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賦》復習學案_第1頁
《前赤壁賦》復習學案_第2頁
《前赤壁賦》復習學案_第3頁
《前赤壁賦》復習學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赤壁賦檢測班級姓名學號一、填空(22分)1、蘇軾,字王H,號東坡居士 ,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他開創了詞的豪放詞派,與南 宋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他在被貶黃州期間,游覽傳說中的古戰場赤壁,寫了前赤壁賦和后 赤壁賦,此外還寫了一篇有關赤壁的著名的詞 念奴嬌赤壁懷由。2、賦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其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 鋪采摘文,體物寫志。蘇軾的 前赤壁賦繼承了賦家常用的“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表現手法。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語出 三國時代的曹操所寫的短歌行。4、”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赤壁之戰的往事。5、“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它的語意為 時光易逝,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6、念

2、奴嬌赤壁懷古的開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本文中“周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接近。7、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用意是 慨嘆人生無常。8、第四自然段蘇子用月與水作比,闡明了 變與不變的道理二、加點t解釋(14分)1、七月既望(陰歷每月十五日)2、少焉(不一會兒)3、涔萬頃之茫然(越過)4、相與枕藉乎舟中(互相)5、舉酒餌客(通“囑”,勸人飲酒)6、浩浩乎如沙虛御風(通“憑”,乘)7、正襟危坐而問客曰(端正)8、山川相繆(繚,盤繞)9、知不可乎卷得(屢次,多次)10、幀酉臨江(面對)11、固一世之雄也(原本,本來)12、縱一葦之所如(任)13、杯盤狼藉(凌亂)14

3、、于是飲酒樂甚(在這時)三、一詞多義(16分)1、如:縱一葦之所如(往)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按照)2、于: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東山之上(從)徘徊于斗牛之間(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遺響于悲風(在)3、而:羽化而登仙(表遞進或表承接的連詞)扣舷而歌(表承接或表修飾的連詞)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的連詞)4、之: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后標志)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5、長: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四、詞類活用(指出活用類型并解釋)(16分)1、明窈窕之章(歌,名作動,唱)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釐

4、婦(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泣,使動用法,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整理)4、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伴;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友)5、西望夏口(西,名作狀,向西)6、下江陵(下:名作動,攻占)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五、特殊句式(指出句式類型,如為省略句,請補出省略內容)(7分)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后)2、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3、何為其然也(賓前)4、而今安在哉(賓前)5、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6、而又何羨乎(賓前)7、凌萬頃之茫然(定后)六、翻譯下列句子(15分)(1)周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 2分)本來是蓋世的英雄,可現在在哪里呢?(判斷何,賓前)(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4分)何況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捕魚打柴, 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片葉子似的小船,拿著萌產做的酒杯來互相勸酒。(介后)(3)寄蜉蜿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4分)將蜉蜿般短暫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 5分)原來如果從那變化的一面來看它, 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

6、功夫都不曾保持過;如果從那不變的一方面來看它, 那么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 永遠存在的,還羨慕什么呢?(賓前)七、選擇題(3*2=6分)1、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項(£)A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B天下莫柔弱于水。C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D聞道百,以為莫己若。2、與“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中“東”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A秋水g至,百川灌海。B東面而視之C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D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文末作者用“杯盤狼藉”的雜亂來反襯出其內心世界的坦然與平靜。B蘇子的回答,照應前文的寫景,說明世間的事物與人生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C文中“客”與“我”的對話,實質是蘇軾讓從前的蘇子和現在的蘇子通過文章進行超越時空的鏈接。D全文的感情線索是“樂一一悲一一樂”,前后兩處“樂”均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真諦、宇宙真諦大徹大悟的坦然之樂。八、簡答題(4分)1、結合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樣將景、情、理有機結合,體現理趣之美的。全文以風、水、月為描寫主景,畫意、詩情、哲理交融一體。首段描繪了清風明月、波光萬頃的美景,作者緣美景而生羽化登仙之詩情,此段為由景生情。第二段主客飲酒樂甚,主人扣舷而歌,樂極生悲,客吹洞簫,渲染悲情。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