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化學部分考試大綱_第1頁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化學部分考試大綱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以下簡稱大綱), 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 (以下簡稱說明)的化學科部分。制定說明既要有利于化學新課程的改革,又要發揮化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既要重視考查考生 對中學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學 課程標準(實驗)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大綱的要求,符 合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實際情況,又要利用高考命題的導向功能,推動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一、考核目標與要求化學科考試,為了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

2、考生進 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 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1)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能正確復述、再現、辨認,并能融會貫通。【例1】短周期元素W、X、丫、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m、p、r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的單質。通常為黃綠色氣體,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 L1r溶液的pH為2,s通常是難溶于水的混合物。上

3、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的大小W X XYC. Y的氫化物常溫常壓下為液態D. 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強酸(2)通過對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以及實驗現象、實物、模型的觀察, 對圖形、圖表的閱讀,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圖中 棍”代表單鍵或雙鍵或三鍵;不同顏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該 模型圖可代表一種A鹵代羧酸B酯C氨基酸D醇鈉【例3】濃度均為0.10mol/L、體積均為V的MOH和ROH溶液,分別加水稀2017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理科綜合(化學部分)考試大綱的說明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2017

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例2】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圖所示:2釋至體積V,pH隨lgV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V03A.MOH的堿性強于ROH的堿性B.ROH的電離程度:b點大于a點C.若兩溶液無限稀釋,則它們的c(OH)相等D.當Vo= 2時,若兩溶液同時升高溫度,則CMR+)增大(3)從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與已有知識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例4】以乙烯為初始反應物,可制得正丁醇(。已知兩個醛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應的中間產物(川)可看成是由(I)中的碳氧雙鍵打開, 分別跟(n)中的2-位碳原子和2-位氫原子相連而得。(川)是一

5、種3-羥基醛,此醛不穩定,受熱即脫水而生成不飽和醛(烯醛)。.曲應II丨丨己R CH3C 口 = 0 + RCHCHO R CH2 CM- C CHO!:I衛rn . “ ;p,1u血 IB. CT2CT = C CHOR請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上述給出的信息,寫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必寫出反應條件)。2.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1)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例5】銀制器皿日久表面會逐漸變黑,這是生成了Ag2S的緣故根據電化學原理可進行如下處理:在鋁質容器中加入食鹽溶液,再將變黑的銀器浸入該溶液中,一段時間后發現黑色會褪去下列說

6、法正確的是( )A處理過程中銀器一直保持恒重B銀器為正極,Ag2S被還原生成單質銀C.該過程中總反應為2AI+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轉化為白色AgCl(2)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成果,能正確地運用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種應用廣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問題:AH1進行表達,并做出合理解釋。【例6】聯氨(又稱肼,N2H4,無色液體)是(1)202(g)+N2(g)=N2O4Q)2N2(g)+2H2(g)=N2H4(l)3O2(g)+2H2(g)=2H2O(g)42N2H4(l)+N2O4(l)=3N2(g)+4H20(g)AH2AH

7、31 _AH4=1048.9 kJmol_ ,聯氨和N2O4可作為火箭推進劑的主要原因為4_。聯氨可用于處理高壓鍋爐水中的氧,防止鍋爐被腐蝕。理論上1kg的聯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02_ kg;與使用Na2SO3處理水中溶解的02相比,聯氨的優點是 _。3.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的一般過程。【例7】13.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與對應原理都正確的是選項目的分離方法原理A.分離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較大B.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體中混雜的NaCI重結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

8、醇中的乙醚蒸餾丁醇與乙醚的沸點相關較大(2)在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化學原理和科學方法,能設計合理方案,初步實踐科學 探究。【例8】某種催化劑為鐵的氧化物。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對該催化劑中鐵元素的價態進行探究:將適量稀硝酸加入少許樣品中,加熱溶解;取少許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現紅色。一位同學由此得出該催化劑中鐵元素價態為+3的結論。(1)_ 請指出該結論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_ 。(2) 請完成對鐵元素價態的探究:限選實驗儀器與試劑:燒杯、試管、玻璃棒、藥匙、滴管、酒精燈、試管夾;3 mol/L H2SO4、3% H2O2、6 mol/L HNO3、0.01 mol/L1KMnO4、Na

9、OH稀溶液、0.1 moI/LKI、20%KSCN、蒸餾水。1提出合理假設假設1: _;假設2: _;假設3: _。2設計實驗方案證明你的假設: _ 。3實驗過程根據 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在答題卡上按下表格式寫出實驗操作步驟、預期現象與結論。實驗操作預期現銀與結論步驟L步驟2:刪S 3;O(2)聯氨是一種常用的還原劑。向裝有少量AgBr的試管中加入聯氨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 _5-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高考化學命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了解:對所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

10、(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 問題。能 “知其然 ”,還能 “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 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二、考試范圍與要求考試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必考內容涵蓋必修模塊 “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 “化學反應原理 ”的 內容;選考為選修模塊 “物質結構與性質 ”和 “有機化學基礎 ”的內容,考生從兩個選考模塊中任意選考一個 模塊。必考內容 必考內容涵蓋必修模塊 “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 “化學反應原理 ”。根

11、據化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 必考部分的內容包括:化學學科特點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面。1化學學科特點和基本研究方法(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 的一門科學。(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4)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5)了解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信息技術等的關系。了解

12、“綠色化學 ”的重要性。2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1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和原子團等概念的含義。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4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2)化學用語及常用物理量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 價。3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等表示方法。4了解 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5理解質量守恒定律。6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

13、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7了解物質的量(n)及其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M)、氣體摩爾體積(Vm)、物質的量濃度(c)、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含義。8能根據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物質的量、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 行有關計算。(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義。2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并能進行有關計算。4掌握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5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膠體的區別。(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2了解原子的構成。了解

14、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 系。6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5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6以IA和四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7了解金屬、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規律。8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5)化學反應與能量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掌握常見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和相關計算。2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及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3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

15、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4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能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5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6了解焓變(AH)與反應熱的含義。7理解蓋斯定律,并能運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焓變的計算。8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構成、工作原理及應用,能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9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確計算化學反應的轉化率(a)。2了解反應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劑的重要作用。3了解化

16、學反應的可逆性及化學平衡的建立。4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 了解化學平衡常數(K)的含義,能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相關計算。5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 其一般規律。6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7)電解質溶液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2理解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3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4了解溶液pH的含義及其測定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5理解弱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平衡,能利用電離平衡常數進行相關計算。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

17、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7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掌握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積(Ksp)的含義,能進行相關的計算。(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3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1常見金屬元素(如Na、Mg、Al、Fe、Cu等)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2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掌握其主要性質及其應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2) 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0、Si、S、Cl等)1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掌握其主要性質及其應用。2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的影響。(3)以上各部分知

18、識的綜合應用。4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2)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能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7(3) 掌握常見有機反應類型。(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6)了解乙醇、乙酸的結構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7)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8)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應用。(9)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5化學實驗(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 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

19、作。 能識別化學品標志。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4) 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反應原理、儀器和收集方法)。(5) 掌握常見物質檢驗、分離和提純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6)根據化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設計實驗方案; 正確選用實驗裝置;3掌握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4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5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選考內容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 “物質結構與性質 ”和 “有機化學基礎 ”,考生從中任意選一個模塊考試。(一)物質結構與性質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能級分

20、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確書寫136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價電子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達式。(2)了解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3)了解電子在原子軌道之間的躍遷及其簡單應用。(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2化學鍵與分子結構(1) 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解釋其物理性質。(2)了解共價鍵的形成、極性、類型(o鍵和 擁),了解配位鍵的含義。(3) 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4)了解雜化軌道理論及簡單的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5) 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或者雜化軌道理論推測簡單分子或離子的空間結構。3分子間作用力

21、與物質的性質(1) 了解范德華力的含義及對物質性質的影響。(2) 了解氫鍵的含義,能列舉存在氫鍵的物質,并能解釋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4晶體結構與性質(1) 了解晶體的類型,了解不同類型晶體中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2) 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對離子晶體性質的影響。(3) 了解分子晶體結構與性質的關系。(4)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征, 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5) 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了解金屬晶體常見的堆積方式。8(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據晶胞確定晶體的組成并進行相關的計算。(二)有機化學基礎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22、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4)能正確書寫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5)能夠正確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6)了解有機分子中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1) 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烴的結構與性質。(2) 掌握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結構與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3) 了解烴類及衍生物的重要應用以及烴的衍生物合成方法。(4) 根據信

23、息能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1)了解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組成、結構特點、主要化學性質及應用。(2)了解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在生命過程中的作用。4.合成高分子(1) 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2) 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含義。(3) 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以及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中的貢獻。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三、題型示例(注:藍色的題目將紅色的題目更換)(一)選擇題例1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對下列現

24、象或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選項現象或事實解釋A用熱的燒堿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與油污反應B漂白粉在空氣中久置變質漂白粉中的CaCl2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CaCO39C施肥時,早木灰(有效成分為K2CO3)不能與NH4CI混合使用K2CO3與NH4CI反應生成氨氣會降低肥效DFeCl3溶液可用于銅質印刷線路板制 作FeCl3能從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換出銅【答案】D(2014年新課標1理綜題T8(說明木題緊密聯系社袞與生話,休現了化學在禮會與空活中 的廣泛應用。題且以油苦洗除觸白粉變質、 農業施肥與銅質印丁線路 板的制作等相關現象或事實為基礎,井利用離子水解、氧化還原反應 沉淀反應、置換

25、反應及平循移動原理等化學反應原理進行解釋出內號還 涉及常見金屬元索與非金屬元素的性質及應用,考資考生対和關元素 知識與反應原理的了解稈度及運用能力$例2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 2-甲基丁烷也稱為異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屬于加成反應C. C4H9CI有3種同分異構體D.油脂和蛋白質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2016年新課標1理綜題T9【說明】布題是蕓于有機化合物總本概念的問題,主要考査的是 必考內容中皋本有機化合物的命塔、反應類型、同分異構休以辰H常生 活中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硯念及應用。例3某白色粉末由兩種物質組成,為鑒別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1取少量樣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

26、體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固體全部溶解;2取少量樣品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震蕩后仍有固體存在。該白色粉末可能為【答案】C(2016年新課標2理綜題T12【說明丨本題是戔于混合物的成分鑒別的實驗題。通過對觀合物的性質換究、 由實驗現象判斷、歸納井形成實驗結論=本題從劃識層面老遊了考生対碳酸鹽,亞硫酸鹽、 硫戰鹽以及縱化40、銅和鋁的化合物等相關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悄況滋及的內容不僅K!溢面廣.而且都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識。A.NaHCO3、AI(OH)3B.AgCI、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10例4右圖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關系

27、,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兩條曲線間任意點均有c(H+)Xc(OH)=KwB. M區域內任意點均有c(H+)vc(OH-)C.圖中TivT2D.XZ線上任意點均有pH=7【答案】D(2013年全國大綱卷T12【說明】此題設計新穎,圖中給出了不同溫度下c(H+)和c(OH-)的關系,考查考生對水中離子積、c(H十)和c(OH-)的關系以及c(H+)與pH的關系的理解,同時考查考生獲取圖像信息和數據,進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5下圖是一種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示意圖。電池的一個電極由有機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納米晶體表面制成,另一電極由導電玻璃鍍鉑構成,電池中發生的反應為:TiO2/STTi

28、O2/S * (激發態) TiO2/S *TTiO /S+eI3一+2e 32TiO2/S+312TiO2/S+I3下列關于該電池敘述錯誤的是()A.電池工作時,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B.電池工作時,I-離子在鍍鉑導電玻璃電極上放電C電池中鍍鉑導電玻璃為正極D.電池的電解質溶液中I-和丨3-的濃度不會減少【答案】A(2013年全國IT10說明】本題給出了太陽能電池中一系列電子轉移、物質轉換反 應以及電池結構的信息*信息內容豐富、圖丈并茂爐考査涔生利用瓏盹 池的華本原理分析和解釋光電轉化電池中電子轉移離子“遷移、化學反 應和能竝轉換的一系列堆木問題的能力同時考査呼生掘取新信息 并與已有知識融合匝絹

29、在陌生悄境中分析問題利鮮決問題的能力弓例6、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氣體中的氫原子數為2NAB. 1 mol N2與4 mol戰反應生成的NH3分子數為2心c(Dll1樂常敏化TiO電極敏化刑11C. 1 mol Fe溶于過量硝酸,電子轉移數為2NAD.標準狀況下,2.24L CCl4含有的共價鍵數為0.4NA(2016新課標1)【答案丨A說陰本越以阿伏加徳羅常數為核心,若査內容涉及淞存物的 組成計算、可逆反應中反應物的轉化率、氯化還駅反應中電子轉移數I I的計算以及物質結拘中價継的數忖等問題口有較強的綜合性例7、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W、X、Y

30、、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W、X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X的原子半徑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與Y同族,Z與X形成的離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簡單離子半徑:WXZB. W與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堿性C.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WZ(2016新課標3)【答案】R【說明】本題主婆考查苦生對兀素性質周期性變化規律的理解* 礙要熟練學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將原子結構、離子結構.元盍單質性 質號合物性質與相關化學反應等內容進行綜合運用”要求正確得出相 關元素的名稱及其化合物,并進而對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簡單離子半 徑大小、相關化合物水陪液的釀堿性、氣悉氫化物的熱穩定性等做

31、岀正 確判斷口例8、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將 中溶液滴入中,預測的現象與實際相符的是()【說明】 本題將物質性質實驗探究設計的試劑選殍和預測的實 臉現象以表格形式呈選項CD中物質中物質預測電的現象A稀疏酸硝酸亞鐵漆液無明顯現象B濃硝酸用眇紙打磨過的鋁條產生紅棕電氣休C氯化鋁濬5液氫氧化鈉滾液立即產生犬量白魚沉淀D草酸濬液高猛酸鉀酸性液濬盜逐漸褪色12現,信息容量大綜合性強、問題結構表述簡詁淸 晰。從內容方陋看,涉及的揶是商中用常見的一些微粒之同的反應.但 問題的設計在于打破考主的思維定式所以選押了或者足混合中加入 試劑時離子的辰應順序,或署是相同的物質反應改變丁加入試劑的順 序等問題不僅

32、孝査了考生對物廣性質的探究方慮探究原理的設計能 力還彭找了考生對實驗現彖的預測和分析能力。例9實驗室制備1,2二溴乙烷的反應原理如下:CH3CH20H* CH2=CH2+H2O170t!CH2=CH2+Br2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應有:乙醇在濃硫酸的存在下在140C脫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備1,2二溴乙烷的裝置如下圖所示:有關數據列表如下: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狀態無色液體無色液體無色液體密度/g2m-30.792.20.71沸點/C78.513234.6熔點/c-1309-116回答下列問題:(1)在此制備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C左右,其最

33、主要目的是;(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a引發反應b.加快反應速度c.防止乙醇揮發d.減少副產物乙醚生成在裝置C中應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應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氣體:(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a.水b.濃硫酸c.氫氧化鈉溶液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3)判斷該制備反應已經結束的最簡單方法是;(4)將1,2二溴乙烷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物應在層(填 上”、下”;(5)若產物中有少量未反應的Br2,最好用洗滌除去;(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13a.水b.氫氧化鈉溶液c.碘化鈉溶液d.乙醇(6)若產物中有少量副產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7)反應過程中應用冷水冷卻裝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過度冷卻(如

34、用冰水),其原因是。【參考答案】(1) d (2) c (3)溴的顏色完全褪去下b蒸餾(7)乙烯與溴反應時放熱,冷卻可避免溴的大量揮發;1,2二溴乙烷的凝固點較低(9C),過度冷卻會使其凝固而使氣路堵塞。(2012年海南高考題T17【說明】本題是一道有機化學實驗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有機實驗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對所提供的實驗信息及物理常數的解讀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經學過的基礎化學實驗和基本技能并結合獲取的數據信息,回答合成有副產物生成的有機反應及實驗操作的相關問題。例10、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X10,心=5.4X1(5。草酸的鈉鹽和鉀鹽易溶于水,而其鈣鹽難溶于水。草酸晶體

35、(H2C2O42HD)無色,熔點為101C,易溶于水,受熱脫水、升華,170C以上分解。14能證明草酸晶體分解產物中有CO的現象是 _。(3)設計實驗證明:1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_ 。2草酸為二元酸_ 。【答案】有氣泡逸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02;冷凝(水蒸氣、草酸等),避免草酸進入裝置C反應生成沉淀,干擾CO2的檢驗。F、D、G、H、D、I;CuO(氧化銅);H中的黑色粉末變為紅色,其后的D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向盛有少量NaHCO3溶液的試管中滴加草酸溶液,有氣泡產生。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是草酸的2倍例11.(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殺菌劑、藥物等方面

36、具有廣泛用途。回答下列問題:(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濃縮,(1)甲組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裝置,通過實驗檢驗草酸晶體的分解產物。裝置C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 ,由此可知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有 _。裝置B的主要作用是 _ 。(2)乙組同學認為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含有CO,為進行驗證,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和下圖所示的部分裝置(可以重復選用)進行實驗。濃氫氧化押蘇無水氧化鈣F名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回答下列問題:裝置H反應管中盛有的物質是15再向濃縮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12,該反應的還原產物為 _。(2)上述濃縮液中含有I-、Cl-等離子,取

37、一定量的濃縮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當AgCI開始沉淀時,溶液中c(I)為: _ ,已知Ksp(AgCI)=1.8X10 Ksp(AgI)=8.5X帝。c(CI )(3)_ 已知反應2HI(g)=H2(g) + I2(g)的AH= +11kJmiOl 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學鍵 斷裂時分別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貝U 1moIHI(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的能量為kJ。(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應:2HI(g):H2(g)+12(g)在716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的量分數x(HI)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下表:t/min020

38、406080120 x(HI)10.910.850.8150.7950. 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1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的計算式為: _ 。2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2)(HI),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X(H2)x(12),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則k逆為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時,v正=_min-13由上述實驗數據計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新達到平衡,相應的點分別為 _(填字母)【答案】MnSO4(或Mn2+);4.7X1

39、016299(XK=O.1O82/O.7842;2k正/K;1.95X103A點、E點例12.(15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氣相直接水合法或間接水合法生產。回答下列問題:(1)間接水合法是指先將乙烯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氫乙酯(C2H5OSO3H),再水解生成乙醇。寫出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2)已知:甲醇脫水反應2CH3OH(g)=CH3OCH3(g)+H20(g)L_H1=-23.9kJmiOl甲醇制烯烴反應2CH3OH(g)=C2H4(g)+H2O(g)H2= 29.1kJmOl乙醇異構化反應2CH3OH(g)=CH3OCH3(g)H3=+50.7kJmOl則乙烯氣相直接

40、水合反應C2H4(g)+H2O(g)=C2H5OH(g)的AH=_kJmol1。與間接水合法相比,氣相直接水合法的優點是 _。(3)下圖為氣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其中nH2O: nC2H4=1:1)。1720Q250300350dx:1列式計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應在圖中A點的平衡常數KP=_ (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 刈物質的量分數)。2圖中壓強Pl、P2、P3、P4的大小順序為 _ ,理由是 _ 。3氣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用的工藝條件為:磷酸/硅藻土為催化劑,反應溫度290C,壓強6.9MPa, nH2O:nC2H4=0.6:1。乙烯的轉化率為5%,若要

41、進一步提高乙烯的轉化率,除了可以適當改變反應溫度和壓強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答案】將產物乙醇液化移去增加叫屮:叫旳的比值例13.(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稱為燃料。利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發生的主反應如下:1CO(g)+2H2(g) = CH30H(g)H12CO2(g)+3H2(g)= CH3OH(g)+H20(g)AH23CO2(g)+H2(g)CO(g)+H20(g)AH3回答下列問題:化學鍵H-HC-OC主OH-OC-HE/(kJ.mol-1)4363431076465413(1)已知反應 中的相關的化學鍵鍵能數據如下:3Q(1 ) CiH. + Ha

42、SO.H.OSOjHs CjH.OSO.H + H.OdH十Jig-45,5污染小、腐怏性小等2-20%n20 x180- - =-=0.07( MPa)280 x7,85MPa且OH):3)心、(GHJ卩曲2)2-20n)P555反應分子數減少川1同溫度下,壓強升高乙烯牠化率捉高CO、CO2和H2)在催FN18由此計算AH 1=_kJ.mol-1,已知AH2=-58kJ.mol-1,則厶出二_kJ.mol-1(2)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的表達式為 _ ;圖1中能正確反映平衡常數K隨溫度變化關系的曲線為 _ (填曲線標記字母),其判斷理由是 _。圖1圖2(3)合成氣的組成n(H2)/n(CO+C

43、O2)=2.60時體系中的CO平衡轉化率(a)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a(CO)值隨溫度升高而 _(填增大”或 減小”),其原因是 _。圖2中的壓強由大到小為_,其判斷理由是_。【答案】(1) 99;+41(2)KC(CO)?C2(H2);a;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常數應隨溫度升咼變小;(3)減小;升高溫度時,反應 為放熱反應,平衡向向左移動,使得體系中CO的量增大;反應為吸熱 反應,平衡向右移動,又產生CO的量增大;總結果,隨溫度升高,使CO的轉化率降低;P3P2Pi; 相同溫度下,由于反應 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加壓有利于提升CO的轉化率;而反應 為氣體分子數 不變的反應,產生CO的

44、量不受壓強影響,故增大壓強時,有利于CO的轉化率升高的量不受壓強影響,故增大壓強時,有利于CO的轉化率升高,所以圖2中的壓強由大到小為P3P2Pi。例14.(14分)酸性鋅錳干電池是一種一次電池,外殼為金屬鋅,中間是碳棒,其周圍是有碳粉,二氧化 錳,氯化鋅和氯化銨等組成的填充物,該電池在放電過程產生MnOOH,回收處理該廢電池可以得到多種化工19料,有關數據下圖所示:溶解度/(g/ioog水)溫度/C化合物 f020406080100NH4CI29.337.245.855.365.677.3ZnCl2343395452488541614化合物Zn(OH)2Fe(OH)2Fe(OH)3Ksp近似

45、值10-1710-1710-39回答下列問題:(1)_該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電池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2)維持電流強度為0.5A,電池工作五分鐘,理論消耗Zn _g(已知F=96500C/mol)(3) 廢電池糊狀填充物加水處理后,過濾,濾液中主要有氯化鋅和氯化銨,兩者可以通過_ 分離回收,濾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錳、 _ 和_,欲從中得到較純的二氧化錳,最簡便的方法是_ ,其原理是_ 。(4)用廢電池的鋅皮制作七水合硫酸鋅, 需去除少量雜質鐵, 其方法是:加入新硫酸和雙氧水, 溶解,鐵變為_ 加堿調節PH為_,鐵剛好完全沉淀(離子濃度小于ix1(5mol/L時,即可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繼續

46、加堿調節PH為 _,鋅開始沉淀(假定Zn2+濃度為0.1mol/L)。若上述過程不加雙氧水的后果是 _,原因是 _。【答案】(1)Mn O2+e+H+=MnOOH;Zn+2Mn 02+2H+=Zn2+2MnOOH(2)0.05g(3)加熱濃縮、冷卻結晶;鐵粉、MnOOH;在空氣中加熱; 碳粉轉變為CO2,MnOOH氧化為MnO2(4)Fe3+;2.7;6;Zn2+和Fe2+分離不開;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 例15.(15分)次磷酸(H3PO2)是一種精細磷化工產品,具有較強還原性。回答下列問題:(1)_H3PO2是一種中元強酸,寫出其電離方程式 _。(2)H3PO2及NaH

47、2PO2均可將溶液中的Ag+還原為銀,從而可用于化學鍍銀。1(H3PO2)中,P元素的化合價為 _ 。2利用(H3PO2)進行化學鍍銀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則氧化產物為:(填化學式)。203_NaH2PO2為_(填 正鹽”或 酸式鹽”),其溶液顯 _(填 弱酸性”、 中性”或弱堿性”)。(3)(H3PO2)的工業制法是:將白磷(P4)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PH3氣體和Ba(H2PO2)2,后者再與H2SO4反應。寫出白磷與Ba(OH)2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4)H3PO2也可用電滲析法制備,四室電滲析法”工作原理如圖所示(陽膜和陰膜分別只允許陽離子、 陰離子

48、通過):陽極宅 產曲宅 原料宅 明擾宅1寫出陽極的電極反應式 _。2分析產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3早期采用 三室電滲析法”制備H3PO2,將 四室電滲析法”中陽極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陽極室與產品室之間的陽膜,從而合并了陽極室與產品室。其缺點是產品中混有 雜質,該雜質產生的原因是。【答案】(1)-H3PO2W H+H2PO2-;(2)+1;H3PO4;正鹽 弱堿性;(3)2P4+3Ba(OH)2+6H2O=3Ba(H2PO2)2+3PH3f;2H2O-4e-=O2f+4H;陽極室的H+穿過陽膜擴散至產品室,原料室的H2PO3-穿過陰膜擴散至產品室,二者反應生成) PO

49、43-;H3PO3或H2PO2-被氧化。例16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實驗 序號金屬質里/g金屬 狀態C(H2SO4)/mol-LV(H2SO4)/mL溶液溫度/c金屬消失的時間/s反應前反應后10.10絲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絲0.750203625040.10絲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絲1.050203512570.10絲1.0503550502180.10絲1.150203410090.10絲1.150204440分析上述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 實驗4和5表明,_ 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50、, _反應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規律的實驗還有_(填實驗序號);(2)_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實驗有 _ (填實驗序號);(3)_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 ,其實驗序號是 _。(4)實驗中的所有反應,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變化值(約15C)相近,推測其原 因:。【參考答案】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表面積越大1和2(2)1 3、4、6、8 2、5反應溫度6和7、8和9因為所有反應中,金屬質量和硫酸溶液體積均相等,且硫酸過量,產生熱量相等,所以溶液溫度變 化值相近(2007年海南高考題T17【說明】本題考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知識以及考生對實驗數據的查閱、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學課程

51、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來,要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本題就是按照這一課程目標考查的。例18、NaCIO2是一種重要的殺菌消毒劑,也常用來漂白織物等,其一種生產工藝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NaCIO2中CI的化合價為 _(2)寫出 反應”步驟中生成CIO2的化學方程式 _ 。(3)電解”所用食鹽水由粗鹽水精制而成,精制時,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試齊吩別為 _ 。電解”中陰極反應的主要產物是 。soNaHSO-負鹽水NaClO?+ &C16產品22(4) 尾氣吸收”是吸收電解”過程排出的少量C

52、IO?,此吸收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 ,該反應中氧化產物是 _ 。(5) 有效氯含量”可用來衡量含氯消毒劑的消毒能力,其定義是:每克含氯消毒劑的氧化能力相當于多少克CI2的氧化能力。NaCIO2的有效氯含量為 _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答案】(1)+3價;2NaCIO3+SO2+H2SO4=CIO2+2NaHSO4;(3) NaOH溶液;Na2CO3溶液;CIO*或NaCIO2);(4) 2:1;O2;(5) 1.57g。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例19.碳及其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問題:(1)處于一定空間運動狀態的電子在原子核外出現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形象化描述

53、。在基態原子中,核外存在 _對自旋相反的電子。(2) 碳在形成化合物時,其鍵型以共價鍵為主,原因是 _。(3)_CS2分子中,共價鍵的類型有 _,C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是 _ ,寫出兩個與CS2具有相同空間構型和鍵合形式的分子或離子 _。(4)_CO能與金屬Fe形成Fe(CO)5,該化合物的熔點為253K,沸點為376K,其固體屬于 _ 晶體。(5) 碳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其中石墨烯與金剛石的晶體結構如圖所示:1在石墨烯晶體中,每個C原子連接 _ 個六元環,每個六元環占有 _個C原子。2在金剛石晶體中,C原子所連接的最小環也為六元環,每個C原子連接_ 個六元環,六元環中最多有石墨烯晶體金剛石晶體2

54、3個C原子在同一平面。【答案】(1)電子云2(2)C有4個價電子且半徑較小,難 以通過得或失電子達到穩定電子結構24(4)分子(5)32124(2015年全國IT37【說明】本題主要考查的內容涉及碳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化學性質、化學反應和應用。要求考生根據有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確書寫其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掌握化學鍵及其類型等概念,并且熟練掌握 化合物中有關成鍵原子的軌道雜化形式、分子構型、晶體結構及其性質等。例20.硅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構成了現代電子工業的基礎。回答下列問題:(1)基態Si原子中,電子占據的最高能層符號 _,該能層具有的原子軌道數為 _ 、電子數為_。(2)硅主要以硅酸鹽

55、、 _ 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殼中。(3)單質硅存在與金剛石結構類似的晶體,其中原子與原子之間以_ 相結合,其晶胞中共有8個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貢獻 _ 個原子。單質硅可通過甲硅烷(SiH4)分解反應來制備。工業上采用Mg2Si和NH4CI在液氨介質中反應制得SiH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 。碳和硅的有關化學鍵鍵能如下所示,簡要分析和解釋下列有關事實:化孝錐CCCHc0SIS1Si0德能/(kJmnl-1)41333622631R4刃硅與碳同族,也有系列氫化物,但硅烷在種類和數量上都遠不如烷烴多,原因SiH4的穩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 原因是 _ 在硅酸鹽中,SiO44+四面體

56、(如下圖(a)通過共用頂角氧離子可形成島狀、鏈狀、層狀、骨架網狀四大類結構型式。圖(b)為一種無限長單鏈結構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雜化形式為 _ 。Si與O的原子【參考答案】(1)M 94(2)二氧化硅(3)共價鍵3(4)Mg2Si + 4NH4CI = SiH4+ 4NH3+ 2MgCl2(5CC鍵和CH鍵較強,所形成的烷烴穩定。而硅烷中SiSi鍵和SiH鍵的鍵能較低,易(3)c鍵和n鍵spCO2、SCN-數之比為_ 化學式為圏 425斷裂,導致長鏈硅烷難以生成。CH鍵的鍵能大于CO鍵,CH鍵比CO鍵穩定。而SiH鍵的鍵能卻遠小于SiO鍵,所 以SiH鍵不穩定而傾向于形成穩定性更強的Si

57、O鍵。26(6)sp31:3SiO3n2n-(或SiO32-)【說明】本題主要考查了IVA族的主要元素硅(Si)、碳(C)等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化學性質、反應和應用。要求考生根據有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確書寫其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了解核外電子 能層、原子軌道等概念,并且熟練掌握化合物中有關成鍵原子的軌道雜化形式、分子構型、晶體結構及其 性質,掌握化學鍵鍵能對于化合物穩定的影響等。例21.鍺(Ge)是典型的半導體元素,在電子、材料等領域應用廣泛。回答下列問題:(1) 基態Ge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Ar_,有_個未成對電子。(2)Ge與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間可以形成雙鍵、叁鍵,但Ge原子之間

58、難以形成雙鍵或叁鍵。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原因是 _。(3) 比較下列鍺鹵化物的熔點和沸點,分析其變化規律及原因 _ 。GeC4GeBr4Gel4熔點/c-49.526146沸點/c83.1186約400(4)光催化還原CO2制備CH4反應中,帶狀納米Zn2GeO4是該反應的良好催化劑。Z n、G e、O電 負 性由大至小的順序是_。(5)Ge單晶具有金剛石型結構,其中Ge原子的雜化方式為O(6)晶胞有兩個基本要素:原子坐標參數,表示晶胞內部各原子的相對位置, 下圖為Ge單晶的晶胞,111 1其中原子坐標參數A為(0,0,0) ;B為(一,0, ) ;C為(一,一,0)。2 2 2 2則D原子的坐標參數為_晶胞參數,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狀,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