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子和原子教案執(zhí)教:湖北省荊門市象山中學伍艷萍指導:湖北省荊門市教研室孟慶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學習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奠 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1)知識目標:認識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質,理解其概念。(2)能力目標: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某些日常現象,區(qū)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以及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 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分析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
2、對物質世界是運動的和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3.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2)難點:分子、原子行為的微觀表象的形成。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課中都接觸到分子和原 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樣的粒子, 他們缺乏準確的內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 所以, 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情境激 學,聯(lián)想推理,實驗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探究式教學。三、教學程序活動 過程活動內容
3、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引入新課人們常說: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飄香 人團圓。現在正是農歷八月,金秋送爽, 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同學們有沒有想過, 桂花為什么會“飄香”?這一問題與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有關。 現在,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板書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動畫模擬桂花花香粒子運動的微觀過程。得出結論物質都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 微小粒子一一分子、原子構成的。圖像展示苯分子圖像,以及移走硅原子 構成的最小的漢字圖像“中國”。進入情景,思考桂花 “飄香”是什么原因?猜想:邊觀看、邊思考,感 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實 存在,初步形成微觀 粒子的行為表象。從與教學
4、內容 后內在關系的 話題,提出富 于思考性、激 發(fā)想象力的化 學問題,確立 正確的學習導 向。從動畫和實物 圖像中感知分 子的存在。活動 過程活動內容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分子思考問題1上T課,我們學習了水的組成, 我們知道,水有“二態(tài)”的變化,水在通電 的條件卜可以生氫氣和氧氣。那水有“二態(tài)”運用具體的數 字和擬人化的 手法,說明分子變化的內在原因是什么呢?水在通電的條件 下為什么可生成氫氣和氧氣呢?肉眼看不透 的物質內部到底隱藏后哪些奧秘呢?疑惑,邊聽、邊 思考,從具體的的質里和體積 都很小,這樣有 利于激發(fā)學生播放水分子的自述“嗨!同學們,我是水分子, 我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一個水
5、分子的質量約 是3X 10-26X 1021個水分子,我這么小,當然你 們人類用肉眼是看不見我的。如果用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數字中感知分子 的質里和體積都 很小;從猜一猜 的問題中引發(fā)探的興趣,同時提 出分子會運動 和分子之間后 空隙的問題,從H位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咧。我求新知的欲望。而順利的過渡想請你們猜一猜:我們這么小,我們會運動 嗎?當我們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水時,彼此 之間是否會存在空隙呢?”到下一部分內 容的學習。啟板書(1)刀.十的體積和質里都很小。發(fā)【探究活動一】1構成物質的分子會不會運動誘分組實驗4 .分組實驗二:分組實驗,討論、導酚分析實驗
6、條件,探 索 新 知於氨水L酚酗溶液酗濃溶氨液水歸納、交流實驗 現象。采用逐步引 導,抽絲剝蠶思考問題2燒杯A與燒杯B哪些條件相同,什 么條件/、同?動畫模擬氨分子運動擴散接觸到酚儆,使酚血:溶液變紅的過程。板書(2)分子處于不斷的運動中。從微觀角度認識 分子運動的客觀 真實性。的方法將學習 推向深入,使 “分子/、斷運動”的抽象、 枯燥知識化為 生動形象的畫 面,使深奧的 知識變得淺顯 而易于理解。思考問題3實驗中為什么氨分子可以運動到 酚酬:溶液中,那酚酗:溶液的分子為什么沒有 運動到氨水中呢?分析推理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同種 物質的分子性質/、同。疑惑,從真實的 情境中發(fā)現值得
7、研究的問題,產 生探求欲望。思考問題4物質分子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 與大?演示品紅在不同溫度的水中的擴散實驗。結論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討論產生不 同現象的原因。遷移運用一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說明分子是在 不斷運動的?舉例說明。活動活動內容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取.V |后、UU啟 發(fā) 誘 導【探究活動二】構成物質的分子間是否有空隙演示用帶刻度的長玻管做 50mL水與 50mL酒精混合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發(fā)現問題: 1+1 WZ提出猜想與假設。探 索 新 知演示等體積的石子和沙子混合。板書(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遷移運用二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加入 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
8、塊糖,在 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過一會 兒發(fā)現糖塊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 變甜了,液面比原來水平線降低了。 這一現象能用分子的知識解釋嗎?從沙子鉆到石子空隙中 的真實情境里獲得啟發(fā), 理解分子間是有空隙的。思考,回答。(運動一溶解擴散,空隙一液面下降)活動過程思考問題4構成物質分子間的間隔是 否可以改變呢?結論氣體物質粒子間的間隔較大,固態(tài)、液態(tài)物質的粒子間的間隔比較小。遷移運用三舉例說明,利用分子間隔 距離可以改變的這一性質,在日常 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有哪些實際運 用?思考問題5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 了分子是一種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不 斷運動、分子間存在間隔的微粒,那 么分子還能不能再分呢?
9、動畫模擬:f水 .水蒸氣-水通電.氫氣+氧氣板書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的最小粒子。2.原子動畫模擬氧化汞受熱分解的變化過程。歸納原子與分子相似,都是構成物質 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質量小、體積 小、不停的運動和原子之間有一定 的間隔等特征。板書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活動內容教師活動分組實驗通過實驗得出:液態(tài)物 質,較難壓縮,分子間的 間隔比較小;氣態(tài)物質, 比較容易被壓縮,分子間 的間隔比較大。在教師引導下思考分析: 第一種情形:物理變化, 分子本身沒變。第二種情形:化學變化, 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歸納分子的基本特征,給 分子下定義。觀看動畫,理解變化過 程。發(fā)現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沒有發(fā)生變化,
10、只是進行 了重新組合,從而建立原 子的概念。學生活動把所學知識遷 移運用解釋一 些相關的現象 和問題,培養(yǎng)學 生分析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 實驗與觀察、 思考與討論自 主探究式的學 習,在掌握知 識的同時,提 高學生的思維 能力和探究能 力。當學生形成分 子微粒特征的 認識后,教學 的關鍵是:使 學生的思維從 物理變化和化 學變化相互對 比的角度深入 到微觀領域, 從分子本身是 否變化來認 識、區(qū)別物理 變化和化學變 化。這不僅使 學生對這兩種 變化的認識有 所深化和發(fā) 展,而且便于 得出分子、原 子的定義。設計意圖歸 納 小 結鞏 固 提 升歸納小結分子、原子的定義,分子的 基本性
11、質。激疑思辨為什么在分子定義中只強調化學性 質,而/、提及物理性質?在學生分析解釋的基礎上點津:如 同一個人站不成任何隊形一樣,單 個分子既尢色、您、味口百,也無 氣、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 義中自然不會提及物理性質。遷移運用四1 .卜列后關分子的說是否止確? (1)流動的液體中分子是運動的, 靜止的液體中分子是靜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所以分子 一定比原子大。2 .用分子、原子知識解釋卜列有美 問題。(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離的范圍內 為什么要嚴禁煙火?(2)常見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許 多快,主要是為了美觀嗎?課外延伸列表比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點和不 同點。在教師引導下,從顏 色、味
12、道、質量等方 面分析出:能體現和 測量出這些物理性質 的必然是許許多多分 子的聚集狀態(tài),肉眼 看不見的單個分子是 談不上這些問題的。從釋疑解惑中加 深對概念嚴密性、 深刻性的理解。將所學知識應用 到解析實際問題 中,加深了對知識 的理解,提高分析 問題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讓學生列表對比 歸納、總結分子與 與原子的相似點 和/、同點,以加深 對所學知識的理 解,培養(yǎng)自學能 力。同時,為學習 后續(xù)章節(jié)“原子的 構成”做好準備。四、教學反思鑒于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概念課,學生缺乏抽象思維理解的能力,在設計時,注重了兩個體現、兩個突出:1.兩個體現:(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2)體現學生自主探
13、究的學習方式。2.兩個突出:(1)突出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lián)系,展開聯(lián)想,形成對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行為表象;(2)突出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直觀效果,使抽象知識和實際體驗相結合,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松 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附:2.分子和原子學案附1:板書設計附2:分子和原子學案【問題情境】 農歷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問題設疑】 桂花為什么會“飄香”?猜想觀看模擬動畫和實物圖像得出結論: 。【問題思考】 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一一分子、原子,它們有哪些微粒特征(基本性質)呢?(提示:是否有 質量和體積?能否運動?微粒間是否有間隔?)從“水分子的自述“我知道了 : 。【探究活
14、動一】構成物質的分子會不會運動?1.用小燒杯取約40mL蒸儲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酗: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現象:。2.如圖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 色有什么變化。濃氨水水,觀察溶液顏酚酗溶液酚酗溶液小燒杯C,向其中 杯B置于大燒杯 說明了什么?通過上述實驗, 我明白了:。3 .將燒杯中的酚Mt溶液分別倒入 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 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 A、C兩個小燒杯,燒 外(如圖2所示)。觀察幾分鐘,有什么現象發(fā)生?這一現象燒杯A燒杯B現象解釋4 .得出結論:5 .討論交流:燒杯 A、B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這樣設計起什么作用?
15、遷移運用一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說明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探究活動二】分子間的間隔可以改變嗎?1 .觀察演示實驗:50mL水與50mL酒精混合后體積100mL。思考:為什么會產生上這種現象?猜想:。設計驗證猜想的實驗方案:。討論交流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2 .觀察演示實驗:等體積的石子和沙子混合后體積 。分析推理,得出結論:。遷移運用二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加入 100mL水,向其中放入一塊糖,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過一會兒發(fā) 現糖塊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液面比原來水平線下降了。這一現象用分子的知識如何解釋?圖3兩者等體積,用手堵思考問題構成物質分子間的間隔是否可以改變呢?分組實驗:如圖
16、3所示,用兩支醫(yī)用注射器,一支吸水,一支吸空氣, 住末端注射孔,慢慢推壓栓塞,觀察現象。發(fā)現:。 結論:。遷移運用三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說明分子間的間隔是可以改變的?【思考問題】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分子是一種 微小粒子。分子還能不能再分呢?【觀看模擬動畫】水水蒸氣此變化屬于 變化,分子本身 變化。,通電 -、,、,、,4、,水氫氣+氧氣 此變化屬于 變化,分子本身 變化。分子的定義:。【觀看模擬動畫】氧化汞受熱分解的變化過程,理解發(fā)生變化的實質。歸納原子與分子相似,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都具 、等基本性質。【激疑思辨】為什么在分子定義中只強調化學性質,而不提及物理性質?【遷移運
17、用四】1 .下列有關分子的說法是否正確?(1)流動的液體中分子是運動的,靜止的液體中分子是靜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 .用分子、原子知識解釋下列有關問題。(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離的范圍內為什么要嚴禁煙火?(2)常見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許多塊,主要是為了美觀嗎?【課外延伸】列表比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分子原子定義基本性質區(qū) 另聯(lián)系分子和原子的教學設計課題:分子和原子這一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 3。1、 課題分析: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關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分子和原子體積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
18、察到,但對于微觀粒子并不能系統(tǒng)掌握。 從本課題開始, 讓學生的宏觀理念過渡到微觀世界。 首先認識物質的可分性 分子、 原子的存在,然后認識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不同變化來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進而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質, 使學生系統(tǒng)認識微觀世界。2、 教學對象分析:對于微觀理論,雖然學生在物理課中了解了一些,但微觀世界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 學生形成不了表象認識, 抽象的化學概念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只有通過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解釋學生已有的現象,把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完成學生微觀理論的形成。3、 教學設計思想:通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身邊實例的分析,使學生由感性認
19、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從客觀現象透析出微觀變化, 從現象到 本質, 使學生初步了解變化的微觀實質。 通過對客觀現象和微觀本質間相互聯(lián)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意識。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 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 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教學:第一、情景激發(fā)。用一些宏觀現象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如物體的熱脹冷縮、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的變化等。第二、聯(lián)想推理。盡量將不可見的微觀粒子行為特征與學生熟悉的某些宏觀事物聯(lián)系進行轉換理解, 引導學生類比推理形成微觀粒子的內部表象。第三、輔
20、助教學。采用實驗探究與電腦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為特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2 .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過程與方法:1 .學習通過觀察自然、實驗、識圖等方法獲取信息,學習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方法處理信息。2 .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 .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保持和增進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禁 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
21、實踐的科學精神。2 .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物質的兩種微觀粒子。認 識微觀粒子的特征。培養(yǎng)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的猜測、觀察、 分析、交流、總結等探究能力。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理念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 溫下為什么會逐漸減少? 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 濕衣服為什么會變干?4,香水、汽油為什么要密閉保 存?將化學與現實 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從真實的情境 中發(fā)現問題,產 生探究欲望。從與教學內容 有內在關系的 素材中,抽取有 啟發(fā)性的情節(jié), 提取富于思考 性、激發(fā)想象力 的化學話題,激 發(fā)學生的求
22、知 欲。啟發(fā)誘導,探索新知活動與探究一:物質的微粒性【演示實驗】氨水使樹”上沾 有酚猷的棉花變紅。【追問】是氨水使酚猷變紅, 但氨水弁沒有與酚酬接觸呀?【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么問題?邊聽、邊看、邊 質疑。得出結 論:氨水、酚猷 等物質中有肉 眼看不見的極 其微小的粒子, 這些粒子能運 動。微觀粒子聚通過有趣的實 驗和問題思考、 討論激發(fā)思維, 由形象思維向 抽象思維轉變, 培養(yǎng)良好的微 觀想象能力和 抽象思維能力。六、教學過程:1.2.3.1.【得出結論板書】物質都是有 微小的粒子一一分子、原子構 成的。【說明】分子、原子是真實存 在的。向學生展示各種分子、 原子的照片,進一步說明分子、 原子
23、的真實存在。活動與探究二:粒子的特征【問題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構 成的,水分子看不見,為什么 水卻能看見?【板書】分子的特性分子等粒子體積和質量都很 小。【討論】a濕衣服為什么在太 陽下變干?b路過花叢,為什么能聞到花 的香味?【板書】2.分子等粒子總在不 斷地運動著。【提出新問題】沖糖水時,把 糖放到開水中,糖不見了,而 杯中的水卻變甜了。能用粒子 的觀點解釋嗎?投影實驗內 容:一杯水+一塊糖=?100mL 水+100mL 酒精二200mL液體,正確嗎?【板書】3.分子等粒子間有間 隔。【問題思考】水的三態(tài)變化可 以用分子的哪些特性來解釋?集在一起構成 宏觀物質。想象、理解:分 子有多小。思考
24、:物質為什 么會自己移 動?運用新知識,解 析常見的生活 現象。采用生動的比 喻,學生通過想 象、類比等方 式,理解化學本 質。能信服地承 認微觀粒子的 客觀性狀,使分子存在,弁 不斷運動”的抽 象、枯燥知識化 為生動形象的 畫面,使深奧的 知識變得淺顯 而易于理解。通 過實驗與研究, 認識物質都是 有微小的粒子 分子、原子 構成的。分子、 原子不斷運動。活動與探究三:分子可分在教師引導下使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a水蒸發(fā)與水電思考、分析、鞏從物理變化和解是否一樣?為什么?b 一種分子是如何變成新分子 的?【鞏固提升】用圖表述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 條件卜可以得到水,其物質變 化過程中的粒子變化情況
25、。 反復利用幾種物質氫氣, 氧氣、水化學變化中分子的各 種變化,刺激學生思維額,使 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的認識得 到深化和升華。【板書】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 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 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固、深化。化學變化相互 對比的角度深 入到微觀領域, 從分子本身是 否變化來認識、 區(qū)別物理變化 和化學變化。 通過聯(lián)系新舊 知識,提出問 題,弁借助計算 機輔助教學,給 予學生直觀的 印象。總結歸納思考、討論交流總結本課知識 要點,促進學生 形成良好的知 識結構。七、鞏固新知識1 .物質的分子間有,氣體容易壓縮是因為其分子間的,液體、固體不容易壓縮是因為它們分子間的 。2 .化學反應中,構成反應物分子的 重新組合成新的 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B.在電解水的反應中,氫原子和氧原子都沒有發(fā)生變化C.水的蒸發(fā)和電解都生成氣體,它們都是化學變化D.物質在變化中所表現出的性質,就是物質的化學性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廢舊混凝土回收合同范本
- 魄羅皮膚管理項目介紹
- 雕塑保護方案模板范本
- 防爆柜使用規(guī)范
- 塑膠場地施工方案及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國注射用氨芐西林舒巴坦鈉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西安工商學院《商務談判與銷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草原鷹巢安裝施工方案
- 《經理的職責》課件
- 蘭州鋼結構閣樓施工方案
- 蘇科版三年級上冊勞動第一課《包書皮》課件(定稿)
- 二年級數學期中測試卷(含答案)
- 握筆姿勢詳解全解課件
- 簡約紅色五四青年節(jié)活動策劃PPT模板
- 《三會一課》培訓測試題
- Seminar_帶SPL的安全集成
- 湘鋼轉爐傾動氧槍功能規(guī)格書新1-8-28
- 國家開放大學《電工電子技術》章節(jié)自測題參考答案
- GB∕T 16754-2021 機械安全 急停功能 設計原則
- 中國美術學院學士學位論文規(guī)范化要求
- 百科知識競賽PPT(可直接使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