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ⅰ人民版專題三新民主主義革命課時檢測_第1頁
歷史必修ⅰ人民版專題三新民主主義革命課時檢測_第2頁
歷史必修ⅰ人民版專題三新民主主義革命課時檢測_第3頁
歷史必修ⅰ人民版專題三新民主主義革命課時檢測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民主主義革命一、選擇題1.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革。以下變革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學習西方制度,變法一時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青年學生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政治制度出現里程碑式的變化A.B.C.D.2.以下是某支部隊戰前的誓師詞:“嗟我將士,爾肅爾聽。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與該誓詞有關的戰爭(或戰役)是()A.北伐戰爭B.百團大戰C.遼沈戰役D.渡江戰役3.(2013·江蘇徐州摸底)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總結部隊工作經驗,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三大紀律

2、的內容是: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由此可見新式軍隊與舊軍隊的根本區別是()A.代表工農利益B.戰斗力強C.服從指揮D.注重戰術4.圖1是發行于1934年的紙幣。當年發行該紙幣的銀行舊址大致位于圖2中的()A.B.C.D.5.“我們要保證,一方面紅軍只要有適當駐地與相當給養,不但不向白區做任何攻擊行動,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紅軍已實行此兩點。”從這份電報的內容可以判斷,當時()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正式建立B.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矛盾已消失C.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D.土地革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6.“晚上10點,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方向傳來一聲沉悶的炮聲,隨后炮聲夾雜著

3、槍聲不斷傳出沈陽七十萬市民一覺醒來,悲傷地發現青天白日的國旗已經換成了刺眼的太陽旗。”與這段描述相關的歷史事件應該是()A.中日甲午戰爭B.九一八事變C.偽滿洲國建立D.蘇聯對日宣戰7.(2013·福建廈門外國語學校質檢)時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載:“每位關心要聞的讀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戰爭機器被卡住了13個星期之久,它的時間表第一次被中國的戰爭機器粉碎了。”這段話評述的歷史事件是()A.盧溝橋抗戰B.平型關大捷C.淞滬會戰D.百團大戰8.下面這幅漫畫是著名漫畫家沈同衡于1938年創作的“武運”豈能長久。畫中描寫日本家庭一老一小爺孫二人。老爺爺愁眉苦臉地說:“這回征兵咱家又

4、得去一個”這說明()A.中日人民都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B.日本人民極力抵制政府侵略中國C.中國人民爭取日本人民的支持D.日本人民反對日本的征兵政策9.下圖所示為蔣介石的一封信件,來源于國民政府軍委會戰時新聞檢查局檔案。由此可見,當時()A.蔣介石反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蔣介石主張攘外必先安內政策C.國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內戰開始D.國共兩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爭10.鄧賢在決定中國命運的700天一書中這樣描述:“(強渡黃泛區以后)最驚險的一幕發生在淮河岸邊。渡口沒有船,也沒有橋,河水又深又急難以徒涉,尾隨的追兵已經趕來,后衛阻擊戰全面爆發。緊急之中,司令員劉伯承親自夜探淮河,經過尋訪竟然找到一處當地

5、人過河的淺灘,為大軍開辟一條生路。”這段描述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贏得了近百年來第一次反侵略斗爭的勝利B.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戰役的決定性勝利11.下圖是1946年丁聰創作的漫畫民“主”曰:“逆我者亡”,對漫畫的正確解讀是()A.揭露國民黨統治下所謂的“民主”B.表達了人們對言論自由的渴望C.揭露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D.號召人們為民主自由而斗爭12.在某次戰役中,中共中央軍委給前線指揮部的電報提出:“現在不是讓敵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長江以南的問題,而是第一步殲敵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殲敵于長江以北的問題”“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

6、,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據此判斷,這一戰役是()A.遼沈戰役B.平津戰役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民族運動自從五四運動才漸漸變成近代的民族運動有組織的群眾的反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運動。張太雷張太雷文集材料二五四時期提倡新生活成為當時進步青年的主張。當時婦女的面貌(服飾、發型等)變化較大,提倡個性解放,主張男女平等和婦女參政。新式知識分子對傳統家庭進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五四”運動研究綜述材料三(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懷疑態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

7、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材料四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杜威中國的新文化(1)根據材料一回答,五四運動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時期哪一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哪種思想直接影響的結果?(3)材料三中所說的“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具體指的是什么?(4)結合所學內容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為堅實的基礎”?14.歷史分期是通過劃分歷史時期研究史學的一種方法,旨在揭示不同歷史時期或階段之間的質的差別,從中發現歷史發展的特點及規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關于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分期,是確定中國近代史學

8、科對象的重要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胡繩發表文章將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此后,中國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但范文瀾等學者提出,按照社會性質,中國近代史應該包含18401949年的整個時期。據張海鵬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分期應以1949年為界(1)如果以“五四運動”為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這兩個歷史時期的中國革命有何“質的差別”?(2)如果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這兩個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性質有何“質的差別”?請從現代化的角度簡要說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3)臺灣史學界多數人主張把1911年的辛亥

9、革命作為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簡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D2.A3.A4.A5.C6.B7.C8.A9.D10.B11.A12.C13.(1)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2)社會風俗的變化。反封建、反傳統、反舊道德等。(3)愛國主義情感。(4)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使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看到改造中國的新途徑;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廣泛傳播;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間,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4.(1)差別:近代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現代是新民主主義革命。(2)差別: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代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意義: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為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政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進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時代,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經濟:建立了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