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型番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二)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1頁
加工型番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二)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2頁
加工型番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二)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3頁
加工型番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二)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4頁
加工型番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二)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加工型番茄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二) 一、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是一種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生產季的初侵染菌源。 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雨水、農事操作傳播進行再次侵染,條件相宜時23天可形成病斑,45天病斑上即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周而復始使得病害擴展擴散,如不掌握,嚴峻發生。溫度在2025、田間濕度大、多霧陰雨,病情進展快速,易造成病害流行。因此,要合理掌握田間濕度對病害的防控有重要作用。此病多在結果初期開頭發病,結果盛期進入發病高峰;老葉先發病,嫩葉發病輕;因而栽培管理不當,施肥不足,植株長勢弱,抗病性差,發病重。

2、 防治方法: 要仔細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樹立通過各個生產環節來預防病害發生的觀念,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加強栽培管理,結合藥劑愛護,達到掌握病害的目的。 1、清潔田園。拉秧后應準時清除田間殘余植株、落葉、落果等,結合翻地整地,搞好田園衛生,以削減田間菌量。 2、有條件的村戶,實行輪作。要與玉米、向日葵、小麥、瓜類等非茄科作物輪作23年,防病效果顯著。 3、種子消毒。用53熱水恒溫浸種30分鐘,或1.05%次氯酸鈉浸種2040分鐘,或高錳酸鉀200倍液浸種20分鐘。可以殺死種子上攜帶的多種病菌,起到預防病害發生的作用,尤其對預防隨種子遠距離傳播的新病害意義重大。 4、加強栽培管理

3、。開溝起壟種植:壟背寬100厘米,溝寬45厘米,溝深25厘米,將壟背整成拱形,便于將雨水準時流至溝中,壟背上覆膜,在壟邊種植2行。這樣可以增加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合理密植:每畝定植18002200株。采納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底肥,生長期準時追肥,后期追施鉀肥。坐果期葉面噴0.1%蔗糖加0.2%磷酸二氫鉀再加0.3%尿素,有利于削減葉部病斑。 5、藥劑防治。做好田間調查工作,當發覺底部葉片消失個別病斑時,準時組織人員進行藥劑愛護。這項工作特別重要,尤其是雨水多的年份,決不能怠慢。選用的藥劑有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間隔710天,連續防治23次,最好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二、番茄細菌性斑

4、點病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又稱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斑疹病。主要為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尤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葉片染病:產生深褐色至黑色斑點,四周常具黃色暈圈。葉柄和莖染病:產生黑色圓形斑點,水漬狀,直徑13毫米,小病斑逐步擴大連片,呈邊緣不明顯的大塊病斑,上有白色菌膿。病部四周也現不定根突起,但植株未見枯萎。幼嫩綠果染病,初現稍隆起的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別于其他細菌斑點病。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葉斑病致病型,或稱番茄細菌葉斑病假單胞桿菌,屬細菌。病菌在種子上、病殘體及土壤里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染病。病苗定植后開頭傳入大田,并通過雨水飛濺或整枝、打杈

5、、采收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或再侵染。潮濕、冷涼條件和低溫多雨及噴灌有利發病,通常病情的擴展,葉面需保濕24小時,在采納噴灌技術的干旱地區易發病,滴灌或溝灌地區發病輕。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防治方法建立無病留種田,采納無病種子;種子處理,56溫湯浸種30分鐘。 2、在干旱地區采納滴灌或溝灌,盡可能避開噴灌,起壟栽培,雨后準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3、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鏈霉素。 三、番茄臍腐病 臍腐病為生理失調所致。不具有傳染性。 植株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果實水分供應不足,或在各器官中水分安排不均衡引起器官發育特別而誘發。降雨少,高溫干旱,植株體內水分由葉片大量蒸騰散失,葉

6、片細胞質濃度增高,細胞滲透壓加大,使果實臍部細胞的水分向高滲透壓的葉部細胞轉移,又不能準時從根系補充水分,致使臍部組織壞死。 土壤缺鈣,或雖然土壤不缺鈣但植株不能從土壤內汲取足夠生長所需鈣素,致使青果臍部細胞生理紊亂,細胞水分失調壞死。 通常,土壤嚴峻缺水或水分供應不均,忽干忽濕,植株根系發育不良,不能從土壤中得到所需水分易誘發臍腐病。施肥、澆水、中耕等操作和管理不當,使根系受傷,不能正常汲取水分也易誘發此病。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或鹽堿性土壤,土表層過淺的土壤種植番茄易發生臍腐病。管理粗放、結果期干旱缺水病害發生較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的抗逆力量。 2、改良砂質土、黏重土、鹽堿土,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力量,調整水分均衡供應。 3、采納配方施肥,加強管理,合理蹲苗,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對水分和無機鹽的汲取力量,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