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1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頁
高中政治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1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頁
高中政治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1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頁
高中政治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1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頁
高中政治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1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整體設計教材分析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也是永恒發展的。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否承認矛盾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所在。在本課中,第一課時分析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第二課時是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們學會分析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這兩課時的內容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遵循一個嚴密的邏輯順序,都是從原理到

2、實際的運用,因此,每一個概念都必須弄清楚。教學重點1.矛盾的含義;矛盾普遍性原理。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難點1.矛盾的含義。2.矛盾主次方面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區別。三維目標知識目標1.識記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和方法論意義。能力目標1.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統一的觀點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能力。2.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學會在錯綜復雜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3、培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 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點,反對形而上學,勇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2.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堅信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第一課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學過程導入設計導入一(多媒體放映圖片)問題探究:圖中的人敢剪嗎?為什么?學生:不敢。因為他若剪斷了繩子,自己也會掉下去。教師進一步設問:這說明了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學生:說明這兩個事物是對立統一的。教師引導:他肯定不敢剪,他們兩人系在了一根繩子上,雖然氣球承載不了兩個人的重量,雙方在此時是敵對的;但若剪斷了繩子,在另一方掉下去的同時,自己也會掉下去。這說明這兩個

4、人既存在利益上的對立,又存在利益上的統一,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導入二 (多媒體課件展示)愛因斯坦創立的光量子學說一發表,就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位朋友問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還是微粒?要知道,兩者不能并存,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愛因斯坦聽后激動地說:“不是這個,就是那個?為什么不可以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自然界喜歡矛盾。”問題探究: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光既是波又是微粒,這說明波和微粒雖然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但是也能統一在光中。愛因斯坦不僅僅看到波和微粒的區別

5、和對立,還看到了波和微粒的聯系和統一,在這里,波和微粒也是對立統一的。教師引導:今天就來和同學們一起探究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推進新課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板書:1.矛盾的含義: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拓展探究:高矮、胖瘦、美丑等都包含了對立統一關系。同學們還能舉出相關的例子嗎?學生發言踴躍,舉出的例子數不勝數。如大小、上下、男女、好壞、誠實與欺騙、君子和小人、足球運動中的攻守矛盾、戰爭中的攻守矛盾等。從學生的發言可以看出,學生對對立統一的理解還算可以。板書:2.矛盾的基本屬性:斗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

6、種基本屬性。板書:(1)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完美嗎?假如沒有假鈔,鈔票會制造得這樣精美嗎?”馬克思問題探究: 老子和馬克思的言論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總結:從老子和馬克思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同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后、禍福等都是共同存在的,一方的

7、存在以另一方存在為前提。同時我們要注意,馬克思的這句話并不是對那些小偷和制假鈔者的贊美,他只是從這個比喻中,闡釋一個道理,那就是矛盾雙方是對立統一的。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小偷,沒有假鈔。同時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敗是成功之母”等都說明了這個道理。注意: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失敗轉化為成功,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我們必須找出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更加發憤努力才可以把失敗轉化為成功。懂得了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的道理,我們在實際工作、學習中,應努力創造條件,促使事物向好的

8、方面轉化,防止事物向壞的方面轉化。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自信與自卑都是學習中、成長中遇到過的矛盾。在順境中不要沾沾自喜,在逆境中我們也要充滿自信。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轉化為順境,失敗可以轉化為成功,成績面前不自滿,失敗面前不氣餒。拓展探究:請同學們再舉出一些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例子。學生發言踴躍:權利和義務、民主和專政、快樂與悲傷等。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貓和老鼠是一對“老冤家”,它們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老鼠會“裝死”,貓會“假眠”;老鼠晝伏夜出,貓的眼睛可以隨光線的明暗而改變瞳孔的大小,夜間仍可看見東西;老鼠的聽覺極為靈敏,稍有動靜就藏得

9、無影無蹤,貓則在腳下生成肉墊,走起路來無聲無息。問題探究:貓和老鼠是在怎樣的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的?學生積極回答:略。教師總結:貓和老鼠是在競爭和斗爭中生存下來的,生物界的同化和異化,物理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它們在排斥和對立中并存。板書:(2)矛盾的斗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史伯:“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問題探究:以上說法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生活中和自己聯系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親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發生矛盾最多的人,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總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任何兩個人都會存在差別和對立,沒有差別和對立,他們就不是兩個人而是一個實體。君子和小人是對立的、互相排斥的,但又是這種排斥才使他們構成一對矛盾,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他們在這個統一體中并存,卻又相互斗爭、排斥。君子雖然觀點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說君子是保留了差異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爭其利,貌合心不合,所以說小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是不和的。最親密的朋友,因為和我們關系密切,因為了解我們太多,所以往往也是和我們發生矛盾最多的人,也可能是傷害我們最深的人。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不交朋友,朋友可以分享喜悅、分擔憂傷,朋友可以幫助我們走出泥濘和挫折,我們應該彼此坦誠相待,讓友誼天長地久。社會上有很多拍馬奉

11、承的人,領導說什么就什么,表面上唯命是從,其實他的內心或許十分地不贊成領導的意見和觀點,這種人就是小人,小人同而不和。我們以后若做了領導,千萬不要相信這種拍馬奉承之人,恰恰相反,那些經常給我們忠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板書:(3)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同一性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的意思,同學們千萬不能顛倒了,是斗爭性寓于同

12、一性之中。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莊稼吸收水分和蒸發水分,是一對矛盾,這一矛盾貫穿莊稼生長過程的始終。工廠的生產與消費,也是一對矛盾。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要工廠存在,生產和消費的矛盾就不會停止。生命體的同化和異化是一對矛盾,只要生命體存在,這一矛盾就不會消失。問題探究: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舉出實例嗎?或者你能舉出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嗎?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矛盾?學生:知道與不知道、會與不會、懂與不懂、難與易等矛盾。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陶淵明在他的桃花源記文中描寫了一個與外界隔絕、風景秀麗、“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和諧的沒有任何矛盾的理

13、想世界。這個世界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社會和諧、沒有國家、沒有戰爭、沒有剝削、沒有欺詐,一派寧靜、和平、幸福,是與外界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這是他幻想出來的一種生活安樂的社會。問題探究:從哲學角度看,這個世外桃源真的一點矛盾也沒有嗎?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呢?學生回答說沒有。因為在世外桃源里面也存在矛盾,有男女的矛盾、老與少的矛盾、生與死的矛盾、同化異化的矛盾、生產與消費的矛盾等,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教師總結: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沒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板書: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論意義板書:(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

14、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問題情境 扁鵲見蔡桓公(多媒體課件展示)扁鵲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

15、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問題探究:蔡桓公“諱疾忌醫”,結果病入膏肓。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學生回答:我們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都不應該回避矛盾,而要承認矛盾、揭露矛盾。教師總結:蔡桓公“諱疾忌醫”,結果病入膏肓,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當遇到問題和矛盾的時候,我們不能回避,矛盾不會因為我們的回避而不存在,如果我們一味地回避問題和矛盾,而不想方設法解決矛盾,問題則會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重,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板書:(2)方法論意義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情境一:水滸這部小說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尤其是對梁山一百零八將更是了如指掌

16、,現在就請三位同學表演一下其中的三個人物,同學們判斷他們表演的分別是誰。學生一邊表演一邊放多媒體投影:他“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出身于槍棒教師家庭,是武藝高強、仗義疏財的一條好漢。號稱“豹子頭”的他統率東京八十萬禁軍。他本身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卻因官逼而終于走上梁山成為造反驍將。他號稱二郎,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他武藝高強、秉性剛烈、食量如牛、勇猛過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景陽岡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使他做了陽谷縣里的都頭。他是一團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掃蕩惡勢力的“黑旋風”,他要用他那板斧“殺盡天下不平人,砍盡天下不平事”。直到后來他吃毒酒死后,宋徽宗還夢見他“掄起斧頭

17、,向自己砍來,嚇出一身冷汗”。學生答后投影:林沖、武松、李逵。問題探究:同學們為什么能根據上述表演準確地說出被描寫的人物呢?學生討論、分析略。教師總結:是因為水滸在描寫不同人物時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個性、語言、行為等特征,因而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不同的個性描寫刻畫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個性。這正好說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一個方面的表現。情境二:多媒體放映歌曲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曲我們大家都聽過,下面請同學們再一起來欣賞一下。(伴隨“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的歌聲,依次出現毛澤東、鄧

18、小平、江澤民同志的圖像)問題探究:歌曲生動地概括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三代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經歷了社會主義發展的三個階段。同學們想想,是哪三個階段呢?學生回答:“當家作主站起來”“改革開放富起來”“走進新時代”。教師總結:中國人民經歷的這三個階段,正說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只有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階段,充分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的特殊性,從我國國情出發,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述材料體現了矛盾特殊性的第二個表現。即

19、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情境三:(多媒體課件展示買賣雙方的特點比較)賣方:花言巧語、王婆賣瓜、軟磨硬纏、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較高的價格盡快地把商品賣出去。買方:半信半疑、貨比三家、挑三揀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較低的價格買回稱心如意的商品。問題探究:上面材料反映了矛盾特殊性的什么表現?學生回答: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這就是矛盾特性的第三個表現。教與學是教學中的主要矛盾。教是啟發與傳授,學是領悟與接受;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在某學科的知識豐富,學生在某方面的知識欠缺。此矛盾雙方也各有其特點。板書:2.矛盾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論要求板書:(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20、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告訴我們,即使同樣是學校,大學、中學、小學教與學的矛盾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即使是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的同學,也各具特點,大家的相貌、性格、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都不盡相同。而我們所學的各門功課中,它們也具有各自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所以,了解我們自己的特點,了解各門學科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學習方

21、法,這樣才有助于學好各門功課。板書:(2)方法論意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知識點放在教材的下一課時,建議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適當聯系、補充,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縝密性)問題情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情境一:兩千多年前,我國有個叫公孫龍的思想家牽著一匹馬出關,把關的人對他說,法令規定不許帶馬出關。公孫龍說:“我牽的是白馬,不是馬!白馬和馬是兩回事。”情境二:結合書本圖片,某先生病了,家人給他端來香蕉和蘋果,他卻說,醫生讓他吃“水果”,不是吃這些。問題探究:上述材料中的這兩個人錯在哪里?學生討論、回答:第一個人錯在不知道白馬也是馬的一種;第二個人錯在不知道蘋果、香蕉都是水果。教師總結:馬是

22、一類事物的總稱,包括白馬、黑馬、黃馬等各種顏色的馬,具有各種顏色的馬的共性,白馬是馬中的一種,是馬的具體體現。同樣,水果是一類事物的總稱,它包括任何一種具體的水果,具備每一種具體水果的共性;而每一種具體的水果如蘋果、香蕉都是水果的具體體現,是水果中各具特色的個體。板書: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意義板書:(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

23、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板書:(2)方法論意義: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問題探究:你能找出實際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轉化的例子嗎?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人,相對與其他動物來說,是特殊性;相對于每一個具體的人來說,是普遍性。由此可見: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板書:(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地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注意普遍性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24、,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講了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基本屬性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論;矛盾的特殊性的含義以及表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在講授的過程中要把原理和方法論結合起來。板書設計 課后作業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體現了矛盾觀點的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失敗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刻舟求劍夜郎自大,目中無人相反相成,相輔相成A.B.C.D.2.“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說明()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B.矛盾雙方相互依存C.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D.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上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這句話的哲學寓意是()A.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斗爭B.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C.事物內部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D.相互對立的矛盾雙方有其統一性4.“我們嘲笑別人的缺陷,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我們內心嘲笑著我們自己。”這其中蘊涵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