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阿房宮賦課后習題答案(一)基礎練習(12分,每題3分)1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蜀山兀,阿房生出:建成8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走:趨向C.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朝:朝廷D.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妍:美麗2 .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例:戍卒叫,函谷舉A.滅六國者,六國也B.緞立遠視,而望幸焉C.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D.楚人一炬,可憐焦土3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辭樓下殿,輦來于秦A.六王畢,四海一B.驪山北構而西折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后人哀之而不鑒之4 .填空:(1)阿房宮賦選自,作者,字牧之,
2、(朝代)著名詩人,文學家。人們將他與并稱為“小李杜”。(2)長橋臥波,?,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二)課內精讀(13分,每題3分)閱讀阿房宮賦中的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錦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
3、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5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念:顧念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負:承擔C.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愛:吝惜D.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遞:傳遞6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A.各抱地勢,鉤心斗角B.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C.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D.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7 .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項是()A.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8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4、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C.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D.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辭樓下殿,輦來于秦8.對文中劃線句子中的四個“后人”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個“后人”都指代秦以后的統治者。8 .都指秦代以后的統治者。C.指唐以后的統治者。D.指唐朝統治者。(三)語段拓展(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少仁愛,好老易,居縣北石山下。孫恩亂后饑荒,縣令庾肅之迎由縣南廢頭里,為立小宅,臨溪,有山水之玩。時復還石山精廬,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有人竊其園菜者,還見之,乃自逃隱,待竊者
5、取足去后乃由。人拔其屋后筍,令人止之,曰:“惜此筍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與。”乃令人買大筍送與之。盜者慚不取,道虔使置其門內而還。常以M拾自資,同裙者爭穗,道虔諫之不止,悉以其所得與之,爭者愧思。后每爭,輒云:“勿令居士知。"冬月無復衣,戴顫聞而迎之,為作衣服,并與錢一萬。既還,分身上衣及錢,悉供諸兄弟子無衣者。鄉里年少,相率受學。道虔常無食,無以立學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資給,受業者咸得有成。太祖聞之,遣使存問,賜錢三萬,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子。征員外散騎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舊宅為寺。至四月八日,每請像。請像之日,輒舉家感慟焉。道虔年老,菜食,恒無經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
6、倦。太祖敕郡縣令,隨時資給。元嘉二十六年,卒,時年八十二。(選自宋書卷六十三)9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改節:改變節操8 .悉以其所得與之,爭者愧感愧感:慚愧C.太祖聞之,遣使存問存問:慰問D.請像之日,輒舉家感慟焉感慟:感動10 .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A.待竊者取足去后乃由/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1 悉以其所得與之/策扶老以流憩C.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D.為作衣服,并與錢一萬/親故多勸余為小吏12 .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能說明沈道虔“仁愛”的一組是()(3分)與諸孤
7、兄子共釜庾之資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待竊者取足去后乃由乃令人買大筍送與之悉以嫁娶孤兄子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資給,受業者咸得有成A.B.C.D.13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沈道虔跟隨戴逵學習彈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郡州府衙多次征召他,他都沒有應命。14 有人偷了沈道虔家菜園里的菜,沈道虔回來看到了,生怕發生沖突,便躲了起來,等偷菜的人拿夠了離開后才由來。C.沈道虔常常以拾稻麥過日子,跟他一起拾麥的人相互搶麥穗,道虔勸他們不要這樣做,他們不聽,道虔便把自己的全部給他們。D.沈道虔家好幾代信奉佛教,他便把長輩們原來居住的故宅改為寺廟。每年至四月初八,都敬請佛像。(
8、1) 盜者慚不取,道虔使置其門內而還。譯文:。(2)既還,分身上衣及錢,悉供諸兄弟子無衣者。譯文:。1 3)道虔年老,菜食,恒無經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倦。譯文:。(四)語言表達(13分)20個字14 .給下面的新聞材料擬一個標題,不超過(3分)正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3月8日批準凍結對伊朗的二十多個核技術援助項目,以此懲罰伊朗拒不履行聯合國決議。據美國媒體報道,遭凍結的核技術援助項目多達23個。據了解,在凍結援助項目問題上,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之間存在廣泛共識,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該懲罰措施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提由的。凍結這些核技術援助項目其實是聯
9、合國安理會在去年12月23日通過的伊朗問題1737號決議所包含的內容。該決議要求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并對伊朗的核計劃和導彈計劃實施材料和技術禁運。國際原子能機構今年2月22日提交的報告認定,伊朗未在規定期限內停止鈾濃縮活動,美、英等國隨即表示將通過新決議,對伊朗采取進一步制裁措施。合:。15 .龜兔賽跑,第一次比賽兔子輸了,要求賽第二次。第二次龜兔賽跑,兔子吸取經驗,不再睡覺,一口氣跑到終點。兔子贏了,烏龜又不服氣,要求再賽第三次,并說前兩次都是你指定路線,這次得由我指定路線跑。結果兔子又跑到前面,快到終點了,一條河把路擋住,兔子過不去,烏龜慢慢地爬到了終點,第三次是烏龜贏。于是兩個就商量賽第
10、四次。烏龜說,咱們老競爭干嘛?咱們合作吧。于是,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過河時烏龜馱著兔子游,兩個人同時抵達終點。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請寫由其中的三點。(6分)合:。16 .仿照例句,從“豉”和“雪”中任選一個事物,分別從正面和反面立意,寫由兩個對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4分)例:落葉(正面)為花兒更美麗,犧牲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反面)只是滿足于配角,注定了它一生的碌碌無為。(1)豉(正面)。(反面)。(2)雪(正面)。(反面)。(五)我山之石:保民而王,仁者無敵“六王畢,四海一”,在阿房宮賦里,杜牧用這六個字概括了秦滅六國、一統寰宇的歷史進程。秦國勝利,六國滅亡,其因為何?文學家、史學
11、家都有成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主要責秦之過,但對六國滅亡之因也有透露:“爭割地以奉秦”,“強國請服,弱國入朝”,使秦國“有余力而制其弊”;唐代的杜牧在阿房宮賦里說得較為含糊:“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北宋時期的蘇洵在其六國論中認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轍在同題六國論中又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慮患之疏,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那么,一統六國的秦王朝又為何僅僅經歷兩代就滅亡了呢?對此,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賈誼論秦亡,在歷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攻取天下,當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憑暴力
12、,把人民當敵人對待,那就使自己處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獨夫”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而杜牧則通過阿房宮營建的極盡豪華,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對人民殘酷壓榨的鋪陳描繪,揭示了秦皇的自取滅亡,“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細讀過秦論和阿房宮賦,我們不難發現,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其實,以后歷代的興亡,不都證明了他們的卓識遠見嗎?附參考答案:1.C.(朝:早晨)2.B.(B和例句都是被動句,都是動詞本身直接表示被動。A是判斷句,C是介詞結構后置句,D是省略句)3 .C.(“族”和“輦”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族:滅族;輦:
13、乘車子。A,數詞活用作動詞,統一;B,名詞用狀語,向北;D,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鏡)4 .(1)樊川文集杜牧唐代李商隱(2)未云何龍復道行空5 .C.(愛:愛護)6 .D.(“鉤心斗角”文中指宮室結構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現在指各用心機,互相排擠。“氣候”在文中指氣溫,現在指一定地區里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情況。“收藏”在文中是名詞,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現在是一個動詞)7 .C.(兩個“而”都是轉折連詞,可譯為“但是、卻”。A,介詞,讓;連詞,假使。B,結構助詞,的;動詞,至山去。介詞,比:介詞,表示動作的趨向,可譯為“到”)8.B.9 .D.(感慟:感嘆痛心)10c(C,之:結構
14、助詞,的;A,乃:副詞,才/副詞,竟然,去口;B,以:介詞,把/連詞,表示目的關系,來;D,為:介詞,替/動詞,做)11.A.(說明其有節操,寫的是武康縣令孔欣之)12.B.(“生怕發生沖突”不當,他躲起來的主要原因是怕偷菜的人感到難堪)13 .(1)那位偷筍的人非常慚愧,堅決不要,道虔便讓人放在那人的屋里再離開。(2)道虔回去以后,把自身的衣服和錢,都送給了侄子中沒有衣服的。(3)道虔年老,吃的是素食,常常一天不能吃飽,他卻以彈琴寫字為樂,孜孜不倦。附沈道虔傳參考譯文:沈道虔,是吳興武康人。少年時便非常仁厚,喜愛老子易經,居住在縣城北邊的石山之下。孫恩之亂后,發生了饑荒,縣令庾肅之就接他到縣
15、城南邊的廢頭里,為他建起了房屋,那里前臨小溪,有很美的山水。而沈道虔卻還不時地回到石山他心儀的房舍里,和那些成了孤兒的兄長的兒子們共用家傳的器物,不論多么困難,他都不改變節操。他跟隨戴逵學習彈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郡州府衙多次征召他,他都沒有應命。一次,有人偷了沈道虔家菜園里的菜,沈道虔回來看到了,自己便躲了起來,等偷菜的人拿夠了離開后,他才由來。有人拔他家屋后的竹筍,他便派人讓那人不要拔,說:“我打算讓這片竹筍長成竹林,另有更好的竹筍給你。”于是便叫家里人買更大的竹筍送給那人。那位偷筍的人非常慚愧,堅決不要,道虔便讓人放在那人的屋里再離開。他常常以拾稻麥過日子,跟他一起拾麥的人搶麥穗,道虔
16、勸他們不要這樣做,他們不聽,道虔便把自己的全部給他們,爭搶的人非常慚愧。以后每次爭搶時,就說:“不要讓沈先生知道了。”他冬天沒有夾衣,戴顓聽說便把他接來,為他做好衣服,并送給他一萬錢。道虔回去以后,把自身的衣服和錢,都送給了侄子中沒有衣服的。家鄉的少年,都愿當他的學生C道虔常常沒有飯吃,無法建立學舍。武康縣令孔欣之便周濟了他很多物資,使他的學生得以成就學業。太祖聽說后,派人慰勞他,賜錢三萬,大米二百斛,沈道虔把它們全部用作兄弟的孩子們嫁娶的費用。接著被征為員外散騎侍郎,他沒有應征。沈道虔家好幾代信奉佛教,他便把長輩們原來居住的故宅改為寺廟。每年至四月初八,都敬請佛像。請佛像的那一天,全家人總是觸景生情,感嘆痛心。道虔年老,吃的是素食,常常一天不能吃飽,他卻以彈琴寫字為樂,孜孜不倦。太祖敕令本郡縣令,隨時給他幫助。元嘉二十六年去世,時年八十二歲。14 .答:國際原子能機構凍結多個對伊朗核援助項目15 .參考答案:一是當你處在劣勢時,不要氣餒不要松懈,要堅持到底,等待對手犯錯誤。二是要善于把潛在的優勢變成現實的優勢。兔子能跑只是潛在的優勢,第一次比賽它因為睡覺還是輸了,就是因為沒有將潛在的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優勢;三是如果原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銹鋼絲網陰極腐蝕產鐵誘導的電芬頓氧化機理
- 主位和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的行動研究
- Nb、Ti對激光熔覆制備AlCrFeNiMo系高熵合金涂層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 數學教師課題研究與校本研修計劃
- 基于恐懼學習任務的連接組預測模型-童年期創傷的腦機制研究
- 用于谷物中嘔吐毒素檢測的適配體生物傳感器方法研究
- 網站托管及運營維護服務合同
- 2025年FRM金融風險管理師考試專業試卷(中級)試題解析
- 食品加工產業鏈優化升級合同
- 宋慶齡獎學金在科研項目中的應用
- 貴州國企招聘2025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3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衛生管理行業人才培養與社會責任分析試題及答案
- DB32T 5082-2025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2025年北京龍雙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復習試卷(含詳解)
- 2025年中國BOD測試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克拉瑪依機場第一季度招聘(1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正雅學校等多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思想政治試題(含答案)
- 企業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生態學中的種間關系解析試題及答案
-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