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期末考試復習資料_第1頁
《古代漢語》期末考試復習資料_第2頁
《古代漢語》期末考試復習資料_第3頁
《古代漢語》期末考試復習資料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一名詞解釋1、疏P674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這種注解一般叫做 “疏”, 也叫 “正義” 。 例如現在通行的毛詩正義 ,就包括了詩經的注和疏兩種注解,是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2、衍文P678“衍文”簡稱“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傳抄、刻印誤加的文字。3、句讀P682古人讀書,一句話完了,常常在字的旁邊加上一個點或圓圈,叫做“句”;一句話沒完,但讀時需要一個停頓,就在字的下面加一個點,叫做“讀”。兩者合稱句讀。4、紀事本末體P708所謂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某一專題的材料集中到一塊,便于讀者了解某一問題的全面情況。首創這種體裁的是宋代的的

2、袁樞,他根據資治通鑒編了通鑒紀事本末,全書共有239 個專題,如第一卷的三個專題是: “三家分晉”、 “秦并六國”、 “豪杰亡秦”。5、引用P876引用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引用的目的是為了 “據事以類義, 援古以證今”( 文心雕龍.事類 。引用的類別有三: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見之于書本的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引事就是在行文時引用歷史故事。引文就是引用見之于載籍的文字。6、代稱P879代稱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事物本有自己約定俗成的稱號,有時為了修辭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該事物的固有名稱,而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內在聯系的詞語作為稱謂

3、,叫做代稱。常見的代稱分三種(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 2)用泛稱代特稱。( 3)用特稱代泛稱。7、并提P880并提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所謂“并提”一般是把兩件相關的事并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達。如:耳目聰明。8、互文P882互文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 “互文 也叫”互文見義“或簡稱”互見“。其特點就是上下文義互相呼應、補充。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人所說的“互文”,還包括為了避免行文重復,在同一語言環境中互用同義詞。如:時維九月,序屬三秋。9、借對P1094借對是近體詩中特有的對仗。這是利用一字多義的現象已構成對仗。一字有甲、乙、丙等多種意義,在詩中用的是甲

4、義,但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與另一字相對。還有一種借對是介音。10、流水對P1095流水對是近體詩中特有的對仗。即一聯中的兩句,字面是對仗的,意思卻是相承的。也就是說,這兩句從意義上說是一句話。二句子翻譯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2、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小國寡民)即使有效率高達十倍百倍的機械也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3、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子路從而后)老人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做黃米飯給子路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相見。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小國寡民)

5、使人們對他們的吃食感到香甜,對他們的穿戴感到漂亮,對他們的住宅感到安適,對他們的習俗感到滿意。5、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逍遙游)它乘著旋風環旋飛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六月的大風離開北海。6、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秋水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聚集在自己這里。7、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赤只能給諸侯擔任小相,誰能給諸侯擔任大項呢?8、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逍遙游)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9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逍遙游)所以說“道行達到最高峰的人就沒有”我

6、“,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至人:這里指道德修養最高尚的人。神人: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于物外的人。圣人:這里指思想修養臻于完美的人。10 .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求!恐怕要責備你了?11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孫子兵法.謀攻)如果將領難以抑制焦躁情緒,命令士兵像螞蟻一樣爬墻攻城。12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逍遙游)再說宋榮子只是做到了所有當代的人稱譽也不會更受到鼓勵,所有當代的人責難他也不會感到沮喪,能確定物我的分別,明辨榮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三段落翻譯1 .原文: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

7、1)。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2)而食(3)之。見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 “隱者也。 ”使子路反見之。至, 則行矣。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從而后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個老丈,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你看到我的老師嗎? ”老丈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怎么說是老師? ”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

8、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 ”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經走出門了。子路說: “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系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系怎么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系。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我早就知道了。”2 .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9、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譯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

10、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3 .原文:然則仲尼之圣堯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奸也。今耕漁不爭,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 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楯之說也。歷山之農者侵畔 譯文: 那么孔于把堯看作圣人又該怎么說呢!圣人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處在

11、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沒有邪惡的事情發生。如果耕地打漁不發生爭執,陶器質量不粗劣,舜又哪里用得著用德行去教化他們呢?當舜挽救社會風氣敗壞的時候,就說明堯有過錯。認為舜很賢,便排除了堯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認為堯是圣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進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兩方面同時成立。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稱贊他的盾說道: “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什么東西能穿透它。”又稱贊他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銳利,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 ”有人說:“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那個人不能回答。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現在對堯、舜不可能兩方面都稱贊,這就象楚人對矛、盾的說法一樣。四簡答題、論述題1、

12、 十三經注疏的體例怎樣,結合所給的例子說明。( 674-675)通俗地講, “注”是對經書的注解; “疏”則是對注解的注解。 十三經注疏:即指后人為了便于查閱周易、 尚書 、 詩經、 禮記、 春秋左氏傳、 周禮疏、 儀禮疏、 春秋公羊傳疏春秋榖梁傳疏、 論語 、 孝經 、 爾雅 、 孟子等十三經的注和疏,加上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書.這就是現在通行的十三經注疏。現在以詩經鄢風相鼠為例來說明經書注疏的體例:正文之下,前面沒有箋云的注是毛傳,如“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問味之行”。箋云之后的注是鄭箋,如: “儀,威儀也。視鼠有皮,雖處高位之處,偷食茍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

13、。 ”圓圈之后是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一書所收漢魏以來各家對正文和注文的注音,如“行,下孟反。之處,昌慮反”。 疏字以下是孔穎連的“疏”。疏的體例一般是先舉出所疏經文或注文開頭和結尾的兩三個字,用圓圈隔開,然后再疏解。如“相鼠至何為,就是對經文從“相鼠有皮”到“不死何為”的注解。2、引用有哪些類型?舉例說明。(876)引用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引用的目的是為了“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文心雕龍事類 。引用的類別有三: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見之于書本的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如: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水經注巫山、巫峽)引事就

14、是在行文時引用歷史故事。如: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游訴衷情) ,其中“塵暗”句暗用蘇秦故事。引文就是引用見之于載籍的文字。如岳陽樓記的“商旅不行”一語引自易經 ; 赤壁賦的“逝者如斯”引自論語子罕。3、代稱有哪些類型?舉例說明。( 879)代稱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之一。事物本有自己約定俗成的稱號,有時為了修辭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該事物的固有名稱,而臨時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內在聯系的詞語作為稱謂,叫做代稱。常見的代稱分三種:( 1)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水經注巫山、巫峽),其中“清”代清澈的水。( 2)用泛稱代特稱。如“晉國,天下莫強焉。(孟子梁

15、惠王上),其中,“晉國”原本包括戰國時的韓、魏、趙三國,但在戰國時候, “晉國”稱為特稱, ,專指魏國。( 3)用特稱代泛稱。如: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其中,“南浦”見于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后來用作送別之地的代稱。4、五言律詩四種句式的平仄。( 1086-1089)五言律詩的基本平仄句式,有四個類型。(甲)仄仄-平平 -仄 (乙)平平-仄仄 -平 (丙)平平-平 -仄仄(丁)仄仄- 仄 - 平平,這四種句式可以稱為近體詩的四種基本句式,以這四個類型的平仄句式為基礎,按照近體詩調兒平仄的一般規則進行分配,就構成了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平仄格式。( 1 )仄起仄收式;( 2 )

16、平起仄收式;( 3 )仄起平收式;( 4 )平起平收式5 、平水韻的平聲韻有哪些?(1084 )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206 韻,過于細,唐代規定相近的韻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劉淵將同用的韻合并,成107 韻,于此同時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韻略又歸并為106 韻,這 106 韻就是常說的“平水韻” 。“平水韻”包括平聲 30 韻,上聲29 韻,去聲30 韻,入聲17 韻6、結合自己實際,談談古文的翻譯。( 693-705)古漢語今譯應該注意的問題(一)準確地理解原文,并用規范的現代漢語譯出來。如: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逍遙游)(二)為了忠實于原文,

17、能對譯的應盡可能對譯。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小國寡民)(三)遇到不能對譯的地方,要妥善處理如: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子路從而后)(四)在準確表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應努力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如:1、語氣: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求!我要責備你啦。2、修辭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孫子兵法.謀攻)7、古代文體有哪些?(706)我們認為:中國古代的文體,按照語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散文;第二,韻文;第三, 駢文。韻文包括詩詞歌賦,銘箴頌贊。駢文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文體。8、漢語語音發展的四個歷史時期。(1057)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和現代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