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的作文6篇_第1頁
關于茶的作文6篇_第2頁
關于茶的作文6篇_第3頁
關于茶的作文6篇_第4頁
關于茶的作文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茶的作文6篇第1篇:寫爺爺作文:爺爺泡的茶當秋風吹過我的臉龐,那一縷縷從茶壺里飄出的煙氣便裊裊升起。幽幽的 樹蔭下,淡淡的茶香縈繞著古老的槐樹,長滿青苔的小石桌旁,昔日爺爺那泡茶 的身影依舊清晰題記爺爺的一生很平凡,他不喜歡喧鬧,只喜歡在幽靜的樹林里感受大自然的 氣息,在那棵老槐樹下的石桌,用山泉和心來泡出最淡卻又最香的茶水。小時候,爺爺總愛帶我和他一起去品茶。他愛在泡茶時看我圍著石桌一圈 圈地跑,而我則愛在圍著石桌跑時看著爺爺泡茶。爺爺也喜歡教我寫字還有下棋, 一老一少的笑聲就伴著茶香在樹林里來回飄蕩。上帝總是不愿給人們太多歡愉的時光。我八歲那年,爺爺患了肺癌,幾次 化療仍不見好轉。爺爺

2、的身體已然不是自己的了,他不能命令自己的身體做任何 事,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帶我去泡茶,教我寫字和下棋了。但疾病終究敵不過愛。八歲的那個生日,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那個 夜晚,我正在家里過生日,偌大的餐桌旁少了爺爺,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飯菜 的香味蕩然無存。正值我喪氣之時,爸爸攙著爺爺從醫院趕回來了。爺爺的目光 沒有了以前的神韻,但從他閃光的雙眸中仍能讀出最令我激動的情感, 那是一種 大愛,是病魔所無法戰勝的親情!接過一紙平淡的賀卡,那字體雖不再挺拔,但 我卻從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一份溫暖。 那是我記憶最深且最難以忘懷的 一個夜晚,病重的爺爺從醫院趕回來為我過生日, 使我得到了幼年的一

3、份最真摯 的感情,為我留下了童年的記憶里最難忘的情懷。爺爺終于還是離開我了。如今,我最愛聽周杰倫的那首爺爺泡的茶:“山 泉,在地表蜿蜒,從很久很久以前,我有一張稚氣的臉爺爺抽著煙,說唐朝 陸羽寫茶經三卷,流傳了千年”爺爺離開我已經有六個年頭了,回想起爺爺,最清晰的仍舊是在那棵槐樹 下,爺爺長繭的雙手泡在泉水里,茶色漸漸蔓延石桌飄散著淡淡茶香, 坑洼 的土地上陽光斑駁,泉水潺潺流下,老槐樹的年輪記錄了我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望天上云卷云舒,看樹旁花開花落,隨風飄散的落葉道不出我的惆悵。泡 好一壺茶,斟滿兩個古老的茶杯,裊裊煙氣飄然而上,一陣秋風襲來,那熟悉的 身影依然清晰,那久違的親切再次出現。伴

4、著幽然的茶香,那一段旋律飄蕩于心:“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第2篇:談茶對于茶,我有一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此茶,蓋 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 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 友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 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 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

5、,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

6、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 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7、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一一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 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

8、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

9、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對于茶,我有一 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

10、此茶,蓋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 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 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友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 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

11、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 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

12、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 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

13、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一一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 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14、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一一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

15、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 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對于茶,我有一 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此茶,蓋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 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 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友

16、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 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

17、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 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18、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 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

19、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 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

20、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 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一一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

21、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 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對于茶,我有一 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此茶,蓋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 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 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友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 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

22、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 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

23、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 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

24、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 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

25、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 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 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

26、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 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

27、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對于茶,我有一 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此茶,蓋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 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 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友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 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

28、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

29、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 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

30、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一一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 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31、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

32、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 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

33、”對于茶,我有一 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此茶,蓋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 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 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友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 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

34、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 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

35、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 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

36、:“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

37、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一一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

38、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 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對于茶,我有一 種特殊的偏愛。友人知我意,貽我一小包茶葉,此茶,蓋另一湘西友人親自手采 而成。我倍覺珍惜,讀書之余,常泡茶自品,漸以日月

39、,不期然已盡。前不久又 因為我幫助另一友人策劃工作,友人遂邀我喝茶為謝,奈何時日偏差,忙亂無措, 鮮有暇日以赴。于是友人自購茶葉以贈,欣喜之余,特撰此文,閑話喝茶。茶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由來已久,難以詳述。我們只要知道當一個地道的 中國人待客接友,或是居家度日,用的最多的是茶就可以了。所以俗語說:“每 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吧,茶已經成了中國人人生的一部分。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如此嗜茶是無可理諭的。是的,那是因為他們喝慣 了咖啡的緣故。咖啡的原料是可可,那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才在歐洲各國流 行起來的產物。因此,我總覺得,如果要把東西方文明拿來比較,只要用茶和咖 啡就可以了。茶代表著

40、一種恬靜中的農業文明,而咖啡代表著一種動躁中的工業 文明。茶是自足和樂天知命的產物,咖啡是欲求和侵略擴張的后果。但這并不能 說明誰好誰壞。人有所好,各不相同,只要真心的喜歡就無可非議,只要這喜歡 和嗜好是正當的,符合人情味兒的。在我所讀的關于茶的書籍文字中,茶解里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把喝茶的 藝術玩兒到了極至:“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泄入杯, 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我常把這段話向一些好友稱引,因為 它所描繪的正是一種愛喝茶的純粹的快樂,即使在別人看來有些癲狂。但一個癲 狂的,有生氣的,愛幽默和開玩笑的家伙,總是比那些滿臉肉食氣,僵硬死板, 墨守陳規不懂享受

41、生活之樂的人來得更加有趣和親切。是的,半夜里和幾個好友 穿梭于山林之間,打來山泉準備煮茶,等到水沸時,那咕嘟咕嘟的冒泡聲在寂靜 的山林間真有如松濤般悅耳,這是聽一首費加羅的婚禮或其它任何人為制造 的名曲都所不能比擬的,當把沸水倒入杯中泡茶時,氤氳的水汽伴著蕩漾的云光 月影,那時的快樂,一時半會兒向常人又怎么說得清楚呢?雖然有人說“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可若真有幾 個知心好友與之共飲,那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周作人在喝茶里給我們 提建議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器具,同二三人 共飲得半日閑暇,可抵十年的塵夢。”他雖然說得很在理,卻在其中隱藏了自己 的

42、苦衷與自嘲。這個號“豈明”的文人,與其兄周樹人多齟齬,一生命運多舛, 晚年失節,淪為漢奸。他的書齋最先名苦雨齋,幾十年后更名為苦茶庵。這正反 映了他的心境望苦雨,不如飲苦茶。人生無常,苦雨凄風,百年塵夢,坎坷 相隨,這位與林語堂齊名,有實力問鼎中國現代散文祖師爺之位的“啟明星”, 就那樣隕落在杯中茶葉的翻轉沉浮之間了, 幾十年間一個“苦”子就大徹大悟了 一生。我想,他是應該有資格喝一杯苦茶吧!喝茶應該有喝茶的環境,但我卻不是很在乎。記得有一次幾個朋友約我籌 建詩社,順便找個茶吧喝茶。我們就隨便在鬧市街頭找了一家, 茶吧一點也不古 樸,不過店內昏暗幽靜的環境比較適合喝茶, 可以讓人放松心境,看透

43、過窗縫的 光線繞上桌,讓小的看不見的微塵在光與暗之間跳起富有詩意的舞蹈,這種舞蹈 和著裊裊茶香的節拍,似靜似動,纏纏繞繞,回旋反復,在日幕光收之前,它用 盡自己最后一分力氣,就那樣歡快不知疲倦的跳著。它帶給我的快樂,是我面對 電腦屏幕觀看世界頂極街舞比賽時也不曾感受到的。喝茶據說也有喝茶的境界。明人田藝衡著煮泉小品說自己喝茶成了一 種病,自謂“泉石膏肓”,終身難離,這倒是愛茶成癡之人的可愛了。另外一個 可愛的家伙一一就是茶疏的作者許然明的友人,這位友人在給茶疏寫的 小引中這樣描寫自己對茶的癡愛:“日品茶嘗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 竹爐沸聲,時相與空山松濤響答,致足樂也。”后來還以阮籍自況

44、:“阮嗣宗以 步兵廚貯三百斛,求為步兵校尉,余當削發為龍泓僧人矣。”為了喝好茶而甘愿 削發為僧,其癡愛可見一斑。幸好我未“泉石膏肓”,不復有削發為僧之愿。看 來我的愛茶還不是最高境界,但若一味的追求境界,為境界而喝茶,則又失了喝 茶的真味,跟佛家為了到達“空”而執著于“空”相似。日本人把中國人的茶文化移植過去,加以闡發出“茶道”第3篇:下午茶我把薯片的包裝打開然 吃了一點薯片,過了一 我們把這包海苔平均分今天,我們看到動畫片里有下午茶這個休閑方式,于是我們也想開個下午 茶活動。我們想了一下說:“喝大麥茶。”于是我們把茶葉放進茶壺,再倒入開 水,過了差不多5分鐘,茶泡好了,我們就開始倒茶了,先右

45、手按住壺蓋,左手 拿著把手就把這些茶倒進茶杯,然后我們又拿一些甜點, 后把它們倒進了一個大盤子里。我們喝了一點點大麥茶, 會,我那愛哭的弟弟不知從什么地方拿來了一大包海苔, 了,然后我又把那些海苔都吃的精光后,我們就開始聊天了,我們聊了很久很久, 就這樣我們開了一個下午的下午茶會,最后,我們想起寫作業就結束了下午茶會。 多么美好的下午茶會啊!第4篇:茶心茶心安徽廬江四中群星文學社張舒擺在我面前的是一杯茶,綠幽幽的,讓人想起那在黑暗中發光的螢火蟲, 總是躲不過那企盼的目光,我知道它們在請求我再倒一次水,讓它們再飛翔一次。于是,我端起杯子,將水全部倒掉,拎起水瓶,只為給它們一次鬧的理由, 那些靈動

46、的生命渴望的,只是那一秒鐘的美麗,為什么不成全它們一次呢?第一次倒茶的時候,所有的茶葉都聚在杯口,那是它們最后一次去呼吸新 鮮的空氣,隔著氤氳濕氣的我,多么想去安撫一下它們的心,可是怎么可能?濕 氣漸漸變少變少,少到一點兒都沒有了。于是茶葉們的生命也就在這愈吹愈少的 濕氣中,漸漸邁向盡頭。它們開始往下落。每一片茶葉都異常珍重這最后的輝煌,有的是輕輕的,悄無聲息地打著轉 兒旋下去,旋到了杯底,再也不會動了。有的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竭力伸 展著自己,伸展著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擺出最后的英姿,在水的送行中回想自己 生長的地方也是有片氤氳的空氣,和現在又有什么區別呢?自己經歷了多少次磨 練為的就是這

47、最后的飛翔,自己一生中最美的瞬間就是現在,還有什么理由不珍 惜呢?茶葉們一片片、一片片地落下,無論是誰都要承載著一生的疲憊與仆仆風 塵,落向屬于自己的杯底。無非是或早或遲的事情,不會縮短,也不會延長,根 本沒有商量的余地。但是,沒有一片不甘心的茶葉,它們總是在落向杯底的時刻 感謝上蒼賜予的一生,總是將自己所有的情懷留的這一舞之中, 總是默默地奉獻 著自己的一切。那樣悲愴的美,如同虞姬在霸王面前那感動千古的一轉, 留下的 只是萬古的嘆然。這一次無論如何也沒有第一次旋舞的那樣美麗了,它們是那樣渴望,那樣 迫切地盼望再飛一次,可惜它們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卻只有那樣小的跳躍,就再 次被拉到了杯底。它們不

48、甘心。茶只是想,再讓我飛一次吧,再讓我飛一次吧!我無語。其實我何不想再讓你們飛翔一次!只是你們注定一生只有一次飛翔,我又能奈幾何?孰不知你們想要多奉獻一點甘美,只是既然已經落定,又何必再遺憾呢?同窗視點“茶,一杯為品,兩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從茶心這篇文章總算理解 了妙玉的這句話,茶的忽起忽好似人生的躍宕起伏,由茶品人生不失為一篇佳作, 文章通過對茶的沉沉浮浮的描寫,給人生來了一次翻譯,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是 茶與文學水乳交融的芳香,呈現的一顆赤裸裸的茶心。茶一生只為輝煌一次,飛 翔一次,那么人性也應破繭為蝶了吧!導師點津作者從一個獨持的角度來品茶,品茶葉們最后的輝煌,最后的美麗,品茶 葉們奉獻的

49、品質和悲愴的美。僅僅是品茶嗎?當然不是,字里行間傳達出作者對 人生的深刻感悟。寫后札記農人說:“一花一世界。”佛家講:一樹一菩提。那么茶呢?都道:云在 青天水在瓶,而茶又在什么呢?其實,這只是茶落下的一個過程,但是,本人以 自己的角度去洞察茶的心,認為那是一次飛翔,是一次生命的升華。我想每個人 都有自己輝煌的夢,而現在,我們就要去為實現這個夢去奮斗,去制造機會,因 此,愿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飛翔。我這篇文章,是本人在思考中感悟的茶的心思,故題名“茶心”,或許每 個人都有獨到的見解,只是本人把它當成茶的輝煌,或許文章只是一個思想的結 果,并無摻進文學,因此華麗不足,但我想,流暢應達上要求了吧。不

50、過“當局 者迷,旁觀者清”還要看大家的看法。第5篇:茶香有人說家是棲息的港灣;是避護風浪的碼頭;是躲雨停歇的暖巢。可我卻 說:家是休身養性的圣殿。小時候,家中有一張檀木長幾,正中擺著文房四寶。有時,父親會提起筆, 在潔白的宣紙中留下灑脫自如的行書; 有時,我會執筆細繪,畫幾朵嫣然盛開的 牡丹。但長幾的左角總會放一套茶具:墨綠色的茶海、茶杯、茶壺那綠,很 讓人沉迷。外公曾對我說起過那套茶具,他說:“綠色沉穩,正如香茶,翠沁人心。” 那時我還年幼,卻只覺那壺、那杯盡是模樣小巧,惹人喜愛,便老是愛觀賞。畢 竟是年少浮躁,只看一會兒便又跑去玩耍找尋樂子去了。現在憶起來,那年好像恰好七歲。大前年搬家,母親又把那套茶海拿出來,用透明的玻璃盞把茶杯、茶壺都 盛在其中,倒入沸水細致地洗過一遍。我在旁靜看,那墨綠的杯中不沾一顆塵埃。 父親泡了些許普洱給我喝,而他則在一旁練字。我看見那筆像烏龍盤旋那樣在紙 上翻滾,好似一番狂風暴雨之后又突然一停。提筆。父親那幅字寫得特別漂亮,寫的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