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飲食與養生中醫飲食與養生中華醫學與飲食論文飲食和養生民以食為天,飲食在維持生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古 人在豐富的飲食實踐的基礎上 9 在不斷的理論探 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飲食養生理論和文化,這 些理論和文化對我們今天的飲食生活仍然有重 要的指導意義。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 人體五臟六腑、 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 合理 的飲食,使人能獲得各方面的營養,預防各種疾 病和促進病體康復都有重要的意義。中醫有“治 病當論藥功,養病方可食補,藥補不如食補”的 說法因此,飲食在中醫養生過程中占有重要地 位?!梆B生” 一詞,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 本神:故智
2、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署, 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眰鹘y的養生觀點首先強調了 “調和陰陽”,在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于陰陽”,又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其次 為“填補元氣”,人的元氣源于父母,藏于體內, 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動無不消耗元氣,故 而用藥食填補元氣。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 四點:順其自然、形神兼養、動靜結合、審因施 養。飲食,是人體從外界環境中吸取賴以生存的營 養與能量的主要途徑,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與表現, 是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的?!懊褚允碁樘臁笔潜?所公認的常理,“安谷則倉,絕
3、谷則危”,飲食活 動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 用。人們飲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氣足、精充、 神旺、健康長壽。圍繞著這個目的,逐漸形成了 中國式的傳統飲食養生理論。自有烹飪以來,飲 食與養生就緊密的聯系起來,飲食養生理論是伴 隨中國烹飪的產生而產生的,隨著烹飪的發展而 發展,并逐步豐富與深化。 飲食與養生也是對立 統一的辨證關系,飲食的目的在于達到養生的需 求,養生最主要的依賴在于飲食。二者,相輔相 成。中國烹飪飲食的變化和發展也始終是在哲學 思想、養生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 的崇尚禮樂,飲食時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飲食養 生;陰陽家和醫家的陰陽五行,四氣五味;釋家的 禁欲修
4、行,創導素食等等,這些有關飲食的哲理, 對中國烹飪的影響是很深的,故中國有“醫食同 源”之說。但飲食養生不同于飲食療疾,飲食養 生是通過飲食調理達到長壽健康的目的,不是治 “已病”, 而是治“未病”。 這種治“未病”之法 就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養生之道。平衡膳食是養生的根本。中國傳統膳食結構強 調“平衡膳食、辨證用膳”,提倡含不同營養成 分食物的互補。我國古代先賢有如下精辟的論 述:五谷宜為養,失豆則不良,五畜適為益, 過則害非淺,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五果 當為助,力求少而數,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 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 使我們有一百四十余種蔬菜可供選擇食用,所以
5、 形成了以谷物、豆類為主,進食足量蔬菜,以動 物性食物作為補充,兼食水果的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這種膳食結構內涵豐富,保健養生功效 明確。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態農業的成功實 踐,為“寓醫于食”一一即利用飲食養生保健, 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醫食同源是中國養生文化的一個鮮明特色。自 古以來中國就有“食用、食養、食療、食忌” 之說。我國醫學第一部總結性的經典著作黃帝 內經中就已論及“美飲食”與“飲食有節”能 夠防病延壽,文中記述的“虛則補之、藥以祛之、 食以隨之”和“谷肉果類,食養盡之”具體指出, 飲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藥治病和以 食調養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 治未病”,以
6、“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恰當搭配的日常飲食,能夠達到營養培元,蓄精 益氣,預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唐代養生家孫 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食治中強調:“不知食 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 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 藥”。并指出:“藥性剛烈,猶若御兵”,而“食能 排邪而安臟, 悅神爽志, 以資血氣”,“若能用食 平瘋、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3極養生之本也”。事實正如此,日常飲食之物,大凡有養生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如大棗、芝麻、慧柑桔等;而各類中藥的原料,也多為可食用的天 然植物、動物。醫食同源的思想觀念,使中國形 成了獨有的傳統和制度。
7、順時養生即順應四時氣候,其宗旨是“春夏養 陽,秋冬養陰”。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故 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薄绊標臅r而 適寒暑”,這是養生學里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 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順應自然,天人相應, 是中國傳統養生理論支柱之一。調和飲食滋味, 要合乎時序,注意時令,以飲食養生療疾,也要順 應自然規律和調順四時的原則。禮記內則上 說:“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 滑甘?!痹鏊蓟墼陲嬌耪幸舱摷帮?食與四時、氣候的關系,并對四時的主食提出了 他的主張:春宜食麥, 夏宜食綠豆、 菽, 秋宜食麻,冬宜食黍。由于四季氣候存在著春溫、夏熱、暑 濕且盛、秋涼而燥以及
8、冬寒的特點,而人的生理、 病理過程又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故要注意使食物 的選擇與之相適應。如在陽氣生發的春季,特別 是少雪溫盛、氣候異常時,飲食應該清淡,不宜過 食油膩烹煎動火之物,并應選食鴨梨、尊莽、桔 子、甘蔗等果品為輔助,常食綠豆湯、綠豆芽等 食物,取其清淡、甘涼,以免積熱在里。在夏季, 遇暑熱兼濕之候,膚臉開泄、汗出也多,使人常易 貪食生冷。寒冷之物太過則更傷脾胃。及仁、蜂蜜、山藥、蓮子、桂百合、類、4因此炎暑 之季,切忌過食生冷與油膩厚味,宜食甘寒、利濕 清暑少油之品, ??蛇x食西瓜、 冬瓜、 白蘭瓜等 瓜果,常飲綠豆湯,并以燈心、竹葉、酸梅水、冰 糖煎水代茶飲用,取其清熱、解暑利濕、
9、養陰益 氣之攻。秋氣涼燥,當少食辛燥,選用蜂蜜、秋梨 等柔潤之物,山藥、及米等健脾補胃之品。冬季 萬物潛藏,天寒地凍,陰盛陽衰,進食胡桃、羊肉 之類,自可補腎助陽,以迎來年。中醫飲食與養生有豐富的哲學內涵:包括“天 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態觀;“調理陰陽、陰 平陽秘”的健康觀;“藥食同源、寓醫于食”的 食療觀;“審因施食、 辨證用膳”的平衡膳食觀。故大眾遵循: “飲食清淡, 素食為主”、 “可一日 無肉, 不可一日無豆”、“粗茶淡飯,青菜豆腐保 平安”、“食,不可無綠”等平衡膳食原則。對中 華民族的健康、繁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五谷為養”之“五谷”,泛指米、谷、麥、 豆等多種糧食,即中國人常說
10、的“主食”,這些主 食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質及 B 族維生素,脂肪含量極少。按照中醫理論,五谷 能養五臟之真氣,故稱為“養”。應該說是抓住了 攝取營養素的主體和根本。“五果為助”之“五 果”,泛指蘋果、梨、香蕉、桃等多種鮮果和干 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5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 維和有機酸。食用“五果”能促進人體的消化吸 收,調節體內酸堿平衡。在人體攝取營養素時, 它能起到輔佐和協助的作用?!拔逍鬄橐妗敝拔?畜”,泛指豬、牛、羊、雞、鴨、魚等動物性食 物,即中國人常說的“副食”。它們含有豐富的脂 肪、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食用動物性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修
11、補 機體組織,彌補植物蛋白在質量上的不足?!拔?菜為充”之“五菜”,泛指葉菜類、根莖類、茄 果類、菌類等多種多樣的蔬菜。它們含有大量的 維生素 C、胡羅卜素、B 族維生素、鈣、鉀、鎂、鐵等營養素。完全合理的食物結構還必須有蔬菜 輔佐、補充,才能使機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得 以充實、完善。因此合理的膳食結構提倡人們雜 食五谷,并以此為主食,在為益的五畜、為充的五 菜、為助的五果配合下,主副食互為補充,辯證施 食,就能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營養。“氣味和而服 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須性味和合, 才能補精益氣,利于健康。注意五味平和,勿使過偏, 黃帝內經說:“天 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
12、、酸、苦、 辛、咸五味,古人主張飲食的五味要配合得當。 大凡古人調和食物,按五行歸類,酸屬春,苦屬夏, 辛屬秋,咸屬冬,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別 用酸、苦、辛、6咸四味調和食品。五味進食得當, 能營養五臟,增進食欲,有益健康;但是偏頗太過, 相關臟腑不勝負擔,反易得病。飲食五味之入五 臟,各有其走向,哪一味偏嗜都會使臟腑之氣過 剩,失去平衡。五味進食不及會造成營養缺乏, 太過也會導致疾病,平衡適宜方能益于健康。現 代醫學認為:酸辛太過,會誘發或加重潰瘍病;食 用糖過量,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視、舗齒都有密切關系;食用鹽過量,是引起冠心 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13、飲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濃。孫思邈的千金要 方說:“廚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儉約為佳”, “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凡可食之肉 本無毒,或自死及著疫死,則有毒,食之者心困悶 而吐痢?!鼻宓?是與濃厚肥膩相對來說的。一是 指五味的進食適可而止,口味不可過重。二是說, 宜常食新鮮蔬果、雜糧等營養豐富而易吸收的食 物。少吃些肉,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其他有益食 物是很重要的。清淡的食物,一般都有利于消化 吸收,而且可防止多疾病?,F代營養學證明,人體 必須的營養物質有 50 種左右,可概括為七大營 養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7素、礦物質、 纖維素和水, 健康的人要全面攝取這些 營養物,而不宜偏于某一種。多吃肉,特別是肥肉, 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所以飲食結構以素 為主,葷素同食,比較合理。祖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發展 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 多的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于一身, 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班組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奪冠系列)
- 2025年企業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培優】
- 2025年企業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突破訓練)
- 2025民間房產抵押借款合同范本下載
- 2025授權采購石油居間合同
- 2025《酒店業勞動合同》
- 2025年新型靜電消除器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建筑防水卷材及制品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裝飾設計工程承包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因合同期滿離職信
- 通訊稿寫作培訓課件
- 超導材料介紹課件
- 2023年版勞動實踐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民法典合同編全面解讀課件
- 一年級下學期家長會ppt
- 空調維修保養安全文明保障方案
- 實驗室操作的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級一覽表
- 5000t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回轉窯工藝設計及及說明書
- 數控銑床進給系統結構設計說明書
- 智慧農業平臺解決方案
- 《騎鵝旅行記》閱讀題(有答案,內容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