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9 -走進語文世界 弘揚文化經典 設計者: 李海光荊軻刺秦王 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戰國策及相關知識,把握古代記敘散文的特點。 3、 理解分析荊軻、太子丹、秦武陽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記敘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介紹相關歷史背景,讓學生在歷史大背景中觀照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2、引導學生提要勾玄地閱讀課文,學會抓住關鍵詞語,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做到綱張目舉,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 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古代散文簡潔、精煉、細節傳神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2、1、理解領會荊軻不畏強暴、不避艱險、舍生忘死、扶弱濟困的英雄精神。 2、引導學生領略英雄的才華與品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分析荊軻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為 2、積累重要文言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領會古代記敘散文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教學方法】1、講解法 2、自主合作法3、誦讀感知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諸多風流人物之中,有一位僅有短短兩句吟唱,而這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唱,這就是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詩中透露出無限的
3、悲涼和對人生的留戀,但荊軻仍然一無反顧,“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許多英雄就這樣永遠地走入歷史深處。今天,讓我們在前人的記述中再來探尋英雄的足跡,傾聽歷史的回音。(板書課題)二、【戰國策簡介】學生齊聲朗讀 戰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三、【背景簡介】教師簡述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
4、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合諸侯共同破秦。 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荊軻,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后遷居衛國,原叫莊坷,到了燕國以后,才叫荊軻,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課文中提到的擊筑的高漸離,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土田光。田光
5、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 四、【掃清閱讀障礙 】1、讀準字音(多媒體展示,師生齊讀) 淬(ì) 忤() 徵() 陛(ì) 卒(ù) 提() 創() 揕(è) 拊() 髓 (su) 樊於()期 箕踞(jjù) 亢(kàng) 夏無且() 2、疏通疑難語句(多媒體展示,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疑難語句由學生預習得來) 秦王必說見臣: 說,同“悅”。說見:高興地接見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
6、私,而傷長者之意: 窮:走投無路,猶如“追窮寇”之“窮”。古代缺少衣物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無出路叫窮。 困,困窘。樊將軍“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可見“窮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意。 全句意為: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傷害了長者的心意 乃今得聞教: 乃,語氣副詞,表轉折。教:指教。全句意為:而今才聽到(您的)指教。 函封之: 函,盒子。這里名詞作狀語,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來。 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現在(是)拿著一把匕首進入兇險難測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是
7、因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愿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愿意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貢獻、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廟。給(j),供應,供給。職:貢賦,賦稅。 北之人:北方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人。 蠻夷:古代泛指少數民族。 鄙:邊疆,邊遠的地區。 五、【復述故事情節,把握課文結構】 1、指名學生復述 2、 快速梳理情節(多媒體展示) 序幕 狼煙四起 開端 義士請纓 發展 求取信物 易水訣別 高潮 廷刺秦王 結局 壯士殞命 尾聲 秦王目眩 六、【精彩語段賞析】 1、師生共同確定精彩情節 板書: 求取信物 易水送別 廷刺
8、秦王 2、 感受精彩情節,學生朗讀精彩片段 求取信物 分角色朗讀 易水送別 全體朗誦 廷刺秦王 單人朗誦 3、分組討論: (1)分三組,分別討論三個精彩片段。 (2)討論內容,精彩從何而來。任選一個角度,發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或人物性格 或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 或寫作技巧 或其他三組分別派代表發言,教師點撥 :1)求取信物 荊軻與樊於期的對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現出深謀遠慮、心機綿密的個性。 2)易水送別 場面描寫 1 抓住特點 白衣冠 2 突出重點 荊軻 3 顧及全面 其他人物 4 結合寫景 風蕭蕭兮易水寒 烘托一種慷慨悲壯的氣氛,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 如:
9、白衣冠 世皆垂淚涕泣 世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風蕭蕭兮易水寒 3)廷刺秦王 顧笑武陽 沉著機智、鎮定自若 超人的膽略、非凡的氣質(神態) 圖窮匕現 神勇 (動作描寫 短句) 倚柱笑罵 視死如歸 (神態) 4總結歸納(荊軻這一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荊 軻 刺 秦 王 精彩情節 人物性格(荊軻)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謀遠慮、胸有城府 人物對話 易水送別 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場面烘托 廷刺秦王 機智沉著、視死如歸 動作、表情 七、【課堂小結】 荊軻刺秦王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個“刺”字展開,人物的性格也隨著故事情節的推移,從人物對話、神態,動作的描寫和場面描寫兩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
10、表現。我們要學習這種寫法,在作文時加以運用。八、【作業布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同是強秦壓境,荊軻毅然選擇了提劍行刺,有人卻選擇了游說。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請完成作業:“退秦”還是“刺秦”由燭之武和荊軻想到的九、【板書設計】荊 軻 刺 秦 王 精彩情節 人物性格(荊軻)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謀遠慮、胸有城府 人物對話 易水送別 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場面烘托 第二課時一、【檢查作業】二、【合作探究】 研讀課文第一部分1、 荊軻刺秦王是在怎樣的形勢下發生的?課文寫當時形勢的語言有何特點? 提示:奏軍破趙,勢如破竹,大軍壓境,燕國危在旦夕。課丈寫形勢,連用幾個動詞短語,以短促的語
11、氣交代逼人的形勢,渲染了緊張、危急的氣氛。“盡收其地”的“盡”,寫出了秦軍之“強”,也應了太子丹“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是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的判斷。太子丹認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盡矣”,因而催促荊軻實施刺秦王的計劃,意圖抵抗秦軍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報“見陵”之仇。 2、荊軻刺秦王的謀劃,表現了怎樣的性格特點?寫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荊軻的謀劃抓住了如何見秦王這個關鍵問題。他提出用樊將軍首與督亢地圖為信物騙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膽識和氣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時才提出這個計劃,可見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襯了荊軻智謀非凡。 3、荊軻私見樊於期,為什么能使樊於
12、期慷慨獻身? 提示:荊軻三問樊於期,首先從秦王的刻毒殘忍說起,動之以情,進行初步試探;進而從“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方面曉之以義,引而不發,進一步觀察反映;在樊將軍急于知曉的情況下,他才和盤托出行刺打算,征詢意愿。荊軻膽大心細,自知知人,對樊將軍有著深刻的了解。荊軻舍身取義的精神,更使樊將軍激動得“偏袒扼腕而進”。樊將軍自刎獻身,既表現了他的義勇剛烈,也表現了對荊軻的理解與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藥淬之”、“令秦武陽為副”為何略寫? 提示:不是主要情節,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詳略得當,剪裁合理。 5荊軻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顯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荊軻“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
13、疑。太子的不信任對俠義之土來說,無異于人格侮辱。“士可殺而不可侮”。荊軻忍無可忍,怒叱太子,顯示了剛烈的性格。 小結: 第一部分寫行刺秦王的準備工作,包括商議計謀、求取信物、準備匕首、配備副手、怒叱太子五個場面,其中荊軻與太子丹有三次分歧。這些分歧既表現了荊軻的足智多謀,果敢勇決,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謀事不周的弱點。研讀課文第二部分1、 太子及賓客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與荊軻永訣,激勵他冒死行刺,不負重托。 2、音樂描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現荊軻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壯的氣氛。 3、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訣別這一場面的? 提示:抓住特點:如對送行者的描寫,抓住“白衣冠”這個特點;突出
14、重點:在眾多的人物中,重點寫荊軻;“既祖,取道”略寫,重點寫慷慨悲歌;顧及全面:太子、賓客、高漸離、士等在場人物都顧及到,而且通過寫“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目,發盡上指冠”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汽的氣勢;有條不紊:人物活動按時間順序描寫;結合寫景:“風蕭蕭兮易水寒”,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4、小結:易水訣別,表現了荊軻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研讀課文第三部分1、秦廷行刺這一部分可分幾個層次? 計見秦王(1113自然段) 顧笑武陽(14自然段) 秦廷搏擊(1517自然段) 倚柱笑罵(18自然段) 遇難去世(19自然段)2、 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的?提示:抓住特點:如對送行者的描寫,
15、抓住“白衣冠”這個特點;突出重點:在眾多的人物中,重點寫荊軻;“既祖,取道”略寫,重點寫慷慨悲歌;顧及全面:太子、賓客、高漸離、士等在場人物都顧及到,而且通過寫“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目,發盡上指冠”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汽的氣勢;有條不紊:人物活動按時間順序描寫;結合寫景:“風蕭蕭兮易水寒”,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三、【拓展探究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荊軻的形象。對荊軻其人,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荊軻是怎樣一個人?速讀課文,根據課文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可從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為國分憂,雪恥報仇,報效太子。他對樊放期說,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
16、仇”,除“燕國見陵之恥”。行刺失敗,他仍宣稱欲生劫秦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性格:深沉,剛毅,慷慨。準備信物,深謀遠慮。遲發見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計,善于言辭。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劃,義激樊於期。臨危從容不迫,遮掩搪塞,機智過人。 精神:不畏強暴、不避艱險,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復還”,仍然一往無前,“終已不顧”。行刺不就,身受重傷,仍拼死一搏,英雄氣概,值得稱道。 2、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提示: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動。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就與歷史
17、發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為太子丹報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爭的最前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于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當然這當中也流露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因素這既是荊軻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從荊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借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可能的,這些都反映了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但千百年來,荊軻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人合伙協議合同
- DB33T 381-2024白術生產技術規程
- 水電行業設備制造與2025年大型水電項目投資設備選型報告
- 種植樹木協議合同
- 園地林地流轉協議書模板
- 租用船員合同協議書模板
- 租賃宅基地協議合同
- 墻體裂縫維修協議書模板
- 藥品展位合同協議
- 小流域治理合同協議
- 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材料PPT全套教學課件
- 有色金屬冶金概論總論
- 砂石料單價編制
- 海藻學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煙臺大學
-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中測試卷含答案【考試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單元知識要點
- 全陜西師范大學《716文學綜合》考研真題詳解下載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標識及保養記錄
- 外科學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組成和結構課件
- 《羅織經》全文及翻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