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教案備課資料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的發展趨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人口增長速度快。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社會政治穩定和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加 之一度對人口再生產規律認識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長,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除3年自然災害時期外,一直保持在20%。以上,由此導致人口總量的猛增。1949年到1973年凈增3.5億,1974年中國人口超過9億。自20世紀70年代政府大力提倡計劃生育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 自然增長率下降幅度很大,分別從1949年的36. 00%和16. 00%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8. 77% 。但總的看來,解放后
2、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比較高的。(2)人口增長規模大。1949年我國人口已達到5. 416 7億,新中國人口的發展就是在這個 相當龐大的基數上開始的。 這也就在客觀上決定了我國人口增加的絕對量、 增長規模必然很 大。從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間, 共計增加7. 536 6億人口, 致使全國人口高達12.953 3億。 因此, 即使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每年還要凈增加1 279萬人。今后3 0年中國人口仍將繼續增加,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口達到最高峰16億,人口數量實現零增長。( 3)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由于我國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壽命延長,使中國人口年齡構成中少年兒童比
3、例下降,成年和老年人口相對增多。1964年到2000年,014歲人口比例從40.7%下降到22. 89%,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6%上升到6. 96%。因此, 我國人口老齡 化來勢很猛。 據聯合國統計,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長為176%,而中國為217%。據美 國有關統計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7%上升到14%需要的時間:法國為115年、瑞典為8 5年、美國為66年、英國為45年,而中國只需要25年。( 4)城鎮人口比重增大。人口的城鄉結構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與 其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1949年我國城鎮人口僅占總人口的10. 6%,而且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沿
4、江地區,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城市人口少。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 我國城鎮人口逐年 增加。2000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36. 09%,比1949年增加了25.4個百分點。 但我國城市化的 水平還比較低,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75%,1996年)。2.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1 )對土地資源的壓力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人類生存所需的食物來源中,耕地上的農作物占88%,草原和牧區占10%,海洋占2%。隨著海洋的開發利用,海洋為人類提供的食物能量將會 增加。目前,全球適于人類耕種的土地約1.37X109 hm2,人均約0.26 hm2。但由于非農業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壤
5、污染等原因, 促使人口增加與土地資源減少之間的 矛盾越來越尖銳,人口增加對土地的壓力越來越大。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研究, 目前全球大約 有5億人口處于超土地承載力的狀態下。人口過載對生態環境,特別是農業生態環境的威脅 巨大。( 2)對水資源的壓力雖然水是可再生資源, 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對某一區域, 水循環的自然過程限制了該區 域的用水量,這就意味著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 如果人口增加, 用水量就會相應增加,同時 污水也相應增加, 而人均水資源減少。 如果要維持生活水準,則需要開采更多的水資源, 造 成水資源缺乏日益嚴重,甚至導致水荒。人均年可用水量1 0002 000 m3的國家被列為水資源緊張
6、國家,全球現有100多個國家缺水,其中有4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十幾個國家發生 水荒。(3)對能源的壓力能源為人類生產生活所必需。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統計,18501950年的100年間,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長率為2%。而20世紀60年代以后, 發達國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長率為4%10%,出現能源危機。現在能源危機已成為一個世界性 的問題。為了滿足人口和經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除了礦物燃料外,木材、秸稈、糞便等都 成了能源,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發展中國家的燃料有90%來自森林,造成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許多地區樹木被砍光, 植物秸稈被燒光,甚至牲畜糞便也用作燃料。
7、 據聯合 國糧農組織估算,在亞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為燃料燒掉的糞便大約有4X108 t,使農田肥力減退。 全球目前以礦物燃料利用為主, 一方面縮短了其耗竭時間, 另一方面釋放出大量的C02,引起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發展。(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人口增加, 人類需求也不斷增加, 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的要求, 人們違背自然規律的 制約,不斷進行掠奪性開發,比如毀林造田、毀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來越多的森林 受到破壞。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壞了生態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 少等一系列問題。( 5)環境污染加劇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 使污染物的總量增大。 大量工農業廢
8、棄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 環境中, 影響了環境的納污量以及對有毒、 有害物質的降解能力,加劇了環境污染, 從而進 一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3.世界人口狀況在人類的長期發展歷史中, 由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相互抵消, 世界人口幾千年來 處于緩慢增長狀況。1804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億。近代以來,由于死亡率不斷下降,世界 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目前,全球人口以每年8 000萬的速度增長,人口迅猛增長成為當 今世界發展的一大特點。1927年世界人口達到20億,1960年增至30億,1974年增至40億,1987年突破50億,1999年10月12日達到60億。盡管世界上少數地區的出生率近年來有些下降, 但是
9、全球性的人口爆炸仍在繼續。 目前, 出生率最高的是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 每個婦女平 均生7. 9個孩子; 非洲婦女為5. 3個;亞洲和拉丁美洲婦女為2. 6個;歐洲婦女為1. 4個。而世 界平均出生率為3. 0個孩子。如果現在的出生率不大大降低,那么世界人口只有到21世紀末才能穩定下來,而到那時,世界人口將增加到120億140億。第三世界占人口激增數額中的最大份額。 最新的研究表明, 人口增長的94來自發展中 國家。2000年,世界人口的79生活在第三世界,而到202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83。人口爆炸給世界經濟、 政治及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壓力, 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 的人口激增給這些國家帶來
10、了災難性的后果,加劇了耕地、 森林、 淡水等一系列危機,使許 多人面臨著饑餓和失業的威脅,有時成為誘發社會動亂的重要因素。4.北京專家警告 人口增長將會吞噬南水北調的成果在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北京市人口學會聯合舉辦的首屆 “首都人口與發 展論壇”上,有人口專家提出,解決北京市水資源短缺問題,不能只談節水,還需防止人口 過度增長。否則,南水北調成果有可能被過度人口增長所吞噬。根據水資源人口承載力, 專家提出,北京市人口承載力上限不宜超過1 700萬。按國際人均水資源量劃分標準, 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1 000立方米即屬于缺水區。 據介紹, 北京市人口20世紀60年代為277萬,到200
11、0年底已增長到1 381. 9萬。 與此同時,北 京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則由1960年的1 300立方米降到了2000年的280多立方米,水資源緊 張問題日益突出。 近年來,國家正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以解決北京水資源短缺問題。然而,從 北京市發展規劃及實際情況看, 北京市人口仍繼續呈大規模擴張態勢。 如果任由人口增長不 斷攤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南水北調成果將被過度的人口增長所吞噬。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專家建議2030年以前, 北京地區應繼續加強人口控制, 特別 是對流動人口增長的控制; 北京經濟發展應堅持產業升級的發展方向, 不宜過多安排勞動力 密集型企業; 在南水北調的同時, 北京有必要在調整
12、產業結構、 發展節水技術、 加強海水淡 化處理利用研究、 治理水污染、 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等方面持續努力, 以減低水資源利用 強度。5.人口對環境的影響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與科學技術的進步, 一方面在利用環境與征服自然方面取得很 大發展, 同時也帶來一些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目前經常從新聞媒介得知的生態危機。 這是由 于人對自身的發展失去控制而使環境遭到破壞, 破壞的嚴重程度已影響到人本身, 也威脅著 許多其他物種的繼續生存。 許多關心人類生存環境的學者面對這種驚人的事實深感不安,他們大聲疾呼要求人們實行自我控制,以維持自身與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雖然他們也認識到, 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很多, 但是降
13、低人口的增長速度, 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則是十分重要的 措施,否則環境條件將繼續惡化。人口的數量,即一地區的人口密度,與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從中世紀以來,中、 西歐植被的變化情況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昔日, 居住于平原與河谷的農民砍伐森林, 把比較平坦的地方開辟為肥沃的農田, 形成人口密集的農業區。 但是, 在農業地區的邊緣和農業區 之間則是丘陵與低山, 那里生長有茂密的森林, 由于不適于耕作而被保留下來。 由于森林植 被與丘陵地形這兩種現象密切相關, 所以,居住在中、 西歐的丘陵地區的人往往把森林這個 詞視為包含著地形崎嶇的地區。 這種地區森林面積的擴大與收縮就與人口增減密切相關。 在 戰爭、疫
14、病和饑荒時期, 人口數量下降,丘陵上的森林就向低的地方與平原區擴展; 在社會 穩定、人口增長時期,森林面積就收縮。在13371453年, 英法之間持續的百年戰爭,使人口大量減少,森林面積大大擴展。在法國,農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英國人把森林帶到 了法國”。在美國的東北部也有這樣的情況, 最初的移民到達之后,就砍伐森林、 開辟農田。 當時,農業隨著森林砍伐的速度而發展,以至于大片的森林消失。可是,自20世紀以來,許 多農民離開農村轉向城市,森林也就向農田擴展,森林面積又在逐步擴大。上述例子只是人口的數量與生產方式的變化同森林面積的消長的關系, 并沒發生森 林環境的重大變化而影響到自身的生存。
15、 而西班牙人在古巴燒毀森林作為種植咖啡的肥料以 獲取利潤, 卻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他們并未預料到大雨把沒有森林掩護的裸露土壤全部沖刷 掉,而留下的卻是赤裸裸的巖石,非但咖啡無法生長,森林也難以恢復。森林受到人類破壞的后果是嚴重的,草原也同樣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使破壞達到相當 嚴重的地步。某些證據表明, 從羅馬時期以來, 由于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的矮草草原上過 度放牧, 結果沙漠的面積逐漸擴大。 我國也有類似的情況, 內蒙古南部的一些沙漠也是由于 歷史上不合理地開墾所造成的。 過去經常說的 “沙漠南移” 實際上是一些地方由于不適當地 大量開墾,從而助長了沙漠面積的擴大。以上的事例充分說明, 由于人口數量的增加, 因而給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 車委托改裝協議書模板
- 綠色建筑的職業規劃之路計劃
- 道路協議書模板
- 個人信用擔保貸款服務協議
- 沙特合作協議書
- 超市經營外包合同協議
- 教師全員培訓體系構建
- 電子商務平臺入駐協議指南
- 毛豬代購協議書
- 2022版UTC無人機巡檢技術(電力)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GB/T 4802.2-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2部分:改型馬丁代爾法
- GB/T 17791-1999空調與制冷用無縫銅管
- GA/T 1032-2013張力式電子圍欄通用技術要求
- 【食品生產加工技術】古井燒鵝制作技術概要
- 項目部施工安全風險源識別清單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設計畢業設計論文
- (高職)《國際商務談判與溝通》完整版教學課件全套電子教案
- 用En值評價人員比對結果的范例
- 醫療信息平臺資源規劃及數據庫設計方案
- 銀行安全保衛知識培訓--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