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公司治理前沿及第一章2018年_第1頁
01公司治理前沿及第一章2018年_第2頁
01公司治理前沿及第一章2018年_第3頁
01公司治理前沿及第一章2018年_第4頁
01公司治理前沿及第一章2018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言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業管治和企業管理,也稱公司治理結構。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公司治理結構原則中給出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定義:“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以對工商公司進行管理和系”。的體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諸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2018/3/8前言公司治理學的特點(為什么要學習公司治理學):u公司治理是一門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應用學科u公司治理具有藝術性的特征u公司治理實踐具有技術性的特征u公司治理學具有鮮明的特征u公司治理具有區域性、階段性特點u公司治理是當前中國和難題發展的

2、重要基礎問題2018/3/8前言如何做好公司治理的教與學: 課程目的:u初步系統了解公司治理的發展歷程、國內外現狀、研究重點和發展趨勢u掌握解決公司治理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方法u通過案例分析和課程作業加深對和運用課程設置:選修課,2學分,32學時,3月21日到5月9日(4月4日節,5月2日國際勞動節停課)2018/3/8前言如何做好公司治理的教與學: 教學方法:u自學和課堂引領相結合u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u緊密結合當前國際追求(課件)和參考書:發展和中國發展,(課件):公司治理(第二版)陳文浩主編 上海財經大學2018/3/8前言參考書:u中u中民民公司法合伙企業法u公司治理理論寧向東著,中國財

3、政u公司治理李維安、武立東 編著 上海u接管、重組與公司治理【美】J.弗雷德·威斯通(J.Fred weston) 馬克·L.米切爾(Mark L. Mitchell) J.哈羅德·馬爾赫林(J.HaroldMulherin)/著張秋生 陳揚 譯2018/3/8前言參考書:u董事會會議管理帕特里克·(PatrickDunne)著 馮學東 林祝君 張巖巖 譯 機械工業社Ram Charan,2000,Boards ThatDeliver,Inc.SanFrancisco:JohnWiley&Sons,2018/3/8前言課程作業和課程作業:u安排一

4、次課程作業u課程結束前提供5-10個題目,由學生根據自身工作經歷和特點自由選擇,撰寫一篇3000字左右的論文。:u課堂參與:20分u課程作業:30分u期末:50分歡迎同學們就以上安排提出意見。2018/3/8課程內容前言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第二章公司治理結構第三章董事第四章 公司治理機制第五章 影響公司治理的內外部因素第六章 公司治理模式及公式治理模式的趨同第七章 企業的公司治理第八章 相機治理第九章 我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問題探討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柳建堯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企業的產生:企業制度:指以產權制度為的企業的組織、和管理規范的總稱。古典企業制度現代企業

5、制度2018/3/8特點兩權合一無限責任兩權分離主要存在形式業主制合伙制公司優點設立程序簡單在數量上占優符合發展的需要在規模上占優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進與現代企業制度(一)企業制度的發展歷程:2018/3/8時間公元前18世紀15世紀末18世紀初漢穆拉比1470年,英國特許的“公司”1600年,英國特許的東公司“”意義企業制度的公司制度的建立推動了近代公司的產生和發展一、企業制度的演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進與現代企業制度2018/3/8派別理論企業的性質傳統斯密定理,即市場限制勞動分工假說交換能力引起勞動分工,分工的范圍必然總是受到交換能力的限制新古典學“黑匣子”理論企業不過是一個專業化的生產單

6、位新制度學費用理論企業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新興古典學間接定價理論企業的本質是一種用勞動市場代替市場的分工協調組織一、企業制度的演(二)企業的性質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企業制度的演進與現代企業制度(三)現代企業制度2018/3/8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的組織形式無關,只要是現存企業都可以認為是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的組織形式現代企業制把現代企業制度等同于公司制度的三種觀點把現代企業制度等同于制度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 結構嚴謹、責權關系對等、籌資廣泛、制約機 營的企業制度和公司制度。2018/3/8制健全、企業規模可以迅速擴大并能穩定持久地經現代企業制度,是指能在次水平上適應現代化化生產和市場要求的產

7、權關系明確、治理一、企業制度的演進與現代企業制度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企業制度的演進與現代企業制度2018/3/8所和經營權分離籌本的便利性現代企業規模迅速擴大的可能性制度的特征轉移的隨意性經營的持久性公司行為的高度規范性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2018/3/8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為什么會存在?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如何界定;二是如何設置企業的所、剩余所、剩余索取權和權以得到最優?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剩余索取權(ResidualClaim):索取權是權中的一項重利,它是對剩余勞動的要求權。一般而言

8、,索取權的基礎是所家既是。當家用自有進行生產和交換活動時,所有者,又是使用者。在這里,所和使用權是統一的,利潤歸這個同一主體所有,不存在各主體對利潤的分割問題。所有者擁有完全的剩余索取權。剩余索取權是一項索取剩余(總減去合約)的權利,也就是對剩余的索取。簡單地說是對利潤的索取,即經營者利潤。在實踐中,將剩余索取權分配給經營者的一種做法就是在市場盛行的讓經營者持有或分配給經營者。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權(risidual rights of control):是相對于合同剩余權而言的,指的是對企業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

9、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資、利息等)的余額的要求權,即剩余權就是對純利潤的權,如使用、支配、處置等權能。現代產權理論把剩余權看作產權的本質,它是在契約中事先不能規定的那份權的權力。所以,相對于條款列明的或已作規定的特定權來說,它們就成了剩余權。由于只有所有者才有這種權力,所以它們直接就被用來定義所有權了。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1.成本理論u間接定價理論u資產性理論2.理論u團隊生產理論u委托理論:G-H-M模型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企業為何存在?真

10、正的企業理論:研究企業為什么會存在及企業內部組織的學意義。科斯(1937):(1) “建立企業有利可圖的主要似乎是,利用價格機制是有成本的”;(2) 企業是“一個契約代替了一系列契約”;(3) 企業不可能無限擴大從而代替市場,“當企業內組織生產的費用等于其在市場上組織生產的費用時”,企業就不再擴大了。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企業為何存在?(1)張五常企業的合約性質(1983):指出,并不是企業取代了市場,而是要素市場取代了種合約取代了另一種合約。(2)巴澤爾(1987):宣稱,將企業和市場市場,是一是“錯誤的兩分法”;“任何在企業內以及所有者之間的實質上都是一

11、種交換,也可以在市場上進行”;,科斯的貢獻:(1)解釋了企業為何存在;在蘇南和浙江作為一個企業的內部協作被一些新出現的類似原來生產部門的家庭“小企業”之間的所替代了,按科斯(1937)的定義,企業被市場替代了,按張五常(1983)的思想,則是要素合約被市場的合約替代了。這是一個由市場替代企業組織生產的現象,(2)提出了費用概念。是企業理論的開山之作。2018/3/8要素市場取代了 市場,即每一個投入所有者簽訂一個合約將投入的使用權委托給一個 人,獲取一定的收入,而不是在每一次 中同其它的投入所有者簽訂合約,從而節約了 成本。因此,說“企業”代替了“市場”并非完全正確。確切地說,是一種合約代替了

12、另一種合約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現代企業理論(企業的契約理論):2018/3/8楊小凱、黃有光的一般均衡契約模型:企業是一種巧妙的方式,它可以把一些費用極高的活動卷入分工,同時又可避免對這些活動直接定價和直接交易,由此,企業的本質就在于它是一種較難定價的生產要素進行定價的有效裝置。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1.利益相關者的定義:利益相關者的三個層次:一是泛指受公司影響經營活動影響的或反之影響公司的自然人和團體;二是指有直接關系的自然人和團體;三是指其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相連的自然

13、人和團體;直接利益相關者和間接利益相關者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的發展(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1.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關者:企業理論的角度為什么要考慮利益相關著的利益?u市場是有缺陷的,市場機制并非萬能;u技術創新的持續發展,改變了市場的組織形式;u企業是運行的“細胞”,是生產力的基石。u有利于公司內部制衡機制的實現;u有利于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形成有效保護;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的發展(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2.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關者:企業理論的角度為什么要考慮利益相關著的利益?u有利于企業從單純追求自身

14、利益最大化轉向企業網絡組織最大化,從而保障和行業利益;u有利于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于公司實現;責任的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的發展(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2018/3/83.主要公司治理原則對公司治理的關注uOECD、英國、美國、韓國u中國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二、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的發展(三)公司治理的復雜性1.公司治理的復雜性u契約的整性,u公司治理制度與公司治理機制的不同u股權多元化、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形成,使“兩權分離”導致的人問題,愈發成為焦點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的發展(三)公司治理的復雜性2

15、.影響公司治理的要素u公司治理機制的形成與企業股權結構有直接關系u股東持有企業所的成本是有差異的u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影響公司治理機制的發揮u公司治理結效與市場環境、法律、信用體系、等因素密切相關2018/3/8二、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股東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018/3/81.理論模式u股東治理模式與股東利益最大化:“金融模式”和“市場短視”u新古典學的公司治理理論:古典管家理論u信息學的公司治理理論:委托理論u組織行為和組織理論的公司治理理論:現代管家理論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一)股東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經驗模式u私人股東主導的治

16、理模式:u經理主導的治理模式:經理u法人股東主導的治理模式:機構2018/3/8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下的公司治理理論(一)股東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經驗模式法人股東主導的治理模式:機構2018/3/8三、不同治理模式美國德國法人持股占大量法人持股占大量,主制成為銀企結合的基礎法人持股占大量,通過持股成為公司的者法人股東單向持股法人交叉持股,持股穩定性強實行雙重制衡機制,監事會和理事會制度共同發揮作用法人股東介入公司決策,公司權向股東回歸法人股東組成協調機構, 對各個法人股東的經營活動實行引導市場作用微弱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二)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

17、理理論2018/3/81.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形成的基礎u現代公司是一個狀態依賴的結合體u公司價值的形成因素越來越復雜u強調股東利益與責任的協調統一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二)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利益相關者理論模式多種劃分模式:CHARKHAM1992:契約型利益相關者和公眾型利益相關者;CLARKSON1995:主要利益相關者和次要利益相關者;WHEELER1998,CARROL1996,MITCHEL1997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二)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018/3/82.利益相關者

18、理論模式內部利益相關者u出資人的權利債權工u者的權利客戶、供應商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二)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018/3/82.利益相關者理論模式外部利益相關者u社區居民的權利就業、環境、生活u的權利客戶、供應商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二)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2018/3/83.經驗模式出資者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治理企業所應由出資者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共同,應由出資者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來決定。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三)企業所有者治理理論一種創新1.工業的業制度特征及知識條件下企業

19、制度創新u工業地位的基本特征是參與者在企業權利關系中的主導u知識不斷提高導致知識參與者在現代企業權利關系中的地位u“經理升”的來臨使管理者的地位和權利不斷上u利益相關者治理和出資者主導下的利益相關者治理理論,缺乏可操作性2018/3/8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三)企業所有者治理理論一種創新2018/3/82.企業所有者治理的理論模式企業歸屬于物質所有者(股東)、人力所有者(經營和生產者)和借入所有者(債權人)共同所有和共同治理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三)企業所有者治理理論一種創新2.企業所有者治理的理論模式u 管理的成本與“股東至上”

20、的治理模式u “集體決策成本”與“股東至上”公司治理模式u “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公司治理模式與所本最小化的背離u 風險承擔成本與公司治理模式成2018/3/8三、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論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公司制企業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的比較:2018/3/8類別內部治理外部治理實現方式產權制度安排來實現市場競爭體系來實現理論基礎基于委托-理論和產權理論基于市場競爭理論基本特征以產權為主線的內在制度安排以競爭為主線的外在制度安排治理載體公司本身市場體系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問題:在所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所產生

21、的人問題、風險、成本,以及公司的管理層究竟依照何種目標來經營,就成為公司治理的基本問題。同時,公司治理還要最小化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所造成的成本,合理分配他們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以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防止經營階層為牟取自身利益而犧牲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科克倫(Philip L.Cochran和沃特克(Steven L. Wartick:公司治理文獻回顧(1988)觀點:(1)公司治理問題包級管理階層、股東、董事會和公司其他利害相關者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2)公司治理的問題是:誰將從公司決策層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受益;誰應

22、該從公司決策層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受益? 當在“是什么”和“應該是什么”之間存在不一致時,一個公司的治理問題就會出現。(3)他們引述了巴克霍爾茲的論述,將公司治理分為四個要素,即股東、董事會、工人和。每個要素中的問題都是由高級管理階層和其他主要的利益相關者的不一致引起的。相互就有關“是什么”和“應該是什么”之間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施萊弗和維什尼(Shleifer and vishny) (1997):觀點:(1)在多數的大公司中,最基本的問題并不是外部投資者性的大股東之間的利益沖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問題,而是外部股東和突問題,因為性股東幾乎能夠全部管

23、理者。(2)公司治理要解決的就是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所和控制權分離情況下,解決經營者和股東之間的委托-問題,從而保證股東利益最大化;第二,在股權分散的條件下,如何協調所有者之間關系的問題,特別是保護中小投資者不被大股東的問題;第三,在股東追求利益最大化關系的情況下,協調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問題。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鄭紅亮(1998):認為公司治理要處理的是公司得到投資回報的方法問題。供給者確保可以張維迎(1996):認為企業所安排和公司治理結構是同一個意思,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所安排的具體化,企業所安排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抽象概括,公司治理結構的是

24、指,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和激勵的問題(即委托-問題)。楊瑞龍和周業安(1997):認為企業治理結構本質上是一個關于企業所有權安排的契約。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二)內部治理的基本原則和組織設計人委托人的目標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設計原則一般模型一般原理設計模型主要內容主要內容運行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二)內部治理的基本原則和組織設計1.公司內部激勵機制的設計激勵機制的設計原則:出發點:滿足激勵客體的個人需要直接目的:調動激勵客體的積極性最終目的:實現企業目標設計:行為規范和分配制度最佳效

25、果:在較低成本的條件下達到激勵相容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二)內部治理的基本原則和組織設計1.公司內部激勵機制的設計激勵機制設計模型:企業目標行為信息規范交流個人目標誘導因素信息交流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二)內部治理的基本原則和組織設計1.公司內部激勵機制的設計激勵機制的運行:2018/3/8激勵客體激勵主體比較與再交流年終評價與獎酬分配階段性評價選擇行為雙向交流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四、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二)公司內部治理激勵機制的設計激勵機制的設計原則公司內部治理監督機制及設計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一般原

26、理2.公司內部激勵機制的設計公司內部權力的分立與制衡是公司內部監督機制設計所要達到的目標。公司內部權力的制衡主要是指公司內部各之間的分配與相互制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了一套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這種權力的相互制衡實際上是權力的相互監督。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由于所和權的分離,作為的最終所有者的股東不能直接從事公司的經營管理。股東會成立現代公司股東眾多,股東會不是常設機構,使得股東會經常地直接地監督和干預公司事務成為不可能。董事會成立:公司權力第一次分離當董事會將公司的具體經營業務和行政公司權力第二次分離管理交其聘任的經理負責。董事會還可能出現董事和經

27、理層合謀的道德風險。監事會成立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公司內部治理監督機制及設計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內容股東經理公司治理中的相互制約關系監事會董事會檢查公司的業務活動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公司內部治理監督機制及設計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內容(1)股東與股東大會的監督機制“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即股東會和股票市場主要表現在:一是集中投票權,替換不稱職的或對現有虧損承擔責任的董事會成員,從而促使經理二是在預期(2)董事會的監督的更換。下降時,拋售股票。董事會對經理的監督表現在行使職責和解雇經理,或通過制定和長期戰略來約束經理的

28、行為。董事會對經理的監督表現為一種制衡關系。也可能出現董事會偷懶、或與經理合謀損害股東利益等問題。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3)監事會的監督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以出資人代表的行使監督權力。監事的特點:一是監事會具有完全的性;二是監事個人行使監督具有平等性。監事會的基本職能:監督公司的一切經營活動,以董事會和總經理為監督對象,在監督過程中,隨時要求董事會和經理的越權行為。糾正公司章程監事會監事的主要形式:會計監事和業務監事;事前、事中和事后監事。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公司內部治理的決策機制設計公司決策機制的一般原理層級制決

29、策:與公司內部決策者的職責分工與權力分立相。層級制決策的三個特征:(1)存在一個最高決策者;(2)權力邊界清晰;(3)下級服從。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公司內部治理的決策機制公司決策機制的主要內容第一層級:股東會的決策權。股東會擁有選擇經營者、受益等決策權力。經營管理和資產第二層級:董事會的決策權。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公司的法定代表。其決策權主要有:制定公司的經營目標、方針和管理和獎懲;原則;挑選、聘任和監督經理,并決定經理的提出分配方案供股東會審議;通過修改和撤銷公司內部規章細則;決定公司的財務原則和資金的周轉;決定公司的和服務的價格、工資和勞資

30、關系;代表公司簽訂各種合同;決定整個公司的福利待遇;召集股東大會。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公司治理框架:T一元治理模式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股東管理者員工股東管理者員工 消費者股東股東管理者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一)股東、管理者共同治理模式計劃(Executive Stock Options,簡稱ESO):股票經理人的金對于ESO的主要解釋:(1)人力(2)委托-理論理論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一)

31、股東、管理者共同治理模式(1)人力理論20世紀60年代由舒爾茨、明瑟爾和貝克爾提出,認為人力是凝結在中的能夠使價值迅速增值的知識、體力和價值的總和。管理者人力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最重要、最稀缺的。企業通過有效激勵機制來保持管理者人力,這需要從單純的“工資+獎金”向“剩余索取權”轉變。ESO正是企業框架下讓人力享有企業部分剩余索取權的制度安排。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一)股東、管理者共同治理模式(2)委托-理論由于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激勵不相容、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對等以及合同的全,所有者無法經營者成果是經營者努力所得還是非因素所致,

32、為了避免經營者為了自身的目標而背離股東利益,需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來規范經營者的行為,將經營者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激勵機制應實現剩余索取權和權的有效配置。ESO通過讓經營者成為未來的股東而賦予其剩余索取權,在一定程度上使經營者的目標函數和所有者的目標函數盡可能地達成內在的一致性,減少經營者的機會行為和所有者對其監督的負擔,降低公司的成本。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一)股東、管理者共同治理模式ESO(Executive Stock Option)恰當激勵機制的作用:(1)管理薪酬的相對部分以股票形式體現,可以使高

33、級管理的利益與股票業績、投資者的利益掛鉤,并使東價值的創造;管理注重長期股(2)管理的薪酬機制對公司業績有巨大推動作用。(3)能夠吸引優秀和保持員工忠誠度。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二)員工所職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簡稱:ESOPs)ESOPs的發展歷程ESOPs的主要作用ESOPs的不足和問題2018/3/8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論公司制企業制度的治理體系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二)員工所ESOPs的發展歷程:路易斯·凱爾索的擴大 理論 概念 美所的思想家凱爾索提出:20世紀50年代,律師和投資和州的相關為員工持股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和良好的外部環境:1973年,當時任參議院財經委員會的參議員拉塞爾·朗了解并接受了凱爾索的思想;1974年,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1984年和1986年,法;1996年,小企業就業保;1997年,賦稅人信任稅制法。 實踐過程來看,ESOP迎合了各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