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復習學案_第1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復習學案_第2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復習學案_第3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復習學案_第4頁
歷史必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復習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單元第二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一一 開辟新航路開辟新航路一、背景一、背景1、原因:(必要性)、原因:(必要性)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根本原因社會根源:歐洲人的“尋金熱”直接原因:東西方傳統商路受阻2、條件:(可能性)、條件:(可能性)主觀條件:西、葡王室支持客觀條件: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二、經過:二、經過:時間時間人物人物支持國家支持國家航線航線1487 年迪亞士葡萄牙西歐好望角14921498 年哥倫布西班牙西歐美洲1497 年達伽馬葡萄牙西歐好望角印度15191522 年麥哲倫西班牙環球旅行三、影響三、影響:

2、1、對歐洲:貿易規模擴大、商品種類增加、商業經營方式變化貿易中心轉移,由地中海區域轉到大西洋沿岸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資產階級實力上升2、對世界:結束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對非亞拉:給當地人民帶來貧窮和災難二二 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背景背景資本主義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生產力不發達,需要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殖民形式殖民形式野蠻的掠奪、屠戮(黑奴貿易)和不平等貿易殖民目的殖民目的掠奪物質財富,追求商業利潤,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原因原因(1)地理條件:瀕臨大西洋,背靠歐洲大陸(2)政治

3、條件:荷蘭擺脫西班牙統治獲得獨立。(3)經濟條件:有經營工商業的傳統,對外貿易發達,16 世紀時已是歐洲最富庶的地區表現表現17 世紀時成為歐洲第一個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商船數量最多的國家,販運世界各地的商品,因此有“海上馬車夫海上馬車夫”之稱。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地區地區亞洲亞洲非洲非洲北美北美荷蘭成為荷蘭成為世世界商業界商業殖民帝國殖民帝國概況概況1 1、侵占侵占在印度沿岸建立據點。從葡萄牙在印度沿岸建立據點。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馬六甲、錫蘭。侵入手中奪取了馬六甲、錫蘭。侵入從葡萄牙手中奪取好望角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商業革命商業革命”“價格革命

4、價格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體殖民殖民地地今印尼一帶。一度侵入臺灣今印尼一帶。一度侵入臺灣為中心的殖民地2、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壟斷性貿易公司(如東印度公司) ,參與殖民爭奪結果結果17 世紀時,荷蘭成為世界范圍的殖民帝國。條件條件1、地理優勢:位于大西洋航運中心2、制度保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3、物質基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4、武力保障:大力發展海軍力量英國英國“日日不落不落”殖殖民帝國民帝國過程過程1、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壟斷性貿易公司(如英屬東印度公司)2、通過殖民戰爭殖民戰爭,先后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具體過程:1588 年的

5、英西海戰(“無敵艦隊”之戰) ,標志著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和英國開始進行殖民擴張英國開始進行殖民擴張。17 世紀中期,三次英荷戰爭結果:迫使荷蘭接受航海條例 ,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改名為紐約。17 世紀末,荷蘭失去海上殖民霸權。17 世紀末期到 18 世紀中期,英法戰爭結果:18 世紀中期,最終擊敗了法國,奪取了其在海外的大片殖民地(在北美,奪取法國手中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在印度,擴大殖民勢力) ,成為“日不落”殖民帝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后果后果1、對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2、對西歐: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為工業革命提供

6、了資金和市場條件3、對亞非拉:雙重性雙重性:帶來深重的災難(欺詐性貿易、野蠻的掠奪、殘酷的屠殺、奴隸貿易(三角貿易三角貿易:歐-非-美-歐) ) ;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的進步。總結:總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是殖民擴張與掠奪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是殖民擴張與掠奪(越來越多的殖民地殖民地被被動地納入被動地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中)歸納:歸納:16161818 世紀世紀, ,幾個大國先后崛起。幾個大國先后崛起。1616 世紀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1717 世紀世紀荷蘭;荷蘭;1818 世紀世紀英國英國延伸:延伸:(1)英荷

7、戰爭中,荷蘭戰敗,說明了什么?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 (2)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為海上霸主,又說明了什么?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必然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戰勝落后的封建制度。戰勝落后的封建制度。 (3)影響殖民霸權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上取決于各國的綜合國力根本上取決于各國的綜合國力啟示:抓住機遇,努力發展,盡快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三三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18 世紀 60 年代 19 世紀中期)一、概念:一、概念:以機器大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以工廠取代工場二、背景: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2、條件:資本資本通過殖民貿易、殖民掠奪、販

8、賣黑奴等活動,積累了大量資本勞動力勞動力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 技術技術農業的發展,促進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出現分工協作。 市場市場“日不落”殖民帝國的建立,海外貿易市場擴大(直接和必要條件)三、進程三、進程 首先在棉紡織業首先在棉紡織業 開始標志開始標志:1965 年珍妮紡紗機年珍妮紡紗機(一)機器的發明和使用(一)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機器動力制約它進一步使用和推廣 冶金、采煤等行業冶金、采煤等行業(二)機器動力的革新(二)機器動力的革新 改良蒸汽機(瓦特)改良蒸汽機(瓦特) “蒸汽時代蒸汽時代”工業發展、市場擴大對貨物運輸要求提高(三)交通運輸業的革新(三)交通運輸業

9、的革新 1807 年汽船;年汽船;1814 年蒸汽機車年蒸汽機車 完成標志完成標志:大機器工業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 1840 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工廠” 19c 中期法、美等國也相繼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期法、美等國也相繼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四、影響四、影響:1、國內:生產力生產力:極大提高; 生產形式生產形式:工廠出現;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關系社會關系:兩大對立階級形成; 社會意識社會意識: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產生2、2、國際:19 世紀中后期,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客觀上傳播了先進思想和和生產方式。四四 第二

10、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19 世紀中后期 20 世紀初)一、成就一、成就:領域領域時間時間發明發明發明人及國別發明人及國別意義意義1866 發電機西門子(德)1973電動機電動機格拉姆(比利時)1876電話電話貝爾(美)電力的廣泛運電力的廣泛運用用(顯著成就與(顯著成就與主要標志)主要標志)1879電燈電燈愛迪生(美)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電氣時代”1876 煤氣內燃機煤氣內燃機奧托(德)1883汽油內燃機汽油內燃機戴姆勒(德)1892柴油機柴油機狄塞爾(德)1885汽車汽車本茨和戴姆勒(德)內燃機的創制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和使用1903飛機飛機萊特兄弟

11、(美)推動了交通領域的革命,推動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化學工業發展化學工業發展制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藥染料、塑料、藥品、炸藥和人造纖維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極大地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傳統工業進步傳統工業進步推動了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發展跨入了“鋼鐵時代鋼鐵時代”二、影響二、影響:1、經濟經濟:生產力發展,重工業比重超過輕工業。人類進入電氣時代、鋼鐵時代。2、社會關系社會關系:A、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形成; B、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3、國際關系國際關系: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最終建立。【小結小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

12、成:新航路開辟:背景、經過、影響進一步拓展:早期殖民擴張:荷蘭、英國基本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背景、進程、影響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影響【鞏固提高鞏固提高】1 1、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背景背景中國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并用處處順從、事事以正統觀念為依據的儒學思想束縛人們,以維護和鞏固君主專制。商品經濟雖有發展,但遠遠沒有發展到足以震憾封建統治的地步;人們不重視科技西歐在 15 世紀已處于資本主義的前夕,商品經濟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得到快速發展;以人文主義為主要社會思潮

13、的文藝復興運動成為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正在把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救出來;他們還重視技術的革新和改進時間時間14051433 年1488 年開始規模規模次數次數人員人員人物:明成祖與鄭和次數:7規模:大范圍:到達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少,規模小目的目的1、宣揚國威。即宣傳明王朝的強盛主要是出于經濟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壟斷組織壟斷組織: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資本家追求利潤前提: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首先出現:新興工業和鋼鐵工業。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

14、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部分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2、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即發展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主要)3、是為宮廷購回奢侈品掠奪財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性質性質封建政治行為與朝貢貿易是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性質影響影響和后和后果果1、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2、其規模、歷時、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3、與歐洲航海家相比,鄭和下西洋早半個多世紀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對外貿易,導致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其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持久1、世界:讓世界會合,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2、西歐:引起“商業革命” “價格革命”導致殖民侵略,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3、

15、亞非拉:殖民侵略造成了殖民地人民的極端貧困和落后4、思想: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了天主教思想2、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異同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異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確立了現代工廠制確立了公司制、壟斷制以蒸汽機的發明應用為標志以電力、電動機和內燃機為標志以輕紡工業為主以重化工業為主從英國開始,局限于少數國家,持續時間長,進展緩慢在多個國家同時展開(美、德是兩個發源地和“中心”),見效快開辟的是“紡織時代”和“蒸汽時代”迎來的是“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異科學和技術結合不緊密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同兩次工業革命都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生存狀態、

16、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次工業革命本質上都是人們對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過程,都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兩次工業革命都帶來了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體驗高考體驗高考】一、單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1、 (07 全國文綜) 歐洲經濟史描述了 18 世紀中期以來歐洲某些地區出現的現象,“貴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財富日益增長的資產階級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戰。雖然他們有時被人輕蔑地說成是暴發戶 ,但是,他們的購買力形成了他們自己競相仿效的基礎” 。這段描述說明( )A工業革命已經影響到社會生活 B啟蒙思想的傳播消除了人們的等級觀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貴族告別了昔日生活 D科技進步降低了生產成本,物

17、價相對低廉2、 (07 北京文綜)博物館陳列著三張圖片。下列按圖片順序對應的信息,不準確的一組是珍妮紡紗機 早期機車 早期汽車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孫 卡爾本茨B人工動力 蒸汽動力 燃油動力C18 世紀 60 年代 19 世紀初 19 世紀 60 年代D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3、 (07 廣東卷)16 世紀一位外交官說,在對東方的探險中, “宗教提供借口,而黃金提供動機” 。這反映了當時 ( )A尋找黃金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B輸出黃金是殖民擴張的重要方式C黃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黃金是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力之一4、 (07 廣東卷)下表反映了英國農業人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

18、原因是( )年份1840187019001920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A工業化 B殖民戰爭 C資產階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5、 (08 江蘇)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1500 年至 1763 年的這些歲月是全球開始統一的時期,是從 1500 年以前時代的地區孤立主義到 19 世紀歐洲的世界霸權的過渡時期。 ”不能佐證這一觀戰的是A.新航路的開辟 B.歐洲國家的對外擴張C.工業革命密切了國際交流 D.英國確立了殖民霸權6、 (08 寧夏)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亞諾斯指出:“正如整個世界感受斯蒂芬孫的機車、富爾頓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機槍的影響一樣,它也感受到獨立宣言

19、 、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共產黨宣言的影響,斯塔夫里亞諾斯在這里說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加強 B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C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深遠 D科技革命對杜會的影響越來越大7、 (08 北京) “價格革命”給 16 世紀的歐洲帶來的變化有金銀價值下降,物價猛漲 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取暴利封建主勢力加強 勞動人民日益貧困A B C D8、(08 廣東)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加強的過程,那么下列論斷正確的是 A.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的現象 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 C.二戰后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

20、化 D.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標志9、(08 廣東)18 世紀,西方人所謂的“烏木”買賣成為英國工業革命重要的資本積累方式“烏木”是A在亞洲掠奪的檀香木 B對非洲黑人的蔑稱C在殖民地掠奪的煤炭 D對美洲棉花的反稱10、(08 全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寫道:“假設一位古希臘人能被奇跡般地送到 1750 年的英國他或她會發現許多熟悉的事物。不過,如果希臘人再晚兩個世紀被送來,就會發現,自己宛如置身于一個“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認識,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種假設的主要歷史依據是( )A.工業社會形成與發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長C.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 D.各國間交往密

21、切11、(08 全國)在英國,1811 年從事農業、林業和漁業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 1/3,1931年占 1/4,1951 年降至 1/5 以下。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進程加速 B.農業機械化的實現 C.對外移民的增加 D.工業化的快速推進12、(08 重慶) 下列表述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史實不符的是A汽船的發明改變了水上運輸的狀況 B發電機的問世使電力成為一種新能源C 無線電報的出現增強了各國的聯系 D內燃機的創制推動了石化工業的發展13、 (08 全國文綜二)1718 世紀,歐洲大陸仍處于以土地貴族和依附農民為主體的社會,而英國較早發展成以土地貴族中間階級工資勞動者為主體的新的社

22、會結構,這表明A.英國工業發展水平遠高于歐洲大陸 B.歐洲大陸農業發展水平遠高于英國C.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于工業革命 D.社會結構變遷與工業革命同步發生14、 (08 北京文綜高考)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19 世紀上半期英國出現的新社會問題是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現象開始出現C廣大農民喪失土地 D產業工人相對貧困15、 (08 高考廣東單科)1494 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劃定了一條如圖所示的分界線。這意味著A兩國當時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認B大西洋是兩國爭奪的焦點C其他國家被永遠排除在殖民爭奪之外D開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傳播基督教16、 (08 廣東單科)某論文把巴拿馬運河開通、印度向

23、英國出口棉花、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等作為重要證據。該論文的主題最可能是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B美國經濟的崛起C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D工業革命在歐洲擴散17、(08 江蘇單科)新航路開辟前,人類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發展,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少、相互影響小。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A人類對世界尚缺乏整體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觀念差異C人類技術水平難以克服地理障礙 D缺少富有冒險精神的偉大航海家18、 (08 山東文綜)某歷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車的發明” 、 “大清帝國的衰落” 、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逐漸縮小的世界”等章節。此著作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24、A工業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與掙扎C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 D東西方的隔絕與沖突19、 (08 四川文綜) 歷史學家羅榮渠指出:“英國發展的領先地位是 17、18 兩個世紀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國這一“領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場的形成 B 壟斷組織的出現C 圈地運動的推進 D 民主制度的確立20、 (08 重慶文綜)下列關于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出現新變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國際壟斷集團形成 B、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確立 D、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加強21、(08 寧夏遼寧文綜)表一, 美國鋼鐵業統計表年份18

25、701900企業總數(個)808669工人總數(個)78000272000產量(噸)320000029500000投資額(美元)121000000590000000表一所反映的 19 世紀后期美國鋼鐵業發展變化的主要特征是A 行業競爭激烈 B 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 C 企業規模保持穩定 D 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22、 (08 上海單科)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五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送給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本書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該書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經A出現幾何形國家邊界 B爆發民族獨立戰爭 C形成畸形單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23、 (09 高考上海單科)1814 年 11 月

26、29 日,正當泰晤士報的手工印刷工人準備工作時,社長竟向他們出示了一份印好的報紙,并驕傲地對工人們說:“本期報紙在一個小時內就印刷完畢,這是印刷術發明以來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學對這則材料發表了如下的意見甲說:這不可能活字印刷術在 19 世紀還沒有傳人西方呢。乙說:這太夸張了,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印好報紙。丙說:這是可能的,工業革命使機器生產的效率明顯優于傳統手工方式。丁說:我也認為是真實的,因為我聽說這則材料來自于一位學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學的意見最為合理?A甲 B乙 C丙 D丁24、 (09 上海單科)1815 年,法國與英國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地位的失敗,標志著倫敦對巴黎的勝利,標志著倫敦將

27、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而巴黎則不再可能。也許是從 l789 年大革命的爆發到 1815 年拿破侖戰爭的結束這 26 年的動蕩折騰了法國,此后,法國就再也未能重現其往日作為“超級”大國的輝煌,她已經淪為二流強國。這段文字的主旨是A說明法國往日曾經非常輝煌B分析法國在 19 世紀初落后于英國的原因 C介紹從 1789 到 1815 年法國經歷了 26 年的動蕩D陳述 19 世紀初英、法兩國勢力的此消彼長25、 (09 海南單科)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寫到,研究世界歷史“就如一位棲息在月球的觀察者從整體上對我們所在的星球進行整體的觀察時形成的觀點,因而與居住在倫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觀察者的觀點迥然

28、不同。 ” 斯塔夫里阿諾斯所強調的是,研究世界歷史應A 突出對于各國歷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區和民族的界限C 特別關注東方民族的歷史 D 側重對大國歷史的考察二、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1、(08 四川)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8141835 年,英國輸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 62 倍,同期印度輸往英國的棉布減少了四分之三。1840 年,英國下議院特別委員會詢問英國商人麥爾維爾“英國工業不是已經取代了印度的手工業”時,后者說:“是的,在很大程度。 ” “從什么時候開始?” “我想,基本上是從 1814 年起。 ” “英國工業排擠了印度工業是不是說印度現在的供應主要是依靠英國廠家的商品?” “我

29、認為這樣我毫不懷疑,他們的重大災難主要是由于英國工業打亂了印度的工業。 ” 摘編自汪熙約翰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 世紀 50 年代英國人開始在印度興辦較大規模的工廠,印度人很快跟進,棉紡織業成為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部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全印度紡織廠增加到 264 個,絕大多數屬于印資,印度工廠生產的棉布和進出口棉布在國內棉布消費總量中的比重,19011902 年度分別為 11.9%、62.7%,19111912 年度分別為 23.3%、54%,但是,這一時期印度工業的發展并沒有改變印度作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的性質。 摘編自林承節殖民主義史(南亞卷) 。材料三 1913 年1

30、918 年外國輸華棉紡織品總值變化表(單位:千關兩)年份棉紗棉織品19137253710988219146709111116819156841580885191663977727051917665019344919185557395807材料四 從遙遠的古代直到 19 世紀最初 10 年,無論印度過去在政治上變化多么大,它的社會狀況卻始終沒有改變。曾經造就無數訓練有素的紡工和織工的手織機和手紡車,是印度社會結構的樞紐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不列顛的蒸汽機和科學在印度斯坦全境徹底摧毀了農業和制造業的結合結果就在亞洲造成了一場前所未聞的最大的、老實說也是唯一的一次社會革命英

31、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摘自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1)根據材料一,指出 19 世紀上半期英國棉紡織業“取代”印度棉紡織業的主要原因。(6 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 19 世紀以后印度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8 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1913 年1918 外國棉紡織品向中國出口的總體變化趨勢及原因。 (12 分)(4)如何理解馬克思所說的“英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6 分)答案提示:(1)印度棉紡織業仍停留在手工生產階段;工業革命后,英國棉紡織業采用機器生產,產量劇增,質優價廉。(

32、2)棉紡織業是印度民族工業的主要部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得到迅速發展;印度仍是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民族工業仍然處于從屬地位。(3)趨勢:出口額雖有起伏,總體呈下降趨勢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無暇東顧,民族資本的外來競爭減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解除了對民族資本的束縛;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勵民族資本發展的政策;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4)英國的殖民侵略與擴張給印度等亞洲國家造成了沉重災難,但客觀上打破了這些國家的傳統社會結構,將其納入世界市場;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社會變革,導致亞洲的覺醒,走上了民族獨立的道路。2、 (09 全國 I 卷)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33、,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經濟與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 16 世紀,在 17 一 18 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 。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 ;到達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 ;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 。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利潤。利物

34、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材料二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 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造物質前提。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

35、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3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的角色,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 (8 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 (l2 分)【參考答案】 (1) (8 分)角色:商人;奴隸販子;殖民者。歷史背景:航海技術發展,新航路開辟;海外殖民擴張,新大陸開發;擴展海外貿易的需求。(2) (12 分)導致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阻礙了非洲社會經濟的發展;美洲出現黑人奴隸制,為新大陸開發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歐美資本原始積累,

36、推動了資本主義分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三大洲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和近代整體世界的形成。3、(09 寧夏遼寧文綜)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下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 年 4 月 27 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般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 1521 年 5 月 1 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 1522年 9 月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1)紀念碑正面和背面鐫刻的文字都包含著對逝者的價值評價,其依據有何不同?這種評價差異反映了價值判斷的什么特點?(14 分)(2)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文明遺址保護的文化意義。 (12 分)答案要點:(1)紀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對麥哲倫評價,評價依據是他領導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