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江蘇省海安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協議詳情監測語文試的題目_第1頁
2016屆江蘇省海安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協議詳情監測語文試的題目_第2頁
2016屆江蘇省海安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協議詳情監測語文試的題目_第3頁
2016屆江蘇省海安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協議詳情監測語文試的題目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標準文案2016 屆江蘇省海安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一、語言文字運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 分)在匆忙的世俗生活激流沖擊下,能夠恬然深思的心靈愈加稀少。如果說尼采式的敏感哲人曾對此發出的急切呼叫,那么,羅素,作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哲人,我們又從他口中聽到了的明智規勸,但愿這些聲音能今日性靈猶存的青年去尋求一種智慧的人生。A振聾發聵耳提面命開啟B振聾發聵語重心長啟迪C震耳欲聾耳提面命啟迪D震耳欲聾語重心長開啟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 分)A事故調查組要堅持“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查清技術和管理原因,準確認定事故的性質

2、和責任,給遇難者家屬和全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B白毛女吸收了傳統戲曲藝術的精華,采用中國民歌的曲調,民族藝術與西方藝術相結合,揭示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C工人題材的詩歌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了詩歌的自我教育,可發表個人作品,可相互切磋交流,表達了自己漂泊、處處碰壁而又不放棄夢想的生存狀態。D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大腦中與智商有關聯的兩組特定基因簇,不但有助于未來開發更高效的神經系統疾病療法,還加深了研究人員對智商的理解。3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3 分)A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B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C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D日出江花

3、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4下列交際用語使用得體的一項是(3 分)A吉日良辰,花好月圓,恭祝一對新人相濡以沫,白首偕老。B家母古稀之慶,承蒙各位親友光臨,略備薄酒,敬答厚意。C值此店慶,肖總忝列董事,因事不能躬臨,本人代為致歉。D各位同仁,以上是我的淺知拙見,如有不當處,敬請斧正。5對下面一段話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3 分)作家余華與一位餐館老板聊天,談到讀書時,餐館老板深有同感: “我常讓廚師去品嘗其他餐館美食來提高自己的廚藝,我發現總挑別人菜肴缺點的,沒有進步;總夸別人菜肴優點的,倒成了好廚師。”A要成為優秀的廚師,更要學習別人菜肴的優點。B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出評價,應全面公正。C世間

4、萬物缺陷難免,多吸收其優點,才有長進。D讀書做菜,都要既找別人缺點,也學別人優點。二、文言文閱讀(18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題。游潭柘記方苞康熙戊戌夏四月望后七日,余將赴塞上,寓安偕劉生師向過余。會公程可寬信宿,乃謀為潭柘之游,而從者難之,曰: “道局窄不利行車,窮日未可達也。 ”少間,云陰合,厲風起,眾皆以為疑。寓安曰:“車倍僦,雨淋漓,詰旦必行。 ”既就途,果回遠,經砠磧,數頓撼。薄暮抵山口,而四望皆荒丘,雖余亦幾悔茲行之勞而無得也。入山一二里,徑陡仄,下車步至寺門,而山之面勢始出,林泉清淑之氣,曠然與人心相得。時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日已向暝,乃宿寺西堂。質明起,二子披衣攀躡

5、,窮寺之幽與高;降而左,出寺循山徑東上,求潭柘舊址。泉聲隨徑轉,林樹密蒙,如行吳、越溪山中,遇好石,輒列坐,淹留不能進。日將中,從者曰:“更遲之,事不逮矣。 ”余拂衣起,二子相視悵然,計所歷于山,得三之二,去潭側二里,竟不能至也。昔莊周自述所學,謂與天地精神往來。余困于塵勞,忽睹茲山之與吾神者善也,殆恍然於周所云者。余生山水之鄉, 昔之日, 誰為羈紲者?乃自牽于俗, 以桎梏其身心, 而負此時物, 悔豈可追邪?夫古之達人,巖居川觀,陸沉而不悔者,彼誠有見于功在天壤,名施罔極,終不以易吾性命之情也。況敝精神於蹇淺,而蹙蹙以終世乎?余老矣,自顧數奇,豈敢復妄意于此?而劉生志方盛,出而當官。得自有其身

6、者,惟寓安耳。然則繼自今,寓安尚可不覺寐哉?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A而從者難之難:責難B車倍僦,雨淋淳,詰旦必行僦:租賃C遇好石,輒列坐,淹不能進淹:停留D自顧數奇,豈敢復妄意于此奇:命運不好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的一項是( 3 分)A會公程可寬信宿,乃 謀為潭柘游屈原放逐,乃賦離騷B雖 余亦幾悔茲行之勞而無得也此雖 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C謂與 天地精神往來蜩與學鳩笑之曰D況敝精神于蹇蹙以終世乎余與四人擁火以入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余困于塵勞,忽睹茲山之與吾神者善也,殆恍然于周所云者。( 4 分)( 2)乃自牽于俗,以

7、桎梏其身心,而負此時物,悔豈可追邪?(4 分)9作者在這次游覽中獲得了哪些人生哲理?請簡要概括。(4 分)三、古詩詞鑒賞(11 分)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南歌子過嚴關張孝祥路盡湘江水,人行瘴霧間。昏昏西北度嚴關。天外一簪初見、嶺南山。北雁連書斷,秋霜點鬢斑。此行休問幾時還。唯擬桂林佳處、過春殘。( 1)“路盡湘江水,人行瘴霧間。昏昏西北度嚴關”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畫面?(4 分)( 2)請簡要賞析“天外一簪初見、嶺南山”。( 3 分)( 3)詞的下片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概括。( 4 分)四、名句名篇默寫(8 分)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爾卜爾筮,。(詩經衛風

8、氓)( 2)吾嘗跂而望矣,。(荀子努學 )( 3),多于在庚之粟粒。 (杜牧阿房宮賦 )( 4)錦瑟無端五十弦,。(李商隱錦瑟 )( 5)釀泉為酒,。(歐陽修醉翁亭記 )( 6),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破陣子 )( 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論語雍也 )五、現代文閱讀(一) ( 20 分)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題。我是嫦娥畢飛宇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領悟了青衣意韻的極少。筱燕秋是個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劇奔月的演出,讓人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遠離舞臺的戲校里

9、教書。學生春來的出現讓筱燕秋重新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二十年后,奔月復排,這對師生成了嫦娥的 AB角。把命都給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氣演了四場,她不讓給春來,誰勸都沒用。可第五場,她來晚了。筱燕秋沖進化妝間的時候,春來已經上好了妝。春來十一歲走進戲校,從二年級到七年級一直跟在筱燕秋的身后,知道筱燕秋的人都知道,春來不僅僅只是筱燕秋的學生,簡直成了筱燕秋的女兒,春來最初學的并不是青衣,而是花旦,是筱燕秋厚著臉皮硬把她拽到自己的身邊的。青衣與花旦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當,只不過現在喜歡看戲的人少了,許多人都習慣于把戲臺上的年輕女性統統稱之為“花旦” ,春來這孩子說話的嗓音和筱燕秋并不像,可是,一開腔,春來

10、的唱腔簡直就是另一個筱燕秋,戲校的老師們開玩笑說,春來的嗓子天生就是和筱燕秋唱對臺戲的料。筱燕秋和春來商量,讓她放棄花旦,改學青衣,春來不肯,商量來商量去,春來就是不肯。筱燕秋急了,筱燕秋的那句名言至今還是戲校里的一個笑話,一個笑柄,筱燕秋一急,拉下臉來,對春來說:“你要是不肯拜我為師,我就拜你,我拜你做我的學生,你答應不答應?”做老師的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春來還敢說什么。上了妝的春來真是比天仙還要美,她是嫦娥,大幕拉開,鑼鼓響起來了,筱燕秋目送著春來走向了上場門。筱燕秋在戲校呆了二十年了,教了那么多學生,細細排下來,卻沒有一個能唱出來的,大紅大紫就不說了,顯一下山露一下水的都沒有過,這種局面

11、給筱燕秋帶來了十分強烈的疼痛感。一個人可以有多種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筱燕秋不甘。筱燕秋每天都站在鏡子面前,親眼目睹著自己一天一天老下去,親眼目睹著著名的嫦娥一天一天地死去,卻無能為力。春來的出現讓筱燕秋看到了希望。春來是嫦娥能夠活在這個世上最充分的理由。觀眾承認了春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就是最好的證明。掌聲雷動時, 筱燕秋想一把抓住化妝師,她想大聲告訴化妝師,告訴每一個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 ,但是她沒有說,她現在只會抖動嘴唇,不會說話。筱燕秋無聲地坐在化妝臺前,她望著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一點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拿起青衣給自己披上, 取過肉色底彩,

12、 擠在左手的掌心, 均勻地一點一點往手上抹, 往脖子上抹, 往臉上抹 她請化妝師給她調眉,包頭,上齊眉穗,戴頭套,鎮定自若地,出奇地安靜。筱燕秋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拉開了門,往門外走去。筱燕秋穿著一身薄薄的戲裝走進了風雪,她來到了劇場的大門口,站在了路燈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馬路一眼,自己給自己數起了板眼。她開始了唱,她唱的依舊是二簧慢板轉原板、轉流水、轉高腔。雪花在飛舞,戲場門口,人越來越多,車越來越擠,但沒有一點聲音。筱燕秋旁若無人,邊舞邊唱。她要給天唱,給地唱,給她心中的觀眾唱。筱燕秋的告別演出轟轟烈烈地結束了。(選自畢飛宇, 青衣,有刪改,標題為選者所擬)12請簡要說明第一段在全文結構上的

13、作用。( 4 分)13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分別表現了筱燕秋什么樣的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6 分)14請簡要概括第六段中筱燕秋在化妝室里內心活動變化過程。( 4 分)15插敘是本文的寫作特色,請探究作者這樣的行文安排的用意。( 6 分)六、現代文閱讀(二) ( 18 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題。想象西藏沈衛榮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西藏在地理上的偏僻和文化上的獨特,讓外界產生無盡的想象與向往,使得“想象西藏”這一文化現象經久不衰,愈演愈烈。近些年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歌流行全中國,業已成為大量知識人和小資階層最喜愛的心靈雞湯和怡情補品。西藏則已成為人們殷切向往之地,成為凈治眾生煩惱

14、,療養精神創作的圣地,在這人間最后一塊凈土,人們可寄托日益脆弱的心靈和所有的愿望。藏傳佛教之上師,不管是活佛,還是喇嘛,都變成了成就非凡的心靈科學家,是人們爭相皈依的精神導師。可見“想象西藏”于當今的中國即是一種非常流行和非常時尚的事情,也反映了中國當今社會和文化的一些熱切的訴求。在西方世界,對西藏和西藏文化的熱望和追捧之風氣,遠早于今日之中國內地,十八世紀中期,對西方世界而言西藏還近乎“只是一個謠言”,對其知之甚少。然而在緊接著的工業化世紀中,西藏卻漸漸地演變成一個維多利亞浪漫主義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它差不多就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最后一個圣地,集中了以往所有人類曾經經歷過的傳統的圣地所擁有的神秘

15、、力量和曖昧。但隨著交通日益便利和數據化時代的到來,今天的西藏與外界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出入西藏也已不再是一種不可完成的使命,西藏發生的一切每天都可傳遍全世界,西方學術界對“想象西藏”這一現象也有所警覺,他們以權威的姿態開始解構和清算由西方傳教士、啟蒙思想家、殖民侵略者、神智主義者、遁世主義小說家、嬉皮士和藏學家們聯手創造出來的“神話西藏” ,明確指出這個“神話西藏”是西方人自己的設計和幻想,與西藏的歷史和實際無關,西藏并不如今天的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樣從來都是一個和平、慈悲、智慧的人間凈土。西方在“西藏神話”形成過程中的轉化,揭示西方出現的每一個西藏形象在某個時代的各種表述都是無意識作用下的創造

16、,這種想象行為中的創造,則被理解為真實,而真實又將被重復不斷地修正,每一代作家均借助他們對西藏的設計和想象將無意識化為有意識,表露他們自己的各種最熱切的關注、未遂的心愿,以及恐懼和希望等等。西藏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無疑還將繼續是人們最愿意傾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的“異域”,不管是被神話化的還是被妖魔化的“西藏形象” ,它們都不過是人類于不同時期“想象西藏”的階段性作品,它們與西藏的歷史和現實常常缺乏必要的聯系,反映的只是想象者自身所處的社會和文化面貌以及他們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說“旅行并不發現世界,而更是構建了世界”。16第二段中, “想象西藏”反映了中國當今社會和文化的哪些熱切的訴求?(6 分)1

17、7第三段中,西方世界對西藏認識有何變化?請簡要說明。( 6 分)18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畫線句子的內涵。( 6 分)七、作文( 70 分)19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選自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意為過去的種種,皆可為現今作指引。)那些記不住過去的人注定要重復過去。(選自桑塔亞那生命的理由)海安中學 2015-2016 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高三語文試題II一、閱讀材料,完成20-22 題。( 10 分)賀,唐皇諸孫,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為

18、,得無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世皆曰: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節選自杜牧 李賀集序 )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20.用斜線“ / ”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 5 處)(5分)21.王維被稱為“詩佛”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李賀則被稱為“”。(1 分)22. 根據材料,概括李賀詩的特點。 ( 4 分)二、名著閱讀題(15 分)23. 下列對有關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 5 分)A三國演義中,曹操在征戰過程中,也曾為多人之死而痛哭流涕,這些人主要有袁紹、呂布、荀彧、郭嘉、典韋、龐德、愛子曹

19、沖。B歐也妮葛朗臺中先后寫了葛朗臺太太、葛朗臺死去。二人之死相同之處有:二人皆有遺言,留給歐也妮的遺言也都是他們各自人生哲學的直白。C吶喊中, 白光孔乙已與控訴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有關,但對醉心仕途,精神世界渺小猥瑣的陳士成的批評,遠遠超過對孔乙已的批評。D哈姆雷特中,克勞迪斯派王后勸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與母親爭執,誤殺了波洛涅斯,克勞迪斯欲借機將哈姆雷特送往英國,企圖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E女神中, 鳳凰涅槃是其代表作,詩歌寫了鳳凰與群鳥齊心協力,共同采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象征了舊中國的毀滅和新中國的誕生。24簡答題( 10 分)( 1)在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閑氣,欺幼主刁

20、奴蓄險心”中,鳳姐和平兒交談時說:“ 他兩個人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他兩個人”分別指的是誰?鳳姐的話反映了后者什么樣的性格特征?(5 分)( 2)子夜中,吳蓀甫與屠維岳第一次見面,幾番交鋒之后,吳蓀甫“覺得這位年青人固然可贊,卻也有幾分可怕” 。請問“可贊” “可怕”的原因分別是什么?(5 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題( 15 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 題。早期的文學很多記敘奇異荒誕的故事,上古神話、楚辭、山海經、六朝志怪小說等,它們在表情達意的時候,常常流露出對上天的

21、敬畏、對鬼神的好奇、對彼岸世界的追求、對災異怪象的恐懼,這些都有著天人關系的深深烙印。先民在同自然界(上天)作斗爭的實踐中,與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認為自己的一切來自上天(自然),自然中的風吹草動會引起身心的潛移默化,自己的活動又會牽動著自然(上天)的起伏變化。這便是“天人感應觀念”的精髓。人類早期思維中的種種特點自然深刻影響著文學的靈魂情感表達。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楚辭:“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古人認為自己與自然有相依相惜的關系,看到山上有木,木上有枝,與妾對君的喜愛是相關的。古人又對自然充滿敬畏、好奇、恐懼的情感,山有木,木有枝的事不曾被人留意,妾對君的

22、一片癡情也不為君所知;湘君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湘夫人,于是他馬上注意到自然界中悲觀性的反常現象,鳥不是棲息在樹上,而是羈留在萍草叢中,漁網沒有撒到水中,而是被掛在樹梢。古人在看事物的時候也常會以已觀物,物我交融,或用起興,或用比喻,將人類復雜抽象的感情用外在、具體、形象的事物展現出來。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了那種將萬物和自己相關聯的思維模式,在這個關聯過程中,人類的情感與萬物相關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如文藝理論家劉勰所言:“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選自周杭的論天人感應對古代文化的影響)25. 請簡要說明“天人感應觀念”的精髓。 ( 4 分)26.人類早期有哪

23、些思想觀念深刻影響著文學的情感表達?請簡要概括。(5 分)27.結合材料,賞析屈原離騷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一句的情感表達效果。(6 分)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201601 海安縣高三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逐題分析1【答案】 B(振聾發聵:聵:天生耳聾,引伸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耳提面命: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語重心長:話深刻有力,情意深長。形容對人真誠的勸告或忠告。開啟:用以指啟開或打開、從某一點起等。啟迪:開導,啟發的意思。)2【

24、答案】 A( B 項成分殘缺,缺介詞,可關注“相結合” 3 字; C 項中途易轍,可關注“工人題材的詩歌”“發表”“切磋交流” “表達了” ; D項不合邏輯,關聯詞不但、還的關系。)3【答案】 D( A 項 “干戈”; B 項“千帆”; C項 “衣冠”。)4【答案】 B( A 項 “相濡以沫” ; C項 “忝列”; D 項 “斧正”。)5【答案】 C(注意句子中“總夸別人菜肴優點的,倒成了好廚師。”)題目 4 補充,斧正這個詞千萬不能亂用。文人之間交流,使用頻率最高的詞,當數謙辭了,要不為什么要說文人“酸 呢 ! 文人最最要緊就是那個自恃清高,那個讓人尊重,當然首先的是先尊重別人。這點在舊時代

25、的文人間交流的函件中可以領略到。諸如:臺鑒、鈞鑒、教正、指正、海涵等等,但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是很少使用“斧正 一詞的。“斧正 一詞源于莊子雜篇徐無鬼第二十四: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 “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人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 匠石曰 : 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 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這段寓言故事說的是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墻時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個石灰點,象蒼蠅翅膀一樣薄。他知道另一個叫匠石的人會耍斧子的絕活,便讓他 運斤成風 ,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風一樣,咔嚓一

26、下把石灰點削掉,鼻子不會受傷,郢人 立不失容 ,一點也不害怕。后來一個國家的國君( 宋元君 ) 聽了這事很稀罕,閑極無聊想找點刺激,便在鼻子上弄點石灰,也讓匠石來 運斤成風 。匠石回答說, 我過去是會這個絕活的,但現在玩不成了,因為與我配合的那個郢人已經去世了。 成語 運斤成風 就是說的這個故事。后人就以此引申到修改文章,稱之為 斧正 。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理解,這個 絕活 需要雙方配合,不但 斧正 者要 運斤成風 ,還需要被 斧正 者的 立不失容 。但在 斧正 過程指的是雙方應該是技術水平 很高的人物中進行的, 這就不難理解應該是 高手 間的切磋。 如果今天我們使用在自己初學便要求較專業一點的人

27、來 斧正 ,一是根本不需要 斧正 的 斧正 ,二是自己沒有求教于人的虛心,人家如何指點于你 ?文人中講究的就是虛心,然而自己將位置擺的很高,對方是無法合作的,只好 原物奉還 。 那么這些謙辭如何運用呢?這個要看雙方的地位。如果是同學、水平相當人之間交流,那就使用 雅正 、 指正 - 含有共同欣賞的意思,對方會運用恰當的語句將對你作品的不同看法指出來。晚輩呈給長輩,學生呈老師,初學呈專家,作者呈編輯,使用 教正 、 賜教 較為恰當,因為含有虛心請教的意思。這樣容易使對方接納你 斧正 一詞,確切地說應該是學術專家雙方之間的詞,但是還沒有一位真正理解其含意的人使用過,一般是第三方使用。中國的詞匯很豐

28、富,往往自己出于謙虛的本意,而因謙辭運用欠妥會適得其反,提醒你使用時應該考慮對方是否 接納 這個詞,才能達到你預期效果的。所以說謙辭的運用是應該慎重的。二、文言文閱讀(18 分)6【答案】 A(難:認為困難)7【答案】 D(以、焉表修飾)8【譯文】 我被塵世勞碌所困,忽然看到這座山與我的精神交會,對于莊子所說的話幾乎猛然領悟。(評分細則: “于”“塵勞”“善”“恍然”,各 1 分)【譯文】 竟然使自己被世俗牽累,以致束縛自己的身心,辜負這時光和風景,后悔難道可以補救嗎?(評分細則: “乃”“其”“負”“追”)9【答案】觀賞自然山水,體會自然與人的精神相通;流連山水,超然世外,是人生的大境界;珍

29、惜自由,不被塵世束縛。(評分細則:每點2 分,答對兩點,意思對即可)文言譯文:康熙戊戌年夏天四月二十二日,余將前往塞上,寓安和劉師向一起來拜訪我。恰好公務行程可以寬后兩三天,于是就商量去潭柘游覽,可是隨從的人認為這很困難,說,:“道路狹窄不好行車,一整天也不可能到達。 ”一會兒,烏云密布,狂風大作,大家都懷疑這次行程。寓安說:“多租些車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輛,即使大雨淋漓,明天清晨也一定前往。上路以后,果然路途迂回漫遠,車子經過亂石沙灘,屢屢搖動顛簸。傍晚才抵達山口,可是放眼四望都是荒涼的山丘,我也幾乎只剩下對這次出行勞而無功的后悔。進山一二里路,道路陡峭狹窄,下車步行到了寺門,大山的氣勢才出

30、現,樹林山泉清和秀美的氣韻,寬宏地與游人的精神互相投合。當時已近昏暗,于是就住宿在寺廟的西堂。天剛亮起床,兩個后生披著衣服攀登,瀏覽完了寺廟的幽靜之處和最高之處;從高處下來向左行,出了寺廟沿著山路向東攀行,尋找潭柘寺的舊址。一路上,泉聲伴隨著山路轉行,草木繁密蒙絡,人好像行走在吳越的山水之間,遇到漂亮的石頭,我們就依次坐下(欣賞) ,停留在那兒不能前行。時間已近中午,隨從說“再延遲的話,事情就來不及了。”我彈彈衣服起身,兩后生死亡的想看,思想所游歷的山水,才三分之二,距離潭邊二里地,竟然不能到達。過去莊周自述自己的學問,是與天地精神往來。我被塵世勞碌所困,忽然看到這座山與我的精神交會,對于莊子

31、所說的話幾乎猛然領悟。我生長在山清水秀之鄉,過去,是誰束縛了我的身心?其實是我被塵世勞碌所困,忽然看到這座山與我的精神交會,對于莊子所說的話幾乎猛然領悟。那些古代賢達之人,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的隱逸之士不后悔的原因是,他們確實可以在天地間建立功勛,揚名于天下,但他們始終不愿意用這些功名來換取自己生命中的精神情感。更何況讓自己的精神疲憊于鄙陋淺薄的小事,從而窘迫地終其一生?劉師向正是志氣旺盛之時,離家當官。能夠自由掌控自己的人,只有寓安罷了。既然這樣那么,從今天開始,寓安還可以不覺醒嗎?公程:因公外出的旅程。信宿:連宿兩夜。僦:租賃。詰旦:平明,清晨砠:有石的土山。頓撼:搖動顛簸。雖:通“惟”只,

32、僅有。面勢:形勢。相得:互相投合,比喻相處得很好。攀躡:攀援;攀登巖居川觀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 超然世外。(2).陸沉指隱逸之士。唐白居易 送張南簡入蜀詩: “昨日詔書下,求賢訪陸沉。” 1罔極.無窮盡。1 蹇淺 . 猶言鄙陋淺薄。【答案】描寫了一幅湘江盡頭處登岸,瘴氣彌漫中行路,日頭昏沉時渡過關頭的艱難困苦的行路畫面。(評分細則:共 4 分,每點1 分,意思對即可)( 2)請簡要賞析“天外一簪初見、嶺南山”。【答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1 分),從遠眺的角度(1 分)形象地寫出嶺南山的陡峭,表達了作者對遠行的痛苦( 1 分)( 3)詞的下片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

33、概括。【答案】 對家人的思念;年歲已大的傷悲;返鄉無期的無奈;秀麗山水的慰藉; (評分細則:共 4 分,每點 1 分,意思對即可)題解這是作者被貶去廣西桂林的路上,途經嚴關時寫的一首詞。表達了作者在朝廷受到排擠,被貶廣西,內心苦悶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詩詞鑒賞上片描寫行程中所見的景物。 路盡湘江水,人行瘴霧間 。開頭兩句說,作者沿湘江水路乘船上行,走到了湘江的盡頭,棄船登岸,開始在彌漫著瘴氣的路上行走。湘江由廣西境內發源,既然湘江水路已經走 盡 ,說明作者此時已經進入廣西境內。 間 字說明 瘴霧 很濃, 行人只好在霧氣中行走。 昏昏西北度嚴關 一句,寫出作者度過 嚴關 時的感受和精神狀態,大意說

34、,他昏昏沉沉地從西北方向朝西南行進,度過了嚴關。 天外一簪初見 一句說,過了嚴關,可能是霧氣淡了一些,一座高聳的山峰象一支玉簪一樣在眼前出現了。 簪 字形象地寫出了山峰的陡峭峻拔。 嶺南山 緊承上句點明那 天外 的高峰,原來是 嶺南山 。嶺南山就是五嶺山脈,這里作者見到的是其中一座山峰。下片寫過了嚴關以后的心情。 北雁連書斷,秋霜點鬢斑。 前句說,來到這樣偏僻的地方,北方的雁也飛不到這兒來,這樣,就連和家中的書信也斷絕了。這是借用 鴻雁傳書 之意。后句說自己兩精彩文檔實用標準文案鬢象被秋霜點過,已經變成斑白,這就把面容憔悴,心情愁苦,形象狼狽的行路人的樣子,生動地描繪出來。心中郁郁不樂,這次被

35、貶到離家鄉、離京城很遠的偏僻地方,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這是不能不想的,可是又無法預料,只好說 休問幾時還 , 休問 在這里有 不要管它了 的意思,是無可奈何的話。結尾兩句,是寫作者心里的打算, 唯擬桂林佳處,過春殘。 過了嚴關,離他這次被貶要去的地方桂林已經不遠,時間正是春天,所以他打算在桂林這個山水秀麗的地方,度過春天剩下的時光。春殘 是 殘春 的倒裝,意思是 殘留 的春天。本詞描繪路途景物,真切自然,不加雕琢,寥寥數筆,勾勒出五嶺山脈以北山水的特色,這是寫實,也是作者特意渲染、創造的意境,意在襯托作者抑郁的心情。但是,盡管作者路途的心情不佳,給全詞蒙上了一層暗淡的色彩,本詞給予讀者的感受,

36、并不是消極悲觀的,結尾兩句的“唯擬”二字,說明作者只是作暫時打算,以后怎么辦呢?作者的愛國主張未變,縱使眼前遭受打擊,無計可施,這里也并未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思想,不過面對殘酷的現實,先度過殘春再說,暗示讀者,究竟怎么辦,他還是要考慮的。這樣結尾,詞盡而意未盡,也給讀者留下深思和嚼味的余地。作者簡介張孝祥 (1132-1169),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 今安徽省和縣) 人。南宋詞人,書法家。父親張祁,任直秘閣、淮南轉運判官。出生于明州鄞縣,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 今安徽省蕪湖市) 。紹興二十四年 (1154) 廷試,高宗 ( 趙構 ) 親擢為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于上書

37、為岳飛辯冤,為當時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并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1163 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乾道五年(1169) 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是年夏于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歲。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傳世。全宋詞輯錄其223 首詞。( 1)爾卜爾筮,體無咎言。(詩經衛風氓)( 2)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努學 )( 3)釘頭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杜牧阿房宮賦 )( 4)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錦瑟 ) (5)釀泉為酒,泉香酒洌。 (歐陽修醉翁亭記 )(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破陣子 )( 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12【答案】寫筱秋燕多年対青衣的執著和春來的意外演出;照應標題,引起下文對筱燕秋逼春來學青衣的回憶,與結尾筱燕秋的雪中獨唱埋下了伏筆。(評分細則:內容 1 分,結構各 1 分;要具體,若貼標簽,不給分)13【答案】第一處:春來不肯學青衣,筱燕秋不怕別人笑話,降下身段說要拜春來為學生,“拜”字表現了她的執著和固執,也表現了她對藝術的癡戀。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