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學課件6補益劑_第1頁
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學課件6補益劑_第2頁
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學課件6補益劑_第3頁
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學課件6補益劑_第4頁
廣州中醫藥大學方劑學課件6補益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補 益 劑 中醫類專業本科專用課件 方劑學教研室u組成組成: 補益藥物為主u 功效:滋養、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u 主治:各種虛證 補氣補氣 氣虛證氣虛證 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 補血補血 血虛證血虛證 四物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四物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 氣血雙補氣血雙補 氣血雙虧證氣血雙虧證 八珍湯、炙甘草八珍湯、炙甘草 補陰補陰 陰虛證陰虛證 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 補陽補陽 陽虛證陽虛證 腎氣丸腎氣丸 陰陽并補陰陽并補 陰陽兩虛證陰陽兩虛證 地黃飲子地黃飲子 1 1、 據因而補據因而補 2 2、兼顧氣和血,陰和陽關系以及虛則補其

2、母的原、兼顧氣和血,陰和陽關系以及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則 3 3、 注意調整脾胃功能注意調整脾胃功能 4 4、辨別虛實真假、辨別虛實真假 5 5、 辨別緩急辨別緩急 6 6、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人參人參 白術白術茯苓茯苓 甘草甘草各等份各等份 圣濟總錄【組成】【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脾胃氣虛證脾胃氣虛證運化無力運化無力不思飲食,大便溏薄不思飲食,大便溏薄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體倦 乏力,語音低微,舌淡脈虛弱【病機】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治法】益氣健脾 方解方解君:君:人參人參甘溫補氣,健脾養胃。甘溫

3、補氣,健脾養胃。 臣:白術甘溫苦燥,補氣益中,健脾燥濕 參、術相須為用,增強補氣健脾益胃之效佐:茯苓健脾滲濕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術、苓相配,健脾助運,相輔相成。補中健脾;滲 濕助運。神農本草經: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比?參白 術本草匯言:“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北静菅芰x: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茯 苓甘 草神農本草經:主五臟六腑寒執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 配伍要點: 參與術參與術 、術與苓配伍;、術與苓配伍; 全方溫而不燥,平補不峻,共奏益氣中

4、,健脾全方溫而不燥,平補不峻,共奏益氣中,健脾養養 胃之效胃之效, ,體現了脾胃氣虛的基本大法體現了脾胃氣虛的基本大法。猶如寬猶如寬厚厚 平和之君子,故有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湯四君子湯”之名之名 運用:運用:3 3臨證加減:臨證加減: 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 胸肋滿悶者可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胸肋滿悶者可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 兼腎陽虛備加附子以溫腎助陽兼腎陽虛備加附子以溫腎助陽 2辨證要點: 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無力,舌淡苔白,脈虛弱1、本方是治療氣虛的常用方,亦是補氣劑的基本方, 后世眾多補脾益氣的方劑均從此方衍化而來。 *名醫論方 醫方集解醫方集解:“此手足

5、太陰、足陽明藥也。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 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白術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白術苦溫,燥脾補氣,為臣。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苦溫,燥脾補氣,為臣。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也。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余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再加陳皮以理氣散逆,半也。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余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再加陳皮以理氣散逆,半夏以燥濕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夏以燥濕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4 4、現代研究:、現代研究: 對動物離體腸管運動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動物離體腸管運動具有明顯的抑制

6、作用 促使受損肝臟線粒體的修復促使受損肝臟線粒體的修復 明顯提高脾虛小鼠紅細胞免疫功明顯提高脾虛小鼠紅細胞免疫功 抗腫瘤和抗突變作用抗腫瘤和抗突變作用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3現代運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 均可用之。5 5、衍化方:、衍化方: 異功散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六君子湯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卷三醫學正傳卷三 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卷一古今名醫方論卷一 6 6、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異功散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小兒藥證直訣卷下組成:組成:人參、茯苓、白術、陳皮、甘草、生姜、大棗。人參、茯苓、白術、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7、功效:功效:益氣健脾,行氣化滯。益氣健脾,行氣化滯。主治:主治:脾胃氣虛兼氣滯證。脾胃氣虛兼氣滯證。 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等。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等。 六君子湯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卷三醫學正傳卷三組成:人參、陳皮、茯苓、甘草、白術、半夏、生姜、大組成:人參、陳皮、茯苓、甘草、白術、半夏、生姜、大棗棗功效:益氣健脾,燥濕化痰。功效:益氣健脾,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 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惡心嘔吐,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膩,脈虛。痰多色白,惡心嘔吐

8、,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膩,脈虛。 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卷一古今名醫方論卷一組成:組成:人參、半夏、白術、茯苓、甘草、木香、人參、半夏、白術、茯苓、甘草、木香、 陳皮、陳皮、 砂仁、生姜砂仁、生姜 功效:功效:益氣化痰,行氣溫中。益氣化痰,行氣溫中。主治:主治:脾胃氣虛,濕阻氣滯證。脾胃氣虛,濕阻氣滯證。 嘔吐痞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嘔吐痞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虛腫滿。* * 主訴主訴:咯血十余天。:咯血十余天。* * 病史病史:鐘某,女,:鐘某,女,3636歲?;挤谓Y核五年。近一個月歲?;挤谓Y核五年。近一個月來,工作操勞,個人倍感精神氣力減

9、退,十天前突來,工作操勞,個人倍感精神氣力減退,十天前突然大口咯血,量多盈盆,經某醫院推注腦垂體后葉然大口咯血,量多盈盆,經某醫院推注腦垂體后葉素、輸血治療后,咯血量減,但仍見咳嗽,痰帶血素、輸血治療后,咯血量減,但仍見咳嗽,痰帶血絲,纏綿不愈。診見咳嗽時作,咳聲無力,痰稍黏絲,纏綿不愈。診見咳嗽時作,咳聲無力,痰稍黏稠,混雜血絲,面色無華,語音低微,脈象虛數,稠,混雜血絲,面色無華,語音低微,脈象虛數,舌胖色淡,舌苔白潤。舌胖色淡,舌苔白潤。病例分析 四君子湯 分析:分析:辨證:辨證:肺脾兩虛,土不生金肺脾兩虛,土不生金 治法:治法: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益氣補中、健脾養胃 選方:選方:四君子湯

10、加味四君子湯加味 處方:處方:高麗參高麗參6g6g(切片另火(切片另火焗焗) 茯苓茯苓20g 20g 白術白術15g 15g 阿膠阿膠10g10g(烊化)(烊化) 側柏葉側柏葉10g 10g 甘草甘草6g 6g 一劑后次日復診,咳血量少,偶見血絲,精神轉佳,一劑后次日復診,咳血量少,偶見血絲,精神轉佳,惟咳嗽仍存,氣力不支,上方加五味子惟咳嗽仍存,氣力不支,上方加五味子6g6g,兩劑后,兩劑后咳嗽減少,咯血已止,精神轉佳,飲食增加,守上咳嗽減少,咯血已止,精神轉佳,飲食增加,守上方再方再 服兩劑善后。服兩劑善后。病例分析 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散 蓮子肉蓮子肉(去皮)一斤(去皮)一斤 薏苡

11、仁薏苡仁一斤一斤 縮砂仁縮砂仁一斤一斤 桔梗桔梗(炒令黃色)一斤(炒令黃色)一斤 白扁豆白扁豆一斤半一斤半 白茯苓白茯苓二斤二斤 人參人參(去蘆)二斤(去蘆)二斤 甘草(炒)甘草(炒)二斤二斤 白術白術二斤二斤 山藥山藥二斤二斤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 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 1 1、脾氣虛夾濕泄瀉證。、脾氣虛夾濕泄瀉證。 2 2、肺脾氣虛痰濕咳嗽證。、肺脾氣虛痰濕咳嗽證。運化無力:運化無力: 食少便溏食少便溏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面色萎黃、四肢乏力形體、 消瘦、舌淡、脈虛緩。濕濁阻滯濕阻氣滯:胸脘痞悶、苔白膩氣機升降失司:吐、瀉。 脾胃氣虛,濕濁阻滯。 益

12、氣健脾,滲濕止瀉。方解方解 君:君:人參人參甘溫益氣,補氣健脾甘溫益氣,補氣健脾 白術白術益氣補中,健脾燥濕益氣補中,健脾燥濕 茯苓茯苓健脾滲濕健脾滲濕臣:山藥、蓮子肉補脾益氣,固澀止瀉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濕佐:砂仁行氣和胃,化濕醒脾 桔梗宣肺利氣,載藥上行 大棗補脾養胃 使:甘草調藥和中。 以四君子湯加滲濕健脾之品,虛實并治以四君子湯加滲濕健脾之品,虛實并治 輸布精氣養肺,體現輸布精氣養肺,體現“培土生金培土生金”之法之法 配伍桔梗意義配伍桔梗意義: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與滲利藥配伍,降中寓升;二則取其上行入與滲利藥配伍,降中寓升;二則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

13、肺氣肺,以其宣利肺氣 配伍要點:運用運用3 3、臨證加減:、臨證加減:u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u 納差食少者加炒麥芽、神曲、焦山楂納差食少者加炒麥芽、神曲、焦山楂u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陳皮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陳皮 2、辨證要點: 脾胃氣虛癥狀外,以泄瀉,舌苔白膩,脈虛緩1、本方藥性平和,溫面不燥,是治療脾虛夾濕的代表方。 *名醫論方 醫方考: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者,此方主之。脾 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腋百骸受氣于脾胃 而后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 弱矣。故治雜證者,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 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

14、方 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術、茯苓、 山藥、連肉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香辛而燥,可 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 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于地道矣。3 3現代運用:現代運用: 常用于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常用于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炎 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夾濕者。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夾濕者。4、名詞解釋:培土生金5、病例分析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即補脾益肺法,指用補益脾土即補脾益肺法,指用補益脾土的藥物,治療肺脾兩虛之證,使脾氣健的藥物,治療肺脾兩虛之證,使脾氣健 運,能正運,能正?;染珰猓桂B于肺,以治療肺臟虧損

15、病?;染珰猓桂B于肺,以治療肺臟虧損病證的一種治法。證的一種治法。代表方如參苓白術散。代表方如參苓白術散。 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王某王某, ,女,女,3131歲。歲。 患慢性腎炎患慢性腎炎3 3年余。每次檢查小便常規:蛋白在年余。每次檢查小便常規:蛋白在(十十(十十 十十十十) )之間,感冒后檢查小便還有紅細胞出現。曾用六之間,感冒后檢查小便還有紅細胞出現。曾用六 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診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診 時見:精神欠佳,腰酸不適,面色蒼白,舌淡紅苔時見:精神欠佳,腰酸不適,面色蒼白,舌淡紅苔 薄白,脈沉細。小便常規檢查:蛋白薄白,脈沉細

16、。小便常規檢查:蛋白( (十十十十十十) ),紅細紅細 胞少許。胞少許。 辨證:脾腎虛損,濕濁下注辨證:脾腎虛損,濕濁下注 治法:補脾益腎,固澀止遺治法:補脾益腎,固澀止遺 方藥:方藥: 黨參黨參20 20 白術白術10 10 云苓云苓15 15 山藥山藥15 15 苡米苡米30 30 益母草各益母草各15 15 黃芪黃芪2020g g 杜仲杜仲15 15 山萸肉山萸肉1515 澤瀉澤瀉10 10 甘草甘草1010g g 白茅根白茅根3030g g 10 10劑,水煎服,每天一劑。復診:自覺癥狀好轉,劑,水煎服,每天一劑。復診:自覺癥狀好轉,小便小便 常規查:蛋白常規查:蛋白( (十十十十)

17、)。效不更方,續配。效不更方,續配2020劑。三診:劑。三診:癥癥 狀明顯減輕,小便常規檢查:蛋白狀明顯減輕,小便常規檢查:蛋白( (土土) ),原方去益,原方去益母草母草 30 30,為鞏固療效,以原方制成蜜九服用,為鞏固療效,以原方制成蜜九服用3 3個月。查小個月。查小便便 常規正常。常規正常。 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湯 內外傷辨惑論【組成】 黃芪一錢黃芪一錢 甘草(炙)五分甘草(炙)五分 人參(去蘆)人參(去蘆) 升麻升麻 當歸身(酒焙干或日曬干)當歸身(酒焙干或日曬干) 橘皮(不去白)橘皮(不去白) 柴胡柴胡 白術各三分白術各三分 【用法】 黃芪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早飯后

18、溫服。如傷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輕重而治之 氣虛發熱:發熱,自汗,渴喜熱飲氣虛發熱:發熱,自汗,渴喜熱飲【主治】脾不升清證;氣虛發熱證;中氣下陷證脾胃氣虛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久瀉, 久痢,崩漏 運化無力,氣血生化不足:體倦食少, 少氣懶言,舌淡、脈虛弱【病機】 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氣虛發熱。 【治法】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甘溫除熱。 方解方解君:君:黃芪黃芪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肺實衛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肺實衛 固表止汗固表止汗 臣:人參、白術、炙甘草補氣健脾,助君益氣升陽。 佐:當歸養血補虛 陳皮理氣和中,使全方補而不滯佐使: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引藥上行 炙甘草調和諸藥珍珠囊:黃芪甘

19、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瘡,為瘡家圣藥,五也。黃芪醫學啟源:升麻,若補其脾胃,非此為引不能補。藥品化義:升麻,善提清氣,少用佐參、芪升補中氣。柴胡引肝氣從左而上,升麻引胃氣從右而上,入補中益氣湯有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陽之氣上升而濁陰之氣下降。升麻 藥品化義:(柴胡)若多用二三錢,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補中益氣湯,提元氣而左旋,升達參芪而補中氣。柴胡 補氣藥與升提藥相配,為益氣升陽,甘溫除熱代表補氣藥與升提藥相配,為益氣升陽,甘溫除熱代表方;方; 方中以黃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氣而升陽,體現方中以黃芪

20、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氣而升陽,體現了了“虛者補之虛者補之”、“陷者升之陷者升之”、“甘溫除熱甘溫除熱” 之法。之法。配伍要點運用運用3、臨證加減:、臨證加減: 兼腹中痛者,加白芍兼腹中痛者,加白芍 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 氣滯脘腹脹疼加枳殼、木香、砂仁。氣滯脘腹脹疼加枳殼、木香、砂仁。 2、辨證要點: 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恍白,脈虛軟無力。 陰虛發熱及內熱熾盛者忌用 1、本方是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 * 名醫方論 古今名醫方論古今名醫方論柯琴:柯琴:“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護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黃芪護皮毛而閉

21、腠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參以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人參以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此三味,除煩熱之圣藥也。佐白術以健脾;當歸以和血;此三味,除煩熱之圣藥也。佐白術以健脾;當歸以和血;氣亂于胸,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之,且以散諸甘藥之滯;氣亂于胸,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之,且以散諸甘藥之滯;胃中清氣下沉,用升麻、柴胡氣之輕而味之薄者,引胃氣胃中清氣下沉,用升麻、柴胡氣之輕而味之薄者,引胃氣以上騰,復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長之令矣。補中之氣,以上騰,復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長之令矣。補中之氣,得發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得

22、發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此用藥有相須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補脾,使地道卑而上此用藥有相須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補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補心肺,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行;亦可以補心肺,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也;亦可以補肝木,郁則達之也。惟不宜于腎,陰虛于下也;亦可以補肝木,郁則達之也。惟不宜于腎,陰虛于下者不宜升,陽虛于下者更不宜升也。者不宜升,陽虛于下者更不宜升也。”3 3、現代運用:、現代運用: 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癥肌無力,乳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癥肌無力,乳 糜尿糜尿 等;婦科之于宮脫垂、妊娠及產后經閉,胎動不安,等;婦科之于

23、宮脫垂、妊娠及產后經閉,胎動不安,月月 經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經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 中氣下陷者。中氣下陷者。4 4、附方:、附方:升陷湯升陷湯(醫學衷中參西錄醫學衷中參西錄)5 5、名詞解釋:、名詞解釋:甘溫除熱甘溫除熱6 6、類方比較類方比較7 7、病案分析病案分析 甘溫除熱甘溫除熱: :指應用性味甘溫的藥物組合成方,指應用性味甘溫的藥物組合成方,以治療機體因虛而發熱的一種治法。諸如補中益以治療機體因虛而發熱的一種治法。諸如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發熱證,當歸補血湯治療血虛發熱氣湯治療氣虛發熱證,當歸補血湯治療血虛發熱證,小建中湯治療陽虛發熱證

24、。證,小建中湯治療陽虛發熱證。升陷湯升陷湯(醫學衷中參西錄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組成:黃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黃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功效:功效:益氣升陷益氣升陷主治:主治:大氣下陷證。大氣下陷證。 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氣 息將停。危在頃刻,脈沉遲微弱,或叁伍不調。息將停。危在頃刻,脈沉遲微弱,或叁伍不調。 重在益氣健運脾胃,為補氣的基礎名方。重在益氣健運脾胃,為補氣的基礎名方。是治是治 脾胃氣虛證的代表方。凡中氣不足,脾胃脾胃氣虛證的代表方。凡中氣不足,脾胃運化運化 乏力而見面色萎白,氣短體倦,食少便溏,乏力而見面色萎白,氣短

25、體倦,食少便溏,脈脈 虛弱者,均可應用。虛弱者,均可應用。 均具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之功。用脾胃氣均具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之功。用脾胃氣虛虛 而見面色萎白,少氣體倦,納呆,舌淡脈而見面色萎白,少氣體倦,納呆,舌淡脈虛弱虛弱 等見證。等見證。四君子湯尤善益氣升陽,“甘溫除熱”。臨證尤多用治氣 虛下陷之臟器下垂證,久瀉久痢證,崩漏證, 以及氣虛發熱證。 補中 益氣湯 病例分析病例分析:李某,女,李某,女,2626歲歲 患者患者1010天前順產一女嬰,產后天前順產一女嬰,產后4 4天開始發熱,惡天開始發熱,惡露腥臭,診斷為產后感染,經青霉和丁胺卡那霉素露腥臭,診斷為產后感染,經青霉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療

26、治療5 5天,仍發熱,體溫在天,仍發熱,體溫在383839.3 39.3 之間。就之間。就診時見:面色萎黃,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食少便診時見:面色萎黃,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溏,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辨證辨證: :中氣下陷,氣虛發熱中氣下陷,氣虛發熱 治法治法: :升舉中氣,甘溫除熱升舉中氣,甘溫除熱 方藥:方藥: 黃芪黃芪24g 24g 黨參黨參15g 15g 白術白術12g12g 陳皮陳皮8g 8g 升麻升麻6g 6g 柴胡柴胡12g 12g 當歸當歸10g 10g 金銀花金銀花15g 15g 連翹連翹6g6g 甘草甘草6g6g 每日每日1 1劑,水煎服。服劑,

27、水煎服。服3 3劑,體溫降至劑,體溫降至37.4 37.4 。再。再進進 3 3劑,體溫恢復正常,飲食增加,余癥均除病愈。劑,體溫恢復正常,飲食增加,余癥均除病愈。 玉屏風散玉屏風散 醫方類聚 防風一兩 黃芪(蜜炙) 白術各二兩上咀,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熱服返回臟臟經絡失于濡養:面色恍白,少氣乏力,臟臟經絡失于濡養:面色恍白,少氣乏力, 舌淡苔薄白,脈浮舌淡苔薄白,脈浮軟軟 肺衛氣虛證衛外不固,津液外泄:惡風汗出, 或易感風邪肺氣虛 肺虛衛氣不固,腠理疏松。 益氣固表止汗。方解方解 全方三藥合用,補中寓散,散中有補,共奏益氣實衛,全方三藥合用,補中寓散,散中有

28、補,共奏益氣實衛, 固表止汗之效固表止汗之效 用之猶如御風的屏障,珍貴如玉,故名玉屏風散。用之猶如御風的屏障,珍貴如玉,故名玉屏風散。君:黃芪大補肺脾之氣而固表止汗臣:白術健脾益氣,固表止汗佐:防風辛散疏風而御邪 黃芪、白術相須為用,增強益氣實衛,固表止汗之力 3 3、臨證加減:、臨證加減: 自汗較重者可加浮小麥、牡蠣、麻黃根自汗較重者可加浮小麥、牡蠣、麻黃根 表虛外感風寒,汗出不解,脈緩者,可與桂枝湯合表虛外感風寒,汗出不解,脈緩者,可與桂枝湯合用用 2、辨證要點: 自汗惡風外,以面色恍白,舌淡脈虛1、本方為治療表虛自汗的常用方劑。 *名醫論方 柯琴曰:柯琴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

29、不患無以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愈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之,而患無以愈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發散太過,玄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試發散太過,玄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矣。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目七竅,內除矣。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目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骨節疼痹,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

30、肥腠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合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理而司開合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頭目風熱,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術健脾胃,溫分肉,培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術健脾胃,溫分肉,培土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以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土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以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

31、不復來。有所衛;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珍如玉也。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古今名醫方論古今名醫方論返回3 3、現代運用:、現代運用: 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因表陽不固而外感風邪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因表陽不固而外感風邪以及以及 腎小球腎炎易于傷風感冒而致病情反復者均可加減用腎小球腎炎易于傷風感冒而致病情反復者均可加減用之之 4、現代研究: 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顯著提高正常小鼠胸腺、脾腺重量 抗病毒作用 抗菌作用生脈散生脈散 人參人參 麥冬麥冬各三錢各三錢 五味子五味子十五粒十五粒醫學啟源 水煎服 陰津不足,津不上承:口渴陰津不足,津不

32、上承:口渴 咽干舌燥,咽干舌燥,舌苔舌苔 薄而少津薄而少津 【主治】 氣陰兩傷證氣虛臟腑經脈失于濡養:氣短體倦,神疲懶言, 甚者氣促氣喘,脈虛氣陰兩虛【病機】 氣陰耗傷。【治法】 益氣生津,斂汗生脈 方方 解解佐:佐:五味子五味子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君:人參甘溫,益氣生津,固脫止汗臣:麥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 人參、麥冬合用,益氣養陰之功益彰,氣陰雙補。 本草正義:麥冬,其味大甘,膏脂濃郁,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后虛羸,津液未復,或炎暑燥津,短氣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藥。返 回麥

33、冬 藥品化義:五味子,五味咸備,而酸獨勝,能收斂肺氣,主治虛勞久嗽。蓋肺性欲收,若久咳則肺焦葉舉,津液不生,虛勞則肺因氣乏,煩渴不止,以此斂之、潤之,遂其臟性,使咳嗽寧,精神自旺。但未久不可驟用,恐肺火郁遏,邪氣閉束。必致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返 回五 味 子 三藥合用,一補、一清、一斂,共奏益氣生三藥合用,一補、一清、一斂,共奏益氣生 津,斂陰止汗,養心生脈之效津,斂陰止汗,養心生脈之效 氣復津回,汗止陰存,氣陰充養于心脈,則氣復津回,汗止陰存,氣陰充養于心脈,則 脈絕可復生,故曰生脈散脈絕可復生,故曰生脈散3 3、臨證加減:、臨證加減: 元氣大虛者用紅參或別直參元氣大虛者用紅參或別直參 陰

34、虛較甚者用生曬參、或西洋參陰虛較甚者用生曬參、或西洋參 陰虛生熱者加生地、知母等。陰虛生熱者加生地、知母等。 2、辨證要點: 體倦氣短,自汗神疲,口燥咽干,舌紅脈虛。1、本方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代表方。 * 名醫論方 成方便讀成方便讀:方中但以人參保肺氣,麥冬保肺陰,方中但以人參保肺氣,麥冬保肺陰, 五味以斂其耗散,不治暑而單治其正,以暑為無五味以斂其耗散,不治暑而單治其正,以暑為無形形 之邪,若暑中無濕,則不致留戀之患,畢竟又無之邪,若暑中無濕,則不致留戀之患,畢竟又無大熱,則清之又無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卻暑大熱,則清之又無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卻暑耳。此又治邪少虛多,熱傷元氣之一法也,

35、在夏月耳。此又治邪少虛多,熱傷元氣之一法也,在夏月肺虛者,可以服之。肺虛者,可以服之。返 回 對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的咳嗽和心對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的咳嗽和心煩煩 失眠,以及心臟病心律不齊屬氣陰兩虛者,均可失眠,以及心臟病心律不齊屬氣陰兩虛者,均可加加 減應用。減應用。 本方加丹參、山萸肉、何首烏、大棗,即為益心本方加丹參、山萸肉、何首烏、大棗,即為益心方(經驗方)。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方(經驗方)。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率, 增加心肌缺氧耐受力和降壓作用,用治冠心病、增加心肌缺氧耐受力和降壓作用,用治冠心病、心絞心絞 痛、高血壓等病證痛、高血壓等

36、病證 3、現代運用:四物湯四物湯當歸當歸(酒浸微炒)(酒浸微炒) 川芎川芎 白芍藥白芍藥 熟地黃熟地黃(酒蒸)各等分(酒蒸)各等分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組成】 【用法】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空心熱服。閉經不行,臍腹作痛、脈細或細澀。閉經不行,臍腹作痛、脈細或細澀。 營血虛滯證清竅形體失養面色蒼白無華,唇 口色淡,耳鳴、舌質淡心失所養心悸肝失所養頭暈目眩,爪甲無華沖任失養月經不調,經量減少營血虧虛 不能濡養滯澀不暢 營血虛滯,血行不暢 (虛、瘀)。 補血、和血。君:君:熟地黃熟地黃甘潤味厚,滋陰養血甘潤味厚,滋陰養血 佐:白芍酸甘質柔,養血斂陰 川芎辛散溫通,活血行氣,調經止痛臣:當歸補血

37、養肝,活血調經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熟地、當歸,相須為用,增強補虛止血之力,又 具活血行滯之功 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熟地黃及其原植物 本草綱目:引李杲語:(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守中;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當 歸 神農本草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珍珠囊:主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白芍 本草匯言:芎,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血中氣藥,嘗為當歸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氣亦神驗也味辛性陽,氣善走竄而無陰凝粘滯之態,雖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風,調一切氣。川 芎 地、

38、芍得歸、芎之助則補血而不滯血;地、芍得歸、芎之助則補血而不滯血; 歸、芎與地、芍同用則行血而不傷血;歸、芎與地、芍同用則行血而不傷血; 本方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補中有行,補而不滯,本方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補中有行,補而不滯,共共 奏補血養肝,行血調行之效。是臨證補血、調經奏補血養肝,行血調行之效。是臨證補血、調經的常的常 用基礎方。用基礎方。2 2、辨證要點:、辨證要點: 心悸頭暈,面色無華,舌淡,脈細。對于陰虛發熱,心悸頭暈,面色無華,舌淡,脈細。對于陰虛發熱,以及血崩氣脫之證非其所宜。以及血崩氣脫之證非其所宜。3、臨證加減: 兼氣虛者加人參、黃芪 瘀滯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紅花 血虛有

39、寒加肉桂、炮姜、吳茱萸。 1、本方是補血的常用方,也是調經的基本方。 *名醫論方 成方便讀成方便讀:夫人之所賴以生者,血與氣耳,:夫人之所賴以生者,血與氣耳,而醫家之所以補偏救弊者,亦唯氣與血耳,故一切而醫家之所以補偏救弊者,亦唯氣與血耳,故一切補氣諸方,皆從四君化出,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補氣諸方,皆從四君化出,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此四物而化也。補氣者,當求之脾肺;補血者,當此四物而化也。補氣者,當求之脾肺;補血者,當求之肝腎。地黃入腎,壯水補陰,白芍入肝,斂陰求之肝腎。地黃入腎,壯水補陰,白芍入肝,斂陰養血,二味為補血之正藥。然血虛多滯,經脈遂道養血,二味為補血之正藥。然血虛多滯,經脈遂道不

40、能滑利暢通,又恐地、芍純陰之性,無溫養流動不能滑利暢通,又恐地、芍純陰之性,無溫養流動之機,故必以當歸、川芎,辛香溫潤,能養血而行之機,故必以當歸、川芎,辛香溫潤,能養血而行血中之氣者,以流動之。總之,此方乃調理一切血血中之氣者,以流動之。總之,此方乃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若純屬陰虛血少,宜靜不宜動者,證,是其所長,若純屬陰虛血少,宜靜不宜動者,則歸、芎等走竄散行,又非所宜也。則歸、芎等走竄散行,又非所宜也。4 4. . 衍化方:衍化方: 膠艾湯膠艾湯(金匱要略)(金匱要略) 桃紅四物湯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醫宗金鑒) 5 5、病例分析病例分析:3現代運用: 對婦女月經不調、胎產疾病、蕁麻

41、疹等慢性皮膚病、骨 傷科疾病以及過敏性紫殿、神經性頭痛等屬營血虛滯者 均可應用。 膠艾湯膠艾湯(金匱要略)(金匱要略) 組成:組成:川芎、阿膠、甘草、艾葉、當歸、芍藥、干地黃、川芎、阿膠、甘草、艾葉、當歸、芍藥、干地黃、清酒清酒功效:功效:養血止血,調經安胎。養血止血,調經安胎。主治:主治:婦人沖任虛損,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婦人沖任虛損,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產后或流產損傷沖任,下血不絕;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產后或流產損傷沖任,下血不絕;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腹中疼痛。桃紅四物湯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醫宗金鑒) 組成:組成:熟地黃、川芎、白芍、當歸、桃仁、熟地黃

42、、川芎、白芍、當歸、桃仁、 紅花紅花功效:功效:養血活血養血活血主治:主治:婦女經期超前,血多有塊,色紫粘稠,腹痛等。婦女經期超前,血多有塊,色紫粘稠,腹痛等。 張某,女,張某,女,3535歲,農民。歲,農民。19971997年年3 3月月1515日就診,分日就診,分娩流娩流 血多,爾后頭眩暈,動則加劇,躺臥減輕,時重時血多,爾后頭眩暈,動則加劇,躺臥減輕,時重時 輕,已有半年余,納谷欠佳,體乏無力,面色蒼白,輕,已有半年余,納谷欠佳,體乏無力,面色蒼白, 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實驗室檢查: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實驗室檢查: WBC4.2 WBC4.210109 9 /L/L,RBC3

43、.0RBC3.01010 12 12/L/L,血紅蛋白,血紅蛋白80g/L80g/L, 病例分析 辨證:血虛生風,腦失所養。辨證:血虛生風,腦失所養。 治法:補血搜風。治法:補血搜風。 處方:處方: 當歸當歸20 20 白芍白芍20 20 川芎川芎15 15 熟地熟地2020 天麻天麻1212(研沖)(研沖) 桅子桅子10 10 黃芪黃芪3030 投方效佳,原方無變動,連用投方效佳,原方無變動,連用3535劑,眩暈痊愈,實劑,眩暈痊愈,實驗室驗室 檢查血大致正常,隨訪一年未復發。檢查血大致正常,隨訪一年未復發。 病例分析歸脾湯歸脾湯 白術白術 當歸當歸 白茯苓白茯苓 黃芪炒黃芪炒 龍眼肉龍眼肉

44、 遠志遠志 酸棗仁酸棗仁炒炒 各一兩錢各一兩錢 人參人參一錢一錢 木香木香五分五分 甘草炙甘草炙三分三分 正體類要【組成】【用法】 加生姜6克、大棗3枚; 水煎服氣虛氣虛 1、心脾氣血兩虛證 2、脾不統血證 脾不健運食少體倦 氣不攝血便血,或崩漏血虛:心失所養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脈細弱 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 益氣補血、健脾養心。臣:臣:黃芪、白術黃芪、白術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益氣補中,健脾養胃 當歸當歸補血和營,助龍眼肉補血養心補血和營,助龍眼肉補血養心君:人參甘溫,補脾益氣 龍眼肉甘溫,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二藥合用,益氣養血,補脾益心,心脾兩調佐:酸棗仁養心血,安心神 遠志安神益志 白

45、茯苓健脾寧心安神 木香理氣醒脾,使全方補而不滯 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酸棗仁 氣血雙補,重在補氣;心脾兩調,重在補脾。意在氣血雙補,重在補氣;心脾兩調,重在補脾。意在益益 氣以生血,補脾以統血,達到氣旺血生,統血歸脾氣以生血,補脾以統血,達到氣旺血生,統血歸脾之之 目的。目的。 脾氣虛,血失所統之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紫癜脾氣虛,血失所統之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紫癜等,等, 可因補脾以統血,益氣以攝血而治之??梢蜓a脾以統血,益氣以攝血而治之。 2、辨證要點: 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脈細弱3、臨證加減: 月經先期,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斷,久久不止者, 加煅龍骨、阿膠; 崩漏有寒

46、者,加炮姜、艾葉以溫經止血; 腰膝酸痛者,加續斷、杜仲、桑寄生。 1、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不足的代表方。 * 名醫論方 成方便讀成方便讀:夫心為生血之臟而藏神,勞則氣散,夫心為生血之臟而藏神,勞則氣散,陽氣外張,而神不寧,故用棗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陽氣外張,而神不寧,故用棗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 靜以寧之,遠志泄心熱以寧心神。思則脾氣結,故靜以寧之,遠志泄心熱以寧心神。思則脾氣結,故用用 木香行氣滯,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宮除道。木香行氣滯,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宮除道。然然 后參、芪、術、草、龍眼等大隊補益心脾之品以成后參、芪、術、草、龍眼等大隊補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繼之以當歸,引諸血各歸其

47、所當歸之經也。厥功。繼之以當歸,引諸血各歸其所當歸之經也。3、現代運用: 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殿、神經衰弱、 心臟病等屬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血者 余某,女,余某,女,2727歲,農民,歲,農民,19951995年年8 8月月1616日就診,日就診,自訴自訴 近三年來鼻衄反復發作,此次衄血已三天。診見:近三年來鼻衄反復發作,此次衄血已三天。診見:衄衄 血量少,色淡,食少懶言,面色無華,頭暈心悸,血量少,色淡,食少懶言,面色無華,頭暈心悸,四四 肢厥冷,鼻粘膜色淡,糜爛,舌淡,苔白,脈細肢厥冷,鼻粘膜色淡,糜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無力病例分

48、析 辨證:心脾兩虛,脾不統血辨證:心脾兩虛,脾不統血 治法:補氣攝血,健脾養心治法:補氣攝血,健脾養心 處方:處方: 紅參紅參 遠志遠志 丹皮丹皮 桅子炭各桅子炭各10g10g 黃芪黃芪 白茅根白茅根 仙鶴草各仙鶴草各20g20g 當歸當歸15g 15g 白術白術 酸棗仁各酸棗仁各12g12g 甘草甘草6g6g 五劑后衄血已止,隨訪兩年多未見復發。五劑后衄血已止,隨訪兩年多未見復發。當歸補血湯當歸補血湯 黃芪一兩黃芪一兩 當歸(酒洗)二錢)當歸(酒洗)二錢) 內外傷辨惑論【組成】【用法】 上咀,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腹時溫服。不能充養于脈不能充養于脈脈虛,重按無力脈虛,重按無力 1血虛發

49、熱證 2婦女經期、產后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 愈合者 氣無所依,陽氣浮越于外肌熱面赤,煩渴欲飲, 脈洪大血虛 血虛氣弱,陽浮于外。 補氣生血。臣:臣:當歸當歸養血和營養血和營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理。 黃芪配當歸,補氣生血,氣旺血生,血充氣 固,陽生陰長,陰平陽秘,虛熱自退。 配伍要點: 君:黃芪大補脾肺元氣,以資生血之源2 2、辨證要點:、辨證要點: 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而虛。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而虛。 陰虛發熱者忌用本方陰虛發熱者忌用本方3、臨證加減: 脾虛食少者加黨參、白術 血虛眩暈者加阿膠、首烏、熟地1、本方為補氣生血之劑 *名醫論方 傷寒緒論傷寒緒

50、論:氣虛則身寒:氣虛則身寒, ,血虛則身熱血虛則身熱, ,故用當故用當歸調血為主。然方中反以黃芪五倍當歸者,以血歸調血為主。然方中反以黃芪五倍當歸者,以血之肇始本乎營衛也。每見血虛發熱,服發散之藥之肇始本乎營衛也。每見血虛發熱,服發散之藥則熱轉劇,得此則泱然自汗而熱除者,以營衛和則熱轉劇,得此則泱然自汗而熱除者,以營衛和則熱解,熱解則水谷之津液,皆化為精血矣。則熱解,熱解則水谷之津液,皆化為精血矣。3 3、現代運用:、現代運用: 風濕性關節炎,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風濕性關節炎,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放、化療骨髓抑制,潰瘍性結腸炎等氣血兩虛者。放、化療骨髓抑制,潰瘍性結腸

51、炎等氣血兩虛者。4、名詞解釋:補氣生血 補氣生血:補氣生血:治法之一,是指通過應用補益治法之一,是指通過應用補益脾氣之藥,使脾胃健運以化生生血液的一種治法。脾氣之藥,使脾胃健運以化生生血液的一種治法。代表方如當歸補血湯。代表方如當歸補血湯。八珍湯八珍湯 當歸當歸 川芎川芎 白芍藥白芍藥 熟地黃熟地黃 人參人參 茯苓茯苓 甘草甘草(炙)(炙) 白術白術各一兩各一兩 瑞竹堂經驗方 【組成】 【用法】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 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 食前去滓,不拘進候,通口服。血虛,不能榮養臟腑:面色蒼白,心悸失眠,血虛,不能榮養臟腑:面色蒼白,心悸失眠, 舌淡脈虛舌淡脈虛氣血兩虛證

52、氣虛,不能溫養臟腑:四肢倦怠,氣短乏力 氣血兩虛 氣血不足。 益氣補血 佐:佐:茯苓茯苓健脾滲濕健脾滲濕 白芍白芍養血斂陰養血斂陰 川芎川芎活血行氣活血行氣 君:人參、熟地甘溫益氣補血 臣:白術助人參益氣補脾 當歸助熟地補益陰血 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2、辨證要點: 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精神困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1、本方是治療氣血兩虛的常用方。 *名醫論方 醫方考醫方考:血氣俱虛者,此方主之。人之身,血氣俱虛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便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便其失養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其

53、失養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質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百骸資以養。形體既充,則百邪不入,故人樂旺則百骸資以養。形體既充,則百邪不入,故人樂有藥餌焉。有藥餌焉。3、臨證加減: 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 胃弱納差者加砂仁、神曲4 4、現代運用:、現代運用: 重癥肺結核、貧血、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血重癥肺結核、貧血、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血小小 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氣血兩虛者。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氣血兩虛者

54、。 4 4、附方、附方 十全大補湯十全大補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人參養榮湯人參養榮湯 (原名養榮湯(原名養榮湯 三因極一病證方三因極一病證方 論)論) 十全大補湯十全大補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組成:八珍湯加人參、肉桂、生姜、大棗八珍湯加人參、肉桂、生姜、大棗功效:功效:溫補氣血溫補氣血主治:主治:氣血不足,飲食減少,久病體虛,腳膝無力,面色氣血不足,飲食減少,久病體虛,腳膝無力,面色萎黃,精神倦怠,以及瘡瘍不斂,婦女崩漏等。萎黃,精神倦怠,以及瘡瘍不斂,婦女崩漏等。 人參養榮丸人參養榮丸(原名養榮湯(原名養榮湯 三因極一病證方三因極一病證方 論

55、)論)組成:組成:八珍湯加陳皮、黃芪、桂心、五味子、茯苓、遠志、八珍湯加陳皮、黃芪、桂心、五味子、茯苓、遠志、生姜、大棗生姜、大棗功效:功效:益氣補血,養心安神益氣補血,養心安神主治:主治:積勞虛損,氣血不足,四肢沉滯,骨肉酸痛,行動積勞虛損,氣血不足,四肢沉滯,骨肉酸痛,行動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無味,形體消瘦等。無味,形體消瘦等。 泰山磐石散 【用法】【用法】 古今醫統大全 人參 黃芪各一錢 當歸一錢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各八分 白術 炙甘草各五分 續斷一錢 糯米一撮 黃芩一錢 砂仁五分 【組成】 水一盞半,煎八

56、分,食遠服。但覺有孕, 三、 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無慮 也。 胞宮不固,胎元失養:胎動不安甚或墮胞宮不固,胎元失養:胎動不安甚或墮胎胎 氣血虛弱,胎元不固證 臟臟經絡失養:面色淡白,倦怠無力,不思 飲食,舌淡,脈弱; 氣血虛弱 氣血虛弱,胞宮不固,胎元失養。 益氣健脾,養血安胎。 君:君:人參人參益氣健脾安胎益氣健脾安胎 熟地熟地滋陰補血養胎滋陰補血養胎 臣:黃芪助人參益氣健脾以固胎元 當歸、芍藥、川芎養血和血助熟地養胎元佐:續斷補腎安胎 白術補脾安胎 黃芩清熱安胎 砂仁理氣安胎,且醒脾理氣調藥 糯米補脾養胃以助安胎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君臣相伍,雙補氣血以安胎元。 補虛安胎:益

57、氣養血與安胎藥并用。補虛安胎:益氣養血與安胎藥并用。 補脾養肝益腎并用,氣血旺盛,沖任安固,胎補脾養肝益腎并用,氣血旺盛,沖任安固,胎元得元得 保。用于妊娠氣血兩虛之胎動不安,猶穩如泰保。用于妊娠氣血兩虛之胎動不安,猶穩如泰山、山、 堅如磐石,故名泰山盤石散。堅如磐石,故名泰山盤石散。 臨床運用臨床運用3 3、現代運用:、現代運用: 妊娠惡阻,先兆流產,痛經,閉經,習慣性流產屬氣妊娠惡阻,先兆流產,痛經,閉經,習慣性流產屬氣 血虛弱,胎元不固者血虛弱,胎元不固者1、辨證要點: 胎動不安,腰酸神疲,舌淡,脈滑無力2、臨證加減:u 熱擾沖任者可倍黃芩以清熱安胎u 惡心嘔吐者,加生姜、竹茹和胃止嘔u

58、 食少脘痞加砂仁,減黃芩炙甘草湯炙甘草湯 甘草炙甘草炙四兩四兩 生姜生姜切,三兩切,三兩 人參人參二兩二兩 生地黃生地黃 一斤一斤 桂枝桂枝去皮,三兩去皮,三兩 阿膠阿膠二兩二兩 麥門冬麥門冬去心,半升去心,半升 麻仁麻仁半升半升 大棗大棗擘,三擘,三十枚十枚 傷寒論【組成】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 八味,取三 升,去滓,內膠 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能奉養于心:心動悸不能奉養于心:心動悸不能充養于脈:脈結代不能充養于脈:脈結代形體失于溫養:虛贏少氣形體失于溫養:虛贏少氣腸道失于濡潤:大便干結,舌光少苔而腸道失于濡潤:大便干結,舌光少苔而干干 【主治】 1、脈結代,心動悸 2、

59、虛勞肺痿證 陰虧血虛 陽氣不足 【病機】 陰虧血少,氣虛陽弱,心脈不得充養宣通 【治法】 滋陰養血,通陽復脈,滋陰補肺 方解方解 佐: 桂枝桂枝溫陽通脈溫陽通脈 生姜生姜和胃氣,與人參、大棗調補中焦,以促生和胃氣,與人參、大棗調補中焦,以促生化化 酒酒借其辛熱以溫通宣行經脈借其辛熱以溫通宣行經脈 君: 生地黃滋陰養血,充脈養心 炙甘草補氣生血,養心益脾 臣: 人參、大棗健脾益氣養心,資氣血生化之源 麥門冬養陰生津 阿膠、麻仁養血滋陰 麥門冬、阿膠、麻仁三藥助生地黃以增強滋心陰, 養心血,充血脈之血 全方諸藥相伍,補心氣、養心陰,通心陽,滋而不全方諸藥相伍,補心氣、養心陰,通心陽,滋而不 膩,溫

60、而不燥,共奏滋陰養血,溫通心陽,復脈定膩,溫而不燥,共奏滋陰養血,溫通心陽,復脈定 悸之功悸之功 氣血陰陽并補之劑,氣足血充,陰陽調和,悸定脈氣血陰陽并補之劑,氣足血充,陰陽調和,悸定脈 復,故又稱為復,故又稱為“復脈湯復脈湯”3 3、臨證加減:、臨證加減:u 陰虛較甚將生地易熟地陰虛較甚將生地易熟地u 心悸、怔忡較甚加酸棗仁、柏子仁心悸、怔忡較甚加酸棗仁、柏子仁u 痰中帶血者,桂枝、生姜、清酒可少用或不痰中帶血者,桂枝、生姜、清酒可少用或不用用 2、辨證要點: 心動悸,虛贏少氣,脈結代,舌光少苔。1、本方為陰陽氣血并補之劑。 * 名醫論方 醫方集解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人參、麥冬、甘此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