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學案 人教版_第1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學案 人教版_第2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學案 人教版_第3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學案 人教版_第4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學案 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單元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名師指路一、目標聚焦1.掌握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農奴制改革的歷史作用。2.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探討明治維新在促進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所起到的作用。3.通過學習農奴制改革和明治維新,認識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適時改革是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二、知識梳理1.俄國廢除農奴制:19世紀中期農奴制激化了社會矛盾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開始改革主要內容:農奴獲得自由、可以贖買份地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2.明治維新:19世紀中期日本內憂外患、民族危機嚴重1868年明治天皇開始改革主要內容:

2、政治、經濟、社會生活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點評:本課內容是中招考試的重點,主講內容為改革,這與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主旨相符。要注意對比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對比、日俄改革對比和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的對比。三、教材詳解1.19世紀中期的俄國: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盛行農奴制。這種制度到了19世紀中期不僅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還激化了社會矛盾。由于農奴境況悲慘,所以暴動頻繁,嚴重威脅到沙皇的統治。2.農奴制改革:開始: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面對嚴重的農奴制危機不得不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內容: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

3、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性質: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意義: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3.19世紀中期的日本: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后的、幕府統治的封建國家。1853年,美國艦隊逼迫日本打開了大門,其他國家也向日本提出類似要求,由此激化了國內矛盾,造成了更嚴重的民族危機。一部分中下級武士開始接受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進行了倒幕運動,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統治。4.明治維新:開始:1868年

4、,明治天皇政府開始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措施。內容: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努力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性質:明治維新是一次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逐步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這次改革很不徹底,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日本也從此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點評:1.從背景上來看,1861年改革和明治維新之前都是經濟發展受到阻礙,都面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但明治維新之前還存

5、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從內容上看,1861年改革主要解決了經濟發展的勞動力問題,明治維新則全面學習歐美技術和制度。從形式和性質上看,兩者 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只不過前者是被迫的后者是自愿的。從結果和影響來看,兩者都使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都是本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只不過明治維新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2.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的背景都是統治危機引發社會動蕩,但明治維新之前還存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兩者改革內容方面都是學習外國的先進制度和技術,只不過前者學習的對象是中國隋唐制度,后者學習的對象是歐美;從形式、方法、性質上看,兩者都是自上而下

6、的改革,但前者是封建性質的改革,后者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從結果和影響來看,兩者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都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都是日本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而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3.明治維新和中國19世紀末的戊戌變法很多相似的地方。兩國都是閉關鎖國的腐朽的封建統治,都面臨著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都是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是,兩者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日本維新派掌握實權而中國維新派并無實權且半殖民地化程度比日本深、日本明治維新充分調動了中下級武士等改革力量確保了改革的成功而戊戌變法中的維新派勢單力薄頑固派實力超強

7、最終以失敗而告終。4.危機和機遇:17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受到封建專制的阻礙,造成了新貴族、資產階級與國王矛盾的緊張,進而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8世紀末,法國封建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激化了社會矛盾,革命一觸即發。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最終引發了法國大革命,沉重打擊了法國的封建制度。18世紀的北美經濟發展長期受到英國殖民者的壓制,殖民地人民與殖民統治者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引發了獨立戰爭,美國誕生了。19世紀中期的俄國,由于社會中大量存在在落后的農奴制度,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此起彼伏。為了緩解矛盾、避免革命,亞歷山大二世頒布

8、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俄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19世紀中期的日本面臨腐朽落后的幕府統治和列強的入侵,倒幕派奪取政權后開始了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5.日本俄國改革的領導者都是最高的封建統治者,他們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那為什么還說這兩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呢?之所以這樣定性,其主要原因是雖然這兩次改革主觀上是維護封建統治,但客觀上卻使日本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兩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6.19世紀中期的世界發展潮流是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確立和鞏固,典型事件為美國的南北戰爭、日俄改革。同時期的中國也在進行一場改

9、革即洋務運動,但洋務運動是一次封建統治者的一次自救運動,目的是用西方的先進技術維護落后的封建統治,與世界歷史發展潮流不符,所以洋務運動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四、圖片點撥1.P118頁亞歷山大二世“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從這句話可以明顯看出這場改革的真實本質即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的。2.P120頁 “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和“東京街頭有了電燈”:這兩幅插圖充分表明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的重點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努力發展近代教育,這也是日本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點評: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適時改革是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科教興國是第一要務。五、典型試題1改革是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

10、。下列哪一事件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 A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B南北戰爭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維新2. 金球通史中寫到:“(明治維新的領導者)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文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廢藩置縣 西方技術 歐美學制 歐美生活方式A B C D3. 19世紀中期,為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而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事件有( )日本明治維新 美國南北戰爭 俄國1861年改革 中國洋務運動 A B C D答案:1.A 2.B 3.B 闖關訓練一、選擇題1.列夫托爾斯泰在復活的開篇中寫道:“一切都翻了個個兒,一切卻又剛剛開始。

11、”導致“一切都翻了個個兒,一切卻又剛剛開始”的改革是( )A赫魯曉夫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C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2.“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和這政策相關的人物是( )A亞歷山大二世 B列寧 C斯大林 D戈爾巴喬夫3.中國目前開通了北京至俄羅斯的國際列車,這是因為中俄有非常深厚的友誼。你知道俄國農奴制改革是多久開始的嗎?( )A.1860年 B.1861年 C.1868年 D.1869年4.列寧說“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下列最能證明上述觀點的是( )A.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 B.農奴可以獲得一塊“份地”C.農奴

12、獲得“份地”需要用高價購買 D.獲得解放后的農奴仍受到“村社”的管理5.下列言論可能出自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之口的是( )A.“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于這一切的記憶”。B.“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C“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們的政府漢有永遠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狀況。”D“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6.下面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國( )時間企業數工人數量產值(千盧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A贏得了克

13、里米亞戰爭 B解放了黑人奴隸C廢除了農奴制 D實行了五年計劃7. 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這是因為改革( )A廢除了沙皇專制制度 B由資產階級領導C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D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力量8. 學生甲: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所以對這次改革應肯定為主。學生乙:這次改革是對農奴的一次剝奪,所以應基本否定。你的正確判斷是( )A甲、乙倆人觀點都錯 B甲對,乙錯C甲、乙倆人觀點都對 D甲錯,乙對9.明治維新前的所有因素中哪一項確保了改革的成功( )A.閉關鎖國 B.對外開放 C.倒幕運動 D.民族危機10明治元勛大久保利通說:“大凡國之強弱,決定于人民

14、之貧富,人民之貧富決定于物產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這段話體現的治國思想是 ( )A對外掠奪 B工業立國 c學習西方 D鼓勵人民富起來11.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下列各項中屬于明治維新內容的是( )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改科舉、廢八股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 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A. B. C. D.1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有一部分是明治維新時開始使用的,其中山下、鹽田、鳥飼、獵狩等姓與生產勞動有關。這些姓氏的出現,與明治維新的哪些措施直接有關( )A.加強中央集權 B.承認土地私有和扶持私人企業C.建立近代化軍

15、隊 D.大力發展教育13日本邁入近代社會的改革中,哪項措施對可持續發展起關鍵作用( )A. 取消武士特權 B. 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C. 實行征兵制 D. 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14.下列改革,就性質、結果和影響而言最為相似的是( )日本大化改新 俄國1861年改革 中國戊戌變法 日本明治維新A B C D15.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相同的是( )A使本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B保留了“天皇制”C解放了農奴 D擺脫了美、英、法等國的殖民統治二、材料解析題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們搞改革呢?這就是把俄國拖上資本主義道路的經濟發展的力量。地主農奴主不能阻撓俄國同歐

16、洲商品交易的增長,不能保持住舊的崩潰的經濟形態。如克里木(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解放以前,農民的“叛亂”每十年都要高漲一次。這使頭號大地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認,從上面解放比等待從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寧“農民改革”和無產階級農民革命材料二:在

17、農奴制改革前夕,有這樣一個地主,人們問他為什么不使用打谷機時,他回答說:“打谷機要花費許多錢,它需要修理,還需要喂養馬匹(用馬匹來帶動機器);而農民一文錢也不要花費。” 俄國農奴制度的廢除材料三:如果總的看一看1860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的一步。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   列寧關于紀念日請回答:(1)從材料一中歸納指出俄國實行農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 (3)材料三認為這場改革是俄國歷史的轉折點,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2.閱讀下列材料:隨著克里米亞的災難

18、,農奴的不斷上升的壓力變得不可抗拒起來,較有遠見的貴族都贊同把農奴從以往一向將他們束縛在小塊土地上的契約中解放出來。這樣,貴族打算將小塊土地聯成一片,采用有效的、大規模的農業技術,并僅僅雇傭那些其勞動圖實際上為他們所需要的從前的農奴做散工,由于這些情況相結合,亞歷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甚至比美國歷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國,解放宣言僅關系到少數民族黑人,而在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壓倒多數的人口。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歸納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2)材料中的解放宣言是在美國歷史上哪次戰爭中頒

19、布的?這一文件的頒布對戰爭進程有何影響?(3)從資本主義發展的角度分析俄國廢除農奴制與美國頒布解放宣言的共同作用。3.材料一: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選自人教版教材九年級上冊材料二: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選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請回答:(1)材料一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其中體現其性質的是哪一方面的內容?(2)明治維新對日本有哪些積極影響?(3

20、)材料二反映的是歷史上的哪一事件?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維新派的目的是什么?(4)不論是變法還是改革,對該國的歷史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此你得到了說明啟示?課外閱讀巖倉具視巖倉具視(1825年10月26日1883年7月20日) 是日本政治家,對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影響明治維新的發展。他出生于京都,是權中納言河堀川康親的第二子。1836年,他被貴族巖倉具康收養,后來受訓于關白鷹司政通,在1854年(安政元年)擔任孝明天皇的宮廷大臣。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公卿、政治家。號對岳。1854年(安政元年)任孝明天皇侍從。正如其他朝臣,巖倉反對德川幕府開國。1858年,老中堀田正睦去京都,想得到天皇的批準,

21、與美國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巖倉與“公家”八十八人反對,使其失敗。巖倉與群臣反對條約,更嘗試阻止簽署條約,以及阻止幕府與皇室聯絡,稱為廷臣八十八卿列參事件 。但是,他的政治思想為幕府及皇室的聯盟帶來契機。1860年,大老井伊直弼遇刺身亡。巖倉借此機會,提出“公武合體”,改善雙方關系他安排將軍德川家茂與天皇的妹妹和宮親子內親王結婚。反對幕府及開國的武士認為巖倉支持幕府,要求王廷驅逐他。巖倉惟有離開王廷,遷到京都以北的巖倉。后主張“公武合體”,勸和宮下嫁,被尊攘派彈劾,列為所謂“四奸”之一。1862年(文久2年)8月被勒令辭官,落發為僧,并禁止外出。在這期間逐漸傾向討幕,并與各藩志士聯系。住在巖倉

22、時,他寫過很多文書、提出政見,并去信王廷與薩摩藩的盟友。1866年,德川家茂去世。巖倉企圖聯合大名,以皇室之名奪權,但失敗。翌年,天皇逝世,有傳言指巖倉策劃毒殺天皇,但此事不了了之。1867年,他主要策劃王政復古,讓明治天皇即位,革新日本政治。他令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放棄名位,把所有權力交回皇室。由于將軍的支持者不服,這導致戊辰戰爭。由于明治天皇即位而遇赦,隨即與大久保利通等進行王政復古政變,成為建立維新政權的中心人物,就任新政府的副總裁、議定、大納言等要職。對廢藩置縣也起了重要作用。明治時代時,1871年,他成為日本右大臣,又主導了著名的巖倉使團,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重要官員訪問歐美,以求改革之道。為外務卿時,又接著任右大臣兼特命全權大使,率領政府首腦遍訪美國及歐洲各國,進行修改條約的預備談判和考察歐美近代國家的制度和文化。歸國后反對“征韓論”,努力充實內政。使團在1873年回國。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