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格爾尼卡 課 題格爾尼卡年 級七年級課型欣賞評述課時1課時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美版七年級第一課的內容,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向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認識作品的藝術語言。油畫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幅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杰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法西斯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場面。畢加索運用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形式,以變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繪了在法西斯獸行下,人民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慘情景。表達了畢加索對法西斯戰爭罪惡的憤怒之情。格爾尼卡一畫激起了國際輿論對法西斯罪惡行徑的強烈譴責。本課時教學通過對格爾尼卡一畫的
2、欣賞,幫助學生對畢加索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繪畫的理解,學習畢加索運用變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情感,學習畢加索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美好品質。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對象為初一年級的新生,他們的美術理論知識掌握的較少,缺乏一定的欣賞方法的指導,甚至仍然用像不像來評價作品,加上欣賞時不會結合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的藝術風格來分析,所以常??床欢床怀龊迷谀?,甚至還認為“難看”。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盡量從學生能接受的程度出發來有效化解本課的教學難題。把對格爾尼卡的欣賞更多地圍繞在美術創作的本意上來,即畢加索是怎樣創造性的應用立體主義這一形式來充分表現戰爭這一主題。3、 教學目標:1
3、、知識目標:欣賞作品格爾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體主義結合的表現形式。認識畢加索的藝術風格、創作背景時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術作品。2、能力目標:感受藝術大師的創造性思維,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象征性繪畫的欣賞能力。3、情感目標:體會愛國、愛和平的主題思想,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和追求正義與公正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感受畫家通過抽象的藝術語言所表達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怒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象征性和立體派的藝術表現手法在作品格爾尼卡中的具體運用。四、教學方法: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運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興趣,分組討論法,體驗教學法,充分運用課件,不斷采用欣賞
4、、質疑、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五、教學準備:多媒體、“格爾尼卡”課件、影視資料、準備鉛筆、圖畫本、課本。六、教學環節設計: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初步欣賞作品-作品背景介紹-作品分析-畫家簡介并欣賞其它作品-深入感知作品-小結評價-拓展學習。七、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播放一段空襲格爾尼卡的視頻,讓學生聆聽是什么聲音?看到了什么?能聯想到什么樣的場面?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幅畫和戰爭有關的美術作品,這幅畫出自一位二十世紀“最偉大、最杰出、最富創造性、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手,誰能猜猜看,這位藝術家是
5、誰?播放課件,大屏幕顯示畢加索的照片和名字。教師提問:仔細觀察格爾尼卡給你的第一印象和總體感受是什么呢?提問學生回答:(飛機轟炸聲、人慘叫聲、建筑倒塌聲、戰爭場面等)并回答教師的問題。(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學生回答:(亂怕繁灰美丑等)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提出教學目標初步了解畢加索和格爾尼卡作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新課(一)、初步感受格爾尼卡教師抓住“亂”提問:畫面是因為什么顯的“亂”呢?“看不懂”又是因為什么看不懂呢?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來表現的,畫家為什么創作了一幅這樣的作品?引入下一個環節。(二)介紹作品背景畢加索為什么要創作這樣一幅作品呢?它的創作背景是什么呢?出示
6、課件:(1937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內戰的高潮時期,德國法西斯幫助西班牙反動頭子佛朗哥轟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這次空襲是針對平民的恐怖轟炸,殺害了數千名無辜者,引起了國際上強烈的抗議。畢加索感到非常憤怒,在這種背景下,他拿起畫筆在短短的六周內完成了這幅作品)。(3) 、深入欣賞分析格爾尼卡:畫家僅用了6周時間便創作了長7.8米,高3.5米的作品,用藝術方式記錄了這場戰爭,那么畫中有哪些形象?他們又有什么象征意義呢?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出示課件:(分析作品局部)燈:在混亂中這只像眼睛一樣的燈發出耀眼的鋸齒狀的光芒,強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痛的氣憤。牛:象征殘暴的法西斯。馬代表痛苦
7、的人民。抱已死孩子的女人:她的兩只眼睛已化為兩滴眼淚,象征受苦受難的人民。戰士:手握一把斷劍的劍柄,肢體殘缺,死不瞑目。引導學生完成表格1:形象表情動作象征意義抱孩子母親仰天痛苦受苦的人民舉燈女人舉著燈墜樓的人墜樓驚恐戰士斷劍死不瞑目燈鋸齒狀白光馬仰頭哀鳴牛咧嘴冷漠法西斯殘暴小結:這些形象在作品中有著豐富的象征含義。整件作品充滿了悲傷、痛苦、恐懼,控訴了法西斯的冷酷和殘暴。(4) 畢加索生平、作品、風格。出示課件:了解畢加索生平和藝術成就。-立體主義表現手法。表2:形式手法風格象征黑白灰抽象象征立體主義抗議暴行倡導和平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時期的作品和風格。(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立體主義
8、時期、古典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學生談感受:(是因為畫中的形象亂)學生看書簡單了解。學生思考回答。仔細觀看這副作品,感受作者和自己對歷史和民族的使命,培養了解格爾尼卡作品的藝術語言,體會作者的創造性思維,愛好和平的思想。提問學生回答:(有牛、馬、母親、戰士、燈等)。學生看課件,小組討論。分析作品內涵。提問學生回答。重點分析牛和馬的形象和象征意義。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認真欣賞和了解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以關注作品的色彩和造型為切入點。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內涵。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深入分析的能力,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了解畢加索和立體主
9、義的繪畫表現風格。小結評價,談欣賞感受引導學生談感受。(作品形象、內涵、背景談??梢钥闯霎吋铀魇且粋€熱愛祖國,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人。)今后我們欣賞抽象作品時不能用像不像來評定了,要結合作品背景及繪畫風格來理解作品內涵。教師小結評價,使學生對作品能有整體的認識。知識拓展畢加索一生都致力于藝術風格的創新,那么他每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和什么有關呢?請同學們課后查閱一下資料或上網查詢。學生自學使同學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第一課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課 題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出步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钡牡览?,使學生初步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在思
10、考和討論中培養學生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評述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的觀察、對比,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分析藝術作品與生活的關系;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合作,初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教學重難點: 教 學重點使學生理解藝術創作的題材、內容與技法都源于生活,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及其藝術形象是高于生活的。難點以美術作品作為切入點,使學生理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關鍵 貼近生活,以生活為參照。方法欣賞、講解、評述、互動討論、合作探究等教具教材、掛圖、課件學具 課型欣賞·評述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過程與方法設計理念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導入
11、 1、影視欣賞:動畫片奔尼兔片段2、思考比較:動畫片中的兔子形象與生活中的兔子的異同3、點出本課重點,并板書“藝術 生活” 主要讓學生學會分析與理解藝術作品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習。 讓學生樹立一種理念:藝術作品并不是現實生活的復制品,而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與升華。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目前,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往往以“像不像”來衡量,這體現了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生活的樸素的理解。然而,許多美術作品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又與生活中的真實原型不一樣,對此學生就說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對現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他們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賞”也不會評述了。學習此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
12、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即“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為欣賞評述美術作品奠定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藝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美術作品作為人的意識的物化形態,是美術家能動的反映社會存在的結果,它作用于社會。美術作品的創作分再現性和表現性的兩類。再現性的藝術是以真實再現客觀世界為目的,作品的藝術形象逼真寫實。藝術家通過真實再現客觀對象的形象,表現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其創造的藝術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稱道。表現性繪畫是以客觀對象為媒介,主要在于表達作者個人的主觀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審美理想等。畫面的藝術形象予以夸張、變形的處理,
13、或予以荒誕的組合等,從而創造一個新的藝術世界。表現性藝術中的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中,畫面中所表現的藝術形象雖然與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沒有對生活的體驗,也就不會有繪畫情感表達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是現實主義油畫的經典之作。學生都稱贊這幅畫畫的好,但好在哪里,畫面的藝術處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將“生活中的原型”與作品加以對照,再運用提供的相關藝術處理技巧的資料加以分析,學生就可以領會。 2、作品賞析 1、國畫作品蝦(齊白石)映示國畫作品蝦,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他在詩、書、畫、印幾個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齊白石作畫反對拘泥于
14、形似,主張作畫要形神兼備。他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就拿他畫的蝦來說吧:人們都覺得畫的像極了,蝦體透明,會游、會跳動。不過當我們拿畫中的蝦與生活中的真蝦相比,它們又有很多不同。蝦的藝術處理:齊白石依據真蝦總結出極為簡練的畫法,使其所畫之蝦又不同于真蝦。真蝦的眼睛看上去是一個小點,他卻以濃墨橫筆將蝦眼畫的非常突出,顯得極為精神;真蝦的腿有很多,他刪繁就簡,僅畫五條,就顯得多而生動。所以他畫的蝦,既讓人感到是充滿生命力的在覓食游動的活蝦,又讓人體會到蒼勁有力的筆法和濃淡干濕變化的墨色的藝術美感。蝦的藝術特色及其藝術魅力。齊白石所畫之蝦的頭與尾是俯視效果,腰身是側視
15、效果,是由兩處最具蝦的形象特點構成的。正是由于畫家集中和強化了蝦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畫的蝦比真蝦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畫家根據長期的觀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蝦變成了藝術的形象,它離不開對象的特征,但由于畫家的夸張和取舍,使觀者對蝦的生動活潑的印象更強烈了,它“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以美的享受。齊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詩意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誘導、激發著人們對生活的愛。2、油畫作品開國大典(董希文)播放開國大典影片片段。映示關于開國大典的油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各一張。這是一幅深為群眾喜愛的革命歷史畫。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1953年作,
16、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莊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回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學生看教材P6,分小組討論兩者的差別。學生發表討論結果。教師分析總結油畫開國大典的藝術特色。油畫開國大典藝術處理方法:運用了油畫表現手法,強調了空間感;拉開了毛主席與各位首長的距離,人群、扶欄的透視線與燈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減少了近處的廊柱,抬高了燈籠,看到廣場上的群眾、紅旗,
17、烘托出隆重熱烈的慶典氣氛;藍天、白云、紅燈、紅柱,色彩鮮艷明快;主席臺上的菊花表現出“十一”正直金秋豐收季節。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占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于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并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并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桿、地毯、游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群
18、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后面,處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觀眾。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眾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為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愿、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并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復制",不是生活的翻版
19、和備份。如果說生活是藝術的原型,那么藝術則是生活的升華。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云的對比。既點明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傊嬛袕娬{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
20、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3、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齊白石的國畫作品蝦的傳神美凡高的油畫作品向日葵的色彩美列賓的油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悲壯美。 1、學生先分析中國具有影響的藝術大師齊白石。 怎樣理解齊老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2、讓學生對照油畫作品和照片分析其中的異同:背景的渲染空間感的處理主要人物安排襯托物的安排天空和主要人物的安排主色彩合理運用氣勢恢弘、壯觀 3、學生分析其他形式的的美術作品的美的種類。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考察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結合知識的合理性來進行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疾鞂W生的知識
21、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3、課題深入4、總結與提升5、課堂結束語問題呈現:藝術與生活到底是怎樣的關系?藝術創作與生活的關系: 1、“藝術來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備份,而是生活與藝術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藝術化處理。藝術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澤東2、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生活給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和靈感,使藝術家發現了美。生活還給予藝術家以激情,使藝術家。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由此而來。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本妥屛覀儾亮裂劬Γ缴钪腥グl現美,用我們的心去體驗美,然后一起享受美吧! 學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藝術源于
22、生活,高于生活”的實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歸納總結本節課的知識,然后組織語言表述學生可以留心自己的周圍事物,提煉并創意。教學反思第二課 手繪線條圖像物像立體的表達 課 題手繪線條圖像物像立體的表達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線條表達方式,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關系,初步掌握用線條表現立體形態的方法,掌握豐富的線條表達方法,用手繪線條準確客觀、忠實現實地描繪立體形態。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復習平面的表達及表達方法,分析了解立體表達的規律,及相應的表達方法,學習立體圖像的表達方法。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科學態度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學
23、生對事物的客觀分析,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 教 學重點立體圖像的表達方法,圍繞生活空間學習課業知識,調動學習興趣。難點讓學生消除對復雜結構和多維物象表達的恐懼感。關鍵教師要清晰傳達物體結構、透視、排列、組合的規律和表現方法。方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展示法等教具客觀實物,掛圖、相關圖片、課件學具客觀實物,掛圖、相關圖片等課型造型·表現 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與方法設計理念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提供直觀的教學信息 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學生解決本課知識點在講授知識的基礎上,避免單一性,鼓勵多種方式的表達更深入理解立體圖像的表達方法 簡單的練習為后面的寫生打基礎 檢驗本課的學習提供一
24、個展示、交流、學習的平臺解決課程中遺留的問題,形成知識體系。 2、展開3、展示評價4、收攏欣賞手繪線條立體圖像圖片 組織討論:平面圖像和立體圖像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表達方法 組織討論:立體圖像的表達方法不同,表現效果為什么不同 讓學生表現正方體的圖像 擺簡單靜物,學生用線條表達其立體圖像組織展示,進行評價。小結,答疑。觀察、欣賞 參與討論 分析 討論 做簡單基本形體的練習 寫生練習展示,自評,互評提出疑問,整理知識。教學反思 第三課 同類色和鄰近色授課人 授課時間第四周1課題(七年級 第三課 課題同類色和鄰近色 )新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同類色與鄰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點。培養
25、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使其學會辨識同類色與鄰近色。學習運用同類色、鄰近色的相關知識去完成一幅裝飾畫或生活用品設計。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概念與特點。通過欣賞感受和討論交流等合作學習,學會辨別和運用同類色與鄰近色。通過藝術實踐掌握同類色與鄰近色的調配與搭配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細致地觀察生活的習慣,感受同類色與鄰近色的美感。培養他們熱愛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態度,能運用所學知識主動美化生活、表達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識,促進正確審美情操的建樹。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概念與美感特征。教學難點:正確把握同類色與鄰近色的差異。教法學
26、法分析法、討論法、觀察法、練習法、比較法預、復習預習什么是同類色與鄰近色。學情分析本課是色彩課程的基礎知識課。色彩學的知識貫穿于整個初中美術教育階段,本課屬于在色彩知識體系中繼色彩三要素等基礎知識之后的進一步學習,與隨后的彩色對比等相關內容均為色彩知識的深化,是為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作鋪墊與打基礎,所以安排在七年級下學期學習。 板書設計第三課 同類色與鄰近色一、同類色二、鄰近色教學過程 自主教案1、導入由茶杯套和小壺的色彩導入,啟發學生分析得出同類色與鄰近色的基本概念。同類色:是單一色彩,需要利用明度、純度和冷暖變化創造色彩效果。鄰近色:是色相環上相鄰色彩的搭配。2、新課展示同類色和鄰近色在生活
27、中實際應用的圖片,分析其中的色彩關系。啟發學生思考同類色與鄰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雖然鄰近色與同類色都具有和諧的色彩效果,但鄰近色搭配顯得活潑強烈些,而同類色則更加柔和統一。它們的美感有相似之處又不是完全一樣的。練一練找出圖片中的彩色,分析它們用了那種色彩關系?小水壺小盒子青蛙皂盒電吹風燭臺花瓶通過色彩模板與學生作品加強學生對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感受。3、小結再次強調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概念,讓學生明確二者的特點。第四課 色彩的對比教學目標:顯性目標:認知目標: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完成
28、一幅作業。能力目標:通過欣賞、分析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現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隱性目標:通過欣賞我國古建筑及民間工藝品中對色彩的運用,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點:學習色彩的對比關系,感受對比的形式美感。教學難點:藝術實踐中對比色的選擇與搭配。導入新課:生活中有很多對比現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樣。出示課題:色彩的對比l 講授新課: 結合圖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對比色?(出示色相環)2引導學生分析色相環中的色彩,找出對比色。3總結:色相環中互為150。一180。的色彩為強烈對比。
29、4山示色卡,請學生挑 出幾組對比色。5生活中的對比色。提問:我們周圍哪兒有對比色?6觀察教材上的圖片,找出有哪些對比色?給你什么感覺?7分析課本上畫家作品。提問:畫面上用了哪些對比色?有什么作用?8繼續分析課件藝術作品中對比色的作用。運用色彩的對比進行民間工藝品色彩設計。1為學生提供民間工藝品設計圖。2分析如何用對比色設計顏色。出示部分運用對比色的剪貼 畫作品,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練習。l 作業展評:輔導學生完成作業,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并評價。教學反思:第五課 色彩的調和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第五課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與前面兩課都是色彩基礎知識課,而且也與
30、后幾冊的的色彩知識有相互聯系。色彩知識是學習美術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從不同側面讓學生了解各種常用類型的色彩知識。本課的色彩調和也是色彩知識中重要的一類,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美感并通過各種方式學會同色相調和和不同色相調和的技能。 教學目標: 1、了解色彩調和的知識,掌握同色相的調和 2、通過欣賞分析色彩的調和,辨別各種色調的調和,并進行色彩調和練習 3、感悟色彩的再創造,體驗美術學習的豐富性,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自主探究精神教具準備:課件、投影儀,色相環、水粉顏料,學生課堂練習稿兩份等 課時: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
31、重點:認識同色相,學會分析并掌握同色相的調和,教學難點:應用同色相調和的方法自己創作和諧的色彩作品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引導學生理解“調和”的含義。出示課題色彩的調和學生交流: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調和”的含義。引入新課,了解“調和”的基本含義。講授新課1展示兩幅作品,講授什么是色彩的調和。色彩調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關系和秩序關系應該符合視覺審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證色彩變化豐富的同時,也應注重色彩關系的協調統一。調和具有在視覺上既不過分刺激,又不過分曖昧的基本特點。聆聽、記憶什么是色彩調和以及色彩調和的基本特點。學習和了解色彩調和的基本知識。2出示部分色卡,引
32、導學生討論。根據色卡談一談色彩調和帶給人什么樣的美感。學生交流色彩調和帶給人什么樣的美感。體會色彩調和的美感。3播放教學課件。對比分析色彩調和在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的應用。學生觀看教學課件。欣賞并了解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的色彩調和現象。4引導學生看書。分析第14頁中的兩種調和方法??磿治鰞煞N調色方法。了解調色的基本方法。5教師演示。方法一:混入同一種黃,呈現的是色彩調和。方法二:混入同一種灰,呈現的是色彩調和。觀看演示,學習兩種不同的調色方法。學習調色方法,掌握使色彩調和的基本方法。完成作業1作業要求:根據掌握的色彩調和知識進行調色練習,完成一幅表現色彩調和的作品。了解作業要求,整理和準備好水粉用具
33、,準備完成作業。明確作業要求,準備按要求完成作業。2輔導學生完成作業。輔導要點:選擇一種調色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歡的色彩畫。完成作業:1起稿。2選擇水粉色。3調色、著色。學習色彩調和的方法,體驗色彩調和的美感。評價組織學生,展示評價作業。1介紹自己調色的方法。2評價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調和的效果。自評與互評。引導學生按照作業要求評價作業。教學反思第六課 學習服裝的色彩搭配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各種服裝搭配的欣賞,以及色彩的講解,能夠了解在不同的年齡段中如何搭配好服裝。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解說,讓學生理解色彩,畫出滿意的作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發現美,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美化
34、心靈重點學會如何搭配服裝,如何利用色彩難點讀懂色彩語言,搭配好色彩是教學的難點。步驟時間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語言導入新授學生活動總結一、語言導入 出示圖片, 師:你們喜歡那幅圖片 生:唯美的,因為顏色搭配和諧,屬于可愛淑女型 師:那另外一幅如何? 生:顏色混亂復雜,不好看 師:說的很對,這套服飾搭配的有些不盡人意,色彩多,且顯得凌亂,另外這種對比色搭配具有很強烈的視覺沖擊感,看著不舒服,毫無氣質可言,搭配好一套服裝一定要研究色彩搭配的問題。 時值夏日,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衣服競相上市,這么多顏色的衣服當中應如何搭配好適合我們的衣服呢?就是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出示課題 服裝的色彩搭配二
35、 出示圖片,(色相環) 復習三原色,間色,色彩三要素 色彩本身沒有靈魂,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但我們卻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無論是有彩色的色還是無彩色的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種色相當它的明度和純度發生變化或者處于不同的色彩搭配時,顏色的表情也就隨之變化了。比如這組色相塊(出示圖片)這是設計服裝所需要的色彩組合,三種色塊為一組,也就是說搭配一套服裝的色彩最多是三種主色,仔細觀看,這組色彩展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風格,適合什么樣的群體? 生:顏色暗,體現的是穩重的性格,適合中年人。播放下兩組色塊 只有我們對色彩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服裝色彩搭配,我們來看一看色彩運用到服裝中會有什么樣的效果
36、 (出示圖片) 通過這些圖片的欣賞后,我想讓某位同學為大家演示服裝的色彩搭配,(出示圖片)教師提示,這是一套校服,小組討論一下應該用什么樣的顏色突出人物的身份。 通過幾名同學的演示之后,你們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自己設計一套色彩合理的衣服吧?看看作業要求(出示圖片)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展示作品,進行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了解到花哨的色彩不能夠展現我們的個性,那么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年齡和適合的色彩進行搭配,才能夠展現自身的氣質,讓人過目不忘。觀看圖片,說一說,自己對這兩套服裝的見解學生交流、體驗復習色彩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習服裝搭配所注意的色彩關系,注意觀察,組織語言,認真思考回答問題,
37、學生演示,引導學生在搭配服裝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小組活動總結板書服裝的色彩搭配教學反思第七課 中國畫的筆墨情趣一、教學內容分析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要求是:“有意圖地運用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材中水墨畫的筆墨技法知識篇幅較少,而用大量的作品來讓學生欣賞、分析,以讓學生懂得筆墨是用來營造畫境、表達情感的。其中沈周的東莊圖和凡·高的麥田上的群鴉是讓學生對比欣賞、分析東西方繪畫的異同;兩幅人物畫鐘馗和山居快樂是讓學生理解不同的用筆特點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山水冊頁、夏
38、日山居圖等作品是讓學生理解通過筆墨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水墨畫的繪畫語言“用筆”和“用墨”的方法和特點,理解用“筆墨”來表達情感。能力目標:臨摹或創作一幅水墨畫作品,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驗水墨畫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水墨畫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難點:欣賞水墨畫的藝術美,提高學生有個性地運用筆墨表達情感的表現能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水墨畫工具教學時間:2課時 三、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對學習水墨畫有較濃厚的興趣,已掌握一定的水墨畫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欣賞水平和
39、初步的水墨畫表現能力。但學生水墨畫技法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夠均衡,運用筆墨表達情感的能力還有欠缺,因此本課教學中應著力提高學生運用繪畫語言來傳遞情感的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方法設計1、教法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的內容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水墨畫特點,采用演示法、欣賞分析法、展示評價法等教學方法。另外,運用了視頻展示臺、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2、學法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觀察總結法、欣賞分析法、討論法、練習法、自評互評的評價法等學習方法。五、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新課利用多媒體課件中“作品欣賞”展示幾幅水墨畫作品讓學生欣賞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二)、新授1
40、、看一看先介紹水墨畫的繪畫語言稱作“筆墨”。即“運筆”和“用墨”(1)運筆a、介紹運筆的基本方法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b、教師運用視頻展示臺示范,學生觀察思考:幾種運筆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現效果上各有什么特點?c、學生討論發言。d、教師總結。(2)用墨a、介紹墨分“六彩”干、濕、濃、淡、墨、白。b、教師運用視頻展示臺示范,學生觀察思考:“六彩”是怎樣表現出來的?c、學生討論發言d、教師總結設計思路:教師運用視頻展示臺示范可以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細。教師演示時讓學生分別觀察思考“用筆”和“用墨”的方法及特點,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生獲得新知識更真切、更深刻。
41、教師總結并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將知識條理化,使知識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2、試一試讓學生分別嘗試用筆和用墨的方法。設計思路:通過實踐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新知識,體驗筆墨情趣,將“所學”轉化為“所用”,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更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3、賞一賞(1)作品賞析“賞一賞”分為“作品賞析”和“作品欣賞”兩部分。雙清圖讓學生欣賞分析作品中各部分的用筆和用墨特點。鐘馗、山居快樂讓學生比較兩幅作品中塑造人物的線條各有什么特點以及對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有何作用。山水冊頁讓學生欣賞討論畫面給學生的感覺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東莊圖、麥田上的群鴉讓學生對比欣賞、思考、討論
42、東西方繪畫的異同。設計思路:作品賞析由淺入深、各有側重。雙清圖讓學生分析作品的用筆方法和墨色變化;鐘馗和山居快樂讓學生理解運用筆墨來塑造人物性格和表達主題;山水冊頁讓學生理解通過繪畫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東莊圖和麥田上的群鴉讓學生體會東西方繪畫的藝術特點,體驗水墨畫的獨特藝術魅力。采用對比欣賞法和教師引導,讓學生理解作品藝術特點,學習對水墨畫審美方法。讓學生積極發言討論,“各抒己見”,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審美思維、創設愉悅、活潑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到的審美感受才是真切的審美體驗,才能真正做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同時,對學生獨特的、富有個性的審美感受
43、及時予以鼓勵,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創造性。 (2)作品欣賞教師利用網絡資源下載大量的水墨畫作品給學生欣賞。設計思路:提供大量的審美素材開拓學生的審美視野。欣賞時配以中國傳統的音樂,創設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氛圍。 (三)學生作業(練一練)學生臨摹或創作一幅水墨畫作品。設計思路: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差異,采取作業(臨摹或創作)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四)作業評價(評一評)作業評價采用“作品發布會”的形式,分兩個步驟:1、介紹自己的作品。2、其他同學對作品進行評價。 設計思路:運用“自評”和“互評”的方法,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強調了參與和互動。通過自我介紹和自評
44、,讓同學了解自己的創作思路、表現形式、思想主題以及自己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之處等內容,可以使學生創作思路條理化;鼓勵學生“評頭論足”發現別人的作品的優點、提出建設性意見,培養學生藝術評價、鑒賞能力,從而體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五)延伸與拓展課外作業:以小組為單位介紹某一畫家或某一時期的藝術特點。設計思路:通過課外作業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六、教學反思 1、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1)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審美觀點,創設了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自己去探究、體驗,自己去評價,使學生成為學
45、習活動的主體,符合現代學習方式“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3)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發表獨立的審美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4)教學中,注重學生對水墨畫的學習和審美方法的掌握。2、存在的不足(1)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僅是學生學習和審美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還未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和審美活動中去,“參與者“的角色做的不夠。(2)從學生作業反映的情況來看,學生能表達一定的主題和情感,但用筆較單一,墨色不夠豐富,說明學生運用繪畫語言的能力不夠,在今后教學中需加以改進。第八課 寫意花卉一、教學目標1.了解寫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識,學習描繪花、葉、莖的初步技能。2.體驗
46、寫意花卉的臨摹方法、步驟,掌握用筆、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3.培養熱愛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在觀察、表現事物時形成一絲不茍、膽大心細的態度和作風。二、教學重點 寫意花卉的臨摹技法。三、教學難點 用筆肯定,表現花卉達到形與神的統一。四、教學過程 1、什么是寫意花卉?寫意花卉是針對工筆花卉而言的,寫意總體比較抽象,講求意境,工筆就比較逼真,講求真實。寫意的用紙為生宣,工筆為熟宣,技法上寫意潑墨為主,工筆則要先打底,再上色。2、寫意花卉與工筆花卉圖片對比欣賞。3、欣賞畫家的作品,同時對畫家略作介紹。 (簡略介紹4位國畫大師以及欣賞他們的作品。齊白石、潘天壽、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18641957
4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為現代中國史創造了一個質樸清新的藝術世界。黃賓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縣,出生于浙江金華,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開派巨匠,有“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之譽。與齊白石合稱“南黃北齊”,擅長山水、花卉,并注重寫生。潘天壽:(18971971)浙江海寧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擅長畫鷹、八哥、蔬果、松、梅。他的藝術博采眾長,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攝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感。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他
48、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身,在我們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創作的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等,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4、選擇荷花進行臨摹分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荷花的形態,研究臨摹步驟,對具體的用筆、用墨、用色也進行分析。5、觀看荷花教學視頻,學習寫意荷花的畫法。6、布置作業:用寫意技法臨摹一幅花卉畫,可嘗試加上自己的想象發揮。五、教學反思第九課 幾何形體的聯想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美術課程中最新設計的創新思維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課程標準的課程性質部分首先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本
49、課 據 此 設 計 ,意 在 促進學生對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開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依托學生熟悉的幾何形體,引導學生進行興味的聯想和創意,進而將創意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二、學情分析 針對初一學生十四五歲的年齡特點,已經有能力認識立體的幾何形體,再加上學生對素描的學習很感興趣,本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造型表現能力非常有必要。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幾何形體,掌握其結構特點。 2、掌握形體變化的基本規律,發揮想象力,把幾何形體組合變化組成畫面。 3、結合生活實際,思考身邊周圍事物由哪些幾何形體組成。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并了解各種幾何體,掌握
50、其結構。 2、能夠從具體的形象概括為抽象形體,掌握其形體變化的規律。 3、能夠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析,回歸于生活。五、教法學法:示范、欣賞、觀摩、自主體驗。六、教具學具: 1、教具:課件、石膏幾何體、白板 2、學具:素描紙、鉛筆、橡皮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了上節課教學內容素描幾何體錐形的內容,鞏固了素描的五大調子的知識。分析了幾張錐形結構的 圖片,內容包括自然風光- 山、建 筑、包 裝、瓜 子 袋、家 具 、工業設計-燈泡、水壺、燈罩、陶藝,為了使學生關注現實生活。 教學目的:以點帶面,溫故知新,引入本課內容,了解
51、其他幾何形體。 (二)、授新課 第一環節 欣賞1、出示法國畫家塞尚的話,即一切物體的形態都可以概括為幾何形體。 2、通過對石膏幾何體結構的分析,認識幾何體。 3、通過欣賞俄羅斯繪畫大師馬列維奇的雨后鄉間之晨,了解將畫中的風景用幾何形體概括的方法,理解自然中的形態。另加入幾幅其它作品,使學生對這一藝術形式加深映像。 第二環節 示范 人可以概括為幾何形體嗎?試想可以分成幾部分?各類似哪種幾何形體? 使用白板給學生示范了用圓球或立方體概括人體。向學生說明表現方法。 第三環節 學生課堂練習。 1、畫
52、大小不同的圓聯想到圓柱。 2、畫大小不同的相似長方形聯想到長方體。 3、畫大小不同的相似三角形聯想到三棱椎。教師查看學生作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提升、拓展知識、推出透視概念,畫教室(立方體內部)中的物體,這是一個難點,引出下一課的學習點。 教學反思:第十課 策劃一次出游活動課 題策劃一次出游活動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策劃出游活動的組織過程及設計繪制要點;嘗試簡單的活動策劃;初步形成活動的設計能力、規劃能力、展示能力、整體把握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討論策劃出游過程,通過策劃書、路線圖、備忘錄的設計與制作增強學習能力。情感與價值通過對家鄉旅游資源
53、的了解,激發學生愛家鄉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合作精神。 教 學重點1、策劃的內容與方法。2、策劃書、路線圖、備忘錄的設計繪制要點。難點1、 策劃內容的豐富性、新穎性。2、 組織工作的嚴密性、科學性教學過程與方法設計理念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前置性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課前可以通過回憶以前出游的情景;或以組為單位嘗試性策劃一次出游的活動;或通過在網上查閱資料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策劃出游活動有所了解。 學生可以以分組或自主性進行對策劃出游活動準備。 在跨學科的知識運用上引導學生,如策劃書、路線圖的內容和文學、自然、地理、歷史等知識有關,通過學生的課前收集作品及資料等活動拓寬藝術視野或學習的空間。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教師可以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程培訓總結答辯
- 培訓機構公司文化介紹
- 中壓電站鍋爐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分條整經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電梯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線材軋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電動絞車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絕緣材料線圈繞線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砂處理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翻砂制品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GB/T 44127-2024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建設與運行指南
- 工裝裝修合同電子版
- Q195L板坯工藝方案
- 2024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二)
- 14-10 投資項目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 脫掛式客運索道報價說明(單線循環脫掛抱索器車廂式索道)
-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調研數學押題卷(蘇教版)
- 老年人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
- 20KV及以下配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規定
- APQP可行性分析報告
-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課件 第四單元 分數乘法第2課時 簡便運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