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小學免費視頻課件,到百度搜“一點通教學網”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知識點第一單元 圓1、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征:圓的半徑、直徑、圓心。認識在同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系。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而這些對稱軸都過圓心。知道生活中有了圓才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2、認識同心圓、等圓。知道圓的位置由圓心決定,圓的大小由半徑或直徑決定。等圓的半徑相等,位置不同;而同心圓的半徑不同,位置相同。 3、使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介紹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運用上,要能根據圓的
2、周長算直徑或半徑,會算半圓的周長:圓的周長×1/2+直徑。會求組合圖形的周長。4、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5、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會靈活運用圓的面積公式。已知圓的周長會算圓的面積,會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會算圓環的面積,并且知道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正方形、長方形、圓三種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6、在估一估和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第二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本單元重點講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知識點為:1、知道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
3、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用百分號“%”表示;百分數有時也定義為分母是100的分數,但百分數與分數是有區別的:分數既可表示具體的量,又可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然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系;所以是不名數,也就是不能帶單位的數。2、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3、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4、知道出勤率、出粉率、成活率等百分數的意義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會計算這種百分數。5、知道成數、打折
4、的含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數,叫做成數。打折就是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十、十分之幾出售。八五折就是按原價的85%出售。成數和折扣數不能用小數表示。6、能解決“比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或“比一個數減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7、進一步加強對百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并能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會解含有百分數的方程。8、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道利息是本金存入銀行過一段時間取出后多出來的錢;本金是存入銀行的錢;利率就是某段時間中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利息稅是國家銀行規定的針對利息收入的稅收。會計算利息。利息
5、=本金×利率×時間9、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第三單元 圖形的變換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知道一個簡單圖形是怎樣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并能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2、能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美麗的圖案,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3、欣賞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通過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神奇。第四單元 比的認識1、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
6、理解比的意義。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4、理解化簡比的必要性,能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5、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能力:能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比。第五單元 統計1、知道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并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應的數據,體會數據的作用。2、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
7、,判斷和預測。3、會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并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從而決定用什么什么統計圖來描述數據。第六單元 觀察物體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能畫出草圖。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面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3、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北師大版
8、六年級下冊數學一共有哪些知識點?目標 內容 知識技能 數學素養 數與代數 正比例和反比例 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能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實例,會利用正、反比例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空間與圖形 圖形的認識 認識圓柱和圓錐。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了解圓柱
9、和圓錐的基本特征。 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圖形與測量 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類比、轉化等思想,初步發展推理能力 了解圓柱和圓錐(包括容積)的含義。 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圖形與位置 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實際意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會按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學一共有哪些知識點?A: 標內容知識技能數學素養數與代數正比例和反比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10、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能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實例,會利用正、反比例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空間與圖形圖形的認識認識圓柱和圓錐。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圖形與測量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
11、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類比、轉化等思想,初步發展推理能力了解圓柱和圓錐(包括容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圖形與位置了解比例尺的含義。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實際意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會按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一課時2006.2.21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
12、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復習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二、 新授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1、 初步印象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圓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3、 交流和匯報(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2)關于曲面得出:它
13、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3)關于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征教師:既然大家對圓柱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呢?(學生舉例,再讓學生自己判斷。當有一個學生說粉筆是圓柱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討論。)5、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6、 制作圓柱三、練習1、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第二課時(重點課時)
14、2.22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根據圓柱的表面積與側面積的關系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圓柱形的物體,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運用側面積公式、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學生說出圓柱的特征。 2質疑怎樣推倒圓柱的側面積呢? 二、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柱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請大家想一想,圓柱側面的展開圖是什么圖形? 教師出示 (略)討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說說
15、:圓柱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 三、新課 1推導圓柱的側面積公式。 2教學例1。 用投影出示例1。 (1)獨立完成(2)質疑、個別指導3小結。 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4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教師:請大家把上節課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通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教師指著圓柱的展開圖,“那么,圓柱的表面積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使大家明確
16、: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5教學例2。 出示例2的題目。 教師: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半徑,求表面積。 教師:要求圓柱的表面積,應該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使學生明白;要先求圓柱側面積和底面積,后求表面積。 教師:我們可以根據已知條件畫出這個圓柱。 隨后教師出示一圓柱模型,將數據標在圖上。 教師:現在我們把這個圓柱展開。 出示展開圖,如下: 讓學生觀察展開圖,“在這個圖中,長方形的長等于多少?寬等于多少?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圓柱的底面積應該怎樣求?” 指名學生回
17、答,注意要使學生弄清每一步計算運用什么公式(如圓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學生計算結果的計量單位是否正確。 做完后,集體訂正。 6教學例3。 出示例3。 教師: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已知圓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求做這個水桶要用多少鐵皮。 教師:這個水桶是沒有蓋的,說明了什么?如果把做這個水桶的鐵皮展開,會有哪幾部分? 使學生明白:水桶沒有蓋,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教師;要計算做這個水桶需要多少鐵皮,應該分哪幾步? 學生分組計算、集體交流匯報 7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
18、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 四、鞏固練習 1做第5頁3題學生獨立完成2運用 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狀的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半徑是22厘米,做這樣一個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材料?五、作業 書5頁2、4題第三課時2.23 教學目標:通過圓柱切分和拚合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圓柱的特征認識,掌握圓柱體表面積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考,提高空間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一、 復習 回憶圓柱體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的求法
19、。二、 習題練習1、 選擇正確答案(1)一個圓柱木棒,底面直徑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徑縱剖后,表面積之和增加( )厘米。 A 6 b 12 c 24 d 48(2)把圓柱的鋼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積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鋼材的第面積應是( ) a 6 b 4 c 3 d 22、 討論并解答一個圓柱木塊,高減少1厘米后,表面積就減少了6.28平方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測量黃瓜表面積實踐作業練習三、 作業;數學書 6頁 7 8 9題四、 課后反思:第四課時 2.24教學目標: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學生理解圓柱的體積公
20、式的推導過程,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計算圓柱體體積 教學難點: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把圓柱底面平均分成16個扇形,然后把它分成兩部分,兩部分分別用不同顏色區別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可能會答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想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3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么
21、圓柱有幾個底面?有多少條高?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把圓變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的? 先讓學生回憶,同桌的相互說說。 然后指名學生說一說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的面積和所拼成的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再利用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師: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大家仔細想想看,能不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求出它的體積? 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應怎樣進行轉化。 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出將圓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開教師應該給予表揚。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如何將圓柱轉
22、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求出它的體積。 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三、新課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圓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又會怎樣呢?(看模型,聯想長方體)推導其體積計算公式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教師:如果用V表示圓柱的體積,S表示圓柱的底面積,h表示圓柱的高,可以得到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VSh 2教學例1 出示例1 (1)教師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能不能根據公式直接計算? 計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要先統一計量單位。 (2)用投影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
23、,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 VSh50×2.l105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厘米。 2.1米1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體積是1050O立方厘米。 50平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米。 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0.0105立方米。 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哪個是正確的解答,并比較一下哪一種解答更簡單i對不正確的第、種解答要說說錯在什么地方。 五、 作業:數學書 9頁 2、3、4、第五課時2.26教學目標:使學生進
24、一步熟練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方法,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二、基本練習 1、練習二 1題 回憶計算公式,并逐個計算。 2、選擇:(1)一只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側面積、表面積、容積、體積) (2)做一只圓柱體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側面積、表面積、容積、體積) (3)做一節圓柱形鐵皮通風管,要用多少鐵皮是求通風管的(側面積、表面積、容積、體積) (4)求一段圓柱形鋼條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側面積、表面積、容積、體積)三、深化練習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徑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5、?2、一個圓柱形水池底面直徑8米,池深2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3、投影練習(略)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 5、6、7、8 題第六課時2.28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方法,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一、判斷:1、 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的計算方法。2、 圓柱體的底面擴大3倍,高擴大2倍,體積擴大6倍3、 當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沿著高線將圓柱體切開,這時這個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二、求圓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略)三、
26、投影(圖)四、解答應用題五、作業:9、10、11、12第七課時3.1設計思想: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學習,通過動手操作,親身感受,在自主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并認識圓錐的高、側面,底面。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建立立體圖形意識,認識圓錐教學重點:認識圓錐的特征教學難點:空間觀念的培養。教具學具:教具:(1)鉛筆、卷筆刀 (2)圓錐體、圓柱體教具各1個 (3)大三角板一個學具:(1)圓錐體實物 (2)紙做的圓錐體、圓柱體模型各1個(3)小刀、繩子、直尺、剪刀一、導入新課1、出示一支圓柱形鉛筆,問:這是什么形體?你能說說圓柱體各部分的名稱和它的特征嗎?生述2、問:把這支鉛筆橫截成兩段,各
27、是什么形體?猜一猜,把它放進卷筆刀卷一卷,會出現什么形體?生述完后師操作,出現一個圓錐體。這就是我們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看了課題后,你想學習什么?二、講授新課:放手尋找圓錐體各部分名稱。(1)聯系實際舉例。師問: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錐形的?(2)引導觀察特征取出圓錐體學具,問: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圓錐,可以用哪些方法?(看一看,摸一摸)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圓錐,你發現了什么?說給同桌聽。讓一生上來指,回答后師板書:頂點:1個側面(曲面)面:2個底面(圓)同桌互指互說一遍。認識圓錐的高(1)顯示兩個圓錐一個高、一個低,問:觀察這兩個圓錐,你發現了什么?(高、低不同)是
28、由圓柱的什么決定的?下面我們來研究圓錐的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圓錐的高?圓錐有幾條高?在哪里?怎么畫等)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自學課本。(2)討論交流A.什么是圓錐的高?B.拿出一個捏成圓錐體的橡皮泥,這條高在圓錐的哪里?看見嗎?指母線,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利用手中的工具,四人小組合作找出圓錐的高.(工具:小刀、繩子)交流匯報:生匯報用小刀把圓錐切開,師問:切時要注意什么?這樣切可以嗎?顯示斜切的過程,為什么?(和底面不垂直)這樣切可以嗎?顯示沿著底面直徑的平行線切的過程,為什么?(沒有從頂點出發,找不到圓心)拉時要注意什么?(跟底面直徑垂直)C.通過操作,你能再來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
29、的高?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D.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3、測量圓錐的高(1)我們在一個可切開的圓錐體上找到了它的高,那么在一些不可切的物體上怎樣找到它的高,并知道高是多少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利用手中的工具,互相配合著試試看,量出圓錐體學具的高,有困難的可以看書本。(2)操作(3)匯報測量的步驟及測量結果。師問:其實,同學們手中的圓錐高度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測量結果不太一致呢?你認為測量時要注意什么?(圓錐平板必須放平、刻度處理、尺子必須豎直等)4、認識圓錐側面展開圖讓學生把圓錐體學具側面剪開,問: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扇形)5、想象,對圓柱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出示直角三角
30、板:握住一個角的頂點旋轉一周,會形成一個什么形體?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圓錐體的什么?三、鞏固練習1、找一找,哪些圖形是圓錐體,哪些物體是由圓錐體和其它物體組成的?2、判斷(1)圓錐有無數條高( )(2)圓錐的底面是一個橢圓( )(3)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上任意一點的連線叫做圓錐的高( )3、同桌交流說說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并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四、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除了上面表中的一些內容外,你還學到了什么知識?你還學到了什么本領?你還想了解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五:作業:到生活中去找更多的圓錐形狀的物體。六、板書
31、: 圓錐的認識課堂反思:學生的學習氣氛比較活躍,能夠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探究新知,思維比較敏捷,達到了預期效果。第八課時3.2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決問題。教學重點:利用圓錐公式解決問題教學難點:圓錐公式的推導過程。一、發現問題:昨天我們已經共同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錐。想一想:你怎樣才能知道這個圓錐的體積呢?(出示實心圓錐實物)下面,咱們就共同來研究一下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板書課題)二、探索問題:為了便于同學們研究,老師這兒有一些圓錐,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拿回去。根據我們以往研究幾何形體的經驗,你打算怎樣研究圓錐的體
32、積呢?(轉化是我們學習、研究數學,尤其是幾何形體的一種重要思想。)看來,我們這樣實驗下去是不能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圓錐與圓柱在體積上存在的不同關系是由什么決定的?在學生的交流中,逐步完善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三、 解決問題下面就應用我們自己總結出來的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計算一下實驗中應用的這個圓錐的體積。(底面積=80平方厘米,高=12厘米)(出示投影)出示與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它的體積是多少?有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要想知道這個圓錐形大沙堆的體積,你應該怎么辦?(動畫演示)你能舉出其他有關求圓錐體積的題目嗎?教師舉例:(出示投影)1、 一個圓錐的體積是40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多少?2
33、、 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20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四、 全課總結:通過對圓錐體積的研究,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其實,世間萬物都是普遍聯系的,在學習、研究過程中,只要我們抓住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成功就會永遠屬于我們。五、 作業:數學書 14頁 2 、3、4題第八課時3.3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教學重點: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2、填空(1) 一個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 圓柱的體積相當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3
34、) 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的部分的體積相當于圓柱體積的( ),相當于圓錐體積的( )。二、課堂練習1、 求圓錐體積(1) 底面積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2) 底面半徑是6厘米,高是4厘米(3) 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12厘米(4) 底面周長是18.84厘米,高是3.5厘米。2、 計算容積(1) 一個圓錐形沙灘,低面半徑是1.5米,高4.5分米,用這推沙子鋪一個長5米,寬2米的沙坑.沙坑的沙子厚多少厘米?(2) 一個圓錐形的麥堆,量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5米。按每立方米小麥重740千克,這堆小麥約重多少千克?作業:5、6、7
35、第九課時3.7教學目標:、能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單元知識整理。加深理解和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聯系前面所學有關內容,形成有關體積計算的知識結構。、會應用公式熟練進行計算,獨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掌握一定的問題解決策略。、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品質,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創造思維。教學重點:會應用公式熟練進行計算,獨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進行知識整理。
36、 回憶公式 二、針對性練習。 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體積和是立方厘米,圓柱體( ) 把
37、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立方厘米,圓柱體積是 ( ) 圓柱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圓柱的體積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多( )圓錐的體積比和它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少( )三選擇題: 1、一個圓柱體,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8.84厘米,它的底面半徑是( )厘米。 A 0.3 B 10 C 3 D 62、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底相等,體積也相等.圓柱的高是1.2分米,圓錐的高是( )分米. A 0.4 B 3.6 C 1.2 D 0.6
38、160; 4、學校修建一個圓形噴水池,容積是37.68立方米,池內直徑是4米,.那么這個水池深( )米. A 2 B 3 C 0.6 D 5四.求下組合體的體積:(單位:厘米) (7分) 五.應用題:(第(1)8分,其它每題7分,共29分) 1. 一根空心鋼管長2米,內直徑是10厘米,外直徑是20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鋼材重7.8克,這根鋼管重多少千克?2.把圓柱體鐵塊熔制成一個圓錐體鐵塊,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是3厘米,熔制成圓錐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那么圓錐的高是多少?機動2課時單元檢測:2課
39、時2006.3.13 第二單元 統計初步知識本單元體現新課標的思想: 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相對集中的向學生傳授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知道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初步會用統計的方法說明一些問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意義,知道它們的特點和用途。 2、初步掌握把原始數據分類整理的方法,會用紙條或折線的形勢表現數據。 3、會看統計圖,能對統計圖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指出這些統計圖所能說明的問題或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會根據所要說明的問題,去搜集數
40、據、分類整理,制作簡單的統計圖。 5、滲透統計思想,結合教學統計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教學重點:了解統計的意義,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會繪制統計圖中的直條或折線,會對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難點: 會根據所要說明的問題,去搜集數據、分類整理,制作簡單的統計圖。第一課時 條形統計圖2006.3.15教學目標: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教學重點:對學生搜集的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難點:處理信息的一些方法。教學過程:一、 展示學生搜集的信息星期六、日同學們搜集了一些統計圖,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展示一下好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師生進行交流。教師準備材料:
41、 二、處理學生搜集的信息,對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你能說說今天學習的統計圖與過去的統計表相比有那些優點嗎?(形象具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把這些統計圖進行分類: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今天我們先來看看條形統計圖的結構。三、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和特點 一幅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分為哪幾部分?展示例1(圖)表內:縱軸、橫軸、直條 表外:名稱、時間、單位條形統計圖有那些特點?(可以直觀的看出各個項目數量的多少)從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四、作業 幫你學數學 練習1五、板書 統計圖 形象具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條形統計圖 可以直觀的看出各個項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第二課時 2006.
42、3.16教學目標: 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對條形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重點: 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教學難點:能對條形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過程:一、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各種統計圖,請你說說統計圖分那幾類?你們想不想自己繪制條形統計圖? 二、出示一張條形統計表并觀察條形統計表 說一說條形統計表上都有什么內容?三、講解條形統計圖制圖的方法和步驟,繪制好后進行分析。四、學生在作業本上制學習圖的步驟。1、 畫出橫軸和縱軸(指導分配直條的單位長度)2、 畫直條3、 填寫統計圖的名稱、時間、單位等。五、練習 24頁練一練 練習四 1、2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1、畫出橫軸和縱軸2、畫直條3
43、、填寫統計圖的名稱、時間、單位七、作業第三課時 復式條形統計圖(重點課時)2006.317教學目標:知道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對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重點:對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難點:對統計圖進行初步的分析。教學過程:一、 復習單復式條形統計圖(練習四 3題)二、 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1、 展示例3統計表2、 根據表內數據,繪制一幅條形統計圖思考:少先隊員種植了油松和國槐兩種樹木3、 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和方法4、 對統計圖進行分析三、 練習1、第26頁練一練2、師生提供復式條形統計圖對其進行分析。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獲?五、板書設計 復式條形統計圖兩個以上項目兩個直
44、條 形成鮮明對比兩種顏色 六、作業 練習四 7、8 第四課時2005.3.20教學目標:能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制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作簡單的分析。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教學難點:對統計圖進行有價值的分析。教學過程:一 復習引入觀察這兩種統計圖,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比較:觀察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比較他們各自的特點。分析:你能根據這張統計圖分析出有價值的問題嗎? 學生自由回答二、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三、學習制作折線統計圖 四、練習 根據統計表制成折線統計圖 翠嶺鄉2000年月平均氣溫統計表 2001年2月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平均氣溫251015.524303232.52
45、620125你能根據上面的統計圖中,分析出有價值的情況?四、總結:你有什么收獲嗎?五、作業:數學書40頁2、3題六、板書:折線統計圖課后反思:第五課時2005.3.21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重點:掌握制圖的方法。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進行分析。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準備題 某電視機廠19932000年生產25型電視機如下表 2001年1月年份19931996199719992000產量(臺)92008000600058004000 討論:你認為制成那種統計圖比較好? 你認為這種情況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歸納制成統計圖。 二、探究新
46、知 提出問題:這個電視機廠不光生產25型的電視機,還生產29型電視 。 出示統計表 (一)制統計圖 如果在一張統計圖上能同時看到兩種不同型號的電視機生產情況,你認為應如如何制圖? 分組討論:1、進行發散練習,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2、進行制圖。 小組匯報 進行交流 指名同學板演,根據板演進行分析。 提問:你能根據統計圖進行分析嗎?(生進行交流) (二)分析統計圖 1、25型電視機的產量是怎樣變化的? 2、29型電視機的產量是怎樣變化的? 3、25型電視機,從那年到那年的產量下降的最快?下降了多少臺? 4、29型電視機,從那年到那年產量提高的最快?增加了多少臺?三、鞏固練習 在踢毽比賽中,張敏
47、和趙小山各踢了5次,成績如下表 次數次數成績 次數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張敏3540304540趙小山30324045501、完成統計圖2、分析統計圖四、作業:數學書41頁4題五、板書 復式折線統計圖 第六課時2006.3.22教學目標:能夠根據統計表繪制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重點:繪制統計圖并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根據統計表,繪制統計圖,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繪制成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 南冶小學兒童讀物分類統計表類別合計故事童話寓言詩歌自然科學人物歷史數量(冊)1300300200150200450學生獨立設計并進行分析2
48、、學生匯報交流 二、練習 1、張明和楊迎分別進行了4次壘球擲遠的測驗,成績如下: 第一次 張明20米 楊迎25米 第二次 張明24米 楊迎26米 第三次 張明26米 楊迎20米第四次 張明30米 楊迎24米 如果既要知道二人質壘球的遠近,又要知道兩人擲壘球的距離變化的情況與趨勢。想一想,用什么樣的統計圖反映比較好? (1) 繪制統計圖 (2)進行簡單的分析。2、獨立完成 六年級的同學,在學習統計圖的時候進行了一次關于車流量的統計,他們記錄了10分鐘大貨車、小汽車、公交車和自行車通過的輛數。 大貨車 24 小汽車 40 公交車 8 自行車 30 請你根據他們收集的數據,繪制一幅統計圖。 班內集體
49、交流。三總結: 這節課大部分同學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四、獨立題為作業第七課時(扇形統計圖 選學)2006.3.23教學目標:能夠掌握扇形統計圖的制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作簡單的分析。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制作扇形統計圖。教學難點:對統計圖進行有價值的分析。教學過程:一、復習1、 圓心角的概念2、 扇形的特征3、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應用題二、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征(讀第一段文字)1、 學習例1請你量量每個圓心角是多少度?思考:度數與百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2、 介紹繪制扇形統計圖的步驟3、 分析扇形統計圖三、練習 1、2四、作業 3、4第八課時2006.3.24教學目
50、標:通過繪制不同類型的統計圖,掌握統計圖各自的特點,鼓勵學生大膽的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教學重點:根據不同的數據繪制統計圖。教學難點:根據不同的數據繪制統計圖。教學過程:一、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反映學校變化的信息。二、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要畢業了,小學給你留下了那些美好的回憶?讓我們把這些美好的回憶用最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好嗎?1、 說說你搜集的信息?你準備用什么方式反應?2、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圖或用文字表達。四、 比一比誰的統計圖繪制的最好?五、 下課后對統計圖進行分析,看看誰的統計圖反映的情況最好?單元檢測:2課時3.24月考:2課時比和比例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掌
51、握 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會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3、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掌握解比例的方法。4、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或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實際距離。5、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活泛比例的方法,會解答最基本的正比例、反比例應用題。教學重點: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 第一課時3.27教學目標:在學習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比的意義。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并能正確寫出筆,直到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列式解答下面各
52、題 我們班男生4人,女生12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倍?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 學生回答 提問:你還能說出兩種量相除的事例。學生舉例。二、新授(一)揭示比的意義 1、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 4÷12,可以說成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4比12。 2、女生是男生的幾倍?12÷4,可以說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12比4。 強調誰和誰比。試著把同學們自己說的關系用比來表示。 3、總結:比的意義: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二)、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 1、 12 : 4 前項 比號 后項 2、求比值 提問如何求比值?前項除以后項(三)、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1、分組討論 2、交流匯報三鞏固
53、練習 1、把下面各比用分數表示出來。 178 41 2010 2、滿載抗洪救災物資的貨車3小時行270千米,汽車5小時行200千米,你能說出幾個比嗎?四、作業 數學書59頁1題五、板書、 比的意義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6 5 前項 比號 后項 第二課時3.29教學目標:學習比的性質并運用性質化簡比。教學重點:學習化簡比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 1、什么叫比? 2、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二、新授(一)、學習比的性質 出示:205 82 164 41102 255 204 511、讀出比來。2、計算比值:你們發現了什么?3、小組交流(1)這些比的前項和后項是怎么變化的? (2)總結比的性質(二)、化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障性租賃住房改造提升方案研究
- 應聘翻譯職業簡歷
- 客戶反饋收集與分析流程計劃
- 小語種考試的答題策略試題及答案
- 畜牧師職稱考試全景視野試題及答案
- 麻精藥品管理辦法培訓
- 基于客戶需求的倉庫運營模式計劃
- 加強員工發展路徑的規劃計劃
- 提高陪護服務人員素質的計劃
- 急診患者分流優化方案計劃
- 江蘇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網絡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單元測試及參考答案
- GB/T 7631.2-2003潤滑劑、工業用油和相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2部分:H組(液壓系統)
- GB/T 21782.5-2010粉末涂料第5部分:粉末空氣混合物流動性的測定
- 《網絡傳播學概論》(第四版)-課件
- 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
- 五年級《歐洲民間故事》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PFMEA的嚴重度SOD的評分和優先級別
- INVOICE-商業發票樣本格式
- 圓周率1000000位 完整版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試講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