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知識與合理用藥1培訓資料_第1頁
藥物知識與合理用藥1培訓資料_第2頁
藥物知識與合理用藥1培訓資料_第3頁
藥物知識與合理用藥1培訓資料_第4頁
藥物知識與合理用藥1培訓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藥物知識與合理用藥1本講內容:一、藥物基礎知識二、合理用藥三、治療常見病的藥物健康: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在軀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WHO身心健康的10個標志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繁重的工作、學習;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于承擔責任,不挑剔要做的工作;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身體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傳染病;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頭發有光澤、無頭屑;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一、藥物基礎知識1.1 藥物的概念藥物的概念藥物指用于診斷、防治疾病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和生物制

2、劑。 藥品(medicine)的定義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1.2 藥物的種類藥物的種類1.2.1按照藥物的來源劃分1、天然藥物:指未經人工合成的天然藥用物質。如人參、三七、貝母、中草藥等。2、人工合成藥物:人工合成的各種化學藥用物質。如氟哌酸、解熱鎮痛藥等。3、生物制劑:生物體組織體液處理或制成藥物加強人體免疫能力,對抗和預防疾病。例如:干擾素,甲、乙肝疫苗等。 1.2.2 按照劑型形態劃分

3、片劑、丸劑、膠囊劑、散劑、水劑; 注射劑; 氣霧劑、栓劑、膏劑。1.2.3按照給藥途徑可劃分1、口服:特點經口給藥,消化道內吸收。優點:使用方便。缺點:多次服藥,藥效受胃酸及消化酶的影響,根據藥物在體內代謝的速度,而決定服藥次數。緩釋藥物:加入一定的介質延緩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的速度,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相對延長而達到延長藥物的療效。2、外用:經皮膚及粘膜用藥,局部及淺表病變用藥,外用膏劑、含漱水、滴耳、鼻、眼、五官科用藥。 3、注射:通過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優點:吸收快、消化道刺激小。缺點: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術。靜脈滴注加重心肺功能負擔,引起過敏休克反應等,肌肉注射引起疼痛。如果病情

4、不嚴重,腸胃功能正常情況下主張口服藥。如細菌性痢疾,在不脫水的情況下口服抗菌藥,療效更好一些。 4、直腸給藥:藥物對胃腸道刺激較大或胃酸影響藥效情況,直腸給藥,直腸粘膜吸收。如小兒退熱栓。 象有些藥物在口腔粘膜吸收快,硝酸甘油、心痛定可舌下含化。揮發性藥物可通呼吸道給藥、灌腸給藥。1.3藥物的體內過程藥物的體內過程 吸收吸收 分布分布 代謝代謝 排泄排泄 1.3.1 藥物的吸收 藥物的吸收是指從用藥部位轉運至血液的過程。其吸收快、慢、難、易,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1、藥物本身的理化性質 2、給藥的途徑 3、藥物濃度、吸收面積以及局部血流速度1.3.2 藥物的分布 藥物進入血液后,通過各種細胞膜

5、屏障進入細胞間液和細胞內液的過程。影響藥物分布的因素: 1、藥物的理化特性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血流量大的器官,藥物分布的濃度就高,如:心、肝、腎、腦含藥濃度高,易出現毒性反應。 3、藥物與組織的親和力;親和力大,藥物在該器官中的分布量越大。汞劑與腎組織親和力大,在腎濃度高,常致腎損害,重金屬制劑易引起肝、腎積蓄中毒。碘在甲狀腺中濃度比血液中的高200倍左右,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 4、組織屏障即細胞膜屏障:如血腦屏障、胎盤屏障。血腦屏障是因這些膜細胞間聯結比較緊密,比一般毛細血管壁多一層神經膠質細胞,穿透力較差,形成保護大腦生理的屏障。因此,分子小、極性低的藥物才能進入血腦屏障。例如,磺

6、胺嘧啶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結核性腦膜炎等。 1.3.3 藥物的代謝 多數藥物在體內都要經過不同程度的結構變化主要通過氧化、還原、分解、結合等方式進行。體內主要的代謝場所在肝臟。1.3.4藥物的排泄藥物可以從各種排泄及分泌器官以被動擴散或主動分泌方式排出體外。腎臟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藥物的起效取決于吸收與分布*藥物的作用中止取決于代謝與排泄 1、人體因素:性別、年齡,人體對藥物的耐受程度、病情。 2、藥物因素:劑量太小(診療量范圍內)、給藥途徑、藥物型劑及藥物理化性質。 藥物治療效果: 對因治療:消除原發致病因子如抗生素殺滅體內微生物。 對癥治療:改善疾病癥狀,感冒時使用解熱鎮痛。1.4藥物

7、的不良反應: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合格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正常用法 用量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SFDA發布藥品不良反應2010年度報告:共收到ADR報告692904份1.涉及藥品的種類及排名:其中化學藥品占86.2%中藥占13.8%,主要是中成藥99.7%。2.藥品劑型和給藥途徑分布:注射劑占59.5%,口服劑型占37%,其它劑型占3.5%。3.ADR累及系統: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膚及附件損害占28.9%,胃腸系統損害占26.1%,全身損害占16.6%。1.4.1副作用(副反應)是藥物固有的作用,是指藥物常用量下出現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可給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

8、,但較輕微。與療效相比是次要的,如654-2治療胃絞痛時,可引起面紅(擴張毛細血管)停藥后可恢復正常。 1.4.2毒性反應 絕大多數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一般可預測的。用藥過量、時間過長及用藥不當引起器官損傷或功能紊亂,影響治療甚至危害生命。急性反應:當時或短期內產生;慢性反應:積累后產生。例如: 鏈霉素使用過久、過量可造成聽神經損傷、永久性耳聾。 利尿劑:速尿大量使用也可引起N損傷,永久性耳聾。1.4.3變態反應 與藥理作用無關,不可預測的;少數對某些藥物過度敏感的特異的病人出現,例如,青霉素引起休克、 氯霉素引起再生障1.4.4繼發感染又稱二重感染。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后,會使人體內正常寄生菌

9、群失調,受寄生菌群抑制的霉菌及外來細菌乘機繁殖起來,引起新的感染,抵抗,同時產生耐藥細菌,難治療,死亡率高,要根據引起疾病的病原菌,選擇敏感抗生素,以足夠的劑量與療程合理使用。 兩種以上藥物聯合應用,藥物原有的作用增加,毒副作用減弱,稱協同作用:青霉素類+鏈霉素聯合應用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紅霉素+必嗽平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磺胺甲基異噁唑(SMZ)+甲氧芐氧嘧啶TMP=CoSMZ。 合并用藥后,使原有的藥物作用減弱或消失,影響治療效果或安全,稱為藥物配伍禁忌。稀鹽酸和碳酸氫鈉同時使用起中和反應,藥效消失。中藥中十九畏、十八反的湯頭歌。磺胺藥與食母生合用產生拮抗作用。二、合理用藥(如何應用

10、基礎知識)2.1 合理用藥:合理用藥:以當代的藥物和疾病系統知識和理論為基礎,安全、有效、經濟、適當的使用藥物。 合理用藥的四大基本要素合理用藥的四大基本要素:安全性安全性 有效性有效性 經濟性經濟性 適當性適當性合理用藥之前提是合法用藥,人類的合法用藥主要達到一定的醫學目的為:1、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2、調節機體生理功能;3、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和心理健康;4、有計劃地繁衍后代。 2.2 不合理用藥的表現不合理用藥的表現 1、有病癥未得到治療; 2、選用藥物不當; 3、用藥劑量不足、用藥過量或療程過長; 4、不適當的合并用藥; 5、無適應癥用藥; 6、無必要地使用價格昂貴的藥品。2.3 促進

11、合理用藥的措施促進合理用藥的措施1、推行基本藥物政策;2、開展用藥監護;3、加強藥品上市后的再評價工作;4、發揮執業藥師的作用。2.4 使用非處方藥(使用非處方藥(Over the Counter Drug)要注意事項:要注意事項: 1、明確診斷、了解藥物的適應癥; 2、按療程購藥;非處方藥限定療程為胃腸解痙藥服用1日;解熱鎮痛藥用于解熱服用3日;止痛服用5日;感冒藥、鎮咳藥、抗酸與胃黏膜保護藥服用1周;平喘藥不推薦兒童使用,成人服用3日,無效須向醫師或藥師咨詢。 3、使用非處方藥時,切忌“無病用藥” 4、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掌握正確、有效的用藥劑量 治療量:劑量增加到出現最佳治療作用時,即常

12、用量。 最低有效量:超治療作用的最小劑量稱為最低有效量低于此量,治療無效。 極量:在治療量的基礎上再加劑量,直至出現中毒反應為止,這個量稱為極量即是最大治療量。 按說明書用藥,區分慎用忌用與禁用 慎用,是指用藥時要小心謹慎,如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忌用就是避免使用,即最好不用。禁用沒有選擇的余地,屬于絕對禁止使用的藥品。慎用解熱鎮痛藥:不明病因的高熱、急腹癥不能自我用藥,以免掩蓋病情,延誤診斷。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出血,嚴重皮疹,高熱、心律失律等應立即就醫、對癥治療。不可擅自處理嚴重器質疾病,心、肺、肝、腎、脾等疾病和癌癥必須去醫院診治。必須慎重使用新藥:不了解藥物的適應癥和病情的情況下,不能

13、只憑廣告詞而使用新藥,沒有經過長期臨床論證,是不可靠的。三、治療常見病的藥物3.1 解熱、鎮痛抗炎藥解熱、鎮痛抗炎藥3.1.1阿司匹林應用1、用于感冒或流感的解熱,減輕至中度疼痛:如關節痛、神經痛、肌肉痛、頭疼、牙痛、偏頭痛、痛經。2、用于痛風。3、預防性、心肌梗死、動脈血栓、動脈粥樣硬化。4、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病。5、粉末外用可治足癬。 不良反應 1 常見胃腸道反應,如胃部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化不良 。2 凝血障礙。3 少數患者出現蕁麻疹,哮喘、皮疹。4 水楊酸反應 劑量過大,出現頭痛,聽力減退等。 注意事項 有哮喘、消化道潰瘍病史者,以及對本品過敏者禁用,服藥期間不得飲酒。3.1.

14、2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應用1、有解熱、鎮痛作用。用于感冒發燒、關節痛、神經痛及偏頭痛,癌性痛及術后止痛。2、用于對阿斯匹林過敏、不耐受或不適于應用阿斯匹林的病人。不良反應推薦劑量較少不良反應。偶見過敏性皮炎、血象改變。注意事項1、可引起惡心、嘔吐、出汗、腹痛及面面色蒼白。2、宜大量或長期服用,以免引起造血系統和肝腎損壞。 3、對阿斯匹林類抗炎鎮痛藥過敏者慎用或禁用 4、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3.1.3布洛芬應用用于感冒或流感的解熱,減輕輕至中度疼痛:如關節痛、神經痛、肌肉痛、頭疼、牙痛、偏頭痛、痛經。療效較阿斯匹林和撲熱息痛好。不良反應常見胃腸道反應,如胃部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化

15、不良、耳鳴、聽力減退、頭暈、哮喘、皮疹以及一過性轉氨酶升高,長期大量服用可致腎功能不全。注意事項1、對阿斯匹林類抗炎鎮痛藥過敏者、哮喘者、孕婦、哺乳期婦女、高血壓患者、以及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2、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3.2 抗菌素抗菌素3.2.1概念是一類能抑制和殺滅體內病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藥物。這一類藥普遍存在著濫用現象,不是細菌感染也上抗菌素,這成為一個嚴重的藥源性疾病的隱患。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僅僅是醫務人員的責任,我們都要有這種意識。 3.2.2 抗菌素的分類 1、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頭孢拉定等) 2、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鏈霉素) 3、四環素類(四環素類、土霉素) 4、氯霉素類

16、 5、大環內酯類(紅霉素、羅紅霉素) 6、林可霉素類 7、其他主要抗細菌的抗生素(磷霉素、利福平) 8、人工合成的抗菌素(諾氟沙星、環丙沙星)3.3.3抗菌素的不良反應1、細菌對抗菌素產生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嚴重影響其療效2、產生二重感染3、過敏性反應4、毒性反應5、增加病人感染機會和易感性圖片36.jpg圖片36.jpg圖片36.jpg3.3 消化系統藥消化系統藥3.3.1助消化藥消化液的主要成份:胃酸、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膽汁。消化類藥物以消化液中某些成分,或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此類藥物需飯前半小時服用。稀鹽酸:1%稀鹽酸是胃酸的主要成份。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酸缺乏:如萎縮性胃炎、惡

17、性貧血、胃癌等,0.40.5ml,水稀釋后飯前服用。胃蛋酶合劑:胃蛋白酶原(在鹽酸的作用下產生)胃蛋白酶,是胃酸中主要消化酶,稀鹽酸和胃蛋白酶合劑,用于胃蛋白酶及鹽酸缺乏癥,如萎縮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多酶片: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用于消化酶缺乏的消化不良,3#tid。食母生:是酵母菌的干燥菌體,含大量的VitB族。促進消化酶分泌作用。用于受涼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B族維生素缺乏。嚼碎吞服。3.3.2止吐藥甲氧氯普胺及嗎叮啉:作用基本相似,此類藥增加胃蠕加,促進胃排空而達到止吐,是常用的止吐藥。用于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惡心、嘔吐、偏頭痛、消化性潰瘍、腹痛。3.3.3止瀉藥活性炭:在腸道內吸附細菌

18、及減輕毒素對刺激,減少腸蠕動而止瀉。適于水瀉、腹瀉、腸炎,因其在體內不起化學反應,以原形排出,大便呈黑色。次碳酸鉍:有收斂、止瀉和微弱的抗酸作用,在腸道粘膜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腸粘膜受刺激,減少腸蠕動,用于腹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用藥一般不超過兩天,長期應用可影響其它治療藥物的吸收。3.3.4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治療1、根治幽門螺旋桿菌(HP)三聯療法:奧美拉唑+鉍劑+抗菌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聯療法:雷尼替定+鉍劑+兩種抗菌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2、使用保護胃黏膜藥物如硫糖鋁、鉍劑、施維舒等。3.3.5抗膽堿藥胃解痙藥:減輕平滑肌收縮,減慢胃腸道蠕動而達到解痙止痛目的,用于確診的消化道痙攣性疼痛。顛茄片:作用較阿托品弱。阿托品:作用強,但選擇性較654-2低、口干。山莨菪堿:作用明顯,無口干等副反應。這類藥物與胃復安合用有拮抗作用。3.4 鎮咳、祛痰、平喘藥鎮咳、祛痰、平喘藥枸櫞酸噴托維林片:能抑制咳嗽反射,并對呼吸道有局麻作用,臨床應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干咳。有痰咳嗽時,要與其化普藥NH4CL合用。無成癮性,痰多時忌用。甘草CO片:具有良好的鎮咳化痰作用。含化效果更好tid。鹽酸溴己新:裂解痰中粘pr而稀釋痰液有利于排出。適用于支氣管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