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山東卷_第1頁
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山東卷_第2頁
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山東卷_第3頁
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山東卷_第4頁
2011年高考文綜試題山東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文科綜合本試卷分第卷和第卷兩部分,共12頁。滿分3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答題前,考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指定位置填涂自己的姓名、考號、準考證號??忌J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考試欄目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荚嚱Y束后,本試卷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項:1. 第卷共25小題,每小題4分,共100分,在梅西哦啊體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涂在答題卡上,只答

2、在試卷上無效。水稻是亞洲主要的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措施。完成1-3題。1. 實時監測和預報水稻病蟲災害技術是A.全球定位系統、數字地球 B.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C.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地球 D.遙感技術、全球地位系統2.表1為2007年亞洲四個國家水稻生產情況的統計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國家依次是A.印度、日本、中國、泰國B.印度、泰國、中國、日本C.中國、泰國、印度、日本D.中國、日本、印度、泰國圖1為我國北方某地區地貌景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下列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甲處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質量乙出修建護坡堤,防止岸坡侵蝕丙處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積丁處修建擋土壩,攔截

3、泥沙及淤泥A. B.C. D.4.圖中、 、處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A. 、 B. 、 C. 、  D. 、示意圖。在一艘前往大西洋的輪船上,船員在圖中某處看到了海上景觀,此時(中時區區時)4時。讀圖回答5-6題。5.下列四幅圖中,與處當日日出時刻相符的是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處該船逆水上行 B. 處風平浪靜C.地河流正值豐水期D. 地森林密布圖3為我國東部地區甲、乙兩城市三個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圖,圖中樓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務樓相對高度。讀圖請回答7-8題。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9822000年,兩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變化特征相同B. 19822000年,兩城

4、市的邊緣區常住人口密度變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規模比甲城市的小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務范圍比甲城市的小8.關于2000年兩城市功能區分布的推斷,最有可能的是甲城市的中心商務區位于M處 乙城市的中心商務區位于P處甲城市的衛星城位于N處 乙城市的衛星城位于Q處 A. B. C. D.9. 錢穆在評論中國古代的某制度是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之地域于一個中國之統治”這個制度是:A 郡縣制 B. 察舉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10. 圖四描繪了漢代農民使用四齒釘耙耕作的場景,它反映出當時:A.開始使用鐵器 B.注重精耕細作C.尚未推廣牛耕 D.雇傭關系盛行

5、11.表2為中國工業發展初期(1872-1911年)設立的廠礦數量統計表。其中,紡織業的數量最有可能的是 表2A2 B31 C23 D19312.1918年,陳獨秀曾撰文嚴厲指責義和團野蠻.保守.盲目排外和傳播迷信;1924年,他又認為義和團是反帝國主義的愛國者。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響 B民族主義的高漲C民主主義成為時代主流 D社會性質發生變化13、圖5是1980年12月我國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一份營業執照,它反映出 A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發展C 所有制形式趨向多樣化D 沿海開放城市帶動了經濟發展 圖514、“想參加陪審團的公民按先后順序

6、依次進入,直到既定的人數到齊為止、開庭審理前,陪審員對案件一無所知,他們了解整個案情、進行判決的唯一依據是公訴人的演說陳述?!惫诺涞倪@一制度A.體現了其民主的運作方式 B.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 保證了案件判決的公平公正 D. 為后世提供了完備的司法程序15.圖6為(660-1913年西班牙、荷蘭、英國和美國自殖民地時代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其中,代表英國的曲線是A. B. C. D.16.1968年4月,77個發展中國家在日內瓦發表七十七國聯合宣言,提出來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這說明A.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 B.經濟區域集團化進一步發展C.資本主義世界經濟

7、體系瓦解 D.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是山東省“十二五”十七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實現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貨幣發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A. B. C. D.18.下列四幅圖描述了某商品的價格(P)、需求量(D)價值量(V)以及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L)之間的關系若社會生產率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傳導過程正確的是A. B.C. D.19.2011年,國家旅游局推出“中華文化游”主題

8、旅游年活動,主要圍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將中國的旅游資源推向世界。這一活動有利于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內涵增強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鑒A. B. C. D.20.“好客山東賀年會”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節日消費。關于圖7“好客山東賀年會”的理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積淀 先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賀年活動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A. B. C. D. 21.要“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從文化建設的角度應當A.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B.

9、倡導和踐行傳統文化的價值觀C.優先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締落后文化22.2011年,山東省將開工建設新的山東省藝術館,山東省美術館等文化場館,同時建設11000個村文化大院,以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這體現了政府組織文化建設的職能 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賦予人民基本的文化權利 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A. B. C. D.在廣泛聽取群眾不過意見的基礎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八),該修正案首次將飆車、醉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嚴重危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定位犯罪,根據材料回答23-24題。23.材料表明我國公民的民主權利逐漸擴大 立法工作堅持與

10、時俱進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決定權 人民群眾能夠參加國家管理A. B. C. D.24.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學道理是A.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決定立法實踐的變化C.上層建筑應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 D.社會意識能脫離社會存在面發展25.2010年7月,我國自主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水深度首次達到3759.39米。有力推動了我國深海探礦、海洋打撈事業的發展。這表明A.事物的發展取決于人類認識的提高B.改變自然規律可以服務于物質生產C.人類能夠創造自在事情之間的聯系D.只有尚未認識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必做110分+選做30分,共140分)注意事項:1. 第卷共12道題。其中2629題為

11、必做部分。2. 第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卡規定的區域內,在試卷上答題不給分。3. 考生在選做部分的試題中須從地理、歷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選擇題1道試題作答。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號用2B鉛筆涂黑,答完題后,再次確認所選題號。【必做部分】26、(25分)為了解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認識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某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進行了野外考察。圖8提供的是考察路線(R地舊金山鹽湖城)及周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相關信息。讀圖回答問題 野外考察(1) 與舊金山相比,R地的氣候有何特點,并指出特點形成的影響因素。(6分)(2) 根據內華達山脈(中都

12、)地形剖面圖,分別比較B處與A、C兩處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說明理由。(4分)(3) 運用水循環的相關知識,解釋大鹽湖由淡水湖演變為咸水湖的原因。(5分)分析(4)以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為對比區域,以“自然條件影響農業生產活動”為主題,簡要分析兩地農業區域差異,完成表3內容。表3 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農業區域差異比較27(25分)17-18世紀,中國和西文都出現了新的社會思潮,黃宗羲和孟德斯鳩分別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孫中山曾刊印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宣傳革命,他對孟德斯鳩及其思想也推崇備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緣夫

13、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夫治天下猶曳(yè,拖拉)大木然,群與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自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材料二 史論黃氏之說,根本上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卻將儒家政治、社會觀推演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藍圖若以為其所論仍與“現代”不侔(móu,相當)而定其為無新見,則失于以“現代”事物為尺度。 趙軼峰十七世紀中國政治、社會思想訴求的維度材料三 史觀 我們專注于兩個主題“傳統”和“交流”的研究,以此來理順世界歷史。這兩個主題集中反映了人類發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們可以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因作出解釋。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1)據材料一、材料

14、二。概括說明黃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脫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體現了“新見”。(8分)(2)材料二用什么方法去評價黃宗羲deep思想?運用這一方法,評價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8分)28.(25分)“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將進一步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為進一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2010年10月,山東省委組織專家分赴全省17市進行了實地調研。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新問題,山東省委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和群眾的建議,深化了對轉方式調結構的認識。材料二 圖9 是山東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發展目標)的地區生產

15、總值構成圖。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山東省政府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為實現“十二五”末的產業發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回答山東省委為什么要組織調研,聽取民主黨派和群眾的建議。(8分)(2)結合材料一,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分析山東省委開展調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經濟信息?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為實現“十二五”農業產業發展目標,山東各政府的各項措施所蘊含的經濟生活道理。(11分)29(35分)漢陽紙廠的興衰和武漢鋼鐵廠的建設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歷史。閱讀材料,

16、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劃在湖北設鐵廠,考慮的場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漢陽。1893年,鐵廠最終在漢陽建成投產。圖10是19世紀末湖北省局部區域示意圖。材料二 張之洞認為,若鐵廠設于大冶,“廠在省外,實缺大員,無一能到廠者。歲靡巨款,流之,若設在省,刺督、撫、司、送皆可常住閱視,局務皆可與聞”。據張文襄公全集(1)據材料一,指出與大冶相比,當時在漢陽建設鐵廠的區位優勢。(6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時代背景,概括說明“督、撫、司、道皆可常往閱視”會對鐵廠發展帶來什么影響。(5分)(3)現代企業在建廠選址時同樣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運用矛盾的相關知識,說明在權衡這些因素時

17、應當堅持哪些方法論原則。(6分)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漢鋼鐵廠在武漢市東郊長江南岸破土動工,1958年9月建成投產。2011年,漢陽鐵廠遺址保護性改造工程啟動,原址上將建設一座博物館,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基地。(4)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建設武漢鋼鐵廠的歷史背景。(6分)(5)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若1955年選擇在漢陽鐵廠原址建設武漢鋼鐵廠,可能會對武漢的城市發展造成哪些不利影響。(5分)(6)結合材料三,從“文化的特點及影響”的角度,分析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設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7分)【選做部分】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位于亞熱帶季風區的某海南島是著名國際旅游目的地。島

18、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費品常依靠島外補給,國際交通依賴航空,旅客多需提前預定行程。圖11為該島旅游將官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 某國際旅游團到該島進行一日游,在線路一和線路二中選擇了線路一。運用旅游地理知識,分析路線一的優勢。(6分)(2) 指出制約該島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的不利條件。(4分)31.【與防治】圖12 為年山西省長治市寒潮發生的次數等值線圖。讀圖請回答問題(1) 指出該區域寒潮發生總次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說明該特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8分)(2) 當地菜農在寒潮到來之前,采用澆水的方法來防御寒潮對蔬菜的凍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2分)32.(10分)(地理環境保護)圖1

19、3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A處為水庫,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處為山地。讀圖回答問題。(1)應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護B城市的水源?(6分)(2)某企業在 上開辟采石場,指出其可能對該處造成的生態破壞。(4分)33.(10分)【歷史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組與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相關的文字和圖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4描繪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農民伏在地上親吻主人腳面的情景一個目擊者會議農民聽取“解放”法令的反應時說,“農民們愁容滿面并且地下了頭農民中怨聲和叫喊越來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說:“解放法令頒布十五個月后,當我在看到農民時受奴役的所有跡象都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1)結合所學

20、知識,說明俄國廢農奴制的必要性。(6分)(2)關于農民獲得“解放”,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描述?你認為上述哪一描述較為客觀并說明理由。(4分)34.(10分)【歷史-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下列是兩則反映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民主建設的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凡是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十八者,無階級、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與文化程度之區別,經選舉委員會等級,均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材料二 歷年征戰未離鞍,贏得邊區老少安,耕者有田風俗美,人民專政地天寬,實行民主棄行憲,只見公仆不見官。陜北齊聲歌解放,豐衣足食萬家歡。(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哪一時期的“邊區”民主建設?說明理由。(6分)(2)概括說明兩個時期的“邊區”民主建設在當時各發揮了怎樣的作用(4分)35.(10分)【歷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下列材料摘自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閱讀回答。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