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二單元詩言志單元質量檢測語文版必修4_第1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詩言志單元質量檢測語文版必修4_第2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詩言志單元質量檢測語文版必修4_第3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詩言志單元質量檢測語文版必修4_第4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詩言志單元質量檢測語文版必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初中+高中小學+初中+高中單元質量檢測(二)詩言志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基礎知識訓練(11分)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A.將子無怒將:愿,請便言多令才便言:善于辭令,有口才阿母謝媒人謝:告B.視死忽如歸忽:輕忽,不在意守拙歸園田拙:愚拙,指自己不會玩弄機巧、巴結鉆營德音孔昭孔:甚,很C.不素饗兮饗:熟食,泛指吃飯山不厭高厭:厭惡女也不爽爽:違背,差失D.不稼不矛嗇不嗇:收割及時相遣歸相:相互渠會永無緣渠:他,指焦仲卿解析:選BA項,謝:謝絕;C項,厭:滿足;D項,相: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譯成“我”。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

2、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A.枉用相存相見常日稀B.府吏見丁寧君既若見錄C.盤石方且.厚父母且不顧D.何敢助婦語梏矢何參差解析:選BB項,“見”均為第一人稱代詞,我。A項,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并且指代后面動詞所涉及的對象;表雙方的動作,相互。C項,連詞,并且;連詞,尚且。D項,副詞,怎么、竟;副詞,多么。3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于嗟女兮,無與土耽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他規矩而改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B.D.A.C.解析:選B“于”通“吁”,“澤”通“釋”,“燕”通"宴:“錯”通“措”。4 .下列

3、詩句運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2分)()A.何以解憂?惟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D.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解析:選CC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其他三項均運用借代手法。5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1)氓(衛風)中寫女子回憶小時候與氓嬉戲玩耍的快樂場景的詩句是(2)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兩句,以明月作比,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攬求天下賢才的迫切心情。(3)歸園田居(其一)中“,”兩句描寫了綠樹成蔭的清幽環境,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答案:(1)總角之宴言笑晏晏(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3)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刖二、閱讀能力訓練(42分)(一)

4、課內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67題。(6分)無衣(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脩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6 .“王于興師”在文中有何作用?它與“問答”有無邏輯事理關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3分)答:參考答案:(1)交代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2)邏輯上有因果關系。(3)文章把它置后補充交代,先“議”后“敘”,目的有二: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勢;激發愛國熱情,突出為國而戰的斗爭精神。7 .每章首二句采用問答形式有什么好處?(3分)答:參考答案:全詩三章,每章首二句都采用了問答的形式,問

5、得很有力,回答得也很有力。“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讀來擲地有聲,把強烈的團結友愛之情和同仇敵性之氣都表現了出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89題。(6分)短歌行(其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進,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8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詩人以“朝露”喻指什么?(3分)答:參考答案:由朝露經風吹日曬轉瞬即逝,想

6、到自己年華過半,壯志未酬,心中涌起無限憂慮。這是詩人對時光易逝的焦慮。9 .“周公吐哺”使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答:解析:“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吃一頓飯,都要中斷數次。可以根據這些內容總結詩人的情感。參考答案:用典。表達了作者對賢士的渴求。(二)拓展閱讀(30分)A.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011題。(7分)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10 .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詩的開頭以女子的口吻寫起,在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

7、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摘幾枝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B.美好歡樂的情景,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主人公全部憂思之由來。C.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D.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兩句無疑是全詩的主旨之語,將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的痛苦之情準確而又含蓄地表達了出來。E.因芙蓉花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具有堅韌的特點,所以詩歌寫“采芙蓉”贈給所思之人,能營造素雅的意境,象征執著的愛情,給人以美的聯想。解析:選DED項,“含蓄地表達”錯,應該是“直

8、接抒發出來”;E項,芙蓉應該是“高潔、素雅、清幽的特點”,用它來象征純潔的愛情。11 .結合全詩,分析“蘭澤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詩中的作用。(3分)答:參考答案:“蘭澤多芳草”一句以“蘭澤”“芳草”兩個意象,表現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體現出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的純潔而美好。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7分)讀山海經(其一)陶淵明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12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本詩以優美

9、典雅的語言開頭,描繪出美麗清爽的環境:初夏時節,草木生長,綠樹繞屋,濃蔭滿地。B. “眾鳥欣有托”,一個“欣”字,用擬人手法,寫鳥兒飛還鳴啼的樂趣,有“羈鳥戀舊林”寄寓的思歸田園的深意。C.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這里一語雙關,既寫了環境的滋潤和美,又有好風吹來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樣滋潤著詩人心田的寓意。D. “俯仰”兩句說詩人雖身在茅屋,但神思馳騁浮想聯翩,抒發隱居讀書的感受,點破全詩主旨。E.詩人在與天地與古今與人與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運行中至高至美的歡樂篇章。解析:選ABA項,“優美典雅的語言”錯,應該是樸素的語言;B項,“有羈鳥戀舊林寄寓的思歸田園的深意”說法牽強,這里只是說鳥兒喜

10、歡夏日樹木。13 .簡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的哪些樂趣。(3分)答:參考答案: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五個方面的樂趣:草木繁盛,環境清幽;隱居田園,無塵世紛擾;躬親耕作,自食其力,順乎自然;時鮮待客,把酒言歡;縱情想象,沉醉書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7分)情詩曹植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游魚潛港水,翔鳥薄天飛。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歸。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游子嘆黍離,處者歌式微。慷慨對嘉賓,凄愴內傷悲。注黍離:出自詩經,是東周人緬懷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國之思。這里取其感傷亂離、行役不已之意。處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詩經,意為家人期盼役夫早歸。14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

11、分)()A.這首詩造語自然精妙,音節流美鏗鏘,意象生動傳神,觸目所感,情與景會。B.開篇兩句寫景,薄云遮蔽了陽光,清風吹動著衣裳,景中含情,引發詩人的聯想。C.三、四句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所用手法一致。D.七、八句借物象變化,既寫出時間流逝,也表現了游子離鄉與歸家時不同的心情。E.九、十句所運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傳達出“處者”和“游子”思親盼歸的情感。解析:選CDC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以樂景寫哀情”,是“以哀景寫哀情”。D項,表現了游子有家難歸的心情。曹植寫這首詩的目的在于感慨“感傷亂離、行役不已”。15 .這首詩與

12、曹操的短歌行都體現了建安文學“悲歌慷慨”的特點,它們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答:參考答案:情詩抒發了游子行役不得歸的思鄉懷親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身處亂離中的人們的深切同情。短歌行表達了時不我待的憂思,對天下賢才能士的渴慕,抒發了欲結束戰亂、一統天下的壯志豪情。16 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9分)話說詩經之“風”風本是地球大氣層內的空氣涌動,它使地球上的萬物能不斷接受到新鮮的空氣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編集詩經時,為什么將一部分詩稱為“風”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釋: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日:“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

13、,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小學+初中+高中這就是“風氣”!孔子用很形象的語言形容它,風吹草伏,風往哪邊吹,草就往哪邊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諧社會,關鍵在于領導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說明了“風”的含義,也就是說,風俗、風情、風致等等,無一不是指向社會行為規范和人們的行為方式。換言之,詩經之“風”,即是各地區、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在一般的口語中,我們稱為“風俗習慣”,在先秦時期的書面語言及理論中,“風”實際上就是“禮”,就是“社會行為規范”。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各以其所在國家和地區得名,就是記載了各地的風俗習慣、人們的行為方式,以及他們各自的價值觀、思想感情。與此相印證,周易中有

14、十五個卦牽涉到“風”,每個卦都對應著一種人生或社會現象。火風鼎,火下有風則上宜有鼎,而鼎憑三足,正立不倚,既強調合作,也預示持正守位,為人倚重;風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風行其上來表達一家人團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風”的各種景象論述了人世間不同的社會情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慮的不是法律法規如何規定的,而是親友們的看法。而這些所謂的“看法”,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行為規范。親友們認同你這個行為,你就會大膽高興地去做;否則,你就不會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風俗”因此會給人一種無形的束縛。這就是孔子為什么強調“禮”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刪詩書、定禮樂、系易辭、著春秋,把詩經作為教材,是

15、因為沒有其他書籍了嗎?不是,孔子是借詩經說明以及教育學生們要懂得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為規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樂與幸福,就要認識社會。社會是精彩的但更是復雜的,不認識社會就只能四處碰壁,最后落個失敗的人生;能認識社會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會。風俗的形成,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是大部分人“約定俗成”的,人們在實際生活、生產中,認識到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這樣一個風俗習慣。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重讀詩經,一是要了解古代人們的風俗習慣,二是可以借鑒和發揚一些好的風俗習慣,如春節團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創造我們今天的新風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異,更加幸福。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

16、可能都有法律約束和指導,而且人類社會的維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規,那么還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風俗習慣、“禮”“社會行為規范”等,依靠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使社會健康發展。一個國家或地區之所以出現混亂,一是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第二個原因就是社會風俗混亂,一群人恣意破壞另一群人的風俗習慣,便會導致爭斗打鬧,甚而引發戰爭。所以,入鄉隨俗:懂得并調節自己去適應不同的風俗習慣,才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系。這便是孔子編集詩經的主要原因!(選自“國際儒學網”,有刪改)1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把君子之德喻為風,把小人之德喻為草,草隨風動,強調百姓的主導力量,百姓做

17、好了,自然會形成一種普遍的風氣或社會風貌。B.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每做一件事往往把親友們的看法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因為這些看法代表著一種社會行為規范,而符不符合法律法規并不重要。C.周文王用“風”的各種景象論述了人世間不同的社會情狀,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個卦象,正與詩經中的十五國風相對應。D.而今,我們重讀詩經,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習慣以外,還要以此為借鑒,摒棄那些落后習俗,發揚和創造有利于我們今天生活的好習俗。解析:選DA項,“強調百姓的主導力量”錯,是強調領導者的主導力量;B項,“符不符合法律法規并不重要”于文無據,原文只是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慮的不是法律法規如何規定的,而

18、是親友們的看法”;C項,“周文王用風的各種景象論述了人世間不同的社會情狀”與“周易中的十五個卦象”并不構成因果關系;且“正與詩經中的十五國風相對應”于文無據。17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證了孔子編集詩經時將一部分詩稱為“風”的原因。B.文章引用季康子問政于孔子的對話,形象地論證了“風”就是“風氣”,就是指向社會行為規范和人們的行為方式。C.文章在論證孔子為什么強調“禮”時,也論證了風俗習慣和法律法規的辯證關系。D.論證國家或地區出現混亂的原因時,文章指出了法律法規不健全和社會風俗混亂兩點原因。解析:選C文章沒有論證“風俗習慣和法律法規的辯

19、證關系”。1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種風俗習慣的形成,一要靠領導人的垂范和引領,二要靠長期的實踐檢驗,三要獲得民眾的普遍認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B.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屬于不同的層面,人類社會的維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規,還要依靠風俗習慣,有了這兩方面的結合,人們就不敢做大家不認同的事。C.由于風俗習慣的沖撞而引發的摩擦甚至戰爭,在當今世界也并不鮮見,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適應,才能實現民族和解與世界和平。D左傳記載楚使言于齊師:“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這句話是指兩國距離甚遠,而非各自的風俗文化不同。解析:選B表述絕對。原文只是說“你就不會去做

20、,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而不是選項所說的“就不敢做大家不認同的事”。三、表達能力訓練(7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給“楚辭”下定義。(不超過80字)(3分)楚辭的形以戰國時楚國屈原的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體楚辭代表了楚文化的輝煌成就。小學 +初中 +高中小學+初中+高中成同楚地的歌謠有密切關系,也離不開屈原的創作。現在從楚辭等書中還可以看到眾多楚地樂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勞商九歌等。另一方面,楚辭雖脫胎于楚地歌謠,卻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離騷招魂天問都是鴻篇巨制。它們顯然不適宜歌唱。歌謠總是篇幅短小而語言簡樸的,楚辭正是擺脫了歌謠的形式,才能使用繁麗的文辭,容納復雜的內涵,表現豐富的

21、思想情感。同時,楚地盛行的巫教,也融入了楚辭,使之具有了濃厚的神話色彩。答:解析:首先,要確定句子主干:楚辭是一種的新詩體。其次,找出語段中能體現“楚辭”的形成、特點等重要信息的詞句。再次,把這些重要信息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入主干句中。為避免遺漏重要信息,在填入信息時,可在字數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容納一些信息。最后,通讀得出的答案,看其有無語序不當、搭配不當、超過規定字數或字數不足等情況。參考答案:楚辭是一種脫胎于楚地歌謠,經過屈原的創作并以其作品為代表的,以繁麗的文辭容納復雜的內涵、表現豐富的思想情感,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代表著楚文化輝煌成就的新詩體。20.根據所給材料的內容,在下面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不得照搬材料,每句不得超過20字。(4分)如果說,詩經首次告訴我們,什么叫詩,那么,屈原則首次告訴我們,。直到今天,很多文學史論著作都還把屈原說成是“愛國詩人”。“愛國”?這里所謂的“國”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而是廣義的無界中國,我們不應該混淆概念。有人也許會辯解,這只是反映了楚國當時當地的觀念。但是,把屈原說成是“愛國”的是現代人。現代人怎么會不知道,。尋常老百姓比他們好得多,每年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包粽子、劃龍舟的時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當時被楚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