最后再以問句結束,啟示人們進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內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15年來,生活讓我懂得了放棄!為了我的理想,為了更多的人可以讀書,我必須放棄! (從天空想到的) 想到這里,我又記起了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

34、話:“身邊的書多著呢,只要發覺,肯定會學到很多”(閱讀身邊的人) 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創造美好的明天) 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 佐拉說:“人生只有兩分半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的愛”在我看來,在我陶醉于欣賞母親的梳妝中,那一分鐘的微笑不是勉強,那一分鐘的嘆息之后不再是嘆息,而是愛的傳遞,母親將她對生命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融于平日的點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陶醉) 技巧點撥: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結尾之時,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許多。這里列舉幾例分別引用了詩文佳句、名人言論,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學們應加以學習,此外,引用的范圍可大些,如俗語、諺語、流行歌詞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議論,氣勢不凡。 其實寧靜就是那么簡單,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高考總復習高考總復習語文語文一顆能包含一切的心靈,足以使一張緊繃的臉松弛開來,讓笑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