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截流施工組織設計1.概述1.1工程概況灘坑水電站工程位于浙江省青田縣境內的甌江支流小溪上,距青田縣城西門約32km,該電站由攔河壩、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系統、發電廠房等建筑物組成。攔河壩為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171.0m,最大壩高162.0m,壩頂長507.0m。電站屬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級建筑物設計,相應的臨時建筑物為IV級。1#導流隧洞(截流時段的導流建筑物)位于壩址左岸,為城門洞型,襯砌成型后斷面為(寬×高)12×14m。隧洞總長1070m,導流隧洞進口底板高程為34.5m,出口底板高程為32.5m,設計底坡i=0.1869%。1.2水文氣象壩址多年平均降
2、水量1691.1mm,本流域的氣候受東南亞季風影響,四季變化明顯,34月為初春季節,盛行東北風,細雨連綿,稱為春雨期。56月春末夏初曖濕太平洋高壓氣團漸向大陸推進,造成連續降雨,稱梅雨期,79月為盛夏季節,天氣炎熱,盛行偏南風,臺風頻繁,多降熱雷雨和臺風雨,對本流域影響較大。1011月為秋季,盛行西北風,天氣晴朗,降雨日數最少。12月次年2月為冬季,盛行北風,海上冷高壓常伸入流域內,以及西南季風的影響形成多云天氣,雨雪量甚少。多年平均降水日數166天。由于降水量不均勻,造成徑流年內分配的不均勻性,水量分配以6月、9月為最多;12月、1月最少。壩址以上河道長度187km,平均坡降2.53,控制集
3、水面積3330km2。壩址多年平均降水量1691.1mm,多年平均流量12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37.8億m3。受降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勻影響,徑流年內分配也不均勻,主要集中在49月,約占年徑流量的75.2 %,以6月最大, 69月為臺風雨。流域氣候受東南亞季風影響,四季變化明顯,氣候溫和,壩址多年平均氣溫19.7ºC,極端最低氣溫為-5.3ºC,極端最高氣溫為44ºC。壩址河床高程3034m,枯水期水面寬90130m,枯水期水深1.02.5m。2.截流時段、標準和方法選擇2.1截流時段、標準選擇根據施工總進度安排,截流時間安排在2005年10月上旬。根據水利水電
4、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規定,截流標準采用截流時段重現期510年的月或旬平均流量。本工程采用10月上旬10年一遇旬平均流量Q=114m3/s作為截流設計流量。2.2截流條件分析和方案選擇2.2.1截流條件分析a、由于截流流量較小,1#導流洞的分流條件好。b、目前上、下游圍堰一二期防滲墻已按優化后的施工方案實施完畢。上游圍堰一二期防滲墻頂高程分別為EL37.0m,EL38.5m,下游圍堰一二期防滲墻頂(圍堰、截流戧堤的一部分)高程分別為EL36.0m,EL37.0m。c、上下游圍堰堰址處原河床高程分別為EL34.5m、EL33.5m,相當于預先進行平拋護底2.5m。由于下游圍堰防
5、滲墻施工平臺的存在,抬高了截流戧堤下游的水位,分擔了落差(由投標階段計算的3.8米落差減為2.3m)。2.2.2水力計算成果(按單戧立堵方式計算):截流最終上游水位為38.3m;截流龍口最大落差為2.3米;截流龍口最大流速為3.27米/秒(龍口平均寬度5.0米時計算值);截流龍口拋投最大石料當量直徑大于0.5米,相當于0.17噸/塊。基于上述條件和水力計算成果可知:由于上下游圍堰防滲墻施工平臺的修建,相當于預先對龍口河床平拋石碴塊石料及護底,減小龍口水深的技術措施,有利于防止合龍過程中戧堤坍塌,減小合龍拋投工程量,降低合龍拋投強度。2.2.3截流方案截流采用上游單戧堤雙向立堵的方式,龍口布置在
6、上游圍堰一期防滲墻施工平臺中部靠上游側位置。截流戧堤與上游圍堰結合,截流戧堤軸線長約180m,堰頂高程為39.5m,頂寬12m,上游坡1:1.5,下游坡1:1.4。截流材料采用壩肩開挖利用料和左岸郎回周轉料場料,運距0.5Km。3.截流施工方法3.1上游圍堰非龍口段戧堤施工戧堤總長約180米,非龍口段戧堤采用先加高二期防滲墻施工平臺至設計高程EL39.5米,然后在一期防滲墻施工平臺的基面上自右岸向左岸進占的方式形成,所需料源采用就近堆放的右岸壩基開挖料。 戧堤石渣填筑工程量約0.48萬m3,非龍口段石碴填筑約0.34萬m3, 龍口段填筑約0.14萬m3。非龍口戧堤在2005年9月20日開始施工
7、。根據施工強度,機械設備采用2臺3m3和2臺3m3的挖掘機,配10臺2032t自卸車,拋填現場320馬力推土機進行推鋪。在非龍口段進占將至龍口位置時,拋填物料為粒徑0.5m左右的塊石料,保護堤頭及混凝土防滲墻。 3.2下游圍堰戧堤施工下游圍堰石碴戧堤,自2005年8月2日開始進行至2005年9月20日完成圍堰右岸非龍口段施工,2005年9月20日開始進行左岸非龍口段施工,并預留與上游圍堰對稱位置河床35m長度的缺口。戧堤高程35.5m, 戧堤總長約180m。截流后再進行缺口段的施工,缺口段填筑施工3天完成。3.3龍口段施工龍口位置拋填物料考慮部分使用渣場備料,龍口段截流需約1400m3拋填物料
8、,考慮允許流失料及備用料,共需料1800m3左右。截流時采用雙向立堵方式,先拋塊石含量較高的混合石渣料,合龍段拋0.50.8m3大石塊。3.4截流拋投強度及主要機械設備合龍計劃完成時間5h,其拋投強度約為360m3/h。龍口合攏施工,石渣采用4臺3m3反鏟挖掘機,12臺2032t自卸車裝卸,龍口段配置2臺320馬力推土機。4.截流前需達到的施工面貌a. 導流洞工程完工并具備過水導流條件;b. 上下游圍堰防滲墻全部施工完成;c. 左右岸河床水位以上壩基(趾板)開挖完成;d. 左岸交通干線(替代原左岸沿江路)包括左岸上游55交通洞及其附屬道路、下游8068交通洞及其附屬道路、左岸壩坡75線全部完成
9、;e. 非龍口段戧堤預進占完成;f. 截流用石渣、大塊石戧堤閉氣土料備料完成。5.目前的施工面貌a. 導流洞工程已完工,進出口圍堰尚未拆除,拆除時間安排在05年08月至09月中旬;b. 上下游圍堰防滲墻已全部施工完成;c. 右岸河床段以上壩基(趾板)開挖已完成;d. 左岸EL100m以上壩基(趾板)開挖已完成;河床至EL100m以上段壩基開挖05年09月下旬完成;e. 左岸交通干線(替代原左岸沿江路)包括左岸上游55交通洞及其附屬道路、下游8068交通洞及其附屬道路、左岸壩坡75線正在施工,完成工程量約85%,其余工程量05年09月中旬完成;f. 非龍口段戧堤預進占尚未進行,安排在9月下旬施工
10、;g. 截流用石渣、大塊石戧堤閉氣土料備料:石渣就近利用壩基開挖料,閉氣土料利用角灣土料,大塊石備料05年08月09月進行。6.截流后的度汛方案6.1截流后的度汛任務a、2005年10月截流后至2006年3月底,完成圍堰填筑、過水保護,使圍堰具備攔擋枯水期(當年10月至次年4月)10年一遇標準的洪水能力,相應設計洪水流量2420m3/s;具備與導流洞聯合下泄全年20年一遇洪水流量10400m3/s的條件。b、至2006年3月底完成河床段基坑開挖、壩體一期填筑和壩體保護任務,具備與導流洞聯合下泄全年20年一遇洪水流量10400m3/s的條件。c 、確保大壩上、下游交通道路通暢。d、建立并維持水情
11、氣象預報系統,及時預報汛情。e、在汛前,做好各工作面、施工臨時設施、建筑物的度汛保護,以及堆(棄)料場的排水和護坡工作。6.2截流后施工導流及度汛標準灘坑電站壩址實測水文資料系列較長,連續水文資料有48年。圍堰修建期(05年10月至06年03月)的導流度汛標準采用實測分月10年1遇的標準,其余按照設計施工導流及度汛標準。具體見表1:施工導流及度汛標準 表1導流階段導流、度汛標準設計流量(m3/s)上游水位(m)基坑水位(m)下游水位(m)泄流建筑物圍堰擋水05年10月分月P=10%9644136.51#導流隧洞與河床聯合泄流05年11月61645.536.005年12月34342.034.61
12、#導流隧洞06年1月54044.035.106年2月89347.036.406年3月183053.037.006年4月104月時段P=10%242055.9437.57圍堰、大壩過流: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全年P=5%1040063.7947.847.461#導流隧洞與河床聯合泄流說明:表中1000 m3/s以下流量的來水,在確定上下游水位時未考慮庫區調蓄量。6.3度汛方案從“度汛任務” 可知截流后度汛任務的中心是:確保06年03月底圍堰、大壩一期的施工度汛面貌,并完成相應的過流保護措施。根據上述要求,制定以下度汛措施:a、優化施工措施(道路),在05年的汛期開挖部分河床段的覆蓋層,削
13、減截流后的工程量,減輕圍堰、大壩達到度汛面貌的壓力;b、配備足夠的抽排水設備,確保按期完成圍堰閉氣、基坑抽排水任務;c、按分月10年一遇洪水標準下的上游水位確定圍堰填筑高程,確保圍堰施工安全順利進行;d、按照圍堰、大壩過水導流水工模型試驗成果優化、確定圍堰、大壩的過流保護措施,確保安全度汛;e、成立以項目負責人為組長防汛領導小組;f、加強與地方的水文、氣象預報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氣象、水文動態。7.上游圍堰施工截流后上游圍堰的主要工作有:34m高程以下堰體鋼筋籠防護、混凝土澆筑,34m高程以上堰體填筑、土工膜鋪設、混凝土錨塊、干砌塊石、混凝土溢流面板和排水孔施工。下游圍堰的主要工作有:堰體鋼筋
14、籠防護、混凝土溢流面板施工。7.1、圍堰的開挖、修坡閉氣排水后,首先完成自然河床面以下的堰坡開挖及修規施工,采用PC400開挖及修坡。7.2上游圍堰填筑施工上游堰體預進占施工時,第一填筑層為露出水面0.5m高的以下部分,由20t自卸車運料上堰,D85A-16堆土機鋪料整平,BW225D-3振動碾碾壓,鋪料厚度為100120cm,碾壓68遍。上、下游圍堰護坡滯后于堰體填筑3040m進行,圍堰截流前填料取自趾板和壩肩開挖料,運距0.5Km,截流后圍堰填筑料取自基坑開挖料和溢洪道石方開挖料,從溢洪道取料運距1.5Km,20t自卸運至堰體填筑面。上游圍堰砂礫石心墻和過渡料采用1.6m3液壓反鏟挖裝,2
15、0t自卸汽車運輸上堰,D80型推土機推鋪,18t振動自行式振動碾碾壓,每層填筑厚度0.8m,碾壓68遍。砂礫石心墻及過渡料填筑時,土工膜隨填筑體呈“之”形交替上升。7.3圍堰鋼筋籠施工上游圍堰干砌石及鋼筋籠護面工程量約33000m3,下游圍堰約3860m3,石料取自壩肩開挖料,運至工作面,經現場加工后用于施工。鋼筋籠在上游圍堰附近加工成1.5m×3m的無蓋籠,堰體坡面開挖完成后,將無蓋鋼筋籠運到位,PC200輔助人工裝塊石,鋼籠石籠頂部的鋼筋通長布置,與下部鋼筋籠的側面相互連接成一體。7.4圍堰混凝土護面施工混凝土澆筑前,對34m高程以上干砌石坡面進行機械修坡及填筑砂礫料找平處理,防
16、止混凝土澆筑時水泥漿流失。混凝土由系統拌和站拌制,6m3攪拌車或自卸車運輸直接入倉,坡面上鋪設泄槽,每13米設一道沉降縫。7.5土工膜拼接、鋪設、保護7.5.1土工膜的拼接(1)復合土工膜的拼接方式及搭接長度滿足施工圖紙的要求。(2)復合土工膜的接頭采用焊接方式連接,局部采用粘接連接。施工前進行焊接設備的比較、焊接溫度、焊接速度以及施工工藝等試驗。(3)拼接前必須對粘接面進行清掃,粘接面上不得有油污、灰塵。陰雨天在雨棚下作業,以保持粘(搭)接面干燥。(4)土工膜的拼接接頭應確保其具有可靠的防滲效果。在涂膠時,必須使其均勻布滿粘接面,不過厚、不漏涂。在粘接過程中和粘接后2h內,粘接面不得承受任何
17、拉力,嚴禁粘接面發生錯動。土工膜接縫粘結強度不低于母材的80%。 (5)土工膜剪裁整齊,保證足夠的粘(搭)接寬度。當施工中出現脫空、收縮起皺及扭曲鼓包等現象時,將其剔除后重新進行粘接。(6)在斜坡上搭接時,將高處的膜搭接在低處的膜面上。(7)在施工過程中,若氣溫低于0,必須對粘接劑和粘接面進行加熱處理,以保證粘接質量。粘接強度必須符合施工圖紙的要求。(8)選用4寬幅的復合土工膜,若幅寬較窄,在工廠內或現場工作棚內拼接成寬幅,卷成長卷材運至鋪設面,以減少現場接縫和粘(搭)接工作量。7.5.2鋪設(1)復合土工膜每幅長30 m,寬4m,橫向拼接后成卷,隨著填筑層的上升而左右往返鋪設,“之”型向上展
18、鋪,每拆厚1.1m ,坡比1:1.6。(2)復合土工膜鋪設面上清除一切樹根、雜草和尖石,保證鋪設砂礫石墊層面平整,不允許出現凸出及凹陷的部位,施工時先填筑土工膜一側的砂礫料,經人工修坡后,用1t小振動碾坡面碾壓密實,再將土工膜折過來鋪在坡面上,填筑另一側砂礫料。排除鋪設工作范圍內的所有積水,土工膜鋪設與堰體填筑同步。(3)土工膜上、下游側分別填筑2.0m及1.0m厚的砂礫料。砂礫料利用河床中的天然砂礫料,去除大于15cm的大石,其中土工膜兩側1m范圍去除大于8cm的石子。(4)復合土工膜鋪設時,應形成折皺,并保持松弛狀,以適應變形。(5)復合土工膜與支持層之間應壓平貼緊,避免架空,清除氣泡,以
19、保證安全。(6)鋪設過程中,作業人員不得穿硬底皮鞋及帶釘的鞋。不準直接在復合土工膜上卸放混凝土護坡塊體,不準用帶尖頭的鋼筋作撬動工具,嚴禁在復合土工膜上敲打石料和一切可能引起材料損壞的施工作業。(7)為防止大風吹損,在鋪設期間所有的復合土工膜均應用沙袋或軟性重物壓住,直至保護層施工完為止。當天鋪設的復合土工膜應在當天全部拼接完成。(8)采用現場粘接方式進行復合土工膜的拼接,應保證有足夠的搭接長度,做到粘接劑涂抹均勻,無漏粘。采用焊接方式進行材料拼接時,土工膜搭接10cm,采用雙道焊縫,防止發生漏焊、燙傷和折皺等缺陷。,(9)盡量不規劃跨越土工膜施工道路,當車輛、設備等需要跨越土工膜時,采取相應
20、的保護措施。(10)對施工過程中遭受損壞的復合土工膜,及時按監理人的指示進行修理,在修理復合土工膜前,應將保護層破壞部位下不符合要求的料物清除干凈,補充填入合格料物,并予整平。對受損的復合土工膜,外鋪一層合格的復合土工膜在破損部位之上,其各邊長度大于破損部位1m以上,并將兩者進行拼接處理。7.5.3土工膜與防滲墻、岸坡的連接(1)土工膜與基礎防滲墻的連接上游基礎防滲墻的頂高程3738.5m,清理干凈后,先鑿除墻頂疏松體,再澆一層厚50cm的C10 砼,土工膜的下端埋入砼中,埋深大于30cm。(2)土工膜與兩岸坡的連接左右兩岸岸邊澆筑砼刺墻,刺墻頂高程54.5m,寬2.2m,厚度根據地形條件確定
21、,土工膜兩端按“之” 字型固定在刺墻中。8.基坑排水8.1 基坑初期排水基坑初期排水在上、下游圍堰防滲墻完成(閉氣)后進行,經估算,截流閉氣后基坑初期排水總量約為25萬m3,土石圍堰控制基坑水位下降速度1m/d以下,按57d抽干基坑積水,初期排水強度為1490m3/h,共選用6臺水泵(含1臺備用),其中IS200-150-400型3臺(排水量460m3/h,揚程48m),IS200-150-315型3臺(排水量400m3/h,揚程32m)。8.2經常性排水經常性排水主要由圍堰滲水、施工棄水及雨水組成,采用水泵抽排與明溝截水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兩岸山坡開挖施工道路內側設截水溝,山坡雨水直接引出基坑
22、。經估算,圍堰基坑經常性排水強度為200m3/h,在上游圍堰34m高程平臺布置固定式泵站,配置IS125-100-400A型3臺水泵,在不同情況根據基坑水量和施工作業面的施工要求,使用不同數量水泵抽排。除在壩基墊層處理設必要的反向排水管外,基坑經常性排水應盡可能保持下游側優先于上游側,防止反向滲水。9.安全施工措施 (1)嚴格按照SD6788規程及本局制定的有關安全生產規定執行安全生產。在施工前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2)建立以施工隊負責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各機組負責人為機組安全員,對本機組的安全生產負責。施工的機組要服從專職安全員的統一指揮,不在有危險時段或地點進行施工作業。高邊坡及閘
23、井開挖,屬高空作業,加強洞內照明,人員設備統一指揮。(3)截流施工時,現場施工所有車輛統一指揮,保障交通安全。(4)各種機械應由專人養護,避免機械出故障時傷人。(5)施工用電應由專人負責接線和維護,工作面由系統用電中接出,每個工作面安裝一個配電盤,配電盤上安裝觸電保安器,各單機設備用電均從配電盤都接出,并做到一機一閘。(6)禁止帶電移動機械設備及帶電安裝或改裝,電器設備的接線均由電工進行操作,其它人員不得隨意聯接有關電器線路。(7)及時發放帶動保護用品,如安全帽,膠鞋、手套、防塵口罩等。進入施工現場一律戴安全帽,在圍堰施工時,粉塵較大的地方必須戴口罩。10.進度保證措施(1)采用計算軟件進行料源規劃,實行優化調度,保障堰料供應。(2)合理劃分堰面施工區塊,確保流水作業順利進行。(3)對分區填筑進行項目分解,控制好關鍵工序和施工進度,并對影響進度目標的因素進行分析,確定相應的預控措施。(4)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出勤率。(5)設立激勵機制,實行聯產計酬的分配制度,調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6)做好與其它標段和其他工種的協調工作,減少施工干擾。(7)加強道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財務會計重點內容試題及答案
- 采購與供應鏈協同創新合作組織結構重點基礎知識點
- 2025注冊會計師復習過程中的反思試題及答案
- 企業財務的穩健經營策略研究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思維訓練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有效復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實驗室常見問題探討試題及答案
- 論項目管理中有效溝通的考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的核心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中的經濟波動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氬弧焊接施工方案
- 排拉表標準格式
-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 園林史課件-第7講-中國園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私家園林
- 商業攝影課件
- 第十套廣播體操教案
- GB/T 629-1997化學試劑氫氧化鈉
- 焦化廠生產工序及工藝流程圖
- optimact540技術參考手冊
- 第一章電力系統仿真軟件介紹課件
- 產品QC工程圖 (質量保證工程圖)Excel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