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題組一基礎練一、高頻虛詞:以、而、之、其、于、為1.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以”的意義和用法。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還軍霸上,以 待大王來(鴻門宴)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秦亦不以 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記)欲以客往赴秦軍(魏公子列傳)樊噲側其盾以撞(鴻門宴)。日削月害L以.趨于亡(六國論)口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14固以怪之
2、矣(陳涉世家)答案: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 “由于"連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以便” “用來”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法或方式,可譯為“按照”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譯為“用”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可譯為“用(憑)身份”連詞,相當于“而”,表示修飾介詞,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介詞,表示“在時候”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和” “跟”連詞,表承接關系,可譯為“而”。連詞,表結果,可譯為“以至”卷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 “用來”。連詞,表因果關系,可譯為“因為” “由于"”副詞,同“已”,“已經”2
3、.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而”的意義和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r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荊軻刺秦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鴻門宴)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六國論)答案:連詞,表并列關系,可不譯連詞,表承接美系,引不譯連詞,表修飾美系,引不譯連詞,表遞進關系,可譯為“而且” “并且”連詞,表轉折關系,可譯為“然而”“可是”連詞,表目的關系,可譯為“為了”“為的是連詞,表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人稱代詞,可譯為“你的”連詞,表因果關系,
4、可譯為“因而”3.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之”的意義和用法。作師說以貽之(師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毛遂自薦)宋何罪之有?(公輸)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沛公之 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11杳不知其所之 也(阿房宮賦)答案:代詞,表第三人稱,“他”,指李蟠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補語標志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音節助詞,用于表時間的詞的后面,湊足音節,無義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
5、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 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人稱代詞,活用為“我”結構助詞, “的”11動詞,“到” “往”4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其”的意義和用法。而余亦悔其 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游褒禪山記)雖九死其 猶未悔 ( 離騷)其 皆出于此乎?( 師說)于亂石間擇其 一二扣之( 石鐘山記)則或咎其 欲出者 ( 游褒禪山記)其 聞道也固先乎吾( 師說)其 若是,孰能御之?( 齊桓晉文之事)臣從其 計,大王亦幸赦臣( 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代詞,表第一人稱,指自己語氣助詞,無義語氣副詞,表揣度指示代
6、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指示代詞,表遠指,“那” “那個” “那些”代詞,表第三人稱,“他”副詞,表假設,“如果”代詞,表第三人稱,“他的”5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于”的意義和用法。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張衡傳)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陳情表)而恥學于 師 (師說)于 其身也,則恥師焉( 師說)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故燕王欲結于 君 ( 廉頗藺相如列傳)至激于 義理者不然( 報任安書)答案: 介詞, “從”介詞,引出動作涉及的對象,“對”介詞,表比較,“比”介詞,“向”介詞,“對”“對于”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處所,“到”介詞,引出動作涉
7、及的對象,“與” “跟” “同”介詞,表被動,“被”6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為”的意義和用法。為吾子之將行也(骰之戰)慎勿為 婦死 (孔雀東南飛)誰為 大王為此計者?( 鴻門宴))而為 秦人積威之所劫哉!( 六國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 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報任安書)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草木為 之含悲 (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答案: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在”“當”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介詞,“被”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
8、”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助詞,放在疑問句句末,表示詰問,可譯為“呢”介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 “由于"二、常見虛詞:何、乃、且、若、所、焉、因、則、與、乎、也、者7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何”的意義和用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 過秦論)大王來何 操? ( 鴻門宴)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何 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戰)答案:同“呵”,“喝問”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什么”副詞,表程度深,“多么”疑問副詞,“為什么”疑問副詞,“怎么”8 .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乃”的意義和用法。度
9、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張衡傳)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答案:副詞,“才” “就”副詞,表轉折,“竟” “卻”連詞,具有連接作用,表順承,“才”動詞,表判斷,相當于“是”副詞,“甚至”代詞,表第二人稱,“你的”9 .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且”的意義和用法。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逍遙游)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固不如也!且 為之奈何?(鴻門宴)又有若老人咳且 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赤壁之戰)且何謂閣子也?(
10、項脊軒志)_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答案:副詞,將” “將要”副詞,“暫且” “姑且”副詞,“將要”連詞,表并列,“一邊一邊”副詞,表示另提一事,“再說”句首語氣詞,表示進一層,“還有”連詞,表遞進關系,“并且”連詞,表讓步,“尚且”10 .說出下列句中加點“若”的意義和用法。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骰之戰)若 屬皆且為所虜!( 鴻門宴)又有若 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鐘山記)以若 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齊桓晉文之事)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衛風氓)答案:連詞,表假設,“如果”代詞,表
11、第二人稱,“你” “你們”動詞,“似”“好像”代詞,“這樣”動詞,“及”“比得上”助詞,用于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的樣子”11說出下列句中加點“所”的意義和用法。某所 ,而母立于茲( 項脊軒志)杳不知其所 之也 ( 阿房宮賦)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 劫哉! ( 六國論)答案: 名詞, “處所”“地方”助詞,與“之”構成“所”字結構,“去的地方”助詞,與“為”構成“為所”式,表被動12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焉”的意義和用法。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且焉 置土石?( 愚公移山)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硅碎焉(石鐘山記)猶且從師而問焉 ( 師說)答案: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兼詞,相當于“于何
12、”,“在哪里”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代詞,相當于“之”13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因”的意義和用法。因 擊沛公于坐,殺之( 鴻門宴)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蘭亭集序)因 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廉頗藺相如列傳)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侯生因 謂公子曰( 魏公子列傳)罔不因 勢象形,各具情態( 核舟記)項王即日因 留沛公與飲( 鴻門宴)答案: 介詞, “趁機”介詞,“隨著”介詞,“通過”介詞,“因為”連詞,“于是”“就”“便”介詞,“依照”“根據”副詞,“便” “就”14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則”的意義和用法。則 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及諸河,則,在舟中
13、矣(骰之戰)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 岳陽樓記)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答案:連詞,表承接關系,相當于“就” “便” “那么”副詞, “原來”“已經”副詞,起突出強調作用,“就是”連詞,表轉折關系,“卻”15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與”的意義和用法。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赤壁賦)吾王庶幾無疾病與 ( 莊暴見孟子)與 嬴而不助五國也( 六國論)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答案: 介詞, “和”“跟”“同”連詞,“和”“跟”“同”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動詞,“親附”“親近”動詞,“給予”16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乎”的意義和用法。兒寒乎 ?欲食乎?(
14、 項脊軒志)浩浩乎 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賦)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生乎 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師說)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答案: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形容詞詞尾,“的樣子”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呢”介詞,相當于“于”,“在”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嗎”語氣助詞,表揣度或商量語氣,“吧”17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也”的意義和用法。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戰)其聞道也 固先乎吾( 師說)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苛政猛于虎也 ! ( 捕蛇者說)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 哉?
15、 ( 觸龍說趙太后)答案: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用在句中,表停頓語氣用在句末,表疑問語氣用在句末,表陳述或解釋語氣用在句末,表反詰語氣18說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者”的意義和用法。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塞翁失馬)當其南北分者 ,古長城也( 登泰山記)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 ( 鴻門宴)何有?上下之分也(史記儒林列傳)求人可使報秦者 ,未得 ( 廉頗藺相如列傳)古者 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明夷待訪錄)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庖丁解牛)答案:代詞,"的人”放在主語之后,表示提頓或判斷放在疑問句句末,表示疑問放在疑問句句末,表示疑問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放在時間詞之后,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的作
16、用放在陳述句句末,表示陳述結束題組二語段練1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文學徐君家傳清魏禧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 。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慕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 貧故竭力佽助。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于 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里人皆欷獻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恃矣。”或曰: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
17、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 盜賊不作。故鄉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 庶幾于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刪節)注附學生:明清科舉生員名稱之一。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A. 猶不能不以 之興懷民殣于道路B.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 河東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C.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其 庶幾于是者與D. 爾其 無忘乃父之志解析:本題考查“以、于、而、其”四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A項“以”,均為介詞,因為。B項“于",第一個是介詞,在;第二個是介詞,至ij。C項“而”,第一個是連詞,
18、表順承關系;第二個是連詞,表假設關系。D 項“其”,均為語氣副詞,第一個表示推測,大概;第二個表示祈使,一定。答案: A【參考譯文】徐君名謙尊,字玄初,是吳縣的科舉生。徐君天資聰慧,讀書明白大致就不再深究,仰慕古代俠義之士,樂善好施,持重守信。鄉里之間有糾紛,一定登門追問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話就能使他們折服。徐君的哥哥性情剛烈,徐君侍奉他更加謹慎。徐君的弟弟讀書,徐君 不因為貧窮(就不管弟弟),竭力幫助弟弟。崇禎末年,旱災蝗災相繼發生,百姓餓死在道路上,徐君拿出倉庫的糧食來資助鄉親, 又規勸有能力的人家(來幫助別人),靠他保全活下來的人很多。可是,乙酉丙戌年間,盜賊四起。徐君以身作則保衛一方,每
19、聽到盜賊來臨,就挺身而出,聚集鄉里的壯士守衛防御。盜賊很仇恨他,最后殺死徐君。鄉里的百姓都哀嘆流淚說:“這個人死了,我們這些人沒有可依靠的了。”有人說:徐君是古代游俠一樣的人。我說:游俠士因為好義擾亂國家,徐君因為好義庇護百姓,這是他們的不同之處。盛世的時候,在上的官吏潔身自好加強治理,使在下的官吏受益,下級盡職盡責來為上級做事,上下和諧,盜賊就不能興起。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義的人,完全可以用來彌補朝廷治理的不足,補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過失,從而對百姓有功。像徐君這樣的人,大概跟這樣的人差不多了吧?唉,這不單是為徐君寫的文章了。20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十年)九月,清兵駐于牛蘭。
20、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賜象 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師及郊。當是時,嗣昌、起潛注主和議。象昇聞之,頓足嘆日:“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腹耳。”決策議戰,然事多口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 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清兵南下,三路出師象昇提殘卒,宿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師至賈莊。起潛 擁關、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 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應。師至蒿水橋,遇清兵。象 昇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旦日,騎數萬環之三匝。 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 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斗,后
21、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楊陸凱懼 眾之殘其尸口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口死。一軍盡覆。(節選自明史盧象昇傳,有刪改)注嗣昌、起潛:指楊嗣昌、高起潛。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虛詞,最恰當的一項是()然事多口嗣昌、起潛撓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尸口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口死A.因 且 乃B.為 而 以C.因而以D.為 且 乃解析:本題考查“因、為、且、而、乃、以"六個虛詞的用法。寫盧象昇下定決心考 慮作戰,但是很多事都受到主和派楊嗣昌、高起潛的阻撓。“因”在此處似乎只有表原因可 講通;“為”作介詞,可表被動,表原因、目的。比較二者,表被動最合適,所以此處應用“為”,據此可排除A、C兩項。
22、寫楊陸凱因為怕敵人亂砍盧象昇的尸體,因此就自己趴在因此”,合乎語境;D項。寫楊他的尸體上面。“而”是連詞,可以表因果,用于后一分句譯為“因而、而“且”要么表遞進,要么表并列,要么表讓步,這里都講不通。據此可排除 陸凱為護衛盧象昇的尸體背上挨了二十四箭因而死掉了。“以”和“乃”都有表承接的用 法,但是這句更強調楊陸凱的死因,用“以"更恰當。答案:B【參考譯文】(崇禎十年)九月,清兵駐扎在牛蘭。皇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個總兵楊國柱、 王樸、 虎大威來護衛京師。賜予盧象昇尚方寶劍,統率全國各地來增援的部隊。盧象昇身披麻衣, 腳穿草鞋,誓師后來到京城郊區。這個時候,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和議。
23、盧象昇得知后,跺 著腳感慨地說:“我蒙受國家的大恩,只是遺憾死而不得其所, 假如這回有萬分之一的不幸, 我寧愿捐軀斷頭,以身殉國。”于是下定決心考慮作戰,但是很多事都受到楊嗣昌、高起潛 的阻撓。盧象昇上書請求分編部隊,朝廷就決定宣府、大 .同、山西三位總兵的部隊歸盧象 昇指揮,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歸高起潛指揮。盧象昇名義上統率全國各地的部隊,實際上領的兵不到兩萬人。駐扎在順義。清兵南下,兵分三路盧象昇率領剩下的弱卒,駐扎在京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盧象昇進兵到了賈莊。當時高起潛率領山海關、 寧遠的部隊在雞澤駐扎, 距離賈莊只有五十里, 盧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高起潛不接應。盧象昇的軍隊開到蒿水橋
24、,遇上了清兵。盧象昇帶領中路部隊,虎大威率左路,楊國柱率右路,于是(與清兵)激戰。第二天,(清軍的)幾萬騎兵里里外外把他們圍了三重。盧象昇指揮士兵奮勇作戰,呼聲震天動地,從早晨直到午后, 炮彈用盡,箭也都用完了。盧象昇挺身而出進行短搏,后邊的騎兵也都跟了上來,他親手殺死了幾十個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就倒下去了。楊陸凱怕敵人亂砍他的尸體, 就自己趴在他的尸體上面,背上挨了二十四支箭死掉了。整個部隊都覆滅了。21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文后的題目。及裴延齡誣逐陸贄、張滂、李充等,帝怒甚,無敢言。城聞,曰: “吾諫官,不可令天 子殺無罪大臣。”乃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閣上疏極論延齡罪,慷慨
25、引義,申直贄等,累日不 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順宗方為皇太子,為 .開救,良久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 齡。城顯語曰:“延齡為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齡,城力也 。(選自新唐書陽城傳,有刪改)(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乃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閣上疏極論延齡罪A. 、,口,, 一 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雙吾當取白麻壞之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哭于廷C.得復見將軍于此帝不相延齡城力也D.師道之不傳也.久矣(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字,與文中“為 .開救”的“為”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是()A.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B.今不取,后世必為.
26、子孫憂C.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D.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解析:(1)C項,均為介詞,在。 A項,連詞,于是、便/副詞,竟然。B項,代詞,代 這件事/助詞,的。D項,語氣詞,表判斷和肯定 /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2)A項與例句均為介詞,替、給。 B項,成為。C項,介詞,因為。D項,介詞,被。答案:(1)C(2)A【參考譯文】等到裴延齡誣陷、放逐陸贄、張滂、李充等官員時,皇帝對陸贄等非常憤怒,官員們都無人敢向皇帝進言。陽城聽說了,就說:“我擔任諫官一職,不能讓皇帝殺無罪的大臣。”于是約拾遺王仲舒一起在延英殿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齡的罪狀,依據大義情緒激昂地為陸贄等人申辯是非
27、,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來治陽城的罪。順宗當時是皇太子,為陽城 展開營救,過了很長時間,陽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氣還沒消,要讓裴延齡做宰相。陽城揚言.:“ (如果)讓裴延齡做宰相,我一定身著白麻在朝廷上哭來破壞這件事。”皇帝最終沒有任命裴延齡為相,正是陽城的功勞。2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初,光武與暉一父岑俱學長安,有舊故。及即位,求問岑,時已卒,乃 召暉拜為郎。暉尋以.病去,卒業于太學。后為郡吏,太守阮況嘗欲市暉婢,暉不從。及況卒,暉乃厚贈送其家。人或譏焉,暉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誠恐以財貨污君。”膘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甚禮敬焉.。正月朔旦,
28、蒼當入賀。故事,少府給璧。是時陰就為府卿, 貴驕,吏傲不奉法。 蒼坐朝堂,漏且.盡, 而求璧不可得,顧謂掾屬注曰:“若之何? ”暉望見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紿之曰:“我數聞璧而未嘗見,試請觀之。”主簿以授暉,暉顧召令史奉之。蒼既罷,召暉謂曰:“屬者掾自 視孰與藺相如?”(選自后漢書朱暉傳,有刪改)注掾屬:佐治的官吏。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乃 召暉拜為郎懷王乃 悉發國中兵漏且 盡,而求璧不可得B. 窮且 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暉尋以 病去,卒業于太學C. . 且以 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我數聞璧而 未嘗見,試請觀之D.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 恥學于師(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焉
29、”字, 與“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 甚禮敬焉 ”的“焉”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積土成山,風雨興焉.B.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C.猶且從師而問焉D.少荷,月出于東山之上解析:(1)B項,副詞,將要/連詞,表轉折,去黑 A項,副詞,于是、就。 C項,介詞, 因為。 D 項,連詞,表轉折。(2) C項與例句均為代詞,他。A項兼詞,相當于“于此”。B項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D項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于“也”。答案: (1)B(2)C【參考譯文】朱暉字文季,南陽宛城人。起初,光武帝與朱暉的父親朱岑都在長安學習,有舊交。等到光武帝即位后,探訪朱岑,這時朱岑已死,于是召朱
30、暉做郎官。朱暉不久因病離職,畢業于太學。后來朱暉做了郡吏,太守阮況曾經想買朱暉家的婢女,朱暉不答應。等到阮況死了,朱暉送厚禮到阮況的家。有人譏諷他,朱暉說: “從前阮府君有求于我,實在是怕用財物污辱了他。 ”驃騎將軍東平王劉蒼聽說后,提拔朱暉,對他十分禮遇尊崇。正月初一,劉蒼應當入賀。按照舊例,少府給璧玉。這時陰就為府卿,( 自認為 ) 高貴并且驕橫,官吏傲慢而不守法。 劉蒼坐在朝堂之上,更漏將盡,而璧玉找不到,劉蒼回頭對佐治的官吏說: “怎么回事?”朱暉看見少府主簿手持璧玉,就去欺騙他道: “我多次聽說有璧玉卻不曾見過, 請給我看看。主簿把璧玉給朱暉,朱暉回頭召令史給劉蒼。劉蒼行禮已畢,對朱
31、暉說: “你自認為與藺相如哪個強些?”2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南屏石,無出奔云右者。奔云得其情,未得其 理。 石如滇茶一朵,風雨落之,半入泥土, 三四層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黃寓庸先生讀書其中,四方弟子千余人,門如市。余幼 從大父訪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須,毛頰,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張口多笑。交際酬酢,八面應之。耳聆客言,目睹來牘,手書回札,口囑傒奴,雜沓于 前,未嘗少錯。客至,無貴賤,便肉、便飯食之,夜即與 同榻。余一書記往,頗穢惡,先生寢食之 不異也,余深服之 。( 節選自張岱陶庵夢憶)(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未得其理A. 其 如土石何夜
32、即與同榻B. 蜩與 學鳩笑之雜沓于 前,未嘗少錯C.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 藍先生寢食之 不異也D. 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與“余深服之 ”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子而思報父母之.仇8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D.吾從而師之.解析:(1)D項均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A項,代詞,它的/用在“如何”前加強反問語氣。B項,介詞,和/連詞,和。C項,介詞,在/介詞,比。(2)D項與例句均為代詞,他。A項,助詞,的。B項,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C 項,動詞,去、到、往。答案: (1)D(2)D【參考譯文
33、】南屏石,沒有超過奔云石的。奔云石得到了南屏石的情致,但沒有得到南屏石的理趣。奔云石像一朵云南茶,被風雨吹落,一半陷入泥土中,折疊了三四層。人走在那奔云石中,像蝴蝶飛入花心。黃寓庸先生在那里讀書,四方來求學的弟子有一千多人,門庭若市。我小時候跟隨祖父拜訪過黃先生。黃先生面目黧黑,胡須很多,滿頰胡須,目清口闊,眉骨分明,鼻梁挺直,常愛張口大笑。交際應酬,八面玲瓏。耳中聽著客人的談話,眼睛看著送來的文書, 手中寫著回信,口中囑咐奴仆,紛雜繁多的事情放在面前,未曾有一點錯誤。客人到了,無論貴賤,用家常的肉、飯款待他們,夜晚就和客人同床而臥。我有一書記官前往,這個書記官非常丑陋污濁,先生和他一道吃飯、
34、睡覺沒有差異,我非常佩服先生。題組三綜合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27題。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 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 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從龐籍辟, 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蠶食其地,為河東患。籍命光按視,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汆賤,亦可漸紓河東貴汆遠輸之憂。”籍從其策。而麟將郭 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 丁設備,沒于敵,籍得罪去。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籍沒,光 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
35、如昆弟,,時人賢之。改直秘閣、開封府推官。交趾貢異獸,謂之麟, 光言:“真偽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為瑞,愿還其獻。”又奏賦以風。修起居注,判 禮部。有司奏日當食,故里 食不滿分,或京師不見,皆表賀。光言: “四方見,京師不見, 此人君為陰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獨不知,其為災當益甚,不當賀。”從之。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諫官范鎮首發其議,光在并州.聞而繼之,且貽書勸鎮以死爭。至是,復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斷力行。”置沉且久之且得韭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帝曰:“此何 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聞命,復上
36、疏日:“臣向者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 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小人無遠慮,.一特欲倉卒之際,-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禍,可勝 ,言哉?”帝大感動曰:“送中書。”光見韓琦等曰: “諸公不及今定議,異日禁中夜半出寸紙,以某人為嗣,則天下莫敢違。”琦等拱手曰:“敢 不盡力。”未幾,詔英宗判宗正,辭不就,遂立為皇子,又稱疾不入。光言:“皇子辭不贊 之富,至于旬月,其賢于人遠矣。然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愿以臣子大義責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節選自宋史司馬光傳 )24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選宗室/為繼
37、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 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B.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 /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 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C.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 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D.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 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解析:以對話"日”及虛詞“之” “乎” “耳”等標志進行斷句。答案: D2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左氏春秋,簡稱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敘
38、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B “甫冠”指剛剛20 歲。古代男子20 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齡的詞語還有“總角”“豆蔻”“耄耋”等。C “昆弟”指兄弟,這里是指司馬光撫養龐籍的兒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樣。成語“義結金蘭” “琴瑟和鳴”就特指兄弟情深。D. “故事”有多種含義,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舊日的典章制度。現多指 一種敘述類的文學體裁。解析:“琴瑟和鳴”特指夫妻感情。答案:C2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光性情不喜華靡,稟賦迥異。七歲時,就能說出左氏春秋的大意;“聞喜 宴”獨不戴花,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膽識和品性。B.司馬光做事堅持原則,見
39、解獨到。在異獸和日食事件中,他設譬引喻,據理勸諫, 朝廷最終聽從了他的意見。C.司馬光為人忠厚篤誠,重情重義。在龐籍因事受牽連后,他能連續上書承擔罪責, 龐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馬光為臣鞠躬盡瘁,盡忠盡職。在關乎國嗣的問題上,他與范鎮等人一起勸說天 子為國家長遠考慮,早立儲君。解析:“設譬引喻”錯;異獸事件并沒有提到“聽從他的意見”。答案:B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 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糴賤,亦可漸紓河東貴糴遠輸之憂。譯文: (2) 臣向者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譯文: 答案: (1) 修筑兩個城堡來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種土地。耕種的人多,買入糧食價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緩和河東糧食價格昂貴而依賴遠處供給的憂慮。(3) 我先前所說,心想立即就會施行,現在卻沒聽到什么,這中間一定有小人說陛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精神病相關知識培訓課件
- 結算協議書范文二零二五年
- 基于XXX的研究:XX領域的深入探索
- 聯營合同聯營協議合同書
- 委托接送子女上下學合同
- 二零二五幼兒園食堂承包經營合同樣本
- 事業單位雇傭合同書
- 鋼結構建造合同范例
- 復習2024年高校輔導員考試重點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班級工作計劃-模板
- 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件
- 上海市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問卷調查-小學生問卷-I
- 防腐工程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中的應用
- 液化氣站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試題
- 經濟法實用教程(理論部分)(第八版)(何辛)案例分析及參考答案
- 532近代前夜的危機
- (精心整理)朱德熙_說 “的”
-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說課稿(附優質教案)
- 廠用電受電后代保管協議
- 醫院住院病歷質量檢查評分表
- 出廠檢驗報告B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