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合集_第1頁
2019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合集_第2頁
2019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合集_第3頁
2019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合集_第4頁
2019高考語文文言文真題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真題分模塊匯編及精品解析之文 言文閱讀(一)(2019全國I卷)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題。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 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 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 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周 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2、,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 數用五,為官名,悉吏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 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 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 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 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 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 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 而好書,故令賈

3、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 患之興自此起矣。賀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 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10 .下列對文中畫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 /為河南守/聞其 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 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 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D.賈生名誼/洛陽

4、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 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 深遠。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 稱。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 穩定。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非領地居住并進行統治 管理。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

5、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D.賈誼勸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候,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2)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

6、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二)(2019全國II卷)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題。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公與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鞅曰:“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換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

7、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瓢具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于是以鞅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強。孝公使衛鞅將而伐魏。衛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印,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兵數破于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于

8、秦以和。而魏隨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節選自史記商君列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 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 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 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

9、鞅/必殺之/無令出境/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 西戎。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D.瓢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 較輕。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商鞅投奔秦國,受到孝公賞識。他本是衛國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攬賢才, 于是通過景監見到孝公,說之以強國之術,孝公與他交談,數日不覺厭煩。B.商鞅旁征博引,說服孝公變

10、法。他初步站穩腳跟后,又借歷史興亡來證明 改革的必要,勸說孝公變法,最終孝公賜予他官職,又下達了變法的命令。C.商鞅厲行法治,秦國太平富強。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論何人犯法均 施以刑罰,國人受此震懾,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狀況改善,民眾家給人足。D.魏國被迫遷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國戰事失利,無奈割讓河西之地獻給秦 國以求和,并遷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說,遺憾的是沒有聽從公叔座的勸告。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數。(三)(2019全國田卷)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

11、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題。吳起者,衛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 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 謝吳起 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 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聞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吳 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 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 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周,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 殷紂之國,左孟門

12、,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 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 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 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13、。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 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10.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 正確的一項是(3分)A .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 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B.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 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C.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 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D.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 用起/則是

14、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治失控,好灑淫樂,暴殮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滅商,建立周王朝。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國時期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D.令尹,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設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掌全國的軍政大權。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吳起憐恤士卒,帶兵屢建奇功。他本是衛國人,先是率魯軍抗齊得勝,后又率魏軍攻陷秦國五城;這些戰功都和他善于為將、與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

15、.吳起勸告魏侯,修德重于據險。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時,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國之寶;吳起表示,治國依據山河險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國家滅亡。;.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 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 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D.吳起為楚建功,反而受到禍害。他到楚國后雖然屢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國貴戚卻想加害與他,施暴者亂箭射擊吳起;太子繼位之后,這才誅殺作亂之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四)(201

16、9天津卷)(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2題衡州新學記宋張孝祥先王之時,以學為政,學者致之出,政者學之施,學無異習,政無異術。自朝廷達之郡國,自郡國達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土不于學,則為奇言異行;政不于學,則無道 揆法守。君臣上下,視吾之有學,猶農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則無所得食,而有卒歲之憂。些人倫所以明,教化所 以成。道德一而風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學,蓋盛于先王之時矣。居處之安,飲食之豐,訓約之嚴,先王之時未必有此;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一視薄書期會之事,則曰:“我方為政,學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

17、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其學與政之分與!國家之學至矣,十室之邑有師弟子,州縣之吏以學名官,凡豈為是觀美而已? 蓋欲還先王之舊,求政于學。顧卒未有以當上意者,則士大夫與學者之罪也。衡之學曰石鼓書院云者,其來已久,中遷之城南,土不為便,而還其故,則 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學,據瀟、湘之會,挾山岳之勝。其遷也,新室 屋未具。提點刑獄王君彥洪、提舉常平鄭君丙、知州事張君松,皆以乾道 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責均,雖日不 ?暇,然知夫學所 以為政,兵其細也,則謂教授蘇君總龜,使遂葺之。居無何而學成,兵事亦 已,環三君之巡屬,整整稱治。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學也,而余獨表而出之,蓋樂夫三君

18、識先王 所以為學之意,于羽檄交馳之際,不敢忘學,學成而兵有功,治有績,則余 安得不為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則居是 學也,不專章句之務,而亦習夫他日所以為政;不但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 澤民之業。使政之與學復而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國家將于是而有獲明年八月旦,歷陽張某記。選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會:按規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學官名。乾道:宋孝宗年號。8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元本本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望:察看C.顧卒未有以當上意者當:符合D.兵具細也細:小事9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不耕不

19、耘,則無所得食位即則足羞B.后世之學,蓋盛于先王之時矣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C. 士不為便,而還其故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不敢興兵以拒大王1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緝文/以取科第/既得 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B.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緝文/以取科第/既得 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C.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緝文以取科第/既得 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D.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緝文/以取科第/既

20、得 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11 .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贊賞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是()學無異習,政無異術君臣上下,視吾之有學,猶農之有田我方為政,學于何有衡之學曰石鼓書院云者,其來已久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學也不專章句之務,而亦習夫他日所以為政A.B.c.D.12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先王之時,學習是施政的基礎,學政一體,緊密結合,君臣上下 都重視學習,就像農民重視耕耘一樣。B.石鼓書院搬遷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彥洪、鄭丙、張松三位 官員克服困難,為重新修建書院做出了重要貢獻。C.作者主張為學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為讀書的唯一目標

21、,而應研習經世致用 之學,為官后施行有益于國計民生之政。D.文章以駁論為主,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批評了后世學者獲取科第做 官后廢忘所學、政學分裂的現象。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此人倫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2分)(2)則余安得不為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者耶? (3分)(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國家將于是而有獲與!(3分)(五)(2019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 宗子相集序(明)王世負嗚呼!此廣陵宗臣子相之詩若文。武昌吳國倫傳之,而吳郡王世貞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龍奮,公轉角立。愛至潘陸衍藻,太沖修質,沈宋麗爾,必

22、簡岳岳,李杜并驅,龍標脫銜。古之豪杰于辭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氣有所不相入而相為用,則豈盡人力哉?蓋亦有造物微旨矣。一日,余與李攀龍于鱗燕中游也,子相抉吳生暨天目徐生來。子相才高而氣雄,自喜甚,嘗從吳一再論詩,不勝,覆酒盂,嚙之裂,歸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嘔血也。當其所極意,神與才傅,天竅自發,叩之冷然中五聲,而誦之爽然風露襲于腋而投于咽,然當其所極意而尤不已,則理不必大地有,而語不必千古道者,亦問離得之。夫以于鱗之材,然不敢盡斥矩鍍而創其好,論何論世貞哉?子相獨時時不屑也,曰寧瑕無堿。余則無以難子相也。諸善子相者,謂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間是非子相者,謂子相欲途津而棄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

23、。充吾結撰之思,際吾才之界,以與物境會。境合則吾收其全瑜,不合則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時時上弱,以次馳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勝,而無再不勝,如是耳。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沖、必簡、龍標小自貶損,而附于諸賢之驥,子相甘之哉。子相于文筆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奪今之耳觀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盡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沒悲夫然縣是不朽矣。世之立功名、尚通顯者,日譏善文十無毛發之用。子相獨不然。為考功郎有聲,以不能附會,非久出參 藩落。屬有島寇事,在席更民,調兵食,規摹為一方冠。既又佐其案為儒生師帥。比死,家祀而人

24、哭之,則子相居恒不鐸,謂:“麒麟風皇,寧能并雞犬用乎?不得之,不能為圣世。吾厭吾雞犬,行去矣!”于鱗大賞之,為詩曰:“一為麟風言,三嘆加饗食。”其曾偶持論若此。(選自棄州山人四部稿,有期節)【注】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與李攀龍(字于鱗)、王世貞、吳國倫等六人合稱明代“后七子”。矩錢:猶規則、法度。堿:似玉的石頭。考功郎:吏部官員。參:這里指擔任布政參議。島寇事:指倭 寇侵擾福建沿海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叩之泠然中五聲中:符合。B.余則無以難子相也難:詰問。C.字不得累旬累:積累。D.以不能附會附會:依附(權貴)。3分)3分)為下文高度

25、評判宗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氣有所不相入而相為用。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B.夫以于鱗之材夫人之相與C.以與物境會不賂者以路者喪D.規摹為一方冠君為我呼入1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起筆就勾畫了從建安到盛唐群雄爭勝的詩壇景象,臣的才華和成就提供了 一個氣勢恢宏的文學史背景。B.宗臣憑著才氣能做到“理不必大地有,而語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龍和王 世貞都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所以宗臣對他們兩人很不屑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職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為儒生師帥”。他曾擔 任的考功郎屬于京官,“出參閨藩”是離開京城到福建任職。D.文章將議論與

26、描寫結合,使闡發主張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對宗臣與人論詩時動作的描寫,雖只寥寥數筆,其形象就躍然紙上。17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盡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沒悲夫然具是不朽矣1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分)(1)則豈盡人力哉?蓋亦有造物微旨矣。(4分)(2)世之立功名、尚通顯者,日譏薄文士無毛發之用。(4分)(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題。(6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論語先問)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率陶為己憂。(孟子滕文公上

27、)【注】相傳堯傳天下給舜,舜傳天下給禹。21 .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的說法。(2分)22 .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4分)(六)(2019江蘇卷)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題。臨川湯先生傳鄒迪光先生名顯祖,字義仍,別號若士。豫章之臨川人。生而穎異不群。體玉立,眉目朗秀。見者嘖嘖曰:“湯氏寧馨兒。”五歲能屬對。試之即應,又試之又應,立課數對無難色。十三歲,就督學公試,補邑弟子員。每試必雄其曹偶。庚午舉于鄉,年猶弱冠耳。見者益復嘖嘖曰:“

28、此兒汗血,可致千里,非僅僅躁躡康莊也者。”丁丑會試,江陵公 屬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應。曰:“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 也。”公雖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鵲起,海內之人益以得望見湯先生為幸。至 癸未舉進士,而江陵物故矣。諸所為附薰炙者,駿且撕沒矣。公乃自嘆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敗乎?”而時相蒲州、蘇州兩公,其子皆中進士,皆公同門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館選,而公率不應,亦如其所以拒 江陵時者。以樂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則閉門距躍,絕不懷半刺津上。擲書萬卷,作蠹魚其中。每至丙夜,聲瑯瑯不輟。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書為?”曰:“吾讀吾書,不問博士與不博士也。”尋以博士轉南祠部郎。部雖無所事事,而公奉

29、職忠慎,謂兩政府進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論之,謫粵之徐聞尉。居久之,轉遂昌令。又以礦稅事多所蹦戾 ,計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歸 雖主爵留之,典選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長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居家,中丞惠文,郡國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時事,非公憤不及齒頰。人勸之請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錢刀,為所不知后人計。”指床上書示之:“有此不貧矣。”公于書無所不讀,而尤攻文選一書,到掩卷而誦,不訛只字。于詩若文無所不比擬,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蓮少陵氏。公又以其緒余為傳奇,若紫簫、還魂諸劇,實駕元人而上。每譜一曲,令小史當歌,而自為之和,聲振寥廓。識者謂神仙中人云。公與予約游具區靈

30、巖虎丘諸山川,而不能辦三月糧,逡巡中輟。然不自言貧,人亦不盡知公貧。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選自湯顯祖詩文集附錄,有刪節)注江陵公:指時相張居正,其為江陵人。蹦戾:乖舛,謬誤。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每試必雄其曹偶雄:稱雄B.酬以館選酬:應酬C.以樂留都山川樂:喜愛D.為所不知后人計計:考慮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湯顯祖持身端潔,拒絕了時相張居正的利誘, 海內士人都以結識他為榮幸。B.因為上書批評當權者徇私情、 塞言路,湯顯祖被貶官至廣東, 做了徐聞尉。C.湯顯祖辭官回家后,當地官員爭相與他交往, 而湯顯祖不為

31、私事開口求人。D.湯顯祖與鄒迪光相約三月份到江南一帶游玩,但沒準備好糧食,因而作罷。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見者益復嘖嘖曰:“此兒汗血,可致千里,非僅僅躁躡康莊也者。”(2)然不自言貧,人亦不盡知公貧。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8 .請簡要概括湯顯祖讀書為文的特點。(4分)(六)(2019江蘇卷附加題) 閱讀材料,完成2224題。(10分)題自書杜拾遺詩后徐渭余讀書臥龍山之巔,每于風雨晦暝時,輒呼杜甫。嗟乎,唐以詩賦取士,如李杜者不得舉進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嘖嘖于人口如王實甫者,終不得進士之舉。然青蓮以清平調三絕寵遇明皇實甫見知于花拖而榮耀當世彼

32、拾遺者一見而輒阻僅博得早朝詩幾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勝述。為錄其詩三首,見吾兩人之遇,異世同軌。誰謂古今人不相及哉!22 .用斜線“ /”給上面文言文中的劃線部分斷句。(限5處)(5分)23 .王實甫的雜劇代表作為,期中男女主人公是 、 。(3分)24 .根據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內涵。(2分)(七)(2019北京卷)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 711題。(共19分)左氏 國語,其文深閡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111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 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數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非曰:山川者,特大地之物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