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082-2021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_第1頁
Q∕GDW 12082-2021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_第2頁
Q∕GDW 12082-2021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_第3頁
Q∕GDW 12082-2021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_第4頁
Q∕GDW 12082-2021 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01.040.29Q/GDW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企業標準Q/GDW 120822021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Technical standard of wireless sensor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2021-12-06 發布2021-12-06 實施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Q/GDW 12082-2021目 次前言III1 范圍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i吾雜5C24鵬i吾25 類型、命名與標識25. 1 25. 2 25. 3標識2

2、6 技術魏36. 1工作條件36. 2外觀與結構46. 3安全性能46. 4基本功能46.5測量范圍和準確度46.6協議一致性46. 7無線通信性能56.8供電電源性能56.9絕緣性能56. 10環境適應性66. 11電磁兼容性能76. 12電氣性能86. 13機械性能86. 14外殼防護性能96. 15可靠性97 107. 1試驗條件107.2試驗項目及方法108 翻僉刪148. 1總體要求148. 2型式試驗158. 3出廠檢驗168. 4入網檢驗168. 5抽樣檢驗173Q/GDW 12082-20219 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179. 1綱179. 2賊179. 3蹦189. 4貝萍1

3、8附錄A (資料性附錄)典型無線傳感器19附錄B (資料性附錄)典型無線傳感器命名20附錄C (規范性附錄)無線傳感器二維碼標識規范21附錄D (規范性附錄)無線傳感器檢測模式22附錄E (規范性附錄)無線傳感器測試要求23附錄F (規范性附錄)無線傳感器無線通信性能試驗方法25貓IJ側26為規范輸變電設備物聯網感知層傳感器標識、基本功能、無線通信和電氣性能等通用技術要求,制 定本標準。本標準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設備管理部提出并解釋。本標準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部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江蘇 省電力有限公司泰州供電公司、中國科學院上

4、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 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國網富達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西安金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華網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慧智神光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導納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 限公司、杭州凱源電子有限公司、珠海一多監測科技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胡成博、路永玲、景巍巍、張國江、黃強、秦劍華、邵進、熊澤群、姚楠、付 慧、李勇、賈駿、王真、印吉景、程陽、劉子全、朱雪瓊、陶風波、陳挺、鄭敏、田雪楓、馮笑、趙常 威、馮軍基、岳國良、劉益岑、王威、李

5、小兵、唐明、黃強、韋海榮、李智、楊石林、汪俊、劉洪、周 宇宏、潘鑫、呂紅志、王鵬。本標準首次發布。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部。Q/GDW 12082-202111范圍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通用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無線傳感器的類型、命名、標識、技術要求、試驗、檢驗規則、標 志、包裝、運輸與貯存等要求。本標準適用于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輸變電設備的無線傳感器,應用于其它電壓等級設備的無線傳 感器可參考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6、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2423.1GB/T 2423.2GB/T 2423.3GB/T 2423.4GB/T 2423.6GB/T 2423.10GB/T 2423.22GB/T 2423.24GB/T 2689.1GB/T3512GB/T 4208GB 4943.1GB/T 6388GB/T 9361GB/T 10125GB/T 11287GB/T 13384GB/T 14537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A:低溫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B:高溫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

7、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Eb:和導則:碰撞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Fc:振動(正弦) 環境試驗第2部分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N:溫度變化試驗方法試驗Sa:模擬地面上的太陽輻射及其試驗導則GB/T 16422.2GB/T 16422.3GB/T 17626.2GB/T 17626.3GB/T 17626.4GB/T 17626.5GB/T 17626.6GB/T 17626.8GB/T 17626.9恒定應力壽命試驗和加速壽命試驗方法總則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熱空氣加速老化和

8、耐熱試驗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信息技術設備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運輸包裝圖示標志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電氣繼電器第21部分第1篇:振動試驗(正弦)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沖擊與碰撞試驗塑料 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 第2部分:氙弧燈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3部分:熒光紫外燈電磁兼容電磁兼容電磁兼容電磁兼容電磁兼容電磁兼容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 試驗和測量技術 試驗和測量技術 試驗和測量技術 試驗和測量技術 試驗和測量技術 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

9、抗擾度 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Q/GDW 12082-2021GB/T 17626.10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GB/T 17626.11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 DL/T 1247高壓直流絕緣子覆冰閃絡試驗方法YD/T 1484.1無線終端空間射頻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測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Q/GDW 1242架空輸電線路狀態監測裝置通用技術規范Q/GDW 12020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微功率無線網通信協議Q/GDW 12021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節點組網協議Q/GDW 12079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傳感器數據規范3術語和定義Q/

10、GDW 12020和Q/GDW 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 1無線傳感器wireless sensor具備與外部系統無線通信手段,用于發送測量、狀態信息,接收和處理外部命令的傳感器。 4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ID: Identification (身份證明)5類型、命名與標識5.1類型5.1.1按應用場景分類本標準中涉及的無線傳感器按應用場景可以劃分為:輸電類無線傳感器、變電類無線傳感器。典型 無線傳感器分類可參考附錄A。5. 1.2按供電方式分類無線傳感器按供電方式分類,具體如下:a)電池供電類(P1類):單獨采用電池供電的傳感器。b)太陽能供電類(P2類)

11、:采用太陽能供電的傳感器,包含太陽能電池與蓄電池聯合供電的傳 感器。c)外接電源供電類(P3類):采用外接電源供電的傳感器。d)其它供電方式類(P4類):包括但不限于利用電磁感應、電容效應或熱電效應原理產生電能 的傳感器。5. 2命名無線傳感器命名時至少應包含主題詞、第一級修飾語(被測量)及第二級修飾語(測量對象)。無 線傳感器命名方式參見附錄B。5. 3標識Q/GDW 12082-20215. 3. 1標識內容無線傳感器標識內容應包含文字標識及二維碼標識。5.3.2文字標識無線傳感器文字標識應包括型號規格、傳感器ID。可在產品包裝上注明傳感器名稱、廠商名稱以 及生產日期等標識。5. 3. 3

12、二維碼標識無線傳感器二維碼標識應包括傳感器ID。傳感器二維碼標識規范詳見附錄C。6技術要求6. 1工作條件6. 1. 1正常工作條件輸電類無線傳感器的工作條件分I、II、III三種等級,其工作條件應滿足表1的規定。變電類無線 傳感器的工作條件分為I、II兩種等級,其工作條件應滿足表2的規定,且應滿足:a)最大日溫差:25°C (戶外)。b)最大日照強度:0.1W/cm2 (風速0.5m/s)(戶外)。c)最大覆冰厚度:10mm (戶外)。d)場地安全要求:符合GB/T 9361中B類安全規定。表1輸電類無線傳感器工作條件等級等級環境溫度工作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力抗風等級I級-25 &#

13、176;C 45°C-25 °C霄C5%RH 100%RH50kPa 106kPa不低于線路本體抗風等級II級_40oC 45OC-40 °C 85°CIII級-55°C45°C-55°C 85°C注:對于II級和III級工作溫度,蓄電池工作溫度可按一40°C70°C考慮。表2變電類無線傳感器工作條件等級等級環境溫度工作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力抗風等級I級-25 °C 45 °C-25 °C 70°C5% RH 95% RH80kPallOkPa35m/s (

14、戶外,離 地面10m高, lOmin平均風速)II級-40°C 45 °C-40°C 7(TC6.1.2特殊工作條件無線傳感器應用場景不滿足6.1.1所規定的正常工作條件時,應根據應用場景的具體要求,確定無 線傳感器的特殊工作條件。6. 2外觀與結構外觀與結構要求如下:a)外觀應完整、整潔、無損傷。b)無線傳感器的金屬構件應采用耐腐蝕材料,非金屬構件應采用耐老化材料。c)應滿足防腐蝕、防霉菌、防潮濕、防鹽霧要求,并具有防止動物影響的措施。d)各零部件及相應連線應有防松動措施。e)應具有永久標識、銘牌、文字及符號且簡明清晰。f)輸電類無線傳感器外殼防護等級應滿足GB

15、/T 4208中規定的IP65要求。6. 3安全性能安全性能要求如下:a)無線傳感器的接入不應改變被監測設備的連接方式,不影響被監測設備的密封性能和絕緣性能, 不影響現場設備的安全運行。b)對于從被監測設備接地線上獲取信號的無線傳感器,不應改變原有被監測設備的接地性能,接 地引下線應可靠接地并滿足相應的通流能力。c)對于帶有運動部件的無線傳感器,無線傳感器不應影響被監測設備的正常工作。d)無線傳感器的安全要求應符合GB 4943.1、Q/GDW 1242的相關規定。6.4基本功能 6. 4. 1數據采集與處理無線傳感器應具備自動數據采集或受控數據采集功能。6. 4. 2數據傳輸無線傳感器應具備

16、無線數據通信功能。無線傳感器的無線通信功能宜采用一體化設計實現,可采用 標準通信模組與傳感器組合實現。6. 4. 3電源管理P1類傳感器,應具備電池電壓上報功能。6. 4. 4遠程配置Pl、P2、P3類傳感器應支持數據發送周期、工作頻點等外部指令配置功能,P4類傳感器宜支持數 據發送周期、工作頻點等外部指令配置功能。6. 4.5設備自檢無線傳感器應具備自檢功能,并能根據要求將自檢結果遠傳。6. 5測量范圍和準確度傳感器的測量范圍和準確度等指標應滿足無線傳感器專項技術規范中的具體規定。6. 6協議一致性6. 6. 1通信協議一致性無線通信的物理層配置、頻段、MAC交互等應滿足Q/GDW 1202

17、0或Q/GDW 12021要求。6. 6. 2數據規約一致性傳感器數據報文傳輸格式應符合Q/GDW 12079輸變電設備物聯網傳感器數據規范要求。6.7無線通信性能傳感器的無線通信指標要求參見表3。表3無線通信指標要求無線通信頻段發射/接收技術指標要求2.4GHz發射全向發射功率I 級:ldBm-10dBmII 級:4dBm-1 OdBmIII 級:7dBm-10dBm發射帶寬默認 812.5kHz發射頻率容差±30ppm (812.5kHz)雜散發射<-36dBm (9KHz-lGHz)<-3OdBm (lGHz-15GHz)接收全向接收靈敏度可達到-113dBm (S

18、F=8, BW=812.5kHz)接收頻率容差±50ppm470MHz發射全向發射功率I 級:8dBm-17dBmII級:lldBm-17dBmIII 級:14dBm-17dBm發射帶寬默認500kHz發射頻率容差±30ppm (500kHz)雜散發射<-36dBm, 9KHz-lGHz<-30dBm, 1 GHz-15 GHz接收全向接收靈敏度可達到-109dBm (SF=5,BW=500kHz)接收頻率容差±50ppm注:I級:敞開式近距離;II級:敞開式中等距離或遮蔽場內近距離;III級:敞開式遠等距離或遮蔽場內中等及以上距 離。6.8供電電源性

19、能無線傳感器供電電源性能應滿足下述要求:a) Pl類,其電池供電時間大于6年;b) P2類,其電池在滿容量情況下單獨供電時間不少于30天;c) P3類,其電源的電磁兼容性符合附錄D中的規定;d) P4類,滿足6.4中規定的無線傳感器基本功能供電要求。6.9絕緣性能6. 9. 1絕緣電阻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變電P3類無線傳感器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 電路之間,絕緣電阻的要求見表4。表4絕緣電阻要求額定工作電壓uN絕緣電阻要求Un60VlOOMQ (用250V絕緣電阻表測量)250V>Un>60VlOOMQ (用500V絕緣電阻表測量)注: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

20、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250V>Un>60V的要求。6.9.2介質強度變電P3類無線傳感器介質強度應滿足以下要求:a)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無線傳感器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電路之 間,應能承受頻率為50Hz、歷時lmin的工頻耐壓試驗而無擊穿閃絡及元件損壞現象。b)工頻耐壓試驗電壓值按表5規定進行選擇,也可以采用直流試驗電壓,其值應為規定的交流試 驗電壓值的1.4倍。表5工頻耐壓試驗電壓要求額定工作電壓UN交流試驗電壓有效值Un60V0.5kV250V>Un>60V2.0kV注: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試驗電壓采用250V>

21、;Un>60V的要求。6. 9. 3 沖擊電壓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變電P3類無線傳感器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 電路之間,應能承受1.2/50US的標準雷電波的短時沖擊電壓試驗而無擊穿閃絡及元件損壞現象。當額 定工作電壓大于60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5kV;當額定工作電壓不大于60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lkV。 6. 10環境適應性6. 10. 1低溫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I級應滿足GB/T 2423.1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25V、持續時間72h的 低溫試驗要求;II級應滿足溫度-40°C、持續時間72h的低溫試驗要求;III級應滿足溫

22、度-55°C、 持續時間72h的低溫試驗要求。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I級應滿足GB/T 2423.1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25°C、持續時間2h的 低溫試驗要求;II級應滿足溫度-40°C、持續時間2h的低溫試驗要求。6. 10.2高溫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I級應滿足GB/T 2423.2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70°C、持續時間72h的 高溫試驗要求;II級和III級應滿足溫度85°C.持續時間72h的高溫試驗要求。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I級和II級應滿足GB/T 2423.2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70°C、持續

23、時間 2h的高溫試驗要求。6.10.3恒定濕熱性能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GB/T 2423.3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40±2) °C,相對濕度(93土 3) %,持續時間48h的恒定濕熱試驗要求。6. 10.4交變濕熱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滿足GB/T 2423.4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高溫溫度為55°C,試驗周期 48h (2個循環)的交變濕熱試驗要求。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滿足GB/T2423.4中規定的交變濕熱試驗要求,高溫溫度為55°C,循環 次數2次。6. 10.5溫度變化(沖擊)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

24、感器,應滿足GB/T2423.22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低溫為-40°C、高溫為70°C, 暴露時間為3h,循環次數為5次的溫度變化(沖擊)試驗要求。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滿足GB/T2423.22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低溫為-10°C、高溫為50°C, 暴露時間為2h,溫度轉換時間3分鐘,循環次數為5次的溫度變化(沖擊)試驗要求。6. 10.6覆冰性能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在環境溫度為-7°C-3°C,表面覆冰厚度為20mm,保持時間48小時 的覆冰試驗要求。6. 10.7鹽霧腐蝕性能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滿足GB/T 10125中

25、規定的乙酸鹽霧試驗(AASS試驗)或銅加速乙酸鹽霧 試驗(CASS試驗)要求。6. 10.8老化性能應滿足GB/T 16422.3> GB/T 16422.2> GB/T 2423.24> GB/T3512中規定的熒光紫外老化、氙燈老 化、熱老化試驗要求。6. 11電磁兼容性能應滿足GB/T 17626系列標準中電磁兼容性能要求參見表6。表6電磁兼容性能要求端口試驗項目基礎標準試驗等級性能要求適用供電類型外冗靜電放電(ESD)GB/T 17626.24級B或APl、 P2、 P3、 P4 類射頻電磁場輻射GB/T 17626.33級APl、 P2、 P3、 P4 類工頻磁場G

26、B/T 17626.85級APl、 P2、 P3、 P4 類脈沖磁場GB/T 17626.95級APl、 P2、 P3、 P4 類7Q/GDW 12082-2021表6(續)交流電源電壓暫降GB/T 17626.113級B或AP3類阻尼振蕩磁場GB/T 17626.105級APl、 P2、 P3、 P4 類電快速瞬變脈沖群GB/T 17626.44級B或AP3類浪涌(沖擊)GB/T 17626.54級B或AP3類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GB/T 17626.63級AP3類直流電源電快速瞬變脈沖群GB/T 17626.44級B或AP3類浪涌(沖擊)GB/T 17626.54級B或AP3類射頻場感應的

27、傳導騷擾GB/T 17626.63級AP3類I/O信號/控制 (包括功能接地 端口的連接線)電快速瞬變脈沖群GB/T 17626.44級B或APl、 P2、 P3、 P4 類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GB/T 17626.63級APl、 P2、 P3、 P4 類注:抗擾度性能判據:試驗過程中,在技術要求限值內功能或性能正常,可判定為A級;試驗過程中,功能或性能暫時 降低或喪失,但能自行恢復,可判定為B級;試驗過程中,功能或性能暫時降低或喪失,但需要人工干預或系統復位才能 恢復,可判定為C級;試驗過程中,出現設備(元件)或軟件損壞(存儲數據丟失)、功能喪失、性能下降、即時人工干 預或系統復位也不能恢復

28、,可判定為D級。6. 12電氣性能6.12.1電暈和無線電干擾對安裝在導線和絕緣子串上的輸電類無線傳感器,其電暈熄滅電壓和無線電干擾水平應滿足相應電 壓等級的架空輸電線路金具的要求。6. 12.2電流耐受性能對于安裝在導線上及采用感應取電的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導線最大允許工作電流而無干擾、 無損壞,并能正常工作。6. 12.3溫升性能對安裝在導線上的輸電類無線傳感器,其夾具及表面的溫升應不超過導線的溫升。6. 12.4雷擊性能對于安裝在桿塔上的無線傳感器,在電源機箱任一電源進線與地之間施加波形為1.2/50us、峰值為 6kV的沖擊電壓全波,在相同極性下,試驗10次,每次間隔5s,應無飛

29、弧或擊穿現象,且試驗期間及 試驗結束后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對安裝在導地線上的無線傳感器,距離被檢無線傳感器5m (對特高 壓等級電壓,該距離為8m),對導線施加相應電壓等級絕緣子串耐受水平的標準雷電波各3次,試驗 期間及試驗結束后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6. 13機械性能6. 13. 1振動性能6.13.1.1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振動性能#Q/GDW 12082-2021在非工作狀態下,非包裝狀態的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GB/T 2423.10中規定的如下試驗等級 的正弦振動:a)頻率范圍:塔上無線傳感器5Hz55Hz,線上無線傳感器10Hz150Hz。b)峰值加速度:10m/s2。c)掃頻循環次數

30、:5次。d)危險頻率持續時間:10min±0.5min。6.13.1.2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振動性能在非工作狀態下,非包裝狀態的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GB/T 11287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 的振動耐久試驗。6. 13.2垂直振動疲勞性能安裝在導地線上的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振幅A=±0.5mm、頻率f=25Hz50Hz、振動次數 N=lxl07次的垂直正弦振動。6. 13.3 沖擊性能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GB/T 14537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沖擊耐久試驗。6. 13.4碰撞性能6. 13.4.1輸電類無線傳感器碰撞性能在非工作狀態下,非包裝狀態的輸電類無線傳感

31、器應能承受GB/T 2423.6中規定的如下試驗等級的 碰撞:a)脈沖持續時間:16msob)每方向的碰撞次數:1000次。c)峰值加速度:98m/s2。6. 13.4.2變電類無線傳感器碰撞性能在非工作狀態下,非包裝狀態的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能承受GB/T 14537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 的碰撞試驗。6. 14外殼防護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符合GB/T 4208中規定的外殼防護等級IP65的要求。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室內及遮蔽場所使用的裝置,應符合GB/T 4208中規定的外殼防護等級 IP31的要求;戶外使用的裝置,應符合GB/T4208中規定的外殼防護等級IP55

32、的要求。6. 15可靠性應滿足以下要求:a)傳感器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不應低于5年。b)傳感器的使用壽命不應低于8年,無線傳感器故障率應低于1%。c)數據缺失率應低于1%。117試驗7. 1試驗條件除另有規定外,各項檢驗宜在如下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進行:a) 環境溫度:十15°C十35°C;b) 相對濕度:25%RH75%RH;c) 大氣壓力:860hPa1060hPa。7.2試驗項目及方法7. 2. 1外觀與結構檢查采用目測法對6.2中的要求逐項進行檢查,結果應滿足外觀與結構要求。7. 2. 2安全性能檢查根據6.3的要求逐項進行檢查。7.2.3基本功能試驗根據6.4的要求

33、逐項檢測。7. 2. 4測量范圍及準確度試驗對技術指標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規定方法進行各項檢驗。7. 2. 5協議一致性試驗根據6.6的要求進行檢查。7.2.6無線通信性能試驗根據6.7的要求逐項進行檢查。7.2.7供電電源性能試驗根據6.8的要求逐項進行檢查。7.2.8絕緣性能試驗7. 2. 8. 1絕緣電阻試驗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根據表4要求對各測試回路進行絕緣電阻試驗。測試前,應斷開被試回路 與外部電氣連接。測試結果應滿足6.9.1的要求。7. 2. 8. 2介質強度試驗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根據表5要求對各測試回路進行絕緣電阻試驗。測試前,除被試回路外, 其余回路應等電位互聯并接

34、地。試驗期間及試驗后,傳感器不應發生擊穿、閃絡及元器件損壞現象。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根據6.9.3的要求對各被測回路進行沖擊電壓試驗。試驗前,除被試回路 外,其余回路應等電位互聯并接地。試驗期間及試驗后,傳感器不應發生擊穿、閃絡及元器件損壞現象。7. 2.9環境適應性試驗7. 2. 9. 1低溫試驗根據6.9.1的要求,根據GB/T 2423.1中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低溫試驗。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 器應能正常工作。7. 2. 9. 2 高溫試驗根據6.10.2的要求,根據GB/T 2423.2中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高溫試驗。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 器應能正常工作。7. 2.9.3恒定濕熱試驗根

35、據6.10.3的要求,根據GB/T 2423.3中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恒定濕熱試驗。試驗期間和試驗后, 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7. 2.9.4交變濕熱試驗根據6.10.4的要求,根據GB/T 2423.4中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交變濕熱試驗。試驗期間和試驗后, 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7. 2.9.5溫度變化(沖擊)試驗根據6.10.5的要求,根據GB/T 2423.22中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溫度變化(沖擊)試驗。試驗期間 和試驗后,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7. 2.9.6覆冰試驗應按照如下試驗方法進行檢測:a)被測無線傳感器:整套裝置,按現場工作方式布置,處于工作狀態。b)覆冰方法:按照DL/T 1247中規

36、定的雨凇類覆冰方法及氣候室模擬的雨類型覆冰參數,將環境 溫度控制在-7°C-3°C,覆冰厚度達到20mm后并保持,保持時間48h。c)覆冰厚度:傳感器的覆冰程度由固定和旋轉圓柱體的覆冰厚度來表征。在覆冰水噴淋的有效區 域內,分別設置固定和旋轉的圓柱體,圓柱體直徑為25mm30mm,長度為600mm,旋轉圓 柱體的轉速為lr/min3r/min,圓柱體表面的覆冰厚度為20mm。d)統計試驗期間數據缺失率。e)在試驗期間,傳感器應運行正常,數據缺失率不超過10%。7. 2.9.7鹽霧腐蝕試驗按照GB/T 10125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對傳感器表面進行鹽霧腐蝕試驗,試驗后目測

37、觀察, 傳感器表面應無腐蝕產物,以及點蝕、裂紋、氣泡等腐蝕缺陷。Q/GDW 12082-20217. 2.10.8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137. 2. 9. 8老化試驗a)b)熒光紫外老化:按照GB/T 16422.3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暴露時間為168h。 氙燈老化:按照GB/T 16422.2和GB/T2423.24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暴露時間 為 168hoc)熱老化:按照GB/T3512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暴露時間為168h。7. 2. 10電磁兼容試驗根據傳感器使用材料及電源線、信號線情況,選擇如下一項或多項試驗項目,試驗后目測觀察,傳 感器表面應

38、無發黏、變色、裂紋、龜裂、氣泡、麻點、粉化或分離等缺陷。7. 2. 10. 1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2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7.2.10.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3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7.2.10.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4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7.2. 10.4浪涌(沖擊)抗擾度按照GB/T 17626.5中規定的試

39、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7. 2. 10.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6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7.2.10.6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8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7.2.10.7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9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Q/GDW 12082-2021按照GB/T 17626

40、.10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7. 2.10.9電壓暫降抗擾度試驗按照GB/T 17626.11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表6 中的性能判決要求。7. 2. 11電氣性能試驗7. 2.11.1電暈和無線電干擾試驗針對安裝在導線和絕緣子串上的傳感器,根據GB/T 2317.2中規定的試驗方法和要求進行試驗。在 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傳感器應滿足6.12.1中規定的技術要求,且試驗期間數據缺失率應不超過10%。7. 2. 11.2電流耐受試驗針對安裝在導線上的傳感器,把傳感器安裝在400mm2及以上截

41、面的導線上,處于默認采樣周期下 正常工作狀態,進行如下導線通流試驗,試驗期間及試驗結束后,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數據無干擾, 電氣系統無損壞;試驗期間的數據缺失率應不大于10%。將導線電流從零以800A/min速率升流至導線最大允許工作電流,然后以800A/min速率將至零, 重復3次。對導線通以最大允許工作電流值的電流,連續運行48h。7. 2. 11.3 溫升試驗針對安裝在導線上的傳感器,參考GB/T 2317.3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在環境溫度為20°C ±5°C 的條件下,將傳感器安裝在400mm2及以上截面的導線上,對導線通以相應截面導線最大允許工作電流

42、, 測量導線表面溫度、傳感器夾具及表面溫度。傳感器夾具及表面的溫升不應超過導線的溫升。7. 2. 11.4雷擊試驗無線傳感器處于工作狀態,在下述條件下進行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傳感器應無飛弧或擊穿現象,試 驗后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a)安裝于輸電線路的無線傳感器按GB/T 16927.1中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對被測導線施加 相應電壓等級絕緣子串耐受水平的標準雷電波各3次,線上傳感器安裝在模擬導線上,傳感器 其他部件距離模擬導線5m (對特高壓等級電壓,該距離為8m);b)安裝于輸電桿塔的無線傳感器按GB/T 3482中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試驗,在6.12.4 中規定的嚴酷等級下進行試驗。

43、7.2. 12機械性能試驗7. 2. 12. 1振動試驗無線傳感器振動試驗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在不包裝、不通電,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中央,按照GB/T2423.10中規定 的試驗方法和要求,并在6.13.1中規定的嚴酷等級下進行試驗。試驗后,傳感器應無損壞,緊 固件、連接件、模塊及元器件無松動、脫落等現象,且通電后傳感器在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按GB/T 11287中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對傳感器進行嚴酷等級I 級的振動耐久試驗,要求試驗后,裝置不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7. 2. 12.2垂直振動試驗垂直振動試驗通過模擬導線振動,檢驗安裝在導

44、線上的傳感器耐受垂直振動的能力和對導線的損傷。 參照DL/T 1098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在試驗期間及試驗后,傳感器應能正常工作;傳感器各部件應無松動、無損壞,夾頭無滑移,無明 顯磨損;傳感器夾頭處的導線未損傷,且傳感器夾頭的殘余力矩不應小于安裝力矩的60%。7. 2. 12.3沖擊試驗根據GB/T 14537中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對傳感器進行嚴酷等級I級的振動耐久試驗,要 求試驗后,裝置不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7. 2. 12.4 碰撞試驗應滿足以下要求: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不包裝、不通電,固定在碰撞試驗臺中央,按照GB/T2423.6中規定的試 驗方法和要求,

45、并在6.12.4中規定的嚴酷等級下進行試驗。試驗后,傳感器應無損壞,緊固件、 連接件、模塊及元器件無松動、脫落等現象,且通電后傳感器在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b)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按GB/T 14537中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對傳感器進行嚴酷等級I 級的碰撞試驗,要求試驗后,裝置不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7. 2.13外殼防護性能試驗根據GB/T4208規定的外殼防護性能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a)輸電類無線傳感器,應符合外殼防護等級IP65的要求。b)室內及遮蔽場所使用的變電類無線傳感器,應符合外殼防護等級IP31的要求;戶外使用的變 電類無線傳感器,應符合外殼防護等級IP55的

46、要求。7. 2. 14可靠性7. 2. 14. 1試驗方法根據GB/T 2689.1規定的加速壽命試驗方法進行。7. 2. 14.2判定依據符合6.15中規定的無線傳感器可靠性要求。8檢驗規則8.1總體要求檢驗分為型式試驗、出廠檢驗、入網檢驗和抽樣檢驗四類。8.2型式試驗8. 2. 1檢驗規則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是,應進行型式試驗:a)新產品定型前;b)正常生產時,每4年進行一次;c)停產1年后又恢復生產時;d)生產設備重大改變時;e)正式生產后,因結構、材料、工藝有改變時;f)國家技術監督機構或受其委托的技術檢驗部門提出型式試驗要求時。表7檢驗項目序號檢驗項目分類檢驗項目型式試驗出廠檢驗入網檢

47、驗抽樣檢驗1外觀和結構檢驗外觀和結構檢驗參參2尺寸檢查重量和尺寸檢查3防護等級試驗防護等級試驗O4準確度準確度參參5協議一致性通信協議一致性6數據規約一致性7無線通信性能最大射頻輸出功率參O參8發射帶寬參OO9發射頻率容差O10雜散發射參OO11接收靈敏度OO12接收頻率容差O13供電電源性能試驗電池性能試驗參參14自取電模塊性能15絕緣性能試驗絕緣電阻OO16介質強度參OO17沖擊電壓OO18環境試驗低溫試驗19高溫試驗參參20交變濕熱試驗OO21溫度變化(沖擊)試驗22覆冰試驗參23鹽霧腐蝕試驗OO24老化試驗OO25電磁兼容試驗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參OO26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參OO2

48、7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OO28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參OO29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OO表7(續)序號檢驗項目分類檢驗項目型式試驗出廠檢驗入網檢驗抽樣檢驗30電磁兼谷試驗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參OO31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參OO32電壓暫降抗擾度OO33射頻場感應傳導騷擾抗擾度參OO34電氣性鹿試驗可見電暈和無線電干擾水平試驗OO35電流耐受試驗OO36溫升試驗參O參37雷擊試驗OO38機械性能試驗振動試驗OO39垂直振動試驗參40沖擊試驗41碰撞試驗OO42外殼防護性能試驗外殼防護性能試驗參OO43可靠性試驗可靠性試驗注:表示規定必須做的項目;O表示規定可不做的項目;一表示不做的項目8. 2.

49、2檢驗項目應根據本標準表7中型式試驗的檢驗項目執行。8.2.3結果評定樣品通過全部型式試驗為合格。8. 3出廠檢驗8. 3. 1檢驗規則應根據本標準表7中出廠檢驗的檢驗項目對傳感器進行逐臺出廠檢驗。8. 3. 2檢驗項目應根據本標準表7中出廠檢驗的檢驗項目執行。8.3.3結果評定檢測中出現任一檢驗項目不合格,均判該傳感器為不合格。8. 4入網檢驗8. 4. 1檢驗規則應根據本標準表7中入網檢驗的檢驗項目對傳感器進行入網檢驗。8. 4. 2檢驗項目應根據本標準表7中入網檢驗的檢驗項目執行。8.4.3結果評定檢測中出現任一檢驗項目不合格,均判該傳感器為不合格。8. 5抽樣檢驗8.5. 1檢驗規則應

50、根據本標準表7中抽樣檢驗的檢驗項目對到貨傳感器進行隨機抽樣檢驗。隨機抽樣檢驗規則宜根 據以下規則檢驗:a)同一產品單批次供貨數量在3臺及以下,按實際供貨數量全部抽取;b)同一產品單批次供貨數量超過3臺的,按實際供貨數量的5%抽取,但單批樣品不應少于3臺。8. 5. 2檢驗項目應至少包含本標準表7中抽樣檢驗的檢驗項目。8.5.3結果評定對抽檢樣品進行逐臺檢驗,檢驗中有1臺以上(包含1臺)單機不合格時,應加倍抽取該傳感器按 照抽樣檢驗相關項目經行檢驗。若仍有不合格時,則判該批傳感器不合格;若全部檢驗合格,則除去第 一批抽樣不合格的單機傳感器,該批傳感器判為合格。應在抽樣檢驗合格后進行現場安裝與調試

51、。抽樣檢驗報告僅對本次工程項目有效。9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9. 1標志9.1.1 包裝標志在包裝箱的適當位置,應標有顯著、牢固的包裝標志,內容包括:a)生產企業名稱、地址;b)傳感器名稱,型號;c)傳感器數量;d)包裝箱外形尺寸(mm);e)凈重或毛重(kg);f)運輸作業安全標志;g)到站(港)及收貨單位;h)發站(港)及發貨單位;i)工程項目名稱。9. 1.2儲運圖示和收發貨標志包裝儲運圖示和收發貨標志應根據被包裝傳感器的特點,按GB/T 191和GB/T 6388的有關規定正 確選用。9.2包裝9. 2. 1 基本要求傳感器的包裝應滿足GB/T 13384,符合牢固、美觀和經濟的要求,

52、做到結構合理、緊湊、防護可 靠,在正常儲運、裝卸條件下,保證傳感器不致因包裝不善而引起設備損壞、散失、銹蝕、長霉和降低 準確度等。9.2.2包裝環境要求傳感器包裝時,周圍環境及包裝箱內應清潔、干燥,無有害氣體、無異物。9.2.3裝箱要求傳感器包裝后,其包裝件中心應盡量靠下且居中。傳感器裝在箱內應予以支撐、墊平、卡緊,傳感 器可移動的部分應移至使傳感器具有最小外形尺寸,并加以固定。9.2.4分體包裝傳感器如有突出部分,在不影響其性能的條件下,應拆卸包裝,以縮小包裝件體積。9.2.5產品防護傳感器的防震、防潮、防塵等防護包裝按GB/T 13384中的有關規定進行。9.2.6隨機文件清單隨機文件應齊全,文件清單至少包含:a)裝箱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