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QB∕T 2761-2024 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_第1頁
(正式版)QB∕T 2761-2024 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_第2頁
(正式版)QB∕T 2761-2024 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_第3頁
(正式版)QB∕T 2761-2024 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_第4頁
(正式版)QB∕T 2761-2024 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71.100.35;97.030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Testmethodsforpurificationeffectofindooraircleaningproducts2024-07-05發布2025-01-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Ⅰ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試驗條件和樣品準備 25模擬現場試驗方法 6現場試驗 47結果表述 5附錄A(規范性)試驗艙技術要求 附錄B(規范性)顆粒物凈化試驗方法 附錄C(規范性)氣態污染物凈化試驗方法 附錄D(規范性)氣態污染物凈化試驗方法(緩釋法) 附錄E(規范性)除微生物試驗方法 附錄F(規范性)除過敏原試驗方法 附錄G(資料性)現場試驗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21附錄H(資料性)乙烯的測定 22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替代QB/T2761-2006《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與QB/T2761-2006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更改了標準適用范圍(見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c)增加了試驗條件和樣品準備(見4.1、4.2d)增加了1m3、3m3、10m3、20m3、30m3、81m3等不同規格的試驗艙,并增加了相應試驗艙的規格要求(見附錄Ae)增加了模擬現場試驗方法,包括顆粒物去除試驗、氣態污染物去除試驗、微生物去除試驗和過敏原去除試驗、去除率計算(見5.1~5.7f)增加了現場試驗(見6.1、6.2、6.3g)增加了結果表述,包括數據報出和數據修約(見第7章h)增加了“顆粒物凈化試驗方法”(見附錄Bi)增加了“氣態污染物凈化試驗方法”(見附錄Cj)增加了“氣態污染物凈化試驗方法(緩釋法)”(見附錄Dk)增加了“除微生物試驗方法”(見附錄E本文件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東省新黃埔中醫藥聯合創新研究院、浙江金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中家院(慈溪)電器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慶玲、王統帥、李霞、陳國帥、李曉敏、謝小保、龔強、趙毅力、俞劍、喬鐵、關紅艷、張維超、馬麗、李國秋、趙金丹、李軼、潘清、胡威威。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2006年首次發布為QB/T2761-2006;——本次為第一次修訂。1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凈化效果測定方法本文件描述了室內空氣凈化產品(以下簡稱“凈化產品”)去除室內空氣污染物能力的測試方法,包括:試驗條件和樣品準備、模擬現場試驗方法、現場試驗和結果表述等。本文件適用于各種凈化產品[包括主動式凈化產品(如空氣消毒機、空氣凈化器等)、被動式凈化產品(如甲醛凈化盒、活性炭包、除菌包等)]對相應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包括化學污染物(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等)、生物污染物(微生物、過敏原)等]去除效果的測定。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1742居住區大氣中硫化氫衛生檢驗標準方法亞甲藍分光光度法GB/T14295空氣過濾器GB/T18801空氣凈化器GB/T18883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HJ604環境空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直接進樣-氣相色譜法JJF(輕工)102空氣凈化器性能試驗艙校準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室內空氣凈化產品indooraircleaningproduct應用過濾、吸附、消毒等技術,對室內的目標污染物(3.5)具有一定去除能力的器具、部件或材料。3.2主動式凈化產品activecleaningproduct以電力裝置驅動空氣流動的室內空氣凈化產品(3.1)。3.3被動式凈化產品passivecleaningproduct不依靠電力裝置驅動空氣流動的室內空氣凈化產品(3.1)。3.42去除率removalrate室內空氣凈化產品(3.1)在標準規定的試驗條件下,對試驗環境內目標污染物(3.5)去除的能力。3.5目標污染物targetpollutant成分構成明確的特定空氣污染物。注:主要包括化學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化學污染物包括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等,生物污染物包括微生物[來源:GB/T18801-2022,3.2,有修改]3.6試驗艙testchamber用于測定凈化產品對空氣中目標污染物去除能力的限定密閉空間及標準試驗條件的裝置。[來源:GB/T18801-2022,3.4]3.7風道airflue用于測定凈化產品對空氣中目標污染物去除能力的空氣流通管道。3.8釋放源releasesource將目標污染物釋放出來的物質或裝置。4試驗條件和樣品準備4.1試驗條件試驗應符合下述一般條件。a)除對試驗環境條件另作具體規定的試驗外,試驗環境溫度為(23±3)℃,相對濕度為(50±10)%,無外界氣流,無強烈陽光和其他輻射作用;b)試驗電源為單相交流正弦波,電壓和頻率的波動范圍不超過額定值的±1%;c)被測樣品在需要進行測試的模式下,按照凈化產品使用說明規定的使用方法進行試驗;d)試驗前檢查目標污染物發生、測量和記錄等設備,均處于正常使用狀態;e)如無特殊規定,試驗艙符合附錄A的要求;f)如無特殊要求,風道系統符合GB/T14295的要求,在試驗過程中確保目標污染物能持續穩定發生,測試裝置所處外環境宜盡量潔凈密閉,符合GB/T18883要求,同時帶凈化排風系統。4.2樣品準備4.2.1工作模式設定按照凈化產品使用說明規定的使用方法進行測試。若無聲稱,則主動式凈化產品開啟最高擋位進行測試,被動式凈化產品按照規定試驗方法要求的時間進行測試。4.2.2試驗樣品放置位置樣品的放置應符合下述要求:a)1m3、1.5m3、3m3試驗艙3按凈化產品使用說明規定的使用方法放置。若無規定,主動式凈化產品出風口高度小于400mm的或被動式凈化產品高度小于400mm的,應置于400mm高的臺面上;主動式凈化產品出風口高度或被動式凈化產品高度不小于400mm的,應放置在地面上。b)10m3、20m3、30m3、81m3試驗艙按凈化產品使用說明規定的使用方法放置。若無規定,放置在試驗艙中間位置,落地式置于地上,桌面式置于700mm高的臺面上,壁掛式下沿距地面1800mm。5模擬現場試驗方法5.1加標題?宣稱執行GB/T18801的空氣凈化器按GB/T18801描述的方法試驗。5.2加標題?根據產品明示的功能和適用范圍,按如下條件選擇試驗方法:a)試驗艙法:適用于去除密閉空間內污染物的凈化產品;b)風道法:適用于去除流動式空氣中污染物的凈化產品;c)緩釋法:適用于被動式凈化產品。5.3顆粒物去除試驗按附錄B描述的方法試驗。5.4氣態污染物去除試驗根據產品明示的功能和適用范圍,按附錄C或附錄D描述的方法試驗。5.5微生物去除試驗按附錄E描述的方法試驗。5.6過敏原去除試驗按附錄F描述的方法試驗。5.7去除率計算5.7.1試驗艙法采用試驗艙法測試顆粒物、氣態污染物、微生物(細菌、噬菌體、流感病毒)和過敏原,去除率按公式(1)~(2)計算: (2)式中:N目標污染物——目標污染物的自然衰減率;PN0——對照組試驗前目標污染物濃度;PN1——對照組試驗后目標污染物濃度;r目標污染物——目標污染物的去除率;Pt——試驗組試驗后目標污染物濃度;P0——試驗組試驗前目標污染物濃度。5.7.2風道法采用風道法測試顆粒物、氣態污染物、微生物(細菌、噬菌體、流感病毒)和過敏原,去除率按公式(3)計算:4……(3)式中,E目標污染物——目標污染物的去除率;P下——下游段目標污染物濃度平均值;P上——上游段目標污染物濃度平均值。針對上述公式(123不同目標污染物PN0、PN1、P0、Pt、P上和P下的單位如下:顆粒物單位為每升(L-1氣態污染物單位為毫克每立方米(mg/m3細菌單位為菌落形成單位每立方米(CFU/m3噬菌體單位為噬菌斑形成單位每立方米(PFU/m3流感病毒單位為半數組織培養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過敏原單位為納克每立方米(ng/m3)。5.7.3緩釋法采用緩釋法測試被動式凈化產品對氣態污染物的去除率按公式(4)計算:式中:y——去除率;CA——空白試驗艙污染物濃度值,單位為毫克每立方米(mg/m3CB——樣品試驗艙污染物濃度值,單位為毫克每立方米(mg/m3)。6現場試驗6.1試驗空間確定按照凈化產品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放置,主動式凈化產品出風口或被動式凈化產品周圍1m距離內應無遮擋。根據產品實際使用現狀進行測試。6.2試驗設備試驗采用如下設備:a)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測試粒徑范圍包括0.3μm~10μm;b)大型氣泡吸收管:10mL,并配有黑色避光套;c)空氣采樣器:流量0L/min~2.0L/min;d)分光光度計:配10mm、20mm光程比色皿;e)氣相色譜儀:附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6.3測試點位布置和本底濃度測定按照GB/T18883的布點和測試方式,測試規定試驗環境中產品聲稱可去除的化學性和生物性污染物本底濃度。記錄采樣過程中的試驗條件,包括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強、試驗空間體積、采樣方式、采樣點、采樣時間、采樣流量、采樣體積、樣品放置位置、試驗程序、試驗時間等。6.4運行和室內空氣質量評價按照凈化產品使用說明明示的時間或程序運行,若無明示,主動式凈化產品運行1h,被動式凈化產品放置24h,運行結束或達到試驗時間后進行采樣,評價室內空氣質量,現場試驗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見附錄G。57結果表述7.1數據報出7.1.1模擬現場試驗模擬現場試驗報告數據報出應包含下列內容:a)目標污染物的種類、濃度、粒徑范圍(如適用);b)試驗微生物保藏號(如適用);c)試驗用試驗艙規格;d)試驗時間;e)試驗程序。7.1.2現場試驗現場試驗報告數據報出應包含下列內容:a)環境條件: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強;b)試驗空間體積;c)采樣信息:采樣方式、采樣點、采樣時間、采樣流量、采樣體積;d)試驗樣機信息:放置位置、試驗程序、試驗時間。7.2數據修約本文件中涉及的試驗均重復3次,取3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終的試驗結果。不同目標污染物的去除率均保留兩位小數。6(規范性)試驗艙技術要求A.1試驗艙的規格試驗艙的規格應符合表A.1規定。表A.1試驗艙規格序號容積/m3尺寸(長×寬×高)/(m×m×m)12.0.9×0.9×1.8534.2.0×2.0×2.5202.8×2.8×2.5303.4×3.5×2.57.A.2試驗艙的技術要求試驗艙應符合JJF(輕工)102的要求。A.3試驗艙選擇原則根據凈化產品的作用范圍,體積大小進行選擇合適的試驗艙進行試驗。7(規范性)顆粒物凈化試驗方法B.1原理向選定的試驗艙內或風道內通入規定濃度的顆粒物,通過凈化前后顆粒物濃度的變化,測定凈化產品對于顆粒物的凈化效果。依據5.2選擇試驗艙法或風道法。B.2目標污染物和儀器設備B.2.1目標污染物顆粒物:香煙煙霧,焦油量為8mg,以0.3μm以上的顆粒物總數表示。粒子濃度:2×106L-1~2×107L-1。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可選用除香煙煙霧以外的顆粒物。B.2.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應符合下述要求:a)試驗艙:根據產品明示的適用體積,選擇附錄A中符合要求的試驗艙;b)風道系統:符合GB/T14295的設計要求;c)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測試粒徑范圍包括0.3μm~10μm。B.3試驗條件和樣品準備應符合4.1、4.2的要求。B.4試驗步驟B.4.1試驗艙法試驗按照如下步驟進行。a)凈化試驗艙內空氣,使顆粒物粒徑在0.3μm以上的粒子濃度小于1000L-1,使試驗艙內溫度和相對濕度達到規定狀態。b)待顆粒物粒子濃度降低到適合水平,記錄顆粒物粒子濃度。將標準香煙放入點煙器內,使香煙煙霧通過連接管通入到試驗艙內。達到一定量后,關閉點煙器,使顆粒物污染物混合均勻。c)待攪拌風扇停止轉動后,用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測定顆粒物的初始粒子濃度。試驗開始時0.3μm以上顆粒物的粒子濃度應符合B.2.1的濃度要求。d)按試驗凈化產品使用說明和明示的運行時間運行,若無明確測試程序和時間的產品,試驗時間為1h。結束后用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測定顆粒物的終止粒子濃度。e)對照組試驗艙內不放置試驗凈化產品,按照與試驗組相同的方式和時間測試初始濃度粒子和終止粒子濃度,計算自然衰減。f)試驗結束后,打開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去除顆粒物,排除試驗艙內滯留的污染空氣。B.4.2風道法試驗按照如下步驟進行:a)試驗樣品接入風道,連接方式應確保不漏風;8b)啟動污染物發生器,向風道系統中持續注入目標污染物,確保上游段濃度保持在105L-1~106L-1范圍內;c)待風道中的氣態污染物濃度穩定后,開啟試驗樣機的凈化程序,穩定運行1min;d)在風道系統上下游采樣處分別進行采樣,各測量點連續測試6次,取算術平均值;e)試驗結束后,關閉污染物發生器和試驗樣機,對測試環境進行整體排風。B.5數據處理按照5.7進行去除率計算。9(規范性)氣態污染物凈化試驗方法C.1原理向選定的試驗艙內或風道內通入規定濃度的某種氣態污染物,通過凈化前后氣態污染物濃度的變化,測定凈化產品對于氣態污染物的凈化效果。依據5.2選擇試驗艙法或風道法。C.2目標污染物和儀器設備C.2.1目標污染物根據產品明示的功能,選擇合適的氣態污染物進行試驗,氣態污染物的加標濃度應符合表C.1規定。根據使用要求,也可選用其他氣態污染物。表C.1氣態污染物濃度及試驗方法序號試驗氣體加標濃度/(mg/m3)試驗方法臭氧(O3)1.6(1±20%)GB/T188832.二氧化氮(NO2)2.0(1±20%)GB/T18883二氧化硫(SO2)5.0(1±20%)GB/T188834.氨(NH3)2.0(1±20%)GB/T18883甲醛(HCHO)0.8(1±20%)GB/T18883苯(C6H6)0.3(1±20%)GB/T188837.甲苯(C7H8)2.0(1±20%)GB/T18883二甲苯(C8H10)2.0(1±20%)GB/T18883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6.0(1±20%)GB/T18883三氯乙烯(C2HCl3)0.06(1±20%)GB/T18883四氯乙烯(C2Cl4)1.2(1±20%)GB/T18883苯并[a]芘(BaP)10(1±20%)GB/T18883硫化氫(H2S)2.0(1±20%)GB/T11742乙烯(C2H4)100(1±20%)見附錄H非甲烷總烴(NMHC)10(1±20%)HJ604C.2.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應符合下述要求:a)試驗艙:根據產品明示的適用體積,選擇符合附錄A要求的試驗艙;b)風道系統:符合GB/T14295的設計要求;c)大型氣泡吸收管:10mL,并配有黑色避光套;d)分光光度計:配10mm、20mm光程比色皿;e)空氣采樣器:流量0.1L/min~2.0L/min。若選用其他氣體,儀器設備應符合相應的標準檢測方法。C.3試驗準備試驗條件和樣品準備應符合4.1、4.2的要求。C.4試驗步驟C.4.1試驗艙法試驗按照如下步驟進行。a)凈化試驗艙內空氣,使待測氣態污染物本底濃度符合GB/T18883的要求,試驗艙內溫度和相對濕度達到規定狀態。b)將試驗氣體通入試驗艙,要求邊通氣邊用風扇(攪拌器)攪拌。通氣完畢,繼續攪拌5min,靜置5min。c)靜置結束后,測定初始濃度,艙內污染物的濃度應符合表C.1的要求。d)按試驗凈化產品使用說明和明示的運行時間運行,若無明確測試程序和時間的產品,試驗時間為2h。結束后按照與步驟c)相同的方法測定試驗艙內殘留的氣態污染物濃度。e)對照組不放入樣品,按照a)~d)進行測定。f)試驗結束后,打開通風機,排出試驗艙內滯留的污染空氣。C.4.2風道法試驗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將試驗樣品接入風道系統,連接方式應確保不漏風;b)啟動氣態污染物發生器,向風道系統中持續注入,確保上游段濃度保持在表C.1要求的濃度范圍內;c)待風道中的氣態污染物濃度穩定后,開啟試驗樣機的凈化程序,穩定運行1min;d)在上、下游采樣口進行采樣,每個采樣口采樣3次,采樣量符合測試要求;e)試驗結束后,關閉氣態污染物發生器和試驗樣機,對測試環境進行整體排風。C.5數據處理按照5.7進行去除率計算。(規范性)氣態污染物凈化試驗方法(緩釋法)D.1原理通過釋放源將一定濃度的氣態污染物緩慢持續釋放至試驗艙中,經凈化產品凈化一定的時間后,通過對照組和試驗組氣態污染物濃度的差異,計算氣態污染物的去除率。D.2目標污染物和儀器設備D.2.1目標污染物根據產品明示的功能,選擇合適的氣態污染物進行試驗,試驗的加標濃度和試驗方法應符合表D.1規定。根據使用要求,可選用其他氣態污染物。各種試劑均為分析純試劑。表D.1氣態污染物的加標濃度和試驗方法序號氣體種類溶液濃度/(%)試驗方法1甲醛(HCHO)0.2GB/T188832氨(NH3)1GB/T188833苯(C6H6)0.06GB/T188834甲苯(C7H8)0.1GB/T188835二甲苯(C8H10)0.4GB/T188836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GB/T18883D.2.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應符合下述要求:a)試驗艙:根據產品明示的適用體積,選擇符合附錄A要求的試驗艙;b)氣泡吸收管:有5mL和10mL刻度線;c)空氣采樣器:流量0L/min~2L/min,流量穩定;d)10mL具塞比色管;e)分光光度計:具有500nm波長,配有10mm光程的比色皿;f)氣相色譜儀:附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D.3樣品的準備被動式凈化產品按產品說明書制作適量的受試樣品。無產品說明書的產品在三張合適尺寸的基紙上(要求為惰性材料)分別將凈化產品噴(涂)三遍(用小型噴霧泵盡量噴涂成細霧狀)。噴涂第一遍晾干后再噴第二遍,第二遍晾干后再噴涂第三遍。噴涂量按照企業標稱的用量,結果報出包含測試基紙的尺寸。D.4試驗方法D.4.1試驗的一般條件用兩個空氣試驗艙(A為空白艙,B為樣品艙)進行測試凈化產品去除氣體污染物質的濃度。試驗條件在常溫常壓下進行。D.4.2試驗艙預處理試驗艙內應清潔干凈,試驗艙內空氣質量應符合GB/T18883的相關要求。試驗前需將兩艙分別做出釋放源的釋放曲線,基本平行后,再進行試驗。D.4.3釋放源的準備將18mm×270mm特種纖維棉棒直立放在500mL的試劑瓶中,裝入200mL的污染物。容器貼有A1、B1標識,待紗布完全濕潤后,即可投入使用。D.4.4試驗步驟按照下述試驗步驟進行:a)將未經處理的基紙懸掛于空白試驗艙A中,再將經過噴涂凈化材料的基紙懸掛于試驗艙B中;或將試驗凈化器樣機放置于試驗艙B中間部位。b)將裝有配好的污染物釋放源(釋放源放置容器為玻璃容器)。A1和B1的容器分別放置于空白試驗艙A和樣品試驗艙B中,立即關閉艙門。c)開啟空白試驗艙A及樣品試驗艙B的風扇,攪拌1min,使艙內空氣與釋放源釋放的污染物混勻后,同時關閉風扇。對空白艙內進行空氣采樣,測定空白艙內空氣中污染物濃度值為初始濃度,記作C0。d)24h后對兩艙內空氣污染物的濃度進行采樣,分析測試,即為某一時間段內A、B艙的濃度值,記作CA、CB。D.4.5采樣及采樣結果分析按照C.4中b)的相關要求和表D.1的試驗方法進行測樣,測定氣態污染物的濃度。D.5數據處理被動式凈化產品對污染物的去除率按公式(4)計算。可增加采樣次數,依此公式計算不同時間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加以比較,得出隨時間的推移,被動式凈化產品對污染物去除效率的變化趨勢圖。(規范性)除微生物試驗方法E.1原理以人工噴霧微生物氣溶膠的方法污染模擬現場受試空氣,測定凈化產品對空氣中微生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方法中的除微生物試驗主要包括去除細菌、噬菌體和流感病毒等。依據5.2選擇試驗艙法或風道法。E.2生物安全實驗室所有涉及生物安全的部分均應符合GB19489的相關要求。使用本文件的人員應具有足夠的微生物學知識和經驗。此外,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問題,使用者應有責任采取充分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嚴格遵守相關的生物安全標準和國內法規,身體狀況欠佳,或有傷口時,應暫時停止工作。E.3目標污染物根據產品明示的功能,選擇相應的微生物進行試驗,試驗微生物相關要求應符合表E.1規定。明示具有除病毒功能的凈化產品,噬菌體和病毒至少選取一種進行試驗。根據使用要求,可選用其他微生物。實驗室應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安全使用試驗微生物,并且盡量選擇非致病或低致病微生物。表E.1試驗微生物相關要求序號微生物種類名稱宿主菌/宿主細胞保藏號初始濃度試驗艙法風道法1細菌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lbus)—CGMCC1.33745×104CFU/m3~5×105CFU/m3103CFU/m3~104CFU/m32噬菌體Phi-X174大腸桿菌(Escherichi acoli)噬菌體ATCCNBRC1034055.0×105PFU/m3~5.0×107PFU/m3104PFU/m3~106PFU/m3宿主菌NBRC138983MS2大腸桿菌(Escherichi acoli)噬菌體ATCCNBRC102619宿主菌NBRC30124流感H1N1MDCK細胞(Dog流感ATCC1.0×105TCID50/m3104TCID50/m3~106TCID50/m3病毒kidneycellorigin)病毒VR-1469~1.0×107TCID50/m3宿主細胞ATCCCCL-345H3N2MDCK細胞(Dogkidneycellorigin)流感病毒A/HongATCCVR-1679宿主細胞ATCCCCL-34E.4試驗設備與試驗艙E.4.1試驗設備試驗設備應符合下述要求。a)倒置顯微鏡;b)Ⅱ級生物安全柜;c)冷凍離心機4±2)℃,離心加速度不低于1000g;e)生化培養箱:溫控最大允許誤差±1℃;f)CO2培養箱34±2)℃,(37±2)℃,5%(體積分數)的CO2;g)氣溶膠發生器:噴出的氣溶膠微粒直徑90%以上在0.1μm~10μm;h)液體沖擊式采樣器:采樣流量在7L/min~15L/min;i)液氮罐、移液器、水浴鍋、渦旋混勻器、抽氣設備、氣體流量計、計時器、溫濕度計等試驗室常用設備。E.4.2試驗艙和風道系統試驗艙和風道系統應符合下述要求:a)選用符合附錄A要求的相鄰的一對試驗艙,一個用于試驗組,另一個用于對照組。一對試驗艙所處環境(包括溫度、相對濕度、光照、密閉性和通風條件等)應一致。應安裝溫度和相對濕度調節裝置以及通風機過濾除菌或其他凈化裝置和相應管道。可根據凈化產品使用說明中適用體積的要求,選擇相應容積的試驗艙。b)風道系統:符合GB/T14295的設計要求。E.5加標懸液的制備E5.1細菌懸液的制備取白色葡萄球菌第3~5代經(36±1)℃培養18h~24h的新鮮斜面培養物,用TPS(胰蛋白胨生理鹽水溶液)洗下菌苔,用營養肉湯培養基稀釋成所需濃度。E5.2噬菌體懸液的制備噬菌體懸液的制備按照如下步驟進行。a)將宿主菌大腸埃希氏菌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NA)平板上,于(36±1)℃培養(24±1)h,取單菌落接種于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在(36±1)℃,100r/min條件下振蕩(5±1)h;b)將3.0mL濃度為108CFU/mL~109CFU/mL的大腸埃希氏菌懸液與1.0mL濃度為108PFU/mL~109PFU/mL的噬菌體懸液混合,在(36±1)℃條件下靜置10min~20min;c)將步驟b)的混合液加入100mL營養肉湯(NB)中,在(36±1)℃條件下培養18h~24h;d)將培養液轉移至50mL離心管,用8000r/min離心10min,將上清液轉移到另一支50mL離心管中,再以同樣的條件離心,反復2次;e)利用孔徑0.22μm的濾膜對上清液進行過濾,獲得試驗用噬菌體原液;f)在進行試驗前,對制作的噬菌體原液進行冷凍/冷藏保存。關于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噬菌體原液的使用期限,在冷凍干燥保存狀態下,Phi-X174為3個月,試驗用噬菌液應在當日用盡。另外,試驗中使用的噬菌體應采用上述方法制作培養液(1代)后,制成凍結標本,或干燥樣本(0代)。采購或運輸1代及2代樣本時,應采用冷凍運輸方式,使用前應確認樣本在運輸途中未解凍。E5.3病毒懸液的制備在MDCK細胞培養液中接種試驗用流感病毒。使用培養箱進行培養后,取出細胞培養液,離心,制成流感病毒原液。使用滅菌去離子水或磷酸鹽緩沖液(PBS)稀釋流感病毒原液,將流感病毒滴度調制為一定濃度,以供試驗。E.6試驗樣品的準備與環境設定E.6.1試驗艙法試驗開始前,按試驗凈化產品的安裝說明,將試驗凈化產品安裝放置在試驗艙內,連接好電源并確認能正常工作,同時在對照試驗艙內安裝關閉了空氣凈化能力的與待檢同型號設備作為對照,然后將門關閉。此后,一切操作和儀器設備的操作均在室外通過帶有密封袖套的窗口或搖控器進行。直至試驗結束,才可將門打開。開啟溫、濕度調節裝置,同時調節兩個試驗艙的溫度、相對濕度至試驗要求的溫度(20℃~25℃)和相對濕度(50%~70%)。E.6.2風道法開啟溫濕度調節裝置,調節至溫度(20℃~25℃)和相對濕度(50%~70%)。E7試驗步驟E.7.1試驗艙法試驗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通過高效過濾器及紫外照射等方式對試驗艙內空氣進行凈化消毒,使其潔凈度不低于萬級。試驗艙內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符合E.6.1的要求。將氣溶膠發生器固定在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艙內中央位置距地面1.0m處,按照不同的氣溶膠發生裝置設定壓力、氣體流量和噴菌時間噴霧染菌。邊噴霧染菌,邊用風扇(攪拌器)攪拌。噴霧染菌完畢,繼續攪拌5min,靜置5min。b)靜置結束后,對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艙分別進行試驗前采樣,采樣時采樣頭應向上方,采樣點應避開出風口,1m3試驗艙采樣點在試驗艙中央0.5m高處,其他規格試驗艙采樣點在試驗艙中央1m高處,試驗艙內試驗微生物的初始濃度應符合表E.1的要求。采樣方式如下:1)細菌采樣:試驗用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采樣,采樣流量為28.3L/min,采樣時間依據預試驗確定,一般對照組和試驗組凈化處理前采樣5s~10s。2)病毒采樣:試驗用液體沖擊式微生物氣溶膠采樣器進行采樣。采樣流量為12.5L/min,采樣時間依據預試驗確定,一般對照組和試驗組凈化處理前采樣5s~10s。c)按試驗凈化產品使用說明和明示的運行時間運行,若無明確測試程序和時間的產品,試驗時間為1h。d)凈化產品作用至預定時間后,按b)中的方法進行采樣。一般采樣時間為5min~10min。e)采樣后,按照下述方法進行培養。1)細菌培養:采用無菌操作從六級撞擊式采樣器中取出培養皿,倒置于(36±1)℃培養箱中培養(48±2)h,進行菌落計數。將未用的同批培養基與試驗組和對照組培養皿同時進行培養,作為陰性對照。若陰性對照有菌生長,說明所用培養基有污染,試驗無效,更換無菌器材重新進行。2)噬菌體培養:采樣后,無菌操作取出采樣液,用適宜的稀釋液進行稀釋,取適宜稀釋度的懸液,與培養24h的宿主菌懸液和適量半固體培養基(0.5%NA培養基)倒入平板,于(37±1)℃培養箱不倒置培養。將未用的同批采樣液與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進行培養,作為陰性對照。若陰性對照組有噬菌體生長,說明所用采樣液有污染,試驗無效,更換無菌器材重新進行。3)流感病毒培養:將回收后的流感病毒液體作為試劑原液,使用去離子水或PBS進行10倍稀釋。將混懸在包含該試劑原液、100μL稀釋液及5%胎牛血清的DMEM中的MDCK細胞50μL植入96孔板中。然后,在CO2培養箱中培養后,確認在顯微鏡下的細胞變性效果,計算流感病毒滴度。f)試驗完畢,對試驗艙表面和空氣中殘留的微生物做最終消毒后,打開通風機,過濾排風,排除試驗艙內滯留的污染空氣。E.7.2風道法試驗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將試驗樣品接入風道系統,連接方式應確保不漏風;b)啟動氣溶膠發生器,向風道系統中持續注入微生物,確保上游段試驗微生物的初始濃度符合表E.1的要求;c)待風道中的微生物污染物濃度穩定后,開啟試驗樣機的凈化程序,穩定運行1min;d)同時對上游采樣口和下游采樣口進行采樣,采樣1min~5min,每個采樣口采樣3次;e)試驗結束后,關閉氣態污染物發生器和試驗樣機,對測試環境進行整體消毒排風。E.8數據處理E.8.1空氣中含菌量計算空氣中含菌量按公式(E.1)計算。………………(E.1)式中:X——空氣含菌量,單位為菌落形成單位每立方米(CFU/m3S——六級撞擊式采樣器培養皿中的菌落總數,單位為菌落形成單位(CFUt——采樣時間,單位為分(min)。E.8.2空氣中病毒含量計算空氣中病毒含量按公式(E.2)計算。………………(E.2)式中:P——空氣病毒含量,單位為噬菌斑形成單位每立方米(PFU/m3)或半數組織培養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S——采樣液中病毒濃度/滴度,單位為噬菌斑形成單位每毫升(PFU/mL)或半數組織培養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V——采樣液體積,單位為毫升(mLt——采樣時間,單位為分(min)。E.8.3去除率的計算按照5.7進行去除率計算。E.9注意事項試驗應注意如下事項:a)試驗中,因控制統一的條件較難,故每次試驗均應同時設置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條件盡量保持一致。b)注意記錄試驗過程中的溫度和相對濕度(以便分析對比)。c)所采樣本盡快進行微生物檢驗(以免影響結果的準確性)。d)每次試驗完畢,試驗艙應充分通風。必要時消毒沖洗,間隔4h后才可做第二次試驗。e)試驗時,試驗艙保持密閉,設有空氣過濾裝置(以防染菌空氣污染環境)。f)試驗時,試驗艙防止日光直射(以免造成出除微生物作用不穩定)。g)試驗艙排風過濾裝置中的濾材定期更換,換下的濾材經滅菌后再做其他處理。(規范性)除過敏原試驗方法F.1原理以人工通入過敏原方法污染試驗艙內受試空氣,測定凈化產品除過敏原的效果。依據5.2選擇試驗艙法或風道法。F.2目標污染物和試驗設備F.2.1目標污染物根據產品明示的功能,選擇相應的過敏原進行試驗,試驗過敏原種類應符合表F.1規定。根據使用要求,可選用其他過敏原。過敏原可從特定的供試材料中自行提取,也可購買提純的商品化過敏原。表F.1試驗過敏原種類序號過敏原種類初始濃度/(ng/m3)試驗艙法風道法1塵螨過敏原Derf1,Defp11000~3000100~3002花粉過敏原Amba1,Phlp5,Cryj1,Betv13蟑螂過敏原Blag24狗皮屑過敏原Canf15貓皮屑過敏原Feld16霉菌過敏原Alta1F.2.2磷酸鹽緩沖液(PBS-T)磷酸鹽緩沖液(PBS-T)成分應符合表F.2規定。表F.2磷酸鹽緩沖液(PBS-T)成分單位為克成分用量磷酸二氫鉀(KH2PO4)0.27磷酸氫二鈉(Na2HPO4)氯化鈉(NaCl)8.0氯化鉀(KCl)0.2吐溫-200.5將上述物質溶解于1000mL蒸餾水中,于4℃環境保存,備用。F.2.3磷酸鹽緩沖液(PBS)磷酸鹽緩沖液(PBS)成分應符合表F.2規定。表F.3磷酸鹽緩沖液(PBS-T)成分單位為克成分用量磷酸二氫鉀(KH2PO4)0.27磷酸氫二鈉(Na2HPO4)氯化鈉(NaCl)8.0氯化鉀(KCl)0.2將上述物質溶解于1000mL蒸餾水中,于4℃環境保存,備用。F.2.4試驗設備試驗采用如下設備:a)微孔板分光光度計;b)氣溶膠發生器:噴出的氣溶膠微粒直徑90%以上在0.1μm~10μm;c)液體沖擊式采樣器:采樣流量在7L/min~15L/min。F2.5試驗艙和風道系統F3試驗樣品的準備與環境設定F4試驗步驟F.4.1試驗艙法試驗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將過敏原溶液用PBS-T稀釋成所需濃度。分別在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艙中,按照不同的氣溶膠發生裝置設定壓力、氣體流量和噴霧時間噴霧。邊噴霧,邊用風扇(攪拌器)攪拌。噴霧完畢,繼續攪拌5min,靜置5min。b)靜置結束后,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進行過敏原采樣。以PBS作為回收液,用液體沖擊式采樣器進行采樣,采樣時,將采樣口放在試驗艙1.0m處,采樣流量為12.5L/min,采樣時間依據預試驗確定,保證試驗艙內的初始過敏原濃度在1000ng/m3~3000ng/m3范圍內。c)按試驗凈化產品使用說明和明示的運行時間運行,若無明確測試程序和時間的產品,試驗時間為1h。運行結束后,對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艙分別進行試驗后過敏原采樣。d)將采集的液體樣品按照相應的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進行檢測。F.4.2風道法試驗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將試驗樣品接入風道系統,連接方式應確保不漏風;b)啟動氣溶膠發生器,向風道系統中持續注入過敏原,確保上游段過敏原濃度在100ng/m3~300ng/m3;c)待風道中的過敏原污染物濃度穩定后,開啟試驗樣機的凈化程序,穩定運行1min;d)同時對上游采樣口和下游采樣口進行采樣,采樣1min~5min,每個采樣口采樣3次;e)試驗結束后,關閉氣態污染物發生器和試驗樣機,對測試環境進行整體消毒排風。F.5數據處理按照5.7進行去除率計算。(資料性)現場試驗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凈化產品現場試驗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如表G.1所示。表G.1現場試驗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目標污染物單位濃度要求臭氧(O3)mg/m3≤0.16二氧化氮(NO2)mg/m3≤0.20二氧化硫(SO2)mg/m3≤0.50二氧化碳(CO2)%≤0.10一氧化碳(CO)mg/m3氨(NH3)mg/m3≤0.20甲醛(HCHO)mg/m3≤0.08苯(C6H6)mg/m3≤0.03甲苯(C7H8)mg/m3≤0.20二甲苯(C8H10)mg/m3≤0.20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mg/m3≤0.60三氯乙烯(C2HCl3)mg/m3≤0.006四氯乙烯(C2Cl4)mg/m3≤0.12苯并[a]芘(B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