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1頁
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2頁
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3頁
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提升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文言文閱讀。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解釋加點的字(1)日初出滄滄涼涼(_)(2)孔子不能決也(_)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1)“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這句話朗讀時的停頓完全正確。(_)(2)“孰為汝多知乎

2、?”本句采用反問的形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_)(3)本文選自列子·湯問,主要通過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態度的一項是(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C.海納百川,有容乃大。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司馬光勤學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

3、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注釋)患:擔心。既:已經。息:休息。俟(sì):等待。諷誦:背誦。及長:等到年齡大了。博聞強志:形容見聞廣博,知識豐富,記憶力強。寢:睡覺。1結合句子,解釋下列加點字。(1)嘗主編資治通鑒_(2)俟能諷誦乃已_(3)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_2對“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等他長大了,讀遍了古代書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B.等他長大了,讀了哪些古代書籍,他依然記得很清楚。C.依靠他強大的記憶,長大了,還記得安放書籍的地方。D.依靠他強大的記憶,等到他長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書籍。3下列選項中能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4、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4“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這句話運用_的手法,表現了司馬光_的特點。3.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鑿壁借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  , 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注)引:引來,使出現。邑:同鄉。文不識:人名。與:幫助。資:借。大學:大學問家。1解釋劃線的詞。 衡乃穿

5、壁引其光_遂成大學_2根據意思寫由文中的原句。 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_匡衡于是幫助那個大戶人家做工卻不要報酬。_3像這樣講古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還有:_。4匡衡為什么給那個大戶人家做工而不要報酬?  _4. 閱讀古文,完成練習。怕后生笑歐公晚年,嘗自竄定平生所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卻怕后生笑。”(選自宋人軼事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釋)歐公:指歐陽修。竄定:刪正、改定。嗔:怒,生氣。1“晚年”的意思是( )A.傍晚的時候 B.年末的時候 C.年老的時候2本文寫歐陽修晚年做的事

6、是_。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_。歐陽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_。4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歐陽修是一個怎樣的人呢?_5.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偶然而至,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患也。1補全成語:螳螂捕蟬,_。2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是:_。3選段中的“其”分別指什么?其:_ _4解釋句中畫線詞。(1)欲取蟬(_)   (2)黃雀延頸欲啄螳螂(_)6. 閱讀短文。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

7、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   弓繳而射之。雖與之 學, 若之矣。為是其智   若與?曰:非然也。1在“   ”處按原文填空。2在(   )里寫出加點字的讀音。在“ ”上根據課文內容解釋這個字詞。(1)使弈秋誨二人弈。(_)_(2)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_)_3聯系課文,說說“為是其智fú若與?曰:非然也”的意思。_7. 文言與文化。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

8、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這篇文言文的題目是_。除了這篇文言文,我們還學過文言文_和_。2“惟弈秋之為聽”的意思是_。“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句話是_句。3文中弈秋教的兩個徒弟表現各異,一人“_”,一人“_”。(用原文填空)4讀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_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狐假虎威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注釋)食:吃。子:你。無敢:不該。長(zhng):為首領,執

9、掌。逆:違背。以為:認為是信:誠實。走:逃跑。遂:于是。1聯系上下文,給下面句子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虎求百獸而食之(_)A要求,請求B尋求,尋找C幫助(2)虎以為然(_) A正確,對   B這樣   C然而2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確的解釋。A它們,指代百獸B它,指代老虎C它,指代狐貍 D它們,指代老虎和狐貍(1)虎求百獸而食之(_)(2)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_)(3)獸見之皆走   (_)3下面對句子“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看看百獸見到我的表現敢不走開嗎

10、? B.看看百獸和我不離開嗎?C.看看百獸看見我敢不逃跑嗎? D.看看百獸見到我是不是離開?4這則寓言諷刺了_的人。9. 閱讀文言文,回答下面的問題。炳燭而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釋)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師,眼睛失明,善于彈琴,精于辨音。暮:晚。何:為什么。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為人臣:做臣子的。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

11、年。孰與昧行乎:與摸黑走路比哪個好呢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臣聞之(_)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_)盲臣安敢戲其君(_) 善哉(_)2與“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吾劍之所從墜 B.故時有物外之趣C.項為之強 D.何不試之以足3翻譯句子。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_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_4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句,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_10. 閱讀理解。短文一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1“其鄰人之父亦云”中“亦”的意思

12、是_,“云”的意思是_。2富家被盜的原因是什么?_3“其家甚智其子”,富人為什么這么認為?_4讀了這則寓言,你最想對文中的_說:“_。”短文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li)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走”與“兔走觸株”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車剛開走 B.奔走相告 C.說走了嘴2翻譯下列句子。(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_(2)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_3為什么宋人沒有再得到兔子?_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11.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

13、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注釋:祠:古代貴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稱,春祀叫作“祠”。舍人:戰國和秦漢時期,王公貴族的門客稱舍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畫地:在地上作畫。1翻譯文言句子。(1)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_(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_2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上文的大意。_3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_12. 課內閱讀。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

14、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解釋文中劃線的句子。_2為什么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就學,效果卻不同?_3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怎樣的啟示?_13. 閱讀古文,回答問題。學弈  孟子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翻譯句子: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_2用“/”線給下面句子斷句。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3第一句中“善”字說明什么問題?_4文中刻畫的兩個學下棋的人,表現有什么不同?_5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怎樣一個道理?_14. 閱讀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