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__定稿版4_第1頁
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__定稿版4_第2頁
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__定稿版4_第3頁
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__定稿版4_第4頁
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__定稿版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明文閱讀學習目標:1、了解說明文知識2、掌握說明文方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說明文知識點分析:( 一)、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1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征,我們稱之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個事理,我們稱之為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中根據說明內容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科技

2、類說明文是向讀者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說明文。社科類說明文是指介紹社會科學知識的說明文。其實,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釋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 2根據說明語言風格: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三) 說明的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10種。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識別標記: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2分類別:要說明

3、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識別標記:  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3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識別標記:列數字:數詞,概數、確數。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識別標記: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說明文知識2

4、、掌握說明文方法教學過程:常用說明方法: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識別標記: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 識別標記: 打比方:像、是、當作,就是比喻。  7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系抽象而復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制圖,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制定統計表,

5、將有關數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識別標記:有繪制的圖表8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識別標記: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9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 識別標記:使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10.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識別標記:引用:引用,標記是引號。   &

6、#160;  說明方法的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說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如打比方:形象生動;列數字:準確;舉例子、作比較:通俗、具體;摹狀貌:有助于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直觀引言論:印證;分類別;條理清楚。  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配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常見失分點】 辨析說明方法,主要的失誤有:說明方法和修辭方法混淆,如把“打比方”說成“比喻句”;下定義與作詮釋區分不清;打比方與作比較混淆;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的,會漏寫等。第三課時學習目標:掌握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教學過程:一、說明順序:

7、1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后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發生、發展或制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于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征。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成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系包括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等等。二、采用什么順序,主要取決于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 (1) 說明事物發展變化,時

8、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文中一般有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動作先后順序,如“首先、其次、然后”等時間順序;(2) 寫建筑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以讓讀者看明白。用來說明建筑物或處所的特點,出現“上面、下面、左邊、右邊”等詞語,即是空間順序(3) 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于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一般用來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系,在說明時,按照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因及果,由總到分的順序。第四課時學習目標: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教學過程:說明文的語言: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

9、錯,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比如“幾乎、也許、大約”和數詞“一倍”“左右”“大多數”等往往起到限制性的作用。解答時,我們可以考慮這類詞語刪掉后與原文相比有何不同,是不是說話太絕對,與事實不符或有可能不符。這,那,等詞語的指代含義第五課時學習目標:掌握說明文的結構教學過程:說明文常用的結構模式有兩種。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并列式:結構并列方式安排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

10、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例如:課文題目 說明對象的特征 說明順序 說明方法 結構方式 中國石拱橋 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一般到特殊;整體到局部;由簡到繁;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體 列數字;舉例子;摹狀貌;作比較 層遞式 蘇州園林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由概括到具體;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由大到小。 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分類別 總分總式 故宮博物院 規模宏大;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空間順序;(由南到北)(由中間到兩邊) 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 承接式 第六課時學習目標:掌握說明文閱讀技巧教學過程:閱讀說明文應該抓住以下方面。 

11、60;   (一)理解說明內容,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閱讀說明文,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征,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整體閱讀,理解說明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1)局部分析,綜合概括。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組材和選材,段落層次的意義和聯系,從而綜合歸納出說明事物的特征(2)抓住關鍵語句。我們要學會抓住這些關鍵性語句,從而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二)理解說明順序    (三)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分析說

12、明文中運用得準確的詞語的表達作用,首先要弄清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后看這個詞語,如果是起修飾作用的,就看它修飾了哪個中心詞,為什么要用這個修飾詞語。說明性文章語言首先具備準確性和嚴密性。科學小品還具有生動性的特點。比如“幾乎、也許、大約”和數詞“一倍”“左右”“大多數”等往往起到限制性的作用。解答時,我們可以考慮:1. 這類詞語刪掉后與原文相比有何不同,是不是說話太絕對,與事實不符或有可能不符。2.還有些詞語起強調作用,去掉后雖意思沒有變化,但語氣上有所變化。           

13、0;                            說明文閱讀訓練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所說的主要內容,明確說明的重點,領會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的。     2 領會事理說明文是如何抓住說明的對象及本質進行說明的

14、。     3 理解說明的順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領會說明文內容和形式的條理性。     4 能理解和分析常用的說明方法,包括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喻等。     5 體會說明性語言準確、簡明等特點,了解平實說明文和科學小品的不同特點。 重難點: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 語言特點等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 導入(中考形勢分析)說明文的閱讀,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看,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內容更關心環境保護、高科技或身邊的人文環境。題型

15、由主觀題占主導地位,其中開放性試題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擴大的趨勢。所謂“開放”是指解題思路和試題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在訓練理解能力的同時,訓練表達能力,對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個符號或一個詞語來完成,要寫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二 基本知識點回顧(一)、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二)、說明文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1.通常,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

16、這類事物的特征,我們稱之為事物說明文。二是抽象事理,說明的目的是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我們稱之為事理說明文。2.我們還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隨堂練習一:黃金的延展性和可鍛性很高,一個直徑為3毫米的黃金球,可壓成0.6平方米的金箔。這種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療皮膚潰瘍病。也可用于治療皮膚燒傷和燙傷。黃金的熔點高達1065。消防人員面革上涂上一層極薄的金箔,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溫的傷,而且不會妨礙視線。金箔還可用于摩天大樓的窗子上,能使射進來的陽光不刺眼,并且能阻擋室外熱輻射,改

17、各人們的生活環境。 1上段文字所屬都是_,從語言特點的角度看屬于_(填事物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2上段文字說明對象是_ ,說明對象的特征是_ 第二課時說明的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9種。1.舉例子:。2.分類別: 3.列數據: 4.作比較:5.下定義: 6.打比方:7.畫圖表: 8.作詮釋:9.摹狀貌:隨堂練習二:請分別指出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1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 ( )2主要由4個因素決定:一是建筑物下的土質及地面的移動量有多少能夠轉移到建筑物上來;二是支柱的數量;三是支柱的牢固度;四是采用何種方式減少橫

18、擺度 ( )3它就是一臺車式機器人,長1.6米,寬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能源 ( ) 4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上的紋理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紋絲不亂,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 ( )5據最新出版的美國生活雜志報道,世界上三個有名的“長壽村”巴基斯坦東部的芬扎、厄瓜多爾南部的畢路卡其巴以及前蘇聯高加索的一個村莊,僅百歲以上的壽星就有數百人( )6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 )第三課時 說明順序  (一) 事物的特征或本質是通過合理的順序逐層表現出來的,所以

19、,弄清文章說明的順序,有助于對被說明事物(事理)的理解。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 l )按時間順序作說明。即按事物變化發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依次作說明。     ( 2 )按空間順序作說明。即按照具體事物的空間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從遠到近等進行說明。     ( 3 )按邏輯順序作說明。即對事物從原因到結果,或從現象到本質,或從特點到用途,或從主要到次要,或從概括到具體等進行說明。隨堂練習三:讀下列一段文字,想一想這段文字

20、的說明是采取哪種說明順序的。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態,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第四課時五 說明文語言特點    準確、簡明 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點。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往往體現在文中一些表時間、表數量、表程度、表范圍的詞上,因此,研究、體會這些詞是如何準確地說明事物的形

21、態、性質、成因、功能,將有助于我們對被說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講到說明文語言,還有一點要把握的是:說明文如果從寫作上的特點分,可有平實說明文和科學小品文等之分。平實說明文指的是一些非文藝性的科普說明文,它以介紹科學技術知識為內容,在語言表達上只對事物作科學的分析和準確的說明,對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時語言簡明平實。這類說明文的特點是科學性和知識性都很強。隨堂練習四:語段一:把煤和空氣隔絕,加熱使之分解,便可以得到一種黏糊糊的污臭而黑的煤焦油。這些外貌不揚氣味不佳的東西,里面卻蘊藏著好幾百種化工原料,這些原料的名字為苯、甲苯、萘、酚、蒽、菲等。普通人聽來有些千奇百怪的感覺,但這些東西經過化學家們的手,

22、可以( )出千千萬萬常用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把人們帶到更美好的生活境界。 語段二: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千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 1指出“語段一”中劃線的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 2指出“語段一”中括號內應填入的詞是( ) A變化 B變幻 C改變 D演變 3聯系“語段二”的內容,說說劃線的詞語“大約”“可能”“幾乎”不能刪去的理由。 4聯系“語段二”的內容,劃線的詞語“有許多”能否換成 “都”,為什么? 六

23、 如何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和層次? 說明文的結構(重點是段落和層次)比較清楚。通常分為三部分:開頭引出說明對象,中間詳細說明對象;結尾總結說明對象。常見的結構形式有: 1總分式。在說明事物或事理時,段落(層次)之間有一個總分關系,表現為由總到分、由分到總、由總到分再到總。例如,蘇州園林一文采用了“總分”式結構,合理安排說明順序。開頭兩段總說蘇州園林的藝術價值和它們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說蘇州園林的具體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說始終緊扣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征,并分別對應第二段總說中的四個“講究”,第七至九段分說,從細部緊扣蘇州園林的特征。這樣寫,脈絡分明,結構嚴謹,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的特征。 2

24、承接式。各層之間按照事物的發展過程,或者按時間、因果、條件等關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3遞進式。后邊在前邊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除以上三種結構方式外,還有并列式(各層之間的關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分析結構、劃分段落層次就迎刃而解7(具體情況,結合語段再作分析)。 例一課堂訓練(信息的獲取與加工)細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們的特征區別很大。細菌雖然小,要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但它除了擁有生命的基本單位核酸之外,還有一大套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包括作為居住“公館”的細胞壁,儲存營養物質的“倉庫”,以及進行新陳代謝的“化工車間”。依靠

25、這些,細菌能夠攝取外界的物質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憐得多,且不奢談“庫房”和“車間”,就連作為保護外殼的“茅草房”也沒有。實際上它只有一個分子大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見。整個家當也只是一條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來做比喻,細菌最起碼也有條褲子,有只討飯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細茵雖然必須在人體內部的良好環境中才能繁殖,但處在惡劣環境中仍能生存較長的一段時間。而病毒則像個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張吃奶的嘴外便一無所有,毫無獨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動物的細胞內部,靠“竊取”細胞里的現成營養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體外,病毒就活不了幾小時。  

26、  大部分抗生素對細菌起作用,是因為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胞繁殖,干擾它們形成新的遺傳結構或者細胞壁。而正因為病毒只能寄生在別人的細胞內,自己不能完成這些生化反應,所以抗生素對病毒全無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這么弱,為什么還會那樣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極強,病死率可達80。實際上大多數病毒遠沒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會使人得病。冠狀病毒本來致病的能力并不強,問題在于“變種”上。變異的病毒和原來的不同了,它可能是無害的,但也可能變成“殺傷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們不必擔心它會因反復變異而使殺傷力次第增大。因為就殺傷力而言,變異就像賭博,

27、總是有輸有贏,不斷地贏下去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記錄。如果有過,可能現在就沒有我們的存在了。 必須指出的是殺傷力的大小不僅取決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變種冠狀病毒之所以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人類還沒有接觸過這樣變種后的新病毒。當人群有足夠多的人產生了抗體之后,這種病毒對人類的威脅也就小得多了。文章多處運用比喻說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別具有什么作用?    (病毒)且不奢談“庫房”和“車間”,就連作為保護外殼的“茅草房”也沒有。變異就像賭博,總是有輸有贏,不斷地贏下去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文章從哪幾方面把病毒和細菌作比

28、較?請分點概括回答。根據病毒的特征,給病毒下一個定義。(不超過35個字)本文說明的中心是什么?請簡要回答。解析與點撥:第1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的理解能力。答案是:形象生動地說明病毒沒有完整的生命結構。或“說明病毒沒有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形象生動地說明病毒不會因反復變異而使殺傷力越來越大。第2題考查信息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注意在題干的統攝下,跳讀篩選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答案是:從四方面作比較:體積大小;生命結構,或“生存的配套設施”;生存能力;對抗菌素的反應。第3題考查的是對說明對象特征的把握和說明方法理解運用的綜合能力。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其實就是對信息的捕捉、篩選、理

29、解、加工。解答這道題,首先要準確把握病毒的特征;其次還要懂得什么是下定義,怎樣下定義。回答時還要注意要點齊備,表述符合要求,不超過規定字數。答案是:病毒是沒有完整生命結構的毫無獨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第4題考查對文章說明中心的歸納概括能力。把握說明文的中心,首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說明的角度、說明對象的特征。對多角度、多層次、多要點進行說明的文章,要理解文章各部分內容要點間的內在關系,分清主次,準確把握文章的說明中心。答案是:說明病毒并不可怕。或:病毒具有致命的弱點,對人類的威脅是很小的。(意思符合,表述簡明。)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把握文意,獲

30、取知識和信息,這就要特別注意不放過文章中的任何一點有效信息,挖掘文本隱含的重要信息,對信息有完整的把握,這樣才能根據題目的要求篩選、提取、綜合、概括有關信息,順利地解題。例1中的第2、3、4題都直接用到了這種能力,第1題也涉及到對文本隱含信息的理解。捕捉、處理信息的能力是閱讀說明文的重要能力之一。例二(說明的方法和語言)漢文讀物的特質一切用漢字“寫”成的讀物,都稱為漢字讀物。它時包括古今,地涵蓋中外,型不分集散,體無論科藝,言不別文白漢文讀物既具有一般讀物的基本性質,又有其獨具的特質。 漢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傳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漢字讀物有著悠遠的歷史源流。自甲

31、骨文以來,漢文字體雖幾經變易,都沒有使文字出現斷代情況,更沒有產生新的文字系統。正因如此,才使歷代典籍得以流傳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漢文字讀者依然能讀得到并大部分讀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這在世界歷史上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 漢文讀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負載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對很高。同拼音文字讀物相比,漢文讀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簡約性。相同內容的一篇文章,漢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書要比漢文的書厚許多。在聯合國使用的五種工作文字文件中,漢文讀物總是最薄的一種。有學者認為,在語義信息量相當的條件下,一個漢字字符所含的語義信息相當于3.7個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漢

32、文讀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使讀解形象生動,意趣盎然。漢字本身就富于聯想性。漢字由象形開端,終于大部分演變成會意,占漢字的形聲字,不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聲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會意是漢字聯想的兩扇大門。漢文的詞語也往往引起讀者的聯想。漢語中不少詞匯、成語、典故本身就是前人運用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摹狀等形象思維創造的言語成果,當讀者讀到這些詞時,就不是僅僅對字面義的直接攝入,而自然會從更廣遠的詞語義域展開聯想。例如,“螢雪”一詞是刻苦讀書的意思,但它立即會使人聯想到晉代車胤以螢火蟲的微光照書夜讀和孫康映著雪光讀書的情景。這樣的聯想無疑會加大思維的廣闊度和讀解的深刻度。 漢文讀物

33、在形式上具有審美特點。首先,漢字形體的圖像性先天具有一種審美基因,加之書寫工具的不同,筆墨運用的變化,布局結構的安排等,使字體顯得千姿百態,神采飛揚,氣韻生動。其次,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短語、句子,如果結構類型相同,字數相等,位置一致,就會形成平行、整齊的句式結構,看上去悅目,使人產生一種句式均齊的美感。再次,漢語音節樂感很強。如果利用押韻、疊音、雙聲、疊韻、反復、回文等手段,讓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在語流中有節律地重復再現,在聽感上就會形成一唱三嘆,回環婉轉的音樂美。漢文讀物語言的音律美,為誦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漢文讀物內涵淵深,外延博大,縱貫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 通讀

34、全文,概括漢文讀物的特質。 () () () () 第段劃線句子運用了 和 的說明方法,要說明的是 。第段劃線句中加點的“在語義信息量相當的條件下”能否刪去?為什么? 請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第段劃線句子所舉的例子,并說說舉這個例子有什么表達作用。“螢雪”一詞能使人產生聯想,請你再寫出一個詞語,并簡述由此聯想到的情景。 解析與點撥:第1題考查對信息的捕捉、篩選、概括能力。答案要點是:悠遠性、簡約性、聯想性、審美性。第2題考查對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用圖表等,要能夠正確理解和辨析。說明方法的運用是為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務

35、的,答題時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它具體說明了什么,表達了什么。答案是:作比較、列數字,漢文讀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簡約性。第3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說明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準確性,所謂準確,就是符合客觀實際。如何理解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呢?語言準確主要體現在表示程度、范圍、依據、估計等修飾限制性詞語的恰當使用上,例如向沙漠進軍中說,對于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這里的“過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恰當有分寸,意思是說,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過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但要注意的是有時把話說得肯定是準確,有時說得不肯定也是準確

36、。例如,中國石拱橋中說:“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里的“大約”、“可能”表示估計,說得不肯定但很準確。因為這是根據目前手頭現有的資料寫成的,這樣說留有余地,不把話說絕對,更符合客觀實際。這道題的答案是:不能,“語義信息量相當”是兩種字符語義信息量作比較的前提(限制條件),如果刪去,就無從比較了。第4題考查語言概括能力和對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要與說明對象的特征相聯系,還要考慮說明的效果,如準確、清楚、生動、形象、具體等。答題時要根據具體語境來分析。答案是:“螢雪”一詞會使人聯想到車胤和孫康讀書的情景,形象具體地

37、說明了漢文的詞語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加大思維的廣闊度和讀解的深刻度。    第5題考查語言積累和聯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彈琴遇到鐘子期,兩人相知相交的故事。例1的第1、3題,例2的第2、4題都是有關說明方法的題目;例2中的第3題是關于說明文語言的題目。不管是說明方法還是說明文語言,都是從文章的技法角度來考查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下面我們就來做幾個比較典型的題目。說明文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中考對說明文閱讀的要求及命題方向。2、掌握說明文的基礎文體知識和答題規范。教學重點掌握說明文的基礎文體知識,了解中考對說明文閱讀的要求及命題方向。教

38、學難點掌握說明文的答題技巧和規范。教學方法以例點撥、自主練習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中考鏈接閱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回答問題:英國衛報在2002年評出“人類最槽糕的發明”,塑料袋不幸“榮獲”這一稱號因為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似乎已經變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無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離去,這些家伙仍然占據著地球,因為它們是“永生”的。該報稱,蟑螂曾被譽為頑強生命力的象征,但是自從塑抖袋出現后,它甚至超越了蟑螂,將成為人類文明的最后一個見證相信它會帶著人類歷史進入下一個冰河期。塑料“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從70年代起,塑料袋壟斷了歐美超市購物袋的市

39、場。現在僅英國每年就要使用80億個塑料袋。每次人們使用嶄新的塑料袋裝東西時,應該想想也許有一天海龜會把它當作美味的水母一口吞下去,然后悲慘地死于窒息。塑料食品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極其嚴重。它的分子結構非常穩定。自然界的光、熱、細菌和酶難以將其化解,即使埋在土里數百年它也不會分化、降解;焚燒塑料也不是解決辦法,塑料燃燒后殘存在大氣里的氧化物及重金屬離子會嚴重地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所以大量棄置塑料袋的堆積,已經造成農田和河流的嚴重污染,破壞了我們所處的生態環境。與其他國家相比,南非的“白色污染”更為嚴重。大風吹過,樹木上經常掛滿了塑料袋,居民還以為是下雪了。為了減少環境污染,自2001年3月

40、起,愛爾蘭政府開始征收塑料袋稅,每個塑料袋9便士。而美國采取另一措施,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目前,其他國家正在效仿該方案,為“最糟糕的發明”做補救工作。但不知什么時候,人類才能告別“塑料時代”。、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塑料袋、本文說明了什么內容? 提示: 塑料袋的產生、發展及危害、本文采用了什么順序? 提示: 邏輯順序、文章主要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試舉例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 舉例子、作比較、舉例略、第自然段加點詞“該方案”具體指什么? 提示: 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讀了全文你認為人類怎樣才能告別“塑料時代”提示: (1)自覺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2)多宣傳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壞處等。二

41、、直擊中考出示中考要求:1、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對文章主要信息的篩選概括;2、對說明對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對說明結構及其順序的理解與把握;4、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與分析;5、對重要詞、句的理解及對說明語言的品味;6、根據選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或經驗進行聯想、想象;7、對文章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與評價;8、對文本與鏈接材料進行綜合理解。三、閱讀指導1、明確說明對象。考察方式:指出說明對象是什么。概括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找出中心句。答題方式: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特征。事理說明文:現象的起因、性質、解決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2、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

42、現在結構、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3、歸納說明方法。考察方式:考察對說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兩個方向:會判斷(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舉例)會分析其作用(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回答模式:“這段文字運用了(說明方法),(準確的/具體的/生動的/清楚)的說明了(說明對象)的 特點。”特別關注:、“下定義”。、“作比較”。4、理清說明順序。1、概括要點。2、看說明的對象。5、體會說明語言。考察方式:找出體現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分析該詞語的表達作用。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加點詞語能否換成另外一

43、個詞語,為什么?某兩個或多個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表示,刪掉后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6、分析說明結構。1、順序和結構是兩個概念。2、總體結構:引出說明對象(引說部分)闡釋說明對象(主體部分)總結說明對象(收尾部分)基本模式:橫式結構(說明事物的幾個方面)縱式結構(說明事物的發生、發展、結果或制作過程)縱橫交錯式。常見形式:并列式、連貫式、遞進式、總分式(總分、分總、總分總)3、開頭作用有:引出說明對象;引出說明的內容;提出說明的問題 。結尾作用有:總結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預測等。四、實戰演練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題(河北省課改實

44、驗區)生物學家預言,2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人大腸桿菌的培養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茁。到了80年代末,細菌發電有了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里分解分子,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從而產生電能。操作時還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往電池里不斷地充入空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合物。據計算,利用這種細菌電池發電,其效率町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

45、,且能持續數月之久。即使這樣,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利用細菌發電原理,可以建立較大規模的細菌發電站。計算表明,一個功率為1000千瓦的細茁發電站,僅需要1000立方米體積的細菌培養液,每小時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維持其運轉發電。這是一種不會污染環境的“綠色”電站,而且技術發展后,完全可以用諸如鋸末、秸稈、落葉等廢有機物的水解物來代替糖液。因此,細菌發電的前景十分誘人。現在,各個發達國家各顯神通,在細菌發電研究力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美國設計出一種綜合細菌電池。里面的單細胞藻類可以利剛大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糖,然后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放電。日本科學家同時將兩種細菌放放電池的特種糖液中,讓其中的一種

46、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而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由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現。人們還驚奇地發現,楞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并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能。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死海和大鹽湖里找到一種嗜鹽桿菌,它們含有一種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約10%的陽光轉化成化學物質時,即可產生電荷。科學家們利用它們制造出一個小型實驗性太陽能細菌電池,結果證明是可以用嗜鹽性細菌來發電的,用鹽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見,讓細菌為人類供電已經不再遙遠,不久的將來即可成為現實。(選文有改動)1、請給選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提示: 細菌發電前景廣闊、 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的時代2、文章第段介紹英國科學

47、家在研究利用細菌電池發電時,為了提高發電效率,操作時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 1、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 2、往電池里不斷地充入空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合物。3、文章第段中加著重號的”這樣“指的是什么?提示: 利用這種細菌電池發電,其效率可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且能持續數月之久。4、文章第段說明的內容是什么?提示: 現在,各個發達國家各顯神通,在細菌發電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5、文章第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簡要分析它的作用。提示: 舉例子列數字 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細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并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

48、能。6、利用細菌發電除了發電效率高之外,還具有哪些優越性?提示: 1、清潔無污染(綠色環保)2、經濟實惠(發電成本低廉)五、課外延伸(黃岡)閱讀納米衛星,回答文后題目。納米的概念,是由美國科學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學家們把衛星按重量分為好多類,1000千克以上的為大型衛星,100千克500千克的為小型衛星,10千克100千克的為微型衛星,10千克以下的為納米衛星。納米衛星體積很小,僅僅比麻雀略大一點。首先,納米衛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1千克衛星的研制費用為8萬10萬美元。每千克的發射費用為2萬4萬美元。研制發射一顆質量為1000千克的衛星,其費用至少需要1億美元,而一顆納米衛星的造

49、價不到100萬美元。其次,納米衛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顆大型衛星的周期為10年左右,而一顆納米衛星的研制僅僅需要兩三年即可,這樣更適應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第三,納米衛星不僅僅節約了發射、回收成本,而且還節約了軌道空間。第四,納米衛星可以發揮群體優勢。科學家正在設計由小衛星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衛星甘拜下風。發展高頻段的、高速寬帶的低高軌道星座系統,構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將成為21世紀的熱點。因為它比光纖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時代的主力軍。若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等間隔地布置648顆功能不同的納米衛星,就可以保證對地球上任何一點進行全天侯、全天時的監視。納米衛星突破了傳統的“一星多

50、用,長久工作”的設計思想,不追求全面、綜合、完美,而主張簡化設計,采用成熟技術和模塊化、標準化的硬件,所以,它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將廣泛用于通信、遙感、天文等許多方面。這樣就使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可以介入納米衛星的研制領城,從而擴大了衛星研制和應用范圍。納米衛星將成為未來衛星發展的主要趨勢,而且,它的研制會給空間技術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7、概括回答納米衛星具有哪些優勢?提示: (1)成本低(2)研制周期短 (3)不僅節約發射回收成本,而且節約空間軌道(4)可以發揮群體優勢8、比較文本畫線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認為哪個句子好,談談理由。 原句:而一顆納米衛星的研制僅僅需要兩三

51、年即可。 改句:而一顆納米衛星的研制需要兩三年即可。提示: 原句好,因為原句中”僅僅”一詞進一步強調了研制一顆納米衛星的時間短。9、文中多處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請任選一例,并說說運用這種方法的作用。提示: 納米衛星體積很小,僅僅比麻雀略大一點。作用: 將納米衛星與生活中常見的麻雀作比較,直觀形象地說明納米衛星體積很小。1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提示: 為什么科學家想把衛星做得這么小呢?11、現代社會已離不開人造衛星,請列舉人造衛星應用于生活的兩個例子。(1)利用衛星觀測天氣情況(2)利用衛星轉播電視節目等閱讀萬園之園圓明園節選,給文章設計幾道問題。成功離不開積累()圓

52、明園地處永定河沖積扇的邊緣。明清時這一帶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稱為“海淀”。圓明園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稹的宅園,后經不斷地擴建與重修,總面積達到了5000余畝,成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2)圓明園是我國歷史上最光輝的國體藝術杰作。它繼承我國3000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借鑒了歐洲園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為一體。其影響使得當時的美法等國一度產生了中國園林熱,在歐洲,圓明固被譽為“萬園之國”和“一切造園藝術之典范”。(3)圓明園集疊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圓明園的水面大的如福海達600余米,正所謂“蓬島瑤臺福海中,往來只借舟相通"小的寬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間“跨水為小橋

53、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羨吳江”。環曲瀠流的河道把這些大小水面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構成全園的脈絡和紐帶,提供了舟行游覽和水路供應的方便,由此不難想像當年翠荷接天,龍舟泛彩,歌聲蕩漾的圖畫。疊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崗、阜、島、橋、堤散布于國內約占全園面積的三分之一:它們與水系相結合,把全園劃分為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近百處的自然空間。每個空間都經過精細的藝術加工,既表現了人為的寫意又保持著野趣的風韻其本身就是煙水迷離的江南水鄉的精煉再現,有道是“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圓明園雖是千頃之園,但氣勢渾然一體,韻味雋永。(4)可惜圓明園經英法聯軍的洗劫和八國聯軍的焚掠其勝景巳蕩然無存

54、。注文胤禛(yìn zhn)清朝雍正皇帝。1、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提示: 圓明園。2、結合第(2)段,概括說出為什么圓明園是“園林藝術杰作”?(限26字以內)提示: 融我國古典造園傳統和歐洲園林建筑形式為一體。3、本文說明的順序是什么?提示: 邏輯順序。4、作者在文中引用”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意在說明什么?提示: 圓明園(每個空間)是江南水鄉的精煉再現。說明文閱讀學習目標:1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2. 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3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4閱讀科技作品,能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

55、維方法【能力要求】1.分析理解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2.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準確理解、判斷及闡釋科技說明文中的關鍵詞3.理解、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4.辨別、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5.分析歸納內容要點6.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和想象7.感悟科學思想,拓展視野第一課時【知識梳理及答題技巧】一、弄清什么是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解說事理,給人以知識依據說明對象和說明目的的不同,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類;根據語言風格與表達方式的不同,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事物說明文:著重介紹說明事物的特點(如:形

56、態、位置、結構、功能等)事理說明文:著重闡明事物內在機理(如:概念、特點、種類、原因、規律等)二、把握說明對象1分兩類:實體事物、抽象事理           2表述形式: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3把握說明對象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對象,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找準首尾的總結句,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4考查說明對象:A若考全文的說明對象一般在標題中表明,有時選文無標題或標題中沒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

57、B若考段落的說明對象,一般是出現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時在段間的承上啟下句中能找到三、說明對象的特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性質(軟硬、冷熱)、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方法:1看標題(修飾、限制成分)2抓關鍵句(即含有許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語言信息,常出現在開頭部分或結尾處,也有在承上啟下的中間)3若無關鍵句,歸納各段段意,總體分析后概括4借助說明方法的分析四、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1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發展、演變,表現為從古至今、具體日期等的依次推移另:介紹制作過程的程序,一般用程序順序(也屬于時間順序)2

58、空間順序:說明事物形狀、構造或參觀建筑物,表現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內外、遠近,表現為視線、方位的依次轉移3邏輯順序:闡釋事理(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安排),表現形式有:因果,果因,主次,淺深,現象本質,簡繁,整體部分,一般特殊注:有的說明文不單一用一種說明順序,答題時注意題目問法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說明順序對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五、說明文的結構1總分式(包括總分總,總分,分總)2遞進式(各層意思逐步深入:從現象到本質,從性狀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部分,從主要到次要,從具體到概括)3并列式注: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結構,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式安排;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六、說明方法及作用1說明方法(10種):舉例子、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