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_第1頁
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_第2頁
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_第3頁
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_第4頁
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要點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市農技推廣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生態文明為理念,走又好又快發展之路,結合自治區農牧業工作會議和呼倫貝爾市農牧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自治區各業務站的工作安排,在主管局的領導下,根據本單位實際,本著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充分發揮推廣體系網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優勢,重點圍繞國家、自治區良種補貼、農村沼氣池建設、測土配方施肥、標準糧田建設、農業污染源普查等項目,全力服務現代農業建設,為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提供有力

2、支撐。現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農業技術推廣及農村能源工作完成情況一、全力做好國家和自治區良種推廣補貼項目今年是我市實施國家和自治區良種推廣補貼項目的第七年,從備春耕開始就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項目區進行詳細調查、認真落實,通過做好全程服務,項目區積極配合,各級農業部門通力協作,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完成糧種補貼項目668萬畝,投入補貼資金6,516萬元。項目區糧豆總產達186,316萬公斤,總增產25,263萬公斤,總純增收益60,528萬元。(一)高油大豆國家高油大豆良種推廣補貼完成430萬畝,落實在6個旗(市)場局、49個鄉鎮和農場、626個村和生產隊、38,560戶。全市有11個大豆品種享受

3、每畝10元補貼,品種有蒙豆9號、蒙豆12號、蒙豆14號、蒙豆16號、天源二號等。經測產,全市高油大豆平均畝產179.4公斤,比非項目區大豆畝產144.27公斤,畝增產35.13公斤,增產24.3%,效果顯著。(二)青貯玉米國家青貯玉米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完成140萬畝。項目落實在4個旗(市)、37個鄉鎮(農場)、433個行政村、40,787戶。全市有7個品種享受每畝10元補貼,品種有海玉4、海玉5、海玉6、九玉1、克單8等。經測產,青貯玉米平均籽粒產量548.8公斤/畝,比對照田495.4公斤/畝平均畝增產籽粒53.4公斤,增產幅度10.8%;項目區秸稈產量2656.5公斤/畝,比對照田2,146

4、公斤平均畝增產秸稈510.5公斤,增產幅度23.8%。(三)小麥國家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完成70萬畝(今年新增項目)。自治區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完成10萬畝。全市有5個小麥品種享受每畝10元補貼,國家項目小麥落實品種有龍麥26、龍麥30、格來尼等。自治區項目小麥落實品種有龍麥30、格來尼、內麥19等。經測產,國家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小麥平均畝產量278.7公斤,非示范區畝產量256.5公斤,項目示范區比非示范區畝增產22.2公斤,增產8.7%。自治區小麥項目區平均畝產量283.2公斤 ,非示范區畝產量256.5公斤,項目示范區比非示范區畝增產26.7公斤,增產10.4%。(四)馬鈴薯自治區馬

5、鈴薯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完成0.2萬畝。項目落實在阿榮旗,涉及6個鄉鎮、10個行政村、30戶。克新1號品種享受每畝80元補貼.經測產,項目田平均單產2016公斤,比非項目區1675公斤增加341公斤,增產20.4%,畝純增效益125.2元,總純增效益25.04萬元。(五)水稻國家水稻良種推廣補貼項目(今年新增項目)完成18.06萬畝。項目涉及3個旗(市)、27個鄉鎮、304個行政村、11,179戶。全市有5個品種享受每畝15元補貼。落實品種有龍粳15、富育123、沙沙尼、龍粳21、龍粳14等。經測產,全市平均單產540.9公斤,畝純增效益185.9元(較前三年平均),總純增效益3,357.4萬元。

6、二、實施好糧油作物高產創建活動2008年是農業部確定的“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按照自治區糧油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我市在大豆、小麥、油菜三大作物上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今年共建設15個萬畝優質糧油作物高產創建示范區:大豆12個(國家級3個,自治區級9個);小麥2個(自治區級);油菜1個(國家級)。3個國家級大豆示范點萬畝示范田單產190.1公斤/畝,較前三年平均畝增產85.9公斤;9個區級示范點萬畝輻射田單產187.5公斤/畝,較前三年平均畝增產83.3公斤。小麥萬畝輻射田單產311.6公斤/畝,較前三年平均畝增產105.1公斤。油菜萬畝輻射田單產234公斤/畝,較前三年平均畝增

7、產139.7公斤。莫旗寶山鎮國家級高產創建項目示范區核心攻關田面積100畝,經自治區高產創建項目測產驗收專家組測產,平均畝產233.2公斤,比對照田增產75公斤,增產率47.4%。創造了我市近年的最好水平。在高產攻關田采取了四統一、六免費措施,即: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機械化播種;免費提供種子、免費對種子包衣、免費提供配方肥、免費提供播種機械、免費提供噴灌設備、免費給予柴油補貼。今年各旗市共投入各項補貼資金、物資等,折合人民幣137.7萬元。今年呼倫貝爾市春播時期干旱嚴重,各旗市區紛紛想辦法,加大抗旱投入。阿榮旗在項目區打抗旱水源井25眼、新購抗旱水箱41個、新購噴灌設備20套,核

8、心示范田共投入資金26萬元;扎蘭屯市在展示田內加大了投入力度。新打2眼井,無償為項目區噴灌。新購三臺壟上三行播種機,統一播種,共無償投入項目區資金15.1萬元;莫旗將高產創建活動與良種補貼項目相結合,與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相結合,與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相結合,共投入萬元,同時為項目核心區購置了臺壟上三行播種機;大管局為項目區投資20萬元,新打抗旱井7眼,新增小型噴灌機8臺,購增雨火箭炮,提高人工影響天氣能力,為項目實施提供服務。其它旗市也通過加大物資和資金的投入,最大程度上做到示范區不因干旱造成影響。三、抓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繼續在扎蘭屯市、莫旗、阿榮旗實施農業部大豆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按照2008年

9、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項目專家組在3月份完成了150名技術指導員和3,000個科技示范戶的聘任、遴選工作。每位技術指導員負責20個示范戶,于春播前入戶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等工作。今年的工作重點一是加強技術培訓,首先對技術指導員進行了專題培訓,然后對科技示范戶和廣大農民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培訓。扎蘭屯市組成講師團,針對重點項目鄉鎮巡回培訓講課;阿榮旗進行電話咨詢和專家座席咨詢;莫旗實行技術指導員自行組織培訓,不留一戶死角;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各地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及時報道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動態。發布科技入戶信息42期、通訊報道15次;三是建立了科技書屋,購置辦公桌、電

10、視機、影蝶機、病蟲害防治掛圖、科技書刊、科技教學光盤等,為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提供方便條件。全市項目區科技示范戶平均產量179.7公斤/畝,輻射帶動戶的平均產量為159.3公斤/畝,非項目區平均畝產148.4公斤/畝。科技示范戶比非項目區農戶的平均產量增加31.3公斤/畝,增幅為21.1%。四、農業部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大豆項目為了加大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油高產大豆新品種和自主創新研制的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技術優化集成示范,熟化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強的高油大豆高產、高效生產技術規程和體系,在我市實施了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大豆項目。項目落實在我市的扎蘭屯市、阿榮旗、莫旗、大興安嶺農場局。根據項目要求,市中心

11、制定下發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程,項目區全部實現統一措施、統一供種、統一播種。全市共建立良種繁育田2.1萬畝,其中扎蘭屯完成3,000畝,阿榮旗3,000畝,莫旗10,000畝,大管局5,000畝。建立高標準1.2萬畝,平均畝產202.75公斤,比普通田平均畝產154.37公斤增產48.38公斤。五、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補貼免耕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今年我市在玉米、大豆、大麥、油菜等作物上開展免耕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工作(因情況有變,年初制定的小麥改為大麥)。在阿榮旗向陽峪鎮解放村、扎蘭屯蘑菇氣鎮福興村開展玉米、大豆輪作免耕栽培技術示范展示各200畝。采用2BGT2(3)型精密播種機。大型機械化免

12、耕播種,大麥落實在拉布大林農場10萬畝,油菜落實在上庫力農場10萬畝。采用大平原2010、大平原1510、2BMG-18、2BMG-24等免耕播種機播種。使播種、播肥、覆土、鎮壓等作業一次完成,達到苗齊苗勻。六、繼續開展農戶需求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阿榮旗從2006年開始進行農技運行機制改革試點村工作, 2008年將試點村提升為示范鎮,在六合鎮的10個村進行示范。在10名推廣責任人的辛勤努力下,該項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進展,使農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年為示范鎮農民辦實事142件,同時開展了19項試驗示范項目。10月8日項目責任人深入示范村入戶調查,人均純收入達到5960元,比2007年增加

13、了1562元。七、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圓滿結束按照國家及自治區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總體部署,呼倫貝爾市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于2007年12月底全面展開。在市農業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截止6月20日,已全部完成國家環保局和農業部下達的農業污染源普查及數據錄入工作任務,于6月25日上報自治區農業污染源普查辦。全市農業污染源普查能夠順利完成,得益于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全市13個旗市區都成立了農業污染源普查機構,并把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作為2008年各旗市農牧業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各旗市區農業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積極爭取落實普查經費,為全面完成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旗市區共

14、計申請落實農業污染源普查經費90.7萬元。市農業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領導申請落實了市級農業污染源普查專項經費20萬元。自治區下撥了農業污染源普查經費30萬元;二是大力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全市共印發信息簡報65期,在呼倫貝爾農技推廣網上發布十期,制作宣傳橫幅及標語776條,編印宣傳單108,200張,編印普查員手冊1,045冊;三是農業污染普查工作人員努力和踏實的工作。該項目工作時間緊、工作量大,普查員、普查指導員、數據錄入人員分工明確,加班加點,在人手不夠進及時增調人員,確保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八、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安全劃分工作農產品產地是農產品生產的源頭,直接影響農

15、產品的質量安全。由工業外援污染和農業自身污染造成的產地環境問題,已對農產品造成直接威脅,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部分農產品污染超標現象時有發生。按照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科的工作安排,于2008年8月20日至10月20日對我市農產品產地安全質量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農產品產地劃分、產地周邊重點污染源登記工作。目前,我市確定符合調查的中等城市一個(20萬以上非農業人口)。工礦企業周邊農產品產地調查六家。調查結果已經上報自治區推廣站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科。九、完成地下淋溶監測點和地膜殘留監測點建設工作根據自治區推廣站統一安排,建立全區不同區域、土壤類型、坡度、氣候

16、和典型種植制度條件下氮、磷、農藥和農膜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系數,為準確測算種植業源污染物排放數量提供基本參數。建立種植業源污染物排放量的表征和測算方法。摸清我市種植業源污染物排放的時空變化規律和主控因素,為控制種植業源污染提供科學指導。十、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工程建設進展情況1、沼氣國債項目呼倫貝爾市2008年承擔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規模1100戶,項目總投資50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32 萬元,地方配套154.01萬元,農牧民自籌219.99萬元。大興安嶺農場局4個農場600戶,到9月20日已完成160戶,完成任務的26.6%,由于種種原因當年沒能完成,將延緩到2009年驗收。扎蘭屯市200

17、8年沼氣國債項目500戶,到9月20日全部竣工,完成沼氣池建設任務500戶,完成任務的100%。結構均為有機玻璃鋼沼氣池。2、自治區預算內沼氣項目呼倫貝爾市2008年承擔自治區預算內試驗項目10項、擴大沼氣規模800戶,項目總投資151萬元。1、新池型示范6戶。具體落實在莫旗登特科辦事處安民村4戶、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團結嘎查2戶。莫旗新池型示范為塑料沼氣池,設計沼氣池池容為8立方米,材料為PC塑料沼氣池,厚度在0.5-0.8厘米,外加5厘米苯板保溫,延長了產氣時間,該沼氣池采用頂蓋出料,攪拌方便,解決了糞便易結塊造成產氣量下降等問題。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團結嘎查新池型為燃池沼氣池,池容為8立方米

18、,壁厚24公分磚墻加50公分寬燃池。2、沼氣脫水裝置試驗示范10戶。落實在海拉爾區陽光小區蔬菜基地3戶,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團結嘎查2戶,阿榮旗新發鄉那吉村5戶。以上10戶脫水裝置均采用輸氣管路深埋0.8米,在輸氣管路外加防寒保溫層,解決了輸氣管道積水結冰問題。該項目在7月2日施工,8月10日完成。3、多池連體示范3戶。落實在牙克石市。采用磚混結構24公分磚墻,兩個沼氣池共用一個水壓間,優點是節省用料減少占地,產氣量大。該項目在6月20日施工,7月20日完工,目前產氣正常。4、三沼對不同作物產量及品質影響試驗示范5戶。落實在海拉爾區陽光小區蔬菜基地2戶,扎蘭屯市河西辦事處3戶。5、自排渣玻璃鋼沼

19、氣池2戶。落實在阿榮旗。試驗采用玻璃鋼沼氣池,該沼氣池為球形,進料濃度高達20%,不會有沉渣和浮渣出現,不用大換料,可連續進料和連續自行溢流排渣。達到了自排渣的效果。6、利用沼氣冬季取暖試驗1戶,落實在扎蘭屯市南木養豬基地。該試驗正在進行中,但如果產氣量不足,難以帶動鍋爐進行取暖。7、高寒地區沼氣示范100戶。落實在莫旗登特科辦事處10戶;阿榮旗新發鄉那吉村32戶、音河鄉和平村5戶;扎蘭屯市河西辦事處10戶、哈拉蘇大興村20戶;牙克石市10戶(多池連體3戶×2);鄂溫克旗巴彥庫仁鎮團結村2戶。高寒地區沼氣示范在嶺東、嶺西分別采用“燃池沼氣池”、“24公分磚墻加苯板”沼氣池、PC塑料沼

20、氣池、玻璃鋼沼氣池等。通過一年的示范,分別采用不同的保溫辦法使沼氣在呼倫貝爾的嶺東、嶺西完全成功,一部分沼氣池長年產氣。該項目于6月25日動工9月25結束。8、縣級服務站一處該項目由阿榮旗承擔,落實在阿榮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院內,固定場所及貨架柜臺已安排完畢,沼氣專用車已配齊,其它配件陸續到貨。9、擴大沼氣建設規模800戶,落實在阿榮旗,建設地點得力其爾鄉、亞東鎮、霍爾奇鎮、六合鎮。10、高標準綠色生態家園落實在阿榮旗,建設地點查巴奇鄉50戶、那吉鎮那吉村蔬菜基地50戶。土 壤 肥 料 工 作 完 成 情 況 一、國家標準糧田項目建設工作進展情況(一)莫旗是繼阿榮旗之后,我市第二個實施國家標準糧

21、田建設項目的旗市。2006年經國家批準正式立項,現已按期完成了4萬畝標準糧田建設任務。同時建成配套了田間排水工程、水源工程、路涵工程、林網工程以及噴灌設施、配肥站、農化分析等項目,實現了項目區耕地提高一個地力等級,做到平年豐收、小災不減產、大災少減產,全面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二)扎蘭屯市、鄂倫春旗、海拉爾農管局的拉布達林農場、三河馬場、上庫力農場、大興安嶺農管局的歐肯河農場已被列入2008年的國家標準糧田建設計劃。六個項目區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建設總規模為10萬畝。其中:扎蘭屯市、鄂倫春旗、海拉爾墾區的上庫力農場、大興安嶺墾區的歐肯河農場建設規模均為2萬畝,計劃

22、投資均為600萬元;海拉爾墾區的拉布達林農場、三河馬場建設規模各為1萬畝,計劃投資分別為300萬元。初步設計已經完成。各項目區完成的主要工作:一是針對項目區現狀做了詳細勘查,摸清了項目區耕地地力水平、限制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及現有設施的分布、功能等情況;二是認真細致地做了項目區的規劃與設計,做到了規劃合理,設計科學,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效益,發揮項目建設的作用;三是完成了部分田間工程和農化分析等儀器設備的采購與安裝;四是新技術研究項目的實施,重點是開展地力培肥技術的研究。五是組建了項目建設領導機構,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以確保項目建設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二、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項目落實情況2

23、008年在牙克石市、阿榮旗、扎蘭屯市、莫旗、海拉爾農牧場管理局、大興安嶺農場管理局、海拉爾區、額爾古納市、鄂倫春旗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其中海拉爾區、額爾古納市、鄂倫春旗為2008年新建項目縣。今年完成推廣測土配方面積535.2萬畝,施用配方肥面積22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展示田面積14.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畝均用肥15.45公斤,比常規施肥畝均減少不合理用肥0.31公斤,畝均節本2.05元,減少不合理用肥總量1671.2噸,減少不合理用肥節約成本1096.28萬元。項目區糧油作物平均畝產238.64公斤,常規施肥區平均畝產218.06公斤,平均畝增產20.58公斤。三、繼續抓好 “水肥”雙

24、節工作2008年水肥雙節技術示范區落實在扎蘭屯市中和鎮復興村,落實面積1,000畝,均為大豆作物。四、加大力度做好肥料市場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大肥料市場監管力度,全面提升土肥部門的服務功能。主要工作為: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依法公開公正執法;加強培訓;強化對配方肥生產企業的監管,保證讓農民用上放心的配方肥;做好法律咨詢工作。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46人(次),執法車輛50次,檢查肥料生產企業4家,檢查肥料銷售企業133家,共抽檢肥料樣品71個,抽檢合格率為100%。五、做好土壤墑情預報工作2007年啟動了國家級農田墑情監測預報工作。在阿榮旗建立4個國家級土壤墑情監測點,動態記錄農田水分的變化,加強了

25、土壤墑情和旱情測報的連續性。截至目前共發布墑情監測簡報12期,并準確及時做好國家級土壤墑情與旱情監測點實時監測、數據入庫和信息上傳發布工作,在農業生產各個關鍵時期為有關部門和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在春播關鍵時期,密切關注旱情變化,發布監測報告3份,指導抗旱播種。編制了土壤墑情與旱情評價指標體系。經 濟 作 物 完 成 情 況一、大力推廣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高產栽培技術(一)優質黑木耳全光袋料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示范推廣2,100萬袋。其中根河市800萬袋,鄂倫春旗800萬袋,牙克石市500萬袋。主要開展了優良菌種根研2號一、二、三級菌種生產;指導農戶做好菌袋生產及養菌;圍繞全光袋料地擺栽培新技術開展

26、了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總產鮮木耳13,650噸,實現總產值3,791.67萬元,總純收入2,541萬元。(二)旱作覆膜菇娘新技術示范推廣在莫旗示范推廣面積2萬畝。落實在尼爾基鎮的烏爾科、永合發、興隆泉等6個村。項目田畝產菇娘1,123公斤,比一般田畝增產11.7%。總產菇娘2.25萬噸,總產值7 187萬元,總純效益達5,988萬元。今年重點推廣了鐵掃帚、特大黃菇娘等優良品種,狠抓了塑料棚育苗質量、大田覆膜質量和移栽質量。在育苗、覆膜和移栽三個技術環節,派出技術人員開展了巡回技術指導與跟蹤服務。(三)優質白瓜籽新技術示范推廣實施了11.6萬畝。其中扎蘭屯市5.2萬畝,阿榮旗5.3萬畝,莫旗1.

27、1萬畝。畝產白瓜籽69公斤,比一般田畝增產11.3%。總產白瓜籽8 004噸,總產值7 203.6萬元,新增產值730.8萬元。主要抓了大白板、特大白瓜籽等優良品種推廣;地膜覆蓋和育苗移栽技術示范;全營養平衡施肥技術;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四)設施西瓜嫁接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今年實施1,000畝。其中海拉爾區600畝,牙克石市200畝,滿洲里市200畝。實現設施西瓜畝產值14,322元,總產值1,432.2萬元,總純收入1,076.2萬元。重點推廣西瓜嫁接育苗技術,多層覆蓋增溫技術,再生二次結果技術,西瓜落地立體栽培技術等技術措施。(五)出口創匯蔬菜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今年落實出口創匯蔬菜

28、高效栽培技術示范面積5,600畝。其中滿洲里市2,400畝,海拉爾區1,700畝,牙克石市1,500畝。總產蔬菜19,791噸,總產值2,252.05萬元,總純收入1,537.05萬元。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主要開展了落實農戶、地塊和技術示范戶。重點推廣了出口洋蔥優良品種頂豐、紅星、蘋果洋蔥、卡木依等;出口胡蘿卜優良品種新黑田五寸、改良新黑田等;出口番茄優良品種百利、R-144等。市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完成情況一、水稻新品種引進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完成任務面積3.02萬畝,其中扎蘭屯市成吉思汗鎮奮斗村、紅光村4,000畝;阿榮旗新發鄉8,000畝;莫旗漢古爾河鎮西坤淺村1.81萬畝,尼爾基鎮

29、興農村100畝。主推品種為空育131、龍粳14、龍盾103。落實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核心示范田3片。項目區平均畝產559.38公斤,比計劃畝產550公斤畝增加9.38公斤,超計劃1.7%,比非項目區平均畝產517.39公斤,增產41.99公斤。二、高寒區設施瓜菜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今年實施了521畝。落實在海拉爾區友聯隊226個農戶。其中技術示范重點戶10戶。為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年初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編寫了黃瓜、番茄和禮品西瓜三個作物的無公害設施高效栽培技術規程,成立了以市農技中心主任為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對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做了周密安排,責任到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技

30、術人員一直跟蹤服務,開展現場培訓和巡回技術指導。新技術、新品種、新肥料試驗、示范工作完成新技術、新品種、新肥料試驗60項次,建立核心示范田120個。一、糧油作物共安排新技術、新品種、新肥料試驗17項,其中大豆有:高油大豆品種對比試驗;大豆溝壟輪種留茬免耕技術試驗示范;大豆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栽培技術示范。玉米有:青貯玉米品種對比試驗;青貯玉米地膜覆蓋技術示范;玉米留高茬深松免耕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小麥有:優質小麥新品種引進及展示試驗;小麥大型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示范。油菜有:優質油菜新品種引進及展示試驗;油菜大型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示范。水稻有:水稻品種展示試驗;水稻栽培方式對比試驗;水稻肥料對比試驗。

31、向陽葵有:向日葵品種對比試驗;向日葵播種密度試驗。馬鈴薯有: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試驗;馬鈴薯密度對比試驗。二、土壤肥料工作共安排試驗732個點次,其中測土配方施肥“3415”試驗197個點次,三區對比試驗535個點次。三、經濟作物結合項目的實施開展了設施蔬菜、黑木耳、出口蔬菜、白瓜子、菇娘等作物的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6個。四、農村能源工作主要進行高寒地區沼氣池建設新技術示范推廣5項。技術培訓工作完成情況今年全市培訓農牧民33.153萬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 1,310期,發放各種宣傳手冊、技術資料達到45.68萬份。重點圍繞糧油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土壤肥料技術、出口創匯蔬菜高效栽培技術、牧區菜籃子建設、農牧區沼氣池建造及養護技術全面開展技術培訓、咨詢服務工作。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情況一、加強了呼倫貝爾市農技推廣網建設,努力打造呼倫貝爾農技推廣形象。圍繞市農技推廣網()這個平臺,以增加欄目、增加信息量為重點,提高市農技推廣網站的知名度。二、建立了網絡資源共享系統,整合單位資源,提高辦公效率,促使單位數字化辦公水平不斷提高。三、充分利用好遠程教育基地,為我市農牧民服務。黨 務 工 作一、黨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