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_第1頁
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_第2頁
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_第3頁
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_第4頁
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密押題庫與答案解析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12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專業部分下午試題模擬題12單項選擇題問題:1.下述關于影響砌體結構受壓構件高厚比3計算值的說法,哪一項是不對的?A.改變墻體厚度B.改變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C.改變房屋的靜力計算方案D.調整或改變構件支承條件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砌規5.1.2條,A項正確,B項錯誤,故應選B項。此外,根據砌規5.1.3條,C項、D項均正確。問題:2.對不同墻體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時,需采用不同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假定。構件受力狀態均為受剪,試問,下列哪一種墻體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丫R不符合規范要求?提示:按砌體結

2、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作答。A.無筋磚砌體剪力墻丫RE=1.0B.水平配筋磚砌體剪力墻丫RE=1.0C.兩端均設構造柱的砌體剪力墻丫RE=0.9D.自承重墻丫RE=0.85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砌規10.1.5條,應選D項。問題:3.截面尺寸為:170mmx490mm的組合磚柱,見下圖,柱的計算高度H0=5.9m,承受軸向壓力設計值N=700kN。采用MU10級燒結普通科和M10級水泥砂漿砌筑,C20混凝土面層,如下圖所示。豎筋采用HPB300級,814,箍筋采用HPB300級,8200。試問,該組合磚柱的軸心受壓承載力設計值(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200B.11

3、00C.1050D.95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A=0.25X0.37=0.0925m20.2m2,丫a=0.8+A=0.8925貝U:f=0.8925X1.89=1.687MPa根據砌規8.2.3條:小截面面積對f的影響,僅計算科砌體部分A=250mmx370mm。位于非抗震區的某三層簡支承重的墻梁,如下圖所示。托梁截面bxhb=300mmx600mm,托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托梁自重標準值gk1=4.5kN/m。墻厚240mm,采用MU10燒結普通醇,M10混合砂漿砌筑,墻體及抹灰白重標準值gk2=5.5kN/m2。作用于每層墻頂由樓板傳來的均布恒載標準值gk3=12.0kN/m和均

4、布活荷載標準值qk=6.0kN/m4 .試問,該墻梁跨中截面的計算高度H0(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6.0B.4.5C.3.5D.3.1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砌規7.3.3條:lc=5400+600=6000mm,1.1n=1.1x5400=5940mm底故取l0=1.1ln=5940mmhw=2800mm<10=5940mm,故hw=2800mmH0=hw+0.5hb=2800+0.5X600=3100mm=3.1m5 .若荷載基本組合由永久荷載控制,活荷載的組合系數,試問,使用階段墻梁頂面的荷載設計值Q2(kN/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40B.130C.120

5、D.115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砌規7.3.4條:永久荷載控制基本組合:6 .假定,使用階段托梁頂面的荷載設計值Q1=35kN/m,墻梁頂面的荷載設計值Q2=130kN/m,墻梁的計算跨度l0=6.0m。試問,托梁跨中截面的彎矩設計值Mb(kN-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90B.200C.220D.240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砌規7.3.6條:現有一西南云杉(TC15B)原木楝條(未經切削),標注直徑為156mm。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該楝條處于正常使用條件,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原木沿氐度的直徑變化率為9mm/m。7 .若不考慮楝條自重,試問,該楝條達到最大抗

6、彎承載力,所能承擔的最大均布荷載設計值q(kN/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2.0B.2.4C.2.7D.3.0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木規4.2.1條、4.2.3條:fm=1.15X15=17.25N/mm2由規范4.17條,丫0=1.0。由規范4.2.10條:由規范5.2.1條:丫0M=fmWn,即:則:=3.08kN/m8 .若不考慮楝條自重,試問,該楝條達到撓度限值1/250時,所能承擔的最大均布荷載標準值qk(kN/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4B.1.2C.0.8D.0.7答案:A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木規4.2.1條、4.2.3條:E=1.15x10000=11500

7、N/mm2;同上題,d=178.5mm由題意:則:=1.41N/mm=1.41kN/m在抗震設防區內,某建筑工程場地的地基土層分布及其剪切波速vs如下圖所示。9 .試問,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該建筑場地的類別應為下列何項A.Ib.nC.md.w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抗規4.1.4條,場地覆蓋層厚度為:6+2+14=22m>20m根據抗規4.1.5條,d0=20m查抗規表4.1.6,n類場地。10.根據地勘資料,已知層黏土的天然含水量w=42%,液限wL=53%,塑限wp=29%,土的壓縮系數a1-2=0.32MPa-1。試問,下列關于該土層的狀態及壓縮性評價,何

8、項是正確的?.一提示:液性指數A.硬塑,低壓縮性土B.可塑,低壓縮性土C.可塑,中壓縮性土D.軟塑,中壓縮性土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液性指數的定義及地規4.1.10條,0.25VILW0.75,為可塑。根據地規4.2.6條,0.1MPa-1wa42=0.32MPa-1v0.5MPa-1,為中壓縮性土。某砌體房屋,采用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其埋置深度為1.2m,寬度為1.6m。場地土層分布如下圖所示,地下水位標高為-1.200m。11 .試問,層淤泥質黏土頂面處經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Pa),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98B.105C.112D.122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

9、根據地規5.2.4條:fa=80+1.0X14.45X-q2j2=104.6kPa12 .假定,在荷載標準組合下,基礎底面壓力值pk=130kPa。試問,層淤泥質黏土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z(kPa),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60B.70C.80D.9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地規5.2.7條:查表5.2.7,可取地基壓力擴散角0=2313 .假定,在荷載基本組合下,基礎頂面處承受的豎向力設計值F=160kN/m,基礎及其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為20kN/m3。試問,每延米基礎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kNm/m)最接近下列何項數值?A.14B.19C.23D.28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取基礎底面

10、長度l=1m進行計算,根據地規8.2.14條:基礎底面的凈反力為:某高層建筑梁板式筏基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筏板的最大區格劃分如下圖所示。筏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ft=1.57N/mm2。假定筏基底面處的地基土反力均勻分布,且相應于荷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p=350kPa。提示:計算時取as=60mm,3hp=1。14 .試問,為滿足底板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初步估算筏板所需的最小厚度h(mm),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350B.400C.420D.470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地規8.4.12條:h=h0+60=420mm>400mm故最終取h=420mm。15

11、 .假設,筏板厚度為500mm。試問,進行筏板斜截面受剪切承載力計算時,作用在圖中陰影部分面積上的地基土平均凈反力設計值Vs(kN),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100B.1900C.2500D.2900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地規8.4.12條:h0=h-as=440mm陰影部分梯形的底邊11=6500-2X440=5620mm=5.62m陰影部分梯形的頂邊12=6500-4900=1600mm=1.6m16 .筏板厚度同上題。試問,進行筏板斜截面受剪切承載力計算時,圖中陰影部分地基凈反力作用下的相應區塊筏板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設計值(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2100B.270

12、0C.3000D.330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8.4.12條:h0=h-as=440mm<800mm,3hs=10.73hsft(1n22h0)h0=0.7X1.00X1.57乂4650040)X440X310=2717.6kN問題:17.關于建造在軟弱地基上的建筑應采取的建筑或結構措施,下列說法何項是不正確的?A.對于三層和三層以上的砌體承重結構房屋,當房屋的預估最大沉降量不大于120mm時,其長高比可大于2.5B.對有大面積堆載的單層工業廠房,當廠房內設有多臺起重量為75t、工作級別為A6的吊車時,廠房柱基礎宜采用樁基C.長高比過大的四層砌體承重結構房屋可在

13、適當部位設置沉降縫,縫寬5080mmD.對于建筑體型復雜、荷載差異較大的框架結構,可采用箱基、樁基等加強基礎整體剛度,減少不均勻沉降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A項:符合地規7.4.3條。B項:符合地規7.5.7條。C項:不符合地規7.3.2條,應選C項。此外,D項:符合地規7.4.2條。某高層住宅采用筏板基礎,基底尺寸為21mx32m,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地基處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樁直徑為400mm,樁間距1.6m,按正方形布置。地基土層分布如下圖所示。18 .假定,試驗測得CFG樁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20kN,單樁承載力發揮系數入=0.9,第層粉砂層樁間土的承載力發揮系數

14、3=0.85。試問,初步設計時,估算未經修正的基底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spk(kPa),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提示:處理后樁間土的承載力特征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A.240B.285C.300D.33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地處規7.7.2條、7.1.5條:由提示,取fsk=170kPa。19 .下列關于CFG樁復合地基中褥墊層作用的說法,何項是不正確的?A.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褥墊層是形成CFG樁復合地基的重要條件B.通過改變褥墊層厚度,調整樁垂直荷載的分擔,通常褥墊層越薄,樁承擔的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高C.減少基礎底面的應力集中D.調整樁、土水平荷載的分擔,通常褥墊層

15、越薄,土分擔水平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高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地處規7.7.2條條文說明,應選D項。某建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柱下樁基礎采用九根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樁直徑d=600mm,為提高樁的承載力及減少沉降,灌注樁采用樁端后注漿工藝,且施工滿足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相關規定。框架柱截面尺寸為1100mmx1100mm,承臺及其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丫0=20kN/m3。承臺平面尺寸、樁位布置、地基土層分布及巖土參數等如下圖所示。樁基的環境類別為二a,建筑所在地對樁基混凝土耐久性無可靠工程經驗。20 .假定,在荷載標準組合下,由上部結構傳至該承臺

16、頂面的豎向力Fk=9050kN,傳至承臺底面的彎矩Mxk=Myk=2420kNm。試問,為滿足承載力要求,所需最小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a(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140B.1200C.1260D.1320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樁規5.1.1條:根據規范5.2.1條:,故應選D項。21 .假定,第層粉質黏土及第層黏土的后注漿側阻力增強系數3s=1.4第層細砂的后注漿側阻力增強系數3s=1.6,第層細砂的后注漿端阻力增強系數3P=2.4。試問,在進行初步設計時,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間的經驗公式,單樁的承載力特征值Ra(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200B.1400

17、C.1600D.3000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樁規5.3.10條:Quk=uEqsjklj+uE3siqsiklgi+3pqqkAp=3.14X0.6X50X12+3.14X0.6X(1.4X36X11+1.6X60X1)+2.4X1200X3.14X0.32=1130+1225+814=3169kN22 .假定,在荷載基本組合下,單樁樁頂軸心壓力設計值N為1980kN。己知樁全長螺旋式箍筋直徑為6mm、間距為150mm,基樁成樁工藝系數。試問,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規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樁身混凝土的最低強度等級取下列何項最為合理?提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

18、)見下表。混凝土強度等級C20C25C30C35fc9.611.914.316.7A.C20B.C25C.C30D.C35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由于樁身配箍不滿足樁規5.8.2第1款的條件,按樁基規范5.8.2條:,可選C20樁基環境類別為二a,根據樁規3.5.2條,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5。故根據計算及構造要求,選B項。23 .假定,在荷載準永久組合下,上部結卞柱傳至承臺頂面的豎向力為8165kN。試問,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規定,按等效作用分層總和法計算樁基的沉降時,等效作用附加壓力值P0(kPa),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220B.225C.280D.280

19、答案:D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樁規5.5.6條:pz=18.2X2.5+18.8X0.5=54.9kPa24 .假定,在樁基沉降計算時,已求得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土體壓縮模量的當量值。試問,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規定,樁基沉降經驗系數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0.48B.0.53C.0.75D.0.85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樁規5.5.11條及表5.5.11,不考慮后注漿時:因后注漿,對樁端持力層為細砂層應再乘以0.70.8的折減系數,則:故:為0.5250.60。某地上16層、地下1層的現澆鋼筋?!凝土框架-剪力墻辦公樓,如下圖所示。房屋高度為64.2m,該建筑地下室至地上

20、第3層的層高均為4.5m,其余各層層高均為3.9m,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丙類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出類場地。在規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結構底層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層頂板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40(fc=19.1N/mm2,ft=1.71N/mm2)。25 .某矩形截面剪力墻平面如下圖所示,該剪力墻截面考慮地震作用組合,但未按規范、規程相關規定進行調整的彎矩計算值(Mw)和剪力計算值(Vw)如下:地上第1層底部:Mw=1400kN-mVw=270kN;地

21、上第2層底部Mw=1320kN-mVw=250kN。試問,進行截面設計時,該剪力墻在地上第2層底部截面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彎矩設計值M(kNm)和剪力設計值V(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320,350B.1400,350C.1320,400D.1680,400答案:A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3.9.2條,應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根據高規表3.9.3,剪力墻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級為二級。根據高規7.1.4條,地上底部兩層為剪力墻結構的加強部位。根據高規7.2.6條,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墻肢截面的剪力設計值,V=1.4X250=350kN彎矩可不調整,M=1320kNm。26 .假定,上題中的剪力墻

22、在地上第1層底部截面考慮地震作用的內力設計值如下(已按規范、規程要求作了相應的調整):N=6800kN,M=2500kNm,V=750kN,計算截面剪跨比入=2.38hw0=2300mm,墻水平分布筋采用HPB300級鋼筋(fyh=270N/mm2),間距s=200mm。試問,在s范圍內剪力墻水平分布筋面積Ash(mm2)最小取下列何項數值時,才能滿足規范、規程的最低要求?提示:0.2fcbwhw=2387.5kN;A.107B.157C.200D.25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7.2.10條,由于N=6800kN>0.2fcbwhw=2387.5kN取N=2387.5kN,入=2

23、.382.2,取入=2.20則:Ash>107mm2根據規程8.2.1條:Ash>0.25%X200X250=125mm2107mm2根據規程7.2.18條,鋼筋直徑不應小于8:28:Ash>50.3X2=10mm2,不滿足;210:Ash>78.5X2=157mm2,滿足。故應選B項。27 .假定,上題中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地上第1層墻下端截面和上端截面考慮地震作用同一組合,但未按規范規程相關規定調整的彎矩計算值(kN(岫)硼步計算值Mb=1500、Vb=260;Mt=1150、Vt=260;考慮地震作用組合并已按規范、規程調整的彎矩設計值(kNm)和剪力計(kN)

24、分別為:Mb=1500、Vb=416;Mt=1150、Vt=416。剪力墻水平分布筋采用HRB335(fyh=300N/mm2)級鋼筋。試問,按剪壓比要求,剪力墻截面受剪承載力最大值Vw(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提示:hw0=2300mm,丫RE=0.85。A.1900B.2100C.2500D.2800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7.2.7條:剪力墻剪跨比:,故取入=2.508,并且2.528 .地上第3層某L形剪力墻墻肢的截面如下圖所示,墻肢軸壓比為0.24并且該墻肢在底層的軸壓比為0.40。試問,該剪力墻轉角處邊緣構件(圖中陰影部分)的縱向鋼筋面積As(mm2),最小取下列何項數

25、值時才能滿足規范、規程的最低構造要求?提示:不考慮承載力計算要求。A.2700B.3300C.3500D.380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3.9.2條,應按8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根據高規表3.9.3,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根據高規7.1.4條,底部兩層為剪力墻加強部位,第3層為相鄰的上一層。根據高規7.2.14條第1款,軸壓比0.40>0.20,一級抗震設計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墻肢端部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根據高規7.2.15條,As=1.2%X(600+300)X300=3240mm229 .假定,該建筑所在地區的基本風壓為0.40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為B

26、類,風向如題干圖所示,風載沿房屋高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處0,屋頂高圜.000)為處風振系數為1.42,L形剪力墻厚度均為300mm。試問,承載力設計時,在圖示風向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在(±0.000)處產生的傾覆力矩標準做wk(kN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提示: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計算風荷載體型系數;假定風作用面寬度為24.3m。A.42000B.49400C.52000D.6800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附錄B,風荷載體型系數科s1=0.80科s=N-s1s2=0.8-(-0.56)=1.36根據荷規表8.2.1: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根據高規

27、4.2.2條及其條文說明,房屋高度H=64.2m>60m承載力設計時,w0=1.1X0.40=0.44kN/m2wk=3z科s科zw0=1.42X1.36X1.74X0.44=1.48kN/m2頂部wk=1.48X24.3=35.964kN/m問題:30.下列關于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化設計的4種觀點:I.達到A級性能目標的結構在大震作用下仍處于基本彈性狀態;n.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化設計的性能目標,應不低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a00112010規定的基本設防目標;m.嚴重不規則的建筑結構,其結構抗震性能目標應為A級;IV.結構抗震性能目標應綜合考慮抗震設防類別。設防烈度、場地條件、

28、結構的特殊性、建造費用、震后損失和修復難易程度等各項因素選定。試問,針對上述觀點正確性白判斷,下列何項正確?A.I、n、出正確,W錯誤b.n、出、W正確,I錯誤C.I、n、iv正確,出錯誤d.I、出、W正確,n錯誤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3.11.1條條文說明,I正確;根據抗規3.10.3條第2款,n正確;根據高規3.1.4條及3.11.1條條文說明,出錯誤;根據高規3.11.1條,IV正確。某16層辦公樓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層高均為4m,平面對稱,結構布置均勻規則,質量和側向剛度沿高度分布均勻,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建筑

29、場地類別為出類。考慮折減后的結構自振周期為T1=1.2s。各樓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Gi=14000kN,結構的第一振型如下圖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地震作用。提示:;匯X1iHi=361.72m。31 .試問,第一振型時的基底剪力標準值V0(kN)最接近下列何項數值?A.10000B.13000C.14000D.1500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擾規5.1.4條,amax=0.16Tg=0.55sTg=0.55s<T1=1,2sv5Tg=2.75s,根據抗規5.2.2條:由結構第一振型i質點的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公式:F1i=a1丫1X1iGi(i=12,16)得基底剪力為:32 .假

30、定,第一振型時水平地震影響系數al為0.09,振型參與系數為1.5。試問,第振型時的基底彎矩標準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項數值A.685000B.587000C.485000D.400000答案:A解析解答如下:基底彎矩M0:33 .假定,橫向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該結構前三個振型基底剪力標準值分別為V10=13100kN、V20=1536kN、V30=436KN,相鄰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試問,橫向對應于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結構底層總剪力VEk(kN)最接近下列何項數值?提示:結構不進行扭轉耦聯計算且僅考慮前三個振型地震作用。A.13200B.14200C.14800D.15100答案:

31、A解析解答如下:根據抗規5.2.2條:下圖所示的框架為某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一根邊框架,其抗震等級為二級,底部一、二層頂梁截面高度為700mm,梁頂與板頂平,柱截面為700mmx700mm。已知在重力荷載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軸壓比為0.75,節點B和柱BC未按“強柱弱梁”調整的組合彎矩設計值(kN-m)如下圖所示。提示: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各層框架承擔的剪力均不小于結構總剪力的20%;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作答。(kN - m)與下列何項34 .試問,底層柱BC的縱向配筋計算時,考慮地震組合的彎矩設計值數值最為接近?A.450B.470C.680D.700

32、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6.2.1條:EMc=rc匯Mb=1.2x(560+120)=816kNm根據高規6.2.2條及條文說明:底層柱縱向鋼筋應根據上、下端的不利情況配置。MBC>MCB,所以計算彎矩取MBC。35 .假定,角柱AD在重力荷載和地震作用組合下,柱上、下端按“強柱弱梁”要求調整后的彎矩設計值分別為(同為順時針方向)。試問,抗震設計時,柱AD端部截面的剪力設計t(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75B.200C.225D.250答案:C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6.2.3條,yvc=1.2;1.1的放大系數:根據高規6.2.4條,角柱剪力設計值應乘以Hn=4.5-0.

33、7=3.8由題目的提示,框架的地震剪力值滿足規程需求,不需要進行0.2V0的調整。問題:36.某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辦公樓,地上11層,每層層高均為3.6m,房屋高度為39.9m,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4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n類場地,丙類建筑。若各樓面恒載標準值均為12000kN,各樓層等效活荷載標準值均為1800kN,屋面層恒載標準值為16000kN,屋面活荷載標準值為1300kN,屋面雪載標準值為1000kN,結構基本自振周期T1=0.9s(已考慮非承重墻體的影響)。試問,結構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Evk(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接近?A.22500B.22700C.25400D.25700答案:B解析解答如下:根據高規4.3.13條:查高規表43.7-1,取amax=0.32,貝U:avmax=0.65x0.32=0.208Geq=0.75X(16000+0.5X1000)+10X(12000+0.5X1800)=109125kNFEvk=avmaxGeq=0.208x109125=22698kN問題:37.以下關于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的4種觀點:I.分段搭設的懸挑腳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5m;n.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不宜大于25C,混凝土澆筑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C;m.混合結構核心筒應先于鋼框架或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