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年河北省初中畢業生升學文化課考試理科綜合試卷本試卷分卷1和卷兩部分;卷1為選擇題,卷為非選擇題。本試卷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卷I(選擇題,共47分)注意事項:1.答卷I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科目填涂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監考人員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個小題,共47分。119小題為單選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20-22小題為多選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
2、的得2分,有錯選或不選的不得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個小題,共47分。119小題為單選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20-22小題為多選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或不選的不得分)1.面粉中富含的營養素是( )A.維生素B.油脂C.蛋白質D.糖類2.圖1所示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取用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讀取液體體積 D.稀釋濃硫酸圖13.下列有關金屬及合金的說法錯誤的是( )A.常溫下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B.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C.生鐵和不銹鋼都是金屬材料D.鋁片表面易
3、生成致密的氧化膜4.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兩個氧分子-O2 B.氯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C.氯酸鉀-KC1O3 D.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5.常溫下,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進行圖2所示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實驗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實驗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大C.實驗2后,甲中溶液為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D.實驗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質質量相等6.下列實驗操作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A鑒別木炭粉和氧化銅粉末取樣,加稀硫酸B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加熱固體混合物C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D分離CaC
4、l2和CaCO3的固體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蒸發7.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B.濾渣中一定不含Fe,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C.濾渣中一定含有Ag,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D.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8.下列措施不利于“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是( )A.禁止露天焚燒秸稈 B.發展燃煤火力發電C.推廣新能源公交車 D.限制燃放煙花爆竹9.圖3所示實驗
5、中的水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樓房著火時乘電梯逃生 B.保存海鮮時用甲醛溶液浸泡C.在高原上用高壓鍋煮飯 D.雷雨時打著傘在開闊地行走11.下列對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A.晶體鋁、冰、海波B.絕緣體塑料、橡膠、石墨C.混合物乙醇、海水、碳酸氫鈉D.復合肥料尿素、硝酸鉀、磷酸二氫銨12.壓縮氣體可使氣體液化,氣體液化后( )A.分子的質量變大 B.分子的體積變小C.分子的數目減少 D.分子的間隙變小13.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則含有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B.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種元素C.帶異種電荷
6、的兩個物體相互吸引,則相互吸引的兩個物體一定帶異種電荷D.物體做勻這直線運動時速度大小不變,則速度大小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14.圖4所示實驗中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甲:下方燃著的小木條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B.乙:抽掉玻璃板后,兩瓶內氣體顏色發生變化,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C.丙: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復燃,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D.丁: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運動的滑板車會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理科綜合試卷卷(非選擇題,共73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將密封線左側的項目填寫清楚。2.答卷時,將答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簽字筆、圓珠筆直接寫在試卷上。二
7、、填空及簡答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每空1分,共31分)27.圖11所示為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用打氣筒向容器內打氣吹散面粉,瞬間發生爆炸,軟橡膠片被沖飛,蠟燭熄滅。(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的接觸面積。(2)軟橡膠片被沖飛時內能轉化為_(3)蠟燭熄滅的原因是_。28.用天然氣熱水器(如圖12所示)將質量為40kg、溫度為15的水加熱到40,完全燃燒了0.15m3的天然氣。(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CH4。CH4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2)水需吸收_J的熱量。(3)熱水器的效率為_%。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天然氣的熱值是3.5×107J/m32
8、9.理化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1)空氣中能供給呼吸的氣體是_(2)幼兒及青少年缺_元素會患佝僂病和發育不良。(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4)打開汽水瓶蓋,有氣泡冒出,說明氣體溶解度隨壓強減小而_。(5)純棉、滌綸和聚酯纖維三種布料中,_的吸水性和透氣性較好。30.根據圖13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1)甲為蒸發溶液的實驗。加熱時若不攪拌,造成的后果是_:當觀察到_時,停止加熱。(2)乙為通過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用紅熱的玻璃管引燃紅磷,實驗現象是:紅磷燃燒,產生_,放出大量熱。實驗中氣球的作用除了使裝置密閉之外,還可以防止_;實驗時若取用
9、紅磷的量不足,對實驗的結果_(選填“有”或“沒有”影響)。31.AG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14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種元素,D是溫室氣體,G是重要調味品。(1)G的化學式為_。(2)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4)F的一種用途是_。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第32小題4分,第33小題6分,第34、35小題各7分,共24分)35.興趣小組在課外實驗中意外發現:將鎂條放入Na?CO3溶液中,快速產生較多氣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組同學對此進行了系列探究活動。探究l:反應產生的氣體是什么?【作出猜想】小組同學經查
10、閱資料和討論,根據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且反應物中含有_三種元素,作出如下猜想:氫氣;二氧化碳;氫氣和二氧化碳。【實驗1】取適量鎂條、100mLNa?CO:溶液于反應裝置A中,按圖21所示方案進行實驗。B中石灰水不變渾濁;C處氣體燃燒,燒杯內壁有水珠。說明猜想正確。(1)反應裝置A應選用圖22中的_(填寫序號)。(2)小組同學討論認為,上述實驗中“燒杯內壁有水珠”作為“反應產生的氣體是氫氣”的證據不可靠。為使這一證據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驗證三個猜想,只需在圖21所示方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完善。你的改進方案是_。探究:快速產生氣體的原因是什么?【查閱資料】鎂與水緩慢反應生成氫氣;Na2CO3溶液
11、顯堿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還有OH-。【作出猜想】可能是 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種離子促進了鎂與水的反應。【實驗2】按圖23所示方案進行實驗。G、I中緩慢產生氣泡,H中快速產生較多氣泡,說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進了鎂與水的反應。(1)G中實驗的作用是_。(2)試劑X是_。探究III:反應產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實驗3】取實驗1反應生成的沉淀于試管中,加入試劑Y,根據實驗現象說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試劑Y及實驗現象為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反思交流:有些偉大的發現就是從異常現象中得到啟發,通過深入研究而實現的。四、計算應用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
12、;第36小題5分,第37小題7分,第38小題6分,共18分。解答時,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計算步驟等,只寫最后結果不得分)36.為測定某CuSO4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取150gCuSO4溶液,平均分為三份,每一份樣品均按圖24所示進行實驗,實驗數據見下表,請計算:(1)50gCuSO4溶液完全反應時,所得沉淀的質量為_g。(2)CuSO4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理科綜合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參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個小題,共47分。119小題為單選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2022小題為多選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
13、全選對的給3分,選對但不全的給2分,有錯選或不選的不給分)二、填空及簡答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每空1分,共31分)評分說明:第一空回答不全不給分。27.(1)面粉與空氣(或面粉與氧氣)(2)機械能(3)氧氣不足評分說明:(3)意思表達合理即可給分。28.(1)(2)4.2×106(3)8029.(1)氧氣(或O2) (2)鈣(或Ca) (3)吸附 (4)減小 (5)純棉30.(1)液滴飛濺 出現較多固體(2)大量白煙 氣體膨脹沖開瓶塞 沒有評分說明:(1)第二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給分。(2)第二空意思表達合理即可給分。31.(1)NaCl(2)復分解反應(3)NaoH+HCl=NaCl+H2O (4)生產玻璃評分說明:(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給分。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第32小題4分,第33小題6分,第34、35小題各7分,共24分)35.【作出猜想】碳、氫、氧(或C、H、O)【實驗1】(1)D (2)在B和C之間增加干燥裝置【實驗2】(1)對比 (2)NaOH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實驗3】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MgCO3+2HC1=MgCl2+CO2+H2O評分說明:第三空、第四空、第六空、第七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給分。四、計算應用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第36小題5分,第37小題7分,第38小題6分,共18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