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和向“距離”挑戰教案(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高中歷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和向“距離”挑戰教案(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高中歷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和向“距離”挑戰教案(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高中歷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和向“距離”挑戰教案(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高中歷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和向“距離”挑戰教案(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講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和向“距離”挑戰考點內容要求層級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b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b電氣技術、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b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給人類文明帶來的巨大變化c向“距離”挑戰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明和發展b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c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帶來的變化和存在的問題c汽車、飛機、電報、電話、無線電通信的發明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c|基礎認知尊習新知奇英慕礎一、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1. “萬能的原動機”(1)條件: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和實驗科學的長期孕育。(2)過程法國工程師巴本,1690年發明帶有活塞的實驗型汽缸。17

2、05年,紐可門等人合作制造出紐可門蒸汽機。17691782年,英國工人瓦特對蒸汽機汽缸進行兩次改造并設計了一套連桿曲柄傳動裝篁,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和使用率。影響蒸汽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機”。這是人類在馴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廠的大量出現,歷史跨入一個新的時代蒸汽時代。有力地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改進:1803年,美國人富爾頓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制成第一輛蒸汽機車。近代工業生產體系最終確立:英國人莫茲利發明移動刀架、車床,使刀具的制作實現了機械化。19世紀初,一個以機器制造機器的新工業部門一一機械加工制造業誕生。【圖解識記】“

3、蒸汽時代”到來的背景和影響敢治:資產階級革第f*蒸汽時代到來影 而¥產Jj大幅提高I經i札工場,工業發幗.城市化進程加快用j匕科學技公發展一世界聯系加強2 . “科” “技”結合的典范(1)成就人物時間成就意義電的發明和使用法拉第(英)1831 年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提出發電機的理論基礎雅可比(俄)1838 年制成第一臺實用電動機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為電力工 業開辟了廣闊的 前景西門子(德)1866 年制成發電機格拉姆(比)1870 年制成最早具有商'品價值的直流電動機愛迪生(美)1882 年創建了A個中心發電廠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卡爾本茨 和戴姆勒 (德)19世紀80年代 前期

4、各自獨立地制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1)對交通領域的 發展產生了巨大 影響(汽車、飛機出現)(2)石油化學工業 產生狄塞爾(德)1887 年發明了柴油機(2)意義:由于電力的廣泛運用,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問題思考材料圖- 法拉第1791 圖二 19世紀巴黎1867和電磁感應的電力鐵路實驗裝置模型思考(1)圖一的人物及其貢獻對電氣革命的出現做出了怎樣的貢獻?(2)以圖二為例,談一談電氣技術的應用對人們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1)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2)電氣技術的應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電車使人們的出行更加便

5、利,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二、向“距離”挑戰1 .立體交通的誕生(1)條件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跨入電氣時代。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高效率的內燃機進入推廣使用階段,推動了汽車工業、航空工業 的產生和發展。(2)交通工具的發明與改進陸上交通: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和戴姆勒分別制成了最早的汽車。水上交通:1887年,把內燃機裝配到輪船上。空中交通: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制成一架飛機,開創了人類交通事業的新紀元。(3)影響:隨著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全世界交通運輸業有了迅猛發展,人類從平面交通時代迅速步入水、陸、空立體交通時代。【問題思考】材料圖一圖二圖三思考(1)圖一是哪一

6、時期出現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現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圖二、圖三是哪一時期出現的交通工具?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還表現在哪些方面?答案(1)工業革命時期,早期火車。昭示著“鐵路時代”的到來。(2)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化學工業的建立。2 .穿越大洋的電波成就概況有線電報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機有線電話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機無線電報1902年,意大利人馬可尼橫跨大西洋傳送無線電信息的試驗獲得成功短波通信1916年,馬可尼完成了短波試驗海底電纜1851年,連接英法的海底電纜鋪設成功,1866年,連接歐美兩洲的大西洋海底電纜鋪設成功

7、【思維點撥】電報和電話的出現,極大地便利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原來落后的郵政通信方式逐漸受到人們 的冷落。但是,現代先進的通信方式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郵政通信方式。3 .改變世界的網絡(1)條件:計算機的發明標志: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四個發展階段,第五代新型計 算機正在研制之中。影響:電子計算機不僅為自動化和控制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而且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有些計算機系統,能部分地代替人類的智力活動,被稱為“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生產、 生活、教育等多個領域。(2)互聯網的誕生含義:電子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互聯網。影響:

8、使全人類進行相互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信息傳遞與匯集成為可能;互聯網使信息 能夠大量、高速并行,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以人們無法預料的速度、深度和廣 度,改變著人類文明的進程。|素養提升開放探究序悟創新史料實證1 .印證教材觀點史料1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 供推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應用1史料強調了蒸汽機的重大歷史意義,蒸汽機的發明和改良解決了工業革命的動力問 題,加速了工業化進程,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史料2早在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就預言電的偉大革命力量,認為“蒸汽大王在

9、前一個 世紀中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它的統治已到末日,另外一個強大無比的革命力量一一電力的 火花將取而代之”。應用2史料表明馬克思看到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第二次工業革命會更深刻 地改變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這印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電氣時代的到來。史料3應用3史料表明以互聯網為核心,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2 .獲取材料信息史料丹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中說:“科學過去是躲在經驗技術的隱藏角落里辛勤工作的,當它走到前面傳遞而且高舉火炬的時候,科學時代可以說已經開始了。應用 據史料指出丹皮爾所說的“科學時代”與“過去”有何不同?提示第二次工業革

10、命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 合;“過去”是科學與工業生產脫離,發明的成果多為生產經驗的總結。唯物史觀1 .生產關系的新飛躍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得益于“蒸汽時代”,生 產力的飛速發展,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這次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加速了工業革命的完成; 得益于“電氣時代”的巨大生產力推動,壟斷組織出現,使世界經濟的集中化、壟斷化、整 體化趨勢大大加強,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大發展。2 .辯證認識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的主流是積極的,但一些負面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1)積極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實現了資源共享。不僅促

11、進了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還使文化更加開放化和大眾化。加快了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識經濟興起。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還引發了一場學習的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人類進入信息時代。(2)消極信息泛濫、垃圾信息、網絡安全與犯罪成為新的社會問題。青少年沉迷于網絡,影響了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各國圍繞互聯網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造成了世界更加動蕩不安。I隨堂訓練檢測評諭 達標過美1 .一位著名的美國史學家說:“ 19 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 力量為

12、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這句話說明的實質問題是()A.使用蒸汽機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聯系B.以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使歐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機的使用,促進了工業城市的形成D.蒸汽機的使用,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答案 B解析 資產階級對世界支配地位的確立是以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的結果,所以本題選B項。2. “1870年以后,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 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 業革命的主要特點是()A.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B.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C.在歐美各國間同時進行D.發明創造來源于

13、技師答案 B解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美各國間同時進行,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A C兩項說法正確,但材料沒有體現,排除;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發明來源于技師,排除D項。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大多來源于一線的工人和技師不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是科學與技術的緊 密結合,故B項符合題意。3 .觀察下圖,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費的比重不斷加大的原因是()A.煤炭資源因掠奪性開采而逐漸枯絕B.內燃機的創制和交通工具的新發明 C.石油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陽能尚未得到開發和利用 答案 B解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促進了石油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故選B項。4 .英文的“ C

14、ommunication”有多重譯義,一般包括“傳播”和“傳達”,“交通”和“交流”。有人說,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絡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對互聯網的這一理解旨在強調互聯網()A.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術的不斷更新C.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D.作為人類交往方式而存在與發展答案 D解析 材料認為網絡就是傳媒,就是“交通”和“交流”,這成為人類交往的一種方式,故 選才D D項。5 . 2000年后淘寶開始進入大眾視線,但只有極少部分網絡新人愿意使用網絡購物,更多的 人選擇實體店購物。“支付寶”的誕生,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從網上購物。這一變化說明互 聯網()A.

15、充滿虛幻和不確定性B.成為人們購物的首選C.以科技創新贏得認可D.能夠杜絕假冒偽劣品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但只有極少部分網絡新人愿意使用網絡購物,更多的人選擇實體店購物。 支付寶的誕生,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從網上購物”體現了淘寶網由不被多數人使用,到隨著自身革新推出支付寶后,使用者增多獲得認可,說明互聯網以科技創新贏得認可,故C項正確。6 .科學技術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瓦特和蒸汽機法拉第與電磁感應實驗歷史上最有影響的 100人中科學家占38位。上圖中的兩位科學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兩人的

16、科技成果決定時代的發展。材料二 科學不僅刷新了我們的世界圖景,也刷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學成 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在顯露出來。人類通過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 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吳國盛科學的歷程(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用具體史實說明“兩人的科技成果決定時代的發展”的理由。(2)據材料二,怎樣理解科學“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如何應對這種“潛在的危險”?答案(1)萬能蒸汽機解決了當時工業發展的動力問題,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電磁感應為電的發明和運用奠定了理論基礎,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2)理解:科技發展帶來了一

17、些負面影響,如環境、社會等問題。措施: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 18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紡織機在英國出現,傳統的動力已不適應新的需要,蒸汽機 應運而生。這表明()A.近代動力技術的革新源于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B.蒸汽機的發明是實驗科學長期孕育的結果C.蒸汽動力較傳統動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動力D.新的動力技術革新滿足了社會生產的需要答案 A解析社會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動力,近代動力技術的革新源于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2. “一個蘋果讓牛頓吸引了世界,一壺沸水讓瓦特轉動了世界,一個元素讓愛迪生點燃了世界”該廣告詞中瓦特的貢獻是 ()A.

18、研制彩色電視B.發明電燈C.研制內燃機D.改良蒸汽機答案 D解析 解題時注意關鍵詞“沸水”,可知是以蒸汽做動力。3. 19世紀中期的英國女性一改中世紀曳地長裙、行不露腳的式樣,褲裝和短裙逐漸流行起來。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 ()A.工業革命完成,婦女角色改變B.民主政治完成,女權意識增強C.科學技術發展,婦女思想解放D.對外殖民擴張,婦女遠離故鄉答案 A解析 抓住關鍵信息“ 19世紀中期” “褲裝和短裙”即可判斷A項正確。4.蒸汽機發明和使用后, 在歐洲出現了一大批相對集中的工業城市,所以有人說:“蒸汽機是工業城市之母。”這是因為 ()A.它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B.它擺脫了工廠受自然條件的限制C

19、.它促進了相關行業機器的發明與改進D.它推動了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答案 B解析 蒸汽機發明以前,機器動力主要是利用自然力,如水力、風力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工業的發展。蒸汽機發明以后,擺脫了這種限制,從而使工廠得以集中,形成了工業城市。5 . “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64年麥克斯韋建立電磁理論,1888年赫茲發現電磁波。這些發現,引發了發電機、電動機、電報、無線電的發明。”材料說明()A.電氣技術的革命改變了社會面貌B.科學理論的突破推動電氣技術的發展C.電氣技術發展是社會需要的結果D.電力取代蒸汽動力已成為歷史的必然答案 B解析 據“這些發現引發了發明”,前因是三個科學

20、理論, 后果是一系列電氣發明,由此判斷應選B項。6 .今天人們常以“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來命名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和演進的歷史階段,這是因為蒸汽和電氣技術的應用()A.改變了當時工人的經濟地位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C.解放了人類的體力勞動D.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答案 D解析蒸汽和電氣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均產生了重要影響,故 D項正確。7 . (2019 寧波聯考)1912年4月14日午夜前后,當著名的英國“泰坦尼克”號巨型客輪撞上冰山時,船上的報務員約翰菲利浦斯發出了“ SOS求救信號。全部電文為:“SOS SOS快來救我們。我們撞上了冰山。方位是北緯41度46分,西經5

21、0度14分。SOS ”根據你的推測,約翰菲利浦斯使用的是()A.無線電發報機B.全球通電話機C.有線電話機D.海底電報網答案 A解析 B項當時還沒出現,輪船在大西洋上行駛,使用 C D兩項講不通,故 A項符合題意。8 .據百度百科世界人口介紹,1700年起歐洲人口開始劇烈上升,到 1900年已經達到4億,比1700年的一億人翻了四倍。17301749年,英國有74.5%的兒童在五歲前即夭折,12在18101829年,這一數字降為31.8%。而1900年時的歐洲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的約36%這一狀況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殖民擴張推廣高產農作物B.醫療技術延長了人的壽命C.生活的改善增強生存欲望D.工

22、業革命推動了社會進步答案 D解析 17001900年的200年間,是歐洲進行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時期,人口的迅猛增加和英國兒童存活率的大幅度提高,得益于這一時期工業革命為歐洲社會的全面進步所提供的保 障,故選D項。殖民擴張對高產農作物的推廣、醫療技術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是社會進步的 具體體現,故排除 A B C三項。9.下列是關于傳遞信息方式演進變化的一組圖片,反映的主題不包括烽火狼煙快遞驛馬近代郵員衛星導航電話A.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B.技術進步加快文明的演進C.通信技術進步豐富了人們的生產、生活D.技術創新消除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因素答案 D解析 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因素除科技之外還有社會、政治、經

23、濟、思想等多種因素,D項說法不準確。10 .現在有網友認為:“你的粉絲超過了 100,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 1000,你就是個布告 欄;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志;超過 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 100萬,你就是一份 全國性報紙;超過 1000萬,你就是電視臺。”這從側面反映了互聯網 ( )A.促進了信息傳播的平等性B.將取代傳統的傳播媒體C.成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發了信息技術的革新答案 A解析材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互聯網帶給人們傳播信息的巨大可能,反映了互聯網這一新媒 體所具有的信息傳播的平等性。11 .美國新聞周刊撰文指出:馬里蘭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收集的數據顯示,我們眼下處于20世紀

24、50年代以來全球暴力的最低點。但我們被告知我們生活在一個黑暗危險的時代:恐 怖主義、流氓國家、核擴散、金融恐慌等。部分問題出在這里:暴力逐漸減少,信息卻不斷 激增。本段材料體現作者最主要的意圖是()A. “冷戰”結束后,世界局勢趨于緩和B.全球趨勢總體緩和,但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C.信息時代、網絡時代使各種信息傳播更快捷D.信息時代、網絡時代使得威脅被夸大答案 D解析 A、B兩項在材料中不能反映,C項的“快捷”也不是材料中問題的反映。故選D項。12. 1982年,美國的時代周刊把“個人電腦”作為當年的“年度風云人物”,并預言:“家庭電腦有朝一日會像電視和洗碗機一樣普及。在20年后,將會有 60

25、%勺美國人上網。” 2006年,時代周刊又把“ YOU你,指所有網民)”作為“年度風云人物”,其封面 注釋說:“是的,就是你。你控制著這個信息時代,歡迎來到你的世界。”這反映了()A.時代周刊的預言非常準確B.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影響深遠C.計算機技術由個人電腦時代進入網絡時代D.網絡技術已十分普及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中“個人電腦” “家庭電腦有朝一日會像電視和洗碗機一樣普及” “60%勺美國人上網” “YOU你,指所有網民)” “你控制著這個信息時代,歡迎來到你的世界”可以分析得出:信息時代的到來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故應選B項。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后

26、半葉,是世界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代。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俄國從此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一個真正統一的美國出現;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打開了向西方學習、確立新體制的大門;1870年,法國開始進入了平穩發展時期;英國經過三次議會改革,擴大民主范圍,逐步完善資產階級代議制;19世紀70年代,德國、意大利最終完成統一,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材料二 科學開始對工業沒有什么影響。我們迄今所提到的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冶金工業 和運輸業方面的種種發明,極少是由科學家們做出的。相反,它們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 成的。不過1870年以后,科學開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漸漸地,它成為所有大工業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機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 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兩個條件。(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答案(1)條件:市場:美、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