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事例_第1頁
生物入侵者事例_第2頁
生物入侵者事例_第3頁
生物入侵者事例_第4頁
生物入侵者事例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生物入侵者事例生物入侵者事例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19: 58飛機草植物飛機草飛機草(Eupatorium odoratum L.)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物種名稱】:飛機草【鑒別特征】:高達37m根莖粗壯,莖直立,分枝伸展。葉對生,卵狀 三角形,先端短漸尖,邊緣有粗鋸齒,有明顯的三脈,兩面粗糙,被柔毛及紅 褐色腺點,擠碎后有刺激性的氣味;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總苞圓柱狀,長 1cm,總苞片34層。花冠管狀,淡黃色,柱頭粉紅色。瘦果狹線形,有棱,長 5mm棱上有短硬毛;冠毛污白色,有糙毛。【生物學(xué)特性】:叢生型的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瘦果能借冠毛隨風(fēng)傳播, 而成熟季節(jié)恰值干燥多風(fēng)

2、的旱季,故擴散、蔓延迅速。種子的休眠期很短,在 土壤中不能長久存活。在海南島1年開花2次,第一次45月,第二次912月【原產(chǎn)地】:中美洲;在南美洲、亞洲、非洲熱帶地區(qū)廣泛分布。【中國分布現(xiàn)狀】:臺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云南、貴州 (西南 部)。引入擴散及引起問題:飛機草在 20世紀(jì)20年代早期曾作為一種香料植物 引到泰國栽培,1934年在云南南部被發(fā)現(xiàn)。危害多種作物,并侵犯牧場。當(dāng)高 度達15cm或更高時,就能明顯地影響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長,能產(chǎn)生化感物質(zhì), 抑制鄰近植物的生長,還能使昆蟲拒食。葉有毒,含香豆素。用葉擦皮膚會引 起紅月中、起泡,誤食嫩葉會引起頭暈、嘔吐,還能引起家畜和魚類中

3、毒。該植 物是葉斑病原Cercospora sp.的中間寄主。飛機草的危害(1)分泌化感物質(zhì),排擠本地植物,使草場失去利用價值,影響林木生長和 更新。(2)影響糧食作物、桑樹、花椒、香蕉等的生長,降低產(chǎn)量。(3)堵塞水渠,阻礙交通。(4)導(dǎo)致野生名貴中藥材失去生存環(huán)境。(5)葉有毒,含香豆素類的有毒化和物,引起人的皮膚炎癥和過敏性疾病, 誤食嫩葉引起頭暈、嘔吐,引起家畜、家禽和魚類中毒。中藥材飛機草【別名】香澤蘭【來源】為菊科澤蘭屬植物飛機草 Eupatorium odoratum L.,以全草入藥。 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源形態(tài)】多年生常綠亞灌木,高 13米,全株被毛,枝葉揉碎時有香氣。

4、莖直立,有細縱紋,綠黃色或黑褐色,新枝綠色,老枝灰黃色,斷面白色。葉 對生,具葉柄。秋、冬開花,頭狀花序數(shù)個集生一總梗上,再排成傘房狀,小 花全為管狀,花冠淡黃色,粉紅色或淡白色。瘦果,黑色,具 5棱,頂端有刺 毛狀冠毛。【性味歸經(jīng)】微辛,溫。有小毒。【功能主治】散瘀消月中,止血,殺蟲。用于跌打月中痛,外傷出血,旱螞蝗 叮咬出血不止,瘡瘍月中毒。鮮葉揉碎涂下肢可防治螞蝗叮咬。全草切碎撒水田 中謳爛,12天水變紅后可殺滅鉤端螺旋體,用以預(yù)防鉤端螺旋體病。【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注意】一般不作內(nèi)服。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 其毒性為葉有毒,用葉擦皮膚可引起紅月中、起泡,誤食嫩葉出

5、現(xiàn)頭暈、嘔吐, 還可毒魚、殺蟲。【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各家論述】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殺蟲,止血。治旱螞蝗咬后 流血不止,用鮮葉揉爛涂傷口。【藥理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豚鼠回腸有興奮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作用較弱,煎劑對離體兔十二指腸有抑制作用。二者對離體兔子宮 均無明顯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時,二者毒性均很小。【中藥化學(xué)成分】鮮枝葉含揮發(fā)油0.3%-0.4%,其中主含香豆粗(coumarin),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芳樟醇(lina-lool)1 ,澤蘭醇 (eupatol)2,左旋澤蘭烯(eupatene)3。地上部分含黃酮類:異櫻花素 (isosaku

6、ranetin),飛機草素(odor-atin)4 , 5,刺槐素(acacetin)5,櫻 花素(sakuranetin),山奈素(kaempferide),樹柳素(tamarixetin)6 ,三裂 鼠尾草素(salvige-nin)7,異櫻花素-7-甲84(isosakuranetin-7-methylether) , 4, 5-二羥基-3, 7-二甲氧基黃酮(4, 5-dihydroxy-3 , 7-dimethoxy flavone)8 , 4, 5, 6, 7-四甲氧基黃烷酮(4, 5, 6, 7-tetramethoxy flavanone) , 4-羥基-5, 6, 7-三甲氧

7、基黃烷酮(4-hydroxy-5 , 6, 7- trimethoxyflavanone) , 2, 4-二羥基-4 ' , 5' , 6'-三甲氧基查耳酮(2 ', 4-dihydroxy-4,5,6-trimethoxychalcone)9 等。還含羽房豆醇(lupeol) , 0 香樹脂醇(B-amyrin),環(huán)氧羽房豆醇(epoxy-lupeol)10,茴香酸(anisic acid)11,蠟醇(ceryl alcohol) 以及 a -、0 -和丫 -谷番醇(sitosterol)12紫莖澤蘭學(xué)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

8、ng科名:Compositae英文名:Crofton Weed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排在第一位藥材:名紫莖澤蘭拉丁 :名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原植物紫莖澤蘭)別名:解放草,馬鹿草,破壞草,黑頭草,大澤蘭名稱考證:馬鹿草、破壞草(云南種子植物名錄)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藥用部位:紫莖澤蘭的全草。性味歸經(jīng):辛、苦,涼。入膀胱、肝、腎三經(jīng)。功效分類:活血化瘀藥,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功效主治:疏風(fēng)解表,調(diào)經(jīng)活血,解毒消月中。治風(fēng)熱感冒,溫病初起之發(fā) 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崩漏,無名月中毒,熱毒瘡瘍,風(fēng)疹瘙癢。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 15克。外用:鮮

9、品搗敷患處。資源分布:原產(chǎn)于墨西哥。解放后由緬甸傳入中國,已大量逸生于云南西 南部。古籍考證:始載于云南藥用植物名錄。參考出處:云南藥用植物名錄特征特性莖紫色、被腺狀短柔毛。葉對生、卵狀三角形,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直徑可達6毫米,排成傘房狀,總苞片三四層,小花白色。株高 1 米2.5米。有性或無性繁殖。每株可年產(chǎn)瘦果 1萬粒左右,藉冠毛隨風(fēng)傳播。 根狀莖發(fā)達,可依靠強大的根狀莖快速擴展蔓延。適應(yīng)能力極強,干旱、瘠薄 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縫和樓頂上都能生長。危害性1935年我國在云南南部首次發(fā)現(xiàn),隨河谷、公路、鐵路自南向北傳 播。侵占農(nóng)田、林地,與農(nóng)作物和林木爭水、肥、陽光和空間,能分泌化感物

10、, 排擠鄰近多種植物;堵塞水渠,阻礙交通;全株有毒,更糟糕的是,紫莖澤蘭 的種子上面有很多細毛,牛吃了消化不了,會得嚴重的胃病,變得越來越不健 康,危害畜牧業(yè)等。控制方法生物防治。澤蘭實蠅對植株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 率可達50犯上。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紅三葉草、狗牙根等植物進行替代 控制有一定成效。化學(xué)防治。2,4-D、草甘瞬、敵草快、麥草畏等10多種除 草劑對紫莖澤蘭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對其根部防治效果較差。紫莖澤蘭系菊科、澤蘭屬,多年生草本,下部莖老化變硬,呈半灌木,高 0.8-1.2m ,最高可達2.5m,莖暗紫褐色,被灰色銹毛,葉對生,葉片棱形,頭 狀花序,瘦果五棱形

11、,具冠毛。每年 2-3月開花,4-5月種子成熟,種子很小, 有刺毛,可隨風(fēng)飄散,種子產(chǎn)量巨大,每株年產(chǎn)種子1萬粒左右。紫莖澤蘭原產(chǎn)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達黎加一帶,大約20世紀(jì)40年代紫莖澤蘭由中緬邊境傳入云南南部,至目前為止,云南80%5積的土地都有紫莖澤蘭分布。西南地區(qū)的云南、貴州、四川、廣西、西藏等地都有分布,大約以 每年10-30公里的速度向北和向東擴散。紫莖澤蘭具藥用價值紫莖澤蘭可以用于以下常見疾患的治理,并有較好的療效,現(xiàn)收集整理如 下:1 .對蚊蟲叮咬引起的搔癢、月中塊,香港腳、稻田性皮炎、瘡痔,取紫莖澤 蘭鮮葉適量揉出汁液涂抹患處,可起到消月中止癢之功效。2 .不明緣由皮膚尋麻疹

12、,取紫莖澤蘭鮮莖葉 500g,煎水清洗患處,一般24 天可痊愈。3 .消炎止血。對于一般簡單外傷性創(chuàng)傷出血,取紫莖澤蘭鮮葉適量揉絨敷 于創(chuàng)口,用布固定,每天更換一次,可起到消炎止血之功效。其他作用1.染料,是一種天然的染料,經(jīng)過高溫熬煮,可以染成黃色,在民族扎染 上被用到,并且,可以起到驅(qū)蚊消炎的作用。薇甘菊薇甘菊概述薇甘菊(學(xué)名:Mikania micrantha),也稱小花蔓澤蘭或小花假澤蘭。原 產(chǎn)于中美洲,現(xiàn)已廣泛傳播到亞洲熱帶地區(qū),如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印度 尼西亞、尼泊爾、菲律賓,以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所羅門、印度洋圣誕島和太 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包括斐濟、西薩摩亞、澳大利亞北昆士蘭地區(qū)

13、,成為當(dāng)今世 界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危害最嚴重的雜草之一。大約在1919年薇甘菊作為雜草在中國香港出現(xiàn),1984年在深圳發(fā)現(xiàn),2008年來已廣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該種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 侵物種。中文名稱:薇甘菊外文名稱:South American Climber,Mile-a-minute Weed別稱:小花蔓澤蘭、小花假澤蘭界:植物界拉丁 學(xué)名:Mikania micrantha命名者:Kunth形態(tài)特征薇甘菊(圖2)薇甘菊為多年生草質(zhì)或木質(zhì)藤本,莖細長,匍匐或攀緣,多 分枝,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幼時綠色,近圓柱形,老莖淡褐色,具多條肋紋。

14、莖中部葉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 4.013.0 cm,寬2.09.0 cm ,基部心形,偶近 戟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數(shù)個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兩面無毛,基出37脈;葉柄長2.08.0 cm ;上部的葉漸小,葉柄亦短,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枝端常排成 復(fù)傘房花序狀,花序漸纖細,頂部的頭狀花序花先開放,依次向下逐漸開放, 頭狀花序長4.56.0 mm,含小花4朵,全為結(jié)實的兩性花,總苞片 4枚,狹長 橢圓形,頂端漸尖,部分急尖,綠色,長 24.5mm總苞基部有一線狀橢圓形 的小苞葉(外苞片),長12mm花有香氣;花冠白色,脊?fàn)睿L 33.5(-4)mm , 檐部鐘狀,5齒裂,瘦果長1.52.0mm,黑色,被

15、毛,具5棱,被腺體,冠毛有 3238(-40)條刺毛組成,白色,長 23.5(-4)mm。地理分布薇甘菊(圖3)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 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和太平洋諸島嶼、毛里求斯、澳大利亞、中 南美洲各國、美國南部。中國廣東,香港,澳門。生物特性薇甘菊(圖4)不同種群的薇甘菊具染色體類型不同,有的種群為二倍體, 有的為四倍體(這是薇甘菊生存力極強的原因之一)。薇甘菊從花蕾到盛花約 5d, 開花后5d完成受粉,再過57d種子成熟,然后種子散布開始新一輪傳播,所 以生活周期很短。開花數(shù)量很大,0.25m²面積內(nèi),計有頭狀花序達20 535

16、50 297個,合小花82 140201 188朵,花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38.4%42.8%薇甘菊瘦果細小,長橢圓形,亮黑色,具 5"脊",先端(底部)一 圈冠毛 2535條,長 2.53.0mm,種子細小,長 1.22.2mm,寬 0.20.5mm,千 粒重0.0892 g。止匕外,薇甘菊莖上的節(jié)點極易生根,進行無性繁殖。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長緩慢,在1個月內(nèi)苗高僅為11cm,單株葉面積 0.33cm²。但隨著苗齡的增長,其生長隨之加快,其莖節(jié)極易出根,伸入 土壤吸取營養(yǎng),故其營養(yǎng)莖可進行旺盛的營養(yǎng)繁殖,而且較種子苗生長要快得 多,薇甘菊一個節(jié)1天生

17、長近20cm在內(nèi)伶仃島,薇甘菊的一個節(jié)在一年中所 分枝出來的所有節(jié)的生長總長度為1007m由于其蔓延速度極快,故有些學(xué)者 稱其為"一分鐘一英里的雜草"。花果期:在廣從8月至翌年2月。在實驗室控制條件下,薇甘菊種子在 2530C萌發(fā)率83.3%,在15c萌發(fā) 率42.3%(氐于5C、高于40c條件下萌發(fā)極差。光照條件下有利于種子萌發(fā),黑暗條件下很難萌發(fā)。種子在萌發(fā)前可能有一個10d左右的“后熟期"。種子成熟后自然儲存1060d,萌發(fā)率較高,貯存時間越長,萌發(fā)率越低。危害狀況薇甘菊(圖5)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適生地攀援纏繞于喬灌木植 物,重壓于其冠層頂部,阻礙

18、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繼而導(dǎo)致附主死亡,是世界 上最具危險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中國,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主要對當(dāng)?shù)?8m以下的幾乎所有樹種,尤其對一些郁閉度小的林分危害最為嚴重。危害嚴重的喬木樹種 有紅樹、血桐、紫薇、山牡荊、小葉榕;危害嚴重的灌木樹種有馬纓丹、酸藤 果、白花酸藤果、梅葉冬青、鹽膚木、葉下珠、紅背桂等;危害較重的喬木樹 種有龍眼、人心果、刺柏、苦楝、番石榴、樸樹、荔枝、九里香、鐵冬青、黃 樟、樟樹、烏相;危害較重的灌木植物有桃金娘、四季柑、華山磯、地桃花、 狗芽花等。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澤蘭,生長迅速,不耐蔭,通過攀緣纏繞并覆蓋附主植 物,對森林和農(nóng)田土地造成巨大影響。由

19、于薇甘菊的快速生長,莖節(jié)隨時可以 生根并繁殖,快速覆蓋生境,且有豐富的種子,能快速入侵,通過競爭或他感 作用抑制自然植被和作物的生長。在馬來西亞,由于薇甘菊的覆蓋,橡膠樹的 種子萌發(fā)率降低27%橡膠樹的橡月$產(chǎn)量在早期 32個月內(nèi)減產(chǎn)27%29%在東 南亞地區(qū),薇甘菊嚴重威脅木本植物,油棕、椰子、可可、茶葉、橡膠、柚木 等都受危害。由于薇甘菊常常攀緣至 10m高的樹冠或灌木叢的上層,因此,清 除它時常傷害附主作物。在廣東內(nèi)伶仃島,發(fā)育典型的白桂木-刺葵-油椎群落常綠闊葉林,幾乎被 薇甘菊覆蓋,除較高大的白桂木外,刺葵以下灌木全被覆蓋,長勢受到嚴重影 響,群落中灌叢、草本的種類組成明顯減少。疏林

20、樹木、林緣木被薇甘菊纏繞, 出現(xiàn)枝枯、莖枯現(xiàn)象,呈現(xiàn)明顯的逆行演替趨勢。防治措施薇甘菊(圖6)使用除莠劑"草壩王"(Bentazon)和“毒莠定”(TORDONtt理薇 甘菊種子,使用藥劑濃度為0.4%的“草壩王”、0.2%白T毒莠定”。使用70%§磺隆(Sulfometuron Methyl),商品名森草凈,用藥量為 0.1g/m²,用水稀釋2500倍噴施。施用森草凈應(yīng)注意避開其他敏感植物 (如葉榕、野貯麻、馬櫻丹等喬灌木及其他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植物),以免受藥害。利用田野菟絲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田野菟絲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使薇 甘菊的覆蓋

21、度由75%95腌低至18%25%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且不會對 樣地內(nèi)其他植物如重要的果樹,糧食作物,蔬菜及其他園林綠化植物造成傷害。利用紫紅短須蛾控制薇甘菊,通過接種紫紅短須蠟的蟲卵,經(jīng)過 3個月后, 可使薇甘菊的藤葉成片黃化卷曲,6個月后,薇甘菊的莖葉黃化,邊緣不整齊,橫向較窄,隨著時間的推移,薇甘菊逐漸枯死。繡線菊財卻對薇甘菊也有較好 的控制效果。空心蓮子草空心蓮子草學(xué)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英文名: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科名:范科 Amaranthacae別名:水花生、喜旱蓮子草、空心覓。來源植物空心蓮子草 Alte

22、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 的地 上部分。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宿根草本。莖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節(jié) 腋處疏生細柔毛。葉對生,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圓鈍,有芒尖, 基部漸狹,表面有貼生毛,邊緣有睫毛。頭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花梗長 16cm;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質(zhì),宿存;花被片 5,白色,不等大;雄蕊5,基部合生成杯狀,退化雄蕊頂端分裂成 34窄條;子房倒卵形,柱頭頭狀。花期 511月。分布:生于池沼、水溝。原產(chǎn)巴西;北京、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引種, 后逸為野生。采制1011月采收,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或鮮用。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6-甲氧基木

23、犀草素7 a -L-鼠李糖花(7 a -L-rhamnosyl-6-methoxy- luteolin)1,齊域果酸聯(lián)結(jié)葡萄糖、核糖和鼠李糖的花2。莖葉中提得蓮子 草素(alternanthin) , a -谷番醇(B -sitosterol) , 0 -谷番醇(B - 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3 ,齊墩果酸-3-O-D-葡萄糖花 (oleanolicacid-3-O- 0 -D-glu-coside)4.藥理作用:體外試驗有抑菌作用(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 菌);其注射液還有某些抗病毒作用(亞洲甲型流感病毒70-5株、乙腦病毒、狂 犬病毒)。毒性很

24、小,對小鼠靜脈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455.4g/kg。中藥特性性味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早期、流行性出血熱 初期、麻疹。【別名】空心覓、革命草、水花生、過塘蛇、空心雍藤菜、水雍菜、螃麒 菊、假雍菜【來源】范科蓮子草屬植物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性味歸經(jīng)】苦、甘,寒。【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乙腦、流感初期、肺結(jié)核咯血。外用治濕疹,帶狀皰疹,疔瘡,毒蛇咬傷,流行性出血性結(jié)膜炎。【用法用量】鮮品12兩。外用鮮全草取汁外涂,或搗爛調(diào)蜜糖外敷。治 眼病時用點眼藥水

25、,每日34次。【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引入擴散原因】1892年在上海附近島嶼出現(xiàn),50年代作豬飼料推廣栽培 此后逸生導(dǎo)致草災(zāi)。【危害】(1)堵塞航道,影響水上交通;(2)排擠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種單一化;(3)覆蓋水面,影響魚類生長和捕撈;(4)在農(nóng)田危害作物,使產(chǎn)量受損;(5)田間溝渠大量繁殖,影響農(nóng)田排灌;(6)入侵濕地,草坪,破壞景觀;(7)滋生蚊蠅,危害人類健康.【控制方法】(1)用原產(chǎn)南美的專食性天敵昆蟲蓮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防治水生型植株效果較好,但對陸生型的效果不佳.(2)機械,人工防除適用于密度較小或新入侵的種群.

26、(3)用草甘瞬,農(nóng)達,水花生凈等除草劑作化學(xué)防除,短期內(nèi)對地上部分有效空心蓮子草的防除方法如下:1 .結(jié)合農(nóng)事操作除草挖除空心蓮子草在土壤中的根莖,后集中曬干和燒毀。未發(fā)生空心蓮子草的 地區(qū)要加強防范,防止其無性繁殖體入侵田園、草場或水域。控制蔓延。2 .化學(xué)防除(1)使它隆。這是一種防除闊葉雜草的苗后莖葉除草劑。使它隆不僅對空心 蓮子草的根系有殺滅效果,而且對空心蓮子草地上部分莖葉的鏟除速度快,從而 獲得一個長久的控草效果,是鏟除空心蓮子草的首選除草劑。使用方法:防除稻田燒空心蓮子草時,用藥后1天空心蓮子草即開始中毒,莖葉倒伏地面;3天后葉色轉(zhuǎn)黃;第7天開始枯死;15天后防效可達95%Z上

27、旱地施藥后10天,不要鏟除空心蓮子草地上部分,20天內(nèi)不要耕翻土壤,有利于 藥液充分傳導(dǎo)到根系和地下莖中,以提高防效;施藥后30天左右,如空心蓮子草 再次萌發(fā)出土,則進行二次施藥,可確保當(dāng)年空心蓮子草不再發(fā)生。一般在使它 隆中加少量洗衣劑,可提高防效20流右。也可用20狽它隆20毫升加41%fc達 200毫升混用。在農(nóng)田中使用時,如果闊葉作物已經(jīng)萌發(fā)出土,則不可使用使它隆,否則產(chǎn)生 藥害。(2)41%農(nóng)達水劑。這是一種滅性除草劑,能防除河道、池塘、溝渠邊空心 蓮子草。用20燦它隆乳油1000倍液對準(zhǔn)莖葉噴霧;也可采用高濃度、低水量 的施藥方法,用41%fc達水劑稀釋100倍噴霧,使藥液沾附在空

28、心蓮子草莖葉上。 進入水中的農(nóng)達不會造成水體污染,對魚蝦等無毒。危害嚴重的魚塘,應(yīng)劃分區(qū) 域施藥,防止空心蓮子草大量死亡腐爛,導(dǎo)致魚池缺氧。空心蓮子草-鑒別性狀鑒別:全草長短不一。莖扁圓柱形,直徑 1-4mm有縱直條紋,有的 兩側(cè)溝內(nèi)疏生毛茸;表面發(fā)綠色,微帶紫紅色;有的粗莖節(jié)處簇生棕褐色須狀 根;斷面中空。葉對生,皺縮,展平后葉片長圓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 披針形,長2, 5-5cm,寬7-18m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綠黑色,兩面均疏生短毛。偶見頭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直徑約1cm,具總花梗;花白色。氣微,味微苦澀。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例,呈類長方形,外被較厚的角質(zhì)層, 并有氣

29、孔及非腺毛。表皮下方為厚角組織,2-3列細胞,排列成不連續(xù)環(huán)狀, 常為氣孔下方的氣室所間隔。皮層細胞排列疏松。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韌皮部較 狹,外側(cè)散有少數(shù)纖維束;形成層成環(huán),束間形成層內(nèi)方的1-6列細胞壁增厚,木化;木質(zhì)部導(dǎo)管數(shù)個至十多個;木薄壁細胞壁增厚且木化。髓部中空。薄壁 細胞含草酸鈣簇晶。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平 直或微波狀,均有氣孔及非腺毛。氣孔直軸式,偶見不定式。非腺毛有2種:一種似蠶形,短小,向一側(cè)彎曲,有 3-8細胞;另一種較長,3-6細胞,有疣 狀突起。葉肉細胞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濕浸,趁熱濾過。取濾液 1

30、ml,加少許鎂粉和數(shù)滴濃鹽酸,振搖,溶液顯橙色。(檢查黃酮)(2)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5ml,熱回流30min,濾過。取濾液10ml,蒸干,殘渣加乙醴 10ml,攪拌,濾過,不溶物再用乙醴 5ml,同法處理2次,棄去醴液。殘渣加 甲醇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新制的7啾酸羥胺甲醇液與10瓶氧化鉀甲 醇液3滴,水浴上微熱,冷后加三氯化鐵鹽酸溶液 2滴,顯橙紅色。(檢查香豆 素)(3)取上述甲醇濾液1ml,加3喊酸鈉溶液1ml,煮沸3min,置冷,加新制 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1滴,顯紅色。(檢查香豆素與酚羥基)豚草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學(xué)名: Ambrosia artemisii

31、folia Linn.別名:普通豚草英文名:Ragweed科名:菊科 Compositae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又名艾葉破布草、美洲艾,隸屬于菊科豚草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該雜草已由北美洲擴散到世界許多地區(qū), 約于上世紀(jì)30年代傳入我國東北地區(qū),近年來,隨著國內(nèi)外交流的日益增多, 導(dǎo)致豚草的種子被帶到我國各地,并迅速蔓延,目前已在東北、華北、華中、 華東等15個省區(qū)發(fā)現(xiàn),并形成沈陽、南京、南昌、武漢 4個擴散中心。而北京 已經(jīng)在豐臺、昌平、順義、房山、密云、門頭溝、海淀等區(qū)縣發(fā)現(xiàn),豚草總分 布面積達到近3萬畝。雖經(jīng)大規(guī)模的拔除,但目前一些河道、路邊仍有不少殘 余,在不斷的蔓延。豚草多生長在荒地、路邊、水溝旁、田塊周圍或農(nóng)田中,可以遮蓋和壓抑 作物,阻礙農(nóng)業(yè)操作,影響作物產(chǎn)量;它適應(yīng)性強,種子產(chǎn)量很大,每株可產(chǎn) 種子30062000多粒;瘦果先端具喙和尖刺,主要靠水、鳥和人為攜帶傳播; 豚草種子具二次休眠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