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淮學院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一、課程編碼及課程名稱課程編碼:課程名稱:動物微生物學AnimalMicrobiology二、學時及學分總學時數:72,其中,講授學時:52,實驗學時:20。學分:4三、適用專業及開設學期適用專業:動物科學(本科)開設學期:第3學期四、課程的性質、目標和任務動物微生物學是動物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在微生物學的一般理論基礎上,研究動物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同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和畜禽疾病、人畜共患病關系的科學。其任務在于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微生物與動物生命活動的關系,微生物在動物產品生產、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有益和有害的作用,能夠運用微生

2、物學的基本知識,鑒定病原微生物,利用免疫學方法預防重要的畜禽傳染病,為發展畜牧業服務。五、課程的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細菌、真菌、放線菌、螺旋體、霉形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特征、營養要求與類型、分類特征、遺傳與變異的機理、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素、生長繁殖的條件及免疫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熟悉和了解常見畜禽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機理及基本的診斷與預防方法。在實驗技能方面,應掌握細菌的各種染色方法和形態觀察,常規培養基的制備、細菌的分離培養,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實驗室檢驗方法,病毒的雞胚接種,常用的血清學檢驗等基本操作技術。六、課

3、程教學內容第一章緒言(共2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引導學生走進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特殊關系,明確本課程在動物科學專業學習中的地位、任務、基本內容和學習方法。(二)教學內容1.1 微生物的概念1.2 微生物的分類1.3 微生物的特點1.4 微生物的分布及其與人和動物的關系1.5 動物微生物學的研究內容1.6 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類2,微生物的特點難點:微生物的特點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態與結構(共8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課堂教學,學習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結構特點和生活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多樣性

4、。(二)教學內容2.1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2.1.1 細菌形態2.1.2 細菌結構2.2 真菌的形態與結構2.2.1 單細胞性真菌2.2.2 多細胞性真菌2.3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2.3.1 病毒的形態2.3.2 病毒的結構2.4 其它微生物的形態與結構2.4.1 放線菌2.4.2 螺旋體2.4.3 霉形體2.4.4 衣原體2.4.5 立克次氏體(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細菌的基本形態與基本結構2.革蘭氏染色原理及步驟難點:1.細菌細胞壁結構2.革蘭氏染色原理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共2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熟悉微生物營養類型和營養要求,了解細菌及病毒的培養特性,掌握

5、配制微生物培養基的理論知識,為今后對微生物的研究與利用打下基礎。(二)教學內容3.1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3.1.1 水分3.1.2 干物質3.2 微生物的營養與代謝3.2.1 微生物的營養要求3.2.2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3.2.3 微生物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3.2.4 微生物酶3.2.5 微生物的呼吸3.2.6 微生物的代謝產物3.3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3.3.1 細菌的生長與繁殖3.3.2 真菌的生長與繁殖3.3.3 病毒的增殖與培養3.4 微生物的培養特性3.4.1 細菌的培養特性3.4.2 真菌的培養特性3.4.3 病毒的培養特性(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微生物的營養要求2.細菌生長與繁殖

6、的條件難點:細菌及病毒的培養特性。第四章微生物分類(共1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微生物的分類體系和原則,掌握細菌和病毒的命名原則和方法。(二)教學內容4.1 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類地位4.2 細菌的分類4.2.1 細菌分類的指征4.2.2 細菌分類的方法4.2.3 細菌的分類體系4.2.4 細菌種的劃分和種以下的分類單位4.2.5 細菌的命名4.3 病毒的分類4.3.1 病毒的分類4.3.2 病毒的命名(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微生物的分類體系和原則難點:細菌三大分類系統,細菌分類等級中幾個名詞概念第五章微生物的生態(共1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課堂教學,使學

7、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分布的特點及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掌握微生物與其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二)教學內容5.1 概述5.2 空氣和水的微生物生態學5.2.1 空氣中細菌分布5.2.2 空氣中病原菌及空氣感染5.2.3 水中微生物分布5.2.4 水中微生物學檢驗5.3 土壤中微生物生態學5.3.1 土壤中微生物的組成和分布5.3.2 細菌對自然界物質的轉化作用5.4 動物微生態學5.4.1 反芻動物微生態學5.4.2 非反芻動物微生態學5.5 微生態平衡5.5.1 微生態平衡的概念5.5.2 微生態平衡的標準5.5.3 微生態平衡的影響因素5.6 微生態失調5.6.1 微生態失調概念

8、5.6.2 微生態失調分類5.6.3 微生態失調影響因素5.6.4 菌群失調的調整(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微生態平衡2.SPF動物、悉生動物難點:1.瘤胃微生物種群關系2.微生態平衡失調分類第六章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共2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方式,掌握高溫滅菌的幾種方法,以及常用消毒藥種類和消毒方法等。(二)教學內容6.1 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6.1.1 溫度6.1.2 干燥6.1.3 滲透壓6.1.4 光線和射線6.1.5 超聲波6.1.6 氧化還原電勢6.1.7 濾過除菌6.2 化學因素對微生物影響6.2.1 化學消毒劑6.2.2 化

9、學治療劑6.3 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6.3.1 抗生素6.3.2 噬菌體和細菌素(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滅菌、消毒、防腐等幾個概念2.高溫滅菌幾種方法難點:1.化學消毒劑的作用原理2.常用消毒藥種類和消毒方法第七章細菌的致病性與傳染(共2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病原菌傳染條件和表現形式,掌握細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以及構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細菌內毒素和外毒素的區別、注意區別類毒素和抗毒素的概念。(二)教學內容7.1 病原菌的毒力7.1.1 構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7.1.2 病原菌毒力的測定7.2 病原菌的傳染7.2.1 病原菌引起傳染的條件7.2.2 病原菌傳染的表現形

10、式7.2.3 病原菌的排出途徑(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致病性與毒力的概念2.傳染發生的必要條件難點:1.侵襲力、毒素2.毒力測定方法第八章免疫學基礎(共12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現代免疫的概念、免疫類型、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抗原、抗體等免疫學基礎知識,掌握特異性免疫的形成過程和抗體產生的一般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并能夠運用免疫學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解答和指導畜牧養殖業生產實際問題。(二)教學內容8.1 免疫系統8.1.1 免疫器官8.1.2 免疫細胞8.2 抗原抗體8.2.1 抗原8.2.2 抗體8.3 抗原抗體反應8.3.1 抗原抗體反應的一般規律8.3.2 常用的抗原

11、抗體反應8.4 免疫應答8.4.1 非特異性免疫8.4.2 特異性免疫8.4.3 抗傳染免疫8.4.4 免疫耐受和免疫缺陷8.5 變態反應8.5.1 第I型變態反應8.5.2 第n型變態反應8.5.3 第出型變態反應8.5.4 第IV型變態反應8.6 免疫學的實際應用8.6.1 免疫學診斷8.6.2 免疫學防治(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2 .抗原、抗體、免疫應答的概念3 .抗原抗體反應一般規律,及常見的抗原抗體反應4 .免疫學實際應用難點:1.巨噬細胞的免疫功能5 .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6 .變態反應的分型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共10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

12、,了解常見病原性細菌的致病性、形態、培養、生化特性及抵抗力,掌握病原菌的微生物學診斷和免疫預防方法。(二)教學內容9.1 葡萄球菌9.2 鏈球菌9.3 大腸桿菌9.4 沙門氏菌9.5 布氏桿菌屬9.6 多殺性巴氏桿菌9.7 假單胞菌屬炭疽桿菌9.8 豬丹毒桿菌9.9 分支桿菌9.10 厭氧芽抱桿菌(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病原菌的形態、染色特性2.病原菌的實驗室診斷方法難點:1.病原菌的致病性2.病原菌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第十章常見致動物疾病性病毒(共10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常見病毒的致病性、主要生物學特性,掌握其微生物學診斷和免疫預防方法。(二)教學內容10.1 口蹄

13、疫病毒10.2 狂犬病病毒10.3 偽狂犬病病毒10.4 豬瘟病毒10.5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10.6 豬圓環病毒10.7 禽流行性感冒病毒10.8 馬立克氏病病毒10.9 雞新城疫病毒10.10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10.11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10.12 減蛋綜合征病毒(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病毒的培養特性和致病性2.病毒的微生物學診斷,免疫與治療方法難點:1.病毒的致病性2.病毒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第十一章其他病原微生物(共2學時)(一)本章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常見病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致病性、主要生物學特性,掌握常見病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二)教學內容1

14、1.1 病原性真菌11.1.1 假皮疽組織胞漿菌11.1.2 煙曲霉11.1.3 黃曲霉11.2 霉形體11.3 立克次氏體11.4 衣原體11.5 螺旋體(三)重點與難點重點:1.病原菌的形態、染色特性2.病原菌的實驗室診斷方法難點:1.病原菌的致病性2.病原菌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七、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系在開設本課程之前應先修動物學、家畜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等課程,使學生對動物解剖及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程才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本課程的知識,為學生學習獸醫學概論、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生產等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因此,該門課程在動物科學專業的學習中占有非

15、常重要的地位。八、教學時數分配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時數分配表總學時:72學分:4章次各章標題名稱講授學時實驗學時實踐學時討論、習題課等學時A章緒論2第F微生物的形態結構86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22第四章微生物的分類1第五章微生物生態12環境因素的微生物的影響2第七章細菌的致病性與傳染2第八章免疫學基礎122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104釬章常見致動物疾病性病毒104第一章其他病原微生物2小計5220九、實驗內容與學時分配動物微生物學課程實驗教學一覽表序號項目名稱內容提要學時實驗類型(演小、駁證、綜合、設計等)是否為開放實驗1顯微鏡油浸系的使用及細菌基本形態觀察觀察細菌二種基本形態及其排列特點;觀察莢膜

16、、芽胞等特殊結構。2驗證2細菌抹片的制備及染色細菌涂片和組織觸片制備方法和革蘭氏、美藍等常用的染色方法2驗證3培養基的制備配制基礎培養基并進行高壓火菌。2驗證4細菌的分離培養及培養性狀的觀察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微生物的培養特征。2綜合5細菌的生化試驗細菌生化試驗操作方法2驗證6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圓紙片擴散法檢測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2綜合7細菌總數測定飲用水中細菌總數測定2設計8病毒的雞胚培養ND病毒的雞胚培養2綜合9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實驗ND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實驗2綜合10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瓊脂擴散試驗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瓊脂擴散試驗2綜合實驗一顯微鏡油浸系的使用及細菌基本形態觀察【實驗類型】

17、驗證性目的要求】1 ,了解普通光學顯微鏡結構、各部分的功能。2 .學習油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認識細菌的基本形態和一般結構。【內容提要】1 .顯微鏡的構造及其功能。2 .細菌形態結構的觀察。3 .顯微鏡的養護。【主要儀器設備】普通臺式光學顯微鏡、香柏油、二甲苯、擦鏡紙等。標本片: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炭疽芽抱、巴氏桿菌莢膜及大腸桿菌鞭毛等玻片標本。實驗二細菌抹片的制備及染色【實驗類型】驗證性目的要求】1 .學習并初步掌握革蘭氏染色法。2 ,了解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細菌分類鑒定中的重要性。【內容提要】1,涂片3 .干燥4 .固定5 .染色6 .鏡檢觀察【主要儀器設備】菌種: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

18、24h營養瓊脂斜面培養物。染色劑:革蘭氏染色液(草酸氨結晶紫、碘液、95%乙醇、碳酸復紅)、生理鹽水、香柏油、甲苯。載玻片、接種環、酒精燈等。實驗三培養基的制備【實驗類型】驗證性目的要求】1 .明確培養基的配制原理。2,通過對基礎培養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養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內容提要】以牛肉膏蛋白月東培養基(基礎培養基)為例:2 .準確稱量3 .溶化4 .調pH4,加塞5 .包扎6 .滅菌7 .無菌檢查【主要儀器設備】三角瓶、燒杯、量筒、玻棒、天平、牛角匙、高壓蒸汽滅菌鍋、酸度計、棉塞、記號筆、麻繩8 肉膏、蛋白月東、NaCl、瓊脂、1mol/LNaOH、1mol/LHCl。實驗四細菌的分離

19、培養及培養性狀的觀察【實驗類型】綜合性目的要求】1,掌握平板劃線法分離培養及純化的基本操作技術。2,掌握細菌培養物生長形狀的觀察和描述方法。【內容提要】1,牛肉膏蛋白陳培養基的配制2 .細菌的劃線分離3 .細菌培養性狀的觀察4 .純培養【主要儀器設備】樣品:土壤懸液培養基:牛肉膏蛋白月東平板及斜面革蘭氏染色液、接種環、酒精燈、恒溫培養箱、顯微鏡等。實驗五細菌的生化試驗【實驗類型】驗證性【目的要求】了解糖發酵試驗、IMViC試驗及硫化氫試驗的原理、方法及在細菌鑒定中的作用。【內容提要】1 .糖發酵試驗:2 .IMViC試驗:(口引喋、甲基紅、伏-普、檸檬酸鹽)3 .硫化氫試驗:【主要儀器設備】菌

20、種: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產氣腸桿菌斜面培養基:葡萄糖發酵培養基試管、乳糖發酵培養基試管、蛋白月東水培養基、葡萄糖蛋白月東水培養基、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醋酸鉛培養基等。甲基紅指示劑、40%KOH5%a-蔡酚、乙醛、口引喋試劑等試管架、酒精燈、接種環等。實驗六圓紙片擴散法檢測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實驗類型】綜合性目的要求】掌握藥敏片擴散法進行藥敏實驗的一般方法,體會藥敏實驗在臨床用藥上的指導意義。【內容提要】1 .用待測菌液涂布平板2 .貼藥敏片3 .置37C溫箱培養16-18h4 .結果判定【主要儀器設備】藥敏片:含各種抗生素的市售產品培養基平板:普通牛肉膏蛋白月東固體培養基,待檢細菌的培養物。

21、眼科鐐、無菌棉拭子、酒精燈等。實驗七細菌總數測定【實驗類型】設計性目的要求】掌握平板菌落計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內容提要】1 .樣品稀釋2 .取樣3 .傾注平板4 .置培養箱中培養5 .結果觀察,計數。【主要儀器設備】待檢樣本:大腸桿菌肉湯培養物。培養基:牛肉膏蛋白月東培養基。其他:1ml無菌吸管;無菌平皿;盛有4.5ml無菌生理鹽水的試管;試管架;恒溫培養箱等。實驗八病毒的雞胚培養【實驗類型】綜合性6 目的要求】1 .了解動物病毒雞胚培養的意義及用途。2 .掌握病毒雞胚培養的基本方法。【內容提要】1 .準備雞胚2 .接種(絨毛尿囊腔途經)3 .雞胚繼續孵化72h4 .收獲雞胚液【主要儀器設備

22、】病毒:雞新城疫病毒弱毒疫苗;雞胚:9-11日齡白殼受精卵;孵卵箱、檢卵燈、鋼針、注射器、2.5%碘酒、75叱醇、固體石蠟、眼科剪、眼科鐐等。實驗九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實驗【實驗類型】綜合性目的要求】1 .掌握血凝試驗(HA與血凝抑制試驗(HAI)的基本方法;2 .掌握HA與HAI在病毒鑒定及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內容提要】1 .血凝試驗(HA)2 .血凝抑制試驗(HAI)【主要儀器設備】待檢病毒:雞新城疫病毒雞胚尿囊液;待檢血清:抗雞新城疫病病毒陽性血清;生理鹽水、1%雞紅細胞、96孔V形微量血凝板、加樣器等。實驗十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瓊脂擴散試驗【實驗類型】綜合性【目的要求】掌握病原菌的。【內容提要】1 .制板打孔2 .加樣3 .置于濕盒中,37C擴散2448h4 .結果判定【主要儀器設備】生理鹽水、瓊脂糖、硫柳汞、平皿、打孔器、移液器、吸頭等。十、本課程的實踐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