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語文課程考試試卷問答題(共10題,每題10分)一、什么叫“文眼”?設置“文眼”有什么好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的“文眼”是什么?請結合這篇傳文具體說明之。答:1、什么叫“文眼”?:文眼是我國傳統的、獨有的關于文章寫作的術語。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2、設置“文眼”有什么好處?: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3、史記淮陰侯列傳的“文眼”是什么?請結合這篇傳文具體說明之。胯下之辱”這個詞便可以概括為此文的文眼,“胯下橋”就是眾所周知的韓信胯下受辱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有一天,一個為屠夫的青年在街上攔住了韓信,說:“你身上總是帶著寶劍,究竟有什么用?你雖長得高大,卻是個膽
2、小鬼!你有膽量就用劍刺我,如果不敢,就從我褲襠下爬過去。”韓信仔細打量他一番,便趴下身子從他胯下爬了過去。二、閱讀論語先進“侍坐”章,然后回答問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
3、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侍坐章記錄了孔子親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題班會的情況。請問這次主題班會的討論題是什么?2、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分別是怎么發言的?3、四位學生的發言分別體現了各自怎樣的性格和志趣?1、侍坐章記錄了孔子親
4、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題班會的情況。請問這次主題班會的討論題是什么?:各人的志向。2、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分別是怎么發言的?: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饃;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公西華:“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客,詠而歸3、四位學生的發言分別體現了各自怎樣的性格和志趣?子路想治理一個小國家,使它強盛。冉有也想治國,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謙遜得多。公西華想做禮觀,傳禮。
5、曾皙想做一個隱土與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三、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1、這段文字運用了何種論證方法?2、請一一指出這段文字中詞類活用的現象。3、”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這三句話是什么意思?答:1、善用貼切
6、的比喻、有力的鋪排,考究用詞,講求句式。奇句與偶句,單勢句與排比句,交錯使用,筆勢靈活,理直氣壯,談鋒犀利,咄咄逼人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是說要把這樣的用心推廣到各個方面罷了。所以,如果廣施恩德就足以安撫天下,不施恩德,連妻子兒女也安穩不住。四、閱讀下列文段,然后回答問題: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彳爰,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霰,因其固然,技經肯紫之未嘗,而況大慌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
7、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必有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言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1、庖丁的這段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各個層次的大意是什么?2、出自這段話的成語有哪些?答:1、寫庖丁解牛的經驗,先說“所好者道也”,提綱挈領;然后具體分述解牛經過的三個階段:開始“所見無非牛者”,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寫出只有在長期實踐的活動中,注意摸索,積累經驗,才能掌握事物的內部規律。最后,再拓開一層,以“怵然為戒”說明要想獲得自然之道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8、,還必須注意在關鍵地方小心謹慎,專心致志。這樣層層深入,把道理說得透徹、完善。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無全牛、躊躇滿志五、詩經秦風兼葭:“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開頭兩句是用描寫自然環境來烘托氣氛和心境。這屬于“賦、比、興”中的哪一種?文心雕龍和詩集傳分別是怎樣解釋“興”的?詩經中的“興”可細分為哪幾種情況?請一一舉例說明之。答:1、這屬于“興”中的一種。2、文心雕龍說:“興義雖闊而味長”。鄭樵說:“比為體,興為魂”。王夫之說:興在有意無意之間,比亦不容雕刻。都把興說得比較玄虛。還是明代胡元瑞有句話頗能概括興的含義。他在講作詩大要時,提出了:“興象風神”四個字。囊括了起、發
9、,意象,情緒,精神境界四方面內容。而作為詩歌里的“興”,一是興必有象。托事于物,物則有象。然此象并非要表達的被比之象。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此象為一丟丟俊美的水鳥兒,或可籠養,或可燒烤。而在詩中,只取其關關求偶之義,引譬連類,男女和諧,其類廣大。“易”云: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二是興必有風。“感發志意、“觸物以起情,“怊悵述情”,情動風生。詩集傳朱熹:“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六、請全面分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的格律特點。(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然后說明此詩是怎樣使“古原”
10、、“草”、“送別”打成一片的?答:1、全面分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的格律特點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而且還寫出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
11、"又”所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后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唐詩三百首:“詩以喻小人也。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干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詩境淺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歌頌野草,又超出野草,給人積極的鼓舞力量。蔑視“野火”而贊美“春風”,又含有深刻寓意。
12、2、然后說明此詩是怎樣使“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的?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一一榮”,與作“榮一一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旬就水到渠成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
13、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
14、,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
15、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螢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該是如何生氣勃勃!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芋芋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
16、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七、結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簡述豪放派詞的主要特色。答: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多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下面結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作一分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臨空飛來,劃破歷史的時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國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實在出人意表,創出了闊大雄渾的藝術境界,讀者的思維也仿佛伴著這滾滾東去的江水而放縱奔流,從而拉近了
17、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接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寫古戰場的雄壯之景,以勢奪人。用“亂”“驚”摹形狀態,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戰場雄奇豪邁而又富有虎虎生氣,一掃“詩莊詞媚”的舊習。“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這兩句又是一幅對聯,并且對得很工整,很有氣勢,這不能不說是蘇詞煉字藝術的魅力。所以,這三句寫景狀物,以蘇軾特有的豪放之氣蕩滌著讀者的心胸。蘇軾的赤壁懷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時候,自然帶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結句“人生如夢,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極悲觀,實質上是借佛、道思想放松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豁達。蘇軾是一位集儒、釋、道思想于一身的書生,在遭受“烏臺詩案”的坎坷,身貶
18、黃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曠達觀襟懷成了他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支柱。所以蘇詞“極超曠,而意極和平”,“人生如夢”為和平之語,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曠達。八、魯迅秋夜中的象征體系是怎樣的?答:這篇作品寫秋夜后園和室外所見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人格化,創造了天空、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一組具有深刻意蘊的象征性形象。這些形象具有鮮明的特征:天空奇怪而高,瞇著冷眼,將繁霜灑在園中的野花草上;小粉紅花在夜氣的侵襲下瑟縮發抖,做著春天的夢,對未來抱有希望;棗樹則飽經滄桑,知曉季節變化的規律,因而不受任何蠱惑,以直而長的枝干直刺天空,一意要判它的死命;小青蟲則不惜犧牲生命去撲火,被譽為“蒼翠精致的英雄”通過這些形象
19、,作品傳達了對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對被壓迫被摧殘者的同情,對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贊美。尤其是棗樹的形象,表現出一種頑強抗擊黑暗,不克厥敵戰則不止的韌性戰斗精神,既是作者對這樣的戰斗者的肯定,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寫照。作品情景交融,詩意濃郁。象征手法的運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遠的特點。九、老舍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在構思上,是怎樣圍繞一件事寫三個人的?答:斷魂槍寫于1935年。年初,老舍本想寫一部武俠長篇小說二拳師,后由于各種原因未寫成,便將其中一個最精彩的段落改寫成短篇小說斷魂槍。小說斷魂槍和微神一樣是公認的老舍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但斷魂槍的文字比微神易懂得多,而且意味深長,令人深思
20、小說描寫了一位名叫沙子龍的神槍手,在手槍和火車的時代到來,鏢局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之時,仍然沉湎于自己過去的威風,不肯接受現實。小說在藝術處理上頗為圓潤老到,特別是最后的結尾,真是神來之筆。“五虎斷魂槍”究竟如何高妙,始終是影影綽綽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當“神槍沙子龍”遭到徒弟的奚落以后,選了個“夜靜人稀”的時候,“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望星空,遙想當年馳騁武林、野店荒林的威風,不能自拔。想起如今的世道,只有嘆命運的無奈。他“用手指慢慢摸著冰涼的槍身,”微笑里甩出斬釘截鐵的四個字“不傳不傳”,全篇便戛然而止。小說給讀者留下的審美想象空間是巨大的,那一聲似乎能撐破夜空的“不傳”,里邊鑄滿了多么深沉而凝
21、重的歷史滄桑。一闋“斷魂”的殘夢,就這樣把“過去”的“文化”埋葬了孤獨而冷寂,悲壯而蒼涼。一切又都是顯得那么凄婉而無奈。談到作品的寫作背景一般有兩個:一個是作品本身的背景,即作品描述的故事情節的背景;另一個是作者生活的背景。斷魂槍所描述的故事很明顯發生在晚清,而且很可能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代。文中寫道:“門外立著不同面色的人,槍口還熱著”,“不大會兒,失去了國土、自由與主權”。這是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中國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不肯接受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固守著老祖宗的封建意識。那些“神明”和“風水”,在列強的火車和快槍面前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晚清政府當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
22、是走鏢已沒有飯吃,而國術還沒被革命黨與教育家提倡起來的時候”。故事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下展開的。故事的線索很簡單,小說用第三人稱敘述了一件事和三個人。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在斷魂槍里,我表現了三個人,一樁事。這三個人與一樁事是由一大堆材料中選出來的,他們的一切都在我心中想過了許多回,所以他們都能立得住。”(1)小說寫于1935年秋。正像寫作的季節一樣,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正處于多事之秋,此時,國內是連年的內戰,國外的日本入侵中國,也是“槍口還熱著”。無論內戰還是外敵入侵,最困苦的就是老百姓。在連年的戰爭硝煙中,百姓連最起碼的安靜生活都無法滿足,更不要提個人的理想和報復。生活在動蕩和重大歷
23、史變革年代中的個體,他們的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只能是一個夢。這樣我們能看出,故事情節的背景和作者身處的年代背景雖然不同,但卻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動蕩的年代,社會都處在重大的歷史轉型期。這樣我們不難發現,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和意義與所處時代的思想極其吻合。在巨大的社會變革和思想變革到來的時候,任何個體都是無法阻擋的。這時,個體的固有思想和社會整體的思想變革就產生了矛盾沖突,而思想層面上的沖突是一切沖突的根源,個體的思想意識能否跟上社會的發展變化也就成了社會發展快慢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顯然,在斷魂槍所描寫的三個拳師中,沙子龍的思想比之另外兩個人,是比較清醒和務實的。文章開篇就寫道:“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
24、棧”。面對“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的時代,面對走鏢已沒有飯吃的時代,沙子龍對自己的行業及時做出了調整,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但這也是一個平常百姓迫于生計的無奈選擇,不改行就要挨餓。沙子龍對于自己倚仗了二十多年的武藝,從內心深處是不情愿割舍的,但是他又能如何呢。所以他“只是在夜間,他把小院的門關好,熟習熟習他的五虎斷魂槍”。這是何等無奈的選擇。所以說,這是一個讓人“斷魂”的時代。個體在動蕩的時代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是悲觀的。由此,末世人的情結就會很自然的顯現出來。末世人的心態是很普遍的,凡是身處末世,產生了沒落感受的人都能被認做是末世人。老舍先生曾經表達過末世人的情結。他在詩二首昔年中寫道:“我昔生
25、憂患,愁長記憶新;童年習凍餓,壯年飽酸辛。滾滾橫流水,茫茫末世人。”(2)雖然這首詩寫于新中國建國以后,但是作為追憶過去的詩句,他證實了自己曾經有過的末世人情緒。實際上,末世情節對于身處動蕩時代的個體來講,是很容易會產生的一種情懷,很多人人都可能會產生這種情緒,這種情緒所體現的,是個體對社會的失望和不可抗爭。這一點,我們在老舍同時期的作品駱駝祥子中,也會很明顯的看到。斷魂槍寫于1935年,駱駝祥子寫于1937年,同樣的時代,同樣描寫的下層群眾,只是行業不同而已。祥子的悲慘命運同樣不是個人的錯誤,是個人面對社會的無能為力。雖然他心中一直有積極生活的愿望,但是那個吃人的社會把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的擊
26、垮,最后淪為乞丐。老舍已經認定,在一個病態的社會里,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試圖謀求發展,只能加速自己的滅亡。這一點在斷魂槍中也有體現,像王三勝這樣的人,還靠自己的武藝混飯吃,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國術未被提倡,不適時的改變謀生辦法,最后的結果也是被時代淘汰。老舍在把小說的背景安排在這樣一種時代變革的社會中,轉而描寫小人物的故事,從根本上使人物和場景的矛盾突出,故事的整體格調是蒼涼和悲傷的。沙子龍的武藝是中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很多代人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創制和發明的。沙子龍愛他的武術,難道他真的不想把凝結著他畢生心血的武藝傳給下一代,讓更多的人繼承和發揚嗎?歷來對于沙子龍不傳槍法的原因就有很多
27、看法。有人認為:中國民間對于家傳絕技以及秘方等的繼承方式都是傳男不傳女,傳兒媳不傳女兒,這與中國以血緣宗法為紐帶,農耕文明為基礎造成社會結構的長期穩定、缺少變動有關。而血緣基礎是中國傳統思想意識的根源。沙子龍不傳槍法,是因為生活而獨占生存技能。這種看法顯然站不住腳。因為文章開篇已經提出:“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后來又說:“走鏢已沒有飯吃”。沙子龍的“五虎斷魂槍”已經不能成為他賴以生存的技能,“現在,這條槍與這套槍不會再給他增光顯勝了”。而且,小說只描寫了三個拳師,并未對沙子龍的家人予以提及和描寫,沙子龍不傳槍法的原因并不是未找到合適的繼承人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我國的老舍研究專家關紀新在
28、老舍評傳中是這樣評述的:“斷魂槍的主人沙子龍,一點也看不出他哪怕起碼是在心勁上的抗爭,他好像早就心寬氣宏地接納了那命運的陡變,作家構思與運筆的精妙之處,也許恰恰在此處,從沙子龍口中連連喊出的不傳,明示著讀者,他業已參透了一切并重新拿定了方寸,絕不去跟迎面壓過來的時勢較真用氣,絕不發泄任何心中不悅,這可就不是常人所能修養到的境界了;當我們捕捉到了這條思路,再把尋覓的眼光略微放遠一點兒,便能恍然想到,我們的古老民族卻曾有著為數不多的文化人,他們面臨眼前文化百相的風云翻覆,胸中雖郁結過層層疊疊的文化塊壘,并在偌長的時間里孜孜求索,但是,他們畢竟依賴于個人的悟性,艱難地跨越了某道心理極限,逐漸獲取了一雙冷眼,一份靜心,進而試圖借用一副歷史老年人的心腸,來領略和透視大千文化的膻替銳變。沙子龍,可能就是作家比照著這種心態,塑造出來的一位甘為舊有美質文化而殉道的末路英豪,他決計要剛毅地迎納現實的轟擊和毀滅,走上心中的完美事物(雖然是歷史性的)共相廝守的終極之路,而把不盡的哀傷、悲涼,悉數留給未達到相應頓悟的蕓蕓世人”。(3)關紀新的這種對不傳槍法的解釋把沙子龍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繼而和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群文化人聯系在一起,有很深刻的內涵。但是,單單針對沙子龍這樣一個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勞動者來說,他越是不傳槍法,人物的悲劇性越強。小說用旁白和襯托的方式著力描寫沙子龍槍法的精妙。文章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陽城建職業學院《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瀟湘職業學院《現代通信前沿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運城市永濟涑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四次四校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揚州高郵市2024-2025學年高三TOP300七月尖子生聯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紅色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大聯考卷Ⅰ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網站開發(PHP)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洑東中學2025年初三第一次適應性測試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學2025屆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試(1月)歷史試題含解析
-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科學社會主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遼源市鼎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試題理)一模試題含解析
- 內部控制建設課件
- 水塘排水、清淤質量檢驗記錄表
- 上海龍之夢麗晶大酒店客房預訂單
- 加強施工管理、嚴格保護環境
-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說明書
- 抗拔樁裂縫計算表格(自動版)
- 血透室傳染病登記本
- 婦產科學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課件
- 《藥疹(Drug Eruption)》PPT課件
- 評茶員(高級)鑒定理論試題
- 第十套廣播體操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